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肥宅快乐水”为你分享9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直接经营管理着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才能适应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改革管理制度,提高选聘工作的质量
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来看,应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力求理顺管理体制,选好配强高级管理层的领导班子。建立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平台,加大经理层人员公开选聘的比重。增加业绩考核的比重,突出经营业绩在用人上的导向作用。严格执行任期制,建立经营管理者的退出机制。国有企业要严格任期管理制度,以三年为基本任期,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以及对经营管理者的全面评价,决定连任、解聘、免职或引咎辞职。出资人与经营管理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聘任合同约定为准。建立正常的聘任、解聘、免职和引咎辞职制度,能够畅通经营管理者的退出渠道,有利于国有企业选择更加优秀的经营管理者。
二、制定规划,加强培养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党委开展了大规模的干部培训,我省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也提出了培养目标,近期的培养培训任务是:围绕全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要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七大优势产业为重点,着眼于发展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资质与影响的企业家、国内知名企业家和省内优秀企业家。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要根据需要,制订具体培训培养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培养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采取境外培训、挂职锻炼等措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市场能力、国际视野、统率队伍的大企业家队伍,以不断适应我省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论文网 LunWenData.Com]
篇2: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三、制定有效措施,引高层次经营管理才
为了提高我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竞争力,各级党委政府及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各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一是选择优势企业,直接引进急需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外部优秀人才到我省企业工作。三是积极开发省内的人才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创造事业发展平台,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留住优秀人才干事创业。要努力把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事业追求结合起来,搭建创业平台,创造事业发展机会,用事业留住优秀人才;要提高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报酬,减少与发达地区薪酬水平的差距,用合理的待遇留住人才;政府和企业要尊重和关心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具体困难,用真情实意留住优秀人才创业发展,从而为我省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四、加快职业化进程,推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
第一,推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实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具有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资格,要严格执行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制度,保证质量。第二,建立职业经理人综合评价机制。可以引进使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开发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评价系统”,该项目包括职业经理胜任素质模型、测评量表和题库,形成以团队领导能力、经营决策能力、资本运营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危机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沟通公关能力、企业文化建设能力的“八大能力”测评体系,为企业实施人才的评估、任用、培养提供依据。第三,完善职业经理人的市场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组建省、市两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加快市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职业经理人资源的配置作用。
五、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管理者作用
创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人才价值规律,根据企业经营业绩,将物质奖励、事业激励、精神鼓励综合运用。一要科学运用不同的物质激励措施,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物质激励,要按照物质激励既要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又要与国情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事业激励。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同经营管理者个人的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充分尊重和信任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树立与企业共兴衰的观念,在企业经营中或资产重组中实行优质资产向优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集中。三要畅通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政议政渠道,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要尊重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设立网站论坛、举行听证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征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见,鼓励他们提出意见或建议。
六、健全约束监督机制,保证依法管理
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约束监督机制,能够规范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使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有效增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抑制各种风险的能力,自觉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一要健全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约束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上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约束与监督。二要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与监督。要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考核与监督,在企业改制、上市、产权变更等重大问题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规范操作,防止出现浑水摸鱼,趁机侵吞、贪污国有资产的现象。三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作用。要切实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对国有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的有效监督,确保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四要加强企务公开,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国有企业要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企务公开,增加经营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
篇3: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论文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论文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条件就是有着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如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缺乏管理人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加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企改革的深入,以前人才培养模式渐渐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基于此,笔者着重强调国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达成为促进国企发展提供源源不断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经营管理 人才建设 策略研究
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让国企在这种形势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而人才培养机制一定要合理、完善,不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国企实际经营管理中,人才培养机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做好相关机制建设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国企经营管理中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出现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1.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
在当前的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中,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培养工作是企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培养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和自身人才的培养方面还略有不足,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些经济活动中,相关的标准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
2.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国有企业运行体制中,不仅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还要注重人才管理、人才培养的评估和监督。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没有相应的培养体系,对人事管理监督评估还不够完善,没有对人才培养过多的关注,一些国有企业领导注重对经济活动工作的开展和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监督和协调,忽略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使得相关的监督评估机制不够完善。在人才培养机制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的人才培养途径和人才监督体制,人才评估监督机制不能有效体现企业管理的职能性和价值性。一些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方式,没有健全的控制体系,人才培养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
