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蒸汽”为你分享8篇“关于杜甫的小故事”,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杜甫的小故事
杜甫小时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
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
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
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在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别后人称为“诗圣”。他诗中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在朝廷做官,父亲曾任司马。杜甫从小就志向远大,最崇拜的是远祖杜预,他是晋代的名将,多彩善战,懂得法律、经济、工程,还曾注解过《左转》。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幼小的杜甫寄居在姑母家里。姑母不光教孩子读书识字,对他的生活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和表弟每天在一起游戏玩耍,写字学画。可是一场大病把兄弟两人击倒了,姑母悉心照顾杜甫,把杜甫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表弟却病死了。这让董事后的杜甫难过了很长时间。在姑母的精心照顾下,杜甫涨到十几岁时,已经健壮得像头小牛犊,一天到晚欢蹦乱跳的。姑母家的院子里种着梨树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红,他简直像只顽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帮助姑母摘梨打枣,欢声笑语飞满庭院。
童年的岁月烂漫而朦胧,许多珍奇的生活浪花,泯灭在记忆的长河中。但是杜甫6岁时见到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晚年仍然记忆忧新。“剑器”是一种西域民族的戎装舞蹈,动作刚劲,节奏火爆。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伴随着有力的音乐,她忽而从天而弱落,光彩夺目:忽而拔地而起,凌空飞舞。当时的情景是万人空巷,掌声雷动,矮小的杜甫剂在人群中,忘情地欢呼。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众着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多年后,杜甫特别赋诗纪念当时的情景。看来,舞蹈、书法、绘画、音乐、诗歌,是彼此相通的。据说,但是草书家张旭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之后,书法大有长进。这种激昂顿挫的舞姿,对以后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也起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杜甫7岁时开始作诗。儿童作诗,往往以动物为题材,杜甫咏的是神鸟凤凰。在古人心目中,凤凰是祥瑞之鸟,它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这似乎是一个预兆。
因为杜甫一生心系国家,虽然他颠覆流离,但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困顿不堪,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光环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1.关于杜甫的小故事
2.关于雷锋的精选小故事
3.经典感人故事大全
4.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5.关于十二生肖传说故事
6.古代诗人的历史故事
7.高考议论文小故事200字论据
8.儿童数学故事
9.关于小学生爱心童话故事
10.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篇2:关于杜甫的小故事
一个冬天的某一天,下着鹅毛大雪,杜甫有事要去一个叫梅岭的地方。
他雇了一顶四人抬得轿子,就上路了。
行进途中,雪越来越大,鹅毛似地雪片飘飘洒洒,天地间的一切都被皑皑白雪笼罩,一位轿夫突然诗兴大发,随口吟道:片片片片片片片。
接下来,轿夫就不知道怎么接了。
憋红了脸苦想。
杜甫在轿里看看了不远处的梅岭,苍茫隐晦,巍峨壮观,就接道:“雪落梅岭形不见。
那轿夫一听,觉得对的非常好,就是啊,虽然在空中是鹅毛般的雪片,可落在山岭之上,便和地上的大雪融为一体,分不清是哪片了。他就想这个坐轿的是谁啊,当今只有诗圣杜甫杜少陵有这样敏捷的才思,他也接道:“此人莫非杜少陵?”
