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混凝土技术应用分析(精选10篇)由网友“一口西瓜菊花霜”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公路工程混凝土技术应用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公路工程混凝土技术应用分析
公路工程混凝土技术应用分析
混凝土在公路施工作业中的'作生非常关键,其技术应用与发展亦关系到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为提高混凝土的利用效率,以及加强混凝土在科学管理上的应用,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有利的参考依据,本文着重从公路工程的混凝土的技术应用方面加以阐述.
作 者:陈宝祥 作者单位:滦县宏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7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6) 分类号:U414 关键词:混凝土 公路工程 配合比 强度篇2:浅谈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浅谈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论述了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运用自行驱动滚轴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整平机施工的全过程,包括配套机具、配合比和材料试验、施工工艺、施工措施等.
作 者:何波 作者单位:贵州省桥梁总公司 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年,卷(期):2009 32(3) 分类号:U416.216 关键词:高速公路 水泥混凝土面 施工工艺篇3:公路工程建设技术分析论文
公路工程建设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结合“十二五”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方针政策,对低碳理念下的公路工程建设技术进行分析,基于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对低碳公路建设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低碳理念;关键技术;设计施工
引言
我国“十二五”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方针政策提出,应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重视绿色交通,使交通运输体系更为绿色、高效、畅通与环保,该项政策的提出,与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策相符。公路建设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随着人们更加注重环保,交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一些环保节能的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低碳绿色公路施工对现代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从整体方面看,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资源损耗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公路设计与施工方面尤为突出,因为对低碳公路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且未切实掌握绿色施工技术,导致公路建设工程中环保与节能的关键性技术未得到有效应用与推广。
1低碳公路的概念
低碳公路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之下,遵循碳平衡的原则进行公路建设,对各种绿色环保技术进行综合利用,使公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体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效果,既提高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也促进公路建设的环境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公路工程在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中,为使资源成本及损耗降低,并且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采用低碳设计的新型理念,凭借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损耗以及碳的排放。就公路建设工程而言,在使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工程规划,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各个阶段促进公路建设实现良好的低碳节能效果,着重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阶段的低碳效益。
2低碳公路设计阶段的关键技术
摘 要:所谓碳补偿绿化带,是指将具有强固碳性的植物绿化带设置在公路两侧或中间,对机动车辆排放的废气进行吸收,使公路区域的碳排放和碳吸收量差异不大,使总碳释放量处于平衡状态。在绿色低碳公路建设中,碳补偿绿化带
关键词:技术分析论文
2.1自然能源利用技术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考察公路沿线的气候变化以及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凭借绿色环保新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促进绿色交通经济的长远发展。例如风能,利用技术设计在山区隧道路段的规划设计中经常进行风能的利用,特别是针对长度较长的隧道工程。可以根据风向的情况进行隧道走向设计,从而凭借自然风的充分利用,确保隧道内通风顺畅,有效节约电能。再例如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该技术可在公路路灯的设置中得到应用,将太阳能路灯设置在公路沿线,减少公路沿线照明系统的耗电情况,不仅可以达到公路沿线照明的目的,也可以有效节约公路建设的资源成本,其应用与推广的价值十分重要。
2.2“碳补偿”绿化带设计技术
所谓“碳补偿”绿化带,是指将具有强固碳性的植物绿化带设置在公路两侧或中间,对机动车辆排放的废气进行吸收,使公路区域的碳排放和碳吸收量差异不大,使总碳释放量处于平衡状态。在绿色低碳公路建设中,“碳补偿”绿化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公路区域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较多,随着车辆的大量增加,车流量的控制显然难度较大,所以通过公路区域绿化带设计技术的应用,使公路区域碳释放量得到控制,促进低碳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在应用绿化带设计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公路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相关情况,进行正常车流量碳极限排放量的估算,并且对公路隔离带以及边坡地带植物固碳释氧能力与碳氧平衡效应进行估算,确定公路区域绿化带的植物种植模式,确保“碳补偿”绿化带的固碳效应以及碳吸收能力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低碳公路碳氧平衡的实现。
