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监狱庆自考20周年 服刑人员刑期变“学期”(精选3篇)由网友“金鱼脑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北京监狱庆自考20周年 服刑人员刑期变“学期”,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北京监狱庆自考20周年 服刑人员刑期变“学期”
北京监狱庆自考20周年 服刑人员刑期变“学期”
核心提示: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日前主办的北京市监狱系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周年总结表彰会上,一批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在押服刑人员被授予“自考之星”称号,与陪伴自己一步步走向新生的优秀干警一起接受表彰,幸福的笑容溢满服刑人员的脸庞。从1986年北京市宣武区自考办率先在北京市监狱系统为服刑人员开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至今,这个“特殊考场”已经走过了。20年间,北京市监狱系统组织相关考试42次,累计参加高自考的服刑人员已达8832人,其中有158名服刑人员通过大墙里的高自考获得了本、专科毕业资格。目前,有2859名在押服刑人员拥有高自考学籍,占在京服刑人员总数的21%.变刑期为“学期”,高自考在监狱里开设的“特殊考场”,让服刑人员加快了迈向新生的步伐。
服刑人员宋某在被判处死缓后曾一蹶不振,是高自考“特殊考场”让他感到了生活的.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不仅获得了工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学历,而且先后3次获减刑,提前回归社会。“特殊考场刚开设时设了两个考点,当年就有第一批80名服刑人员参加了考试。”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处长潘开元清晰地记得高自考“特殊考场”开设之初的一幕幕。没有正规做考场的教室,就腾出服刑人员劳动的车间做考场;没有教师对考生进行辅导,干警们就自费参加社会上的高自考辅导班,然后回来传授给备考的服刑人员。
据介绍,从开始,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制定了一系列奖励高自考成绩优异者的“优惠政策”,在这些“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北京市监狱系统每个考季平均有1200名在押服刑人员报考高自考,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42%以上。
《中国教育报》12月17日第1版
篇2:自考 监狱服刑人员的大学梦
自考 监狱服刑人员的大学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模式。它是我们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改革开放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时至今年已经走过25个年头。在多元教育迭出的今天,怎么对待自学考试、怎么看待自学考试的发展,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月22日,北京第二监狱的教室里,整整齐齐地坐着29名身穿灰蓝底色、白条文囚服的男性考生。清一色的小平头,不少考生还戴着眼镜。这天他们与17万多名考生一起参加了自学考试。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北京市监狱局为犯罪服刑人员设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特殊考场20周年的日子。当天,全市有800多名服刑犯人在监狱中参加了自学考试。
在千千万万自学高考的场景中,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画面。提起这段生活,数不清的学子为之动容:“自考,我的大学。”
前不久,自学考试高层论坛在秋日绵绵细雨的成都开幕。
作为东道主的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涂文涛同志,在欢迎辞中披露了四川自考的一段数字:
四川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自学考试功不可没。起步于1984年的自学考试,当时仅有2个专业,4万考生报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省开考专业已经达到了128个,涵盖了各个学科门类,考生规模达到了50万人次,学历层次从以专科为主发展到专科、本科并重,以本科为主,从单纯的学历教育发展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全省自学考试20多年来累计报考人数达到了948万人次。目前,获得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达到32万余人,还有 1000多名自学考试毕业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自学考试已成为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
20多年来,自学考试制度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全国累计有4300万人、1.4亿人次参加了自学考试,培养了625万本专科毕业生,目前在籍考生2700万,每年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始终保持在1千万人次的规模,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提高了人民受教育的年限和劳动力整体素质。
自学考试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北京师范大学靳希斌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效益调查的科研项目的统计,以广东、浙江、北京、河南为例,我们国家的自学考试,国家投入到自学考试上的经费,一门功课大概是7到11元,一个专科毕业生要学完15门左右的课程,本科生二十几门课程。而一个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生均经费已经达到了1万多元。粗算一下,自学考试的生均投入是普通在校生的5%,按照625万本专科毕业生计算,就是1千多个亿。
特殊考生圆大学梦年10月22日,北京第二监狱的29名服刑人员与全国17万多名考生一起参加自学考试,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北京市监狱局为犯罪服刑人员设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特殊考场20周年的日子。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有4300万人、1.4亿人次参加了自学考试,培养了625万名本专科毕业生,目前在籍考生2700万人,每年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始终保持在1千万人次的规模。
在“十一五”自考经济效益调查中,86.2%自学考试的人认为自己通过自考后,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在“能不能承受自学考试的费用”的时候,73%的人认为这样的费用能够承受,选择不能承受的只有7.2%.自学考试为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创造了机会,而且使那些特别是在经济财力上达不到的人创造了机会。
自学考试不仅仅为考生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社会效益,如自身素质的提高,择业空间的扩大,视野的开拓,个人职业空间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改善,人际关系的协调,良好的品质信念的`形成等。90%的考生认为自学考试带来自身素质的提高。
自学考试在培养人才模式上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宽进严出”,真正的学分制。
这样的制度促进了我国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的民办高等院校许多是建立在自学考试制度上的。自学考试制度为民办教育搭起了一个施展的平台。
自考要居安思危
1995年,在北京西山曾召开过一个关于自考的研讨会。当时人们讨论一个问题就是,自学考试是“发展战略”还是“权宜之计”?自学考试这面旗还能打多久?
