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智商名人有哪些

时间:2022-11-09 09:08:0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外高智商名人有哪些(锦集10篇)由网友“侦缉队队长贾贵”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国外高智商名人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外高智商名人有哪些

篇1:国外高智商名人有哪些

William Alfred Quannigton (威廉姆·阿尔弗雷德·昆宁顿)

IQ=350 剑桥英国学生,智商接近400

出生后5个月说出第一个词:aluminum(铝)

1岁时懂得说话与读写2岁半时自学代数和几何4岁时自学大学微积分课程。 之后入高中,成绩全是A 9岁时设计了一架时光机:fair star 或许是因为其中技术和思想太超前于时代,所以现在还不能够制造出来11岁学会二十门语言13岁时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理论数学,一天之内自学完所有专业课程,并且期末检测均是满分14岁毕业后从事人类矛盾学研究,其后至今出版了3本理论研究的专业书籍,分别为《人类矛盾论和智慧思想的奠定方法》、《Wake of god》、《无穷式反常行为思想驱动力革命理念》。但由于他过度自负,终日不喜欢和众人为伍,所以神秘感非常,不为世人所熟知。他可能目前为止史上智商最高的一位。

William James Sidis IQ=265

神童Sidis十九世纪末纽约出生。Sidis才6个月时,就学会了26个字母,一岁半看纽约时报。3岁时他开始对高等数学感兴趣,4岁时已精通法文。8岁时他从高中毕业,已能流利的使用希腊语、拉丁语、德语、俄语、土耳其语和亚美尼亚语。传说他后来一共懂20种语言而且能互相翻译,一天能学会一门外语。 9岁时进入哈佛大学,给哈佛数学协会作四维空间的讲座。

维特根斯坦 IQ=230

维特根斯坦(1889-1951),最天才的哲学家。这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比较离奇。他10岁就自己做了一台缝纫机;22岁就获得了飞机发动机的一些专利;一战的时候他照样和普通子弟一样应征入伍,一边打仗负伤,一边却写了本关于哲学的书。完书的时候,才29岁,这书被后世誉为哲学界自柏拉图以来,最重要的一本专著;维特根斯坦的父亲是个亿万富翁,维特根斯坦把他所继承的遗产全部送给别人,跑到小乡村当小学教师,他发现那里没字典,于是又一个人编了一本类似我们国家《新华字典》那么有影响力的工具书;后来教师当厌倦了,偶尔玩票搞搞建筑吧,一不留神又成为一个后现代建筑的主要设计师...有一次维特根斯坦跑来让罗素判断他是天才还是傻冒:“如果是傻冒,我就去开飞艇;如果是天才,我就会成为哲学家”,结果罗素告诉他无论如何不用去开飞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IQ=220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达·芬奇是一位全才,他同时在诸多领域有所建树,已经精通我们才从事的研究,如:心脏,机器人、大炮、坦克车等高科技领域。

JohannWolfgangVonGoethe IQ=210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同时还是画家、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并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剧院的经理。他8岁就能阅读德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等多种文字的书籍,14岁开始写剧本,25岁发表了后来风靡全球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他完成这部小说,仅用了四个星期的时间。歌德花了58年时间完成的诗剧《浮士德》把德国古典文学推向了高峰,并使魏玛这座小小的公园都城一跃成为当时德国与欧洲的文化中心。

NathanLeopold IQ=210

Leopold是芝加哥的富家子弟,智力极高,会说15种语言而且是个鸟类专家。当时是法学院的学生,狂热地崇拜尼采的“超人”学说。1924年5月21日,他和弟弟Loeb一起冷酷地无故杀害了一个14岁的邻家孩子(BobbyFrank),只是为了证明他们的智力能够干成一桩“完美的谋杀”而不被侦破,当时他19岁。

EmanuelSwedenburg IQ=205

168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__家庭诞生了一个小孩。从小他就有神秘的倾向,不到10岁就会和牧师们谈论神的事情。大学毕业后,便到英国研习物理和天文学,也到过荷兰、法国和德国,他也喜欢机械,曾学习制表、书籍装订、雕刻术和镜片研磨等。尔后又研究宇宙论、数学、解剖学、经济学、冶金学、地质学和化学。他几乎通晓那个时代的所有学问的,学术成就远远超过他那个时代的水准,至今尚未能完全被理解。50多岁后,他放弃一切,开始了自称的“天启”的灵界沟通的生涯。所著的《灵界记闻》厚达8大册数千页,记录了他30年来在“异界”的所见所闻。

