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时间:2022-09-11 08:09:2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精选6篇)由网友“karenchung”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供大家阅读。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篇1: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文定稿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红极一时、极富传奇色彩和神秘魅力的著名作家,当时她母亲为她上学匆匆起就的名字,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般的名字,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一名字伴随着她奇丽而又精美的佳作流传到今天,并逐渐在风云中流露处她丰厚而又瑰丽的魅力。认识张爱玲,是为了认识她的小说,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①唯有小说中女性形象才是意义中的核心。翻开小说,就是阅读一部“爱恨情愁”的历史。张爱玲第一次在传统通俗文学的形式中,展示了时代崩溃与转折的过程“小说是以它自己的方式,通过它自己的逻辑,依次发现了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纬度。”②以女性的纤细与敏感从生活中发现真谛,从男女性爱、亲子之爱的感情细微处揭示出人们的生存状态,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堕落、变态的灵魂,因此写尽了人世沧桑、人情世态。于青曾在《张爱玲全集》书中写道: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她的作品为我们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女性形象。给当时的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 的滋味。

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两性关系,婚嫁迎娶是她揭示生活底蕴的切入点和主要视角,“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她们的生活、心理、感情寄托着作家无限的情思。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形象。

笼中鸟u000B           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囚禁在家庭的牢笼之中。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留情》中的敦凤、《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狠毒、残忍的母老虎梁太太等。“现代婚姻是一种保险,由女人发明的。”③或有意或无意,张爱玲笔下的许多女人都仿佛如笼中的鹦鹉,从不想高飞,也不尝试高飞,还竭力避免飞翔,甚至是在笼门大开的时候。

《留情》中的女主角敦凤出身于旧式的家庭,寻找一个能给予她饮食依靠的男女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目的。经过冒险的婚姻,这个36岁的寡妇,“完全是为了生活”嫁给了59岁的米先生,在乘车时“和自己的男人挨着肩膀,觉得很平安”,回到可靠的人手中,“很快乐”她以青春、爱情、幸福为代价,换来了衣食生活的无忧。正如敦凤心里想的“我还不都是为了钱?我照应他,也是为了我自己的打算,反正我们大家心里明白。”一纸婚书维系着他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结婚及再婚之后敦凤的想法是“曾经有过一个时期对杨太太这件事很感兴趣,现在她本身的情形与以前不同了,已是安然结了婚,对于婚姻外的关系不由得换了一副严厉的眼光。”这严厉的眼光其实就是在物质第一的基础上,别无所求。在灰色的老式洋房,阳台上挂着一只大鹦哥,凄厉地呱呱叫着,敦凤想着,经过邮局对面,不要忘了告诉那鹦哥。敦凤何尝不是那社会大牢笼中的一只鸟呢?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也不例外。她虽然受过西洋教育,在骨子里面仍是浓厚的封建意识,逃脱不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式婚姻模式,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目的和标准,资产阶级的金钱观、价值观与封建婚姻观竟然奇特地吻合了。她与浪荡公子范柳原邂逅而坠入爱河。范柳原是一个饱经世故、狡猾凶残的婚姻场上的赌棍,他只是想寻找情妇偷欢,而不是愿承担丈夫的责任,而白流苏则是窥视着他的金银财富要永远嫁给他,二人同床异梦。在金钱和色相的等价交换之中,白流苏牺牲了“淑女”身份和青春投入了范柳原的怀抱。白流苏在权衡利弊后认为“在这动荡的世界里,财产,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还是“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可靠,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使她无暇顾及到心灵。”她的目的只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因言先生贫穷而他嫁,“抑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日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任时代之光在她们身上掠过,除却攀援住这束短暂的光亮,看清她们的目标,以继续苟延于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了的心灵监狱里。”不用多说,冯也是一个束缚在物质的绳索中的笼中鸟。④

变形虫u000B     在张爱玲的笔下,此类形象也很多,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如有恋父情结,不允许他人与自己的父亲好一点儿,甚至对自己的母亲也采取了敌视的《心经》中的许小寒,又如被金钱侵蚀毒害的,成为金钱的奴隶、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望和复仇愿望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的“恶”是对命运畸形的反抗。

