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第二课时学 之一

时间:2022-10-25 08:13: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挑山工》第二课时学 之一(精选9篇)由网友“透明多肉葡萄”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挑山工》第二课时学 之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挑山工》第二课时学 之一

篇1:《挑山工》第一课时 之二

《挑山工》第一课时 之二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西苑小学 常京凤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学习过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shù

黝: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hēi yōu yōu ,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é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要注意与“菌”区分。

2.查字典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琵琶行第二课时

琵琶行第二课时

长篇叙事抒情诗《琵琶行》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第二课时1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重点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对比阅读《听颖师弹琴》中的音乐描写。

教学媒体

录音机 多媒体图片

教学设想

《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品味音乐美。 最后对比阅读及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分别是:数学,文学,音符。”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

根据学生发言总结

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雄壮激越——戛然而止

三、重点鉴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

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整体感知,品味感情

3. 对比欣赏: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②昵昵:亲昵的样子。③蛴攀:登攀。④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⑤滂滂:流淌的样子。⑥诚能:确实擅长(弹琴)。⑦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

[阅读提示]

《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也十分地成功,试与《琵琶行》作一比较分析。

[参考解说]

相同:1.两诗均运用了“以形喻声法”。在描摹琴声的时候都能以形喻声,赋形于声,特别是比喻句的反复运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琴声巧妙地转换成有形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2. 都运用了“以情传声法”,将自己的倾听的感受写进去,并传达给读者,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3. 都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法”,均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衬托为辅。

不同:1.《琵》诗不仅描写了琵琶女弹唱的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全过程,而且对弹唱的每一个阶段均作了声声入耳、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听》诗虽也写出琴声时而高扬、时而低沉的节奏感,但没有对颖师整个弹琴的全过程作具体的描写。2. 《琵》诗的设喻角度是多方位的;而《听》诗主要是从视觉设喻。3.《琵》诗不但写有声,也写无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而《听》诗主要是摹声。另外,《听》诗在形式上采用的长短不一的杂言体,与忽高忽低的琴声及诗人忽起忽落的感情相适应。

总之,两诗对音乐的描写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曲尽其妙,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

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

四、讨论: 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

琵琶女 诗人

年少时:欢乐、风光 年少时: 欢乐、得意

年老时:色衰、门前冷落 年老时:被贬、漂沦憔悴

诉身世 伤迁谪

商人妇:轻别离,啼泪 江州司马:孤苦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小结:

音乐成了沟通二人情感的媒介 ,两人的命运相似,都被遗弃,相似的命运和相似的音乐理解让他们的达到了情感的和谐,成为知音。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六、课外拓展:

关于“音乐”的引申扩展。

音乐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音乐成为精神慰藉:白居易《琵琶行》

篇3:Unit5Canyoucometomyparty?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的一个单元。本单元学生将要学习礼貌地发出、接受、拒绝邀请,谈论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并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向别人发出邀请的“can you...?”句型,如何接受邀请“sure,i'd love to.”和拒绝邀请“i'm sorry.i have to ...”的句型。本课时,学生将继续练习如何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本课的话题。

我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中的话题入手,设计任务,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在与同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发出邀请、拒绝或接受邀请,练习礼貌地使用本课的目标语言。学会将所学的语言运用到真实的交际生活中去。

【本课重难点】

学会礼貌、自如地发出邀请、拒绝邀请或接受邀请。

【教具】

录音机、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

1.从生活中的话题入手,激活课堂,导入新课。

step 1:free talk

(1) talk about every day activities.

讨论家人每天的活动,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教师将这些活动的短语写在黑板上。

例如:visit my friends,babysit his sister,rent the vcds,go to the dentist,have a piano lesson,study for the english test,etc.

(2) make sentences.

用黑板上的词造句,每个学生至少做一个。

for example:i can't visit my friends,because i have to study for the test.

2.设计任务,层层推进,形成能力。

step 2:task

pre-task

(1) listening 2a & 2b

(2) pairwork

student a invites his/her partner to do something.student b declines he/her invitation and give reasons.

task circle:every student invites at least five classmates to do something.

每个学生至少成功邀请 5 个同学做事情,如邀请不成功,需写被拒绝的理由,最后完成下表。

name

reason

mary

has to help her parents

lucy

sure

...

...

...

...

...

...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can you come to ...?

sure,i'd love to.

sorry,i can't.i have to ...

that's too bad.maybe another time.

thanks for asking.

post-task:

(1) tell your neighbor who accepts your invitation and who refuses your invitation.why?

(2) write a short passage.

for example:

mary can't come over to my home,because she has to help her parents.but lucy can come here.she is free.

