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物的社会化

时间:2022-09-20 07:39:5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人工物的社会化(通用8篇)由网友“二本不正经”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论人工物的社会化,方便大家学习。

论人工物的社会化

篇1:论人工物的社会化

论人工物的社会化

人工物必须经过产业化过程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人工物社会化的背后所反映的是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当代哲学必须关注产业问题,只有形成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整体性研究才能更准确地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作 者:雷毅 LEI Yi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刊 名:晋阳学刊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年,卷(期): “”(6) 分类号:C970.2 关键词:人工物   社会物   产业哲学  

篇2:论技术人工物的三重性

论技术人工物的三重性

技术是人类创建人工自然的中介手段和过程,“技术人工物”是在技术过程和劳动过程中生成的.它具有三重属性:物理结构性,社会功能性,技术过程性.技术人工物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的三重属性来源于人类的'存在方式,即人以改变自然创建人工自然的方式生存,而每一个具体的“技术人工物”的产生,又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作 者:阴训法 陈凡  作者单位:阴训法(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沈阳大学,师范学院,辽宁,沈阳,110016)

陈凡(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20(7) 分类号:N031 关键词:技术   “技术人工物”   物理结构   社会功能   技术过程  

篇3:论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辩证统一

论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辩证统一

本文阐述了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基本规定和理论依据,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相互关系和社会作用,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辩证统一理论的现实意义等内容。指出,社会历史过程既是社会化的过程,又是非社会化的过程;人既有趋同于社会的倾向,又有分离于社会的“私有化”的倾向;社会化社会历史产生“合力”,非社会化使这种“合力”回归到主体并使社会历史必然性得以自觉实现。总之,人的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犹如社会历史发展的双翼,只有从这两方面的统一去理解社会历史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的主脉。

作 者:陈华兴 陈雁  作者单位:陈华兴(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哲学系 杭州 310025)

陈雁(富阳市委党校 富阳 311400)

刊 名:浙江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 分类号:B0 关键词:历史哲学   社会化   非社会化  

篇4:论监狱民警再社会化论文

论监狱民警再社会化论文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们对监狱工作社会化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意见》出台后,监狱工作社会化问题已经成为监狱理论工作者和广大监狱民警的自觉行动。但是人们往往把监狱工作社会化理解为社会帮教、行刑社会化和罪犯再社会化三位一体(1),而很少对监狱民警的再社会化问题进行思索。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探索和分析。

二、监狱民警再社会化概念界定

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人的社会化是相对于孤立的自然性个体而言的。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意识、社会生活不断调适,使个体从“有机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一方面由于个体对社会环境的依赖,必须接受社会教化;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个体,他又必定会对完整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进行积极的并带有特殊色彩的思考和再现。(2)

而人的`再社会化问题,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由传统的封闭社会向现代的开放社会转型时期,最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的问题之一。简单地讲,再社会化就是指“个体从一种模式社会化方式向另一种模式社会化方式的转变”过程。(3)在过去,监狱民警受多种因素影响,似乎只需经历小社会化(监狱化)就足够了,而今天,监狱民警为了跟上崭新的时代步伐,就不能不进行再社会化。

综上所述,我们不妨将监狱民警再社会化界定为:监狱民警再社会化是指通过拓宽民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使民警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他人,认识自身,认识世界,自觉接受新的适合于个体社会角色的社会知识和文化模式,努力使自己成为有个性的善于改造监狱文化的社会人,并将独特的监狱文化外化为社会文化的过程。

三、监狱民警再社会化问题提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监狱民警再社会化问题的提出有其现实根据。

过去,因为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归属的单位。单位内部的关系是他们主要的和长期的社会关系,在单位内部所承担的角色就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角色。单位的性质、规模和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单位实际构成了他们社会化进程的全部空间。”(4)每个民警从走上监狱工作岗位那天起,就决定了他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几乎就是一元的“监狱化”过程,民警被深深地刻上“监狱化”烙印。如今,这种状况正在被逐步打破。

