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记――飞行的沙漠散文(整理11篇)由网友“蓝马”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西行散记――飞行的沙漠散文,供大家阅读。
篇1:西行散记――飞行的沙漠散文
西行散记――飞行的沙漠散文
我睁着眼,在黑暗中。
失眠时我的身体沉重得如同铁铸,在引力的作用下急速坠入深渊,而思想却总是受到更多的阻力,在下坠中慢慢与身体脱离开,像一根羽毛,悠悠忽忽向上漂浮。
二者距离渐渐拉远,当我的脚趾感受到粗粝的触感,我睁开眼睛看见微光,在一粒沙上折射,在无数粒沙上折射,再进入眼睛的,就是望不见边际的,华丽与苍凉。
是一片沙漠。飞行的沙漠。
佛说一沙一世界,那么沙漠是多少劫的轮回,多少欢喜怨憎,既聚合着也分离着,升腾而复沉积。当我站在沙漠上,顺着沙脊跋涉,豪壮的号角和悠远的驼铃在我耳边回荡,凝神时却只有头顶的风和脚底的沙在呢哝耳语。沙漠上我一步步走着,我看见曾经将军浴血百战,黄沙穿金甲,看见美人媚眼如丝,柔软腰肢上金铃铛摇摆;也同时看见英雄白头美人迟暮。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商队慢慢走过,隔着很远依然能闻到葡萄酒香,驼队走向地平线上圆圆的落日,落日的余晖与黄沙温柔地交织,沉淀成古卷泛黄的底色,书页在岁月中酥脆风干,终化为一捧沙从指缝间溜走。我看见楼阁起来,飞阁流丹桂殿兰宫;也同时看见画梁香尘乃至楼倾阁覆,断壁残垣间,似乎犹有衣香鬓影哀怨不散。沙漠总是省略了所有的过程,直白得让人心惊。
再多的姹紫嫣红繁华虚妄也总是禁不住一g黄沙的揉搓。沙漠告诉我。我看见生的同时我也看见死,看见开始与结束如影随形。当女娲娘娘的手指动作间第一个泥人儿获得生命的'时候,透过混沌洪荒他看见黄沙漫漫,那是他自己的宿命与骸骨。于是他开始啼哭。
泪落,穿过时间与空间,一滴晶莹中也曾映过桃之夭夭桃叶蓁蓁的热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哀愁,也曾有大雪满弓刀的豪情,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也曾沾上了求不得爱别离的苦涩滋味,终于它坠落于沙漠中,所有曾经以为重到难以承受的情被沙子轻描淡写的吞噬,一滴泪无法在广袤的沙漠心中添一点湿意。
然而沙漠也想要流泪了,尽管他无泪可流。沙漠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沙漠与这个世界的距离就如同黄沙们自己,看似无间实则游离。沙丘们总是流动,沙漠不知道自己该上哪去,只有茫然地看着多少归人和过客形色匆匆。
谁叹人生如梦,尽情梦它一场又有何妨。然而沙漠不能。在黑夜里醒着的,或许是众人皆梦我独醒的智者圣人,或许只是因为失眠,只能在求一梦而不得的深沉悲哀里挣扎沉浮。透过沙漠,生命的影像乱了,在情节开始之前先剧透了结局。这是原罪,却没人知道要如何自赎。
当沙做成了心,你告诉我,如何能不荒芜?
沙漠还在黑暗里飞行。我赤脚站在沙漠上,看着天边自己漂浮的灵魂和梦。距离愈来愈近,我在妖冶的夜和温柔弥漫的黄沙中抬起手,闭上眼睛,慢慢触到那如同洁白飞鸟的光华。
当我再睁开眼时,晨光满衾。我很快就将夜里的梦忘记了。
篇2:西行散记生命的摇篮散文
西行散记生命的摇篮散文
在将要进入额济纳旗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条宽阔的河流,这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看到那浑浊的水流,你就会想到,那是从黄土高原上流过来的。黑河,在过去,由于水流比较浅,不能承载舟楫,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弱水——这当然不会是《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耳”的那个“弱水”了。黑河,在进入额济纳旗以后,又被叫做额济纳河。她的长度是250公里,平均宽度150米。她是一条季节性很强的河流。到了冬天,她就会因干涸而被封冻;到了春暖花开的春天,当祁连山上的冰雪消融的时候,那条僵死的“黑龙”就会恢复生命的活力,又浩浩汤汤地翻腾起来。
我们可以想到,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7毫米的戈壁荒原上,对于生命,这一条河流将意味着什么。所以,凡是有河流经过的地方,两岸草丰林茂,郁郁葱葱;各种植物在这里聚集,生命的活力在这里尽情地演绎!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黑河,也仿佛疲倦了,她蜿蜒着穿过了额济纳旗,在北部距离额旗(额济纳旗的简称)40多公里的地方,走完了她艰难的旅途,完成了她神圣的使命,注入了居延海。
居延海,因过去匈奴族的居延部落曾经在这里居住和生活而得名。她有着27平方公里的水域,周围是密密麻麻的芦苇。如果说居延海是莽莽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那么,那密密麻麻的芦苇,就是为这颗明珠镶嵌了一条充满活力的花边!居延海,那明镜般的水面,那粼粼的波光,让人沉醉;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开阔,让人向往;这海里,不仅有鱼,而且有大量的螃蟹。我们在额旗住了三天,就有三顿饭是在吃着那鲜美而肥大的螃蟹。在戈壁滩上吃螃蟹,乍一听,似乎不可思议,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居延海,似乎是专为胡杨而存在的。在她的南面,就是黑河入海的方向,各种植物郁郁葱葱,连绵不断;可在她的北面,超出100米以外,就是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这似乎又是一个不可思议!在炎热的夏天,到了傍晚,会更加美丽;唐代王勃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更是给这辽阔而粗犷的茫茫戈壁平添了许多柔美和绮丽!
就是这样,由黑河——居延海形成了一个生命之源的水系,就像一个辛勤的乳母一样,为了这一片神奇的胡杨,为了这一片沙漠绿洲,在悄悄地灌溉着,在默默地奉献着!如果说,这一片胡杨,这一片绿洲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的话,那么,这居延海就是一个神奇的摇篮;如果说,这居延海是一个神奇的摇篮的话,那么,这黑河,就是那栓系着这个摇篮的飘带!正是有了这个摇篮的呵护,这一片胡杨更加神奇,这一块绿洲更加葱茏!