杜甫笑了笑,就接出了最后一句:“然然然然然然然。
那么把这四句合起来,就变成了一首比较有意思的诗。
片片片片片片片
雪落梅岭形不见
此人莫非杜少陵
然然然然然然然
篇3:关于杜甫的小故事
被后人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杜甫住在京城长安的时候,有一天独自一人到曲江游览。
那天天气晴朗,曲江景色更是宜人。
杜甫面对这美好的景致,打开随身携带的酒,自斟自饮。
喝着喝着,但觉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于是欣然提笔写下了一首《曲江对酒》,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
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杜甫趁兴而归。
路上他忽然想起了刚刚写的诗:
“桃花和柳絮,怎么能‘欲语’呢?这是一种什么形象呢?” 他边走边想,越想越不对劲。
回到家里,连忙铺好纸,连墨也不来及磨,抓过毛笔就往砚池里蘸,在纸上改写为: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1.关于杜甫的小故事
2.关于雷锋的精选小故事
3.经典感人故事大全
4.关于十二生肖传说故事
5.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6.古代诗人的历史故事
7.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8.高考议论文小故事200字论据
9.关于小学生爱心童话故事
10.关于读书的优秀故事
篇4:杜甫小介
杜甫小介
杜甫(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
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
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
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
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 7岁
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
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至天宝四载
(745)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
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
山下。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
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
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
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
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二十
九年,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可能在这时
与夫人杨氏结婚。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
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
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
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
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这时唐王朝还强盛,仓廪相当充实,可是玄宗开始
好大喜功,开拓边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社会上已经
隐伏着不安定的危机。杜甫对此有所预感,但并未正视。
他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他在这时期
写的诗,根据他自己的叙述,可能已有数百首,不过只有
二十几首流传下来,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其
中虽有象《望岳》那样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总的说来,还
没有超越杜审言那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
长安时期 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
居住,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天宝六载,
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
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以“口蜜腹剑”著称的中书令李
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
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
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
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
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最后得
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这已经是杜甫在长安的末
期,安禄山叛乱的前夕。
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
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边将穷兵黩武,自己则在宫
中寻欢作乐。人民受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
剧。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
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
许资助。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
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
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
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
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
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天
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
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开始给当时的诗歌
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表达方法。天宝十四载冬,杜甫探视
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用“朱
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社会上尖锐的矛盾,又
描绘了“入门闻号□,幼子饥已卒”的家庭景况,这是
他十载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唐朝盛世最后的总结。
这时期流传下来的诗约一百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
是五七言古体诗。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从肃宗至德元载(756) 至
乾元二年(759)。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
了洛阳、长安。杜甫这时正在□州,他听到唐玄宗逃往
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属安置在城北的羌村,只
身北上,投奔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杜甫