2.3水环境敏感区设计技术
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对工程的施工与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低碳设计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建设的低碳节能效果,所以在规划阶段必须科学利用低碳设计技术,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资源的消耗。考虑公路建设沿线水环境敏感地带的影响,后期施工与当地的水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需要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水区域进行研究,优化公路干线,使其尽可能远离水环境敏感区,争取实现水环境保护。针对无法规避水环境敏感区的情况,应进行公路绿色施工技术体系的建立,结合水环境这一影响因素进行各种施工方案的设计,并且及时处理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使废弃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防止其对水环境产生恶劣影响。
3低碳公路施工阶段的关键技术
3.1沥青循环利用关键技术
公路路面在改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废旧沥青材料,并且这些废旧沥青材料性能较差,无法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应用,所以其一般被视作废弃物,然而沥青再生技术的利用,加工与处理废旧沥青材料,可使材料性能得到提升,能够再次应用于公路路面铺设工程当中。目前,沥青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主要分为包括厂拌热再生技术、厂拌冷再生技术、就地热再生技术以及就地冷再生技术四种。其中,厂拌热再生技术和厂拌冷再生技术,是将回收的旧沥青运往材料拌和厂,在筛选和破碎处理之后,常温下拌和一定比例的填料、集料以及沥青黏合剂,生成新的沥青材料,这两种技术,在各等级公路的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中,其应用价值较高。就地热再生技术是就地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通过加热软化处理破损路面废料,就地混合废料、新沥青黏合剂以及新骨料,从而能够在原路面上再次进行铺设。就地冷再生技术,通过对旧沥青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直接添加新沥青或其他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将旧沥青与新沥青混合配制,得到满足路用要求的新沥青。该技术常用于石油工业中,其原理为:通过沥青生产调和工艺的利用,将旧沥青材料得到再生形成新沥青材料。上述各种沥青再生技术,均使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得到有效体现,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使施工成本降低,实现了沥青和集料的节约,使路面的原貌得以保持,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3.2工程机械设备节油技术
机械作为公路建设中重要的施工设备,施工设备的废气排放量以及耗油量也关系到公路的'低碳效益。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对设备的节油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应建立长期有效的节油制度并实施,重视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其形成较强的节能减排意识。再者,促进设备管理制度的健全,结合路面的施工和设备运行的实际进行燃油限额的制定,将此作为考核的一项指标。相同节油装置的设备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设备的节油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需要聘用技术娴熟、并且高度负责的操作人员进行机械操作。设备节油同样需要生产厂家、管理单位以及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管理单位,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耗油情况进行检测,及时更换燃油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提高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效果。
3.3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效果的评价技术
公路建设对周边环境将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使公路沿线绿色地带低碳节能效应和生态恢复得到保证,需要针对公路区域,建立生态环境恢复及保护效果评价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是以公路区域内的生态状况为凭据,设计公路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恢复效果的评价方案,该方案在对生态恢复以及自然景观的融合情况给予关注的基础上,也关注公路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以及资源利用,从而寻找协调公路建设与自然生态保护及资源节约之间关系的方法,作为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决策。
4结语
总之,以绿色交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低碳公路建设充分重视绿色环保理念,使新型绿色环保材料与技术在公路建设的生命周期内得到有效利用。通过低碳公路建设的实施,使低碳施工与传统施工建立联系,并且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使低碳施工技术体现绿色交通的长远发展目光。低碳公路理念的实施,体现了公路建设中低碳理念的引入,是环境资源保护和公路建设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王丹,方元务,王超.基于“低碳”理念的公路建设环保策略[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7):280-283.
[2]秦晓春,沈毅,邵社刚,等.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308-310,322.
[3]刘书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4]李银山,卢勇,吴昊,等.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建设理念在扬州237省道的工程实践[J].上海公路,(1):13-15+10.
