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为你分享8篇“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和谐社会
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社会充满活力,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大局稳定,社会管理有序。新时期民政工作主要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关系密切,作用重大。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其基本特征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六方面: 1.和谐社会是富裕的社会,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俗语说:“穷则思变”,“变”,从客观上就带来了不和谐。只有从经济上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大家开开心心,安居乐业,这样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的社会。 2.和谐社会是活力的社会,即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由于社会开放公平竞争,为绝大多数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破除了束缚人的创造活力和向前发展的'各种障碍。例如逐步清除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的制度性的限制,使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的机会,从而减少不满和对立情绪。另一方面,严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大力反腐倡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这就激发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更大积极性。 3.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即兼顾各阶层利益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社会分配格局。例如:就业面的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不断缩小,国家加大落后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财税政策,调节各阶层收入,遏制两极分化。另一方面,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一些地方贫困弱势群体既能吃上饭又能看得起病,既能养活孩子又能供得起孩子上学,从而避免绝对贫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4.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即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与法治,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其民主权利。同时,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和谐社会是太平的社会,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安全感的社会。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26年来,人们生活富裕了,总希望天下太平,希望过上没有天灾人祸的安全日子。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要加快维护社会稳定机制建设,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 6.和谐社会是自我调整和不断自我完善的社会,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的社会。目前,中央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就是对前几次在“三农”问题上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正是这个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使整个社会更加平等,更加和谐。 二、新时期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民政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这表明民政工作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维护稳定、改革创新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新时期民政工作范围广,接触面大,是社会性、政策性和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做好民政工作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同篇2: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社会充满活力,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大局稳定,社会管理有序。新时期民政工作主要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关系密切,作用重大。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其基本特征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六方面:
1.和谐社会是富裕的社会,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俗语说:“穷则思变”,“变”,从客观上就带来了不和谐。只有从经济上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大家开开心心,安居乐业,这样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的社会。
2.和谐社会是活力的社会,即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由于社会开放公平竞争,为绝大多数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破除了束缚人的创造活力和向前发展的各种障碍。例如逐步清除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的制度性的限制,使社会成员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的机会,从而减少不满和对立情绪。另一方面,严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大力反腐倡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这就激发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更大积极性。
3.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即兼顾各阶层利益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社会分配格局。例如:就业面的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不断缩小,国家加大落后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财税政策,调节各阶层收入,遏制两极分化。另一方面,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一些地方贫困弱势群体既能吃上饭又能看得起病,既能养活孩子又能供得起孩子上学,从而避免绝对贫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4.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即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与法治,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其民主权利。同时,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和谐社会是太平的社会,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安全感的社会。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26年来,人们生活富裕了,总希望天下太平,希望过上没有天灾人祸的安全日子。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要加快维护社会稳定机制建设,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
6.和谐社会是自我调整和不断自我完善的社会,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的社会。目前,中央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就是对前几次在“三农”问题上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正是这个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使整个社会更加平等,更加和谐。