3.不重视员工的主动性。
在企业活动过程中,对员工的主体性不够重视,没有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相关领导对人才主体性还比较淡薄,企业工作受到阻碍,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详细,信息平台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上存在着片面追求利润增长的理念,一些企业领导有着先提升企业利润,再培养人才的思想,对于人才的主体性意识不强,企业人员缺少相关的监督,从而制约了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
4.薪酬分配机制不合理。
物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工作的基本动力。薪酬是对员工的认可,是员工个人工作价值的标志。衡量员工的个人地位也是薪酬来决定的,因此,薪酬待遇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国有企业对吸引人才的优势已逐步丧失,如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保障。同时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中重视向中高层管理人员倾斜,而忽视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待遇。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相比,员工收入水平较低,福利相对较差,加之员工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势必造成人才的不断流失。
二、国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影响了国企的发展,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1.完善党管人才原则。
人才有机结合,完善选人用人、人才开发、人才运用等方面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工作实际和不同岗位的特点,确定人才选用标准,规范选拔程序,科学选聘人才。探索国内国际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库。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基于绩效考核的全责一致、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2.建立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评价体系是在企业的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而有针对性的人才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设定岗位职责,明确评价标准,要做到指标明确、程序规范、方法科学、操作简便。重点实行实绩民主评议制,扩大员工整体参与度。同时编制人才业绩档案,作为评定考核其工作业绩的基本依据。对掌握核心技术专业人才评价的重是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和业内人士认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的重点是经济效益和出资人认可,对政工人才评价的重点是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和群众认可。按照业绩高低,贡献大小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探索人才智力成果、前沿技术等入股参与收入分配,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认可。
3.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科学制定培训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总量同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工作开展相适应,人才素质同所担负任务相适应。突出教育培训的重点,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培养内容: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注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对经营管理人才,要重点加强法律法规、经营思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培养;对政工人才,要着重提高其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立健全各类培训制度,切实抓好初任、任职和在职轮训,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执(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加强对学历、学位和各种培训证书的管理。逐步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点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培训体系。
4.落实人才薪酬制度。
在国有企业运作过程中,评估和核算是企业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方式,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人才培养机制的标准化。在企业活动中,应该定期及时的对人员工作业绩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便于能够对员工进行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创造力。落实人才津贴制度,加强对员工绩效考核和评估,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价值。注重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和创新,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估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机制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促进人才成长动力。
三、提高国企经营管理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
对后备人才坚持动态管理,最首要的原则就是当关键岗位出现空缺时,要在公开竞聘的情况下对后备人才进行择优录用。其次,将国企中各级负责后备人才培养的领导作为考核对象,对这些责任人进行定期评估考核,在任期内必须培养出合格接班人,否则不能晋升。即将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纳入到部门绩效考评中,这样就增强了领导对于后备人才队伍管理的主动性。第三,打破原有后备人才只能通过职务上升才能提升薪酬的做法,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为后备人才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国有企业可以尝试建立非常态的宽幅薪酬体系,为后备人才设立相关津贴,通过提高薪酬的方式加大对后备人才的激励作用。最后,要对后备人才库及时更新。对于年度考核评估不称职的员工,要取消其当期后备人才的资格,对于三年内没有理论创新,五年内无突出经济贡献的后备人员,经企业讨论审定就要请其退出。
四、结语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如今的市场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做好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人才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吴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15).
[2]姚金立.国有施工企业关键岗位培训工作[J].才智.(10).
[3]王延雄.浅议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配置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5(09).
[4]宋莹.战略转型中如何加速人才培养计划[J].人力资源管理.2014(08).
篇4: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调研报告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国企在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方面不断得到加强,但经营管理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管理方面:“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仍然存在。一方面对职工的劳动差别缺乏定量依据和灵活的薪酬调节机制,另一方面未形成并建立完善的岗位差异、技能等级与实际贡献相结合的变量考核制度。“平均主义”现象一定程度挫伤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不易焕发企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二)费用管理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费用报销缺乏严格控制和监督。经营费用支付范围和标准未严格按制度执行,超限支付情况较为普遍,加之财务人员对报销单据的审核不严,存在不合规发票入账的问题。费用控制不严,不仅使国有企业经营成本维持较高水平,而且对企业经营成本构成的真实、合法性产生较大影响,使国有资本的经营利润被侵蚀和缩水。
(三)采购、维修、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中材料采购、设备维修相对较多,厂房办公楼建设和生产线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投资时有发生。但有的国有企业对限额标准以上应进行招投标的建设项目,未严格依法依规实行公开招投标。一些企业未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回避公开招投标活动,自行与供货方或施工方进行谈判协商,缺乏对建设投资活动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监管,既存在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风险,又极易为腐败行为滋生制造温床。
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薪酬分配机制。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状况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薪资分配办法。以按劳分配原则为核心,建立公平完善的工资分配制度和绩效奖励制度。这不仅可以提高老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增大新员工的压力,有利于国有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首先,财务人员岗位设置,应做到横向与纵向相互牵制、相互监督,预防发生错误,防患于未然;其次,财务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当好“门卫”的角色,对不合规不真实的发票坚决抵制,让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财务数据完整地呈现在会计资料上,给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最后,内审人员要积极参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积极作用。
(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物资设备采购和建设投资活动是国企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国资管理部门和企业员工关注的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采购或建设的项目在规定限额以上均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国企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有利于投标企业公平参与竞争,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经营策略;有利于招标企业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提升效益;有利于利益各方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预防腐败。
篇5: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改革有两种思路:外部环境论和产权制度论.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是产权制度的创新.从单个企业层面的'产权改革和整个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上考察,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突破,有赖于两方面:资本市场和政府机构改革.