[5]林春水.低碳视角下的高速公路规划策略研究[J].低碳世界,(1):146-147.
篇4: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1. 钢纤维的作用机理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一旦开裂后会发生脆性破坏,利用钢纤维进行增强处理后,钢纤维能够控制裂缝的开展,并且传递拉应力,产生应力重分布,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裂后强度,使混凝土具有相当的弯曲韧度。和素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在发生变形后仍能承担荷载。
2. 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
钢纤维混凝土的极限抗弯拉强度和加入钢纤维之前基本相同,但是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度有大幅度提高。
钢纤维有各种不同的原材料,形状和抗拉强度,弯曲韧度各不相同。钢纤维根据生产工艺分为剪切型,铣削型,和冷拉型。前两种纤维本身的抗拉强度在400-700MPa之间,长径比在40-50,掺量较高,一般在80-120kg/m3;[3]冷拉型纤维通过对母材(盘条)的高速拉丝,大幅提高了抗拉强度,通常在1000MPa以上,长径比在60以上,掺量一般在35-65 kg/m3.
对不同的钢纤维应进行实验,得到达到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弯曲韧度的钢纤维纤掺量。钢纤维混凝土的韧度可以用“位移控制的梁的三分加载实验”进行。
(图见附件)
图1.1 钢纤维混凝土梁三分加载弯拉韧度实验荷载-位移曲线
根据荷载-位移曲线,通过下式计算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度:
(计算公式见附件)
3.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后可提高混凝土的弯拉韧度,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和对裂缝的控制。均匀分布的钢纤维使喷射混凝土任意截面都能够承受拉应力,同时和围岩有极佳的粘结力,因此可以通过应力重分布,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是理想的支护材料,
备考资料
《欧洲喷射混凝土规范》用大板实验比较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和挂网喷射混凝土的性能,实验结果发现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吸收变形能力。
钢纤维混凝土既能作为初期支护、也可作为永久衬砌;和挂网相比有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
钢筋挂网施工工艺复杂;在凹凸不平的岩面难以沿岩石表面布置在拉应力区;在喷射混凝土时回弹大;混凝土容易集结在挂网的表面,在挂网的背后形成空洞;当围岩条件较差时,不能形成及时支护。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可以顺着围岩表面形成快速有效的支护,和岩石有更好的粘结,而且提高施工安全性简化施工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
从经济角度出发,钢纤维混凝土衬砌厚度比挂网混凝土节约30%,回弹量减少30%,工期节约20-30%.
4.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应用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从70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挪威地质学院”提出的“Q系统”中,全面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取代挂网作为隧道永久支护。
我国很早就开始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但是由于当时钢纤维本身抗拉强度低,搅拌时易结团变形,喷射时易堵管,在施工上很难保证质量,使该项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90年代起,国内引进了欧洲粘结成排的冷拉型钢纤维生产技术,冷拉型纤维掺量在35-65 kg/m3,用快速水溶性胶水粘结成排后,钢纤维在随骨料一起搅拌的过程中,胶水遇水自动溶解,成排的钢纤维会分散成单根,在混凝土中均匀地分布,从而解决了钢纤维结团堵管的问题。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克服了施工中的弱点后,已经逐步在国内的一些工程中得到应用。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www.shangxueba.com/store_m_706634_23236_1_1.html
篇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和现代文明的进步,高层建筑物、高耸结构及大型设备基础大量的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已被广泛采用,而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了解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应力状态对结构的影响,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尤其重要。
邢台市名仕华庭高层住宅楼工程地上14层,局部15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27216.6m2。施工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以该工程为例,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一、商品混凝土的拌制运输
搅拌混凝土严格按试验配比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加减水用量,每工作台班至少做两次坍落度试验。混凝土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为30mm,采用搅拌车运输。
二、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采用泵送混凝土。由于混凝土量较大,为保证良好的整体性,故混凝土要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施工缝。要求搅拌站的混凝土供应量能满足混凝土输送泵连续工作。混凝土浇筑时均衡摊铺,保证各处均匀上升,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过大高差。各个转角钢筋密集处以及地梁部位要特别注意振捣密实。混凝土输送应按指定线路,浇筑到标高时,要认真收活,整平压光。