近几年,普通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各类教育形式的兴起,对于高自考带来不可回避的影响。
“自考为什么能吸引上亿人次来参加考试、学习?我觉得与自考这种特有的教育制度有关。”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说,“我对自考生具有的一种自豪感感触很深。我过去出差,在北京机场贵宾间的休息室里面,曾遇到五个人在同时参加自考,其中一个同事已经拿到了专科文凭,还要参加本科考试,大家都很佩服他。我想,这就是很多人愿意参加自学考试的动力吧。”
这位在自考界享有声望的老人有一个特别的感受:一个新的制度,在20多年当中,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不容易。但也不能总沉浸在这种感觉当中,觉得我们一切都做得够好了。
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赵亮宏说,应该看到自学考试发展中确实有曲折、有困难,有危机感。自学考试要继续健康发展下去,就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顺应教育的发展潮流,顺应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整个社会提出了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自学考试这几年顺应了这个形势,大力发展非学历的教育考试,这个实际上是一个不小的改革。
有关专家指出,自考要居安思危,自考面临的竞争已十分严峻。
这位专家说,远程教育的特点有五条,第一就是师生在时空上是分离的;第二,要有媒体或技术来沟通,因为教育教学本来就是主体的双边互动,因此交流的技术手段非常重要;第三,要有一个机构来组织。自考仍然是一种教育,不是一种纯学习,要有一个组织来实施,对特定对象进行有特定教育目标的教学;第四,要有双向的通讯来支持。要有办学机构和主要代表老师、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双方通讯,面授的也好,通过电子的也好,都可以,但必须有反馈、有指导,有交互;最后一个就是要以自学为主,助学为辅。近代教育是差不多把同年龄的学生放到一个班来教育,这是近代大工业的教育模式,而自考不是这样,它的对象非常不同质,这就需要组织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否则怎么来保证教学质量?
自学考试制度的创新势在必行!
自考的使命没有完结
按终身教育的要求,我国国民教育有一个最大的不足: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甚至成人教育都存在一个大问题,基本上都是面对未就业的青少年服务的。而名副其实的“成人教育”远远不够。也就是说,按照自己的要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年龄都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形式,这一点,我们还没有做到。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就是要实现这个目标。
一位英国学者讲,一个人一生当中要改换工作10次左右。全国工商联有一个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当中,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2.8年,就是说,每个从业者可能面临“角色转换”的周期非常短。这种转换必然需要学习。
因此,自考的历史使命并没有完结。
天津考试院长乔丽娟说,要重视自考制度的建设,要以制度创新推动自考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关键所在。目前高教自考最重要的不是“考”的问题,而是“服务”的问题。考生学习有困难,而我们的服务不够。如何做这个服务?于是就涉及到既抓考试,又抓学习服务,既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建立这种社会化开放形式要求的学习服务体系。因此,高教自考应该充分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就自学考试的发展,提出要遵循三种思维方式:
第一要确立序变思维。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数量上,一种是结构上。原子那么点质量,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就是因为产生了核序变。要讲究序变,强调序变,因此我们提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层次上移,就是要发展自考中的本科生。我们国家的普通学校办学结构,专科占53%的比例,而专科生能升本科的,一年最多就是10%-15%,同时我们国家恢复高考以来,一共累计约1600万专科毕业生。这样的数字,怎么样来完成专科升本科?因此,自学考试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满足这样的需求;高自考要下移发展,就是要面向农村,面向职业教育。全国考办提出“三个五”工程,就是直接面向农村。现在的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70%大都是在工厂里,现在不是说要他们学习,而是他们自己要自学。另一方面,从结构上调整,就是专业非学历证书的考试。考试中心已经与23个行业和部委在合作,在做资格证书的考试。自学考试一年有1000万人次是接受学历教育,有600多万人是在接受非学历教育。这确确实实为终身教育搭建了一个平台。
第二个就是信息思维。现在的社会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十一五”规划提出,我国的毛入学率要达到25%,怎么样来实现毛入学率提高?重要的是普通高等院校是主流。那作为自考更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突出的作用。
最后是跳棋思维。戴家干说,象棋是以牺牲对方来获取胜利的,而跳棋是占有对方的地作为目标,而每个子之间没有差异,关键是在跳棋的过程中要搭桥,也就是你想捷足先登就得甘为人梯。要学会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合作中学会竞争。自学考试也是这样,我们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甘于为考生服务。我们要真正把所有的教育资源整合成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的思路中来看我们的自学考试,不能单单就自学考试说自学考试。
光明日报
篇3:刑期变学期:从法盲到法律本科生
在狱内参加自考的第八个年头,张林终于实现了由初中未毕业的“半文盲”到大学本科的文化攀升。八年来,在监狱政策的感召下,在警官、亲人及许多善良人的帮助下,张林克服自己“底子薄”的困难,先后完成了“法律专科”、“心理学专科”、“法律独立本科段”三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曾被判无期徒刑的张林因积极改造,明年就能出狱,他感慨地说,“没有自考,就没有我的今天!”
自考,让他重塑生活信心
“我是监狱连续八年的劳动改造积极分子,总共减了9年多刑期,都与自考有关。”
市监狱管理局有“变刑期为学期”的政策,对参加自考并改造积极的服刑人员有一定奖励。张林服刑所在的市第二监狱分监区警官鼓励张林试试。那就试试吧。自己法律意识淡漠,不懂法才蹲大牢,于是张林报考了法律专业。
因为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伊始,张林就把所有的工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第一次考试,他报的大学语文(专)和婚姻家庭法两门课都没考过,情绪很低落,监狱的警官开导他:“外面也有许多人基础不好,可他们一直坚持,一些人就是这么成功的。”第二次,张林又报了两门,一门通过,一门失败,因此获得了监狱奖励。来之不易的成功,让他看到了未来人生的一缕曙光,也坚定了他参加自考的信心。他学习更刻苦了,最苦的一段时间,他早上四点多钟起床复习,晚上温书有时要到凌晨1点。学习压力太大,他一度得了斑秃,头发掉得一块一块的。
最难的一门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看着教材里的每句话都像天书,根本理解不了。”考了两次都没通过,张林找到了笨办法——结合实际,结合具体的知识理解。教材里有句话是“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什么是“螺旋式上升”?他就想,中国革命的发展是波浪型的,一次成功,达到一个高潮,然后有个低谷,接着是退潮期,如此反复,最后达到高峰。“对,这就是螺旋式上升。”教材里的每个概念,他都这么一点儿一点儿钻,最后终于通过了考试。
张林说,“现在的我觉得一天比一天好,这种心情和自考有很大关系。参加自考八年来,我今年通过一门,明年通过两门,后年通过三门,这样日积月累,信心就一点一点积累起来了!”他想,出狱后肯定还会面临很多困难,但通过参加自考养成了吃苦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出狱后有什么困难,他觉得自己都能克服。
自考,让他重拾温暖亲情
“我第一次入狱时,才15岁,父亲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第二次入狱后,父亲对我彻底失望了,将近五年,他不来看我,也不给我写信。后来我参加了自考,和父亲的关系才复苏。”
1998年张林开始参加自考,知道此消息后,他母亲特别惊喜,坚持让他把成绩单寄到家里:“我要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考了。”母亲其实是想让老伴看看,儿子在参加自考,儿子在积极接受改造。