弗洛伊德在他的论著中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了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并时刻想冲出来。能在喧嚣中,辨认出电梯“工隆工隆”声并说出是谁来了,在聚会上说的那一番话,打断别人说自己的父亲年纪大的言语,满口爸爸长爸爸短,在父亲面前如情人似的撒娇,正是她潜意识的无意流露。在她的潜意识中,许峰仪就是她这一生的依靠,她对峰仪的爱,根本不是女儿对父亲的那种爱,想占有支配的那种,想一生都与之在一起的恋人。这正是她心理变态的表现。

许小寒的家庭条件优越,可感情生活却是寂寞的,没有正常的父母之爱,而有渴望能得到爱,在这其中她迷失了自我,错误地把自己的父亲当作了自己心中的恋人,但又恪于伦理道德,正如她说的话:我是一生一世不打算离开你的。有一天我老了,人家都要说,她为什么不结婚?她根本就没有过结婚的机会!没有人爱过她!谁都这样想——也许连你也这样想。我不能不防到这一天,所以我要你记得这一切。许小寒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她想过着正常人的生活,有正常人的爱情,另一方面她又疯狂地恋着她的父亲,不允许任何人与之争夺,甚至自己的母亲也不行。当她的母亲偶然穿件美丽点的衣裳,或是对自己的丈夫稍微露一点感情,就嘲笑讥讽用自己的年轻美貌去嘲笑母亲的人老珠黄。钢琴上母亲的照片只是在自己和父亲照片的另附。她疯狂地破坏绫卿和她父亲之间的事,在这时力劝她母亲注意丈夫的行踪,又动用各种手段拦阻绫卿,要裘海立去游说迫不及待找绫卿的母亲,用出她的最后一着。可惜的是这全然失败了,她也只好黯然离去。

曹七巧本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有着“滚圆的胳膊”、“洁白的手腕”、“丰满的身子”也曾在心中编织过一幅五彩缤纷的彩图,在姜家的生活,使她变成了“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外貌的巨大变化尚在其次,内心的扭曲变形甚至到了“毁灭人性”的地步,她的心灵被蛀蚀,被毒化,她又去毒人。七巧被娘家人卖给姜家作了二房“奶奶”,却只能伴着一个成天躺着,害了骨痨的废物,生命萎缩,仿佛是一堆“腻滞的死去的”“没有半点人气”“没有生命”的肉体。被剥夺了正常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连我也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样生出来的!”强烈的性欲望,使她的窥淫欲与施虐欲疯狂增长追根究地地盘问儿子房中“秘闻”,还在牌桌上“略加渲染,越发有声有色”地散布,从中得到宣泄和欲望的满足。还别有用心地把一丫鬟给长白做小,从而把媳妇折磨至死,姨太太吞鸦片而亡。在这些变态的举止后的动机就是她“那受到压抑的性”。⑤对女儿的摧残,是她对这个世界疯狂的报复的又一种方式,在她扼杀了她自己的希望的同时,也扼杀了她周遭人的希望。因她的脚是缠过的,就把十三岁的长安的脚也裹了起来,“痛得长安鬼哭神号”且不可能完恢复原状了,在姜长安的学校因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千方百计阻止女儿的恋爱,更恶毒的是设圈套,在童世舫面前诽谤自己的女儿,断送了女儿长安的婚事,让长安从此断了结婚的念头,手段是低下的,心底极其阴暗,令人毛骨悚然。曹七巧的不幸婚姻的受害者,但又导演了儿女不幸的婚姻,她的畸形性格与遭遇使她堕落到万劫不复之境。

生活的浮萍u000B           浮萍无根,任凭雨打风吹去,在看似顽强的生命意志背后,是对无法把握的生命的无可奈何。悲剧却在于我们的主人公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有了那一份能填饱肚子的东西便苟且于世上。如《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都是在动荡——安稳——动荡中度过,最终落得个孤孤零零,苦度光阴,内心“里面仿佛有点什么东西,就这样破碎了。”