二、新时期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民政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这表明民政工作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维护稳定、改革创新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新时期民政工作范围广,接触面大,是社会性、政策性和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做好民政工作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实践证明:没有政府主导,民政工作就寸步难行;没有部门配合,民政工作就步履维艰;没有社会参与,民政工作就缺乏活力;没有和谐社会,民政工作就难以开展。二是新时期民政工作又是做人的工作,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民政部门的责任,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宗旨,由于民政工作重心在基层,根基在群众。因此,我们民政工作时时事事体现着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如果民政工作做好了,就能够进一步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目前,我们民政部门最重要的是靠政府主导,做好民政工作;靠部门配合,推动民政工作;靠社会参与,搞活民政工作;靠和谐社会,发展民政事业。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给新时期民政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民政工作在各级政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职责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作用更加突出,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四是新时期民政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由于民政部门的基本职能是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在所有的民政工作中,都要始终突出为民、利民的.人本思想,坚持为民、利民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好标准。因此,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有着密切关系。
三、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1.进一步提高民政开拓创新的能力。要使民政工作紧跟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扎实推向前进,就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提高民政开拓创新能力。既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又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服务本领。新时期民政工作涉及面广,难点多、矛盾多,这是客观事实。我们要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抓住本质,把握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是个大课堂,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特点、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要善于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学习、思考、实践,进一步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民政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民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既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需要,也是规范民政干部行为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提高民政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增强法制意识。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自觉在思想上确定不违规、不逾制的观念,公正、平等对待工作对象,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二是抓好建章立制。法律法规是为民施政的根本依据,也是推动民政工作的重要手段。提高民政依法行政的能力,还必须建立健全民政工作规章制度,以完善的制度管人、管事。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各项行政行为,权责统一,既不能失职又不能越权;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需赔偿并接受法律惩处。
3.进一步提高民政综合协调能力。民政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一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不仅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而且开展一项工作难免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综合协调是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必备的重要能力。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一是增强大局意识。大局就是全局,就是发展趋势。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要从大局出发,整合力量,相互协作,推动工作的完成。二是善处各方关系。善于与协调的各方求同存异是协调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尤其是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如涉及到群众利益时,要避免“与民争利”。三是善用协调机制。目前,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需要,民政工作已建立了两个工作机制,即:“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分级实施、各负其责、上下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前者是对整体民政工作而言,后者是对民政系统而言。在新形势下,根据工作需要,还建立了一些由民政部门牵头,或民政部门参与的协调机构,这些协调机构,进一步增强了开展民政工作的合力。
4.进一步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民政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民”。做群众工作是民政部门的天职,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民政干部的本领。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丰富“为民”情感。胡锦涛强调“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做好“为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民政工作者要铭记于心、化为行动,做到“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急民之所难,办民之所需”,“体察民情,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厚待群众”,培养“为民”的职业情感。二是躬行“为民”实践。群众观点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是民政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权益的代言人、维护人。
5.进一步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的能力。民政干部职工队伍是实施民政工作的主体,如果主体能力不强,其他各种能力的提高也就无所依托。因此,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抓班子建设,凝聚人心,培养和发扬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是抓好班子。班子是一个单位的“灵魂、支柱”,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抓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成员思想境界和领导水平是关键。同时,还要加强班子成员团结,树立科学发展观,使班子成为团结协作、作风优良、务实高效、勤政廉洁、与时俱进的领导集体。二是凝聚人心。凝聚人心要靠事业,事业蕴涵理想和目标。要靠感情,赋予真挚感情,可以营造和谐,形成干事业的氛围。要靠机制,建立选人用人机制,使大家心齐,气顺、劲足、心情舒畅。三是培养和发扬好的作风。作风正、事业兴。我们民政部门要牢记“二个务必”,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观点,用典型引导、示范服务的方法推动工作。
篇3: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以下几个问题尤为重要:
提高执政能力
要致力于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注重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围绕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从执政理念到执政方略,从执政体制到执政方式,从执政骨干到执政基础,从执政本领到执政素质,进行全面的加强和改进。群众利益无小事,诸如征地、拆迁、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都是关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决策时必须慎之又慎,努力使之科学化、民主化。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尺度和最高标准。
维护社会公平