作 者:张俺元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马列部,福建,泉州,36 刊 名: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4(6) 分类号:F271 关键词:国企改革 思路 对策篇6: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对策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市属企业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国有资本退出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止目前,全市972户国有企业,已累计完成改制939户,改革面达97%。其中,市属国有企业累计完成169户,占市属企业总数的83.7%;县属770户国有企业基本上完成改制。
通过改革,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国有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未改制企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企业改革不彻底、改制不到位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改革资金严重不足,造成改革成本难以支付。多数未改制企业净资产和可变现的资产很少,满足不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费用,据统计,市属38家(含集体)企业拟实施改制和正在改制的企业,用于偿还职工欠款,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放安置费等约需10亿元,而这些企业资产全部变现还不足5亿元,资金缺口影响了市属企业彻底改制。二是企业贷款互保,债务链难解脱。有的已影响到优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一家破产,牵连数家,加大了企业改制和破产工作的难度。三是产权结构单一制约着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市已进行股权结构调整的企业,多数股本结构单一,无法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导致企业机制不活,影响了企业发展。四是改制前遗留问题成为企业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企业改制前欠发工资、养老保险金等长期不能解决;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没有落实职工经济补偿金;破产企业因财力不足,职工生活费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改制,而且造成企业职工上访比例增大,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研究、协调、解决市属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为确保全年国企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根据市国企改革推进委员会的部署和市委书记XXX同志最近视察市属企业时的指示精神,下一步我们将集中精力,攻坚克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改制思路和目标。就是要按照市委书记XXX同志提出的“把改制与招商引资、引进生产要素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开放推进改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参与市属企业改制,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把国企改革变成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过程,通过企业改制引进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观念、营销理念,引进产品技术和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要坚持改一个做大一个、改一个搞活一个、改一个稳定一个的目标,确保改制工作实现新突破。为此,全市上下必须切实提高对企业改制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制步伐。
二、强化企业经营者的责任。企业是改革的主体。当前,多数企业负责人对改制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国企经营者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求稳怕乱,有的打自己的小算盘,患得患失,甚至有的对改革采取消极抵触的态度。要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就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市国资委将根据职责要求,加大对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力度,对推进企业改制不利或阻挠改革的企业负责人,果断地予以调整,“不作为就换位”,确保企业改革进度。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切实强化改革意识,从企业长远发展大计出发,主动参与改革、多方谋划改革、积极领导改革、周密组织改革,决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要大力引进外来资本,引进规模企业、知名品牌的资金,欢迎外来者控股,使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竞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多渠道解决好改革资金问题。解决企业改制资金的思路,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拍卖改制企业的土地解决一部分。有关部门要将国企改革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将改制企业土地尽量规划为商住用地,以便提高拍卖收入,用于支付改革费用。二是对一些资产质量好的企业通过改制回收一部分资金。三是市财政安排部分资金,补充国企改革专项资金。重点解决那些既无资产又无土地拍卖的企业和一些非生产性的小企业的改制。
四、加大为企业减债力度,推动企业改制。我市已成立了以“XX市整体处置银行不良贷款领导小组”,初步摸清了企业不良贷款底数。目前,金融改革力度很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实行打包回购及专业银行实行个案处置政策,鼓励回购银行的不良债权。我们正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工作力度,加快进程,逐步解决企业债务链问题,免除企业间的担保责任,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资产负债率。
五、拓宽安置职工的渠道,维护职工切身利益。职工安置工作,直接关系改制的成功与否,更关
系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要把职工安置作为国企改革的头等任务,千方百计完成好。企业改制,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企业重组首先考虑职工安置问题,安置方案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要制定统一政策妥善安置职工,凡是职工安置资金不到位的,不进入改制程序。改制中要充分考虑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尽可能地让企业职工多就业,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