3.布置实用型作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step 3:homework

design an invitation card.invite your friends to have a barbecue on weekend.tell them the time and place.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将所需要的语言进行熟练的运用。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用外语交际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地进行体验参与。英语课堂教学应该遵从这一原则,注重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及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篇4:《詹天佑》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詹天佑》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长城》,假如有一天有机会乘上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这一趟火车去饱览长城的景色,当火车经过长城的脚下的青龙桥车站时,你就会看到月台旁矗立一座铜像――他目光炯炯,正视前方,神情刚毅自若。看到这尊铜像,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畅谈)

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怀念他?他的重大贡献是什么?(学生简谈)

二、 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自由读文。

三、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归纳概括板书。

爱国:受命于危难之时

勘测线路

杰出: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四、 找自己最喜欢的伙伴,自由分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这几部分。

五、 交流汇报。

汇报设想:1、汇报险恶的社会环境,体现其爱国。(模拟招标会)

2、竞赛美读第四节。(老师适时引出全班的朗读高潮)

3、画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施工方法。

4、演示“人”字形线路。

(在汇报中适时完成读书任务)

六、写赞歌。(在帝国主义的讥讽声中,在清政府的腐败万能下,詹天佑战胜了险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建成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条铁路。这样的伟人,我们应该把他留住,留在我们的心底。我们每个人在心中用一两句话赞美他。)

六、 播放录象资料,进行课外拓展。

七、 延伸:一代伟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品质,他的形象已经矗立在我们心中。我们该怎样表达这无比的怀恋之情呢?(把伟人的精神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继承和发扬它。)

作者邮箱: wf-pfan@163.com

《詹天佑》教案第二课时(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军神》(第二课时)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 许建华

--------------------------------------------------------------------------------

设计理念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篇6:《军神》(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_________,这是________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一)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三)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CAI演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比较句子(正面描写):

??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一条崭新的垫单被抓破了。

??比较句子(侧面描写):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手术中,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对比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四)导学“术后”部分

??1?默读课文。

??2?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

??3?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

??4?你觉得沃克医生可能会“失声喊”些什么内容呢?

??5?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6?指导感情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7?震惊的沃克医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可能会怎么想呢?

??8?为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

??9?画出本节中的提示语,根据提示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语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10?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这一段。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7:蒙蒙细雨第二课时》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3、利用文中的空白,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了解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为了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本文介绍的人物,也知道了文章所描写的是一个蒙蒙细雨的早晨发生的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反馈。(妈妈冒雨回家取借给许小燕的蓝制服。)

(3)学生自读,读后议一议(四人小组讨论)

A、母女俩有哪些意见分岐,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B、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为什么?

(4)交流。在交流中落实句式训练。

①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跑一趟冤枉路。

(相同点:前后两句话表达的是对妈妈这样做所持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

不同点:句式不同。后一句将两个理由一气说出,缺乏重点和层次,前一句则先说出其中的一个理由和看法,而将要强调的另一个理由“还下着雨”放在后面,以“再说”带出,强调了说话的语势,使该句具有一种理由充足,无可辨驳的'意味。)

读句子――比较异同――感情读

②练习: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改写句子,并说出句子表达的不同作用。

A、再见了,亲人!

B、家乡杨梅那舐津津酸溜溜的滋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5)教师小结。

(6)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妈妈的品质。)

3、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

(2)结尾与课文的开头有什么联系?(出示文章的开头)

(3)比较,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4)比较读,体会.写作的特点。(与文章的开头呼应,照应文章的开头,语言优美,且耐人寻味。课文对“细雨”的描写,不但突出了妈妈的忘我精神,而且具有象征意义。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用蒙蒙细雨来比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

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一对学生位无私奉献,对工作默默无闻的老师。)

5、读写练习。

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真相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制服后,会怎么对做,怎能么说,其他同学会怎么说,结合自己的想象,续说: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真相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制服后……

6、课外延伸。

阅读《红色的烈焰》一文,体会作者的结尾的含义。

蒙蒙细雨(第二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8:《林海》第二课时 之三

《林海》第二课时 之三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随着老舍爷爷一起初步了解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知道作者在进入大兴安岭前总以为-。当走进大兴安岭后,作者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汇报。

学生板书:亲切舒服

2、请你告诉大家,作者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岭林花

二、学习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一)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岭、林、花”三方面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并美美地读一读,发现不明白的地方打“?”

(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

(二)合作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地方美美地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也可以读给你的好朋友听,读完后还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意见或评价,有问题也可以请教同学帮助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了解学情,适当点拨)

(三)大组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生生互助,品读赏析,体会感情。

1、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板书:

岭:多温柔

林:绿如海

花:多美丽

2、品味词句,体会感情:

学生汇报过程中,抓主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美美朗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方式: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读,赛读。适时背诵有关语句。

3、播放录像,欣赏美景。(边欣赏边请同学上台解说)

以上三步交替进行。

(四)默读6、7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同时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交流汇报:

学生自己质疑,生生解疑。

重点体会:(1)美丽与建设的关系。

(2)美丽与兴国安邦的关系。

三、.总结。

请你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给美丽的大兴安岭写解说词。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秋游》(第二课时)

《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挑山工》教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秋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挑山工》教案设计

挑山工说课稿

挑山工课件

挑山工五年级作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享受心安理得》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颐和园》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挑山工教学实录

小语课堂教学随笔

《挑山工》第二课时学 之一
《《挑山工》第二课时学 之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挑山工》第二课时学 之一(精选9篇)】相关文章: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七2023-03-17

“三案六环节”之教案2023-09-20

挑山工教学设计一等奖2024-04-1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足球教学设计2023-10-07

挑山工教学设计2022-08-11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五2022-10-02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三2023-03-06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百度2023-04-03

画家乡语文课件设计2023-09-27

挑山工语文课件设计2022-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