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

时间:2022-11-29 08:01:5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精选6篇)由网友“lexal”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欢迎阅读与收藏。

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

篇1: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

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

刘禹锡与屈原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贬谪后的刘禹锡也转向文学创作,借以明心见志。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被贬谪的伟大诗人,他忠君爱国。执著地追求理想中的美政,然而,带给他的却是忠而见谤,放逐于蛮荒之地,这使他内心充满了委屈与怨愤。面对纷乱危难的时政国是,他无处伸达,不得不投注于文学创作。以文学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与高洁情怀。寄寓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无辜遭贬的怨愤,从而形成了文学史上的“骚怨”传统,并对后世文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刘禹锡与屈原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为时所弃。被无情地逐出朝廷。贬谪于远州蛮地。独处僻壤。在人生理想得意之时,突然遭到这样巨大的打击,从权力的巅峰跌入社会生活的谷底,这极大地刺激了刘禹锡的心灵。所以,当他来到屈原曾经的流放地时,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强烈情感油然而生。使他对这位前贤的人生际遇和生活境况有了更多的共鸣,屈原的骚怨情怀慢慢地融入了他的心里,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和创作。正如明人陆时雍所说:“刘梦得……俱深于哀怨。谓骚之余派可。”

刘禹锡初贬的朗州,就是屈原当年的流放地。这里偏僻荒凉,山高林密。异兽哀嚎,恍如绝世。这使得诗人那固有的忧怨委屈感更为忧郁,内心难以抑制地发出了“高莫高兮九阍,远莫远兮故国”的痛怨之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哀怨愈加强烈,《谪九年赋》就是这种情感和心态的集中体现。他说:“古称思妇,已历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莫高者天,莫浚者泉,推以极数,无逾九焉。伊我之谪。至于极数。长沙之悲。三倍其时……天有寒暑,闰余三变。朝有考绩,幽明三见……叹息兮徜徉,登高高兮望苍苍……何吾道之一穷兮,贯九年而犹尔。”言语苍凉而悲凄。但值得欣慰的是朗州有淳朴的民风,有古老的楚俗,还有三闾桥、招屈亭等屈子遗迹。初到贬所,刘禹锡就住在后人为纪念屈原而修建的招屈亭附近。地理和情感上的亲近,使刘禹锡对屈原产生了由衷的敬仰和怀念,“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竞渡曲》)“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采菱行》)睹物思贤,虽不免伤感。然而屈原的形象由此如丰碑一样矗立在他心中,促使他调整了心态,看准了人生的方向,专注于文学创作,借以明心见志,抒发感慨。如其在《刘氏集略说》中所说:“及谪于湘沅间,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或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穷愁著书,古儒者之大同,非高冠长剑之比耳。”这里所说的“高冠长剑”意指屈原,说明屈原精神在其贬谪生活中具有深刻的影响和作用。而我们从其作品对屈原所流露的真情实感和对屈赋物象的运用来看,屈原的“骚怨”情感已经融入刘禹锡的人生与创作之中。

屈原素怀报国之志,不为冤屈诽谤所阻,依然故我,忧心时政。《离骚》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哀郢》中“哀见君而不再得”、“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等诗句就是屈原忧时伤世和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刘禹锡也与屈原一样,不因仕途受挫而改易初心,始终心系朝廷。关心国是。如元和十二年十月,官军在李的率领下,击败并活捉了叛军首领吴元济,刘禹锡立即上《贺收蔡州表》,并写了《平蔡州三首》以示庆贺。类似的思想在《平齐行二首》和《城西行》中也有体现,这都说明刘禹锡对现实的关注。在《九日登高》中他说:“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可见,其忧君思国的心绪与屈原的望君门而九重,“哀见君而不再得”的悲怨心情是相通相似的。刘禹锡既眷顾君国,也思乡盼归。在其诗中蕴涵着浓浓的思归之情。如其《武陵抒怀》中就写道:“就日秦京远,临风楚奏烦。南登无灞岸,旦夕上高原。”在《采菱行》中,他又叹道:“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这种焦切的盼归之情,其实就是他对朝政的牵挂,也是希望能够早日回朝为国分忧,以实现未竟之伟业。

