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时间:2022-11-23 07:41: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整理13篇)由网友“泪的天使”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篇1: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人从事数届高中数学循环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本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建议:

作 者:汪家龙  作者单位:金沙县教师进修学校,贵州,金沙,5518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2: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不顺利的原因

在初中,教师喜欢将每一个知识点加以归类,而且将的比较详细,更多的是针对中考而去,学生只需要找准这点,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教师对于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方法、心理需求都不是很明白,再加之新课改后,高中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一样是满堂灌,但是对于概念的讲述都很粗略,对于针对性的练习都是采用的高考题,这样使得学生在没有掌握概念的情况下,面对高考题也听不明、弄不懂。初中,需要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然后自主的去探究;高中,需要学生勤于思考,要懂得自己去总结学习中的规律,对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有了更高水准的要求,这也使得初高中数学学习不能正常的衔接,导致学生适应不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二、研究初、高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变化

作为高中教师,应当全方位的了解初、高中两个阶段数学学习课程标准的差异。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

(二)系统化的研究初、高中教材

例如:北京市在初中使用了人教版、北师大版课标教材,而高中数学在必修和选修ⅠA中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A版教材,在选修ⅠB课程中可以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A版高中数学教材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高中教材。(尊敬的客户这一点,需要你根据自己的实际修改一下!)其一,不同的地区教师要求对初中的教材进行研究,找出初、高中教材本身存在的关系以及衔接;其二,对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区别、联系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驾驭教材。

(三)留心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1、新生心理的衔接工作

首先,让学生在心理上认识与了解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所占比例;其次,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进行对,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其次,阐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最后,请部分高三学生为新生讲述学习体会。

2、提问——重视兴趣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刚进高中,面对数学困难,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胆怯的一面,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探索。课堂提问是一个提升学生衔接初中数学带来的“兴趣”的有效手段。

3、教学需要针对性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摸清学生的基础能力;更要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四)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落实

1、教学需联系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法

教学中,时刻留意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工作,最佳时间是选择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适当的减缓教学进度,提供学生部分难度较低的教学课程,给学生留一段“缓冲期”,让学生在一个逐渐摸索的进程中适应高中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集合、函数等入门的课程,带给了学生很大的困难。所以需要考虑学生实际,掌握“难度小、梯度缓、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教学层层剥离,分解落实。在教学速度上,需要放慢开始进度,懂得教学的渐进性;在知识上,多以案例,实例教学入手;在落实上,首先针对教学课本,然后延伸至课本之外的“课本”;从难度上,掌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吸收能力,对课本教材做好处理与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在进行知识系列训练上,开始时可多搞一些模仿性的练习、变式,加大学生在黑板上的练习量,不仅方便教师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而且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另外,在进行平时的考试、测验的时候,题目难度不应过大,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格。这样的手段,学生也就能够逐渐的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2、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

高中数学不必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更具抽象性,需要考验学生的灵活性,也就需要学生充分的“吃透”知识,不能够还是用初中数学对于概念、知识要求、结论的死记硬套的方法学习高中数学,所以就需要教师展示新知识、新解法是如何产生、形成和探索过程给学生看,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会质疑能力,并且能够释疑的思想方法,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之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无论是在教材内容、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手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了担任高中数学的教师要注重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只有在不断的摸索、实践当中,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将自身的教学经验采取正确的方法融入到高一的数学教学中去,才能够落实初、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更多的是将初、高中数学内容在学生的心理搭上一座“衔接之桥”,才能够将学生自然、顺利的接受高中数学知识。

篇3:初高中数学衔接方法

成因分析

1.学生层面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学法上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其次,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2.初高中教学内涵存在两大差异

(1)知识思维层次上的差异(由直观的到抽象的)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面几何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几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差。相对来说,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

(2)知识体系的差异(初高中的跨度太大,人为造成的不衔接)

随着这几年新教材改革,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 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使相当一部分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陷入困境,认为数学高不可攀,不可接近。

3.教师层面分析

(1)新课程需一个适应过程

学生参加了三年新课改实验,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而高中教师是初进课改,还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课标的问题——新课标在实验阶段本身存在着初高中衔接的问题;教材问题——课改后使用的全部是新编教材,教材编写者对初中不够了解而带来的衔接问题。

(2)教学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高中教学往往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学习。

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学习上的困难,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1.缩写并使用衔接教材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 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从学生实 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2.加强新课标的学习

加强学习高中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要到位,解决学生知识衔接。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