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方面的政治权利平等、规则平等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经济方面的竞争机会平等、利用社会资源的权利平等、收入分配平等;三是道德方面的人格平等、人的生存权平等、人的发展权平等。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体制上的弊病和漏洞,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的现象大量出现。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公正现象屡见不鲜。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特权、腐败、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正继续下去,那么,发展就是失败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克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重大举措,也是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失去了公平和正义,就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以及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协调利益关系
改革的实质是对人们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面对利益矛盾冲突的新格局,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研究重心和研究视角应当转移到考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上来。同时,把人民内部矛盾研究同和谐社会研究结合起来,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这是当前我国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如何既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始终关系到党执政兴国的大局,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化解社会矛盾
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转型期,表达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会增多。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认真研究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经验的形式对社会生活相对集中的反映。群体心理则是特定集团利益最直接、最外在、最真实的表现形式,群体利益总是首先通过群体心理折射出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会引起群体心理的变化和波动,而这种波动又具有传播快、弥漫性强、覆盖面大、呈网络状扩散的特点,必须给予充分的注意。
其次要建立预警机制,立足于防范,完善处置预案。要具体研究突发事件的特点。比如,有的是历史问题伴随现实问题而凸显,要研究其激化性;有的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倾刻之间而爆发,要研究其突发性;有的是合理要求通过违法行为而表现,或者合情而不合理,合理而不合法,要研究其模糊性、交叉性;有的是小问题久拖不解决而演化成大问题,要研究其演进性、过程性;有的是老大难问题难以解决而反复出现,要研究其持续性、反复性;有的是合理与不合理交织,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处理起来难度很大,要注意其敏感性,把握解决的时机性,等等。
最后,要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协商、调解等综合手段,坚持顾全大局、疏导为主、互相协商、公平竞争、合理分配、瞻前顾后、普遍受益的原则,改革成果与改革代价共同承受的原则,不能一些人只享受改革成果,一些人只承担改革代价,或者一些人享受改革成果太多,一些人承担改革代价太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篇4: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以下几个问题尤为重要:
提高执政能力
要致力于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注重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围绕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从执政理念到执政方略,从执政体制到执政方式,从执政骨干到执政基础,从执政本领到执政素质,进行全面的加强和改进。群众利益无小事,诸如征地、拆迁、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都是关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决策时必须慎之又慎,努力使之科学化、民主化。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尺度和最高标准。
维护社会公平
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方面的政治权利平等、规则平等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经济方面的竞争机会平等、利用社会资源的权利平等、收入分配平等;三是道德方面的人格平等、人的生存权平等、人的发展权平等。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体制上的弊病和漏洞,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的现象大量出现。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公正现象屡见不鲜。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特权、腐败、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正继续下去,那么,发展就是失败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克服社会不公正现象的重大举措,也是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失去了公平和正义,就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以及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协调利益关系
改革的实质是对人们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呈现出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冲突尖锐化的局面。面对利益矛盾冲突的新格局,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研究重心和研究视角应当转移到考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上来。同时,把人民内部矛盾研究同和谐社会研究结合起来,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这是当前我国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如何既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始终关系到党执政兴国的大局,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化解社会矛盾
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转型期,表达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会增多。提高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2]
篇5:提高执政能力 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执政能力 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却又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张云泉之所以能成为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不仅因为他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还因为他具有做好群众工作的高超本领,乐于和群众打交道,善于为群众解难题。 人们评价张云泉的工作方法是“一般的报告中找不到,现成的课本上学不到”。张云泉将之概括为“五心四力”工作法:“五心”,即为民服务的真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解决问题的决心,长期作战的恒心;“四力”,即贴近群众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张云泉正是靠了这“五心四力”,在信访局长这个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岗位上,上百次上千次的化危机于安宁。 实践表明,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必然会导致各种摩擦和碰撞时有发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普遍增强,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群众观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逐渐淡漠了。不学习做群众工作,不熟悉群众工作,不愿意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个别干部“隔着车门看,绕开矛盾转”,疏离群众,害怕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结果有些本来可以及时化解的矛盾却积累下来,小矛盾变成大矛盾,这既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给人民的根本利益带来损害。学会做群众工作,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已是我们党执政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社会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张云泉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能力,除了感情上要“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之外,关键的一点,是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努力使自己成为群众工作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和谐社会才不是一句空话。篇6:提高监督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水务-