嫉恶刺邪是屈原威武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刘禹锡也深受这种精神的影响,他对中唐时期的黑暗政治和社会丑恶也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揭露。在参与朝政的过程中,他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弊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感受,特别是被贬谪后,他对社会政治的认识更为清醒深刻。他因才高遭嫉。因志洁被诬。遭到群小的'构陷,以至远贬遐藩。所以,在作品中从不同的角度,借物陈情,对朝廷权贵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与批判。如其《养鸷词》,以鸷鸟喻禁军,对禁军只知享乐。毫无作为的腐败现象予以尖锐讽刺;《武夫词》是斥责那些方镇武将的恣纵骄横,揭露宦官神策军对社会的危害;《百舌吟》则是借百舌鸟的舌端万变来讽刺嘲笑那些曲意逢迎,以阿谀奉承而得宠的佞宦之流;《飞鸢操》是以飞鸢“鹰隼仪形蝼蚁心”的可鄙形象作比喻。无情地嘲弄那些徒具仪表而玩弄权势的奸佞小人。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聚蚊谣》,诗歌是以辛辣的笔墨来暗喻那些一时猖狂得势的小人:“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霄。嘈然啖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味者不分听者惑。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曲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诗人把那些阴险狠毒之徒喻为喜欢昏暗、专在黑暗中以利嘴伤人的蚊虫,入木三分地塑造了他们卑鄙渺小的形象,以表达自己的极端痛恨与鄙夷不屑之情。诗中飞蚊“伺暗”“喜昏黑”的嗜好,与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好从暗中伤人的行为,同样令人厌恶。蚊的“声如雷”、“嘈然啖起”、“喧腾鼓舞”、“利嘴迎人”,这种飞扬跋磨、不可一世的神态,其实就犹如“永贞革新”失败后。势利小人肆意中伤谗害革新派的做派。“清商一曲来秋日,羞尔微形饲丹鸟。”表明了诗人不为强权所屈服,不因一时受挫而颓废堕落。而是以乐观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斗争。而最为人们所熟悉和称道的是刘禹锡的两首游玄都观诗,诗人以含蓄的意象。暗寓褒贬,勇敢地向那些曾经追害过他的权幸佞臣提出了挑战,如《再游玄都观》就写道:“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明确表达了诗人绝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屈原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宁溘死以流亡”,“虽九死其犹未悔”,矢志不渝、不改初志的精神,对刘禹锡也有深远的影响。刘禹锡被贬后,虽然迫于情势而寄情笔墨,把诗文作为“见志之具”,但其内心从未怀疑过自己的理想,他认为自己横遭贬谪,是因为小人嫉妒贤能,而倾陷加诬,“唯守职业,实无党朋。竟坐飞语,贬

在遐藩。”(《苏州谢上表》)他也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怀抱“兼济”之志,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展宏图,如其在《砥石赋》中所说:“故态复还,宝心再起,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文中以宝刀喻贤才。宝刀经砥石的磨砺,会更显锋芒,借以表达自己百折不挠的韧劲和伺时再起的雄心。在《秋声赋》中又说:“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鞲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力将疹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秋节多悲凉,但刘禹锡却唱出了励志的高歌。人虽垂暮。可壮心犹烈,表明了对人生理想的高度期望。在《望夫山》中,就体现了一种顽强的执著精神:“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诗中连用三个“望”字,层层深化,以表达坚贞不渝的志向。在《历阳书事十二韵》中他又说:“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两者比照,就是宣示诗人忠于理想、守志不移的坚定信念。直至晚年,刘禹锡对理想的追求也一如既往,毫不动摇。在《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什》中,他说:“初服已惊玄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诗人虽自觉鬓掺“二毛”,却高情不减当年,向往的仍是像雄鹰那样展翅高飞。在《始闻秋风》中他写道:“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无论是思边的骏马,还是顾盼青云的鹜雕,都是诗人自身形象的真实写照,充分展示了诗人豪情在胸、壮志难泯的非凡气度。

