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传全文译文

时间:2022-09-11 08:17:0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孟德传全文译文(共10篇)由网友“temp”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孟德传全文译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孟德传全文译文

篇1:《孟德传》阅读题答案和译文

《孟德传》阅读题答案和译文

(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孟德传》

【宋】苏辙

(1)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2)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3)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答案 D

解析 D项庶几:希望、企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答案 C

解析 A项:①信息在第一段:“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句子是说其志向没能实现;B项:②信息在第一段:“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这是孟德介绍猛兽情况;D项:②信息在第三段:“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是本文作者的评论感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答案 B

解析 B项: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原文在第二段:“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大意是孟德被捕后,知州让他作为自首者将其安置在泰州。该项无中生有。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译文: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译文: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译文:

答案 :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参考译文】

孟德传

【宋】苏辙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

篇2:《孟德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孟德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孟德者,神勇①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

①神勇:禁军兵营名。②利:同“痢”。 ③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德出其妻 带领 B. 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交换

C. 吾不复恤矣 忧虑,担忧 D. 德具道本末 全,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神勇之退卒也 夫晋,何厌之有

B. 逡巡弭耳而去 吾尝跻而望矣

C. 以其子与人 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不可

D. 为候者所执 为击破沛公军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既为兵,不获如志

当兵之后,不能满足自己的志趣

B.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几个月以后,对这些食物就习惯了,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凭着这进山二年却没有挨饿

C. 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

D.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

仰慕和畏惧交织心中,虽不一定有作用,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

9.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孟德年轻时喜好山林,利用戍守之便,逃进华山,犯了死罪。

B.孟德面对很多死亡的威胁毫不畏惧,适应了山中的生活。

C.孟德在商州被捕,如实招供,受到宽大处理,得以除兵籍,往来诸山中。

D.苏辙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原因在于他无所顾忌,而世之君子却独缺这种浩然之气。

10.文章写孟德“特立于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6、A (出,遗弃)

7、B (B均连词,表修饰A结构助词,的/提宾助词;C介词,把/介词,由于;D介词,表被动;介词,替)

8、D (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

9、C(“得以除兵籍”错)

10. ①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②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③遇猛兽,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④至今往来诸山中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篇3:孟德传课文翻译

孟德传课文翻译

孟德传

苏辙

原文: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篇4:《孟德传》阅读答案

《孟德传》阅读答案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 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 ②利:同“痢”。 ③ 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④自告者:自首的人。

10.下列句中 “以”与“德以不顾死”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D.扶苏以数谏故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逃到华山脚下,依然勇敢地向山的深处走去,吃光了饼就挖草的根摘树上的果子吃,吃得一天要病十次好十次,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几个月之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B.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但他不怕死,最后猛兽都服服帖帖地走了。

C.孟德后来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D.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吾不复恤矣   恤:         ②食其饼既尽     既:

③德具道本末   具:         ④弱者见侮      见: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2分)

(2)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分)

10.(2分)D            11.(2分)C

12.(4分)恤:忧虑,担忧   既:已经   具:详细(详尽)  见:被

13.(2分)(1)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

(2分)(2)张安道恰巧担任(做)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能够(得以)解除兵籍成为平民。

篇5:孟德传阅读答案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孟德传阅读答案

10.D

11.C

12.B

13.(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10.D 、庶几:希望、企图

思路分析:D项的有效信息在《书<孟德传>后》中:“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这句话比较好翻译。根据译文,考生可以推断出选项的解释错误。

11.A.项:①信息在第一段:“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句子是说其志向没能实现; B项:②信息在第一段:“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这是孟德介绍猛兽情况;D项:②信息在第三段:“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是本文作者的评论感想。

思路分析:可将选项与原文对照,稍微读得远一点,就是读一读句子在原文所在的上下句,甚至读一读所在段落或全文,一般不难作答。

12.B项: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原文在第二段:“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大意是孟德被捕后,知州让他作为自首者将其安置在泰州。该项无中生有。

13.各小题的采分点分别为:(1)省略的主语(2)适知除(3)意 “被之以威”倒装被

思路分析: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反复阅读,可以试着断句,划分节奏,进而理解其大意;再反复推敲关键字词和所涉及的语法点。