篇7:农村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农村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随着农村人数的大幅度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成为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分析
1引言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是敖寨侗族乡西端的一个村庄,距万山区行政中心约35公里,属于典型的农业山村,辖区国土面积27.1平方公里,全村有925户,人口有3235人,人均耕地面积为0.7亩,近两年来,中华山村通过种植食用菌,大棚蔬菜和树木育苗等项目发展产业带动型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笔者结合中华山村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贵州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探讨贵州农业经济改革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2贵州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分析
2.1小农经济占主导,农民增收困难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贵州农村经济虽有所发展,由于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是我国喀斯特碳酸岩连篇出露最集中的地区)等原因,再加上底子薄,基础差,致使贵州农民收入增长一直处于全国末尾,贵州农村经济总是在困境中挣扎。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贵州真正的穷是农村的穷,贵州农村的穷是中国农村穷的极致。
2.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不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绝大部分农村年轻劳动力都通过进城打工的方式进入了城市,部分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员已经在所在城市安家落户,农村现有劳动力人员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部分人年龄偏大,体力较弱,生产能力低下,知识水平低,科技素质差,难以进行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经营,而且大部分人在数年或者十数年之后会完全丧失农业生产能力,农村将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况。
2.3专项投入不足,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巨大的投入,目前,贵州省绝大部分农村基本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各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实力及自然条件等因素问题以及农村剩余人口数量大幅度降低等原因使得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不均衡,而且整体仍然偏少,供给不足,加上缺乏专门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专项经济管理资金和管理人员,使得很多地方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有人建设无人使用等尴尬问题,影响了农村公共事业的正常发展。
2.4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足
农村经济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的不足,农业经济管理部门成员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行政素质,在解决土地承包合同,农村经济监管等方面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而且管理队伍缺乏必要的执政能力的管理水平,加上农村经济管理缺乏经费的投入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
3农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以贵州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为例
3.1借助当地优势,找准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借助当地的优势和条件,找到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方向,以中华山村为例,中华山村利用当地的资源,政策和人力三大优势发展适合本村农业经济的食用菌产业,由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对中华山村投入3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和100万元的精准扶贫资金,当地群众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3.2盘活当地资源,实行产业化发展
土地资源是当地最重要的资源,中华山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后村里大量田地闲置,当地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引导农民以每亩800元年租赁租金进行闲置土地转让,通过村集体进行统一管理,盘活了当地的土地资源,通过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食用菌栽培,,全村仅凭食用菌一项人均收入就增加了3000元以上。
3.3整合资金,增强发展动力
中华山村将集体经济项目款与精准扶贫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通过村集体注册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统一管理,对贫困户每人按照每股50元入股,对于拿不出钱和外出务工无法联系或不愿入股的贫困户采取多样的入股方式进行入股,用于合作社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3.4实行规范化运作,促进有效管理
在村集体注册成立合作社后,政府部门对当地进行协调扶持,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合作社共抓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格局,按照合作社负责生产菌种,农户进行生产和种植,合作社再统一回收销售的模式进行规范化运作和有效管理,极大的降低了单户农民的生产风险。
3.5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村集体的集体资金,中华山村按照乡级代管,村集体进行资金收支的支配,由村财务办公室对全村财务进行一月一审的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效率,严格控制村级消费性支出,提高村级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在每季度召开的村级党务村务发布会上公布集体经济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
4结束语
通过结合当地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对资金和土地资源进行集中科学的管理,中华山村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贫困户年底分红3000元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值得借鉴和推广。