3.加强高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

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4.日常教学研究教法,培养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

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 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 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 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篇4:初高中数学衔接方法

第一点,尊重基础和认知水平,平稳过渡

客观地承认现有初中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放慢教学进度,调适教学策略.根据高一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内容抽象、概念较多、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较多等特点,所以要放慢教学进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空集的概念后,很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辨析φ、{0}、{φ}的区别,这就过早地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接受起来感到困难).问题设置注意梯度,循序渐进,借用初中的传统作法,加强练习,平稳过渡,如在讲完集合的交和并运算后,可以设置以下的问题序列,让学生熟悉集合的交、并运算,并建立运动变化的观点.

设集合A={x|-3≤x<5}, B={x|x≤a},根据下列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①A∩B=φ ②A∩B={-3} ③A∩B={x|-3≤x≤a}

④A∩B=A ⑤A∪B={x|x<5}

以上问题只须要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B,把实数a对应的点在数轴上从左向右移动,就可以得到相应要求的实数a 取值范围.

第二点,抓住初高中内容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高一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与初中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如果能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分析、理解,那么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自然、扫除学习障碍,如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高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类比初高中两种叙述的含义不够,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事实上,在初中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出高中函数定义中的“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在一个变化过程中x的每一个值”就构成集合A(函数的定义域).“与每一个x唯一对应的y值”就构成函数的值域C

B(在映射中并没有要求B中的元素都有原象).“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就是说明存在着一个对应法则f.这样类比,就把初高中两种叙述方式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感到高中定义就是从初中定义中过渡过来的,而且更广泛,但其实质没有变,都是刻划一种对应关系(多对一,一对一).然后再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去找出相应的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在集合映射观点下的函数定义.

第三,加强沟通,做好心理调适

高一新生入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初、高中数学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在成绩标准上要降低要求,能保证在70-80分(百分制)就是不错的成绩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学习障碍,甚至是严重的挑战,同学们需要具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高中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培养思维能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比初中多一些。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学场”(忌严肃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敢想、敢言,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对与错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剖析,抓住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自强心.

第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高一新生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过渡问题.根据各校高一年级新教师增多的特点,加强教师培训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抓好岗前培训,利用暑期大学生到校报到后立即组织培训,由教研组长讲教材体系、重、难点、关键、教学目标和要求及各部分教材处理方法、上示范课、组织评课活动,组织新教师编写教案、集体讨论等.要求新教师利用假期做完教材中的所有练习题

其次要抓好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集体备课,安排有经验的教师首先编写供集体备课讨论的集体教案,通过讨论形成不同层次要求的教案设计,为年青教师编写教案提供了样板.另外,还要求年青教师加强听课学习,借鉴有经验的教师课堂随机应变的教育教学艺术.

总之,抓好初高中衔接教学工作思路和对策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那种针对学校实际,有的放矢,灵活多变,因材施教的策略,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做法.

篇5:初高中数学衔接方法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作好衔接工作,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经过近几年的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建议做好以知识的衔接。

1.立方和(差)公式

2.十字相乘与分组公解法

3.二次根式

4.三元一次方程组

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6.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7.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方程的无理方程

8.基本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9.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0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11.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1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3. 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14.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15. 三角形的“四心”

16. 圆的垂径定理

17. 圆的内接四边形

18. 两圆连心线与公切线

19. 课题学习:圆中的相似问题(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适当编拟一些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篇6:浅谈初高中的数学衔接

高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做好衔接工作的必要性

1、高一在学生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中的作用

2、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 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 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 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3、近年来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因此,学生对初中数学并不感到太难。 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1.教材的变化: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在知识的呈现、过程和联系上注重逻辑性,在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映射、函数定义及相关证明、逻辑关系等,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且有中考试卷的难度作保障;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2.升学考试要求不同下的教法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强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如江苏洋思的先学后教。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要求内容容量大,从概念的发生发展、理解、灵活运用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举一反三、知识和能力并重。

从升学考看,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取得中考好成绩。而高考要求则不同,有的高中教师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类型和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造成了轻过程、轻概念理解重题量的情形,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习方法的变化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课后,也不看书,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一教师介绍并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同学特别是女生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高一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高一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4、学生学习能力的脱节。

从学生的数学能力看,初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几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几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低。从数学思想方法看,初中数学对其要求不高,如高中所重点要求的四大数学思想要求很低,象每年中考和期末考暴露出数学形结合意识较差。

