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之前慎用挫折教育(共8篇)由网友“酱油打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孩子6岁之前慎用挫折教育,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孩子6岁之前慎用挫折教育
培养受挫能力5个关键要牢记
关键一。正确评价孩子
不要随便夸孩子“聪明”、“漂亮”这类孩子自己也无法掌控的词语。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敢,并用勇敢肯定他努力的行为。勇敢是个非常好的词语,为孩子正确解读什么是勇敢:你敢吃妈妈给你的漂亮蛋糕,那不叫勇敢,因为你本来就喜欢做这件事;勇敢是害怕失败、不敢做还能去做。
平时孩子有细小的克服都要及时肯定他是个勇敢的人。也可以评价孩子坚持、努力等孩子自己可以掌控的词语。如果夸聪明,孩子一旦遭遇失败,就不知道怎么让自己聪明了。
关键二。不轻易代劳
当孩子做一件事没有成功的时候,家长们不能轻易代劳。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捡不到正在滚动的球,有些家长看到宝宝不高兴了,就会上前一把抓起小球,递给他。但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会把你给的东西扔掉,因为他要的是自己能捡起来。其实你捡起来给他并不能让他马上转变情绪,反而让他受挫。如果此时你还辩解说:宝宝捡不到,妈妈帮宝宝捡。那么时间久了,他就失去了在困难面前坚持的能力,下次他遇到问题就会习惯性地说,宝宝不会,妈妈帮宝宝做。
关键三。不要因为他闹情绪而训斥,把关注点放在事情上
当孩子做不好一件事在那里哭闹,有的家长因为爱子心切,错误地急忙上前动手帮忙;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为一点小事做不好哭闹就很恼火,觉得孩子胡闹,甚至觉得孩子没出息。这时候一般家长就会大声训斥:你看看你,就这么点事,有什么好哭的!家长总是针对情绪进行指责,没有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负面评价进入孩子的自我评价里,遇到问题就会认定自己没能力处理,总是想办法回避。
关键四。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别人比
孩子天生会对自己感觉良好,不会拿别人的优秀给自己压力,挫折感主要来自于想把事情做成的愿望实现不了的过程,一旦最后做成了,孩子会马上开心起来。而当孩子的无意行为经过家长的有意比较,结果孩子都学会了关注结果。被夸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应该比别人强,遇到别人比自己做得好的时候就接受不了。而孩子做得不如别人好,就会觉得自己做这件事不如别人,从而丧失了做事本身的乐趣。要教会孩子跟自己过去比,告诉孩子现在好不代表以后好,因为每个人学习的时间长短不同,爱好不同。
关键五。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无论我们如何尊重孩子的感受,仍然会有数不清的时候不得不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或让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对于必要的强迫事件,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时机。例如画画,孩子可以不喜欢画画、不学习画画,但是当孩子开始画了,那么就应该把一幅画画完。如果孩子画了一半觉得没兴趣继续了,家长要告诉孩子,需要画完它。这里的强迫不是硬生生地把孩子拉回来让他画,而是需要我们给孩子引导,例如告诉孩子,没画完的画就像没吃饱的孩子会哭泣,调动孩子的责任心去坚持。有责任心的孩子更懂得坚持。
篇2:6岁之前给孩子立下规矩
6岁之前给孩子立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6岁前的小孩子正处于各项意识发展期,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还是坏,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么,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立下什么规矩呢?立下规矩之后又应该怎样对孩子实施呢?下面和小辣一起来看看6岁前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规矩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孩子有怎样的行为才算粗野、粗俗呢?