霓喜一生跟过三个男人,却“按照律师的观点,始终未曾出嫁过”,十四岁的时候被人牙子养母以一百二十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开绸缎店的印度人作妻,更准确的说买个女人是为了省钱、省麻烦,兼做保姆“什么粗重活都得干,弄成黑眉乌嘴上灶丫头,”“谈不上什么地位”店里的伙计用“楼上”二字代表她,后来改称“二姑”。受尽印度人的凌辱,时时见主人的脸色说话,稍微不如意,“兜心脚飞去,踢翻在地”,生下了一男一女之后,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后被赶出家门,除了随身的东西收拾起来,什么也不准带,此时离她十四岁已经过了十二年了,霓喜竟不由“疑心她还是从前的她,中间的十二年等于没有过”寄宿修道院离在尼姑们难看的脸色下,竟赖住不走“打算绣好桌围角上的一朵百合花再动身”浮萍在尼姑院住了不久,又跟了一个五十七岁的“把家眷送下乡”的同春堂的窦老板,生活暂时安顿下来,过了五年,又生下了两个女儿,窦老板死后又被窦家人扫地出门,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背一个,抱一个,一手牵两个,紧接着跟了个英国人汤坶生,畅意日子又过了一段时间,无根的浮萍暂时又稳定下来,好景没有维持多久,英国人结婚了,一张五千元的支票把她打发了,此时,她已带着六个儿女,生活是那样的孤苦。一个女人从十四岁到三十多岁被一群男人先后抛弃(如果加上崔玉铭的话,至少是四个),最初是“立志要成为一个有身份的太太”其结果却依然随波逐流,以此终老一生。在这一生中,她从未深刻地思考过自己的命运,也从没有打算要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她的精神已经麻木了。对这样的生活已是深深地习惯了。

白流苏也可归在此类。在娘家守寡七八年,又遭逢乱世,兵荒马乱的时代与一个不相信婚姻的范柳原相识,两人逢场做戏,可最后在生活利益的驱动下两个不相信爱的人成就并维持了一段姻缘,得到了相互的慰籍。

四、红颜命薄或命苦人u000B          自古红颜多薄命,张爱玲笔下的有些女子有那么一点情致,然而造物弄人,她们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虽是古代人却具有现代人的感情,她的美貌,我们姑且不论,单说虞姬跟着叱咤风云的项羽南征北战,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只是时运不济,项羽兵败,她自刎而亡。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项王得胜,或许她能够裹上一件宫廷的外衣,她爱的是项羽,项羽爱的是他的大业。当得知四面楚歌的境地之后,为了自己不至于成为累赘,用一把小刀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膛,自杀而亡,她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红颜却如此多情和命薄,大义与苟全面前,虞姬选择了前者杀身成仁,让我们不得不为之感叹。尽管她是在对命运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握的时候,选择了自杀的方式了断自己。可她心中有着对项王最真挚的感情,能够为了他做出一切的牺牲。老实、柔弱、带几分情致的《花凋》中的川娥,是几个姐妹中最小的一个,“爱音乐、爱静、爱父母”虽穿着蓝布长衫,却依然透出遮盖不住的青春美丽。本可能有着美好的姻缘,“预期着还有十年的美、十年的风头、二十年的荣华富贵”,然而不幸得了痨病,未婚夫还算是有耐心,两年之后才另有女人。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年轻男子这样的做法,只能为川娥叹息。川娥在命运的折磨面前,还强撑着不露出来,但依然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与折磨“终日郁郁地自思自想,她的自我观念逐渐膨胀”,想来一个多情的了断,诗意的死,动人的死,五十块钱却买不来安眠药,只好“茫然坐着黄包车兜了个圈子,在西菜馆吃了一顿饭,在电影院里坐了两个钟头。”她希望能在不多的日子“重新看一看上海”。更让我们感到可怜的是在她生命的最后,还要设法减轻体重(本来已是瘦骨嶙峋,悲啊!),扣着点吃,光吃胡萝卜和花旗橘子,早晚做柔体体操,用一些徒老的办法在自不量力的挣扎。用一只脚试皮鞋,还道:“这种皮看上去倒还很牢,总可以穿两三年”病魔在三周后夺去了她的生命结束了对她的折磨。这世界的人其实早就放弃了她,连她的父亲也不愿意去看她,即使来了也“浓浓喷着雪茄烟,制造一层防身的烟幕”。一天吃两个苹果也成了家人的说嘴,更不提买药的钱了。川娥的一生是一出柔弱女子对命运抗争的悲剧,年少时受到姐姐们的欺负,好不容易熬到了出头的这一天,却和骨痨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最终病亡,就连张爱玲笔下其他女子那种苟活也得不到,真可谓红颜命薄。《十八春》中的曼桢,简单,可遇上了有心机、狡诈的投机倒卖商人祝鸿才就注定了她的悲惨的那一段经历。曼桢是一个朴素、善良的、略带有点害羞、漂亮、年轻的女孩,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围着一条红蓝格子的小围巾,衬着深蓝色罩袍,倒像一个高小女生的打扮,蓝布罩袍已经洗得绒兜兜的泛了灰白,那颜色倒有一种温雅的感觉,为了养家做着几分兼职。本来有一段美满的婚姻,然而在姐姐的私心下(为了栓住祝鸿才),不辛成了她想借之生孩子的工具,假装生病,骗来了曼桢,从而把曼桢推进了火坑,在祝家度着一段幽囚的岁月,可惜又没有勇气与祝作不屈的斗争,又舍弃不了孩子,在蔡霖生夫妇帮助下逃脱出来,仍然在心中牵挂着,希望(听一听)“她长得有多高了,怎样顽皮”,在曼璐死后,竟会令人诧异和祝鸿才结婚了,强扭的瓜不甜,在这其中,曼桢充满了痛苦。最终还是离婚了。一个女人,就在命运的安排下,过了一段悲惨的生活。