三、主要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这些能力、思想方法也正是高考命题的要求。

1、教师明确要求:高一数学教师应在开学初,要通过听介绍、摸底测验、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认知结构;同时要立足于高中大纲和教材,特别要分析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一第一学期内容的特点,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函数等,从内容、结构、过程、方法、思想等角度考虑学生的困难。 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同时应该明确高考对高一内容的相应要求,着重应该是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基本方法思想等,而不是单纯的题型甚至数量。

(1)找准衔接点。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学生不仅能顺利接受新知,而且能够认识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高一数学知识大多是在初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从初中知识(衔接点)出发,提出新问题,可以研究得到新知识,比如函数的定义的讲解,可从初中函数定义(衔接点)出发,结合初中所学具体函数加以回顾,再运用映射的观念给这些函数以新的解释,在些基础上对函数重新定义,使新定义的出现水到渠成,易于理解,同时比较新、旧定义,发现原有定义的局限性,又使学生认识得以深化,新知得以掌握和巩固。

(2)做好“衔接点”教材的处理工作。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应先详细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然后疳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联系起来进行解决,而一元二次不等式又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在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中几乎处处可见,另外,二次函数不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龙头”函数,弄清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对以后的学习指、对函数及三角函数图象的研究到“半两拨千斤”的功效。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习过的概念、图形,要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和形象(衔接点),无须作为新知识。重点处理,以便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而对于在提法上予以突出。例如函数的概念,在初中组给出了用“变量”描述的经验型的定义,而在高中则从“映射”的高度给出一个理论型的定义。但后者并不摈弃前者,而是把前者作为何供对比,有待深入认识的对象。

篇7: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思考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思考论文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二、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高中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简易逻辑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删减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板演的机会较多。

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例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新高一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慨念。

比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o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课桌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高一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板演,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比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初中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入手,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增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别提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在新生入学时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为搞好衔接打基础;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将学法指导寓了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定期交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的习惯,使他们掌握思维方法,做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个性化语言,永久地记忆在脑海中,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篇8:浅议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浅议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浅议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白建国

(陕西省武功县大庄镇初级中学)

摘 要: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容量和要求方面,还是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方面比较,初高中数学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过渡和衔接显得非常必要。从具体教学内容的比较和要求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比较和要求两个方面来讨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数学衔接;原因;内容;措施

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因素。讨论和研究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指导和引领学生适应数学学习的变化,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2.初中要求低,而高中需要熟练运用的内容

(1)初中课程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课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基础内容,而且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3)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做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课程中这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3.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1)初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只是有一些渗透,而高中就要求学生理解并在解题中应用。

(2)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离常数法、十字相乘法等运算方法和变形技巧,初中做要求,而高中数学中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三、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初高中的数学衔接主要是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努力克服初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惰性,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新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适时补充拓宽初中数学知识,加强知识、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更快地投入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邱家彬。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几个问题[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2]吕瑞娇。论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问题[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05)。

篇9:新课改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新课改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1、由于初中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的压缩,而目比以前的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考试形式上都没有大的变化。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初中内容的删减,降低要求,导致学生“双基”无法达到高中教学要求。如十字相乘法、平行线分线段定理、简单的无理方程、高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别式等内容都没有讲到;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多项式的除法、配方法、等等都降低了难度,因此教学内容处理上这部分内容应先行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先讲有关初高中衔接的知识。

2、初中教材语言叙述比较通俗易懂,带有直观性、趣味性,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抽象思维陡然提高,知识难度迅速增大,重理论、重逻辑推理。如函数的单调定义,文字叙述难以理解,需要转化为符号语言,定义还有隐含条件。学生思维不能适应这些情况,教学中要把这些严谨的定义、定理,分层降低起点,分层次进行简单处理,对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多让学生进行相互转化,从多方向去理解概念,多举实例,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切实做到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出发进行教学,切忌过早地与高考对口径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教材的内容较少且比较简单,课堂教学中多教师讲,学生听,接着学生练习,每节课中学生围绕一二种题型进行反复训练,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改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只能教会学生尽量做到“举一仿三”。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设计,做好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做到:首先,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点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

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其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三、心理状态的衔接

