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时间:2022-09-21 08:15: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精选13篇)由网友“熊猫早酒”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篇1: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闻名世界的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感叹“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

作 者:潘晓霞  作者单位:宁波李兴贵中学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语文教学案例:课堂关注细节 成就精彩

焦月萍

(江苏省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

古人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语文课堂也是由许多的教学细节组成的。

细节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智慧。重视教育细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育功力的另一种展示。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细节的设计与落实。

下面我就撷取教学生涯中的几朵小小浪花,重温精彩,感受力量,从而不断鞭策自我。

一、表演体会助感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小鹰学飞》通过讲述小鹰跟着妈妈学飞的故事,告诉人们学无止境、一往无前的道理。在小鹰跟着妈妈第三次飞向天空的时候,尽管是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但是在小鹰的头顶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从而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永远谦虚。如何将小鹰飞行的画面生动有趣地印刻在孩子的心上,感受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进行感受,首先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选好位置,伸展开手臂扮演小鸟使劲飞行,我用手帮他们打节奏,随着越飞越高,我拍掌的节奏越来越快,“小鹰们”挥动翅膀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当几分钟的飞行体验结束后,“小鹰们”一个个瘫坐在地上、趴在桌上,有的干脆赶紧蹲下休息……当我请“小鹰们”讲此时的感受时,有的有气无力地说:“我的手臂累死了!”有的小脸憋得通红,喘了一口气说:“我的喉咙好干!”有的气喘吁吁地说:“我全身都快出汗了,我感觉自己快受不了了”……

这时候我再让“小鹰们”抬头看“天上”――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然后我让学生谈谈看到这种情景后的感受。有的孩子笑眯眯地说:“看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还要不断加油呀!”有的`孩子眼睛一亮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自己加油、加油,再加油吧!”……这时候,我也激情飞扬,鼓舞孩子们:“是的!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精彩!让我们都继续朝着目标不断加油,不断超越!”……

[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在上篇案例中,课文所告诉给孩子们的道理,都是他们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的建构中所获得的。而老师所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爱玩的心理,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去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童话故事中的猴呀,狼呀,鸟呀,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随即就热烈起来,孩子们一个个欣喜若狂,争相表演。表演开始了,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这样,教材语言和眼前形象的沟通,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孩子们对课文中的角色和故事必然产生亲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体验后,他们才能调动自己一切的想象、思维和情感来激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课堂中的精彩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阵阵涟漪。这就是让孩子们在玩中留下印象,在玩中增加体验,在玩中不断增加自己的感受,从而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画面展现助理解

课文来自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蚂蚁和蝈蝈》的第一段: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老师用彩笔在黑板上画上绿色的草地、美丽的小花、茂密的大树和红彤彤的太阳,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候你感觉夏天的太阳怎样?

生1: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

生2:夏天的太阳红通通,照得大地非常炎热。

生3:夏天的太阳很毒辣,我们都不愿出来。

师顺势引导:是呀!夏天的太阳太毒辣了,像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我们小朋友都在家里吹着电风扇,吹着空调,才不高兴出来呢!同学们,下面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夏天真热!”,学生面带表情投入地朗读)

[教后反思]

记得钱学森在阐述思维科学时就指出,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让学生观看图画、欣赏视频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一定的画面再现出来了,一下子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这样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体会,很快了解并融于课文所提供的一定的情境画面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打开自己想象的闸门,加深了对于课文内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因此,用一定的画面展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同时,还使孩子们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引导并帮助学生通过形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篇3:雕琢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内容摘要:

教学细节, 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小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关注教学细节,要把握规范化的细节;挖掘资源性的细节;捕捉过程性的细节;延伸问题性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充盈课堂。

关键词:

细节 资源 挖掘 捕捉

细节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积淀,积淀的是灵动的智慧;细节是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准备的是博广的大气;细节是一种精心雕琢的实践,锻造着对教育的执著和忠诚。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充盈课堂。关注了教学中的细节,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合理,更加精确,更富有智慧。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人生,成就完美。

一、关注把握规范化的细节

1、学生作业习惯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体现。通常在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时,教师更多地是重视学生作业的对与错,而对学生的作业格式和作业习惯关注得比较少。学生的作业对其个人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业书写认真的学生,做事一般也认真负责;解题前会分析题意、注意解题格式的学生,做事一般都很有条理;作业能及时检查的学生,一般来说都能经常自我反省;错题能及时订正好的学生,通常能在平时的失败中汲取教训而不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对于学生的作业,不仅仅从知识层面上用对和错去判断,更需要从学生一生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严格要求作业的格式。同时极力表扬那些作业习惯好的学生,在教师作解题示范时也特别注意树立榜样,形成一个良性的作业习惯氛围。有人认为这样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其实学生的个性不是体现在作业格式五花八门,而是体现在解题思维的发散、分析问题的独特等方面。再则,现在连作业格式这样的规矩都做不到,很难说将来步入社会能遵守法律,用道德约束自己。

2.错题的订正符号

学生的错题需要订正,对订正符号的要求本来也属作业格式,但是对作业订正符号的要求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注意。通常学生对错题的处理都是大笔一挥,把错题一涂或一个大圈,这样不但作业不美观,而且习惯不好,也不利于学生对错题的特别注意。建议:对错题,要求学生在本次作业的后面写上订正二字,同时将正确的解答过程书写出来,教师及时复批。当学生作业订正后,教师批改后,再在边上记个“△”或其它符号。这样做,一来能使作业更加整洁,二来也能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以后翻看作业本时对错题特别注意,加深印象,并在以后也能看清这些题是否已订正,便于复习。