GottfriedWilhelmLeibniz IQ=205

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哲学家,和牛顿同为微积分学的创建人。1646年7月1日生于莱比锡,1711月14日卒于德国的汉诺威。他的多才多艺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的著作包括哲学、历史、语言、生物、地质、机械、数学、物理、法律、外交、神学等方面。同时他还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和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Hugo Grotius IQ=200

格劳秀斯(1583-1645)自幼有神童之称,11岁进入莱顿大学学习,15岁赴法国奥尔良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6岁回荷兰海牙任律师,20岁任官修《荷西战史》总编辑,25岁担任荷兰等省检察长。然而格劳秀斯的成功并不限于此,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法》、《捕获法》和《论海上自由》,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理,才使他成为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而被世人誉为“国际法始祖”。

Aristotle IQ=200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古希腊斯吉塔拉人,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政治学》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克罗地亚,是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对电力学和磁力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专利和理论工作依据现代交变电流电力系统,包括多相电力分配系统和交流电发电机,帮助了他带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拥有一千项发明,掌握八种语言以上。他的事迹,至今很多未能解开。

Terence Chi-Shen Tao(陶哲轩) ,1975年7月17日- ,IQ=230

澳大利亚著名华商数学家,神童。陶哲轩在幼年时期便展现出数学天分。陶哲轩在7岁进入高中就读,9岁进入大学,10岁、11岁、12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获铜牌、银牌、金牌。他还未13岁时已赢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项纪录至今也是由他保持。他从24岁起于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因在数论、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合论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

Kim Ung-yong(金雄镕)

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中的分数达到了210,5个月能走路和说话,7个月能写字和下棋。3岁学微积分,4岁时就能读能写日、韩、英、德四国文字。1970年进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热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研究生研修,并在15岁前获得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加里·卡斯帕罗夫 IQ=190

前苏联、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获得者。1963年生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6岁开始下棋,13岁获得全苏青年赛冠军,15岁成为国际大师,16岁获世界青年赛第一名,17岁晋升国际特级大师,1985年获世界冠军,此后又数次卫冕成功。。他能讲15国语言,还是一位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和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智商160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能和思维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的财产是160亿美元;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富翁;他是第一个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短短内创造财产达139亿美元的奇才;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电脑软件积累亿万财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开发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创造巨大财富的典范……,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地球上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比尔·盖茨旋风。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智商160

“宇宙大王”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气象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as Cantabrigiensis)。

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因为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2年,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

Steve Wozniak 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 200

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Stephen Gary Wozniak 1950年8月11日-),美国电脑工程师,曾与史蒂夫·乔布斯合伙创立苹果电脑(今之苹果公司)。沃兹尼亚克在1970年代中期创造出苹果一号和苹果二号,苹果二号风靡普及后,成为1970年代及1980年代初期销量最佳的个人电脑,被誉为是使电脑从“昔日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工程师。在自传 i WOZ 中称自己幼年时测智商结果为200 ,像他这样一位极端崇尚诚实的人想必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撒谎。

篇2:高智商名人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个人经历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师承柏拉图,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同时,还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如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逻辑学,等等。

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出生在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一个叫斯塔吉拉的小城,父亲尼各马可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的宫廷医生,母亲菲斯蒂丝家境十分富有。亚里士多德18 岁进入柏拉图的阿卡德谟学园,在那里学习长达20 年之久,直到老师柏拉图于公元前347 年去世才离开。

离开学园后,他开始游历,后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 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关于两人之间究竟是否是师徒关系,一直存有争议。黑格尔就认为亚历山大在事业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可能师承亚里士多德。

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亚里士多德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方面的知识,对亚历山大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但也有人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因为亚历山大任性而且冲动,不像是受过教育的人。即使亚里士多德做过他的老师,他也不把这位父王派来的老师放在眼里。而且在政治方面,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几乎没有交集,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国家是城邦制的,而在亚历山大那里,却是帝国制。

尽管自己的学生已经贵为国王,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一直留在国王身边,他决定回到雅典,创立自己的学园—吕克昂学园—传授哲学。

作为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独特的,他的教学方式是教授式的。

他非常重视教学方法,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所以,他经常带着学生在学园的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学园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漫步的哲学”。

同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是系统而有条理的。他的著作淡化了宗教成分,没有激情主义,语气平和却富有内涵,这或许是因为他最擅长的就是描写细节与进行批判的缘故。

在学院讲学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师生关系,雅典人要以不敬神之罪判处亚里士多德死刑。