屈原对沅湘流域民俗风物的采诗吟咏,以寄托人生境遇中的骚怨情志,对刘禹锡的影响也很明显。在贬谪期间,刘禹锡以巴蜀荆楚民俗风物为意象,感其所见。思其所闻,放情笔墨,以抒发内心的哀怨忧恨,寄寓人生理想,从而也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正如卞孝萱先生在《刘禹锡评传》中所说:“刘禹锡的诗歌也深受《楚辞》的影响……屈原变法失败后被流放到湘沅流域,学习当地的民歌而创作《九歌》,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也贬谪到湘沅地区,他效仿屈原学习民歌而创作了《竹枝词》。他在朗州近十年,住在与招屈亭相邻的地方,他写的《竞渡曲》记述了当地人民为纪念屈原自沉殉国而形成的竞渡风俗,以表达自己对屈原人格的崇敬。”在朗州,刘禹锡感慨于“武陵俗嗜采菱,岁秋矣,有女郎盛游于白马湖,薄言采之,归以御客”而做《采菱行》,抒发了“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的悲凉之情。在武陵,他观赏了龙舟竞渡之俗后,又做《竟渡曲》,慨叹于“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表达了其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难以释怀的逐臣之怨。在连州时,他看到“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因做《插田歌》,对农村劳动生活习俗表达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描写农耕和打猎习俗的《畲田行》、《连州观莫徭猎西山》等。在这些诗作中,因为贬谪生活的凄凉痛苦,诗人在描写民俗风物意象时,有相当一部分不免带有哀伤的色彩,有着明显的骚怨情感。如其《酬端州吴大夫泊湘川见寄一绝》所写:“夜泊湘川逐客心,月明猿苦血沾襟。湘妃旧竹痕犹浅,从此因君染更深。”又如《清湘词二首》其一:“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诗人所描写的月下斑竹、啼血哀猿、湘妃清泪、深夜幽怨琴声。其实就是诗人忧愁忧伤情感的表露和宣泄。当然,刘禹锡长期辗转于巴楚社会下层。感受到民间最为朴实鲜活的民俗风物,这使得他的心态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心境变得更为平和。创作也出现了与以往忧怨不同的清丽之风。如《竹枝词》就是其最具代表的作品,其序说:“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虽伧宁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郧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飚之。”在这组诗中,刘禹锡描写了巴蜀的自然风物和民风习俗,如“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依愁”。还有“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是写游踏青的细腰少女;“银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写刀耕火种的农家生活。类似作品还有《杨柳枝词》、《踏歌词》等。应该说,是贬所人文风情的淳朴美打动了他、感化了他,也抚慰了他因贬而产生的怨愤,心境的平和才使他发掘出这样美好的风俗人情。唱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歌。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禹锡不仅深受骚怨情感的影响,而且在情感内涵的表达上还有所超越。

总之,屈原的骚怨情感,对刘禹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把这种精神融进了对自身遭遇的忧怨感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也融进了他对巴楚风物的现实观察和表现,对巴山楚水自然风物的自觉关注,在意象的描写中寄托和表现自己的骚怨愁情,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原的骚怨表达。使之更具有现实性。

篇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楚辞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

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由于屈原卓越的创造能力,使香草美人意象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篇3:道教对刘禹锡诗歌的影响

道教对刘禹锡诗歌的影响

刘禹锡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诗歌创作深深地受到道教及其思想的影响。

有着“诗豪”之称的刘禹锡诗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诗文俱佳,是唐代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是以清隽明朗、简洁自然为基本风格,在流派众多的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虽然时代的政治斗争在刘禹锡的诗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但他的诗中,中唐时期盛行的道教及其思想烙印却仍不能被完全掩盖。

一、刘禹锡诗中丰富多样的道教意象

宗教与文学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都需要丰富奇谲的意象。道教思想对刘禹锡的影响之一,正表现在道教为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提供丰富意象。

在刘禹锡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是昆虫鸟兽,这些意象的出现往往与刘禹锡乐观昂扬斗志的精神的自述分不一。刘禹锡使用的不少鸟兽形象都与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如在《飞鸢操》中,刘禹锡写道:“青鸟自爱玉山禾,仙禽徒贵华亭露。”诗中,刘禹锡一连使用了 “ 青鸟”、“仙禽”两个鸟类意象与鸢形成对比,赞美青鸟和仙鹤的高贵。这两种品行高洁的鸟类意象都与道教相关,青鸟是道教神话中女仙的首领西王母所住玉山上的神鸟,是道教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而“仙禽”,即是仙化的白鹤,在道教中是仙人的坐骑,是长寿和灵性的象征,也成为了道教仙学的.“图腾”。在刘禹锡的诗歌中,运用了鹤的意象的诗作还有很多,如:《鹤叹二首并引》:“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秋词二首》:“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