五、精灵天使u000B          王安忆在《世俗的张爱玲》中写道:“张爱玲小说力的人真是很俗气……《留情》里,米先生、敦凤、杨太太麻将桌上的一伙……《琉璃瓦》中的那一群小姐也是无聊……”通读张爱玲的小说,笔下的人物大部分是她要否定的,或许只有《茉莉香片》中的言丹朱是清纯有如泉水,可爱有如小鸟一般,感到很快乐,没有什么忧愁,喜欢和人交往,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信心。先看看小说中对言丹朱外貌的描写:u000B“眉眼浓秀,个子不高,可是很丰满”,斜眼瞟去“一件白绒线紧身背心把她的厚实的胸脯子和小小的腰塑成了石膏像”,晚春天气,上课时的言丹朱“在旗袍上加了一件长袖子的白纱外套……她那活泼的赤金色的脸和胳膊,在轻纱掩映中,像玻璃杯里潋滟的琥珀酒……并不仅仅引起一种单纯的美感”。“她的脸庞的侧影有极流丽的线条,尤其是那孩子气的短短的鼻子,鼻子亮莹莹地略微有点油汗,使她更加像一个喷水池里的湿濡的铜像”小说中的这几处描写,活脱脱地勾画了一个有着娇好面容,让人赏心悦目的年轻女子形象,有着让人窒息的清纯。言丹朱还有纯洁童真的心灵。她对于任何事物都感到广泛的兴趣,既读科学、又抽时间读文学史等。她善于观察人,在每个年轻人都渴望憧憬爱情的年代,尽管不缺乏追求者,却从不和别人有比友谊更进一步的关系。她并不缺少朋友,可依然把少言寡语的聂传庆当作了朋友,希望和任何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孩子气的把别人写给她的恋爱信告诉了他,还劝传庆试着交几个朋友,邀请朋友到家里去玩,试图改变聂传庆那性格中的致命的缺点,因那些缺点聂传庆交不到朋友,内心饱受着精神的折磨和痛苦,想调和他与老师的关系,想帮助他克服心中的死结,然而言丹朱太天真了,她不明白她的力量、影响并不是 万能的。最后险些被聂传庆弄死在山上。尽管在《茉莉香片》中,言丹朱不是主要的人物,但是她的光辉使小说因此而增添了一抹亮色,使我们看到了在一片乌云后面藏着的一颗闪光的星星。它带给了我们许多的希望。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这许多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女子形象。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她们的痛苦,她们的呼吸在震撼着我们的神经。透过这些或一辈子囚在笼中的霉变的鸟似的女子、或已丧失了人性的、心灵扭曲的变形虫似的女子、或随波逐浪漂泊的浮萍似的女子……我们或许能多的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物。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关注,可以趋进人类精神本质的特殊领域,重新审视社会喝人生,获得全新的认识。

────────────────────────────────

①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

②米兰·昆德拉《论小说中的艺术》

③  张爱玲《谈女人》

④  参阅和转引周芳芸的《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女性形象研究》第211页、第212页。

⑤参阅和转引周芳芸的《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女性形象研究》第216页、217页。