3.学生上课的状态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上课的状态也是同样重要的关注学生上课的状态,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关注,也是学习效果的保证。教师大多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到了。只是一些细微的情况往往得不到教师的注意。从学生上课的眼神、说话的语气,以及动作的力度,都能观察到学生的情绪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和较强的洞察力。

二、挖掘资源性的细节

细节是可以挖掘的,细节的挖掘必须有教学智慧来支撑的。这就要教师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

1、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学生的倾听。

倾听就是“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的过程。”“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

2、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教材的探究。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它既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为刻意追求精彩亮点而创设的应景之作,细节,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巧妙创设。在99年时,听了云健小学有位教师教学“循环小数”,她在课开始的时候就进行了巧妙的孕伏,他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了两遍后,他问学生:“这个故事你们能接下去讲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学生兴趣盎然地讲了起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巧妙地发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他不像有些教师不停地强调“循环”就是反复不断地重复出现,但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循环”的含义,而是用一个学生熟悉的故事来理解循环的含义。

3、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情感的体验。

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而且要备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学中情感的发展主要指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个方面获得发展。例如,学到圆这部分知识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让他们去领略圆形的美,曲线图形的美,轴对称图形的美,多视角帮助他们去理解数学、认识数学。“知之深,爱之切”,从而推动他们学习情感的发展,增强学习的理智感。

三、捕捉过程性的细节

切入课堂操作实际,使新课程教师研修进入到课堂的深层探索阶段,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对课改实验区已有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它从理念的神坛走下来,面向具体的操作层面,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致力于解决实际操作层面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1、值得“延伸”的环节

教学细节的处理,往往无法预设,有许多要靠教学机智,也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行为细节,画龙点睛,点石成金,是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点,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如:教学“升与毫升”,……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师:我举个例子,1小时等于多少米?生2:时间单位不能和长度单位相等,容积单位和质量单位也不能相等。师:你说和对,你们能理解吗?生1他茫然地点点头。如果教师在生1有的问题上作个修改,变为“1毫升( )等于多少克?”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了。对具体的物体而言,就有答案了。在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一个延伸的问题:称一称100毫升水、油等其他液体,他们的质量各是多少?这样既让学生区别两者表示物体的不同属性,又让学生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

2、值得 “延迟”的评价

我曾看到杨玉华老师的《万以内笔算退位减法》教学片段,老师问学生能否从高位减起。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这时老师并不是采取直接告知能与不能,也不是回避、堵塞、应付,甚至是置之不理的做法,而是用极大的耐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质疑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验“从高位减起”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教师不轻易做出评价,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采用延迟性评价。

3、值得“深思”的意外

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漠视的地方,正存在着教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教学细节具有的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着每一个严谨的教师。听了“11--20”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按要求到台上说出自己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让他们按顺序排好。让学生回到座位时,学生一拥而散。我想如果老师让学生按顺序下去,这样可以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行。

四、延伸问题性细节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这是哈佛大学师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课程标准》中也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问题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实际上,教师并不是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而是应该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此问题性的细节进行延伸。

听了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研讨课,引发了我的思考。师让学生摸一摸手中的长方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谈了自己的感觉:有的说是滑滑的,有的说是光光的,还有的说有点热的。有些学生就附和着说真的有点烫……显然,教师让小朋友摸长方体的面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平面,积累直观感受,并和后面的教学(摸圆柱的曲面)形成比较,可是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预设的“轨道”,特别是说有点热的,那可能有的小朋友摸的时间有点长,所以有热的感觉,还引起其他孩子的附和。怎样在“摸”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时,能够让学生一下子体会“平”的和“弯曲”的面的不同?这就要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意有目的性地设计问题。尽可能避免问“这个面是什么感觉?”以免学生的思考、回答出现意外的、没有方向性的活跃。也就是说,“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细化问题在语言上的表达。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须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经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少成塔,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我们要注入理论,搭建平台,构建团队,协力攻关,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叶澜

《最新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赏析》 袁中学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篇4:关注细节课堂精彩论文

【内容提要】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作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的敏锐的发现、捕捉和挖掘,常常成为教学的细节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教师只有关注教学细节,才能预约课堂中的那份精彩。

【关键词】

篇5:关注细节课堂精彩论文

能吸引人的小说往往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悲欢离合,而这些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能吸引学生的课堂往往心灵倍受震动、学有所获,而这些也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一、预设细节,让课堂充满灵性

文本是由细节构成的,把握细节就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解读教材,其实就是通过文本诸多细节的析读把握全文。作为一种情境,“细节”是可以设计的,根据教学的需要,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为了突破重难点,或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往往通过营造某种情境,来设计某些细节而预约精彩生成。

1、切准文本脉搏处:

让我们到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全国首届诗意语文观摩会”上执教的《二泉映月》里去感受预设细节之精妙。课一开始,王老师让学生到文中去找一找描写无锡惠山上的“二泉映月”这处风景的文字。待学生把相关内容一一寻到之后,王老师又把这些词语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它们来了个“集体亮相”: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以上词语居屏幕一侧,背景画面为:月光映照下的二泉)