以前,黑河曾几次断流,随之而来的是居延海的干涸;一时间,胡杨的生存告急!绿洲的生命告急!人们的心头,被沉重的阴霾笼罩着!消息很快传到了最高决策层!具有一亿三千万年历史的胡杨,这古老的树种,这个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的濒危物种,面临着“生,还是死”的巨大威胁!国务院做出了重要决定:拯救胡杨!拯救绿洲!拯救生态环境!于是,黑河又翻起了欢快的浪花;居延海又荡起了笑靥一样的涟漪;胡杨,在微风中轻轻歌唱;绿洲在阳光下翩翩起舞;人们的脸上,又漾开了灿烂的笑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理念;这“活水”,就是人们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从而顺应自然规律的全新观念;这“活水",就是在人们破坏自然之后,大自然向人们敲响的警钟!愿这样的“活水”,化作甘霖,洒遍东西南北,洒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愿我们能够永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篇3:西行散记之马踏飞燕散文
西行散记之马踏飞燕散文
兰州,第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很多人对兰州的第一印象便是遍布祖国大街小巷的“兰州拉面”,的确兰州并不是有名的旅游城市,所谓的“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金银不换是天水”,是对甘肃省旅游资源的精确概括,独独缺少了省会兰州这一席位。大部分驴友和旅游爱好者仅仅是把兰州作为前往甘南、张掖、敦煌、武威等地的中转站。而我宁愿停留在这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感受厚重历史下成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郭沫若形象地称之为“马踏飞燕”。好吧,为了看这尊“马踏飞燕”,我也该停留两日。
从西宁到兰州,坐火车三小时就到了,一下火车,在火车站的广场便见到了那尊威武轻盈的铜奔马,不过这只不过是仿制品,要想目睹这尊伟大艺术品的真容,要么回到三千年前的雷台汉墓,要么屈尊到甘肃省博物馆。因为到达兰州的时候已是下午了,又逢着十一长假,估计省博的票差不多发完了,就想着先随便在兰州逛逛。在青旅安顿好了不久,大学同学李さん?来了短信,问我到了兰州没有。我又不好推脱,便越好了下午两点钟到张掖街附近见面。于是惯例性地打开百度地图,导航到那里的公交车,说来也巧,却是一路车,兰州城虽不大,但是城市沿着黄河狭窄布局,四周又是群山,所以一路由西往东,也走了不短的路程。?
见到李さん的时候,依旧是很漂亮。不过因为过来找我去找停车位的时候,车子不小心被别人蹭了,到觉着不好意思了。她先带我去了一家名小吃——马三洋芋片,她说这家店她们从小吃到大,刚开始这一家店是在小学周边摆摊,后来越做越有名气,就在巷子里开了这家小店。店里面装潢风格很是一般,不过已经有一大帮的人排起了队伍,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价目单也十分简陋,只有五种产品:洋芋片、年糕、豆皮、烧烤和胡萝卜素。味道绝对是一绝,我觉得这样的小店才有韵味,专攻自己的特色不刻意强调店铺的规模和高大上,又能能够最大深度地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来这家店的大多数是兰州当地人,喝喝胡萝卜素、吃吃洋芋片,一下午也就这么慢悠悠地过去了。李さん点了洋芋片、年糕、豆皮还有胡萝卜素,洋芋片就是土豆,用油炸一会,佐以这家店独特的秘方,味道真心很赞,对于美食的赞美,因为不是美食家,除了好吃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这家店的胡萝卜素我很喜欢喝,成为了我去西部旅游觉得最好喝的“三大当地饮料”之一。我们吃吃喝喝谈天说地,有时候觉得在异地他乡能遇到自己认识的,该是怎样一种奢侈啊,能在一起说说笑笑,又是多么令人值得回忆的谈资啊。?
从马三洋芋店出来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山桥,中山桥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这座桥于19由德国人修建,桥梁所需的所有建材均从德国运送而来。这座桥全部由钢材架构而成,整个桥的`形状呈一个梯形,对面是兰州著名的白塔寺公园,现在的中山桥已经不允许机动车经过了,所以安心的在这座桥上俯瞰众生百态吧。站在桥上,望着桥面下涛涛奔腾的黄河,忽然想起李白那首气势磅礴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不时混浊的黄河水面上,荡漾起几个羊皮筏子,这让我想起了苏教版小学课文袁鹰的《黄河的主人》,就是讲述兰州黄河段用羊皮筏子运送货物的场景,虽然现在羊皮筏子运送货物的功能已经大大削弱,但是在那个年代,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们,仅仅用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畏之心呢?
白塔寺公园坐落在中山桥黄河北岸,与中山桥不过数步之遥,我和李さん拼出了浑身解数,登顶了这个相对高度只有200米不到的白塔山,站在山顶,整个兰州的美景映入眼帘。黄河涛涛穿城而过,登高而小天下,山底下的人变得像蚂蚁一样渺小,黄河水奔腾着流向远方,消失在视野里面。李さん说这么多年了,只有小学春游上来过,之后便再也没有登上来好好看过兰州。说罢,就拍了个兰州的全景图,我忽然发现,其实有些时候美景就在我们的心中。夕阳西下,山上逐渐有些寒意,下山的路似乎更容易了一些,只不过感觉在逐渐走向黄河,要投入这混浊的黄河水一般。
来了兰州,不去正宁路的夜市就是白来了兰州一趟,正宁路夜市离中山桥不远,夜市里面人挤人,到处是卖考羊肉串的。这里的一个甜品叫作“牛奶鸡蛋醪糟”,顾名思义就是用牛奶、鸡蛋、醪糟一起煮制而成。据说这里最有名的就是老马家牛奶鸡蛋醪糟,可是在《舌尖上的中国》出镜过的。不过正宁路夜市里面有好几个老马家,李さん就说外地人到这里要想分清楚,就看排队的长度了,哪个队伍最长那个就是最正宗的了。不过有个当地的向导在,就用不着担心吃不到正宗的醪糟了。到了最正宗的老马家牛奶鸡蛋醪糟的摊位,这排队的长度明显出乎我的意料,再加上只有两个做甜品的锅,这速度不是一般的慢。不过来都来了,排队也排了,可不能功亏一篑啊。看着回族师傅,在杯子里面倒入牛奶,放在火上烧,再把醪糟倒进去一起烧开,接着打入蛋花,撒上葡萄干、枸杞、芝麻、花生屑,再烧一会儿就差不多完成了。成品黄白相间,可以闻到浓厚的奶香味道。味道还是不错的,甜中带酸。不过在正宁路,仅仅醪糟怎么能满足味蕾的需求呢,烤串是必不可少的,各种大排档应有尽有,大家都在豪放地吃着串儿,就算胃不好也得尝试一下这种回族人的餐饮生活吧。?酒足饭饱了一番,李さん便开着车沿着黄河转了几圈,入夜的黄河显得异常得安静,黄河沿岸有一些特色的雕像。例如唐僧师徒四人,以及黄河母亲雕像。黄河母亲雕像由一个慈爱的母亲和一个男婴组成,象征着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黄河哺育了三千多年的华夏族黄河文明,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于黄河,兰州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奔腾的黄河水,哺育了兰州,哺育了黄土高原,哺育了整个华夏族的文明!
