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神韵(精选7篇)由网友“我是XXF”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学作品的神韵,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文学作品的神韵
文学作品的神韵
1
每每品读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都会有一种参透不尽的感觉:爱,为什么悲;悲,为什么去爱,而且刻骨铭心?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郁达夫为什么悲?而我为什么强作悲伤去领略郁达夫的“悲凉”却又读不到“悲凉”的感伤?
带着这种疑惑,我曾经引导学生和我一起去探究: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大家找出具体描述“清”“静”“悲凉”的表述来。结果是“清”“静”的表述学生找到了很多,也很准确。关于“悲凉”的表述学生却找不到蛛丝马迹。
带着这种疑惑,我反复阅读了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书中有这样一种理解:“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神韵”,这种神韵肯定不是达官贵人的神韵,似乎是老百姓的神韵,后来又说是一个普通文化人独特的感受,“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士大夫倾向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才能表现得这样细腻而深刻。最能表现情景交融的是‘清’‘静’‘悲凉’的描述。‘清’‘静’,既是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总结,又是作者的独特感受;而‘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属于郁达夫一人独有,最见奇妙”。
于是,便有了以下的问题追问:
郁达夫的独特感受到底是普通人的感受还是士大夫的感受?作者究竟说的是哪一种感受?
郁达夫这个普通文化人独特的感受究竟独特在哪里?
“悲凉”的感受是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还是直抒胸臆?
如果是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作者是借助哪些“景”与“情”相交融的?
如果是直抒胸臆,文中有哪些直抒胸臆的句子?
“悲凉”的奇妙神韵到底有哪些内涵?
我问原著,原著没有回答我,我问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也没有有理有据的答案。
2
我们还是回到文本倾听郁达夫先生的诉说吧。
文章开宗明义,郁达夫先生不远千里到北平的理由,不过是想饱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十足的秋味,这在南方找不到的秋味,这“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秋味。
既然是秋味,那肯定就是来自秋天本身,而不是来自作者的主观感受。这里,我们暂时忽略一个“悲”字,那么,“清”“ 静”“凉”这三个词的含义就豁然明朗了:这是作者对北平的秋味的客观描述和高度概括。于是,围绕这三个词展开了细腻的描述:
青天下训鸽的飞声衬托着静谧,牵牛花的蓝朵描绘着清幽,坐在槐树下品一品清茶,细数槐荫漏下的一丝一丝日光,流露着清雅惬意。
清晨,踏着槐树落蕊漫步,声音也没有,那是多么清静,气味也没有,那是多么清纯,柔软的触觉唤起柔软的心境,那该是多么清闲,潜意识下闪烁着落寞,遥想里品味着凋零,这清,这静,就越发显得深沉。
秋蝉在衰弱地嘶叫、啼唱,那是北平人家虫的叫声,叫得那样随意,放纵,洒脱,丝毫读不出悲凉的感觉,反倒让人感到爽快。息列索落的秋雨来得快,去得急,毫不缠绵,让人感到的`是淋漓酣畅!
“唉,天可真凉了――”那高而又长的北平乡音强调着“凉”字,把凉意张扬得那么高远。那不经意的问问答答里重复着“凉”字,那“凉”,凉得亲切,凉得痛快,凉得爽朗,那叫“正好”,那叫过瘾,那“悲凉”里,让人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忧伤,却让人不经意地想到了天津人的乡音:倍儿凉!这秋,凉得透彻,凉得痛快。
于是这“悲凉”便引发了古今中外的有情趣的文人的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甚至是囚犯也会产生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是无阶级无国家的区别的,只是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这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北平的秋凉才是饱含深味的秋凉!
于是,我们暂时忽略的“悲”字,就应该十分注意了,它不应该理解为悲伤的“悲”, “悲”应该是对“凉”的强调,悲凉,就是非常凉,特别凉,相当凉!只因为有了这个“悲”字的特殊强调,北平的秋,才是比“黄酒”更能让人酣醉的“白干”,才是比“稀饭”更能饱人饥腹的馍馍,才是比“鲈鱼”更鲜美十足的“大蟹”,才是比“黄犬”更肥壮的“骆驼”!