这一组“闪亮登场”的词语群,诗情地展现了“二泉”的意境,也精准地切准了文本“脉搏”。当然,也是王老师事先潜心提炼并精心预设的结果。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四组共八个词,在读中让学生深入体会“二泉映月”这处风景名胜的优美韵致。而读着读着,学生渐渐感受到这不只是八个词,而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动人的画。”

2、聚焦情感喷薄点: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纹丝不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让学生挺直身子,坐在椅子上,屏住呼吸,一动也不能动。一秒钟,两秒钟,五秒钟……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许多同学开始还很稀奇,渐渐的,叫累的同学越来越多,五分钟过去了,能坚持纹丝不动的人几乎没有。这时,老师说:“就这样,从天还没亮,到中午,到下午,到黄昏,甚至在烈火烧身时,邱少云就这样趴在地上,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请学生联系自己,想想邱少云说说感受。此时,无须教师再多言,学生谈得深刻,读得入情。这样一个特殊的情景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聚焦情感喷薄点,精心预设的一个教学细节。有了这样一个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智慧。

二、捕捉细节,让课堂充满智慧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生命”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课堂就将成为人间最美好的诗歌。

1、巧用“误点”:

有一位老师教学《赤壁之战》时,学生把“船帆”读成了“帆船”,于是教师便抓住了一个即时发生的教学契机──指名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出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使来……

生:他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

师:你听得真仔细。

生:老师,为什么兵士报告说“船帆”,而曹操看见的是“帆船”呢?

师:是呀,你们想想看!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我想“船帆”与“帆船”侧重点不同。“船帆”侧重于“帆”,“帆船”侧重于船。

生:兵士看时一定是离得很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船上的船帆,而曹操看时,他看到了带帆的船,说明船离得很近了。

生:可以这样设想:曹操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他向远处看,一定没看到什么,可见东吴的船还没有出现;忽然兵士来报,也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船帆,可见东吴的船在水天相接处刚出现;可是当曹操定睛一看,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一队帆船,可见东吴的船速度太快了。

生:老师,我接在他后面加上一句:可见东南风很急。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补充得更棒!这可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吴这一方很好地利用“天时”──东南风。

生:老师,我想我绝不会把“船帆”读成“帆船”了。

生:我认为朗读这一自然段语速要快些。

师:很好。我们来体会一下,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意外”出现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敏锐地捕捉学生“误点”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教学因意外的细节捕捉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

2、顺应“兴奋点”:

在学习《五彩池》时,品读完第二小节,我播放图片和录象让学生欣赏。在一片惊叹声中,我问学生:“假如你来到藏龙山,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学生迫不及待了,有的说,要拍一组最美的照片,带回来做永远的留念;有的说,要画一幅巨大的彩画,把鲜艳多彩的池水画下来;有的说要写一首诗歌,赞美五彩池;有的说要舀几瓢五彩池水带回家……忽然,有一个学生说:“我最想做的就是脱下衣服,到五彩池里游泳。”教室里先是一阵哄堂大笑,接着,马上就是附和声声,学生一个个都兴奋极了,说自己也想去游泳。我当时一怔,但很快想起自己曾经在哪个杂志上看到过的案例,所以改变了预设的教学思路。

师:面对这么绚丽多姿的景色,同学们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愿望。好多愿望只要你去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可‘游泳’这个愿望,有可能实现吗?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再来发表意见,能或不能都要说明理由。

(学生认真看课文后,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辩论。)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五彩池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

生:那有大的呀,“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我们小孩是可以游的。

生:对,再说水来自同一溪流,又清又干净,在这样的水里游泳一定是一种享受。为什么不能游?

生:不能游。水是干净,但这么奇丽的自然风光,如果有人下去游泳,把水弄脏了,不就破坏了美景了吗?

生:我也认为不能游。课文第三小节写着“池底生着许多石笋”,那去游泳太危险了呀。

(最后一位学生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小节,探究五彩池变幻色彩的原因。)

在今天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合作讨论的自由表达、多种活动的即时变化、探究问题的难以预测,都不一定让教师运用确定的知识和预设的程序去主宰课堂,而是经常会发生一些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偏差。这偏差往往会因为“偏”而成为全体学生的“兴奋点”,点化引导得好就成为了难得的教学资源。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三、挖掘细节,让课堂充满思辨

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

1、品赏耐人寻味处:

《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对于句中的“品尝”一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处理:

师:“品尝”是什么意思?

生:“品尝”在文中指亲口吃一吃,仔细辨别的意思。

师:说得好!那李时珍亲口吃什么呢?

生:他亲口吃药材。

生:他亲口品尝许多不知名的药材。

师:他为什么要亲口品尝那些不知名的药材呢?

生:为了判断药性和药效。

师:判断药性和药效一定要亲口品尝吗?

生:只有亲口品尝,才能辨别药才的性能,知道不同的效果和反应,才能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生:李时珍亲口品尝是对病人负责,他品尝过了,就能更准确地知道不同药材的药性和药效,病人就不会吃错药了。

师:是啊,李时珍要对药物书负责,要对病人负责,可他自己却经受了多少次的考验啊!想象一下,李时珍为了品尝药材,会遇上什么困难,发生什么危险?