篇8:森林休闲度假旅游的经营管理对策
关键词 森林旅游 休闲度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态贫困”的加剧,城市工作生活的紧张节奏,还有“短假制度”和“强制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种种因素使休闲度假方式日渐成为当今旅游的主题,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
因此,以“绿色、健康、休闲、时尚”为主题的森林旅游,拥有优越的度假旅游资源,必将成为今后休闲度假旅游的主体,如何将森林旅游与休闲度假融为一体,发展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重要课题。
一、休闲度假的时代特征
从旧式的观光型旅游到体验型旅游,再到休闲型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决定。
当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三个旅游发展阶段在我国依然共存,但随着经济发展,休闲度假正逐步成为一些发达地区旅游的主体,呈现出四个时代特征:
1、自然性和养生性。
随着城市“生态贫困”日益加剧,工作生活的压力剧增,使得远离城市喧嚣,寻求更好的休息和放松方式,以增进身心健康,释放压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因此,回归自然、休闲养生就成了城市人群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正是城市周边温泉疗养、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度假地发展的内因。
2、短期性和高频性。
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让休闲度假越来越成为生活的必需;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宽裕了,为休闲度假提供了更多的富余资金;国家休假制度的良性调整,为休闲度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时间;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休闲度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些因素决定了当今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短期性和高频性的特征。
3、舒适性和个体性。
进入休闲型旅游阶段,游客对舒适性的需求更高,个体旅游服务的差异性更加明显,旅游服务方式从“大众化”、“低档次”和“经济型”为主的快捷团队旅游服务逐步转向以“个性化”、“高层次”和“舒适型”为主的松散型旅游服务。
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舒适的旅途、温馨的旅馆、爽口的菜肴、清新的景点、优质的特产、舒心的娱乐就成了休闲型旅游的服务规范。
4、短途性和小型性。
短期性和高频性决定了休闲度假旅游的短途性,城市周边的旅游度假地成为首选;舒适性和个体性影响了旅游出行方式,特别是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和普及,传统的团队旅游所呈现的“赶场式”的紧张日程、统一的服务标准、程序化的活动安排都与休闲主题不相称,因此以家庭为主体的小型团队、城市郊区短程旅游成为休闲度假的必然选择。
二、森林旅游是休闲度假的主体
森林旅游是依托森林旅游资源,开展森林观光、森林养生、森林度假、科普考察、生态教育等项目的旅游方式。
森林旅游以独特的森林景观、优越的生态环境、清新的自然空气、优良的气候条件,成为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重要方式。
随着休闲型旅游阶段的到来,森林旅游必当更具优势,必然成为休闲度假的主体。
1、森林旅游具有独特的感观性。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丰富,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相景观,如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奇观、四川九寨沟的林水一色、福建牛姆林的过渡型生态景观、吉林长白山的寒带森林景观、北京香山红叶等等,都具有独特的观赏性;森林还具有空气清新、泉水清洌、气候宜人、静谧幽深等度假型特性,如江西庐山的避暑、湖南衡山的幽静等等,都成为了休闲度假的胜地。
2、森林旅游具有优越的养生性。
森林陆地生态结构的主体,是生态圈完成新陈代谢的转换机,也是生物的基因库和氧气的贮存库。
森林中所含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清洁器”,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离子标准浓度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不应低于1000-1500个。
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多少不仅预示着空气质量的好坏,同时高负离子浓度的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能够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增加食欲,还有降低血压、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等作用。
因此,在国外有很多依托森林而设立的项目,比如美国的“森林医院”、日本森林氧气销售站
等,日本每年约有9亿人次到森林中进行森林浴。
森林旅游成为最好的廉价养生度假地。
三、森林旅游休闲度假的经营管理对策
我国的森林旅游才刚刚起步,三个阶段并存的旅游发展阶段,让森林旅游还处于观光型旅游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还存在着定位不明确、休闲服务还没形成、项目开发缺乏新意、宣传工作不到位、开发建设资金匮乏等与休闲度假旅游不相称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森林旅游休闲度假的经营管理对策。
1、明确定位,做好规划
先进行森林旅游资源普查,从森林景观、森林养生、森林气候、水质环境等角度进行考察,再从周边客源市场进行客观评价分析,一般离中心城市不超过3小时半径范围,然后才进行休闲度假方向定位,规划建设森林旅游度假区。
森林休闲度假旅游规划要突出森林景观特色,结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休闲度假需求,进行全面规划和空间布局,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休闲度假项目、森林景观游览线路、度假体验项目、服务设施、服务规范、品牌形象塑造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并综合具体的经济实力,制定分步实施规划,逐步完善和美化森林旅游度假地的品牌。
初步总结森林休闲度假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1科学规划定位原则。
这是景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规划定位的准确与否,决定着景区的生存空间和时间。
要确立发展森林休闲度假应回答几个问题:从资源的角度,通过对景区的景观、气候、空气质量、水质等方面科学评估来解答是否适合开发森林度假旅游区的问题;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周边市场需求、客源结构等方面调查来解答开发森林度假旅游区的发展潜力问题;从产品的角度,通过对周边相似资源、度假产品的优劣来解答如何开发独具特色的森林度假旅游区的问题。
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决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建设。