刘禹锡还将道教场所、道教人物等具有浓烈道教意味的特定意象广泛用于诗歌创作,扩大了诗歌艺术发生的时空边界与人物设定。在《秋萤引》、《武陵书怀五十韵》等诗中出现了承露台、昆仑山、玉坛、玄都观等道教色彩浓厚的场所意象。以道士入诗的诗作有《伤桃源薛道士》、《闻道士弹思归引》等,刘禹锡在叙述道士生活或回忆与道士交往的过程中抒发对其生活的向往与自己的志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禹锡的涉及道人的诗歌中,多次出现了女性形象。例如,《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中 “读得玄女符,生当事边时”中的“玄女”被道教奉为“女仙”,地位颇高,《巫山神女庙》中写道:“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庄王。”在讥讽楚庄王的同时,侧面反映出刘禹锡对道教神女的崇敬。

道教为刘禹锡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意象与养料,道教意象在刘禹锡的诗歌里与其情致合而为一,极大地丰富了其诗歌的想象特性,迸发出妙不可言的灵感。

二、刘禹锡诗中齐同万物的道教意境

意象和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密不可分的,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刘禹锡诗歌中的意象受到了道教文化较深的影响,显然,在刘禹锡诗歌的意境层面,也有着中唐道教文化的影子。

在《鹤叹二首并引<其一>》中,诗人在友人客行一年后的春天,再次在友人家中看见被友人留在故居的一双鹤,鹤含情脉脉地看着诗人,想言却又不能言,诗人因以有感,作此二首诗来咏鹤。鹤寂寞无主,而邻居处夜吹笙歌。结尾处没有只言本宅的寂寞,反说邻居处热闹,便使意外之意渗于诗外。“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一句将诗人眼前之境与远方友人之境融为一体,鹤与诗人主体也合为一体,物我同一,不知寂寞的、思念友人的是鹤还是作者自己。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物我同一、无限空旷的意境,鹤、诗人、读者三者在其中合而为一,时空的界线在这里也已经被打破,旧时今日、此处远方也已贯通成一个无限扩大的大意境。这种虚实相生、物我合一的意境正是对道教文化中的齐物论的继承与具象化。

三、刘禹锡诗中旷达乐观的道教志趣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为时所弃,空怀凌云壮志,道教思想则使其善于在逆境中排解忧郁,不同于多数仕途坎坷的诗人一般消极抑郁度日,而是保持着他独有的旷达乐观,笑对坎坷与人生,从刘禹锡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志趣。

道家式的人生总是着意于心灵的自由选择,这种不与人争的处世态度实则为对人生与世界的普泛同情与悲悯的外化,由此而生的是一种笑对人生的处事态度。

《酬乐天咏老见示》是刘禹锡酬和白居易《咏老赠梦得》的诗,与白居易的诗相比,刘禹锡的诗既符合老年人的正常心态,又有一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人生情趣。诗结尾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历来为人称道,何焯评论说“四语中极起伏之势。结句既不衰,文章必传无疑”。个中缘由是因为刘禹锡在垂垂老矣之际在这两句诗里依旧灌注了昂扬、旷达乐观的人生志趣,而不显衰颓无力,这是道教思想带给刘禹锡诗歌的精神志趣的营养,也是对其人生志趣的一种升华凝结。

刘禹锡的诗歌,无论从意象、意境又或者其中的志趣而言,都深深地受到道教自然观、哲学观以及人生观的影响。

篇4:情感对一个人的影响

情感对一个人的影响

一位网友几个月前给我写信,讲了她的情感故事。我觉得很有普遍意义。现征得她的同意,把她的故事摘要和我的回复一并录在这里,以期能够给曾有过或仍然置身于类似经历的朋友们一点有益的启迪。