生:为了品尝药材,李时珍可能会有严重的药物反应,使他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生:李时珍也许会因为品尝药材而晕了过去,失去知觉。

生:也许还会许多次有生命危险。

师:亲口品尝药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那么,从“品尝”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生:李时珍真是一位把病人安危放在第一的、负责任的好医生。

生:李时珍是个了不起的人,为了自己的事业连死都不怕。

生:李时珍,不愧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

“品尝”本是一种享受,可在文中,李时珍的“品尝”却还是吃苦和冒险,但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这层耐人寻味的深意。只有教师敏锐地发现这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

2、咀嚼意蕴丰富处: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紧紧抓住“神机妙算”一词,打出落笔,整体勾勒,引领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感受诸葛亮的惊人智慧。更是在设计体会诸葛亮的“笑”时,思路独特,慧眼独具。于是,我也“东施效颦”,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也抓住更羸的一“笑”,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还真收获不少呢。

出示课文中句子──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更羸此时为什么而“笑笑”?他在笑谁,为什么而笑?请同学们自己用心去读课文,看谁能读懂这里的“笑笑”。

(学生很有兴趣地默读课文,思考)

生:更羸在笑魏王:魏王啊魏王,你也会这么大惊小怪,今天我就表现给你看看。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更羸先说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当大雁被更羸“射”下后,魏王是“大吃一惊”;最后,更羸才把原因分析给魏王听。

师:你真会读书。

生:我觉得更羸是为自己而笑:哈哈,想不到一点小小的奥妙就赢得了魏王的赞赏。这是得意的笑。

生:我认为更羸的笑不是得意忘形,而是胸有成竹的笑。从“只要一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可以看出更羸对这件事很有把握。

师:好,把你的体会送入朗读。(生读句子)

生:这是谦虚的一笑。虽然他很有把握,可他还是说:“我可以试一试。”所以他的笑不是哈哈大笑,而是淡淡地“笑笑”,谦虚的一笑。

师:那就请你来“淡淡地笑笑”。(生读句子)

篇6:关注教学细节,营造精彩课堂论文

关注教学细节,营造精彩课堂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能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也就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重点。目前,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改革,教学提倡“以人为本”。教师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细节,营造精彩课堂,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课堂上注重细节,营造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教学细节;精彩课堂

语文课堂是有许多个细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细节的成败都影响着一堂课的成效,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教学细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教学风格的表达,是教学理念的体现。这也正是新的教学理念所要求的。但是,由于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课程改革后新要求的把握程度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经常出现某些重要教学细节被忽略的现象。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达到调节课堂上的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一、注重阅读细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阅读是学生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是往往会出现的情况是只为了阅读而阅读,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意境美的课文老师应该注重创造美好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对情感的把握。下面举一个教学的真实事例来说明这一点:

就拿语文课本中《桂林山水》中的片段来说,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语言和意境都很美的一篇文章。老师可以这样和学生展开对话:

师:大家认真阅读一下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山的特点的?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下面请同学们告诉我在这些特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我喜欢“桂林的山真奇啊!”

师: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句呢?

生: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桂林的山比作老人,比作骆驼,很形象。写出了山多并且形状各不相同的特点。

师:那你觉得这个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应该用新奇的,充满感情的`声音读出来

师:那请喜欢这句的同学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把这句话读一遍

师:喜欢山秀和山险的同学也分别说一下为什么,然后读一读

师:文中说山像骆驼,像新生的竹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有什么作用

生:形象生动,引发想象,容易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在指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时,老师的辅导作用做的很好。读的很深入细致。特别是在读对桂林的山的描写的一段,阅读的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因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又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老师再趁机让学生分析句子的特点和手法,既达到了阅读的效果又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点,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意倾听细节,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表演需要观众,朗读和表达也需要听众来倾听,学生也不例外。现在很多老师都在抱怨学生的个人意识很强,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老师无法控制住课堂气氛,倾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忽视的。但这些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吗?通过观察和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老师需要注意和改正的问题。

在对新课文进行熟悉的阶段,老师往往会选择点名请学生朗读或者由学生主动举手朗读的方式。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有可能在翻看教案,准备着接下来的环节。没有逐字逐句认真倾听。导致学生在字词发音上有错误也没有发现。这个细节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没有给他足够的倾听和关注。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为小学生有个心理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关注、鼓励和认同,这样他们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兴趣。当他们觉得没有得到认可的时候心里会有挫败感。

不利于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同时,老师的习惯会影响学生,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曾经有教育家说过,教育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语言和心灵的沟通顺畅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加入辅助工具和情境,优化细节

在如今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情况下,学校也配备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作为工具进行辅助教学。而怎样恰当而又充分的运用这些工具提高授课质量,提升课堂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

许多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气氛,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或者是播放优美的音乐。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情境并且沉浸在其中。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某一个环节的需要而播放,环节结束就迅速停止就会将学生立刻拉回现实,之前特意营造的情境就会立刻消失,适得其反。老师应该学会循序渐进,逐步退出场景,将学生的思维转换到其他地方而不是硬拉回来。 在制造情境,营造气氛的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演绎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的双重效果。比如在文章《海底世界》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以下面的方式展开:

老师用课件展示海底情境的画面,把全体学生都当做船员,在船长的领导下观察海底世界。并且要求每位船员随时汇报自己所发现的东西,包括海底的生物,他们的行为。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问答环节: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他们在相互交谈

师:哦?那能形容一下他们的声音吗?