和李さん以及阿姨告别之后,坐着公车,靠着窗口,向这座黄河之上的城市说晚安,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和宁静。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了,奔向兰州很有名的马子禄牛肉面馆。出了兰州,哪怕挂着“正?宗”的招牌,哪怕同样是回民经营的,也怕吃不到在兰州的味道。最正宗的牛肉面一定要在兰州吃,哪怕是路边摊子上的一个小馆子,也绝对会让你回味无穷的。马子禄的牛肉面十分劲道,配有白萝卜
篇4:西行散文
西行散文
西去的列车奔驰在青山绿水间。握一把山风的清凉,它从指间流走在阳光里滴落。眼前急驰而过的风景只划过一幅绿色的帷幕,别的一带而过。家乡的春天刚刚苏醒,这儿已是鲜花开的正艳。满腔热情向往着半坡遗址,向往着杨玉环的华清池。没经过多的思虑,就直奔这个六朝故都,没想过摆在眼前的是不是一个最大的失落。
一、半坡
抓住一根棘手的藤,在树影的斑驳中,凝望半坡。一切都显示着历史的尘埃。走进遗址,仿佛看见几千年前的半坡人在门道里穿行,在灶台前忙碌,在田地里穿梭。仿佛看见他们在陶碗陶罐中繁衍生息。母亲是他们的领袖。高度的宠爱使半坡母亲很飘逸。她站在几千年尘埃之上,站在彩虹之上。百年来许多人仰望。她不可能落下来,因为尘世间没有能承接她的雾。
太阳在中午时分泼洒在半坡上空。影子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陶罐里装着一个小孩的骨骸。未成年孩子的骨骸就被塞在这样一个小瓮中。一个瓮成长了少年几辈几代的心事啊。两具保护完整但尸骨歪斜的尸体诉说着几千年前发生的怎样的故事。一个很小的墓棺里放着的是一个小姑娘的骨骸。一般来说,未成年的孩子死后装在陶瓮里。而这个小姑娘却被很好地保留在墓棺中,随葬品是价值连城的玉器。而她的尸骨完好就与这些玉器有关。足见小姑娘身份的高贵。足见贵贱的根深蒂固,足见贫富悬殊自古已有。
没有人处处是天涯。这一具木乃伊停放在石棺中。悬在空中的不是面若生时,是记忆,是讲解员嘴里吐出的记忆。那掉转过来的记忆,挂在永生的.石棺里,因为缺水而显得苍白龟裂。
看着那些陶罐,看着那门道灶台。那落满尘土并用尘土再现的历史。心中有股往事不再的怅然。走出现实中的大门。那遒劲的“半坡遗址”几个大字,闪现在灰色的石壁上,却没有了震撼。走在石阶上,太阳炙烤着大地。我的心迅速达到理想的疲惫。
眼睛遮住了脚印的意志。历史留给人类的是沉思,历史更是创造,是发展。是后人想方设法在前人的墓坑上垒起的一摞摞人民币。
我走出去了。我几乎不敢回去把所有的路再走一遍。
二、骊山
你在上面,回头微笑。那栽满石榴树的回形甬道,一转一转地闪现你的笑容。我在下面。人流车流,水泄不通。你的笑容那么迷人。为了你的微笑,追你。顶着烈日,随着人流。日子的光芒先照到你,后照到我。
你的身上散发着润泽,我的身上散发着虚汗。走在你润泽的躯体上,我两腿绵绵无力。随山道而上的人流,留恋于你的鸟语林,留恋于你的烽火台,留恋于你的女娲庙。80元钱一柱香,买来虔诚的点燃,虔诚的叩头,虔诚地祁愿着女娲娘娘把所有的美丽,青春,财富,智慧降于自己。这个时候,只想到女娲是神,没想到女娲还是泥塑的身子。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泥塑的女娲却能左右人的思想。
走着,看着,说着,笑着。欢乐的人群,陌生的人群,天南地北汇集在一起的人群。来到这儿,为的就是骊山那浩瀚的绿,为的就是骊山袅袅升起的香烟。眼前是浩瀚的绿,是开阔的天是满山的石榴树。缆车下滑让我的心缩成一团。我不敢想象,这个缆车如果脱离了索道,将会是怎样一种情景。望下看,没见过这么深不见底的绿,没见过这么惊心动魄的绿。
微风拂过绿是海洋,所有的绿张开了叶子。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微闭眼睛。深陷在绿的海洋,绿中装满了神秘的细节。很难找准一条走出的路。
三、兵马俑
行走在旷野里。行走在站满兵马俑的旷野里。世界是那样的广阔,又是那样的拥挤。广阔是人行走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拥挤是那一个个神色各异的勇士陪伴在左右。在这里,你可以听到金戈铁马的撕杀声,也可以听到歌舞升平的音乐声。你可以看见统一六国的大气,也可以看见禁锢思想的小气。人的智慧和愚昧尽显出来,人的两面性也尽显出来。即使死,也要带着如此庞大的阵容保卫自己。只求万岁,万万岁。不知是别人的欺骗,还是自欺欺人。只要喊出来“万岁”。
没过百岁,就为自己修建坟墓。带着队伍走向另一个世界,走向一个人想象不出来的世界,接着万岁。
书的扉页上游荡着古时的鱼。
散落的城池,出土的兵马俑中,你走来,试图告诉或掩盖,统一六国的辉煌,追求万岁的虚无?
追求万岁只是害怕面对。这万般的荣华富贵,这万千国民高傲的头颅甘愿叩在脚下的威严,谁肯放弃?