陷贼中将近半年,看着庄严整饬的京城一片荒凉,生灵
涂炭,听着唐军两次反攻,先后在陈陶、青坂两处都全
军覆没的消息,满腔悲愤,写出《悲陈陶》、《悲青坂》、
《春望》、《哀江头》等诗。
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
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不久因为疏救
房□,触怒肃宗,竟遭到审讯。八月,他回到□州探视
妻子,完成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后媲美的
长诗《北征》,描绘了旅途上凄凉的惨景和家境的贫穷,
表达了对于当前局势的意见。
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肃宗于
十月底返京,杜甫也在这时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次
年五月,杜甫受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争的
影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与长安永别。
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
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
“三别”。
杜甫回到华州,已是初夏。这时关辅大饥,朝廷内
李辅国专权,玄宗旧臣房□等被排斥,杜甫对政治感到
失望,立秋后毅然弃官,西去秦州。在秦州不满四月,又
在初冬赴同谷;在同谷停留一月,走上艰难的蜀道,在
年底到了成都。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社会政治、
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朝廷对内丧失了中
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制不住蕃族的入侵;经济上,
由于连年战乱,加上自然灾害,农村一片萧条,而统治
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反而有增无已,造成人口锐减,生产
力降低。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
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
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
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这样的生活经历比长安时期
要丰富得多,也艰苦得多,因此产生的诗歌多种多样,流
传下来的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
五年(770)。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杜
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
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上
元元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
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
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
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
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
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上元二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
过杜甫不少帮助。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应召入
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变,杜甫流亡到梓
州、阆州。
宝应二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
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
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
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但快乐只是昙花一现,
国内混乱的局面尚未澄清,西方的吐蕃又大举入侵,十
月间一度攻陷长安,杜甫对此表示无限的关切:“西京
安稳未?不见一人来。”(《早花》)他写出许多首诗,
陈述他的政治思想。
广德二年(764)春,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
度使,杜甫也在三月回到成都。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
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在成都节度使幕府中住了几
个月,因不惯于幕府生活,一再要求回到草堂,最后严
武允许了他的请求。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
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
舟东下。“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结
束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前半个阶段。
杜甫于九月到达云安,因病不能前进,直到次年暮
春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他在夔州居住未满两年,创
作十分丰富,成诗四百余篇,占杜诗全部的七分之二强。
诗中歌咏了夔州穷苦的劳动人民,描绘了这里险要的山
川,反映了蜀中的**和对于长安、洛阳的思念,怀友
忆旧之作也大量增加。可是他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坏,疟
疾、肺病、风痹、糖尿病等不断缠绕他。
杜甫因为夔州气候恶劣,朋友稀少,便在大历三年
(768)正月起程出峡。三月到江陵。他本想北归洛阳,又
因河南兵乱,交通阻隔,不能成行。在江陵住了半年,移
居公安数月,在年底到达岳阳,写出生动地反映湖南人
民疾苦的《岁晏行》。
大历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
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
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
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他逝世前写出一首三十六韵
的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中有句“战血流依旧,
军声动至今”,仍以国家的灾难为念。杜甫死
篇5:关于杜甫的故事
关于杜甫的故事有哪些的呢。参考下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快快来看。欢迎你的阅读。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杜甫生平及故事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g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g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g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关于杜甫的故事]
篇6:有关于杜甫的故事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以社会写实著称。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为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相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为“大李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其身后,杜甫的作品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一生共留下1500多首诗歌,其作品集称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也被称为“诗史”。