比如乐乐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他就开始打小朋友,还说道:“你要是不给我,我就让我哥哥把你变成残疾!”……乐乐这样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为。
这一类的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乐乐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比如妈妈可以问:“乐乐现在知道错了,那么以后要玩小朋友的玩具,应该怎么做呢?”爸爸妈妈心平气和地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聪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寻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这时候也要适当地给他鼓励,并给他立下这条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已经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6岁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就想乐乐一样,总是说:“妈妈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妈妈牵着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别人拿走了,乐乐就会大哭起来……
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还记建立自我意识,可以拿着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诉他:“这一件是你的,这一件是爸爸的,这个是妈妈的。”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经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要刻意地多给孩子提问:“这是你的吗?”让他独立地进行判断,并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物权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规矩三: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好,自己玩耍的时候总喜欢乱扔玩具,玩厌了就屁颠屁颠地抛开,等着妈妈帮他收拾残局。很多妈妈们都不会说什么,觉得“孩子还小,也不懂收拾,帮他收反而更省事”。
其实6岁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东西,只是爸爸妈妈的宠爱和迁就,让他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妨就给他立下规矩,每次玩完之后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写完作业要收拾书桌等等,让他学会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这样的规则能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最终形成的是对环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养。而且孩子在对东西进行归位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收拾书桌的过程中,他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东西要放在哪里,这样对他的创造力也有所帮助。长大后,无论孩子到了什么环境,他都能养成“归位”的好习惯,生活也会更加整洁。
规矩四:谁先拿到谁先用后来者必须等
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孩子第一”,什么事情都让着孩子,饭先给孩子吃,水果先让孩子挑等等,但是,家长这样的一味谦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觉得“爸爸妈妈都要让着我,我是最大的!”,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长大后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哟!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坏习惯,要从家长们做起。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立下规矩,并且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比如吃饭的时候,妈妈先到饭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总是不来,那就让他尝到没有菜吃的后果;刷牙的时候谁先到洗手间就先刷牙……这样慢慢地,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
这样的规则可以避免他养成自私的毛病,让他懂得当别人先拿到东西的时候,必须学会等待,并形成一个平等的交往模式。
规矩五:不可以打断别人说话
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让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宝宝在睡觉,小朋友老是过来跟你说话,宝宝会高兴吗?”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规矩六:做错事要道歉
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其实,6岁前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已经开始懂事理了,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抓住机会,从小就教育他“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地面对,并且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6岁前,孩子的各种意识还处于萌芽和发展战略阶段,是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可以减少一点对孩子的溺爱,给他们立下严格一点的规矩,并跟着孩子一起认真地遵守,从小就培养孩子遵守规则、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而且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也会喜欢上遵守规矩的“游戏”,在“游戏”中健康地成长起来。
篇3:教育笔记:给孩子一点挫折
西西平时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很乖,上课认真、专心听讲、遵守规则,还特别喜欢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班里深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因此,我们也常常让西西当我们的小助手,比如饭后请她当小老师,组织小朋友看书、念儿歌,散步时在前面带领小朋友散步,餐点时提醒幼儿安静用餐等等,显得很能干,我们也常常表扬她。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几次我们请了其他孩子当小助手后,西西就显得闷闷不乐,情绪十分低落。有一回,因为她吃饭时将不喜欢的菜倒掉后批评了她,结果马上泪眼汪汪,很不开心。从西西的妈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只要一不称心或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这样,一天要为此哭上好几回,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凡凡是我们班上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思维敏捷,上课表现非常积极,也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一次离园前,老师给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奖励五角星时,他因为没有得到表扬,结果竟一边哭一边闹着非要老师奖给他五角星不可。
