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赏析

时间:2022-08-18 07:40:3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赏析(共12篇)由网友“nemoonigh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赏析

篇1: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阅读答案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阅读答案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

1.这首词的上片从哪些角度,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

2.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4分)

4.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

2.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3.树干高大,枝叶繁茂,(2分)叶心舒卷,脉脉含情。(2分)

4.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2分)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分)

赏析

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创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

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满伤心泪,更加上三更时分窗外响起了雨声,雨点滴滴哒哒地敲打着芭蕉叶,声音是那样地单调,又是那样地凄凉。雨打在蕉叶上,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伤心之泪。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雨打芭蕉声是那样地凄凉,词人的啜泣声更加悲切。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飘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词的尾句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词人面垂两行思乡泪,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感人形象,收“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篇2: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内容】: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谁种:四印斋本《漱玉词》作“种得”。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

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

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

北人:北宋灭亡,易安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北,《历代诗余》作“离”。

【赏析】:

此词是咏芭蕉的,当为李清照南渡后流寓江浙,投宿某馆舍所作。写她日见庭院中的芭蕉树,三更兼听雨打芭蕉的凄厉声响,表现了她深沉浓重,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通过环境描写突出词旨,语言淡而隽永。

篇3: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译文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译文

导读:

这首诗一共存在三个版本,一般以第三个版本流传较广。其原文如下:

版本一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版本二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版本三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翻译: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字词解释:

⑴添字丑奴儿:词牌名。一作“添字采桑子”。“丑奴儿”与“采桑子”同调而异名。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⑵中庭:庭院里。

⑶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鳌敝训,谓好貌。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著。“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⑷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背景:

这首词写于词人南渡之后。根据蔡中民的观点“深情苦调,楚哀动人,当是建炎三年其夫赵明诚死后所作”(《百家唐宋词新话》)可知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之后。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简析:

此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芭蕉的形象,不仅准确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质特性,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舒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声声入耳,使本来就辗转不眠的词人更加愁伤。全词篇幅短小,含蓄蕴藉,用语直白,运笔轻灵,情思沉切。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主旨:

这首词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赏析:

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后世评价:

1,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又见《广群芳谱》卷八十九(卉谱三)芭蕉,调为《采桑子》,词句亦与《采桑子》同而非《添字丑奴儿》。其词云:“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馀光分外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点霖霪,似唤愁人,独拥寒衾不忍听。”按《全芳备祖》国内无刊本(董康《书舶庸谈》云:日本有元刊本),但各抄本均作《添字丑奴儿》。《花草粹编》云“添字”,是陈耀文所见本当亦相同。《广群芳谱》作《采桑子》,殆为编者汪灏等所妄改,不足据。

2,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添字或摊破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增入音节、字数后改组乐句。如《丑奴儿》歇拍为七言一句,李清照《添字丑奴儿》添入二字,改组为四言、五言两句。

词牌名了解:

添字丑奴儿,词牌名。是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其代表作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等。

添字丑奴儿,是一词牌名,一作”添字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丑奴儿为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野词》入“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添字丑奴儿”是“丑奴儿”的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以上这篇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4:添字采桑子,添字采桑子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的意思,添字采桑子赏析

添字采桑子,添字采桑子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的意思,添字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添字采桑子

作者:李清照  朝代:北宋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篇5: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答案及鉴赏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答案及鉴赏

《添字采桑子·芭蕉》

作者: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鉴赏:

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创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

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满伤心泪,更加上三更时分窗外响起了雨声,雨点滴滴哒哒地敲打着芭蕉叶,声音是那样地单调,又是那样地凄凉。雨打在蕉叶上,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涩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伤心之泪。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雨打芭蕉声是那样地凄凉,词人的啜泣声更加悲切。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飘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词的尾句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词人面垂两行思乡泪,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感人形象,收“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题目:

(1)这首词的上片从那些角度,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

(2)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4分)

(4)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词人将描写范围缩小到芭蕉树的细部——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

(2)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3)树干高大,枝叶繁茂,(2分)叶心舒卷,脉脉含情。(2分)

(4)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2分)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2分)

篇6:《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赏析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翻译赏析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前言】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芭蕉的形象,不仅准确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质特性,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舒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声声入耳,使本来就辗转不眠的词人更加愁伤。全词篇幅短小,含蓄蕴藉,用语直白,运笔轻灵,情思沉切,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特点。

【注释】

⑴添字丑奴儿:词牌名。又名”添字采桑子“。”丑奴儿“”采桑子“同调而异名。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⑵中庭:庭院里。

⑶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著。“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⑷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⑸北人:指北方被金国占领的北宋故地的人。这里指词人自己。

【翻译】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赏析】

这首词应是李清照在建炎三年(1129年)其夫赵明诚死后南渡时所作。作者因见雨打芭蕉,触景伤怀,使得作者想起失去的家园,死去的丈夫,想到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想到不知何时才能“相将过淮水”,更加无法入睡。在这种场景下,词人写下了这首《添字丑奴儿·芭蕉》,以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这首词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