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没有像前者一样“逆来顺受”,而是把学园交给了别人掌管,自己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63 岁。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写下了大量的著作,据说有上千部,主要有涉及哲学、物理学、政治学、诗学等方面。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还对科学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抛弃了他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柏拉图认为真实知识的源泉不可能是感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却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是组成事物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这就好比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会鼓翅、会叫、会下蛋等,都是它的“形式”,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了,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鸡这一物质。

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人的心灵是形式,身体是质料,这里的形式不同于形状,而且是心灵让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

眼睛的目的是看东西,脱离了身体便不能看,其实真正在看东西的是灵魂。形式无论体现在物上,还是人身上,看似都有目的,在这一问题上是统一的。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派还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本质。“本质”不等同于“共相”,本质是指“你之所以是你的本性”。没有了这样的本性,你就不再是你。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在于求知。他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同样,哲学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

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中,人说到底是“哲学的”存在。所以,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的许多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而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之后,哲学家们都放弃了提出完整体系的意图,从而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基本上都很通俗。因为有许多东西是红的,所以人们才说有红;因为许多事情是美好的,所以人们才说有美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的,红的脸蛋也有时会变得苍白,美丽的花也可能枯萎,但是脸和花的本质没变。由此得出,形容词是依赖于专有名词存在的,专有名词的存在与形容词无关,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想要描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最好的切入点应该是他对理念说的批评以及他自己的共相学说。他反对理念说,并提出了许多论据。他举例说,人是动物,理想的人就是理想的动物,那么有多少种动物就有多少种理想的动物。他的意思很明确,当个体共享一个谓语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个体之间有关系,而是因为这些个体都与某种理想中的事物有关系。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几乎改变了全西方的哲学家。

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1]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名作品有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物生平

出生环境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尽管自己的学生已经是贵为国王,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一直留在国王身边,他决定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学园,教授哲学。亚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于是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后人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作“逍遥学派”。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生平简介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色雷斯的)色雷斯多德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有人将亚里士亚里士多德出生地看作是西方的第一个教科书作者。 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家庭情况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

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成为了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公元前366年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哲学,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是个很重要的阶段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

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赞同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了雅典。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

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公元前342年 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的聘请,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雅典、底比斯等国组成的反马其顿的联军,从此称霸希腊。

公元前337年,腓力召开全希腊会议,会议约定希腊各邦停止战争,建立永久同盟,由马其顿担任盟主。在会议上,腓力宣布,他将统帅希腊各邦联军,远征波斯。至此,马其顿实际上掌握了全希腊的军政大权,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马其顿的附庸。

公元前336年 腓力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吕克昂)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作“逍遥学派”。

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马其顿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了雅典,但那里的反马其顿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

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

他的著作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前人的知识积累,

二是助手们为他所作的调查与发现,

三是他自己独立的见解。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终年六十三岁。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

篇3:国外名人故事

国外名人故事五则(精选)

爱迪生-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说过: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的确,爱迪生的一生就是把“为人类造福”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并为之奋斗的一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他三十岁时,发明了留声机,三十二岁时,发明了“世界之光”--电灯。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要经过艰苦奋斗的过程。就拿发明电灯说吧,他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每天工作二十小时,有时甚至连续二十六小时地工作,累了便在实验室里略躺一会儿。制造电灯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适合的材料,爱迪生先后试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用竹子烧成的炭丝作灯丝。

爱迪生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科学,他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的义务是为人类造福,可谓真正履行到家了。

达尔文-人梯和路石-名人小故事

达尔文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是一曲人梯、路石精神的`赞歌、达尔文的老师汉斯罗教授发现了达尔文在生物学方面有惊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便鼓励学习神学的达尔文钻研自然科学,推荐达尔文参加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五年中,达尔文把搜集到的资料和采集到的矿石、动植物标本不断寄给汉斯罗教授。教授把这些东西仔细地进行分类,www.zhlzw.com小心地加以保管,有时还请专家进行鉴定,对达尔文寄来的日记、信件、考察报告,教授都认真阅读,并挑选其中的精华,到剑桥大学的哲学学会上去宣读,或者印发给知名学者,汉斯罗这时已是誉满英伦三岛的植物学家,达尔文不过是二十出头的青年。但汉斯罗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引导、扶持达尔文摆脱了当牧师的命运,走进了科学的殿堂,终于创立了进化论学说,即达尔文主义。