提高监督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水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时期,随着反腐倡廉战略性方针的贯彻和惩防体系建设的推进,随着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化,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行政监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市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提高监督能力,把构建和谐社会和水务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力的维护了水务工作形象,推动了全局整体工作的开展。一、领导班子从自身抓起,进一步提高全局的监督能力
一个领导班子的好坏、凝聚力的高低、有没有威信,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领导干部自身的廉洁、公正、权力如何运用上,局班子带头抓廉政、勤政,狠抓班子成员权力观的教育。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一是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党风廉政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及时沟通每个班子成员在廉政勤政方面的想法和作法,检查个人所管辖的部门党风廉政工作情况,找出不足,找准方向。二是对班子成员要求严格,在公务用车、出差开会、重大事项报告等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凡有出差、开会、外出用车或对口招待等严格执行领导审批,由纪检组长把关后才能实施,否则费用自理,给干部职工做出了榜样。三是水务局纪检组积极配合局党组抓好全体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每用根据局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分解表,检查个人所管辖的部门党风廉政工作情况,找出不足,进行督促。四是建立健全班子成员廉政档案,每个班子成员分别与所管辖的下属单位签定责任状。
二、狠抓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约束和激励作用
在完善水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制度创新,把实践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形成制度;二是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制度;三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微杜渐。在党风廉政方面,我们综合市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对既有的制度进行了修改充实,以汇编的形式下发到各科室和基层单位,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定点饭店、招待标准、接待人员进行规范;下发了禁酒令,规定工作日中午一律不准饮酒;严禁执法收费单位利用权力吃、拿、卡、要,执法一律着装,三证齐全;落实新任中层干部任职前廉政谈话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行,有力的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意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对工程全程跟踪
我局水利工程建设坚持业务建设和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总体思想,实现了工程质量和反腐倡廉的双赢,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市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为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出现腐败问题,我局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包括预防工程职务犯罪、严把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施工质量等多项关键环节的`一系列廉政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三制管理”模式,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招投标工作中,由省市组织相关专家、设计研究院、市纪委监察局等分别组成招标评议委员会和招标监督小组,做到严格执行事前项目公开透明,向各投标单位公布相关资料,在监督小组的全程监督下实施招投标,保证招标工作的权威性。做到了权责明确、公开公正、互相制约,通过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同时抓好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的落实。做到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和全程监督,杜绝“豆腐渣”工程。目前,我局各项重点工程进展较快、效率高、质量好,没有一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四、建设民心工程,构建和谐社会
在保证专项资金合理运用的前题下,水务局加大对全市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的管理力度,保证工程建设稳步实施。以来完成近余万元的重点水利项目建设。
(一)千里堤综合治理加固除险工程。白洋淀千里堤是国家一级堤防,千里堤加固除险是国家防洪保安的重点工程,列为大事实事建设项目之一。千里堤加固除险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千里堤防洪能力,同时美化了施工段的环境,上半年又实施了**扬水站重建和**扬水站改建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撤退路工程。该工程全长6.143 公里,总投资413.03万元。此工程项目大大提高我市防洪交通运输能力,而且为附近村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交通便利。
(三)“王快水库”引水工程。3月30日至4月26日,针对境内河流干渠地表水枯竭,春耕、春灌急需用水的现状,我局组织实施了“王快水库”引水工程,投资近200万元,从王快水库引水2500万方,缓解了全市30多万亩农田旱情,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四)实施人饮解困工程,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年,完成50个村的解困工程,成功解决了农村供水吃水难、收费难、维护难的“三难”问题。群众吃上了清洁卫生的地下水,群众十分满意和拥护。06年按计划再投资100万元,拉动社会总投资700万元,继续做好农村供水改造工程,现已完成30个村。不但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也巩固了农村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市水务局
篇7: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的讲话
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举办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今天就要结束了。两天来,大家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曾庆红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联系本地本部门的实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同志们开动脑筋、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希望大家把这次研讨的成果消化好、吸收好、把握好,运用于指导构建“和谐阜阳”的具体实践中。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内涵,提高认识,自觉承担构建“和谐阜阳”的历史重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央和省委分别就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问题相继举办了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曾庆红、郭金龙等领导同志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是胡锦涛的讲话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把胡锦涛、曾庆红和郭金龙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和谐阜阳”的各项工作。
1、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较为系统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对执政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社会和谐,经济才能发展,文化才能繁荣,人民才能幸福。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党肩负的神圣使命,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历史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部署上来,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尤其是要纳入即将制定的阜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自觉承担起建设“和谐阜阳”的历史重任。