篇6:孟德传原文、注释及赏析

孟德传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译文: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孟德曾经是禁军神勇营的一名逃兵。他小的时候很喜欢山林,就入了军营,只是他“好山林”的愿望没有实现。在宋仁宗嘉祐年间,他守卫秦中,陕西关中这个地方有很多名山。孟德离开了妻子,把儿子送给了其他人,逃奔到华山脚下,用身上的衣服交换到了十个饼和一把刀,就这样进山了。他心里想:“我是属于禁军的,现在跑到了这里,万一被拿着还是要被处死的,要不就被活活饿死,万一遇到虎狼毒蛇还是要死。对这三种死,我没有什么顾虑。”只管向山上走吧,他把饼吃完了以后,就靠野草和野果充饥。一天生了十次病也好了,呕吐、下痢、腹胀、胸闷,没有不遇上的。这样过了几个月,他吃这些东西就像吃五谷一样安全,因此进山两年都没有被饿死,遇上很多次猛兽也幸免于难。孟德说:“只要是猛兽,都能认出人的气息。离人还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响彻山谷。我不害怕死所以才没死。过一会,它就跳过来想跟我搏斗,离我只差十几步,又不向前蹲坐在那里,犹豫不定,终于驯服地走了。我所遇到的猛兽都是这样的。”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后来孟德到达商州,他却不知道这是商州,于是被哨兵抓住,他认为肯定必死无疑了。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认为你并不是坏人,而像是有道的人。”孟德就把事情的经过全部对他说了,宋孝孙就把他看作是自首,并将其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在秦州做知府,孟德谎称有病,得以成为百姓。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本事。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孟德真可谓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对有的事会仰慕,对有的事会畏惧;仰慕畏惧在内心纠缠,虽没有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脸上还会露出情绪的,旁人一看就知道了。所以弱者遭到侮辱,强者遭受讥笑,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超凡脱俗、独立于世。如今孟德没有挂念,盛大刚直之气外露于表,他自己没有觉察,但众人却看见了。把这个道理推而广之,即使遇上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有什么呢?

注释: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xù)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mèn)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zhé)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qūn)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孟德:此篇传记文的主人公,禁军神勇营的一名士兵。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志:志向。出:离开。嘉祐: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1056年9月—1063年)。念:心想。恤:忧虑。利:同“痢”。既:在之后。辄:每每,总是。动:惊动。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自告者:自首的人。适:恰逢。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顾:顾念,关心。特立于世:超凡脱俗、独立于世。浩然之气:盛大刚直之气。

赏析:

这是一篇传记文,共不超过五百余字,却写出了孟德这个小人物的一生。通篇围绕着“奇”字而铺开,描绘出孟德一生的奇性、奇行和奇遇。全文用言简意赅的严谨叙述,将孟德一生描绘的真实而传神,寓教于事,授人以深刻的哲理。

本文主人公孟德,是驻在地方的禁军神勇部的一名逃兵。他的身分非常普通,但爱好却不平常。正由于这一原因,才有以下不一般的故事。从事打仗的武夫,却偏偏向往山林生活,这是难以统一的矛盾,而矛盾的冲突,自然导致事件的产生和发展。作者一开始点明孟德的身分,介绍他的特殊爱好,实际上也就将故事产生的矛盾冲突展示在人们眼前。仁宗嘉祐年间,轮到孟德所属的这支禁军去镇守秦州,这一带著名的大山很多,孟德带来了机会,这篇传记也就由此开端。

喜爱山林生活的人不在少数,但像孟德这样喜爱的却很少见:一是为此抛妻弃子,割断最难丢舍的骨肉之情;二是为此冒险逃离纪律森严的禁军,随时都有被捕处死的可能;三是进山后生存条件极差,“以其衣易一刀十饼”,刀用以护身,十块饼只能维持极短时间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将是难以解决的缺粮危险。没有非凡的决心过人的勇气以及随时都可能牺牲的心理准备,就不可能采取这样的行动;孟德能够这样做,正表现出他迥异于常人之处。作者通过以下两方面的事例,进一步描述孟德进山后所遇到的.巨大困难和危险,突出地表现出孟德惊人的忍受能力,以及在面临危险时的无所畏惧的精神一是写进山后饼已食尽的情况下,饥饿使孟德只能以草根木实为食,但肠胃无法适应,又吐又泻,肚腹胀结,吃了生病,病好了再吃,最后终于养成了以草根木实为食的习惯,克服了山中无粮的威胁。

二是山中常常遇到猛兽的袭击,但都能安然无恙。孟德认为:猛兽一般能识别人的气性,在离人百步左右,先伏下来吼叫,用震撼山谷的声音吓唬;接着,奋力跳跃,张牙舞爪,做出一副吃人的姿态;最后,在离人十余步处坐坐走走,仔细观察人的反应。孟德不怕死,对猛兽的吼叫、跳扑等行动毫不在乎,猛兽也只好垂下耳朵悄悄离开。这样的情况试过多次,结果都一样。孟德进山数年,靠不怕苦、不怕死度过了重重困难,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危险,在山中生活下去。