进化论猛烈地冲击了宗教神学,引起教士们的围攻。赫胥黎不怕讽刺、谩骂、威胁、打击,坚定地表示;“我准备接受火刑--如果必须的话--也要支持进化论。”赫行黎当时已是闻名遐迩的博物学家和地质教授。为了支持达尔文和进化论,他甚至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攻古脊椎动物学,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发展了达尔文主义。所以,达尔文主义不是达尔文一人奋斗的结果,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闪烁着那些自我牺牲者的道德光辉。

肖邦-把心脏带回祖国

世界著名大音乐家、波兰人费列德利克'肖邦,由于受到波兰反动政府的残酷迫害,先后流亡法国、德国、英国等地,时间长达十九年。在这期间,他的许多贵重东西都散失了,唯独将出国时带出来的一个装满家乡泥土的银杯,朝夕不离一直带在身边。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尽头了。临终前,他对从华沙赶来探视的妹妹说: “波兰反动政府是不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我死后,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那把在银杯里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遗愿解剖了尸体,把肖邦的心脏带回了华沙,存放在圣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心,是一颗永远向着祖国的心,是一颗比金子还珍贵的心。在这颗心脏里,蕴含着对祖国深情的眷恋,回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旋律。

富兰克林.填写《美德分类表》

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培养自己节制、恬淡、守秩序、果断,俭约、勤勉、真诚、公平、稳健、整洁、宁静、坚贞、谦虚的美德,特为自己制定了一张《美德分类表》,并且每星期预备一本册子,把这十三种美德记录在册,随后画出七行空格。每到晚上,都要做一番自省功苦,如果日间犯了某一过失,就在相应的空格子里记上一个黑点。过了一个星期,再换一本册子。他希望通过常年累月的自我反省,能够消灭这些代表缺点的黑点。

我们不认为每个人都有必要制订富兰克林那样一个分类表,更不认为这是改变不良道德的唯一形式。但我们要效仿富兰克林“慎独”的道德修养方法,在无人监督的时候,在-德育名人小故事

细微之事、意念萌动无人察觉之时,也能自觉地按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实行自我监督。

法拉第.不为名利

绝大部分科学家一心一意献身科学,他们不为名而来,不为利而往,表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由于发明而取得的荣誉、报酬,是社会给他们的奖赏、报答。那是他们发明发现当之无愧的结果,而不是发明发现的唯一动力。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曾先后得到欧美各学会赠予的荣衔九十四个,各国帝王对他也是优礼厚待,他却坦然地说: “我从来没有为追求这些荣衔而工作。”科学家们蔑-德育名人小故事

视追名逐利的个人主义者。卢瑟福在约克郡联合钢铁公司研究实验室致词时就说:“再也没有比那些只顾个人鼻尖底下的一点事情的人更可悲了。”诗人歌德说:“才能较低的人对艺术本身并不感兴趣,他们在工作中除掉完工后能赚多少报酬以外,什么也不想。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决不能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沉溺于名利,如果是科学家,由于道德上的障翳,就很难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有成功也是偶然的、暂时的,他缺乏由持久动力引发的钢铁毅力。如培根所说: “有人好象在知识中求得一个躺椅,以便休息自己那种向外追求忐忑不安的神情……或是求得一个商店,好来奇货可居,市利百倍……这种心理很能妨碍知识的发展。”故尔,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大凡多“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

篇4:国外名人语句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篇5:国外名人经典语录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马克思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书――经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科尔顿

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勃斯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马克思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书――经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科尔顿

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勃斯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Do not, for one repulse,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William Shakespeare, British dramatist)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英国剧作家爱情格言 莎士比亚.W.)

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 (法国作家 大仲马. A.)

The ideals which have lighted my way, and time after time have given me new courage to face life cheerfully 19 have been kindness, beauty and truth.(Albert Einstein, American scientist)

有些理想曾为我们引过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以欣然面对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 (美国科学家 爱因斯坦. A.)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 have a great aim,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attain it. (Johan Wolfgang von Goethe, German Poet and dramatist)

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德国诗人,名人名言、戏剧家 歌德. J. M.)

The man with a new idea is a crank until the idea succeeds.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具有新想法的人在其想法实现之前是个怪人。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The only limit to our realization of tomorrow will be our doubts of today. (Franklin Roosevelt, American president)

实现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美国总统 罗斯福. F.)

When an end is lawful and obligatory, the indispensable means to is are also lawful and obligatory.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statesman)

如果一个目的是正当而必须做的,则达到这个目的的必要手段也是正当而必须采取的。(美国政治家 林肯. A.)