首先,监狱器物态的开放和制度的开放从无到有,决定监狱民警必须进行再社会化。公众对监狱不再象过去那样陌生,他们了解监狱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也日益多了起来。因而,就连罪犯夫妻同居权这类敏感的话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在二十年前恐怕是不可能的。现在,全国监狱都在不同程度实施或考虑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问题。农村监狱民警的住房逐步向城市化过渡,民警的生活与社会有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物质的形态的突破,必然带来精神层面的突破。受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的影响,监狱民警一定要走出“大门”,个人思维方式和能力发展也不允许再局限于狭窄的范围和相对孤立的地点。

其次,监狱职能发生变化,要求监狱民警必须进行再社会化。监狱曾一度是专政机关,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工具。而现时期,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这不仅是简单的表述方式上的变化,更反映出了监狱机关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地位。“专政”主要强调阶级斗争思想,阶级之间界限分明,监狱具有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刑罚执行”则是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法治,是法律社会化的具体表现。而法律的社会化,要求司法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甚至在某些领域里与公民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这种状况下,监狱民警必然要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上彻底摒弃陈旧的不符时宜的框架,融入到社会主流文化中去。

再次,监狱民警的

[1] [2] [3] [4]

篇5:论生产劳动的社会化和层次化

一、生产要素与生产劳动

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生产要素的过程,而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一是资本属性或增值属性,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都是为增加财富或实现增值而拥有和使用生产要素的。二是产权明确性,任何一种生产要素无论其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哪一环节,都应该表现出或对应着明确的产权关系,这是确保生产要素进行有效配置的社会关系基础。三是生产要素配置在社会范围和生产范围都具有层次性,从而使生产要素配置可分为直接配置和间接配置。四是生产要素可分为具体要素和抽象要素,而具体要素的种类和用途既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具有发展性,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加,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因此,任何创造价值的劳动都是各种方式使用生产要素的行为。

但在劳动价值论中,对于什么是生产劳动是比较难以界定的。而清楚地界定生产劳动对于劳动价值论又十分重要。在此不讨论马克思对于生产劳动的界定和理论界对此的争论,而是直接对生产劳动下一个与按劳分配相联系的新定义,即生产劳动是一种能够通过市场关系转化为社会劳动的配置生产要素的生产经营活动。简单地说,生产劳动就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配置生产要素是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和实质内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市场体制下讨论什么是生产劳动,市场关系说明的是对运动中的劳动的价值化和效益化核算,而市场交换关系则是说明劳动凝结物的产权变更和价值补偿,但市场关系包括市场交换关系,与市场关系无关的劳动即使生产物质财富(自给自足),也因其社会关系不明显而不属于生产劳动范畴,所以,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劳动是一种劳动者有目的地使用生产要素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生产要素配置的社会化

市场经济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真正形成和有序运转,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和动力源泉,其制度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多元所有制,或生产要素产权主体多元化,所有的生产要素实行一种所有制,只有一个产权主体,市场经济根本不可能形成,更谈不上发展。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和竞争性,则有利于人们充分地发掘自己的才能,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表现才能,实现经济目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并不是任何劳动者都可以运用自己的劳动去配置生产要素,产权是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和运行的首要基础,在产权关系明确的前提下,什么样的劳动者运用哪些生产要素,怎样运用生产要素,是由产权关系来决定和调整的。谁配置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需要什么条件。

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人为创造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关系和结果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国际化、一体化,就是突出表现。

创造财富的.生产经营活动即生产劳动发生的这些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到生产要素的配置方面,就是生产要素配置的社会化和层次化。所谓社会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范围和过程越来越社会化,只有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高效组合。其主要表现是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生产关系的社会化,生产目的的社会化,劳动产品的社会化。在社会化过程中,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任何一个经济活动组织的活动,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和完成。