只因为这样的北平凉秋,才引起了郁达夫先生的无限眷恋,千里追寻,尽情赞美,以命相兑。
于是,我们就会理解: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是赞秋,而绝不是悲秋。而“悲凉”是借助方言对北平的秋味进行亲切、幽默、酣畅的表述,是直接表述北平的秋的突出特点,而不是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3
如果对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的情感表述理解得没有背离作者的初衷,那么,对“悲凉”中的“悲”字就不能仅仅从语义角度做解读了。而应该从语音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交际生活中,发生语言交流时,对谈话对象的承认和尊重,首先是对谈话对象的语言尊重,用对方的惯用语言进行交流,才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这是谈话人的智慧和惯例。郁达夫先生在写《故都的秋》时,就刻意使追求者达到这样的语言效果。
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里,仅在关于秋雨的描写里就用了下列北方方言土语:“息列索落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着着很厚的单衣或夹袄”,“一层秋雨一层凉”,“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念层字”,等等。(加点字属于典型的北方人常用的字眼)郁达夫先生不是北方人,对北方方言并不如北方人那样了如指掌,甚至他武断地认为“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念层字”(那是老北京方言,不是普遍的北方方言),他有可能借助天津人脱口而出的“身体倍儿棒,吃嘛儿嘛儿香”中的“倍”字,对故都的秋味进行亲切、幽默、酣畅、尽情的赞美!
为了了解郁达夫先生的语言习惯,笔者就能够看到的郁达夫先生的原著进行了尽可能的方言解读,结果是用北方方言进行表达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在《故都的秋》里,用北方方言的独特韵味,盛赞故都独特的秋味。这或许就是他的深意,他的独特的心灵追寻,因为他“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北方的秋)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或许就是郁达夫先生所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神韵吧。
篇2:神韵难求-论文学作品翻译的局限性
神韵难求-论文学作品翻译的局限性
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各有个性,使得文学作品在被翻译的过程中神韵难以传译.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文学作品翻译的局限性,即原文语言独具的特点和地方色彩、含有独特感染力的`词语、通过语音和独有形式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以及原作的独特风格等.
作 者:邓桂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刊 名:社科纵横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REVIEW 年,卷(期): 22(1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神韵 翻译的局限性 传译篇3: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编。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采用英雄格诗体,风格高,规模宏伟,富于戏剧性,生活气息浓厚。荷马史诗是人民群众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为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欧洲诗典范,并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素材,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他们的丰富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它的艺术性也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后代作家经常引用它,或为重新创作的.题材,或为抨击暴政、讽刺敌人的武器。
《希腊神话》,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等。古希腊的神都是自私、任性、爱享乐、爱虚荣,好争权夺利,嫉妒心和复仇心很强,可能是根据奴隶贵族的形象来塑造的。英雄传说;内容是歌颂在同自然和社会斗争中建立过功勋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聪明机智,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力量、智慧和高贵品质的化身。它为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欧洲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旧译《天方夜谭》,全书充满着奇妙瑰丽的幻想,又洋溢着现实主义的生活气息,它以题材多样和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
《圣经》,基督教各派共同的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是基督教从犹太教那里继承来的,原用希伯来文写成。《新约》是基督教的经典,内容记载耶酥及其信徒的传说,基督教义等。
篇4:神韵随州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遍布转眼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苍穹的边边框框,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走,今天我们去随州博物馆转转吧。”朋友对我说。“恩,好主意!趁此大好时机去逛逛不失为上上策。”我爽快地答应了。