像这样的孩子,班上不只一两个,这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有的妈妈来向老师反映,由于午睡时孩子睡不着被老师批评后,都不愿来上幼儿园了,很怕老师批评他。其实,造成孩子这种表现很大原因都是家人过于宠爱造成的。一些家长宁可苦了自己,不可苦了孩子,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小孩铺平道路。有些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他们要尽其所能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要求:优越的物质条件、充分的爱抚和关怀,多种多样的智力投资……结果,长期生活在“特别幸福”的空间里的孩子,不但对幸福的感觉明显降低,而且变得特别害怕困难了。有些孩子尚未走向社会,就因受不了一点点挫折而败下阵来。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十分重要。
首先,家长要破除孩子的依赖性。父母应该让孩子坦然面对现实,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都要让孩子去体验、去经历,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竞争。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批评。有些家长怕孩子受委屈,总是以赏识教育为主,不愿说孩子的不是,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批评。其实,孩子错了,受一点点批评也很正常。虽然当时孩子的心里会不好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要让孩子明白,大人的批评是为了有更大的进步。当然,批评也要把握好度,避免超越孩子的承受力,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出现情绪时,大人不必急于包办代替,正确的方法是留在孩子身边,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并给与适当的鼓励、指导和帮助。
总之,在生活优越的今天,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越来越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挑战也越来越多,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抵抗挫折的能力。我们的孩子能否经受住将来的考验,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篇4:孩子挫折教育应该怎么办
孩子挫折教育应该怎么办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会很多,例如,和小伙伴相处时发生冲突、考试考得不好……等等。孩子在受挫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之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弱;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培养出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父母可以尝试着从下面五种儿童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第一步:疏导
及时的疏导,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从而避免孩子情绪的`严重受挫。要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要时刻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第二步:鼓励
是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鼓励的方式尤其适用于胆小、怯弱、内向的孩子。
第三步:启发与尝试
孩子有时会拒绝尝试新的或他们认为困难的事,如有启发性地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办呢”,允许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即便是尝试中失败,也要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心态,克服困难去追求下个目标。
第四步:借力
孩子的自信心与承受力是建立在他们各方面优点的基础之上。在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如果面临挫折,孩子将自己的优点丢在了脑后,你一定别忘了提醒他,借助优势激励他改变弱势的信心。一般来说,耐挫力差的孩子心理脆弱,对自己没有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优于别人之处。要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即时地加以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挑战。
第五步:环境
耐心的父母和民主的教养方式都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好学、诚实的性格,从而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同时,与同伴的交往可以使孩子经历一些挫折,诸如观点不一致、处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能使孩子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不仅如此,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耐挫力的培养。
篇5: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一对夫妇一个孩”,孩子的可贵笥可想而知。也许正因为如此,当今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是:生活上宁可自己苦点,也不让孩子委屈着;学习上则竭尽全力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即接受最好的教育,目标只有一个,考上大学。长辈们对独生子女爱庞有加,使孩子们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孩子们在家中很少有被忽视的情形。这种对孩子过分的照顾和保护,使孩子失去了必要的锻炼机会,很可能长成一个生活的低能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可以说,一个青少年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税地感受到挫折。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 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君不见,应届高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自杀身亡的,时有耳闻,甚至在学习竞争中一时失利,自绝于世的,也可见诸报端。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到生活激流中去跌撞磕碰,接受“胜不骄、败不馁”的磨练,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能力。?
适度纵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除了让他们做集体游戏外,也让他们独自玩耍,不伴玩。居家摆设以孩子的角度去考虑,留意家庭安全,清除潜在的危险,给他们可以随意走动、探索每一个角落的机会。除了给零花钱时与他们商量外,在买衣服、选择玩具和运动项目、做事的程序上应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和决定。当1―2岁的孩子开始说:“我做”、“我自己来 … …”时,父母就应该夸奖他们这种主动要求自己动手的愿望,这是培养他们独立做事能力的.良好开端,不可不允许他们做。?
大人们不让孩子发挥独立性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点:一是不放心,怕磕着、碰着、伤着;二是缺乏耐心,坐待发育成熟,不加人工训练。其实,培养孩子独立性确 实需要很多耐心、时间,以及物质上的某些“破损”,但不要因打碎一次东西就对他们的灵巧、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失去信任。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爸爸,当他看到2岁多的儿子打碎了奶杯,奶洒了一地毯呆呆发愣时,立即跑到儿子面前安慰他说:“宝宝长大了,手真巧,会自己拿奶杯了。”接着,年轻的妈妈也赶了过来说:“岁岁(碎碎)平安,年年成长。不要怕,下次一定会拿得住。”多好的教育呀!?