故事一、杜甫小时候的故事
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在朝廷做官,父亲曾任司马。杜甫从小就志向远大,最崇拜的是远祖杜预,他是晋代的名将,多彩善战,懂得法律、经济、工程,还曾注解过《左转》。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幼小的杜甫寄居在姑母家里。姑母不光教孩子读书识字,对他的生活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和表弟每天在一起游戏玩耍,写字学画。可是一场大病把兄弟两人击倒了,姑母悉心照顾杜甫,把杜甫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表弟却病死了。这让董事后的杜甫难过了很长时间。在姑母的精心照顾下,杜甫涨到十几岁时,已经健壮得像头小牛犊,一天到晚欢蹦乱跳的。姑母家的院子里种着梨树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红,他简直像只顽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帮助姑母摘梨打枣,欢声笑语飞满庭院。
童年的岁月烂漫而朦胧,许多珍奇的生活浪花,泯灭在记忆的长河中。但是杜甫6岁时见到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晚年仍然记忆忧新。“剑器”是一种西域民族的戎装舞蹈,动作刚劲,节奏火爆。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伴随着有力的音乐,她忽而从天而弱落,光彩夺目:忽而拔地而起,凌空飞舞。当时的情景是万人空巷,掌声雷动,矮小的杜甫剂在人群中,忘情地欢呼。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众着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多年后,杜甫特别赋诗纪念当时的情景。看来,舞蹈、书法、绘画、音乐、诗歌,是彼此相通的。据说,但是草书家张旭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之后,书法大有长进。这种激昂顿挫的舞姿,对以后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也起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杜甫7岁时开始作诗。儿童作诗,往往以动物为题材,杜甫咏的是神鸟凤凰。在古人心目中,凤凰是祥瑞之鸟,它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这似乎是一个预兆。
因为杜甫一生心系国家,虽然他颠覆流离,但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困顿不堪,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光环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杜甫写“诗史” 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泪流满面。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把他们合称“李杜”。杜甫原是河南巩县人,生长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就下苦功读书,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三十几岁的时候,他在洛阳,遇见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他们成为亲密的好友。 后来,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那时候正是*相李林甫掌权的时候,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怕这些来自下层的读书人当了官,议论起朝政来,对他不利,于是勾结考官,欺骗玄宗说这次应考的人考得很糟,没有一个够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这件事正说明皇帝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得到任用,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了。 那时候的读书人都把科举作为谋出路的途径,杜甫受到这样的挫折,懊丧的心情就不用说了。他在长安过着贫穷愁苦的生活,亲眼看到权贵的豪华奢侈和穷人受冻挨饿的凄惨情景,按捺不住心里的愤慨,就用诗歌控诉这种不平的现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写下的不朽诗句。 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刚刚封他一个官职,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带的百姓纷纷逃难。杜甫的一家,也挤在难民的行列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找到一个农村,把家安顿下来。正在这时候,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离开家投奔肃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军,被抓到长安。 长安已经陷落在叛军手里,叛军到处烧杀抢掠,宫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烧。唐王朝的官员,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军解送到洛阳去。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叛军的头目看他不像什么大官,就把他放了。 第二年,杜甫从长安逃了出来,打听到唐肃宗已经到凤翔(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去见肃宗。那个时候,杜甫已经穷得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脚上穿的是一双旧麻鞋。唐肃宗对杜甫长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赞赏,派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左拾遗是个谏官。唐肃宗虽然给杜甫这个官职,可并没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却认真地办起事来,过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肃宗撤了,杜甫认为房琯很有才能,不该把他罢免,就上了奏章向肃宗进谏。这一来,得罪了肃宗,亏得有人在唐肃宗面前说了好话,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那时候,长安、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 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 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 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第二年,他辞去了华州的官职。接着,关中闹了一场大旱灾,杜甫在那里穷得过不下去,带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朋友的帮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草堂,在那里过了将近四年的隐居生活。后来,因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没有依*,又带了全家向东流亡。公元770年,竟因贫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把他在成都住过的地方保存起来,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杜甫看完了公孙大娘的表演,心情好了很多,或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吧。杜甫回到姑姑家后就找到了姑姑,问他爸爸妈妈在什么地方。姑姑就开始给他编故事,说他妈妈在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他爸爸在某个地方做大官,很快就回来。杜甫听后更兴奋了,他为自己不再是孤儿而高兴。