这是我第五次去随州博物馆了,虽然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随州人,但是对自己的故乡——随州,还是不甚了解。我只是知道我的故乡——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之乡,但我也不知别人为何这样称呼“她”。这次和朋友趁此大好时机又来访博物馆,其重要原因就是想弄清楚我的故乡随州为何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编钟之乡,想弄明白“她”的“韵”处所在、“她”“神”在何处、“她”的魅力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吸引着全国的观光游客来此旅游。
博物馆到了,远远看去,博物馆的建筑并不高大,但是,广场却十分宽敞,宽大的广场让博物馆的主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位束发武士沉着坚定地守候在高高的岗位上。两个副馆分别散落在它的左右,像两个忠实的卫士守护着将军一样。主馆与副馆的搭配显得气势磅礴,仿佛有吞并蓝天的霸气,让人心灵为之震撼。我们来得太早,博物馆九点钟才开放。于是,我们在广场转悠了半个小时。与主馆正对的石头上,刻着《反腐倡廉千字文》,我们一字一句地读完它。让人不能不佩服雕刻者的才华,从炎帝开始,一直写到八荣八耻。后来走进博物馆,发现里面还有反腐倡廉书画比赛作品,以及宣传廉政建设的漫画,看来,反腐倡廉是随州的一大景观。
九点钟准时开馆。此时,门口已经聚集了几十个人了,我们一同走进博物馆。馆藏文物不少,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礼器。我和朋友在馆内闲逛,突然我看见了《黄玉蟠螭铜座方壶》,这是一件清代时期的青铜礼器,长约45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27厘米。此器采用黄玉为原料,玉质细腻莹润,雕工精美,造型优雅,纹饰繁缛,上下呼应,栩栩如生。作者有意模仿春秋晚期青铜器方壶造型,并加以创新。尤其是铜与玉结合使用的工艺技法不仅将金属的阳刚与玉器的柔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更突出了器物的古朴与凝重,成为清代仿古器中的上乘之作。
此壶还有盖,器盖下凹似华冠,饰以透雕的变形龙纹。直口厚唇,束颈修长似扁方筒,颈部一圈纹饰带饰蕉叶纹,颈两侧附一对壮硕的龙形耳,龙回首卷尾呈蹲立状。口沿部套有一鎏金铜箍,以一对立鹰为鋬。两鹰分别立于兽耳弯曲的颈部,与其下回首的玉龙形成鲜明对比。鼓腹,腹饰界栏状十字形凸棱,界内满饰蟠虺纹。蟠虺纹是青铜器上的常见装饰纹样,又称“蛇纹”。以盘曲的小蛇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圆形底,圈足有宽边。下承四兽形足,兽头上扬,口张开,威猛有气势。方壶底部套有鎏金青铜器座,两条夔龙活灵活现。此方壶采用大量的兽形装饰,从不同角度显示出其威严与稳重之势。啊!这是当时人们智慧的结晶啊,这不仅是他个人智慧的表现,更是长江流域一带、炎帝故里一带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象征,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我凝视,微笑,默叹,此物真巧夺天工。我带着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细细地去观赏、品味这智慧的结晶。
忽然,《曾侯乙尊盘》又映入我的眼帘,我眼睛不住的放着光。这件青铜器件是多么的玲珑剔透啊,简直能与大自然中的远古化石相媲美了。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尊足等附件为另行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与尊体焊在一起。尊颈附饰是由繁复而有序的镂空纹样构成,属于熔模铸件。这件尊盘的惊人之处在于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装饰。装饰表层彼此独立,互不相连,由内层铜梗支撑,内层铜梗又分层联结,参差错落,玲珑剔透,令观者凝神屏息,叹为观止。
“听说等下还有编钟演奏,你去不去?”朋友侧过头来对我说道。“我当然要去了,为什么不去呢?”我的眼里闪着亢奋的光芒,心跳异常加速,双手也情不自禁地搓了搓,好像要上战场准备打仗似的。
序幕拉开,一场激动人心的编钟演奏就这样开始了。首先看到的是,三排编钟整齐地排放着,由上到下依次分为小编钟、中编钟和大编钟。呈现出气势磅礴,壮观的一幕。看到这种场景,我的心反而平静了下来,可能是我刚刚过于激动了吧,都适应于这种激动的场面了,我又搓了搓双手,长舒了一口气。“隆!隆!隆!”只听编钟响了响,我马上坐正,全神贯注地听着,眼睛也直勾勾地看着舞台上,此时,我身体里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都向外张开着,去积极地观赏、聆听、品味这天籁之音。当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兴奋,多么的喜悦啊!那是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地表达的内心的激动与欢喜。
“隆!隆!隆!”“叮!叮!叮!”高音与低音相互交错在一起,协调的天衣无缝,令听者们赞叹不已。啊!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啊!这才是真正的天籁之音!当我听到这声音时,我仿佛被这声音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带到了远古时代,我的思绪乘着这声音一下子飞越了几个世纪。此时,我的心已按耐不住了,我体内的所有的血液都已沸腾了,比火山迸发时的熔浆的温度还要高!还要浓烈!还要炙热!
直到此刻,我才知道了古典音乐完美结合后的魅力与感染力是现代音乐所不能及的!
当我经过这次振奋人心的“旅游”后,看到了从故乡出土的众多精致无比、玲珑剔透的青铜礼器后,欣赏了这场古典音乐盛典后,我仿佛接受了一次洗礼,一次灵魂的洗礼,使我的身心更加的“纯”了。
我的故乡——随州,“她”的“韵”在于这里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神”则体现在这里的劳动人民的自强不息。“神”与“韵”相结合则刚刚体现出来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最基本的品质,那就是自强不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我觉得,正是这两大精神相互融合,才使中华民族坚强的屹立于东方,而越发的昌盛!
让我们一起走进“神韵随州”,走进“神韵中国”,去体验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强不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吧!