不过,我们看到更多的父母时常这样进行教育:不小心孩子碰了桌子,哇哇直哭,父母拍打桌子――都是桌子不好,碰了我们的宝宝!推卸责任,结果是重复过去。演《少年犯》 的又成了少年犯――因为责任全在父母和社会。蜗牛的本领是逃避,总是重复一个动作。可成功的儿童,多数都得到父母的助推起动,既教他们一些适合其年龄做的事情,又让他们试着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如果失败,孩子自己会找出原因,并培养孩子承受失败的能力。实践可以创造出能手,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不要让孩子产生被拒绝的挫折感。帮助孩子,贵在要听他们心理的话,了解并接受他们的感受。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针对孩子自己的实际来确定好孩子的标准,把成功交给孩子。比如,孩子告诉妈妈这次考试得了60分,做妈妈的听到这一消息是很不好受的,但不要一开口就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要先听听孩子对此是何感受、难过不难过,然后,再从积极的一面着手,做合理的分析与期望,巩固孩子的自信心。我邻居一个孩子,是班级有名的淘气包。一次作文课上,他直抒胸臆写下《我渴望成功》的文章。班主任老师抓住这一点大作文章,让他读给同学听,并表扬了他。他很感动,从此,作文课成了他最爱上的课。这以后,老师注意经常为他创造发挥特长的机会,他开始对学习有了兴趣,并由此逐步克服了不良习性。这表明,如果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承认,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不同方面取得成绩,那么,孩子就可能在这种助推起动下,摆脱对期望值的重负感,唤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希冀和喜悦,因为成功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与此相反,孩子从老师那里知道了成绩不理想,家长再给他增加压力,就只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只要孩子做出了努力,获得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应该重视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要单看成果。?
艰苦奋斗的教育不可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然而今天,不少孩子认为劳动不再是光荣的,艰苦奋斗属于陈旧的历史故事。这能怨谁呢?板子还得打在孩子的祖、父辈屁股上。由于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给予,扼制孩子自身平等竞争的意识,从而弱化了孩子对环境 的适应能力,形成一些青少年的败家子性格,即: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尽力。一个小学女生,因毕业时要与同学互赠礼品,向家长索要100元钱未成,竟一气之下服毒身亡。这反映出在儿童当中,爱慕虚荣,互相比阔,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 当然,也有好样的。一位刚满10岁的小姑娘在一所小学念书,因为家庭经济拮据,交不起午餐费,只好每天自带饭盒。这本是极为正常的事,然而竟屡遭同学的嘲笑。后来她鼓起勇气回敬他们:“你们随便说吧,没有关系,我喜欢吃自己家的饭菜。”这位小姑娘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出自尊性、独立性和坚韧性,能应付、克服各种不快之感和挫折感。?
艰苦奋斗教育不是以贫富程度界定的,它是一个民族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的必然反映。据说,日本有的小学为三年级学生设置了新课,要他们用洗衣板洗衣,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许多家长被告知,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兼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显然,这是一种时代需要的挫折教育。?
篇6: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许多人认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事实就是给孩子吃点苦头,其实不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造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孩子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孩子在没有经历挫折之前对遭受挫折的准备是不足的,我们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人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孩子们也是一样。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鼓励孩子亲身体验去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染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挫折的存在是非常客观的,普遍的,当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时,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会激励他们今后勇于面对挫折。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科学家如何取得成功的故事来影响孩子。例如:我们今天用的电灯,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实验才研制成功的。引导孩子认识到凡事要取得成功,都会遇到挫折,如果能勇于面对,敢于克服,成功是会降临的。
现在的大人们,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出过多的关心,过分的呵护,从而使孩子不能正确体验挫折的过程,不能正视成功与失败,导致孩子对自身产生较低的自信。自信心是成功的支点,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我们成年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审视孩子的行为,善于发现其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从而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解放孩子的手,脚,嘴巴,头脑,时间和空间,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但目前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不愿孩子玩这个,不敢让孩子干那个,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形成性格柔弱,依赖性强的心里缺陷。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就要敢于放手,不过分地保护,过多地限制孩子,让孩子大胆地创造,想像,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此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里普遍存在于家长心中,父母放任对孩子的所言所为报以很高的期望值。但孩子受年龄等所限,往往不能尽家长之意,家长便对孩子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孩子是“失败者”。批评打击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因此,家长,当然也包括老师要正确估量孩子的水平,努力使自己的评估恰到好处,有效地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不仅有快活而且还有悲伤,痛苦和死亡,要使孩子从幼小年龄起,就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生活里,有一个叫“困难”的概念。我真的希望我们能为孩子今后的成长,生活打下坚定的基础。