可无论谁,即使你君临城下,即使你掌握人类。你也承受不起自然规律。在时间面前,就是神也显得那样的无能为力。所有人的前程就是胡子,就是皱纹。青春光洁的脸都将靠近荒芜。你听着万岁,却忙着为自己建造坟墓。活着,你是奇迹;死后,你再创奇迹。活着,你是万人跪拜;死后,你是后代瞻仰。
请不要大声说话,兵马在这里。你的身体你的灵魂也许停留在某一个威严的雕像里。倘使我们不想让你因喧闹而失去你,那么,我们就停下来,听听这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齐的阵容。听他们的窃窃私语。在几千年前人迹罕止的岁月草丛里,拣拾那浓浓的青涩和淡淡的忧伤。
掠一把时间的根须。千年来随水飘动的蔚蓝,隐藏着你的忧郁。时刻睁着机警的眼睛。你的任务就是保卫啊。时间的每一个根须上涂满了历险。苍青和苍青相连,黑暗和黑暗勾肩搭背。黄昏的天空融进了蔚蓝。蔚蓝的天空添上几丝暮色。保卫的路途很遥远,一走就是几千年,却是弹指一挥间。接受任务时,脸上带着神圣的威严,机警的眼光在黑暗中睁了几千年。出土时,现代风吹过,一切都是那样迷惑。人们研究你,你也研究现代风。你研究的结果是保持住你的威严,保持住你几千年来要保卫的那个神话。而现代风研究你的结果是更深地了解那个神话。
四、回家
带着我的诗集,带着我所有的疲惫,也带着你回去。虽然我的故乡没有这座城市的繁华,更没有这座城市所有的神话。但我的故乡有熟悉的乡音有热情的人们。我们诚恳地邀请你来我的故乡吧。
我们走在山路上。闹市的吵吵嚷嚷远去了。故乡的月色很凉很淡;故乡的气味很香很年悠远。带着你走在夜里。你不要害怕,穿过森林时,你挽紧我的手臂,淌过小河时,你拽紧我的衣角。跟我走,来到我的故乡。这里没有神话,你可以轻松地睁开眼睛,可以闭上眼睛,不再时刻机警,不再听那些围着你蘸着唾沫数票子的声音。在这片蓝天下,你可以均匀的呼吸。你可以做一次你自己。
篇5:川西行散文
川西行散文
1993年春季,为了弘扬川菜,我们公司组织了一次外出考察活动,由公司李书记带队,一行8人,乘火车到了都江堰市。
在当地饮食同行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市容,城市不大,但很整洁。又到知名的川菜馆学习,请师傅们传授技艺。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明白了川菜的基础理论:麻辣见长,本味到功,百菜百味,色泽红亮的特点。并观摩了川菜大师们的'精湛操作,学到不少知识,收获不小。
在都江堰景区,我们欣赏了排水工程,拜谒了“两王庙”,深为李冰父子根治泯江的丰功伟绩而震撼。在战国时期,泯江水患严重,人民苦不堪言。李冰任蜀郡太守后就开始治理。在读书时,我曾学过一篇课文,说的是李冰治水中的故事。当时巫师祭河神,把民家女子扮新娘,祭河神。李冰将计就计,把巫师和相关人员一个个扔进水中。但传说中的河神并无动静,用事实打破了此类迷信做法。从此,他集思广益,制定了一套可行的方案,在其子的协助下,与当地人民苦干数年。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修建了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从此根治了水患,两干年来发挥了巨大的防洪灌溉作用。
我们站在泯江分流坝的木桥上,看着那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建筑,能将江水一分为二。让那滔滔不绝的河水到此乖乖地顺流而下。不禁为当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勇敢的付出而震撼。也为都江堰市的人文及自然风光,为那川菜精华所折服,赞叹。
告别了都江堰市,我们乘车经20多公里旅程。来到了青城山,一睹道教名山的幽静风采。我早就听说过,川西多名山,其中不乏道观修炼之所。青城山是全真道教的圣地,其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远望去,云雾缭绕,青松翠柏,颇有仙气。
那天,我们到了山下,简单准备了一下,就开始登山。一路攀爬,一路观景。但见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出翠,赏心悦目也。置身于这仙气氲氤之中,观层峦叠嶂,曲径逶迤,古观藏趣,不胜乐乎矣。走在峡谷棧道上,见山泉清澈,流水潺潺,渊潭飞帘,灵谷飞瀑,岩穴石笋,如一幅幅天然之美画,神仙之福地。一路上,碰到不少游客,问之均来自祖国各地,也有国际友人。他们都是慕名而来。在此地此景中,我不禁想到金庸老先生武侠小说中的篇幅,好真实呀。
我们在山涧旁木亭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又奋力向山上登爬而去。两位随行的女同志也不怕辛苦,紧跟队伍。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攀爬,途经了建福宫,祖师殿,朝阳殿,终于在正午时分,抵达老君阁。进殿只见太上老君的汉白玉坐莲像,足有7.3米高。四周墙上的壁画均为道家诸师修炼之故事。观之,真似融入其中,成仙矣!来到殿外,晴霁正好,阳光如煦。凭栏远望,可览天府平川之秀色,岷邛青峨之美景。难怪清人黄云鹤愿结庐于此,曰之: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
时隔多年,每当忆及此次川西行,既学了川菜,又览了美景。社国地大物博,值得用一生去守护她,为之而奋斗啊!
篇6:西行随想散文
西行随想散文
4月中旬,我有幸与朋友们一同去著名作家陈忠实故居灞桥区霸凌乡西蒋村采风,陈忠实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我是心怀钦佩的心情踏入八百里秦川这块土地的。故居一般给我的感觉或者说出了名的人的故居第六感觉都是豪门大院,气派威武、大气,人头攒动,心中满怀期待,希望快点解开心中之谜。
早晨吃过早餐后,坐上大巴从蓝田县驱车30分钟,一路伴着灞河来到了陈忠实的故居,这个生他养他并在这块土地呕心沥血了6年终于写出了旷世之作《白鹿原》,心情是非常期待的,到了西蒋村时,天气格外的好,走了有几十步就看见一块指示牌:白鹿原小说原创地陈忠实故居,仿佛听到了秦腔、华阴老腔在耳边萦绕。走近陈老的故居,给人一种宁静、优雅。首先印入眼睑的是一片四季常青的竹林和一棵法国梧桐树,也应了一句老话: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陈老的故居长久无人居住,屋门紧锁,我猜想作家的写作环境和老屋的摆设,作家是在什么环境之下写出不朽之作的,故居的围墙和大门尽收眼底,两扇红漆铁门,左门上贴着陈老师的四张,不对,应该是五张,(一张不知何时被人拿走)同时期的照片,右门贴着《白鹿原》得经典语录,从照片上可以看出:陈老师属于典型的西北汉子。棱角分明,锐利的眼睛仿佛注视着你似乎在述说者什么,其中两张照片手里都拿着雪茄,可见对烟的'依赖程度,我们一行人正在看门两旁的陈忠实的照片、经典语录时,时任西蒋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带队的晋商国旅的秦董事长的邀请下,拿着钥匙过来了。
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这是陈老师写的一段经典,也是我喜欢的一段话
书记慢慢推开两扇门,仿佛就像推开历史的大门。首先是穿厅而过的三间房,简单的几件家具,过道中摆放着陈忠实老师六十华诞朋友送的屏风,还有几只纸箱,箱子上摆着两三个泥塑,就像白鹿原里的鹿三和账房先生,穿过前厅,进入中院,院子的右边是主人栽的玉兰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拾级而上,进入房内,舍内陈设都是八十年代的家具,一人坐、两人坐的沙发分别在小圆桌的两边,靠窗户摆着写字台,写字台上放着一叠草稿纸,一支笔,一副眼镜,一把椅子,写字台的左边放着一个书柜,里面有些书,柜子顶上有一副裱了得陈忠实的照片,屋内的空间狭小,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整洁,干净,仿佛是主人刚刚离去散步去了,也许一会就回来了。夏天作者为了避暑,在自家后院挖了地窖,里面简单的放了一张写字台,一把椅子,一个台灯,一张床,如此简单、简陋的写作环境,思索着人物的编排,农村人的农耕细作,生存、人与人之间关系,人物之间的衔接,尤其是白鹿原上的女人铁宕起伏的命运,在这个小小的老屋,小小的地窖,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的展现了“白嘉轩”、“鹿子霖”、“黑娃”、“田小娥”、“鹿三”等活跃在纸上,累了出去在家乡的小河边散散心,调整好心态,继续完成作者的写作,看到陈老的写作环境,使我心生敬佩之余,也了解了为啥白鹿原的电视电影引起如此高的关注,也就理解了人活着的意义,这真的是如孟子所说的一句话曰:“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则增益其所不能也!”听着书记的讲解,仿佛陈老就在眼前,述说着他的创作背景、创作经过,看到了他那满是沧桑的、纵横交错的“老农民”的脸庞,以及与乡亲的亲密关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两年的踏勘、访谈、读史,四年的苦苦写作,最终《白鹿原》获得了的矛盾文学奖。
通过近一天的参观,使我由原先对文字的喜欢,渐渐的觉得自己该写点什么,该呐喊点什么,为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如阅人无数,不管今后的世事如何变换,这都应该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吧!