在杜甫七岁的时候,他老爸回来了,还给了杜甫的姑姑一笔钱,即杜甫的学费。杜甫见到了老爸十分高兴,还问他妈妈在什么地方,并且告诉他老爸,很多人都说自己是没人疼的孩子。他爸听了后触动很大,就把杜甫有名望的老祖宗那些光耀门楣的事迹说给杜甫听,还让他刻苦学习,不要给祖宗脸上抹黑。杜甫乖乖地点了点头。
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杜甫觉得自己都被憋出病来了,觉得古代圣贤说的那些大道理似乎不合乎科学道理,经常在课堂上和老师辩解。由于观点过于偏激,经常整得老师下不了讲台。为了整治这个桀骜不驯的另类学生,老师就把祖宗之法搬出来整治杜甫,经常用教鞭抽他的手掌心,或者停他的课。杜甫巴不得如此,把书包一丢就去撒野了,经常去果园里摘梨摸枣的,有诗为证: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有一天,杜甫又缠着姑母讲故事。姑母说:
“咱们杜家出过许多名人,晋朝著名大将杜预(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2集)就是我们的第十三代远祖。他打仗有勇有谋,为朝廷立过大功。百姓们还编歌谣称赞过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翘起大拇指称赞道。
“你爷爷(杜审言)是个有名的诗人,他写的诗,受到过皇上的奖赏,人们都夸他是个才子。”
这些故事给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读书,好学苦练,七岁的时候,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咏凤凰》。有一天,他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拿给父亲看,正巧有两位客人来访。他们也很有兴致地看起来。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扬雄(都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的手笔呀!”客人们看完后说。
从这以后,这两位客人经常向人们夸奖杜甫,还带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听当时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的绝妙音乐。这对他的影响很大。杜甫一生写诗都十分讲究技巧,反复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
故事二、杜甫改掉贪玩的习惯
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
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
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故事三、杜甫的漂泊岁月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故事四、杜甫原来也是酒仙
酒仙这个称号好像是李白的专利,所以老辈儿的人喝了酒就敢说有李白的感觉,随便一个酒楼都敢叫“太白楼”。还有很多李白喝酒的小故事,让人称赞喝酒的境界。比如泾川豪士汪伦,久慕李白大名,非常希望有机会一睹这位大诗人的风采。他听说李白将要到安徽来游玩,就修书一封,邀请李白赴泾川游历。其中写道:“先生喜欢旅游吗?这里有十里桃花的美景;先生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供您痛饮。”李白读后,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泾川,却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告诉他:“花是潭水名,并无桃花;万家是一位店主的姓,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尽欢而散。其实喝酒能达到仙人级别的有的是,杜甫写的那个《酒中八仙歌》里面八个人都可以叫酒仙。就连诗人杜甫自己,不但是“诗圣”,也是个“酒圣”,他嗜酒的程度并不亚于李白。
杜甫嗜酒,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据他自己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十四五岁的杜甫已经是位酒豪了。到了壮年时期,杜甫同李白交往,二人在一起有景同赏,有酒同醉,亲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在长安任左拾遗,仍然和往常一样纵酒作乐。“朝回日日典青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当时的杜甫已到了要典当衣服来换酒喝的地步了,每次都要喝得“尽醉”。没有衣服只好赊债,而且处处都有酒债。看来杜甫并没有指望活到七十岁,只要拼命喝酒就好了。
篇7:杜甫名人故事
杜甫名人故事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篇8:杜甫故事精选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非常重要,对于一个人的性格、习惯、思维都影响深远。杜甫也不例外,他出生于712年,那个时候是唐玄宗当皇帝,小时候他的家庭还是优越。祖父杜审言和父亲杜闲都是官员,杜甫是他父亲第一任妻子的儿子,只是杜甫才几岁他的母亲就去世,以后的弟弟妹妹都是继母的孩子。
杜甫小时候也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才改掉了贪玩的习惯。 杜甫的父亲在外地做官,有个姑姑在洛阳,于是家里就把小杜甫送到姑姑家。这个姑姑教小杜甫读书识字,从来没有把侄儿当成外人,把杜甫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杜甫就这样和表弟一起愉快的玩耍、学习,七岁就可以写诗,第一首诗写的是凤凰,只是已经失传。
原本这样无忧无虑的和表弟一起长大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可是上天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不久有一种当时的流行病降临到杜甫和表弟两个孩子头上。致使他们两个在床上躺了很多天,身体也非常虚弱,只有一种草药才能拯救。杜甫的姑姑于是外出没日没夜的去找草药,找的过程是异常艰辛,吃了不少苦头。
可能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吧!总之当时很多人都得了病,草药变得很珍贵,在姑姑日以继夜的努力下,终于找了回来。但是还有一个选择题摆在杜甫姑姑面前。那就是草药只能救活一个人,是救儿子还是侄子?可想而知她的内心深处是何等的煎熬。
时间就是生命,没有太多时间去想那么多,大家肯定都知道了结果,姑姑救下了杜甫,表弟就这样夭折了。这也是为什么之后杜甫对姑姑的感情非常深的原因。没有妈妈照顾的孩子,有个姑姑充当了妈妈的角色,也没有让杜甫失去母爱。
慢慢长大的杜甫也开始调皮了,时常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去打枣子吃,他就是一个孩子王,通常都是他爬到树上打下来给别人吃。杜甫6岁时见到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晚年仍然记忆忧新。“剑器”是一种西域民族的戎装舞蹈,动作刚劲,节奏火爆。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伴随着有力的音乐,她忽而从天而弱落,光彩夺目:忽而拔地而起,凌空飞舞。当时的情景是万人空巷,掌声雷动,矮小的杜甫剂在人群中,忘情地欢呼。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众着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多年后,杜甫特别赋诗纪念当时的情景。也喜欢去看公孙大娘表演,这些经历对他以后都有很大影响。
★ 杜甫的故事
★ 杜甫诗三首
【关于杜甫的小故事(精选8篇)】相关文章:
杜甫诗三首翻译2023-11-16
杜甫诗三首教案2024-01-02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2023-08-26
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2023-05-05
杜甫座右铭作文500字2023-12-19
杜甫草堂作文400字2022-04-29
杜甫《石壕吏》文学赏析2022-07-24
杜甫《石壕吏》作品赏析2023-08-02
春天的水作文2023-04-30
杜甫的悲悯心肠散文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