Don't part with your illusions. When they are gone you may still exist, but you have ceased to live.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I want to bring out the secrets of nature and apply them for the happiness of man. I don't know of any better service to offer for the short time we are in the world. (Thomas Edison, American inventor)

我想揭示大自然的秘密,用来造福人类。我认为,在我们的短暂一生中,最好的贡献莫过于此了。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I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without direction, there is no life.( Leo Tolstoy, Russian writer)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俄国作家 托尔斯泰. L.)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P. B. Shelley, British poet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诗人, 雪莱. P. B.)

If you doubt yourself, then indeed you stand on shaky ground. (Ibsen, Norwegian dramatist

如果你怀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点确实不稳固了。 (挪威剧作家 易卜生)

If you would go up high, then use your own legs ! Do not let yourselves carried aloft; do not seat yourselves on other people's backs and heads. (F. W. Nietzsche, German Philosopher)

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德国哲学家 尼采. F. W.)

It is at our mother's knee that we acquire our noblest and truest and highest, but there is seldom any money in them. (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Alexander Dumas, Davy de La Pailleterie, French Writer)

Do not, for one repulse,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William Shakespeare, British dramatist)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英国剧作家爱情格言 莎士比亚.W.)

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 (法国作家 大仲马. A.)

The ideals which have lighted my way, and time after time have given me new courage to face life cheerfully 19 have been kindness, beauty and truth.(Albert Einstein, American scientist)

有些理想曾为我们引过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以欣然面对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 (美国科学家 爱因斯坦. A.)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 have a great aim,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attain it. (Johan Wolfgang von Goethe, German Poet and dramatist)

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德国诗人,名人名言、戏剧家 歌德. J. M.)

The man with a new idea is a crank until the idea succeeds.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具有新想法的人在其想法实现之前是个怪人。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The only limit to our realization of tomorrow will be our doubts of today. (Franklin Roosevelt, American president)

实现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美国总统 罗斯福. F.)

When an end is lawful and obligatory, the indispensable means to is are also lawful and obligatory.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statesman)

如果一个目的是正当而必须做的,则达到这个目的的必要手段也是正当而必须采取的。(美国政治家 林肯. A.)

Don't part with your illusions. When they are gone you may still exist, but you have ceased to live.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I want to bring out the secrets of nature and apply them for the happiness of man. I don't know of any better service to offer for the short time we are in the world. (Thomas Edison, American inventor)

我想揭示大自然的秘密,用来造福人类。我认为,在我们的短暂一生中,最好的贡献莫过于此了。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I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without direction, there is no life.( Leo Tolstoy, Russian writer)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俄国作家 托尔斯泰. L.)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P. B. Shelley, British poet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诗人, 雪莱. P. B.)

If you doubt yourself, then indeed you stand on shaky ground. (Ibsen, Norwegian dramatist

如果你怀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点确实不稳固了。 (挪威剧作家 易卜生)

If you would go up high, then use your own legs ! Do not let yourselves carried aloft; do not seat yourselves on other people's backs and heads. (F. W. Nietzsche, German Philosopher)

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德国哲学家 尼采. F. W.)

It is at our mother's knee that we acquire our noblest and truest and highest, but there is seldom any money in them. (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

篇6:国外名人故事

国外名人故事

一个改变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 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多么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在裁缝店里,小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

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农的灯油都快用沟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殴打小高尔基。

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小高尔在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

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

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子,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

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间,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

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

1884年,他怀着上大学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着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

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

马克·吐温的幽默

马克·吐温喜欢借书。邻居很小气,不想借给他,于是他想了个主意。一天,马克·吐温又来借书,邻居便说:“好吧。不过,我和妻子刚刚订了个规矩:从我这儿借去的书必须当场阅读。”过了几天,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笑说:“当然可以。不过我也订了个规矩:从我家借走的割草机必须在我家的草地上使用!”

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去首都一所大学讲课,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来了一位查票员,问马克·吐温:“你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仔细地打量了他之后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啊!”马克·吐温回答:“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车票的时候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有一年的“愚人节”,纽约的一家报纸为了愚弄众人,报道了一则马克·吐温去世的消息。于是,吊唁的人流纷纷向马克·吐温家涌来。当人们看到出来的竟是马克·吐温本人时,又惊讶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对马克·吐温的这种大不敬行为。马克·吐温却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

马克·吐温来到法国旅游。一天,他独自去理发店理发。“先生,您像刚从外国来的?”“是的。”“您真走运,因为马克·吐温先生也在这里,今晚您可以去听他演讲。”“我不得不去。”“先生,您有入场券吗?”“没有。”“这太遗憾了!”理发师耸耸肩,“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听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对!”幽默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讲我就得站着。”