篇7:西行漫记经典散文
西行漫记经典散文
新年的钟声敲响,祝福声声伴随炮声迎来新一年的节日。计划一个完美的旅程,西去的车轮,载着无尽的祝福与期待,希望一路上领略风花雪月的故事。梅花便是行程必须欣赏的风景,洱源是梅子的故乡,地热谷是冬旅者最喜欢的温泉,许多梅园的梅花已绽开,身临其境,再次感受其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品格,为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倾倒。我亦口不绝:
梅花吟(中华新韵)
山舞银蛇冬日约,海河别有碧蓝谣。
梅花尽吐忠魂骨,明月常吞白雪梢。
除旧相思寒苦处,迎新依恋暗香苞。
相逢君子吟诗送,只许清华一路交。
到晚上还可以看明月,明月深夜的期待,寒风中可以感受新一年纯净些许的感觉,月明星稀,想着雪花的空白承载着一场空梦,便拂去思念之尘,让快乐与喜悦多些,节日与阳天在心中凝成一朵纯净的晶莹琥珀,作为雪花礼物送给你。
新年有个好愿望,就是心情更好些,快乐停息心间许久些,这样可以化解一年的疲惫,过个轻松的新年,新年快乐!元旦不会隐藏自己的什么秘密,与阳天依恋,辗转心晴,解除一切思念,快快乐乐地过节,不因没有飞舞的雪花影响快乐的节日氛围,必定有亲身体验西行中美好的精彩演绎,莽莽苍穹中的点苍山、玉龙雪山巍巍壮观,引人遐思,四周是一片空旷,天地间充满着巍峨的豪迈的传说,惊鸿一瞥,在雪山、明月的'皓洁辉映下停泊,没有给自己失望。旅行因节日变得流光溢彩,心中的爱恋浮出西行翻开风花雪月的兰笺,愉悦通达全身,浓郁醇冽的气氛注定熏染着一个隆重的节日。
当快乐的心绪遥远延伸,祝新年快乐!新年有新希望!冬天的寒风渐渐变小,冬日的暖阳降临当顶,高速路的风景线在蔓延,觉得有些春天的气息了,蚕豆微绿,心中守望的麦田泛青,蒜苗节节长高摇曳着。许多点点绿色装扮着红土地,别有景天,这冬天的的生命线概括为傲、幽、坚、淡,也许是新年感言喻志的最好体现,有个感受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清高而不趋炎势。
行程一直守候着归途赐予的一个美好的落脚点,共进晚餐,欢声笑语,通过过节可以懂得许多快乐,懂得许多轻松,解脱许多疲劳。生活的真谛其实学会过好每一天,学会淡望世俗的偏见,淡望世间的名利,淡望生活烦恼,淡望人海臣心污垢,如水、如雪,如冬天恶劣环境中生长的绿色希望,如梅、如兰、如竹演绎着生活的真实品质。每一个行程,轻盈的回忆注定感恩:生活清澈快乐,人生滑向明净的天空,节日痛彻欢愉的过。往日如烟,新年是潮,随着新年的脚步,带着新的希望,面对明天的工作和生活,也许岁月蹉跎,忧喜参半,保留一颗淡泊宁静的心,拂去茫然,坚定心中的信念,换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人在春天行。
篇8:沙漠经典散文
沙漠经典散文
我知道我的决定太仓促。如果不是意气之下,我绝对不会毅然地走进这荒漠。我没有想到荒漠中去寻找开满紫色小花的绿洲,也没有想过到找到梦中奇幻的海市蜃楼。更没有想到就到这荒漠里看这片湛蓝湛蓝的天空,在寂寞的夜里去收集如玉般晶莹剔透的的露珠。我走进这荒漠,纯粹就是一时的冲动。
走进这茫茫的荒漠,我才觉得我忘记穿一双马靴。这细细的沙子,钻进脚心里,是一种特别钻心的痛;走进这茫茫的荒漠里,我才觉得我忘记带一顶帐篷,午夜的风扬起漫天的尘暴,让我感觉到人生的第一场灾难;走进这茫茫的荒漠里,我才觉得忘记带一瓶水,那炙热的阳光,已攫取了我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让我精神恍惚,找不到意识的方向。
突然间,我后悔了。
为什么我突然间就走进了这荒漠?我不是还在寻找一片风儿轻轻清水潺潺绿树荫荫鲜花烂漫的山林吗?我怎么一下就走进了这片茫无际涯的荒漠了呢?
我还能怎么着呢?脚起茧了吧,好呀,我可以不再惧怕黄沙对我肉体的切割了。在沙里挖一个深深的洞吧,好呀,我可以掩遮我的身躯,免受尘暴的肆虐了。伸开我干裂的嘴唇对着一碧万顷的蓝天吧,好呀,那冰与火交融而凝聚的露珠,至少也能给我生命一点微薄的力量,支撑我生命最后的一点企望。
我依然勇敢地在跋涉。
我想,也许我会幸运地遇到一支驼队,那披着头巾的满脸络腮胡子的阿拉伯人他们不可能个个都是拉登。他们应该是阿拉的使者。阿拉,我的生命的神。我一直忘记了对你的祈祷,想不到在我最艰难的时刻,我最习惯的动作就是跪在黄沙地上,额头、左胸、右胸,我用我的手指头点过之后,然后匐匍在地。在我祈祷之后,我又开始了长长的跋涉。
此时,我倒真想找到那美丽的海市蜃楼了,那飘浮着絮絮白云的蓝蓝的天空,那蓝蓝的天空下飞翔的骏马,那骑在骏马上风姿飒爽的女郎……突然都变成了我生命的一种期盼,好像王子的七星马,好像买火柴的'小女孩的烤鹅,好像皇帝的新装,好像吝啬财主的金库,我突然变成了一个交织着奢望、贪婪、勇敢、愚蠢等各种充斥着人性的优点和缺点的一个真实的人,有点浪漫,有点幻想,但又像是得到世俗生活中一点点小欲望,儿子的画笔,女儿的新衣裳,那有遮风避雨的房子,代步的小轿车。哈,生活,其实是这么简单,就是为自己的日记本画上一幅简简单单的图画而已。这只有一个在荒漠里跋涉的人,一个在跋涉在期盼着海市蜃楼的人一个小小的感悟而已。因为。我此时,我还没有从天际找到一个小小的黑点,就是那离我越来越近的黑点,那用生命企望的那个驼队,还有那像拉登一样的络腮胡子的阿拉伯人,那热情大方的用两片大嘴唇和一条紧紧包住了硕大的头颅的阿拉伯人用憨厚的笑容给予我一马袋清凉的湖水,又重新给予了给予我了生活的阳光,我一片生命的活力,给予了我生命盎然的生机。
阿拉,我的阿拉!
