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意思

时间:2022-09-21 08:00:0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意思(共8篇)由网友“散散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意思,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意思

篇1: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意思

字面上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第一种是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见解,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而第二种则是现今部分语文教材中的解释,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第三种是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解释,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而在部分学者眼中他们认为是,学到了知识或本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吗。

对于这几种解释,都最终强调了学和习的关系,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篇2: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

高中时,我们读书的结果常以一纸试卷上的分数来评定.而跨进大学之后,似乎分数竞争已经不那么重要,大学校园内充斥的各种社团活动和机会突然让我们感受到“迷你社会”的缤纷和精彩.同时,每年的.暑假,也是大学生选择最为自由的假期,可以回家、可以复习、可以打工、可以休息,以及,最主要的一点,可以实习.

作 者:李春雨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大学生就业 英文刊名: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GUIDE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

常有人说父母和睦、兄弟无故是一种快乐,常有人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是一种快乐,也常有人说怀德于身是一种快乐,而我要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亦乐乎!

天下“英才”,多为有志之士,教之,乐也。孔子弟子三千,而多为知志立礼之人,孔子得之,大幸也,非在讲学,而在叙道也,讲学只是思想的一种灌输,而遇天下英才并与之共叙心中之志,才能乐于心矣。同样,毛泽东初从革命时,曾写信招致有学之才,教之以共产主义理论,这也是一种遇见志同道合的快乐。同样在当今社会,自己如能遇天下英才,并携有志之士,谈人生哲理,谈理想抱负,这难道不也是件很快乐的事吗?

与天下“英才”共叙心志,既有知音之间的惺惺相惜,又使大道得于传递,一举两得,这便是教育之乐的缘由啊。

天下“英才”,不论长幼贵贱,如能遇之得之并与之互相学习,共叙人生之志,畅叙理想抱负,不是件快乐的事吗?孔子弟子三千,其贤七十二,既有贵族,又有平民,既有求道者,又有干禄者。然孔子有教无类,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待弟子,故常受弟子谬驳,但他却欣喜不已,言这是教学的至高境界;毛泽东与革命主义“信仰”者一同学习,一起借鉴见解,这也是一种独有的快乐呀!而我们,与朋友一起学习,与老师共同探讨,两者并驾,这不光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更是教学得乐的前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却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而是一种融洽的互动学习,这不愧是人生的快乐啊!

传天下“英才”于道,是快乐的缘由;与英才互学互动,是快乐的前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并将道传遍九州,人生极乐也!快乐不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种君子心灵的独乐,快乐需要共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把这种快乐传递给“英才”,在这种传递中会有更加多的“英才”涌现,营造一种良性循环的环境。这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极乐了。

快乐,不必言谈占有;快乐,不等于以君子自居而言他人之乐。得下“英才”而教育之,与人叙志,乐之由也;与其互学,乐之基也;传递快乐,乐之极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的大快乐。

篇4:不亦乐乎-不亦乐乎的故事-不亦乐乎的寓意-不亦乐乎的意思

【成语】不亦乐乎

【拼音】bù yì lè hū

【简拼】bylh

【近义词】不可开交、淋漓尽致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补语;形容动作、状态到了极端地步

【例子】哎,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英文翻译】what a joy!

【谜语】快意

【成语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成语辩形】亦,不能写作“易”。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5:环而攻之的之是什么意思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篇6:环而攻之中的而和之是什么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节选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篇7:敬而远之 远而疏之的意思

这个句子一般用来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顾虑不愿接近。例如:老舍《四世同堂》:“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孔子的`意思是,对于鬼神之说,可以信,但要保持敬畏之心,不可以象对待平常的事物一样理解,也不要有过于亲近的想法。

春秋时期,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生樊迟问怎样才算智,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篇8:知其不可而安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努力者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没有一个不经过努力。――――题记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论语》中说孔子的一句话。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后辈用一生去领悟。孔子用执著阐释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的面对困难。

几千年之前的孔子尚且如此,几千年之后这种精神仍矗立在我们当代人心中。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闵恩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点石成金,引领变化,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是什么让他明知会失去生命还要为国奉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诸如此类的人还有孟祥斌这位舍己为人年轻的军人。记得给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来交换来体现的。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却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用轮椅汇出爱心轨迹的李丽,开创祖国航天事业的钱学森,散尽家产开创学校的李剑英……这不都是孔子这种精神的延续吗?

漫步于茫茫戈壁,偶尔看见一株纤细的小草,你是否会感叹生命的昂然生机?傲立于悬崖峭壁上的迎客松是否会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无惧?是的,生命的力量是强大的。雄鹰只有把孩子从高处抛下,他的孩子在努力之后才能搏击长空;毛毛虫只有经历痛苦的破茧过程才能变成翩翩起舞的蝴蝶;飞蛾只有葬身于火海之中,才点燃了它追求光明与热量的理想。

现在,我只想说:“即使生命变成一片荒漠,我也会像骆驼一样默默前行;即使人生把我变成一只河蚌,我也会用毕生的精力、一生的心血把刺入体内的痛生化成一颗晶珠。”熊熊烈火中,凤凰得到重生;滚滚黄沙中,骆驼感受生命;萧瑟寒冬中,腊梅独自开放;悬崖峭壁上,迎客松倔强生存。在不可能的条件下,它们创造了奇迹是因为它们“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昭示生命的不屈与坚韧,创造生命的华丽篇章;显示生命的蓬勃与无惧,谱写生命的赞歌。

《论语》读后感1000字

论语译注读后感1000字

精选论语读后感1000字

《论语》的读后感[1000字]作文

大学论语读后感1000字

高职语文应凸显语言的功能本质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

论语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

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意思
《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的意思(共8篇)】相关文章:

孔子名言警句2022-10-06

论语十二章教案2022-05-07

《论语》教学设计2023-03-08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考作文2023-03-07

孔子的有关教育的格言警句2023-01-26

论语十二章教学教案2024-01-19

国学经典的作文700字2023-08-17

论语十二章名师教案2023-01-15

关于教育的名言孔子2023-07-03

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2023-11-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