2、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我国历代仁人志士提出的“小康”、“大同”、“太平”、“仁爱”、“平等”、“和为贵”等美好形态,无不打上了“和谐”社会的烙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极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心情舒畅、生活幸福,切实从多方面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这一要求,一个和谐的**8应该是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应该是蓝天碧水、清新宜人、环境优美的***应该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阜阳;应该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诚信友爱、和睦相处的***;应该是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既是很长的历史过程,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的实际出发,全面把握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加强调查研究,经常分析社会建设状况,不断深化对构建和谐社会规律性的认识,全面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抓住重点环节,解决主要矛盾,努力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新阜阳。
3、切实克服影响构建“和谐***”的模糊认识。构建“和谐***”,是我们将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阜阳实际紧密结合的具体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正确领会,科学把握,努力克服影响构建“和谐阜阳”的一些模糊认识。一是片面理解,顾此失彼。构建“和谐阜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不能据此片面地理解只要经济上去了,蛋糕做大了,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更不能一讲到
构建和谐社会,就放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抓发展第一要务。实践证明,没有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经济发展最终难以持续,而且社会难以和谐,阜阳的大局也难以稳定。因此,构建“和谐阜阳”务必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坚持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进步也是“和谐”;开拓创新是“和谐”,社会稳定也是“和谐”;改革发展是“和谐”,勤政廉政也是“和谐”。要以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和谐阜阳”的经济基础,以法治建设不断提供“和谐阜阳”的法制保障,以文化建设不断构建“和谐阜阳”的精神支撑,以凝聚人心不断筑牢“和谐阜阳”的群众基础。二是怕出问题,不敢负责。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构建“和谐阜阳”,必须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不敢改革创新、不思开拓进取、不愿争先进位,更不能凡是文件没有写的、领导没有讲的、需要冒一定风险的,就不敢越雷池半步,能推则推,能躲则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们说稳定压倒一切,但一切工作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决不能被稳定所压倒,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而不敢创新、阻碍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通过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增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通过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普遍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以公平促平安、促和谐、促稳定;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构建“和谐阜阳”,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但我们决不能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缓急,不分主干支流,认为什么工作都一样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什么都做了,结果什么都没做好。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各种矛盾问题较多的阜阳来说,构建“和谐阜阳”,在发展上要有轻重缓急,在时间顺序上要有先有后,切忌将资源平均分配,力量平均使用。当前阜阳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是阜阳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构建“和谐阜阳”,我们应该把发展的旗帜举得更高,把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把发展的力量聚得更强,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崛起。四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构建“和谐阜阳”与实现阜阳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样,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决不能凭借主观臆断而降低构建“和谐阜阳”的标准。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来落实构建“和谐阜阳”的各项任务,紧密联系实际,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不刮风、不攀比、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搞限时限刻的承诺,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负责、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和谐阜阳”的各项工作。构建“和谐阜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务艰巨,历时长久,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心灰气馁。经过近几年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阜阳已经走过了最为艰难的历史时期,正在步入快速发展的前期,随着今后综合实力的提升,经济发展后劲的增强,可以逐步为缩小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提供较为充分的物质保障。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实现阜阳奋力崛起的征途上,逐步构建起全市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阜阳”。
篇8:在全县村级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全县村级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培训班上的讲话
--县委副书记廖--
2008年10月11日
同志们:
为了加强农村党组织的理论建设,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县委决定利用2天的时间,集中全县133个行政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在这里进行提高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新时期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等。开展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是县委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基础和关键。下面,我对举办好这次培训班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对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3月19日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我们都知道,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终体现。但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的困难群体扶助力度不够,农村的福利制度相对还不健全,农民的很多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城乡差距仍然拉大,财富分配仍不平衡,农民增收还存在困难,不少农民至今难以承受孩子上大学、盖房、大病医疗这三件事带来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表明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正视现实的勇气和智慧。
当前,要把和谐社会建设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广大村干部要按照先进性建设要求,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熟悉和掌握党的农村政策,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善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解决农村问题,从根本入手,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种政策,建设一个美好的农村和谐社会,只要做好这一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会充满希望和前途!