我应该后悔了吧?
奇怪,为什么我还没有后悔?为什么?
人真是个奇怪的动物,我真是奇怪的动物中的珍品。是呀,我的肉体已被黄沙切割得遍体鳞伤呀,我的肉体已被正午的太阳和午夜的寒霜抖索成一片深冬冰雪里的枯叶呀,我的肉体已耗费了最后一个水分子变成了荒漠里活着的木乃伊呀。我还剩下什么呢?是不是还留下了一点点孟德斯鸠的道德,还是保存了一点点卢梭的信念?是不是在精神与现实的矛盾中还有那么一点点期盼?而这些平时在书本中才能看到的东西,在那些夸夸其谈的学者文人的嘴里熠熠生辉的糟粕突然在这一望无垠的二氧化硅的吞灭里焕发出生命的绿色,这让我突然尊重起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无聊的人来。也许,他们真正应该算一个人类的智者,像孔子一样,像黑格尔一样。
我真的开始感谢这片荒漠了,我也真的不再认为我茫然地扑进它的怀抱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情了。我想,我只有跋涉了,在这荒漠中坚定不移地跋涉,即使我的肉体被它吞噬,我也应该用精神把它征服!
篇9:沙漠散文
关于沙漠散文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沙漠的小诗,又不知如何打底、酝酿,如果真能像李白那样“斗酒诗百篇”,我宁愿沉醉其间不愿醒。
刚上班那几年去新疆,脚站在戈壁滩上,向远凝望:我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在那里,但从未看到过,只能在虚幻里构想一下它的壮观和美丽,流动着的金黄沙丘似乎完全捕捉住我的心灵。在室内组呆着,干完那点画图和抄写的差事就没什么事可做了。最远也不过是去四五里以外的沙井子镇上买点东西,镇上有个小书店,还可以买几本杂志,这倒叫我意外。分队上没一个工人亲口提到他们见过的沙漠,我喜欢兴高采烈地听别人具体地描述一件事,自己坐着静听。从别人文章那看到的始终不是自己眼里的沙漠,即便过去了二十年,我还对它充满向往和热情,而且非常强烈。倪学礼和张渺写的散文《塔克拉玛干》提到塔克拉玛干说:“初到塔克拉玛干时,还是颇有些惧意的。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长400多公里。站在大沙漠的边缘极目远眺,满目所见也不过是沙。大沙漠中的沙来得最是细软,手捻一粒,几乎看不见。但就是这肉眼难辨的精灵,苍苍茫茫,竟会聚至无穷无尽。平静时如海,漾着不含生机的寂寞,不动的金黄无欲无思,像是亘古未曾变过;狂暴时亦如海,沙浪嘶吼,如末日降临,吞噬掩埋一些无助的渺小。”塔克拉玛干维语意思是“走得进,出不来。”所有沙漠各有各的历史和文化,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最富神秘色彩、最具诱惑力的一个,我只是一个几次经过它边缘之外的地质人,它只给了我无穷的想象,却又近在咫尺,叫我望沙兴叹。多年后很多次从电视里看到和它有关的节目,每次又搅起我对它的向往和热情,也增加了不少知识,对于沙漠和生命本身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心境便趋于厚重、朴素、柔和,连自己也觉得奇怪。
记得九零年五月,同学马棒从银川寄来他的一张照片,背景是褐红起伏的沙丘。远看,沙丘像一条条弯曲的波涛,直向地平线和天际冲过去。他微笑着斜躺着,黑透的脸,上方是蓝盈盈的天,他脚下连一棵草叶没有,还是褐红的沙子,眼神里全是青春。信中写他的生活和心情,却没提到照片上的沙漠,十分遗憾。我想那可能是腾格里沙漠吧。那两年他给我写过四五封信,两三首诗,一首叫《浣溪沙*春问》,曰:
彩笺送情思往事,落花飘去起彩愁。可堪题叶寄沙井。
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露花犹有好枝开。
这首诗颇让我自豪了一阵子。我的诗直白浅疏,仅是把句子分行而已,并没多少诗意和诗味。当时的小女孩子稚嫩的手笔在当时的纸上也早画完了它的句号(多少年放在箱子底无人问津),其实这个句号就是青春的休止符。如果当时有什么觉得疼痛,不过就是爱情了――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不喜欢我,他也不会写诗;现在心境像平静的止水,只在底处有些暗流罢了。即便这些暗流能够缓缓流动,也是清澈幽静、温暖恬淡的,变成了我的诗歌主旋律,这时的诗刚可以读,比二十年前写的频率也多了,用词也宽泛了些,有一丁点诗韵,从这方面讲变老绝对不全是坏事,但年华仍让人感慨感叹啊。马棒去我的空间看我的文,而他却没说他到底写字没写,他只说316班的刘虎已成了作家,他俩常在一起喝酒。刘虎是郝郝的老乡,不熟,记得很清秀的样子。如果我能一直在野外,相信也能写出题材内容更宽更深刻的诗文,一想到这,我心里是一大片的寂寞,或者像不动的金黄沙丘,无声地站着。只有深夜的明月相照,我的寂寞才是最自由、最诗意的,这不难理解,因为我最爱明月,恐怕一生不会改变。
夏日一个午后,蝉声高鸣,眼前真的展现出无言、无尽的一片金色沙漠和它的壮美来,成为生命中的不可割舍。也许,塔克拉玛干,是我关于沙漠的一个最美好的.梦幻。看着子衿上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照片,我真的越来越向往那一种灿烂的金黄,那些灵动优美的曲线一直连到地平线以外,让天空变得更低更平淡,可爱的沙丘甚至像跃动着的海波似的。于我,沙漠的背后是它曾有过的成片金色胡杨,还有沙子底下曾澎湃过的那一大片古老而悠远的大海。还记得6月我从库车往库尔勒方向坐车看到过的一大片正开着粉红花的红柳,随风而摇动着它的生机,那也很美很壮观。别人高兴地闲聊着,只有我觉到自己深刻的孤独:父亲得了肺癌,晚期,要做手术,父亲要我们回去,他说:他怕死到手术台上。听着父亲有些苍老有些凄凉的话语,我潸然泪下,但是他听不到,那是我接到的最沉重的一个电话(除了母亲病危抢救弟弟打给我的电话外)。随着汽车的向北,我又一次远离了心中的塔克拉玛干,但我知道它看到了我的眼神和某种人生的失落。