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倩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浙江大学教授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起首一问句表现了词人对种树者的怀念与对芭蕉长成的喜悦,因此她移情入景,说“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写芭蕉对人的深情,正是抒发词人自己的深情。上半阕写从室内看芭蕉成荫,下半阕则写枕上听雨打芭蕉。经过国难、家破、夫亡种种打击后,避难客居的人夜不成眠,夜雨不停地敲打着芭蕉,也敲打在词人愁损的心上。“起来听”这一外在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万千愁绪。

篇7:添字采桑子,添字采桑子侯善渊,添字采桑子的意思,添字采桑子赏析

添字采桑子,添字采桑子侯善渊,添字采桑子的意思,添字采桑子赏析 -诗词大全

添字采桑子

作者:侯善渊  朝代:元  体裁:词   利名丛里抽身早,劝汝回心。绝尽荒淫。动有群魔当下擒。莫教侵。九虫斩尽三尸灭,与道相任。谁是知音。清夜无尘月上岑。望骞林。

篇8:李清照的思乡诗词《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赏析】

词的上片咏芭蕉,它是那样的茂盛,层层叠叠的叶子遮盖住了庭院,一片清凉。“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作者对这芭蕉是喜爱赞美的,而这芭蕉似乎也明了作者的心意,为之带来阴凉。下片情感突然转折,写雨打芭蕉声为作者带来的惆怅之情。夜雨芭蕉是秋日里最撩人心绪的景象,那滴滴答答的声音,像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无人慰藉你的寂寥。顾敻说“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这是不见情人的愁闷,而李清照“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是失去爱人、逝去家国的痛苦,惆怅更深一层。

“伤心枕上三更雨”,词人夜深不寐,伏在枕上暗自伤心,苦不堪言,可偏偏又下起了秋雨,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那点滴霖霪的雨滴打在芭蕉上,也打在了词人备受创伤的心上。此时,那芭蕉再也不是“舒卷有馀清”的芭蕉了,它是秋雨的“帮凶”,和秋雨一齐来折磨词人。“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芭蕉雨的声音,实在令人难以入眠,作者只能披衣而起,孤零零地等待天亮了。叠句“点滴霖霪”写夜雨淅沥,烘托作者心绪凄凉。结句点明题旨,突出了深沉的忧国怀乡之情。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扩展阅读:李清照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篇9: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赏析

减字木兰花是一个著名的词牌名,以这个词牌名写的词当中最著名的,当属纳兰容若的那一首,当然这一首也是不错的。其原文如下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翻译: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字词解释:

⑴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⑵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

⑶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⑷奴:作者自称。

⑸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⑹“徒要”一句:意谓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这里当指前者。比并:对比。

篇10: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赏析

这首词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词人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含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用个“欲”字,有将要的意思,说明春意还没有蓬勃。从没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将要蓬勃,这正是词人的敏感。接下来笔锋一转,转到另一方面。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结合。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透露了词人的爱花感情,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泪染”的“染”,四印斋本《漱玉词》作“点”,“点”不如“染”。因为“犹带彤霞晓露痕”,把露水写成带着红霞的痕迹,好象带着红色,所以称“染”。作“点”,就把这个含意忽略了。露水是无色的,看作有红霞色,染在花上,又染得轻匀,说明这枝花是红的是轻匀的,所以说成“泪染轻匀”了。把“晓露”同“彤霞”联系,显出词人的富有想象力。这个想象,不是空想,是跟花的红色相结合的。由花的红色想到泪染,由泪染想到泪带红色,想到给红霞染红,这个想象就这样自然形成了。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这样说,好象与上文无关,其实是暗中相关的。上面已经用拟人化手法把花说成有泪,这里用花面比奴面,正是拟人化写法的自然发展。此句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妒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如此写的原因是要在平淡的作品中引起一个波澜。这样设想,就引起一个微波,产生比美的想法。通过这个想法,引出她和郎心灵的美好,透露出两人的爱美,透露出两人相爱的感情来。借这个插花的事,来写出两人的爱情来,这首词就有了意义了。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词人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后世评价:

1,赵万里辑《漱玉词》:“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

2,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

3,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语言活泼生动,并不是李清照大部分作品的特点,但情感仍十分动人,是一首很好的闺房词。”

词牌名了解: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推荐:

1,李清照的千古名句2,鹧鸪天李清照翻译 赏析3,点绛唇 李清照4,声声慢李清照赏析5,永遇乐 李清照

以上这篇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赏析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11: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宋词赏析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宋词赏析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篇12: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意思,减字木兰花赏析

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意思,减字木兰花赏析 -诗词大全

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朝代:北宋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采桑子诗词赏析

采桑子,采桑子郭应祥,采桑子的意思,采桑子赏析

毕业论文-李清照词的愁情及其言愁艺术试探

李清照的艺术特色

词牌名一剪梅的故事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的诗词鉴赏及答案

《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赏析

忆秦娥,忆秦娥欧阳修,忆秦娥的意思,忆秦娥赏析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赏析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赏析(共12篇)】相关文章:

李清照词说课稿2022-10-08

李清照写秋天诗词有哪些?2022-10-15

表惆怅的诗句2023-10-21

李清照的词全集2024-01-09

品读词人李清照的作文2022-09-07

李清照词2024-05-02

李清照词集2023-07-18

凄美诗词精编2022-08-08

表示爱情惆怅的诗句2022-11-24

李清照的诗词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