⑥参阅吴宝聪、范伯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11章第六节张爱玲。

篇2: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的小说经久不衰,常在评论界掀起热潮,她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传奇作家――张爱玲。她自1943年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杂志上连载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后,一夜成名。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更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张爱玲苍凉而绮丽的小说流传至今,非但没有因岁月的洗刷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里大放光彩。笔者认为,这与张爱玲成功地塑造了许多类型迥异的女性形象有关。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可以将这些女性形象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结婚求生型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以结婚来求生存的女性。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不能成就婚姻,它只是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便爱情与婚姻相背离,她们也会孤注一掷,因为物质、金钱才是她们择爱的首要标准,结婚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留情》中的敦凤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娘家是中产之家,她原本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但对钱财的过度艳羡改变了她的婚恋观。只要能嫁给有钱人,即便是做妾她也毫无怨言,最终她不惜与娘家闹翻,做了香港富豪梁季腾的第四房姨太太。在丈夫死后,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财产,这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的。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是婚姻让她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纵然生活是凄凉孤寂的,她也依旧知足。可以说,是金钱桎梏了她,让她甘愿在婚姻的牢笼里打转。

《留情》中敦凤,她的家族在当时的上海是屈指可数的大商家。苦命的她在二十三岁时死了丈夫,面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敦凤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足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米先生,即便是当二房她也甘愿。敦凤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一个能给予她经济安全的男人,于是,从守寡到再嫁,为了生存她甘愿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城。

(二)狠心恶毒型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些不能被众人理解的狠心恶毒的女性,张爱玲对这类女性的刻画,多集中在母亲这一角色身上。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常常被描写为好意而无能的角色,她们善良、慈祥、温柔,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颠覆了我们对母亲的一贯理解,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了反常的描写,她笔下的母亲深受环境的制约,她们或无情、或自私、抑或是冷酷,在她们身上,读者很难找到醇厚温馨的母爱,狠心恶毒成了这类女性的代名词,如《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算得上是一位狠心的女性。流苏离了婚回到娘家,心里很难过,又常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而白老太太却从未给过女儿精神上的安慰。在流苏受尽了兄嫂的欺侮时,白老太太也没有站出来对他们的丑恶行为加以阻止,反而替他们说话。而当走投无路的流苏跪在她床前向她哭诉寻求帮助时,她非但没有表现出作为母亲应有的心疼与怜悯,反而给女儿指出了一条可怕的“出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跟着我,总不是长久之计。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这根本就是要流苏牺牲后半生的幸福,这样狠心的母亲让流苏不再对母爱抱有任何幻想,所以,身心疲惫的流苏不得不离开母性缺失的母亲,不得不离开已经没有温暖可言的家,不得不再次选择婚姻。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则是恶毒女性的典型代表。她对子女非但没有正常的母爱,反而用子女的幸福来为自己的不幸陪葬。对于儿子长白,她纵容他吸毒、纳妾、逛妓院;她要儿子整夜地陪她抽烟;她探听儿子与媳妇的房事并当众羞辱儿媳,她的恶毒最终把儿子前后两任妻子都折磨至死,长白也不敢再娶。对于女儿长安,曹七巧怀着一种忌恨的心理,她看不得自己的女儿拥有正常的爱情,于是她咒骂女儿,讥笑女儿的感情、并想方设法破坏女儿的婚事,她的狠毒使长安近中年还困守在她的身边,最终彻底失去了作为一个正常女人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个母亲,温情脉脉的舐犊之情在曹七巧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儿女们的疯狂残害,其狠毒程度令人乍舌!

(三)软弱顺从型

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如《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十八春》中的顾曼桢等。她们像提线木偶一样无条件地受人摆布,虽然她们也有过不满和反抗,但是顺从总是多于反抗,而且在反抗受到镇压以后,她们也就不再努力了。张爱玲是个进步的女性,对“社会顺从”有着强烈的不满,她正是通过展现这类女性在婚恋生活中一味妥协与退让的悲剧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不满。

《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可以说是一个甘愿被男权摧残压制的软弱者的代表。她其实也进步过,她在父亲为她定亲之前,曾与言子夜自由恋爱,可性格懦弱的`冯碧落后来却违背自己的心意,放弃自己的爱情,而嫁给了父亲为他挑选的聂介臣。虽然她内心抑郁,却没有抗争过,而是慢慢的、卑微的蜷缩在了丈夫的樊笼之下。张爱玲在小说里对她的形容十分精辟到位:“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羽毛暗了,霉了,给虫子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十八春》中的顾曼桢,性格上的软弱使她在面对最亲最近的人的陷害时,没有勇气站出来与之作斗争,她选择了默默承受这一切,顺从地在祝家过了一段悲惨的生活。后来,她虽在他人的帮助下从祝家逃离出来,可心中却依然牵挂着孩子。在曼璐死后,曼桢竟会不可思议地和当年强暴自己的姐夫祝鸿才结了婚,这都是性格上的懦弱在作祟。曼桢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她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挣脱传统的女性思维模式,从而一度迷失自我,向责任低头,向生活妥协。