剩下的就是那首沙漠小诗的慢慢打底了,也不知道能否写出来。但我知道,沙漠是流动的、自由的、美丽有时又最无情的,生态的不断破坏会让它的面积越来越大。它也曾埋过一些探险人和穿越沙漠的常人的无数白骨,而若干年前这里又美丽的多:西域36国,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有很多的绿洲,有很多的外国人来做生意,穿行着动听的驼铃声……
篇10:丧事散记经典散文
丧事散记经典散文
故乡的丧事总是有许多繁文缛节,但是乡亲们总是乐此不疲。
一旦即将离去的人奄奄一息,首先要给厅堂支一张床,把老人抬出来,穿上早就准备好的老衣,然后亲人们围在周围,眼含热泪,静静地等待着老人上路。这个时候,再难过也不能哭出声来,以防把走到半路的老人给哭回来。泪,只能默默地流。其实,并不是亲人们盼老人离世,而是根据老人的状况,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老人不走的话,对老人和亲人们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和痛苦。
老人一倒下头,亲人们痛痛快快的哭了几声,就忙活开了。首先,叫一些相好对近的来帮忙。因为亲人们现在都成了孝子,要为老人守灵,来了吊丧的客人时还要陪着哭。根据安排,要几个人分头去亲属处报丧,要立刻把看坟的叫来,确定坟的方向位置及下葬日期,之后看坟的还要写出免帖(即老人生辰,去世的时间,还有老人的亲人,亲人需按从长辈到晚辈的顺序依次写出来),有点像碑文的样子。家里到此就忙开了。紧接着,接到丧讯的亲人们会从各处急急赶来吊丧,并领到头巾或孝帽(女人领到的为头巾,是十三四厘米宽一米多长的白布,从前额向后束住,男人领到的为孝帽从头顶向下套在脑门上就行)。关于吊丧发孝等事物,都是女人来操办的。男人这会儿更忙了,要去采购客主及帮忙来的乡邻的饭食,还要为老人打墓的事忙前忙后。关于打墓,自己人是不打的,都是相好对近的。所以,埋葬老人的过程,充分体现着村人们的淳朴以及村子的团结和谐,很多场景,都让人徒生感动,彰显悲壮。
在老丧停柩的那几天(一般情况下,老丧会停柩大约一个礼拜),晚上要算是最热闹了。一到晚上,就会有许多闻讯而来的乡邻来为老人盼丧。家里会撑四五桌麻将,供乡邻娱乐。因为这几天有讲究,不能让老人一个人孤独地躺在那里,来的人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这样也能足以说明,老人生前是德高望重的,老人的儿孙们也在村里是有声望的。家里在这时候,要为来盼丧的众乡亲做饭,以示感谢。饭一般在凌晨的时候吃,条件好的还会炒几盘小菜。虽然在招待和支应的过程中会给孝子客主增添很多麻烦,但心里却是由衷地高兴。
安葬的大前天晚上,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请执客。也就是请一些外户的乡亲来帮忙,诸如接送客人、端盘洗碗等事务。那晚,提前准备好几桌酒菜,提前把早就想好了的`乡亲请到家里,先是热热闹闹的喝酒吃菜。主人家看吃的差不多了,就让早就物色好的负责埋葬的领导(俗称经理)把在座的乡亲按年龄特长一一作了安排,最后就叮咛着一定要把这事帮着过好,不要让主人失望,不要让来客看笑话等。最后,主人家也要派一名代表(一般都是逝者的儿子)说几句客套话,来表示对前来帮忙者的感激之情。
安葬仪式的正式开始,实在安葬的先一天下午。在这个时候,乐队、花灯、官罩都会到来,在门上撑开摊子,各行其是。乐队是来迎接来客的,花灯等于是是逝者的灵堂,官罩是用来运送灵柩的。客人要根据辈分及与逝者的关系分先后次序来一一迎接。第一项仪式是请灵。就是孝子们跟着乐队去先人的坟地去吧先人的灵请回来,和逝者的灵位一起来举行安葬仪式,也是让逝者认认阴间的亲人,从此也就和活着的人阴阳两隔了。请灵一毕,就是迎礼。被迎进家中的客人就被家里顾事的人招待着吃饭。晚饭后,另一个重要的仪式就要开始了,就是献饭。献饭也分几个章节的。先是逝者的儿子念祭文,这时候,念的人一定会声泪俱下,看的人一定会热泪盈眶。接下来,逝者的亲人们会把早就准备好的一碗又一碗饭菜在乐队的吹打中,端到死者的灵前。献饭之后,亲朋好友还会端来一盘一盘的献食,都是一些水果副食等,共计九种。最后一项是祭奠焚纸。晚上的祭奠仪式到此也就完满结束了。
第二天,天还没大亮,孝子们和来客就吃了饭,准备着把灵柩运送到坟地。早上一般情况下都吃的是豆腐汤,有点像胡辣汤那样的,外带几个小菜和雪白的馒头。运送灵柩的过程可谓惊天动地,孝子们哭天抢地,真正的生离死别开始了。灵柩被那些顾事的帮着抬到官罩中,官罩前面用白布栓成十来米长的扯纤布,孝子们一边哭一边把扯纤布搭在肩膀上,随着乐队的乐声,慢慢的向坟地挺进。那会儿,半条街甚至一条街都白天白地的,再加上一溜两行的花圈,还有三五成群的扛着锨去埋人的乡亲们,浓浓的悲怆笼罩着每个人的心。去埋人的众乡亲都是自愿的,对于主人家来说,去埋人的越多越好,而且每每这时侯,就算是以前有什么前嫌的,也都会去,这也属于一个公益活动。谁都会走这一步的,那些前嫌和生老病死和村子里的优良传统比起来又算什么呢?等灵柩安放到墓道中,顾事的经理一声令下,埋人的会一拥而上,人要是多了,后边的一排人和前边的会交换着埋,场面尤为壮观。数不清的锨杠着坟地周围的土,尘土飞扬中又诠释者几多和谐几多凝聚力几多血脉相成?