篇7:有关国外名人故事

有股民向股神巴菲特请教投资股票的学问,巴菲特却说:“股票是一项有巨大风险的投资,如果你们愿意,我给你们做两个测试,你们就明白了。”

说完,巴菲特拿出两张纸,在第一张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选项A,有75%的概率能得到1000美元,同时也有2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在第二张纸上,巴菲特写的是:选项B,确定能得到700美元。

拿着这两张纸,巴菲特问股民们:你们愿意选A还是B呢?股民们议论了一阵子,然后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选B了。”当巴菲特问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一位股民说:“选A还有25%的机会一分钱也得不到,不如选B更稳当,只赚不赔,多好啊。”

巴菲特没有评说大家的选择。他又拿出两张纸:“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测试。”说完,巴菲特分别在两张纸上写下:选项A,75%的几率付出1000美元,但有25%的几率什么也不用付出;选项B,确定付出700美元。

当巴菲特问大家选择哪一个时,几乎所有的股民都选择了A,在他们看来,B项要付出700美元,A项还有25%的机会不用付出,这样风险会小一点。

做完两个测试,巴菲特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为什么你们不能在股市上赚大钱,那是因为你们都讨厌风险,这种心理使得你们在赢时只能赢小钱,而在亏本时,亏的却是大钱。”

不承担风险而又能取得成功,即使是巴菲特也不可能做得到。

篇8:有关国外名人故事

贝尔纳是法国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去抢救哪一幅?结果,在收到的上万份答卷中,贝尔纳的答案获得金奖。他的回答是: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获奖理由是:成功的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在当今社会里,甘于浑浑噩噩的人是少数,多数人均渴望有所作为。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真正成功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却是肯定的,即不少人不善于正确分析主客观条件和把握获取成功的机遇,眼睛只瞄准颇具诱 惑力的“最有价值的”目标,而放弃了“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目标,结果弃易趋难,在遭遇挫折之后又往往心灰意冷,不思进取,这自然与成功无缘。

选择是一种智慧。智慧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之初就已经失败了。譬如,你在野地里徒手追赶兔子,那只肥大的兔子既刁且快,那只瘸腿的兔子却是瘦小得多,你执意追赶大的,结果一无所获。

再譬如,你在探险途中遭遇口渴,又没有饮用水的时候,侥幸发现路旁有一棵桃树,可遗憾的是,树上结的偏是些不大起眼的半生半熟的小桃子,你心存侥幸地想,前面的桃树一定结满了又大又水灵的鲜果。于是,你忍着难耐的口渴又上路了,可是在旅途中,你再也没有发现桃树了。

篇9:有关国外名人故事

在外人看来,一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在学校里的日子应该是难以忍受的。

他读小学时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

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学校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

斯帕奇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体育也不见得好多少。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惟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即使是在随后为失败者举行的安慰赛中,他的表现也一塌糊涂。

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这并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喜欢他或讨厌他。事实是,在人家眼里,他这个人压根儿就不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学在学校外主动向他问候一声,他会受宠若惊并感动不已。

他跟女孩子约会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大概只有天才晓得。因为斯帕奇从来没有邀请过哪个女孩子一起出去玩过,他太害羞了,生怕被人拒绝。

斯帕奇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失败者。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在乎。从小到大,他只在乎一件事情———画画。

他深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画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鸦之作从来没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学时,他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但最终一幅也没被采纳。尽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经历,斯帕奇从未对自己的画画才能失去信心,他决心今后成为一名职业的漫画家。

到了中学毕业那年,斯帕奇向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来看看,同时规定了漫画的主题。

于是,斯帕奇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非常多的时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了许多幅漫画。然而,漫画作品寄出后却如石沉大海,最终迪斯尼公司没有录用他———失败者再一次遭遇了失败。

生活对斯帕奇来说只有黑夜。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讲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争气的青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他的画也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画画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所塑造的漫画角色一炮走红,连环漫画《花生》很快就风靡全世界。从他的画笔下走出了一个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这也是一名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头脑袋”。

熟悉小男孩斯帕奇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漫画作者本人———日后成为大名鼎鼎漫画家的查尔斯·舒尔茨———早年平庸生活的真实写照。