生:……

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么描述这些声音的

通过上面这种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自然地贯穿一些类似于“你听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指引学生自发的进行思考。先让学生自己形容海底世界的声音,然后与作者的语言和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四、关注学生情感,提倡合作互助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情绪的好坏和积极性的高低是授课效果的直观反映。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老师可以判断当前的授课方式是否能够被学生接受,是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如果反应良好,以后依然可以沿用和借鉴。相反,如果学生反应不好,老师也可以及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质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为学生打开思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是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的不充分还是自身的方式方法有问题。面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他们自己想出答案永远都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的效果好。

另外,老师应该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帮互助。提倡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学习。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可以集思广益,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相互配合和补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五、做好教学记录,剖析教学过程,反思教学细节

教学是由许多个细节环环相扣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受细节的把握和处理的影响。教师应该实时记录每次授课的情况以及其中出现的细节方面的问题。好的方法可以作为下次的借鉴,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改正。

细节是可以设计的。教师应该进行反复的思考和推敲,尽量设计一些精彩的环节,对细节进行优化。例如同样一堂课,采用相同的构思和设计,设置好场景,营造好氛围,逐步深入的效果一定会比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和准备好一些。这个问题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了相当的关注和重视。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多方位多层面的开展教学工作。而其中对教学细节进行关注尤为重要。关注教育细节,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打造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N]中国教育报,,(12)

[3]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7:细节,成就课堂的精彩的论文

细节,成就课堂的精彩的论文

【摘 要】名师的课堂缘何精彩?我发现:关注细节是名师课堂教学的共同点,也是他们实现精彩教学的关键。教学细节,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是师生生命互动的状态。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否能落实到位,师生的精神状态和情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学会关注细节,还要从“有效”细节研究入手,去发现和关注细节,折射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细节,体现教师的教学实力和功力。

【关键词】教学细节 有效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教学过程是由一连串的教学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其教育的理念、智慧,决定课堂效率和质量。杨再隋教授言:“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化、合理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追求的品位。

一、解读教材,为有效课堂夯实基石

有效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弄清楚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新课改实施前后都一直遵循的原则,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新课改首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合作与探究,相应的这一思想也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也有所体现,但这种教学设计切忌流于形式,要想真正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简单表面上活跃的.课堂就能达到的。在设计教学时,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突破、重组、整合,而是蜻蜓点水般顾及所有细节,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时间把握充分,但实际上重点却不突出,主次也不分明,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不得要领、云里雾里,效果适得其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理清教学的思路,选择最简单的、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有了这样的设计,教师走进课堂,才能任务明确、思路清晰;才会底气十足、胸有成竹;才会操纵自如,效果显著;这样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深深的魅力。这一有效教学的实现来源于重读过去的课堂教学反思和教材的认真梳理。

例如,在教学《鸟语》一课中的“从忙碌终日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顽强、勇敢的精神……”一句时,我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 ;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我――――;从捕捉害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接着让学生自主练习,从――――那里,我――――。”这样的训练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真实的感受表达了出来,不仅锻炼了学生思维,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激活思维,为有效课堂添砖加瓦

有效的课堂,必定是思维涌动,身心投入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认真研究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外,还要注意提问的设置。在备课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出发,设计精当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保持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体现教学目标。体现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中,课堂伊始,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呢?让学生默读感悟,先从整体上认识普罗米修斯。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理解。如,圈出描写普罗米修斯的动作、语言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他的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读读体会,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富有启发性。适当的难度,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目的。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容易,则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达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反之,如果设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就可能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具体一些,难易要适中。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课文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分别描绘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三种状态。教师多媒体及时呈现画面,便于学生想象和感悟。学生通过图文结合,自己学会品词析句了。接着,教师提供一组形态各异的白荷花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学生的发言思路清晰、语言具体生动,还用上了课文中的词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训练和提升。

第三,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②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伟大吗?

③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学生透过文本,关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出了爱因斯坦的潜心科学研究、不拘小节;读出了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一系列答案。通过读书、思考、交流,学生们走进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捕捉生成,为有效课堂插上双翼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互动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互相影响,以环环相扣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充满着变化和不可知。任凭课前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一些新的“非预设性”的教学问题在课堂上产生,教师不能因为害怕处理而使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忽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可能给学生探究问题的体验机会,让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使学生感受体验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在能力。一方面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让它作用于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学生失误的或是另类的提法,抓住突破口,故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及时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防止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错失。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祁黄羊》一文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祁黄羊那么爱国,为国家着想,那他为什么还要辞去中军尉的职位呢?”显然,这个问题提得很突然,而且看似意义不大。但这位老师不但没有忽略,反而肯定了孩子提出的问题,并因势利导:“这个问题提得真有价值。是啊,祁黄羊一心为国,为什么还要辞去中军尉的职位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通过品读、讨论、交流,孩子们一致达成共识:祁黄羊的辞职正是对国家负责任的表现。这位老师通过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教育资源,及时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悟出了字里行间蕴涵的前因后果,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学生自觉的主动参与,因而生成的教育意义与教师的填鸭灌输有着天壤之别。

教学细节在课堂上像一只精灵,稍纵即逝,需要教师细心地去捕捉。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细心把握。教学细节埋藏得很深,要靠教师用智慧去发掘、去追寻。教学细节很细微,往往能折射出新理念、大智慧。师生饱满的精神状态就是教学效果的最佳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课堂上不经意间的一个表情、一连串动作,关注我们常用的评价语、鼓励的语句,关注课堂真实状态下即时生成的问题,火花……只要我们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它,深入地挖掘它,用心关注它,那么我们的课堂将更加开放、更有活力,从而成就精彩的课堂。