1.2项目差异化原则。
通过对资源和市场的评估,围绕资源特色和发展定位,整合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塑造独特品牌形象,比如最好的“森林医院”、最佳森林养生地、“生命之源”等,围绕这些主题,进行主题项目规划设计,从而避免“跟风”现象,要求森林度假项目建设至少在一定区域内(至少设区市以上)具有“唯一性”或“独创性”。
1.3突出重点原则。
规划建设要围绕“森林、度假”两大卖点进行整体塑造,主题突出,包括规划布局、细节雕饰等。
从空间布局上可分为森林景观观赏区、森林沐浴区、森林康体保健区、森林度假区等等,以森林为主题,以度假为内涵,规划布局建设一批森林与度假相得益彰的品牌项目。
1.4与环境相协调原则。
规划建设森林度假旅游区要与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相协调,相生相长,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彰显特色,多元融合
森林度假旅游区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旅游项目,要根据森林旅游的不同特色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比如开发具有森林野趣的体验型项目,如森林标本制作、珍贵树种认养、种植同心树、科普教育、野外生存训练等项目;将自身特色与不同文化相结合,开发多元文化的旅游项目,比如与体育文化结合,开发攀岩、狩猎、滑雪、丛林野营、探险、漂流、划船等项目;比如与康体文化结合,开发自然氧吧疗养室,引入自然的新鲜氧气,让游客除了到大自然中沐浴外。
在房间里依然可以呼吸到天然氧气;中草药理疗中心,利用森林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与中医理疗相结合,开发中草药浴、中草药香熏、刮痧、按摩等,真正地把森林疗养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比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设多媒体三维立体的森林科普教育影院,让游客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大自然进化过程、神秘的动物世界、多彩的百花世界,弥补游客们在浏览过程中所带来的缺憾,同时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科普教育。
总之,森林度假旅游区是一项融合各种元素的综合性旅游项目,要注重彰显特色、多元融合和自主创新,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3、精细管理,超值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旅游散客化越来越明显,游客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对旅游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森林度假旅游区更是如此,因此旅游景区应推行“精细管理”和“超值服务”。
3.1精细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成为管理界的共识,而如今我国的旅游景区管理还处在“大一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景区建设和管理以满足观赏性需求为主,服务以标准规范化为主,服务对象以团队旅游为主,其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休闲型旅游时期的需求。
现阶段的旅游逐步向舒适型、人性化、散客化方向转变,因此管理模式的变革理所当然。
精细化的管理越来越成为今日景区管理的主流,特别是以度假为主的森林旅游。
首先,森林度假旅游区的建设上要求精耕细作,从粗放型向精品型方向转变,大到度假区的规划功能分区和布局,小到休息亭和旅游线路安排,都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
在国外,游步道规划都要精确的测算和评估,通过多人次的测算后,再根据游客身体上、视觉上、精神上的疲劳期,确定哪里建造休息亭,哪里改变景观主题,哪里设置配套设施来缓解精神疲劳。
在材料选择上要求“绿色、自然、谐调”为标准,从选材的环保性,到结构的感官性,再到颜色的谐调性,还有设计的实用性和愉悦性,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让游客感觉更舒适、更健康,让景区规划和建设为休闲度假服务。
其次,森林度假旅游区的管理上要求统分结合。
现代化的旅游管理要求既要精细分工,又要统一协调。
从管理制度的层面上,度假区管理需要细化分工,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从旅游形象管理的层面上,度假区是一个整体,上到景区领导,下到普通员工,不分彼此,树立统一的服务意识和理念,提供一体化的优质服务,只有整体服务意识的提高,才能作好每一个细节。
3.2超值服务。
“超值服务”就是提供超过游客所支付价值以外的有效服务,具有出乎游客意料之外的附加功效,往往能给游客以意外之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旧的服务体系要求标准化和规范化,这在游客心中已成为理所当然必须的服务规范;随着游客个性化需求更加多样化,特别是休闲度假型的游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做好“超值服务”,才能长久地吸引宾客的注意力和回头率。
首先要以“游客至上”为第一理念,给游客以尊贵、温馨、人性化的服务,做到细致入微,一句暖人心的话语,一个关怀的动作,一点温馨的小提示,都要让游客觉得周到,感到温暖,做到“0缺陷管理”,达到服务过程的尽善尽美。
其次,要注意服务经验的总结和服务理念变革,根据度假区发展的不同阶段、服务对象的不断变化,适时地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
迪斯尼公园进入中国后,就对中国游客的旅游观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对原有的旅游项目和服务内容进行了多项改革,造就了“中国化”的迪斯尼;第三要强化服务意识和技巧的培训。
要强化度假区整体形象和服务意识的培训,让员工们对度假区充满感情和热爱,才能激发员工的服务激情,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尽地主之谊”,为游客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
要强化服务操守和技能的培训,从服务技能、操作规范、游客心理学、度假区服务要领、沟通技巧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体会如何为游客服务、如何与游客沟通、如何体察游客需求、如何适时提供“超值服务”。
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是宗旨,做好服务规范是前提,运用“超值服务”是提升,是度假地旅游服务的特色。
4、精心运作,塑造形象
森林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体系是一个整体,是以森林旅游资源为主体,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以增加度假型游客为主要目的,通过外部的市场运作和内部的产品整合,达到最优的系统工程。
这个体系包括形象特征、市场定位、价格决策、形象营销。
其中形象特征是核心,包括了森林度假旅游资源特性、度假项目内容、服务性质、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等内容,要通过度假产品规划和策划,整合所有资源,挖掘产品特色,形成本身独特的度假旅游个体特征;市场定位是依据,包括了产品定位、市场分析、客源分析、竞争力分析等内容,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找准市场,做出决策判断,才能制定行销对路的度假旅游目的地营销策划;价格决策是关键。
这就涉及到产品特性分析、市场定位分析、容量管理分析等内容,森林度假旅游属于高端旅游产品,而非普通的观光型旅游,片面的追求游客量最大化是不符合度假型旅游的需求,其受到产品特性、接待容量等的限制,追求游客的回头率、效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终目的,因此,高端旅游产品理应有较高的价格定位。