大体积混凝土按斜面分层,连续浇筑,依次振捣。如遇意外情况,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易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派专人随时清除泌水。
三、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热工计算,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5度,混凝土浇筑完抹面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及时蓄水养护防止混凝土韧馕虏罟大而造成温度裂缝。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如果当温差大于25度时应加强保温材料,如覆盖岩棉被等,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温差应力和裂缝。
四、混凝土的测温
1、测温管理,
设专职测温员,将当日测温表项填写完整并签字后,及时交给技术管理人员,使管理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层应及时对有代表性的孔位掌握测温记录值,绘制该孔位的中部温度和上部温度变化曲线,以便准确推算温度变化趋势,确认是否增加覆盖和采取其他措施。
测温范围包括: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温度。
测温次数:大气温度每天测四次,即每天2时、8时、14时、20时;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小时测温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小时测温一次。
2、测温点的布置。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混凝土测温孔按不大于25mm一个孔的原则布置,工程共布置56个中层测温点和56个表层测温点。
中层测温点处预埋600mm长测温管,测温管用DN20铁管制作,底部用铁板封死,埋入混凝土内550mm,上部外露50mm。表面测温点预埋200mm长测温管,埋入混凝土内50mm,外露50mm。待底板钢筋绑扎好后,将测温孔的铁管点焊在排架钢筋上,上部管口用塑料袋包住以防灌进混凝土。测温管口在测温和不测温时,都要用棉花堵紧,测温仪在测温孔停留时间应在大于3分钟时进行读数,并作好记录。注意: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能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测温探头的方法来测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根据底板的高度测温点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底层测温点,每处距表皮不小于50mm。工程基层已设置滑移层,可以抵减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因此未考虑底层测温点。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0mm;中部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50mm板厚。
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浇筑、抹面完成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浇筑完成8小时后进行浇水养护,7天后检查混凝土表面颜色发青,且未发现裂纹,达到了有效控制内外温差,减小变形,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经热工计算后,节省了保温材料工900m2,每平米按6元计算,共节省成本费用1140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篇6:公路工程中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公路工程中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试验检测技术作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工程实践,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意义、内容、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发挥质检机构的作用进行探讨.
作 者:刘前虎 作者单位: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安徽,合肥,230051 刊 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09(3) 分类号:U415.1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 检测技术 应用与分析篇7: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无缝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1混凝土无缝施工设计
1.1设计思路
大面积混凝土路面结构无缝施工设计,关键是对裂缝控制的设计,根据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呈非线性关系,且混凝土早期(7~10d)温差及收缩变形较大的特点,把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按垂直方向设置施工缝,分为若干小块,每一块为一仓,施工期间实行分块跳仓浇筑。这种跳仓浇筑采用了短距离释放应力的办法应对混凝土早期较大的收缩,待混凝土经过早期较大的温差和收缩后,各仓浇筑连接成整体,应对以后较小的收缩,即“先放后抗,抗防兼施,以抗为主”的辩证设计原则。
1.2跳仓间距的确定
根据地基上混凝土板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跳仓间距决定取17米。整个展览馆的平面尺寸为100米×98米,按垂直施工缝分仓,整个区域分成30个网格。
2混凝土施工工艺
施工时按网格的编号顺序进行跳仓浇筑。在每一网格内,混凝土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毕,不允许出现冷接缝,相邻两块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d.