在家乡的时候,她曾爱上一位已婚男士B。后来当她远嫁他乡时,发现自己己经无法接受除B以外的异性之爱了。于是在过去长达十年中,他们一直通过电话和网络保持联系,互诉衷肠,但就是没有见过面。她的先生也知道她们还有联系,但是并没有怪罪她。但是她心里一直放不下B,所以和先生的感情一直都不很融洽。几个月前,和先生分屋而居了。她没法从心中将B抹去;但她又很徘徊,觉得自己的婚姻还没有走到尽头。B几次从千里之外过来看她,她都没去见。后来,B在电话里告诉她,他离婚了,然后又成了家。这时她才后悔没有离婚跟他结合在一起。她说她好像是心如死灰、茫然若失。深爱的人重新组织了家庭,而自己的婚姻又很难过下去。只能在死寂一般的家里过着无奈的生活,没有了爱的希望和生命的意义。

有一天晚上,她实在克制不住自己对B的思念之情,就给B打电话了,是一个女人接的。原来他们根本没有结婚,只是一种同居关系,说结婚主要是哄她的。他天天喝酒,每晚都喝得不省人事,那个女人没办法管他。打完电话的那个晚上,她长夜难眠,心乱如麻,痛心疾首。她困惑的是,如果B爱她的话为什么不勇敢地来找她,和她在一起?她认为B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爱人,没有他就没有生命的意义。但是她听了许多B的花心故事,B除了长得帅外,在事业、学识等方面并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欣赏和迷恋的地方。所以她很为自己和B结合后的生活前景担忧,因此下不了决心和很宠爱自己的先生离婚,和B走到一起。只是感到B很需要她。如果她不关心他的话,B可能就会一直这样消极下去。

再后来,她几次给B电话,B都没接,短信也不回。她说她没有想跟他生活的欲望,只是不喜欢他不快乐,希望他没事,所以很挂念他。欲罢不能、欲想不得。她的心结一直压抑着自己,总有失落感,茶饭不香、睡不安稳,仿道闷至极,似乎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朋友,仔细地把你的心路历程看了三遍。很理解你此时的郁闷困惑心情和身处两难的境地。谨提几点供你参考的.看法,:

在人类的一切美好情感中,男女之爱是最让人牵肠挂肚、也是最能影响一个人一生遭际的灵魂震荡体验。没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就不会感悟到爱情的真谛,也不会体验到那种苦甜相伴的震撼感。没有爱情的生活固然是可怜的而且是不道德的,但偏执地把爱情看作一个人生命的全部意义,而舍弃其他美好的东西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极端不负责任。因为爱情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必要元素,但绝非充要因子。

青苹果时期的青少年,在情感方面都是单纯无暇的。但过于纯真,有时候就会使意念中的另一半过于理想化了。少女的怀春意识和浪漫的幻想影响了你的判断力,冒然地把自己的全部情感给付了一位素昧平生的异性。按你自己所说,其实你对他的品行、性格、修养、学识甚至事业都了解甚少,只是你自己在幻想中把其看作完美无瑕的白马王子了。其实,你们的爱情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风雨磨练的考验,也就很难结出丰硕而成熟的果实。

现实的考量,你现在是渐进不惑之年的年龄。已经不是花季少女可以肆意挥霍情感的稚情时期,所以必须现实一些地思考(包括情感在内的)任何问题。因为你已然没有更多承受失败的筹码、时间和心理耐受力任由你去挥撒了。再遭遇一次失败的结合,会对你今后的人生打击比原来更大。更为重要的是,那个男人是否真正的爱你爱到非你不娶的深度?为什么不能等待你自由身以后再投入他的怀抱,就先忙着去经营自己的安乐窝了?我认为,在你们之间的关系上,重要的是他,而不是你的因素,就是说,他对你的感情能否始终专一?他能否为了你而改变包括酗酒、花心等在内的许多陋习?遇到问题是否会多为你考虑?他是否真正值得你托付终身?

而从你的话语里也并没有看到你有爱他爱到非他莫嫁的程度。没经过深度了解、理解的爱情,即使你们急切地生活在一起,也不一定就会互相适合。电花四溅的爱情不一定就是永恒的灿烂;偶然的执尔之手,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与之偕老。