篇5:琅琊神韵
琅琊神韵
琅琊神韵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高二(3)班 朱智航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中描写的琅琊胜境令人神往。于是,我便趁着放暑假慕名来到了琅琊山览胜。
进入山门,漫步在浓荫蔽日的琅琊古道上,两旁秀木繁茂,鸟语啁啾,令我心旷神怡,恍如步入了世外桃源。微风习习,树影婆娑。风儿好像母亲的手,拂去我心头的烦躁;风儿好像优美的诗,涤荡我胸中的情怀;风儿好像婉转的歌,唱出我真正的心声。继而进山,不一会儿就听到了潺的溪水声,却不见踪影。令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一心想要探个究竟。转眼间,峰回路转,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映入了眼帘。溪边便是《醉翁亭记》中提及的酿泉(现称让泉)。泉水汩汩流淌,在轻轻摇曳的树影里漾起微波,好像少女明澈的眸子,又像空灵的水晶一般。
莫要过多留恋于水旁,拾阶而上,穿过院落,蓦然现出了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亭――醉翁亭。只见它飞檐高翘,秀丽典雅,坐落在古木掩映的山岩旁边。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伴随着山中吹来的阵阵微风,从高处――玄帝宫中传出《琅琊神韵》的曲调,笛声悠扬,透出幽幽古韵,我的心仿佛也随之在风中荡漾。
群山巍巍,山泉潺潺,飞亭展翅。徜徉在山水间。是那样怡然自得,有如在母亲怀抱之中般畅然与快乐。此刻,我似乎悟出了欧阳太守当时的心境――“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回想北宋之时,欧阳修被贬于滁州,胸中抑郁,到此与民同乐,饮酒作诗。然而这醉人的风景令他也醉了,唯有山水之乐才令醉翁释怀。“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正是这醉人的琅琊美景、秀丽的醉翁亭成就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一切都令我陶醉,也令世人向往……
琅琊神韵,动人心弦,正是那“山水之间”的自然魅力。
篇6: 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
自己生来是个与书做伴的人,多半因为父亲是个十足的书迷。
他看的书太多,《三国演义》他真是倒背如流的,《水浒传》也差不多,但除了这些,他最常看的还是武侠小说,并非金庸,而是古龙,当然,金庸的他也看了不少。
我当时也就在一堆武侠小说里挑了本《绝代双娇》,我确实也不是个好学生看完没啥感觉吧,有的话就是佩服古龙的想象力,天,他怎么就能想得出这样的事,太恐怖了,他的存在,我估计比小鱼儿这人物还要奇迹。
看书,我这人很奇怪的,很多人都会说我屁股一着地就碰小说,没错,小说是我的世界呀,离不开的一种东西,当然也不是没时都想看的,有时心情原因,也会好几个月没看,当然心血来潮时,哪怕第二天是期末或者择优考,我也会捧小说到十一点多。当然,一切是在老妈不知的情况下,她以为我认真学习呢,呵,对于她对我的信任,我十分感激。
人最伟大的莫过于能把心中所想的用文字来让别人感受,当然,这不是凡人所能做的。当然,你也许会觉得我这话太重了点,我自己没这么想,因为确实世界上的作家不计其数,但是,读者想的和他想的完全相同,那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可能。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确实,作者你说了那么多,也许别人会感动,会支持,但不代表他们想的就和作者你本生想的一样,他们会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哪个读者看完你的文字,想的完全和你写时的感受相同,那么就是个奇迹了。
反过来说,其实不是说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好作家,其实好的作品,好的文学,并不一定要做到这样,只要你的文字能感动人,给读者一些本来没有的收获,那就好了。《巴黎圣母院》这本书,当然受他感动的人不计其数,但感动的对象是不同的,因为伽西莫多的纯洁,爱斯梅达拉的善良,当然还有可怜的克洛德,我十分同情他,当然我也相信作者写这个角色不是来批判他的,我们都因为他而感到爱最残忍的一面,他是个爱的牺牲品。
而似乎每位作家,都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经历,像三毛、李敖一样性格怪癖,或者像卡夫卡一样悲壮。有时从这些“作家”的人生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一个能打动人的神话。
没有哪个伟大的作家是个“平常人”,当然也没有哪个平常人能做出如此伟大的事业DD文学创作。
无论是那位经历了文字狱的苏东坡,还是那位能用封建王朝的生活容纳西方思想的徐光启,甚至那位西湖名妓苏小小……这些中国历史中的灵魂型人物,无不是用自己独特而又辉煌的生命写着人类的文字,创造人类的思想!