2.1混凝土工程
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越大,含水量越高,则收缩变形越大,且延续的时间越长。在地面施工中,经过试配、选择了配合比为1:1.82:4.07,水灰比0.43,水泥用量328kg/m.由于抗折混凝土的石子级配要求用石量较大,所以掺入了0.75%水泥用量的FDN减水剂,掺入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了10%左右的拌合水,减水后使混凝土回缩量减小。混凝土骨料中的砂子采用中、粗砂,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为0.381的中、粗砂,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2、平均粒径为0.336的细砂,每1m3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kg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kg.如用细度较低的砂子,可以加大高效减水剂的剂量,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如工期允许,也可以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因掺入粉煤灰后早期强度较低),因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是正的(缩小变形),而粉煤灰的自生收缩是膨胀变形,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性是有益的,另外也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达到减少水和水泥用量的目的,
备考资料
2.2主要技术措施
2.2.1混凝土的搅拌
搅拌在现场进行,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现场砂石采取遮阳降温(因为是夏季),必要时洒水降温,袋装水泥仓库保持空气流通,搅拌时搅拌机每2h浇水一次,混凝土输送管上覆盖麻袋,并洒水保湿。
2.2.2坍落度严格控制
坍落度控制在(12.2)cm,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水灰比、坍落度和入模温度进行测定,初始施工时坍落度应每1h检查一次,质量稳定后,2~4h检查一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测试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两次。
2.3混凝土振捣必须充分
混凝土入模后先用插人式振动棒振密振实,然后用振捣粱振至表面平整,后用Φ180的钢管(内装砂子),制成的提浆滚在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压提浆,用人工抹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水养护7d以上。注意混凝土所处的大气环境,在干燥季节或风口处应加强保水措施,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以控制其出现早期表面裂缝。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目的是要使混凝土保持或可能接近于饱和状态,使水化作用达到最大的速度,以得到更高强度的混凝土。在养护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连续湿养护(即盖草袋子、洒水养护)时混凝土强度在各龄期均为最高。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处于升温阶段时要适时进行湿养护,以加强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峰值,又可以防止后期的强度损失。尤其掺加减水剂后更需要保证养护时间。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www.shangxueba.com/store_m_706634_23236_1_1.html
篇8: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
一、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分析
(一)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水泥、骨科、砂石、拌合用水及外加剂是组成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混凝土配置时所采用的原材若不合格,将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当前,在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的可能会危机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二)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决定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基础,配合比设计中如果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配合比重水灰比过大,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塌落度越大、收缩越大,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诱发裂纹,造成质量缺陷。
(三)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1、施工人员专业素质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工程施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人员是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的农村务工人员,其技术水平较低,同时缺乏严格的质量意识。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不按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甚至擅自更改施工顺序,往往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2、支模安装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支模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帮助混凝土浇筑成形,并对其进行支撑。现代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通常采用木模板和钢模板对其进行固定于支撑。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偏差、变形过大、接缝开裂等现象,例如相邻模板之间的拼接高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低于或超过了设计规范,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都会引起混凝土工程出现渗漏等质量问题。
3、浇筑温差与塑性收缩控制不科学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而现实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产生变形,如果变形受到约束,就会在结构内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此外,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称为塑性收缩。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4、振捣操作问题
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时间应根据实际所用机械的性能决定,时间太短,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上层易发生收缩裂缝。
5、养护存在的问题
养护不合理是导致缝隙的关键缘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若后续的养护活动不合理,使得材料的表层散失水分,导致其发生变形问题,进而存在缝隙。此外,由于在露天中进行的,会受到外界气候的干扰,此时表层的水分以非常快的速率散失,其抗拉形不好,无法有效的应对拉力,进而产生裂缝。
二、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问题的对策