篇7: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什么是挫折教育?有不少家长将挫折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给孩子吃吃苦头,这是十分错误的。挫折教育是教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在失败时如何尽快调整好心理平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去获取成功。这种教育方式能强化他们的坚强意志,增加他们的定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屡战不败打下基础。通俗一点地说就是教会孩子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百折不挠,逆流而上,关键是“不惧”,“不惊”,“不挠”,“而上”。而一味地给孩子吃苦头,只能让孩子过早地承受打击,时时处于“临危”,“处变”,“百折”,“逆流”之中。这种方式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意志,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挫折教育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而设计一些不同的计划。
1.幼儿期(1-3岁)
此期儿童已具有复杂的情感体验,独立性和意志能力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此时可以有意识地以童话的形式给孩子灌输一些简单的思想,如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在强手面前不退缩,坚持到底,最终取得了胜利。
2.学龄前期(3-6岁)
此期儿童主要特点仍是具体形象的,情感活动仍有易变性和冲动性。但他们已开始具备了社会结构的雏形,如教师??领导、权威;班长?顶头上司;小朋友??同事、同学;小班的朋友?下级。此期对儿童个性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此期的挫折教育目标为:训练孩子正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即以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他想办法以其它合理的`方式去达到目标。如:孩子执意要买一国内较贵的玩具车(即时满足),如家长拒绝,孩子一般都会哭闹。这时家长一方面安抚孩子,让他平静下来,一方面要告诉孩子应怎么做,父母才会给他买(延期满足),并不断强化这种反应模式,使孩子在愿望暂时得不到满足时,会控制情绪,主动考虑通过其他方法努力实现愿望,而不是一味地哭闹,发泄情绪(不良情绪会干扰自身能力的发挥)。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被试者为儿童,面对桌上的糖果、条件是:如果现在吃,只能吃一颗,如果半小时后吃,可以吃二颗(延期满足)。后来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能吃到二颗糖的孩子,成人后,事业成功率远远高于吃一颗糖的孩子。另外,当孩子的要求实在不能满足时(目标错误),应引导孩子意识到离目标的差距并转移目标,以其它方式获得满足感,适时地退出和转移,而不是“在一颗树上吊死”。
挫折教育可教会孩子学会自控,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个性品质,是目前家长对孩子的单一培养方式?智力培养的补充之一。它能使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战胜自我,从容应对挫折的打击,正确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及事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8:教育随笔:引导孩子直面挫折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直面挫折
一天早晨,吴志元小朋友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幼儿园,可是他却不愿意进来,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他每天都是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今天是怎么了,我赶紧走过去问:“吴志元,今天怎么了,为什么不愿意进来?”他低着头不说话,这时他妈妈说:“他从昨天回家就不高兴,我问他,他说是老师让填组成式时,不如吴玉东快,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听了他妈妈的话,我明白了,原来昨天在填4的组成式时,有几个小朋友也许在家里已经学会了,因此他们学的很快,而且在填组成式时,他们很快就填完了,为了鼓励他们,我给他们贴上标志,并表扬了他们。吴志元小朋友在他们几个填完之后,也很快填完了,我也给他贴上标志并表扬了他。当时我也没看出他有什么不高兴。
我知道,吴志元小朋友是个多才多艺的好孩子,而且很听话,很能干,我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帮忙,他每次都完成的很好。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都积极参加,并且对活动内容掌握的也很快,凡是教过他得老师都这么说,从来不让老师操心。就这样,他每天得到的都是奖励和表扬,小朋友们也都以他为榜样。他就在这种环境中从小班一路快乐的走到大班,也是这美丽的光环养成了他只听表扬,而不能经受一点挫折的.性格。就像今天因为老师先表扬了其他小朋友,他就不愿意了。看来,让孩子受点挫折教育是必须的,因为他不可能永远比别人强,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将来他可能会遇到比他更好的人,如果像现在这样是不行的。我把这些告诉他妈妈,他妈妈也很担心,并且表示以后原因配合老师一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 情商教育 心得
★ 咳咳杂文随笔
★ 咳露口服液说明书
【孩子6岁之前慎用挫折教育(共8篇)】相关文章:
氧氟沙星滴眼液说明书2022-07-10
金豆寒假作业初三观后感2022-07-19
小儿解表颗粒说明书2022-06-23
乳酸司帕沙星片说明书2023-06-27
《刀爱》阅读答案2022-11-07
利培酮片说明书2023-01-20
吉非罗齐胶囊说明书及价格2022-04-30
数码影像处理的体会2023-12-24
开胃健脾丸说明书2022-07-27
国企应届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