初中生活泼好动,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比较单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都还把他们当作偏向于儿童的未成年人;初三学年的奋战,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都对学生提出了上高中的奋斗目标,各方面都对他们管束得较严;终于考上高中,家长和学生都松了一口气,家长认为孩子已长大,没必要管得太多,学生入学后没了初三的紧迫感,在行动上自然没初三那时的冲劲;又加上学哥学姐们早就灌输了一些高中数学难学的“经验”,所以一上高中,就自然产生了对数学的“畏惧感”,由此影响了高一数学的学习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在高一刚开学就告诉学生:新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做好下面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的.课堂,教师讲得细,练习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密度,难度及作业量猛增,极易形成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让学生意识到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教会学生,在课堂上力争:超前想、超前做、超前总结,超前提问;在课下要学会:课后及时复习、每一单元及时复习、考前及时复习;作业做到:先复习后做作业,作业卷面做到规范整洁,出现错解做到查明原因再重做。因此,在学习中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明其理,还产生自己的想法;知一点,恍然大悟,懂得一片;能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新见解、新问题、新结论。

正如《课程标准》里所说: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变化。总之,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正视教材及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善于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大热情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提高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工作。

篇10: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有哪些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归纳

1. 立方和与差的公式

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进入高中后,它的运算公式却还在用。比如说:

2. 因式分解

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经不作要求了,同时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项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却多处要用到。

3. 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

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却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分子有理化。

4.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初高中衔接中最重要的内容,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函数类型,是历年来高考的一项重点考查内容,经久不衰。

5.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在初中,我们一般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而到了高中却不再学习,但是高考中又会出现这一类型的考题,因此建议: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并能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运用它求含有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的代数式这里指“对称式”)的值,能构造以实数p,q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6. 图象的对称、平移变换

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象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对称轴、给定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

初中教材中同样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在高中,这部分内容被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圆幂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教材多常常要涉及。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知识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笮。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0—180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0和“--30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 =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 =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初中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 -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如:高一有八门课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八节课,自习时间四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高中数学教师将不能向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不能向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

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使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反对创造精神。如学生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就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篇11:初高中数学衔接要注意哪些地方

高中数学教材11个“大坑”

章节

知识点

11个“大坑”

中考要求

高中基础要求

代数式恒等变形

(1)多项式乘法

只掌握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

熟悉和掌握立方差、立方和、两数和差的立方、三数和的平方

(2)根式的恒等变形

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熟练掌握分母有理化的运算技巧,并对含有参数的分母有理化

(3)因式分解

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熟悉和掌握复杂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拆项和添项法,另外,求根公式法和待定系数法也是应该了解和熟悉的

一元二次方程

(4)根与系数关系

只要求知道并会简单直接使用

熟练掌握根与系数关系的各种变换技巧,在复杂应用中能够充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推导

(5)带有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只要求简单参数且不要求对参数做复杂讨论分析

熟练掌握各种复杂多参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讨论求解

一元高次方程

(6)一元高次方程

不要求

要求能够利用方程的概念和因式分解解决简单高次方程

二次函数

(7)二次函数图像及性质

只要求不带参数二次函数和可以直接求解的带有参数二次函数

对配方法只有基础的要求,带有参数的二次函数表达形式的变换不作要求

熟练掌握带有复杂参数的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变换,并对参数在不同情况下的对二次函数图像、性质的影响进行讨论均有较高要求

(8)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联

基本只要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以及根与图像的关系

要求完全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并能够熟练使用它们的关系灵活的转换问题,需要掌握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9)一元二次不等式

只要求解不带参数的元二次不等式

熟练掌握带有各种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并要求会利用因式分解技巧、分类讨论的思维和与动态二次函数图像的结合解决复杂一元二次不等式

(10)绝对值不等式

不要求

熟练掌握各类绝对值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

(11)不等式组

只要求含有两个不等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熟练掌握任意多个不等式和含参数不等式,并且不等式可以是一次和二次不等式

高中数学5大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

初中要求

高中要求

分类讨论

只要求在非常少数且明显的几类问题中使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且局限在难题领域

基本分布在各种难度的问题中,且经常性的遇到需要使用分类讨论思维解决的问题,且对分类讨论的分类标准划分需要有自己清晰的认识

形式化的推理逻辑思维

重点要求实数领域基于数的运算和基础代数式的运算推理,且只要求只存在一两种推理路径的推导(通俗的说,就是需要算数,且推理方向是确定的,只要记住以前的题即可,机械式照抄照搬基本可行)