总之,张爱玲始终将关注的视角投注在各个类型的女性身上,她以独特的眼光透视乱世,塑造了一系列鲜活饱满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这些女性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念的考察,向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行挖掘,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张爱玲用苍凉的笔调把她眼中所见的形形色色的民国女子活画出来,为现代女性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3: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书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 ,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XX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五)总结语。

三、进度计划与参考文献:

(一)进度计划:

20xx年10月8日——20xx年3月2日:收集资料,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3月3日——20xx年4月30日:完成初稿的撰写和修改。 20xx年5月5日——20xx年5月20日: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5月21日——20xx年5月27日:论文答辩。

(二)参考文献:

1、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上海人民出版社,8月,第108页

2、张爱玲《谈女人》

3、周芳芸的《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女性形象研究》,第211---217页

4、吴宝聪、范伯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11章第六节张爱玲

5、赵炳奂《张爱玲小说创作论》,中国华侨出版社,208月,第324、325页

6、张爱玲《张爱玲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10月

7、刘晓红《非常时期的“平常”取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月,第107页

篇4: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

温庭筠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中专力描写女性形象的第一位文人,他在文学领域中专剖女性的情感世界,从而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审美情趣,使词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始绽放出清新的独具魅力的光彩。

一、温庭筠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

(一)、歌妓舞女

温庭筠笔下大多都是美艳动人的女子,他的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优美的美人画卷,这些女性有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般如云的头发,有着“人似玉,柳如眉”般姣好的容颜,还有着“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般优美的身姿。他笔下的这些靓丽的女性,不仅仅是有着天生丽质的姿容,而且她们还特别热衷于装扮自己。温庭筠在词中往往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这些女性的美。如在《菩萨蛮》这首词里,温庭筠借用“水精帘”、“鸳鸯锦”、“藕丝”、“玉钗”这些华美的意象来描绘女性的闺房,以及她的衣着和闺房。虽然词人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些女性的身份,但是从他的描述中,我们能够感受的出来女主人公的身份。作为当时社会底层的女性,为了生计抑或是由于种种原因迫使她们沦为歌妓舞女,但是她们大多都长相姣好而且具有较好的音乐、舞蹈和文学修养,能歌善舞,能言善辩,慧黠诙谐,还能诗词唱和,因而能够博取文人的欢愉,因而在温庭筠笔下,尽管这些歌妓舞女表面上光鲜靓丽,可是终究掩饰不了她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寂寞的心境。

(二)、商人妇

秦观在其词《水龙吟》中云:“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意为男子为功名为谋生与女方分居两地,这对女方是最难堪的事情。“因而,‘望归’就成为诗词当中最为常见的主题。”妇人每日精心打扮,只为等待远方的丈夫归来。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这个晨起梳妆打扮的女子满心期盼的丈夫却迟迟未见,她最终只能是“肠断白频洲”。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说:“《楚辞》‘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幽情远韵,令人至不可聊。飞卿此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酷似《楚辞》而声情绵渺。”在笔者看来,这首词把这位妇人的心境写活了。虽然词人是男子,但是难得词人如此理解思妇的心情。盛装的商人妇等待的最终也只是一场空。

(三)、宫女

俗语常说:“一入侯门深似海”,又说进宫是“伴君如伴虎”,足以显示宫廷女性的境况,但是更可悲的是那些进宫后却无缘面见龙颜的宫女,她们生活在宫廷中,就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以至将来的飞黄腾达做不择手段的努力,她们希望将来有一天可以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有时候付出并不与得到成正比。在温庭筠的词中出现的就有这类女性。《菩萨蛮》其十四里有这样的宫女:她盛装打扮,可是却因为无聊而依靠于枕头之上,“愁黛”、“春恨”、黯然神伤。宫女愁,愁的是满心期待君王却没有出现。还有如《杨柳枝》词云:“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扶栏杆半入楼。”这些宫女感叹自己深宫寂寞,难睹圣颜,还不如那袅袅飘拂的龙池玉柳,至少它们还能沾溉君王的恩泽。与这两类不同的是,温庭筠在《清平乐》中展示了又一不同于以上的女性形象:

虽是宫女,虽然结局可能一样,但是“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至少这些宫女对她们的未来还是抱有希望的,在她们看来,想要获得君王的宠爱还是有可能的,也许最终希望可能落空,但是至少她们曾经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过。温庭筠对她们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四)、征妇

在温庭筠笔下,出现了不少描写征妇的词。词人选用了《定西番》、《遐方怨》、《诉衷情》、《蕃女怨》等曲调来表现,现举《蕃女怨》为例:

这首词描写了闺中人在画楼中怀念征人的景象。闺中人看着征人留下的服饰之物,想象着边塞的艰苦,“渍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环境异常恶劣,不禁为在外的征人担心。这边已经是春天,而自己独居画楼,面对姹紫嫣红百花盛开,顿时感觉“锦屏空”而离恨重重,埋怨战争,正是由于“年年征战”而使得征人不能归来。笔者认为这个征妇形象其实也有词人自己的影子,词人也像征妇一样痛恨战争。据考证,温庭筠早年曾经一度从军出塞,因而他才会对征妇的这种心情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正是因为他有如此的经历,故而能够创作出如此能够反映征妇痛苦遭遇的词作。

(五)、采莲女

采莲女是温庭筠词中比较活泼的女性形象,只是描写采莲女的词作不是很多。比较欢快鲜活的要数《河传》其一了,这首词写了一群年轻的采莲女子在遇到心仪的男子时的种种反应。莲蓬满池,少女相约采莲,在采莲时遇到了男子,于是对他心存爱慕,但是“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只顾着看男子而忘记采莲受到了指责,于是开始劳动,可是虽是在劳动,心却已经跟随那男子走了,男子消失了,采莲女子就开始焦虑“浦南归,浦西归。莫知”,心有遗憾。痴情天真的少女跃然纸上。笔者比较欣赏这首词,词人是在描述一件事情,可是看着这些简单清新的用词眼前就能浮现一幅清丽的画卷。虽然温庭筠是以秾艳香软的词风见长,可是也不乏像《河传》这样淡雅的词作。

(六)、女冠

女冠在温庭筠词中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女性。她们虽然也有着漂亮的容颜,姣好的姿态,甚至也有像歌妓舞女那样让人为之销魂的身姿,可是她们还有一种心态就是成仙。女冠,又称为女道士,在词人的描绘里,这些女冠是身着素服,不解风情,词中的她们也有着靓丽的服饰,如画的容颜,同时还有着不一样的心思。就拿《女冠子》其一来说,姑且不论这首词所描绘的女主人公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就从最后一句“寄语青娥伴,早求仙”可以看出,不管这些女冠的生活有多优越,她们的心里还是不满足的,她们想要追求的更高,想要成仙。

篇5: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宰相彦博裔孙。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皆有名,称温李。然行无检幅,数举进士不第。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徐商镇襄阳,署为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后商知政事,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相,杨收疾之,贬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为九卷。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这是我们上学时皆能熟读背诵的诗句,是一个晨起梳妆登楼盼夫归的断肠女形象。从梳洗罢三字可看出此女的精心打扮,应是浓妆,从她过尽千帆的等待,可看出女子的对爱情执着,从肠断二字可看出女子命运的可悲。

这仅是对大家最熟悉词的分析,以下对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及其词中女性形象特点做进一步分析。

唐代温庭筠可称为“才子词人”,他因出身没落贵族,为人放荡不羁,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终生困顿。尽管仕途不顺,却与当时“新进少年”即初出仕的年轻文人和歌伎打得火热,过着“偎红依翠”、“浅斟低唱”的生活。虽然政治上失去了进取的机会,但却获得了探索生活奥秘的机会。

温庭筠便用词专力描写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美丽纯真,温柔善良,对爱情坚定执着,处处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历来词评家评花间词风格,总以“温派浓艳,韦派清丽”定论。

我认为这个评论比较恰当。温庭筠笔下的女子概括起来就是开头说的浓艳的装饰,执着的爱情,悲剧的命运。

1.浓艳的装饰

温词中多次写女子所处的香的环境和饰物:“水晶廉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菩萨蛮•其二》)、“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其十一》)、“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更漏子•其六》),此外“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别离”(《菩萨蛮•其五》)更是“真香生色”;