形象营销是手段,是整个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主要包括外部营销和内部营销两大方面,外部营销是招徕游客,内部营销是服务游客,外部营销以内部营销为基础,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内部营销的内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树立好森林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整体形象。
4.1外部营销。
篇9:油气藏经营管理对策论文
油气藏经营管理对策论文
1建立油气成本定额体系在油气藏经营管理中的必要性
1.1油田企业油气成本定额现状分析
油气成本定额是指油田企业在一定的油气勘探开发工艺技术水平、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下,确定完成油气勘探开发分期工程一定计量单位所需人力、财力、物力消耗量的价格标准。一是对定额重视程度有主次之分。从油田企业现行定额和定额管理工作来看,重视物化探、钻井以及施工作业成本定额、而忽视油气开发建设、开发生产时期的成本定额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现行定额覆盖面窄。如油田企业至今还没有实用性较强的适应于油藏开发生产过程的油气操作成本定额的行业标准,只是个别油田企业在其内部制定了油气操作成本定额的企业标准,但起步较晚,其定额还有待补充完善和实践检验。三是现行定额比较单一。如目前有钻前、钻井、录井、测井、固井、井下作业单项工程定额、石油化工地面建设安装工程定额、石油化工装置检修定额、炼油化工装置检修、维修计价定额等,但是没有以油气藏管理单元为基本单元的勘探和开发的综合成本定额,无法给成本驱动因素的详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间接费用的分配与分摊也缺乏科学依据,从而给油田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评带来困难。
1.2油田企业推行油气藏经营管理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油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进度也不断加快,在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类竞争对手的挑战,加之国内油气田开发的对象逐步转向高含水、低渗透以及裂缝性碳酸盐岩等难度较大的地下油气藏资源,使得石油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2油气藏经营管理中油气成本定额体系构建原则
2.1油气藏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
2.1.1油气藏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
油气藏经营管理在内涵上等同于综合油气藏经营管理,其定义为:运用多学科综合协作的工作方式,通过综合研究与决策,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和生产成本的同时,优化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提高采油气速度和采收率,从油气藏开发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2.1.2我国推行油气藏经营管理的实践
2.1.2.1油气藏经营管理内涵
油气藏经营管理是从油气藏发现、开发建设、开发生产直到油气藏开发退出全过程的经营管理,内容包括油气藏勘探评价、开发建设、开发生产、以及资本退出的经营管理;是用集成的思维和理念来指导油气藏经营实践和行为,实现人、财、物、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1.2.2油气藏经营管理目的
在构建投入产出清晰的油气藏经营管理单元的基础上,通过对油气藏发现到废弃的全过程经营管理,全面提升油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达到资源配置、投资结构合理,成本有效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油田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1.2.3油气藏经营管理基本模式
我国油气藏经营管理它是以具体油田分(子)公司、油气藏经营管理责任主体、油气藏经营管理操作层三级管理单位、相应区块以及油气藏开发管理单元为对象,根据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以油气藏相应管理部门为核心,组织物探、地质、油气藏工程、采油工程、采油工艺、地面建设、经济分析等人员成立多学科协同工作组或项目部,共同管理。
2.2油气成本定额体系在油气藏经营管理中的构建原则
在油田企业油气藏经营管理下,油气成本定额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为油气藏经营管理层服务原则
在当前这样一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以及在油田企业油气藏经营管理中建立油气成本定额体系应与油田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为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服务,它所提供的油气成本信息应当满足油田企业决策层和生产经营管理层的需要,为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提供可靠依据。
2.2.2适应油气藏经营管理要求原则
油气成本定额体系建立必须以油气藏经营管理为基础,适应油气藏经营管理从油气藏勘探评价、开发建设、开发生产直到油气藏开发退出全过程的经营管理,使油气成本定额可实现在已知或预计的工程量情况下,对油气藏经营管理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成本核算或预算,实现对成本有效管控和提高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2.3技术经济相结合原则
定额是连接技术和经济的“纽带”,是实现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因此,新的油气成本定额应将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利用工程技术方法,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并找出成本形成的真正动因,使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熟悉掌握成本定额的计算规则与方法,从而在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评价、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具体进行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4目标一致和全员参与原则
油气成本定额管理工作作为油藏经营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直接关系到油田分(子)公司和各个油气藏经营管理责任主体的成本和利润的核算,进而关系到油田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
3油气成本定额编制原则及方法
3.1油气成本定额编制原则
3.1.1合法性原则
油气成本定额编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股份公司、分子公司的有关标准、规章制度。
3.1.2科学性原则
油气成本定额的编制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资料、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科学编制方法的有机结合上,充分体现定额水平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和平均先进。