(一)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是组成土建工程的基本元素,其质量也是良心工程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对原材料的计划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各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规定,从而达到对材料、制品及仪器设备的质量的控制。施工前,施工及监理人员应严格进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检测,尤其是钢筋、水泥、石子、砂以及添加剂等原材料,加强检测和验收力度。
(二)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根据土建工程结构的要求,严格遵守水利工程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品种、等级,其质量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确定,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并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三)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1、注重人员素质培训
要强化施工技术准入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2、严格控制模板施工质量
模板的'安装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对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于检查校核。模板的安装必须支撑在稳固的地基上,避免在施工中防止模板发生位移和滑动现象,从而保证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混凝土表面的完整性、光滑性。模板要求拼装严密准确,不漏浆,表面平整,不产生过大变形,安装尺寸允许偏差值不得超过《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
3、科学控制浇筑温差与塑性收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内部应埋设热电耦测温,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升变化及内部最高温度的发生时间,通过蓄热保温使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常采用两层农膜加干铺两层草袋的做法。混凝土存在空隙产生湿胀干缩,加强振捣使之密实,清除混凝土中的泌水,加强表面的抹压收光,掺加优质粉煤灰,降低水灰比,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湿胀干缩裂缝产生。
4、强化混凝土浇捣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作业应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经过运输浇筑到下层混凝土压茬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规范的规定。大面积底板或顶板应分组浇筑,池壁应分层连续浇筑。在泵送前必须用水泥浆润滑输送管的内壁,泵送工作应连续进行。泵送时应使料斗内始终保持三分之二左右的混凝土,以防止管路进入空气导致堵塞。振捣密实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按规范规定进行机械振捣,一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但预留孔、预埋管、预埋件及止水带等处的结构形状不直顺,尺寸也较小,一方面振捣不方便,一方面振捣时混凝土中的空气不容易完全排出,因此这些部位在施工时,应在机械振捣的基础上,再辅以人工插捣,这样有助于空气的排出,有利于振捣密实。
5、做好养护工作
科学的养护措施可使混凝土保持或接近饱和状态,水化作用速度最大,是控制混凝土裂缝发生的措施之一。在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气温骤降时,及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加强测温和气温预报,做到防护及时。最常用的养护方法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湿草帘。根据实用水泥和气温的不同养护的时间也不同,养护要勤洒水。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混凝土高温天气施工时,应根据气温的情况,采取降低材料温度,掺用缓凝剂及增加养护浇水次数等措施。
总结:当前的土建工程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施工已经成为工程施工的主要环节。混凝土施工质量往往事关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体积更加庞大的混凝土工程不断出现,同时人们对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并通过不断的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为工程建设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惠玉《提高水泥混凝土抗渗性的研究发展及存在的问题》[J].福建建材(03)
[2]黄佑光《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9)
[3]陈良《浅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01)
篇9: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论文
一、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配置技术
混凝土的配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所以,技术人员在配置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以及工程实际要求,对水泥、砂石、掺合料以及水等材料通过科学配比对混凝土进行配置。与此同时,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投放材料以及进行搅拌。在对配合比配置时,不能凭借以往工作经验来确定,需要根据材料选择以及施工需求进行适配试验,确定配合比,从而保证配置出的混凝土符合施工要求以及技术需要。
(二)混凝土搅拌技术
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必须确保其连续性以及稳定性,因此,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检查现场搅拌机械是否配备良好。例如,需要对搅拌机通电加水做好空车试转,监测搅拌桶的湿润状态。另外,在搅拌混凝土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含碱量以及碱集料反应等,还需要计量好混凝土原材料。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搅拌桶砂浆在出现损失时,需要参考配合比范围,减少砂石用量。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水以及其他原材料的使用量。之后,需要对搅拌后的混凝土其性能以及外观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搅拌技术。另外,如果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出现了分层、离析以及漏浆等问题时,就应该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二次搅拌,只有搅拌后的混凝土性能达到标准后,才能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混凝土,才能保证浇筑质量,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三)混凝土碾压技术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接下来就应该进行混凝土碾压。碾压工作属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想要保证碾压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需要对以下几点内容进行关注:首先,需要保证压路机始终保持在匀速状态,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程中,压路机的速度应该控制在2~4km/h范围内;其次,在进行不同阶段碾压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碾压设备,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碾压质量;最后,想要保证碾压质量,在作业过程中必须避免急刹以及掉头等现象出现,避免产生过压,影响碾压质量。