基本完全放弃数的运算,完全基于抽象函数、参数的运算推理,且推理中需要具备预先明确的思路,而不可以直接通过固定路径的推理直接获得解答(通俗的说,就是不需要算数,所有运算都是通过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进行,并且推理路径必须提前想好有几条路,基本不可以照抄以前题目的路径,每一个提都不一样,机械式照抄照搬基本行不通了)

抽象逻辑推理

基本不要求

函数部分要求完全掌握抽象逻辑推理思维方法

数形结合思维

在函数部分有所涉及,但是基本只是直观应用,只掌握基础的函数和图像的关系

熟练掌握各种数形结合问题,并要求在数形结合中找到复杂逻辑问题的思路,尤其再和导数集合会形成高考压轴题

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具体数学方法

不要求

要求掌握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数学方法,并

篇12: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释解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释解论文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般形式:ax2+bx+c<0,或ax2+bx+c>0(a>0),其中a、b、c为常数。要求不等式的解集,就需要前面所讲的方程和函数的相关知识,利用方程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任何一元二次不等式经过变形都可以化成两种“一般式”之一,当a<0时,将不等式乘-1就化成了“a>0”。要注意的是不等式的解集为φ、R或弄某个区间,由△=b2-4ac与0的大小确定。不要死记书上的解集表,要抓住对应的二次方程的“根”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活记活用,在对应方程有根的情况下可总结为: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向学生解释清楚两边和中间的所指。

二、三者的关系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函数的联系是:若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图象是抛物线L,则不等式ax2+bx+c>0(a>0),ax2+bx+c<0(a>0)的解集分别是抛物线L在x轴上方,在x轴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的集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为常数,a≠0)的根就是抛物线L与x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

三、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和积极认知。新旧知识的衔接,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是学生复习旧知识,接收新知识必要过程,设计合理有效的衔接教学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必要的。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前面已提到教科书对“三个二次”的设计已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尊重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即由一元二次方程到一元二次函数再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最后反馈应用。

(二)教学过程必须在知识的浅层(即基础知识)发展逐步提高这里有一个认知规律的差异问题,即作为教师必须承认教师的认知规律,学识水平与学生差异是巨大的。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学生不一定简单。就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说,很少有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图像在X轴上方,则Y>0,图像在X轴下方,则Y<0,图像与X轴相交,则Y=0因为这个问题,对教师来说,根本不成问题,但对初中生甚至部分高中生来说,或许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某些学生甚至无法逾越。因此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并注意在知识的“浅层”挖掘和发展。

(三)教学实践活动应让绝大部分学生均能参与教学活动更应关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要使绝大部分学生投入。如学生解有两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如果学生连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公式都还没有熟练掌握,就让学生解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这是显然不符合规律,这样的设计,无疑是教师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对于特优学生和特差学生,因材施教作为整体教学的弥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四)教学过程不应太过拘泥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受到学时的限制,总想在几个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内容安排的很多,往往一个课时有几个重点和几个相应的难点,学生学起来特别吃力。其实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逐步递进的过程,学生由接受新知识到熟悉知识,再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最后反馈,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是一个重复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若一个课时能完成一个内容,掌握一个知识,就应该是成功的。所以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不受相应课时的限制,随时进行反馈学习。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衔接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衔接教育并非仅有本文所探讨的“三个二次”问题,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还有许多,如学科间的衔接、年级间的衔接等,搞好衔接教育就像水到渠成一样。因此,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钻研教材,对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体系非常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13:浅析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浅析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一、做好前期心理准备工作,加快心理衔接

搞好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努力了,而考试的分数却比初中有所下降,这也是正常的,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失去信心,只要我们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的。

二、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书写的规范化、独立完成作业、上课听课的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等养成要求。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首先,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其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最后,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高一学生阅读时,读不顺,读不细,读不实,读不准,所以老师千万别急,在这个衔接阶段,可以编出问题,引导阅读,如概念叙述与理解,定理、命题的方法与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并交给他们如何利用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只要深入钻研大纲,理解、吃透教材,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高初中衔接

试析行刑执法衔接中检察监督机制的构建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论文

初高中的学习计划怎么做

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高一英语个人教学计划

我县初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初探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整理13篇)】相关文章: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2022-12-23

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2022-05-31

生物实验教学培训心得2022-12-23

高一英语下册教学计划2024-01-03

如何做好小学初中数学的过渡及衔接2023-03-27

高一物理教育教学反思2022-05-06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11-03

高一化学《氧化碳》教案与高一化学学习方法2022-04-29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2023-02-02

高中学习各科的方法以及建议2023-07-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