余秋雨说苏东坡是一种文化,从他身上我们能道出人类世世代代的哲理,包括一切和他有关的人和事,就在他被送进监狱的途中,他想结束生命的那一刻,又有多少人能想出文化这个词以及东坡本生的文化DD是上帝救了他,救了中国一代文明,一味文化。
而近代文学中,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托尔斯泰这样的大文豪们,又是另一种文明,另一味文化。
俄国的文学,与中国文学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也许是因为两国的人文思想较接近,他们生活在一个战争的年代,当然与中国的封思想内战是不同的,他们是一种世界思想战争,但是,也许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写出如此气壮山河的灵魂之作吧。他们用生命在诠释着思想,诠释着文明。
而又有另一种文学,就是畅销书作家们的文化。他们也许说不上是一种文化,但是,他们是没有高尔基他们一样的思想界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但是,却有更多年轻的灵魂去感受他们,甚至依恋他们。像日本的春上村树,美国的西德尼,中国的郭敬明。
有人会说他们的文学思想或许不够成熟,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却没有纵横世界的气概,有对生活的深思,却没有对生命的慷慨。
但是,毕竟这些文字鼓舞了很多年轻的生命。毕竟现在的孩子都是寂寞的,读到同样寂寞伤感的文字,总十分有共鸣感。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会去关注的是畅销小说,畅销书作者,青春偶像作家,而谈到巴尔扎克、马克吐温,莫泊桑、雨果以及谢尔顿这些文化代表人物时,总会停住脚步,因为这是时代变了,他们认为这些文字跟不上时代,老土。
但我认为,文学和音乐一样,没有时代,没有风格,只有共同的诠释DD感动。
钱海燕说过:“作者的任务就是写作,写完了,我的任务也就完了,至于读者你能不能接受,那是你的事,你喜欢,我很高兴,你不喜欢,也是自己的事,我不赞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什么联系讨论,我认为没必要。”钱海燕的话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放得开的作者,心是如此豁达。
读者,也许我们是该深思深思文化了,既需去领略雨果的深沉爱恋,也该去领会三毛的人生观念,也少不了谢尔顿的宗教思想,也不能没有郭敬明的青春忧伤。
文学是多方面的,请你在读书是,把这些文化都品一品,如果领略不了,看看《文化苦旅》,看完会明白:一个民的文化,离不开历史和现实。
篇7:外国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
1、《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
2、《童年》《人间》《我的`大学》[苏联]高尔基
3、《羊脂球》《项链》[法]莫泊桑
4、《变色龙》[俄]契柯夫
5、《战争与和平》、《复活》[俄]托尔斯泰
6、《双城记》[英]狄更斯
7、《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
8、《对话录》[希]柏拉图
9、《荷马史诗》[希]荷马
10、《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11、《红与黑》[法]司汤达
12、《草叶集》[美]惠特曼
13、《神曲》[意]但丁
14、《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15、《浮士德》[德]歌德
16、《社会契约论》[法]卢梭
17、《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18、《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19、《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20、《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
21、《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
22、《荆棘鸟》[美]考琳·麦卡洛
23、《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24、《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
25、《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
26、《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法]雨果
27、《三剑客》[法]大仲马
28、《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29、《茶花女》[法]小仲马
30、《基督山恩仇记》[法]大仲马
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32、《老人与海》[美]海明威
33、《泰戈尔短篇小说选》[印度]泰戈尔
34、《死魂灵》[俄]果戈理
35、《罪与罚》(上下)[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36、《双城记》[英]狄更斯
37、《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38、《在路上》[美]杰克·凯鲁亚克
39、《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40、《了不起的盖茨比》[美]菲茨杰拉德
41、《肖申克的救赎》[美]史蒂芬·金
42、《雾都孤儿》[英]迪更斯
43、《天使,望故乡》[美]托马斯·沃尔夫
44、《第22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
45、《裸体的午餐》[美]威廉·巴勒斯
46、《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47、《追忆似水年华》[法]普鲁斯特
48、《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
49、《牛虻》[英]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50、《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美]比彻·斯托夫人

【文学作品的神韵(精选7篇)】相关文章:
谈读书 阅读答案2023-10-12
李清照《渔家傲·红酥肯放琼苞碎》的赏析2022-05-17
《碛中作》赏析2023-11-08
散文的写作方法2022-05-02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轼词作鉴赏2023-03-25
山水文人2022-11-02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翻译赏析2022-12-07
《碛中作》原文及赏析2024-01-27
柳侯公园的美景作文550字2022-05-31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