3.1.3量价分离原则
主要成本要素做到量价分离,直接生产成本与间接费用分列,以满足油田市场动态管理的需要,适应油气生产成本变动的特点。
3.1.4受益因果原则
油气成本定额的编制应尽量考虑到受益因果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费用,什么时间受益什么时间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与受益程度成正比,以提高相关项目成本定额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3.1.5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油气成本定额编制中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编制时应该作为重点,力求精确、取值合理;而对那些不太重要、影响不大的琐碎项目,可以从简处理。
3.2油气成本定额编制方法
3.2.1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界限
为满足油田企业油气藏经营管理的需要,合理确定各作业过程生产成本和间接成本,保证不同产品成本计算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定额编制时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本费用界限:一是划分正常支出和非正常支出的界限;二是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3.2.2定额项目与经营管理相结合
所谓定额项目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就是油气成本定额项目应与油田企业油气藏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油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做到简而有理,细而有用。
3.2.3选择合适的成本定额表现形式
生产费用经过归集汇总后,就要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油田企业自油气藏发现、开发建设、开发生产直到油气藏开发退出,其中每一个阶段的作业过程、作业对象以及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特点不同,所采用的单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2.4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成本动因分析理论编制基础定额
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处理,并分析疏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对共性问题采用统一编制方法,对个性问题进行特殊处理。
4油气成本定额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4.1油气成本定额体系的基本内容
4.1.1适应于油气藏勘探阶段的油气发现成本定额:油气藏勘探阶段是油气藏发现和油气储量探明的过程,油气藏经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油气藏评价、储量价值评估和储量市场化运作,提高油气储量价值转化率,降低油气勘探成本,提高油气勘探的经济效益。
4.1.2适应于油气藏开发建设阶段的油气开发建设成本定额:油气藏开发建设阶段是指储量、产能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区产能建设以及老油田周边建产规模较小的老区产能建设。此阶段油气开发支出是指为了生产可开采储量,建造、购买及安装用于开采、处理、集输、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设施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4.1.3适应于油气藏开发生产过程的油气操作成本定额:油气藏开发生产过程主要是指油气的生产处理过程,包括老油田开发生产管理及老油田周边规模较小的滚动开发。己开发老油田为了适应油气藏经营管理的要求,需要对目前的开发单元重新归集形成新的油气藏经营管理对象,以达到投入产出明晰、地面地下对应、责任权利明确的目的。采油(采气)系统(或称油气提升系统)各开发管理单元单井(或单站)成本定额;驱油物注入系统各开发管理单元单位注入量成本定额;井下作业工程各相关作业项目单井次综合成本定额;油气水处理系统单位油(气、水)处理量成本定额;油气集输系统单位油(气)外输量成本定额;轻烃(或液化气)单位回收量成本定额;污水回注系统单位注入量成本定额;油气生产处理综合管理成本定额,以及与上述成本定额相关的量耗基础定额(指定员、主要材料、化学药品、燃料、水电、运输量、测试作业频次、检测试验作业频次、井下作业各项目作业频次等基础定额);
4.1.4适应于油气藏开发退出阶段的退出成本定额:此阶段经营管理是通过对油气藏经营管理单元开发状况、经营状况及经济效益的评价后,对低效(或无效)且调整改造潜力较小的油气藏经营管理单元,按照国家政策、股份公司规定,对油气藏经营管理单元进行政策调整、股份公司内部租赁或社会买卖。
4.2油气成本定额体系的应用思路
计算公式如下:某油气藏开发管理单元单井寿命周期内的预(结)算总成本=Σ[某油气藏开发管理单元(油气勘探单井定额预(结)算成本+油气开发单井定额预(结)算成本+油气生产单井定额预(结)算成本+油气藏经营退出单井定额预(结)算成本)];油气藏经营管理区预(结)算总成本=Σ[某油气藏开发管理单元单井寿命周期内的预(结)算总成本]
5油气成本定额体系实施对策与建议
5.1提高对油气藏经营管理中油气成本定额体系的认识
在油田企业实施油气藏经营管理中,构建油气成本定额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油田企业各级领导更新观念,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同时还需要油田企业各部门协调配合,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5.2合理设置适应新型成本定额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岗位
为满足油田企业油气藏经营管理的需要,油田企业编制的成本定额重在实施。为确保成本定额的有效实施,油田企业必须重视成本定额的管理与组织,企业应设专门组织机构或岗位加强这项基础管理工作,要建立相应的各项定额的分级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分析定额完成情况,认真总结定额管理经验,加强资料的积累,逐步提高定额管理水平,使定额管理工作有序、有效、持续的开展。
★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集锦9篇)】相关文章: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
学校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2022-10-16
农行县域支行IT运维的现状与对策论文2023-02-08
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造价对策论文2022-06-08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2023-02-02
闽西小煤矿测绘存在问题及对策2024-05-22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
房产测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3-06-02
浅析交通工程建设中影响造价的因素及对策2023-10-01
柴河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与改善对策论文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