篇8:关注细节成就自我作文

细节可能是船帆上的小洞,如果你不去缝补它,它可能让你葬身于海底;细节可能是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如果没有它,机器可能停止工作;细节可能是化学实验中的那一点点药剂,如果缺少它,实验可能失败。

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节连接而成,如果没有这个细节,你可能与辉煌失之交臂。

牛顿抓住细节,他看见苹果向地面落下,而不是向天空飞去,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奥斯特抓住细节,他发现小磁针在通电导线旁动了动,于是他发现了电能生磁;诸葛亮抓住细节,他发现魏军军将领司马懿很多疑,于是“空城计”的神话千古传颂;居里夫人抓住实验的每个细节,所以她发现了“镭”,多次获得“诺贝尔奖”,为人们所赞叹。

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与创造都是那些善于抓住、善于观察的人们发现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多多注意细节。如果你是班主任,那就请你多多注意学生的情绪,或许你的安慰与劝告会使学生勇气倍增,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如果你是科学家,那就请你多多观察,注意实验的每个步骤,或许你会取得成功;如果你是一名作家,那就请你多多记录你的感想与灵感,或许那个灵感会使你一举成名。

如果你是警察,那就请你多多观察案发现场的每个细节,或许那就是你成功破案的关键,使你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

如果你是一名商人……

如果你是一名作曲家……

如果你不注意抓住细节,你又回怎样呢?

“哥伦比亚号的悲剧”,人人皆知。那是什么让“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失事的呢?

是什么让这几名优秀的航天员去世的呢?是细节,正是因为检查人员的检查力度你够,一粒小小熔渣使得这完美的航天飞机爆炸失事,使之成为美国航天史的一个悲剧!

所以,让我们一起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吧!或许哪个细节使你=成为名人,成就你的辉煌!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或事物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述说着细节的重要性,难道我们就不心动吗?

抓住细节,成就自我!

篇9:关注细节成就自我作文

细节,就是细微的事。“从小事做起”这是从小老师就是这么教导我们的。但现在的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能不折不扣的去落实呢?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这个道理每人个都懂,只是缺乏执着于小事的恒心。

其实“从小事做起”是人在社会竞争中的基础。只有将小事做好,努力把小事做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就能成就完美。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事才是小事呢?其实:小事处处存在,而是你并没有细心地去发现。

比如说:小猴喜欢读书,喜欢学习,老师告诉小猴说多读书会很有用。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小猴,那就是它究竟能做什么呢?

于是小猴就去问妈妈:“妈妈,妈妈,我能做什么啊?”猴妈妈笑着问小猴:“你想做什么呢?”小猴回答道:“我就是在想这个问题!”猴妈妈说:“那你就好好想想吧!”

“小黄牛可以耕地,奶牛可以产奶,可我能做什么呢?”想了一整天,小猴一无所获。第二天,小猴着急了,它怎么也想不出自己究竟能做什么,猴妈妈建议小猴到处去走走。

于是小猴走出了家门,当它路过松鼠的家门口时,松鼠的房门破了,想请猴子帮帮忙,给它弄一下门。可小猴说:“我忙啊,我正在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呢!”

过了一会儿,小猴又走到了大白兔的家门口,大白兔也想请小猴给小白兔上上课,可小猴还是说忙,把补课的事情推脱了。在森林里呆了一天,小猴还是没有想出来自己能做什么。

到了第三天,小猴更加着急了,“怎么办啊?”小猴决定去请教智慧老人。当小猴把自己的问题提出以后,智慧老人说:“我现在想吃水果,如果你把树上的香蕉摘下来给我,我就告诉你你能做什么。”小猴非常高兴,三下五除二地把香蕉给摘了下来。

智慧老人笑着对小猴说:“现在你知道你能做什么了吧,你能摘香蕉!”小猴看着捧在手里的香蕉,智慧老人继续说道:“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给松鼠修门,给小白兔上课,可是你放弃了尝试。如果你不知道你能做什么,那你就多尝试一下,而不是一直只想不做!”

这就是小事,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要想比别人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学习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也无法体会到学习中的成就感。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学习,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也描写到一个车夫所做的一件小事,构成一个伟岸的形象,一种崇高的精神。在这里小事也就反应出大事。

周总理,官不可谓不大,而他强调的却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他一贯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地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最反感“大概”、“可能”、“也许”的做法和言语。一次在北京饭店举办涉外宴会,他问:“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答道:“大概是三鲜馅吧。”周总理马上追问:“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周总理正是以他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同样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尊敬。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周总理重视细节的作风,让我领悟到,任何大事都是从注意小事入手。古人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说“于细微处见精神”,现代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小事都不愿做、做不好的人,他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呢?更何况,许多“大事”不都是由那些琐碎的小事组成吗?

人生无小事,每做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对自身素养、品行、学识进行一次锻炼,千万不要因为小或者低微就鄙视它,放弃将使你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也减少了一次提高的可能。很多人渴望发现自己的价值、渴望成功,但却总是在苦思冥想,而不是从简单的小事做起,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

篇10:关注教学细节 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它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它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它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它培养的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应该怎样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呢?