篇10:国外名人爱情故事

国外名人爱情故事3: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爱情故事

相遇那年,她23岁,他36岁、已婚。

那是1954年,爱情于他和她,是开始,也是结束。

初次见面那天,她以少女的崇拜之情仰慕他,他以成熟绅士的优雅爱慕她。

他是个绅士,是世界上最英俊的男人,有着雕塑一般坚毅的轮廓和刚直不阿的个性。他举止优雅,气质谦和,眼神纯净,像庄严的传教士。他能将笑容演绎得让人心动,他是女人们的梦中情人,他的生命里有无数俏颜佳丽,却没有出现过一次绯闻。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他一直被全世界的影迷作为偶像与道德榜样崇拜着,他的名字叫叫格里高利·派克。

她是个天使,出身名门,会讲五国语言,举止优雅得体,气度非凡。她高贵善良,与世无争,柔媚娇羞得像个不谙尘事的孩子。她的性格,矜持内敛却又平易近人。她有着姣美容颜和如花笑靥,两只会说话的大眼睛如高原的碧潭,清澈静谥,楚楚动人,长长的睫毛像秋日里飞舞的蝴蝶,薄如纱翼的翅膀扇动着青春的快乐与轻盈。她叫奥黛丽·赫本。

纤尘不染的豆蔻年华里,天使遇到了绅士,在浪漫之都罗马的那个假日里,一段尘世间最纯美的爱情悄然萌生。

那个时候的他,已是世人皆知的明星,刚刚过完36岁生日。当时的她只有23岁,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孩。她是他的影迷,对他有着近乎痴狂的崇拜,当第一次见到他时,她甚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亦如此。看到她的第一眼,他的心忽然就动了一下,一股异样的情愫从心底悄然涌起,感情像海潮刚刚退去的沙滩,柔软而温润。眼前的女孩,敏感而脆弱,不为人知的心事蕴藏在美丽的大眼睛里,安静而忧伤,让人陡生怜爱。那一刻,他分明感觉到了一个微妙阶段的开始。

那场戏里,他们分饰男女主角。忙里偷闲时,两个人便到河边散步,涓涓流淌的河水窃听着这对人儿的喃喃私语。

他喜欢看着她,眼神里蕴满了可以让人融化的怜惜。她也喜欢和他在一起,听他说话,看他微笑。偶尔,她会将自己冰冷的小手放进他宽厚的掌心里,感觉着这个敦厚男人的温暖。

那个时候,他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他多么渴望得到她的爱情啊。可是,他不是个善于表达的男人。看尽了世事苍桑的他,习惯了将所有的喜怒哀乐掩藏在波澜不惊的表情之下。

她爱他,可是,她不敢说。她很清楚,身边的这个男人是别人的丈夫,是3个孩子的父亲。幼年时破裂的家庭阴影以及她所受的教育,让她对他望而却步。善良如天使般的她,怎么忍心让自己爱的翅膀沾染上别人濡湿的记忆?那个夏日,她的爱,在他的笑容里,一次又一次热烈而绝望地盛开。

许多时候,一朵矜持的花,总是注定无法开上一条沉默的枝桠。于是,一段故事在那个夏日嘎然而止,再也没有后来。

1953年《罗马假日》上映之前,派克发现海报上打着他的名字,而赫本的名字却很小,而且藏在一个角落里。他特地通知制片方把原来演员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罗马假日》”改成了奥黛丽·赫本的名字。

1953年8月,《罗马假日》上映后引起轰动,赫本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光。

1954年3月25日,24岁的赫本因在《罗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获得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那天晚上,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金像奖的赫本,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语不成句,但她却没有忘记告诉世界:“这是派克送给我的礼物”。

《罗马假日》的公映,让她一夜之间从一朵山野间羞涩的雏菊变成了镁光灯下耀眼的玫瑰。很快,她有了爱情,梅厄·菲热,好莱坞著名的导演、演员兼剧作家,他的朋友,他介绍给她的。他很欣赏那个男人的才华,希望那个男人的职业可以带给她更大的成功。

果然,那一年,她的事业和爱情双双丰收,她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并且和梅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参加了她的婚礼。他还是那样温厚而宽容,用平静的微笑应对着眼前的一切。没有人知道,他不露声色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一种叫做无奈和认命的东西。

作为礼物,他送给她一枚蝴蝶胸针。那是1954年,爱情于他和她,是开始,也是结束。

那个时候的她,天真地以为,自己一转身,便可以躲过千万次的伤心。可是,她不知道,如此,也便错过了一生的风景。

她结婚后不久,他便离了婚,然后又结婚,再次成为别人的丈夫。

想来,男女之间的交往确实是很玄妙的,从友情到爱情仅一步之遥,但从爱情回到友情,却仿佛要经历千山万水。试问尘世间,当爱情华丽转身,还有几个人能心怀坦荡地重摆友情的宴席?可是,他们做到了,凭借着对缘分的尊重和对友情的信仰,他们将千山万水的距离浓缩成咫尺天涯,将所有的爱与情埋藏在了那个夏天的《罗马假日》里。