比如写女子的浓妆“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其一》);

写女子的柔弱“柳丝袅娜春无力”(《菩萨蛮•其六》)、“舞衣无力风敛”(《归国遥•其二》)。

这些脂粉香气、艳妆丽饰、娇姿眉容、病体弱质的女子的外部特征,在温词中被发挥到了极致,而在这错金镂彩的外部特征下掩盖的却是柔婉灵秀、细致乖巧的内部特质,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给人一种距离的美感。

这些如明月花枝一般静美的女子俨然是真善美的化身,是才子词人的精神寄托。温词对女子外美的铺张繁复的描写,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美丽女子形象。

温词以深闺少妇为吟咏对象,除了对她们美艳的外表进行镂金错彩的刻画外,多数词通过男子们负心远遁的行为,描写这些少妇独守的凄苦和寂寞,来衬托其心灵的真纯静美。

2.执着的爱情

美丽的容颜与精美的服饰透出对爱情的深笃,情意的的缠绵,真挚而动人的追求:“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凤”(《菩萨蛮•其二》)、“霞帔云发,细镜容似雪”(《女冠子•其二》)。不管是“梦长君不知”还是“ 燕归君不归”,她们总是默默的等待,直到“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歌子》)温词中女主人公的恋情,真可谓“酝酿最深”、“不怒不摄”③。无边无际的寂寞,无穷无尽的等待,终日弥漫于这群美丽而凄苦的'少妇们中间,而她们只能“寂寞香闺掩”,“泪痕沾绣衣”!

温词中少妇的闺怨,从侧面反映了词中女性要求摆脱现实的束缚,渴望执着如一的爱情以及对自由自在的平凡生活的向往。

比如《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此词描绘了佳人独处时的伤心和寂寞。这位深闺少妇,赌物思情,发出内心深出最真挚的渴望:“不如从嫁于,做鸳鸯。”这正是温词中的女性最闪亮之处。

3.悲剧的命运

细读《花间集》,不难发现多数作品把女主人公置身于“别离”这一具体而广阔的背景中,并由此涉及春去、花谢、雁飞、柳残等一个个凄美而伤感的意象,展现这些深闺佳怨、歌儿舞妓们的相思和苦恋。如果说女子们的美貌是天生丽质,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是她们内心灵动的闪光点,那么置身于“伤别离”场景下的她们却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软弱无力的社会地位使她们不能也不可能逃出“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结局。

从此角度解读温词中的女性,便是一个个望尽天涯的断肠女形象。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

总之,他的词作充满脂粉香泽,浓艳重抹,描述女子体态、容貌、愁思,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半个世纪之后出现的花间词派,就是在他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温庭筠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文集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篇6:毕业论文-论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

毕业论文-论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池莉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经历;表现她们理性对待生活和充满时尚个性的1面;同时也批判了那些安于现状,落后守旧的女性。对这些女性的多角度的叙述,体现出池莉对于女性的.关注,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和独到理解,表现了池莉强烈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她独特的女性观。

关键词:池莉;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ABSTRACT

Chi Li has portrayed multitudinous different kinds of female images in her novel, has announced their dogged experience that struggle in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 ; Display their treat life reasonly and the side full of individual characters of fashions; At the same time to criticize those women who satisfied with the existing state of affairs, fallen behind and adhered to past practices. To many narration of view of these women, embody Chi Lis concern about women, the discussion and origina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ife meaning ,have displayed the strong female consciousness of Chi Li, have reflected her unique views of female observe.

Key words: Chi Li; female image; female consciousness

................................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书

杜牧笔下的女性

读《张爱玲传》有感

高三读后感800字:读张爱玲有感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与荒诞

小说《倾城之恋》优秀读后感

读红玫瑰与白玫瑰有感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有感

《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精选6篇)】相关文章:

文学开题报告2023-03-08

读《红玫瑰与白玫瑰》有感2022-06-07

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2023-12-18

推荐参考的倾城之恋读后感600字2023-03-07

读《30天写小说》有感2023-11-16

小说《长恨歌》2023-04-12

读张爱玲《流言》有感2023-12-29

《金锁记》读后感作文2023-09-02

小团圆张爱玲读后感1000字2023-03-08

金锁记的读后感2024-01-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