三、生产要素配置的层次化

所谓层次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配置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层次分明的结构关系,有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不同层次还对应着不同的主体,即政府、行业或市场和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往往需要通过这些层次分明的分工磨合过程,才能更好地实现。这在现代社会中是显而易见的。

就宏观层次而言,主要是指国家根据国情,可以通过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经济政策(财

[1] [2] [3] [4]

篇6: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关系到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独立的纳税人应该享受和承担的法定权利与义务,关系到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的税收管理,关系到税收如何发挥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作用。文章试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模式入手,理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的税收问题和税收政策,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税收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后勤社会化;税收管理;规范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的管理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此而引发的税收问题成为高校和税务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关系到税收能否规范化管理,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主要表现为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从事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经营和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利用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和食堂等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向社会人员提供服务;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服务;设置在高校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或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市场机制,建立由政府引导的、社会承担为主的,适合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的后勤服务体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高校中具有经营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活动纳入到市场化发展的轨道,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参与市场竞争。从税收角度来说,这就意味着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享受和承担税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增加社会供给,而且还可以为国家贡献税收。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可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减轻我国长期以来计划体制模式下高校办学形成的沉重负担。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的税收问题和现行税收政策

(一)营业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二)增值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有关规定计征。

(四)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的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因建学生公寓而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附加征收的,在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同时,也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必须明确的是:高校后勤实体应对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活动进行单独核算,分别进行纳税申报,不进行单独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不得享受上述政策。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税收征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法律法规滞后,直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反应和规范高校的后勤改革,政策法规不明确、缺乏连续性。我国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征税最早是以通知形式下发的,也就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月28日发布的《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有关经营活动实行减税和免税。这一通知从201月1日起实施,但其期限是到底,目前这一政策延长到底。严格说来,文件通知并不等于法律法规,其严肃性和刚性都严重缺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不明确问题,难以保证税收征管及时到位,各地税务部门对此也一直无法准确把握,甚至采取姑息态度,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高校后勤改革的不规范、不彻底,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税收征管的规范与否,与高校后勤改革是否规范,是否到位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但实际上,有些学校的后勤改革是在走过场,只是做了简单的改头换面,在后勤处或总务处上挂个企业集团的招牌,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等基本上还是老样子。从根本上来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的后勤企业并未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这其中虽然有观念上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来自体制上的因素。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我国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占有权在高校,后勤实体对后勤资产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一切从根本上妨碍了高校后勤改革,从而造成不利于税收征管的局面,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三)税收征管服务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由于我国高校大多数为政府办学,国家投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远离市场。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存在观念滞后,重管理,轻服务,多被动,少主动的倾向,适应改革和市场的能力较弱,忽视了对高校的税收服务。深入高校少,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税收服务不到位,使高校这一现实的和潜在的税源未能被关注和重视起来。同时,税收征管的基础资料不全面,征、管、查不到位,造成高校后勤税源流失。无庸置疑的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增税因素,无论是流转税、所得税还是其他税收,税源和税基都会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完善而扩大,税收收入也会随之而不断增长。等高校后勤改革彻底完成之后,高校后勤企业与其他经营企业一样,不再享受任何税收优惠政策时,必将为地方税收的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税收征管方法和手段滞后,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目前,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活动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限于对高校后勤对外服务部分,即:既对学生提供服务,也对社会开放的各种科研实体兴办的公司、各种补习班、校园围墙外的餐馆、书店、理发馆等后勤经营行为进行了相应的税收征管。税源监控常用手段主要是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纳税检查和税控装置等。而对于由学校后勤部门直属的、专门为学生提供食宿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如

本文由www.FwSir.com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本校学生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食堂、医务所、学生公寓、电影院、理发店、澡堂等这一部分潜在的税源未能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基本处于无监控或漏征漏管状态,造成该部分税源疏于监管, 造成税收征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到位。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