这近乎传奇式的经历,组成了这篇传记文中最有光彩的部分特殊的爱好,特异的行动,特大的困难,突出了孟德这一人物形象的奇异色彩,展开了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情节,使整篇传记故事生动、曲折,给人留下难以忘记的深刻印象。传记的后一部分,叙述孟德由山中出来,到达商州,被巡逻的士兵发现,送到商州官府,由于知商州的宋孝孙识人,把他送回秦州安置;知秦州的张方平又帮助孟德脱出兵籍,成为自由生活的老百姓;对孟德的结局作一交代,同时更增强了这一传记人物的真实性。

就此文的体裁、内容来说,自应以叙写孟德的生平经历作为重点,但就作者的深层写作动机来说,传记最后的一段议论却是最着意的笔墨,也是作者的见识超卓之处。从一般人看孟德的所作所为,只感到孟德的奇特;而苏辙却从另一角度进行评议,在他看来,孟德最主要的不是奇特,而是“有道”。世上君子因为内心有个人的打算,所以必然有所思慕和追求,也自然有所畏惧和顾忌,虽然不一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但在面部颜色上总会有所反映,别人就会从中想法来加以对付。

与此相反,孟德心中无所顾虑、无所畏惧,这是一种博大刚强之气它虽然自己感觉不到,但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使猛兽不敢伤害。苏轼看过这篇《孟德传》后,曾写了《书子由孟德传》后》一文,认为人在不知怪惧时自有一种无形的旺盛强大的气势,形成一股令猛虎不敢伤害的力量,这也就是苏辙所说的可以“列于天地”的“道”。

篇7:孟德传的翻译赏析

孟德传的翻译赏析

《孟德传》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辙。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孟德传》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作者借“孟德”这个人物形象展开了自己的观点及情感抒发。后苏轼作有《书孟德传后》,相应论述。

【原文】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佑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之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

①神勇:这里指禁军的一个兵营名。退卒:逃跑的士兵。

②利:同“痢”,这里指患了痢疾。

③辄:常常,总是。

④弭耳:指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非常驯服。

⑤自告者:自首的人。

【翻译】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不能实现。宋仁宗嘉佑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多次遇到猛兽,也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篇8:《孟德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 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改动)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分)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分)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

篇9:《孟德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10.【解析】D (庶几:希望、企图的意思)

11.【解析】C (A.叙述了孟德的内心思乡状况;B.前者是孟德的生活状况艰难,后者是孟德介绍猛兽情况;D.前者介绍孟德的后来境况,后者是作者的评论感想。)

12.【解析】B (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

13.⑴【翻译】(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⑵【翻译】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⑶【翻译】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篇10:孟德传阅读理解答案

孟德传阅读理解答案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 ②利:同“痢”。 ③ 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④自告者:自首的人。

小题1:下列句中 “以”与“以其子与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一战B.扶苏以数谏故

C.以塞忠谏之路也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逃到华山脚下,依然勇敢地向山的`深处走去,吃光了饼就挖草的根摘树上的果子吃,吃得一天要病十次好十次,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几个月之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B.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但他不怕死,最后猛兽都服服帖帖地走了。

C.孟德后来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D.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易: ②食其饼既尽 既:

③德具道本末 具: ④弱者见侮 见: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视汝非恶人也。(2分)(2)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D

小题2:(2分)C

小题3:(4分)易:交换 既:已经 具:详细(详尽) 见:被

小题4:(2分)(1)我看你不是坏人。(得分点:汝 判断句式)(2分)(2)张安道恰巧担任(做)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能够(得以)解除兵籍成为平民。(适、知、得、为)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D句与例句中“以”皆为“把”。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注释,读懂短文,了解内容。C表述错,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并不是先向上级报告,而是自己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小题3: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适”“知”“得”“除”,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孟德传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与答案

短人传的阅读理解答案

《南唐书·周本传》原文及翻译

《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苏轼贾谊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前赤壁赋教案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

蝶恋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夜雪》译文及注释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译文和赏析

孟德传全文译文
《孟德传全文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孟德传全文译文(共10篇)】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曹操2023-08-12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及赏析2022-10-23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式2022-12-04

高中必背文言文江苏省2022-08-19

文言文花隐道人传阅读训练及答案2023-04-05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2022-06-15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北师大版2022-09-26

诗经经典子衿原文及赏析2023-04-27

曹操的古诗词2022-08-29

咏史其六,咏史其六左思,咏史其六的意思,咏史其六赏析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