二、认清--农村新形势,真抓实干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就我们--县这个经济基础较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的贫困县来说,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各种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耕地面积少,影响了广大群众的增产增收。我县耕地面积43.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17亩;西部石山乡镇,部分村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0.6亩,而且产量很低甚至失收。土地资源的匮乏造成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困难。
2、“三化”水平低,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一直都很低。2004年,我县工业生产总值2.7亿多元,只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9.4;全县城镇总面积16.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6万多人,城镇率仅为17.9;农业生产以分散、随意式经营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产业化。“三化”水平低,难以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变,深刻地影响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三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行路难。目前全县还有60个行政村未通公路,占全县行政村的50.9,有549个自然屯未通公路,占全县1235个自然屯的44.5。由于交通闭塞,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难以在市场上流通,商品经济不发达,造成增收困难。二是饮水难。--县处于喀斯特岩溶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目前全县还有294个自然屯共11.382万人没有用上自来水,占全县总人口的30.7。因为喝不上干净清洁的自来水,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挑水喝又花费大量的人力,增加劳动强度,束缚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用电难。--县目前还有24个屯4380人没有用上电。由于缺电,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无法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值,农副产品高附加值得不到实现,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
4、信息闭塞,科学技术落后。
目前,--县还有48个村未通电话,25个村未通广播和闭路电视,除了县城和9乡镇以及原--、--等乡政府所在地之外,所有的村屯还没有开通互联网。农民掌握科学技术的程度不高,传统家庭式的种养业还占统治地位。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上信息不灵,交通不便,产品销路不畅,增产增收目标很难达到。
综上所述,--县乃至全国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是也是在农村,因此全县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当地村屯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思想观念,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当地群众走农业产业化路子,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发展劳务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信息,组织剩余劳动力有序输出,使群众收入有效提高。而且作为基层党组织骨干力量,大家责任重大,任重道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不断提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统筹力和贯彻落实农村政策的执行力,不断提高维护农村稳定的控制力和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确保农业和农村各项任务的落实。带领群众以--市发动的“三大会战”为契机,配合党委、政府打响农村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和生态文明村建设战役,努力实现三年内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用上自来水和电、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备的目标,增强群众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夯实农业增收基础,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民族共同繁荣。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对培训班的几点要求
为了把这次理论培训班办好,确保学习达到预期目的,参加学习的各位同志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学在前面、用在前面,为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在这里我向大家提两点要求。
1、集中精力,安下心来,确保学习效果。这次培训班为期2天,时间比较短,但是现在正是秋收大忙时期,有不少同志家里的农活也较重,村里的工作也多。希望大家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妥善安排好家里的工作,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端正学习态度,集中精力,静下心来,下真功夫抓好学习,精读书,多思考,多钻研,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参加培训的同志要严格遵守培训班的有关规章制度、学习纪律,做到不早退、不迟到,原则上不准请假,确实有特殊原因需要请假的,必须向培训班班主任报告。
同志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的部署和要求,做好表率,带头学习,带头运用,为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新隆安建设,确保全县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 民政会议讲话
★ 民政讲话稿
★ 班组建设会议讲话
★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
★ 社区工作会议讲话
【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共8篇)】相关文章:
民政事业单位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024-01-24
县畜牧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2023-08-09
和谐机关先进事迹材料2023-03-16
民政局办公室主任考察材料2023-07-02
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22-12-15
民政年度工作计划2022-08-27
范文政2023-10-02
工程工作计划安排2022-11-28
关于红领巾相约2035心得观后感摘选2023-05-02
乡镇民政个人工作计划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