(一)完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活动对国家税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税收法律法规对此应及时加以规范,力争使税收规范与高校后勤改革保持协调一致。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立法,应本着有利于征收管理、有利于依法治税、减少涉税争议、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管理,要本着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进行,既要从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出发,又要从严肃税收法律和保护国有资产收益的角度来加以统筹兼顾,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税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只有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科学、完善、合理,才能使税收规范化管理得以实现,并且通过税收规范化管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二)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税收服务意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要树立以纳税人为本的新型税收服务观,确立尊重纳税人就是尊重发展,促进发展的正确收观。把对纳税人的尊重体现在为纳税人服务上,处理好依法治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管理与完善税制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搞好服务是提高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经济的服务。把对高校的税收管理看成是对高校改革的支持与促进,是对高校后勤的鼓励与扶持,促进与服务。将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征管模式。税务机关要主动深入高校,宣传税法,讲解税法,掌握高校后勤改革信息,摸清税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纳税问题出谋划策,进言献智。同时,还必须注重税收执法的刚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依法计征、依率计征。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的税收规范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

(三)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提供深层次的纳税服务必须以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和加快信息化进程为基础。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必须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把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规范化管理的切人点,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税务机关要积极构建功能齐全、协调高效、资源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纳税服务系统,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尽快全面运行办公自动化,完善、升级现行软件功能模块,全面运行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软件,加强系统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建立信息数据库,逐步建设税收法规、制度公示、纳税指南、发票税控、纳税人资信、纳税记录、行政审批等信息库。通过税收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后勤改革及其有关经济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形成税收信息资料计算机管控。在推进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提高税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税收征管科学化、规范化,保障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保护高校后勤实体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加强相关部门联合,健全和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因为高校后勤实体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工商营业执照的领发,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多个税种的税款征收和缴纳,涉及到对高校的财政拨款等诸多问题,涉及到国税、地税、财政、银行、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改革,带动高校发展,完善税收管理,需要上述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建立信息联网,加强信息传递,加深协调配合,扩大信息交换的范围,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为此,税务部门应根据现行《税收征管法》的有关精神,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各有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配合税务机关加强对税源的监督和控制,配合税务机关有效地开展各税收征管工作,从而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立体式、复合型管理服务模式,形成健全完善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使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管理更加规范。

篇7:论中国人社会化与心理咨询本土化

论中国人社会化与心理咨询本土化

不同民族的人具有显著的心理差异.西方心理咨询模式与中国人社会化特点存在显著的'矛盾冲突,其核心是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矛盾.由此决定了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本土化过程.

作 者:刘毓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科研处,河南,南阳,473061 刊 名:南都学坛 英文刊名:ACADEMIC FORUM OF NANDU 年,卷(期): 22(1) 分类号:B848 关键词:中国人社会化   西方心理咨询模式   本土化  

篇8:论天趣物趣

论天趣物趣

天趣的'产生是观天、履地、察万物的结果.在识物、驭物、玩物、赏物、尝物的过程中,感受物趣.

作 者:邓牛顿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 刊 名: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 24(2) 分类号:B83 关键词:天趣   物趣   趣味   美学  

论技术人工物的三重性

海权论读后感

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与捣实

论水利工程具备功能和用途论文

王昌龄与皎然诗论中自然观

齐物论原文及翻译

从三个视角浅谈体育学习的论文

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论文

浅谈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的辩证统一

像大师一样思考

论人工物的社会化
《论人工物的社会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人工物的社会化(通用8篇)】相关文章:

逻辑学论文2023-06-12

对当前具身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分析论文2022-04-29

实习报告题目怎么写呢2023-03-23

论文开题报告ppt怎么写2023-08-16

试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论文2022-04-30

经济合同格式2022-09-23

泵送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方法有哪些?2022-04-29

教学论文研究方向2023-06-06

有关教育的实习报告题目参考2022-10-25

时评作文2023-01-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