我认为,对于他不接你的电话一事,你最好能换位考虑一下比较好:如果他过得好,就不想让你有悔意和醋意;如果他过得不好,又不想让你担心。也许他也明知道和你的结合是一种不可能事件,那么他就不想再惹起你的更大的烦恼了。对于他来说,将你自由地放飞,就是对你最大的爱,也是他最应该做的事情,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所为。你如果继续枉费心机地为了一个无望的标的去徒劳无功地反复折腾,对大家都聊无裨益,有的只是对各方更深的伤害。你和B之间的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然是一杯醇香已失、变了味道的爱情咖啡。如果一个女人把自己所有的人生赌注都押在一个莫测的爱情赌局上,就是一种轻率或不冷静的行为,也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最大浪费。须知:慰藉和同情并不是爱情;一时的善心很有可能化成终身的悔恨。曾经的美好不等于今天的灿烂。星换斗移、此非彼时,望你深思。

天涯何处无芳草?只是未尽寻觅心。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不一定就偏要走那座独木桥。为伊消得人憔悴,莫不如蓦然回首,鸟瞰灯火阑珊处。适时地更新自己的心情、有效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寻找一块充满新的惊喜和希望的心灵牺息地。当新的机缘来临时,你当会感到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快乐。经历了一份痛切的情感历练,会使你的心智更加成熟和睿智。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终究都会如愿以偿地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另一半。与其缠绵郁闷,不如彻底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或许你还可以试着努力一下,如果和你的先生之间的感情还没有彻底破裂,还能够言归于好、破镜重圆的话,那就是一种皆大欢喜的最好结局。

目前建议你先试着充实一下自己生活的内容,比如去学学电脑知识、会计课程或瑜伽健身等。如此,可以换换沮丧的心情,转移一些注意力。

好马不吃回头草,人不应该被一颗石头绊倒两次。怀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前方的朝阳一定会更加耀眼、彩虹也一定会更加灿烂。

我这里只是泛泛而谈,而要让你真正解开心结,归根结底还必须要靠你自己。最后送给你四句话:自信使人快乐,自立使人豪情,自勉使人进步,自爱使人觉醒。

上个月,这位网友又给我来了一封短信。她说前几天B来找她了,她也没怎么陪他,只是见一面吃个饭,相对无语的时间多于涓涓细谈,互相之间竟然没有那种激情四射的触电感觉,她感到心理落差很大。他说他没有结婚,还是有让她考虑的意思。可是她却没有想跟他生活的欲望,她想他可能会因爱生恨。她说这些日子里,她思考了许多道理,一点点地开窍了许多,心情也一直都挺不错的,想重新学习许多知识。已经开始看会计书了,如果可能的话想尽快把会计上岗证拿下。很长时间的心理折腾使自己消瘦很多,还大病了一场,几乎都要吃不消了。好在现在终于闯过那道鬼门关了。

昨天,她又来信说,她与先生又和好了。现在只想过自己的平静的生活。现在才明白,在这世界上,只有自己的先生才是最爱她、真心对她好的。以前,总是处于一种迷迷湖湖的的精神状态,总以为B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其实你说的很对,生活中真的还是有许多更美好的东西值得人们去留恋和追寻。她现在真正认为自己的先生就是最好的,只有他,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放弃她,让她体验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动和安全感。

篇5:试论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屈原美政的影响

试论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屈原美政的影响

屈原的“美政”与孔子的政治思想有较多一致的地方.屈原和孔子一样,都推崇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都重仁义,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再者,屈原“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和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也是一致的.所以说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屈原的'“美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 者:姚圣良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徐州,221116 刊 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9(4) 分类号:B22 关键词:孔子   屈原   政治思想   影响  

篇6: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有着巨大作用,并对语言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先探讨情感自身的内涵和在英语教学中所需的情感心理,以及英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最后提出结论如何实施情感英语教育策略.

作 者:刘娟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H3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因素   英语学习 

刘禹锡的贬滴生活与诗歌创作

刘禹锡诗歌研究

刘禹锡对迁谪文学传统的突破的

浅析刘禹锡乐府诗的成就

贺新郎的随笔

三毛写过的祝福语

美术公开课课件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写给屈原的一封信

公开课课件

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
《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精选6篇)】相关文章:

教学过程设计2023-02-17

诗八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2023-10-14

高考古诗词2022-12-09

浪淘沙课文理解2023-11-23

杨柳枝词刘禹锡赏析2023-04-06

描写端午节古诗句2023-08-09

说木叶教案2023-01-17

端午节诗词佳句2022-05-14

古代的诗歌的分类2024-03-23

富含哲理诗句2023-10-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