第二天,得悉儿子参加自考安心改造后,张林的父亲买了一整套自考法律专业教材和辅导书,还手抄了一份法律专业考试时间表,让妻子下次探视时带给张林。
此后不久,张林就收到了父亲的来信,鼓励他安心学习和改造。他父亲还把辅导班的听课笔记一并寄到监狱。临考前几天,信就来得格外勤,一天一封。一次,张林收到父亲一封短信:“考试不要紧张,考前注意休息,我儿一定成功。”读着这封短信,张林眼睛湿润了。父母的伟大,他是通过自考才有了深刻体会。北京青年报上曾经刊登过他的一篇文章《心债》。情之所至,他写出了对父母的负疚之情。越觉得年近七旬的父母的不易,他就越觉得对父母亏欠太多,“我出去后要好好孝敬他们。”这是张林的心声。
自考,让他重温世间关爱
“没有监狱警官、自考办老师的帮助,我参加自考不会坚持这么久。很多事都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范围,可他们总是尽心尽力帮我。单单就我做论文这一件事,就牵动了很多人。”
今年上半年,张林参加自考法律专业(独立本科段)各门课程成绩合格,可以申请撰写自考毕业论文了,张林母亲不了解服刑人员申请撰写论文的相关政策,急急忙忙去为他报名,却因种种原因没报成。教育科负责自考工作的魏警官了解此事后,立即和市自考办取得联系,市自考办安排好报名时间后,魏老师又打电话通知了张林母亲。
那天,张林到教育科办事,见魏老师正在屋里着急:“你母亲今天去帮你报名,都这会儿了也没来电话,也不知报上名了没有。这么大风,老太太别再出什么事。”母亲和魏老师从没见过面,可这种发自心底的善良,站在屋里的张林深受感动。
论文初稿写好之后,魏老师说,“你母亲年纪大,不要让她来回跑了,我帮你把论文从网上发到指导老师的邮箱里。”魏老师家里的网速慢,发了几次都没发过去,同办公室的汤警官把论文接了过去:“我家是宽带,网速快,我帮你发。”
北大法学院刘守芬教授是张林的论文指导老师,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刘老师,他感激地说:“我读的许多参考书都是刘教授编著的,她那么大的学问,指导我的论文还那么细致。”张林上交了论文提纲后,刘老师不仅改了每一个标点符号,每部分内容应如何细化充实,错的地方如何改,也都标在文章留白处,引用资料、人名有疑问的地方,就画个大问号,让他查阅核实。后来,刘教授对张林的母亲说,“你转告张林,让他出来后找个正当的工作,他有这个素质了。”
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这种朴实的真诚和善良,让张林深深地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入狱前,我觉着有钱最重要。自考这几年,这些老师们的一言一行,让我受教育啊!”
自考,让他体味知识力量
“什么书啊、本啊、报纸的,我过去根本就不摸。入狱后给家里写信,连局长的‘局’都不会写。现在呢?别人有不懂的地方,我还能帮助别人。”
自考某门课有什么学习方法和窍门,如何安排报考计划,不少服刑人员都来求助于张林。有几位服刑人员在他的帮助下参加自考也获得了奖励。甚至有一次,张林还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劝说一位同监区的服刑人员打消申诉念头,安心接受改造。这位服刑人员也参加了自考,当年就获得奖励。张林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和知识的力量。
自考八年间,张林一共发了300多篇文章,有几篇还发表在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上。2004年,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组织普法知识竞赛,张林靠着几年自考积累的知识,得了全局第一。2005年司法部和法制日报面向服刑人员在全国搞“我与法的故事”征文活动,他得二等奖。“没有这些年的学习锻炼,别说这些,连两万字的论文我都写不好。”
学自考心理学专业时,张林读到教材里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自我实现。张林想:什么是自我实现?后来联系自考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他想,这不就是一种自我实现吗?冲破自我不足,每天都有进步,今天比昨天有收获。这就是一种自我实现。“没有自考就没有我的今天。”
★ 假释思想汇报范文
★ 假释思想汇报
【北京监狱庆自考20周年 服刑人员刑期变“学期”(精选3篇)】相关文章:
试析新刑诉法修改对监所检察工作的影响及思考2024-04-04
感人的真实的爱情故事2022-09-13
监狱实习报告2022-08-15
参观少管所的心得体会2024-04-23
女性心理的论文范文2022-05-04
现代化文明监狱条件下罪犯管理教育中的几种价值冲突与对策2022-10-02
价值绝对主义冲突的表现及对策2023-07-14
感人的真实爱情故事精选2023-06-29
监狱民警转正个人总结2023-08-02
杀鸡与监狱工作科学化/宋立军法律论文网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