学习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要目的明确,分解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要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切实加强预习环节的教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精彩的导语设计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驱力。而积极性和内驱力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来看这则导语:

讲《晏子使楚》这一课时,师: 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呢?学生纷纷发言。师:是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进晏子,走进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这则导语语言干练而不失优美,它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为新旧知识的学习搭建了平台,它是高效的。

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高效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善、提高。还以《晏子使楚》为例:《晏子使楚》分别由三个故事构成。老师在教学第一个故事时,学生在老师的巧妙的引领下,通过读、思、说、读初步感受到了晏子的从容与睿智。于是学完第一个故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总结学法,并运用此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两个故事。我觉得这一过程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样安排引导学生逐步构建语文学习框架,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变“学会”为“会学”的过程,显而易见它是省时而高效的。

在巩固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与提炼。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学生学习的都一些零乱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结果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的实质与核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由,归纳,概括、提炼的意识,要给学生总结概括的时间与空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让总结成为学生每一节课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思辨与灵性,充满智慧和创造。“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用开放的胸怀去预设理想的教学情境,还应更多地关注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这样才会在教学中左右逢源,达到“点石成金,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构建出语文高效课堂。

篇11:关注课堂细节提升课堂实效

关注课堂细节提升课堂实效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五小学 陈 卉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有效的教学源于有效的细节。精彩的细节有的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整堂课的亮点;有的往往看似简单,平凡,甚至有些随心所欲,然而,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平凡中体现着不平凡,看似随心所欲中透射的却是执教者参透教育真理的灵光。所以,我们打造有效课堂,要从有效细节研究入手,用心感悟课堂,精心设计细节、尽心呵护细节、真心体验细节,慧心发现细节,用心处理细节,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让课堂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精心挖掘细节,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现场中的教学细节,它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优势,是值得挖掘的,也是能够挖掘的。我们要在直觉中把握细节。每一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是不可完全预设的。面对学生的种种独特体验,需要我们调动一切经验和智慧,运用直觉对即时闪现的细节做出瞬间的判断,从尊重文本的价值与学生的发展出发,看它有没有开掘的必要。

教师在执教《小珊迪》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先令、便士等英国钱币单位以及和人民币之间的转换,设计了这样一道题:1先令=( )便士,1便士=( )分。

对于1先令=( )便士,学生可以从课文中“那位先生给小珊迪1先令,买火柴需1便士+丢了7便士+归还的4便士,等于12便士”计算出来,但对于1便士=( )分却较难。师:1便士还比我们人民币1角少一点,大概只有六七分。这时学生满脸惊讶:原来就这么点钱啊!珊迪怎么会为了这么点钱竟一次又一次地“纠缠”我呢?教师灵机一动,趁机引导:小珊迪多次纠缠我,可见他多么贫穷呀!他为什么那么需要钱呢?有了钱,他又能干什么呢?生:有了钱,他可以购买衣服御寒(板书:钱);有了钱,他可以去购买面包充饥(板书:钱);有了钱,他可以去医治自己的双腿(板书:钱);有了钱,他可以去照顾自己的弟弟(板书:钱);有了钱,他可以去上学,去过像我们一样的幸福生活。教师边认真听学生叙述边激动地板书一个比一个大的.“钱”字。最后话锋一转: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崇高品质。

在这里老师紧紧抓住文本,采用扬弃的态度,关注了这个被常人忽略的细节,在“钱”字上下工夫。根据学情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大胆地用教材教,学生的情感在细节的铺垫之下,走进了文本,深刻感受了小珊迪善良、守信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提供的只是一个教学的范例而已。教师应创造性地挖掘这些细节隐含的内涵,让它们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二、学会课堂倾听,有效生成细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只有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把握教学的脉搏,依据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倾听来判断学生思维的障碍在何处,从而果断的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教师还能对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学生的接受范围,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训练《做事不马虎》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思考:唐老鸭和米老鼠的烤鸭店如何才能重新赢得顾客呢?请帮唐老鸭当“小参谋”。学生答案异彩纷呈,其中一个学生说“他们可以招聘几个能干的服务员”,教师一听,觉得很有新意,便灵机一动,问“如果他们要写招聘启示,你们认为至少要有哪些条件?”于是,预设的教学过程就在这一“细节”调整,使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学生们兴致盎然,每个人的招聘启示中都赫然写有:做事仔细,不马虎。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将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出来了。这一切得益于教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生成教学资源。

三、利用干扰因素,收获意外资源

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往往会打乱课堂的教学节奏,在传统的教学观中往往把它看成是一种干扰因素。其实“干扰”也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优化的诱因。有些课堂意外事件利用得好,可以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资源”。这些隐性资源并非我们可以预料,它往往不在教师认定的教学内容视野内,但却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有时会让教学有意外收获。

如学习杜甫的《绝句》一诗时,教师在黑板上逐行贴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有学生认为“窗含”的“含”应该是“寒”字,还说语文书上是这样写的,老师让他翻书确认后,他捧着书红着脸不好意思了。到此,原本“插曲”已经结束,可老师却抓住这一细节,让余音延续。他慈爱地摸着孩子的头,对全体学生说:“老师在想,他记成这个‘寒’是有道理的。你们猜得出来吗?”稍一静场,孩子们便议论开了。“因为他读到了‘千秋雪’,雪是很冷的,他便记成了‘寒’。”“因为‘千秋雪’是积了千百年的雪,很冷很冷,所以他记成了‘寒’。”“这里为什么用‘含’呢?你们看!”老师顺手拉开教室的窗帘,用实地、实景,让孩子观赏、体会教室里的窗含着校园的春景。在观赏中、议论中,孩子们理解了“含”字的意蕴。