(四)混凝土养护技术
众所周知,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泥和水会发生水化反应,在这种反应的作用下,就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而导致裂缝产生的额主要因素在于混凝土表面结构中存在的水分会快速流失,进而导致表层以及结构内部之间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想要避免裂缝情况的出现,就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表面温度,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养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敷设防护层,减少水分流失,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浇洒冷水,进而缩小温差。
(五)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完成混凝土搅拌后,就应该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同样,在进行浇筑时,工作人员应该需要加强注意,控制浇筑质量。首先,工作人员应该进行浇筑前检查模板以及钢筋预埋件所在位置是否合理,一旦发现模板上有杂物就需要及时清理,并且,还应该封堵模板中存在的缝隙。其次,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工作人员就可以进行浇筑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浇筑过程中必须连续不能间断,一旦出现间断,那么之前浇筑的混凝土就会发生凝固,如果继续浇筑,就会引发质量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第一层混凝土凝固前完成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工作人员应该对钢筋表面进行检查,如果有污染问题就应该及时处理。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一)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应由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搅拌车装车前,需将混凝土搅拌车内清理干净,在运输中,混合罐应保持在5r/min慢旋转。混凝土向浇筑场地的运输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当坍落度不符合施工的具体标准时,可以根据混凝土设计的要求用水填充。如果有偏析现象出现,必须重新搅拌。场地尽可能平整,运输的道路应设置为圆形车道,以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二)混凝土的浇筑及裂缝处理技术
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的连续性,中间不能间断,如果非得间断时间不能相隔的太长。如果在需要分层浇筑的时候,首先需要掌握新旧两层之间相互间隔的时间以及新旧相接的粘合度有多大。同事要准确掌握浇筑的时间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浇筑完成,保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不要受到影响,同时还要避免混凝土裂缝儿的产生。在浇筑的时候也要注意天气的变化,一般不能在多雨,或者多风下雪的'天气中进行浇筑因为这些不良的天气会给施工的质量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在混凝土道路施工中用宽幅度的摊铺机进行操作时摊铺过程可以有效地减少纵向接缝可却无法逃脱产生横向接缝颇率是每天至少出现一条无法控制的混凝土作业缝。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处理混凝土施工缝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还有接缝处必须得压实如果缺乏力度与结合强度就很容易出现裂缝,导致出现严重的松散问题。
三、混凝土养护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的养护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使用寿命和工程质量,在红泥土浇筑完成之后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给新浇筑的混凝土面造成任何压力,要尽最大的可能避免其造成破坏,或者损坏,同时对于婚姻土施工中的施工人员要制定一系列的保证质量措施,在施工,完成之后要及时的洒水进行养护,也可以用塑料纸覆盖等方法进行养护,在一定时间段内要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避免后期出现裂缝儿发生的可能。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根据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技术要点,针对各阶段不同的施工要求选择不同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意见。
参考文献
[1]王广林.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5:81~82.
[2]谢勇智,姚战胜.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J].科技展望,2016,03(24):52.
[3]钟奇.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09.
篇10:粉煤灰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研究应用
粉煤灰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研究应用
对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法和成果分析以及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等加以对照研究,以最终获得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良好工作性能和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提供施工使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介绍几种粉煤灰混凝土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的分析结果.
作 者:郑昆 Zhen Kun 作者单位: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33 刊 名:华东公路 英文刊名:EAST CHINA HIGHWAY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U4 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 公路工程【公路工程混凝土技术应用分析(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2022-05-08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现状与发展论文2023-12-05
水库溢洪道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分析论文2022-04-29
工民建施工中环境保护的几点问题及建议论文2022-06-07
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2023-06-05
挡土墙桩加固处理分析的论文2023-03-01
挂篮施工技术桥梁工程论文2023-07-15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2023-11-16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2022-08-26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的现状与展望论文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