许多时候,天使之所以被称为天使,不仅仅是因为她们拥有天使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她们拥有爱的天堂。如果没有了天堂,再美丽的天使也终将被世俗喧嚣的尘埃覆盖。后来的事实表明,她的天堂,不是梅厄,而是他,是格里高里·派克温暖的目光。后来,她又演了许多部电影,虽然她依旧是优雅美丽的女子,可眉宇间隐约多了一丝掩饰不住的寂寞。

梅厄的移情别恋,给了渴望一份爱情至终老的她一个致命的打击。她离了婚,后来,又结了婚,又离,再后来,一个又一个的男人,从她的生命里,兜兜转转,走近又走远。40年的光阴里,一成不变陪在她身边的,只有那枚蝴蝶胸针。

无数次,她给他打电话,说到伤心处,忍不住泪雨涟涟。他轻声安慰着她,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没有人知道,于他而言,她的每一滴眼泪,都如一枚跌落的流星,刺入大海的心房,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已是铁马冰河般的汹涌。

她至死都不知道,从他遇到她的那一天起,她便一直是他生命里的月光,日日夜夜,灿烂在他心灵的最深处。

1993年1月,天使飞回了天堂。他来了,来送别她,看她最后一眼。彼时,他已是77岁高龄,拄着拐仗,步履蹒跚。

花丛中的她,微阖着双眼,像一株夏日雨后的睡莲,纯洁而安静。岁月蹉跎了她的容颜,人们看到的,是美人迟暮的悲凉。而在他的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娇小迷人,眼里流溢着无限哀伤的女孩。他轻声地唤着她,她却不回答。她听不到了,永远听不到了,白发苍苍的他,久久无语地看着她,老泪纵横。

葬礼上,已是白发苍苍的派克老泪纵横,他哽咽地说:“能在那个美丽的罗马之夏,作为赫本的第一个银幕情侣握着她的手翩翩起舞,那是我无比的幸运。”

送别她时,他低下头,轻轻地吻了一下她的棺木:“你是我一生最爱的女人。”他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那句话,那是她一生都想要的,可是,它迟到了,迟到了整整40年。此时的他亦不知道,过往的岁月中,她一直将自己的头深深低进尘埃里,可至死,她还是没能等到与他携手的前世今生。

10年后,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她生前衣物首饰的义卖活动。又一次地,他来了,颤颤巍巍。87岁的他此行的目的,只为那枚蝴蝶胸针。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拿回了它。

40年的光阴里,他一直没有告诉她,自己送她的这件结婚礼物,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而是,他祖母的家传。

捧着那枚蝴蝶胸针,抽搐的记忆,在时光的隧道里,迅速流转。他仿佛又看到《罗马假日》里那个美丽善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正一路快乐轻盈地向他走来……

49天后,他微笑着闭上了眼睛,当他干枯的手握住胸针时,他触及了赫本那美丽的心跳,握着无法回头的岁月和岁月深处那段永不再复的青春之恋,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送别他的那一天,人群举着鲜花,从四面八方涌来。他的葬礼,通过互联网,进行了全球直播。那一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千上万的影迷默默祈祷着,祈祷绅士在另一个世界里,找到天使,还给她一个,在尘世间,曾经错过的天堂。

高智商名人玛丽·居里

高智商名人苏格拉底相关介绍

古代军师智力排名

《世界因你不同》读书笔记精选500字

国外经典电影经典台词

CEO的能力和经验哪样最重要?

高智商用英文怎么说

《勤能补拙》读后感

人生感悟:学习重要还是人脉重要

国外教育名言名句

国外高智商名人有哪些
《国外高智商名人有哪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国外高智商名人有哪些(锦集10篇)】相关文章:

材料议论文作文都有哪些类型2022-07-24

信心比天才重要作文2022-06-12

如何发展员工智力的论文2022-04-30

基于NK模型的组织结构模块化理论2022-04-30

大班期末智力测试2023-03-18

读后感 王思懿2023-05-02

星爷经典台词2022-10-22

天才少年维克多小说读后感作文2022-08-15

天才少年维克多读后感700字2022-12-05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读后感2023-05-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