这首古诗的教学,其中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对“含”字的理解。这位老师的原有设计中,想必把这个字的理解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当教学流程没有按照原先的预设进行时,这位老师及时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作了调整,为学生的出错找了个“美丽”的借口,给全班学生一个深入学习的提示,转换了一下思考的角度,巧妙地接着孩子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将这个关键的“含”字的理解还给孩子。这样的细节因为老师的灵活变通、细心剖析而没有成为一个简单的可有可无的插曲,它延伸着,成为了深入探究诗歌内涵的契机。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效捕捉与珍视细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激励的神情呵护每一颗别样的思维;要用诚挚的热情、深切的态度关注每一颗稚嫩的心灵;用高尚的人格、伟大的品性去拥抱每一颗独特的生命。在倾听中捕捉细节。

篇12:关注细节,成就人生「优秀作文」

关注细节,成就人生「优秀作文」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层面的竞争。在今天,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和生活的时代已经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汪中求先生在求证“细节决定成败”这个命题的同时,也对大而化之的传统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从而与千千万万的读者产生了思想的共鸣。

当今社会,想成功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却很少。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浮躁的风气,人们渴望一举成名、一夜暴富、一次成功,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古人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须知伟业固然令人神往,但构成伟业的却是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成就伟业。细节,微小而细致,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细节从来不会咤叱风云,但却润物无声,也许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所在。

或许,有人会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小节”。对此,我想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一次成功绝对离不开细节的铺垫。我们唯有改变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的毛病,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方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否则,必然适得其反。

人生的征途上,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成功,鲜花、美酒、赞誉,那是多么诱人的光环,哪怕我们平凡,但决不愿平庸。诚然,这无可厚非。但是,当我们每日面对那些繁琐芜杂的小事,面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节时,会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些可能关系到个人的成败,关乎到事业的兴衰呢?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时候,很多人对待平凡琐碎的.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时候,很多人面对失败和挫折,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决定成败的也许不是细节本身,而是细节背后所蕴含的那种追求卓越的品位,那种锲而不舍的执著,那种拒绝浮躁的平和……

在人生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注重细节往往可以让你出类拔萃,助你走向成功之路。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一个会计招聘会上,有位姑娘仅用一元钱就打开了录取的大门。当考官在问完她问题之后,又说了一句:“如你被录取了,我们会打电话给你的。”话音刚落,就听到女孩用清脆的声音说:“请你无论如何,打个电话来,即使我失败了。”一边说一边递过去一元钱。考官充满了好奇:“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如果我被录取了,这打电话的钱不该公司出;如果我没被录取,这打电话的钱更不该公司出。”考官告诉她:“那我现在就通知你,你已经被录取了。”此后,女孩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出色。从“打电话”这个细小的环节中,考官做出录取的决定绝非心血来潮。首先,公、私财产分明是一个会计应具备的素质;其次,在失败后能去思考自己的不足,说明她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因此,女孩用一个细节,打动了考官,也使自己获得了成功。

如果我们留心一下世界上发生的许多重大恶性事故,就不难发现一个基本的规律,无论事故的结局多么严重,但起因却都十分微小。记得几年前,我海军部队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特大事故:一艘潜艇在执行训练任务时,因操作失误,造成艇上70名官兵全部窒息身亡。事后调查发现,导致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非象外界猜测的那么复杂,潜艇既没有发生内部爆炸,也没有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仅仅是因为潜艇充电时一个进气阀没有打开,导致艇内氧气瞬间耗尽,艇上官兵窒息而死。在舰艇上工作过的人都知道,阀门是最普通不过的器件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阀门却夺走了70名官兵的宝贵生命。

篇13:高中关注细节成就人生作文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有谁不想成为众人的焦点,有谁不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然而许多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就一件大事,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豪情壮志,不仅仅是持之以恒,还需要注重每一个小的细节。正是这些微乎其微的细枝末节,让一位位胸怀大志者步入成功。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有家公司欲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个应聘者,走进门后,看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他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这位应聘者感到疑惑,考官说:“前面三位虽然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他就是美国福特公司总裁福特先生。他的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成就了他的一生。

以上事例,不得不让人深思。这些我们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小事,往往不为人注意的细节流露了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人品的高低。有时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也许就在这些生活习惯及不经意流露的细节之中。

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在我们的校园,又何尝不是如此?其实,就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最缺少的不是聪明智慧,也不是勤奋精神,而最缺的是做好每一个细节的`精神。人与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实践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成败得失,决定精细与否。如果,我们每天都把平常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常了,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不简单了,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日后必成大事!

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动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愿我们人人都能关注细节,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灿烂辉煌的人生!谢谢大家!

雕琢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教学随笔关注课堂细节

精彩源于细节,细节成就完美

细节成就完美的演讲稿

用细节成就你的作文

成就完美的课堂教案

国培心得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1000字

成就心得体会

县业务校长研修班培训心得

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精选13篇)】相关文章: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2022-06-12

教室课改标语2022-08-23

《高效课堂》读后感作文2023-05-31

精彩的领导讲话稿2022-10-02

小学校长研修班培训心得2022-05-17

初中英语作文课堂模式2022-05-06

校园标语2022-05-07

开国大典教学课件2023-12-20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23-11-02

秋天的怀念评课稿范文2022-05-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