篇11:厦门散记散文
厦门散记散文
总会有一个城市,心生迷恋。比如厦门。
为看厦门的花,我毫不犹豫背起行囊飞向它。二月的厦门,未见花,却见郁郁葱葱的绿。不鲜亮,懒散地绿。高大的桥墩,与爬山虎的茎,纠缠在一起。零星的叶,孤零零贴在上面,秋天的暗红,被太阳的光一打,叶脉间渗透柔嫩的黄。厦门是春城么?不。无花不春。我骑着单车在厦门街道间穿梭,街边到处是加拿大海枣,大王椰子树,留着胡须的大榕树,我知道我是在南方了。二月的南方。厦门。没有花的厦门。
一个小巧的城市。
街道不宽阔。公路两边高楼林立。不粉妆玉砌。民宅坐落街边,上了年纪的颓败。最烟火的地方,要数步行街,在中山路。吃的,穿的,用的,公交,方便得很。两边高层建筑,散发老旧的味道。夹着不宽的街道,如行走在深谷。水果店,服装小店,厦门特色小吃店,银行,花店……也有菜市场,在一条窄得不能再窄的老巷里。路面湿漉漉的。临海的城市,海产品也多。菜市场昏暗,一眼望不到头。我在中山路的步行街随便走,恍惚觉得我是在香港。十五年前,我去的香港。它的模样和香港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少了繁华旖旎,多了尘世烟火。
水果店,南方的水果最多。青檬。椰子。百花果。去厦门,我的舌尖和青檬时不时纠缠在一起。一个青檬至少一斤多。水果店的老板心思细腻。买青檬,削皮,一片片削好,放在塑料盒子里。不忘递给你两个牙签。百花果,和猕猴桃一般大小。紫红的壳,十元六个。老板切掉顶端,把吸管伸进去,在里面转着圈地搅拌,说,吸里面的水。还说,喝它好,不容易感冒。小心吸着,酸甜,像柠檬的酸,比柠檬甜。
也去吃厦门特色小吃沙茶面和锅边糊。以为沙茶面是北京的面糊。看沙茶面的图片,恍然大悟。不是的。小吃店是两个年轻男孩子经营。着灰黑色衬衫的瘦高,穿白衬衫的不高但清瘦。一个负责做,一个负责端。瘦高的男孩子问,添加什么?我愣了。他说,看下面东西,可以任意添加。添了鹌鹑蛋。他问,吃花生酱,习惯么?我答,可以。不大的功夫,沙茶面和锅边糊端上来。沙茶面是北方的面条,不同的是里面的酱,还有任意添加的作料。一大碗,适合北方人口味。锅边糊像北京的片汤。汤汤水水。和沙茶面一样,想添加什么作料都可以,一切随心。
临走,向他道谢,他笑了,说,再见。
胡里山炮台,厦门的一张名片,克虏伯大炮,是世界现存原址,最古老,最大,十九世纪海岸炮。它是厦门的功臣,保护神,在抗日保卫战中击沉日军战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白发苍颜的老者,必须拜访他。
榕树,厦门市树,炮台景区很多。上百年历史的古树。粗壮。树干纠缠一起,树冠极大,如巨大的遮阳伞。沿石阶而上,遇见巨大的一棵古树,写有独树成林四字。根须一束一束,落地可生根,独树可成林。
炮台紧邻大海。海极美。细软的沙滩,海风吹来,丝丝凉意。海绿如翡翠,没有咸湿腥气。海滩人少,在海边散步,风吹乱长发。厦门的海干净,适宜休息散步。远处有军舰,安静伫立海上,宛若一幅静美风景画。
也去厦大。厦大是全国最美丽的大学。
的确是。一排排高大的加拿大海枣,屹立在路的两边。一所典型南方大学。干净,古典。虽然没有北大古色古香,却不失高贵典雅。在厦大游走,每一个角落,堪称经典,美得心动。厦大适合读书,优美的校园,依山傍水,更适合谈一场恋爱。爱情胜地说,要恋爱,去厦大。优美的环境,不谈一场恋爱,还真有些遗憾。
鼓浪屿是镶嵌在厦市的明珠。去厦门,必须,一定,要去,鼓浪屿。不去鼓浪屿,厦门没有来。
我倾心鼓浪屿“钢琴之都”、“音乐之乡”这两个名字。很艺术。小岛的动人,即使不去,听到这两个名字,也见到小岛一半的美了。
小岛的时光是懒散的。最适合漫步。最适合一个人无所目的地走一走,看一看。
看建筑。被殖民过的岛屿,建筑别有风情。罗马式圆柱、哥特式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浮雕。还有铁艺狭窄大门。从门里向院内看去,一个个院落,是一座座岛上花园。墙壁砖红嵌深灰。所有的建筑是历史,是风景。哪怕一面颓败的墙,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妇人。风韵犹存。
我喜欢有风情的建筑。这里满足我眼睛的欲望。
看花。
终于见到花。密密麻麻的绿叶间,蓬着一簇簇橘黄色花。长长的花瓣,像一个个小棒槌。每一簇,像天上散落下来的烟花。岛上遇见最多的是它。搭在墙头上,木制长廊上。很美,不香。
年轻女孩儿问身边的男友,什么花。
他说,鞭炮花,也叫炮仗花。
再看那花,别说,真像鞭炮。红色,挂在自家门前,等待点燃的鞭炮。我想说,再起个名字吧,叫它烟花。你瞧,多像天空昙花一现的烟花。敲打这篇文字的时候,正是除夕。楼外烟花璀璨,我抬头看花,我看见鞭炮花挂在天上。我的故乡也有鞭炮花。你瞧,夜空里,除夕夜一簇簇散落下来的,不正是鼓浪屿的它么?
我在小岛纵横交错的小道行走。道道相通,绝没有死路。路路惊喜。
有艺人在岛上。
我坐在阳光下,听他们吹萨克斯,拉小提琴,唱歌,弹吉他。小岛的风情一下子又跑到音乐里了。
小岛的确是美。美得像一坛陈年老酒,一旦喝下去,要醉人的。
我住在岛上,离旅馆很近。走累了,不想回去休息,我任性地要把我在岛上的时间全部浪费掉。我走啊走,看啊看。不感觉累。我买了一个白色花环戴在头上,佩我的袍子。我没觉得不好意思。这样的着装,服饰,适合小岛风情。否则,为什么有那么多卖花环的.呢?
街边有装修洋气别致的小店。和北京的烟袋斜街,南锣鼓巷没有差别。
小岛建筑像天津意大利风情街。不过,意大利风情街,与鼓浪屿比起来,太袖珍了。更何况,十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风格各异。鼓浪屿不愧是一个建筑的博览馆。
鼓浪屿的美,在建筑,花朵,沙滩,小店,岛上的山,音乐,文化。综合艺术在鼓浪屿完美呈现。
鼓浪屿的猫随处可见。我住在山上,一家名叫外婆的澎湖湾的私人旅馆。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去就是。落地窗,窗外长满植物。一棵低矮的树,开着白色花朵,不知那是什么花。南方植物多,很多花初初见。炮仗花挂在墙上。黑猫眼睛金亮,蹲在窗前懒洋洋地晒太阳。一只白猫悠闲,高傲走过。
旅馆楼前有秋千,木制桌椅,夕阳下,我跑去荡秋千,累了喝茶,晒太阳,享受夕阳美景。
夜来临。鼓浪屿是一个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在海上。我庆幸选择在这里留宿。这么美的岛屿,不住下怎么可以?穿行在老巷子里,路过豪华西洋建筑,像上海外滩,繁华旖旎。也像极了着锦绣旗袍的女子,干净,纯粹。更像价格连城的青花瓷瓶,摆在那,任你静静地赏。
夜深沉。岛静谧得宛若无人居住的荒岛。我枕着海浪入眠,偶尔听到猫咪一两声叫声,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声响。凌晨,星星明亮,安静悬在天上,一夜无梦。
天亮,鸟儿狂欢,各种调子交织。白猫、黄猫、黑猫,迈着轻缓的步子,在我的窗前走过来,走过去。无视我的存在。汽笛声浑厚,岛上一日生活开始。货轮装满货物,从市内运到岛上,大大小小的箱子,摆放码头。
我用了很多文字,写“钢琴之岛”。我的笔太笨拙,哎,我无论如何也写不好它。太美的东西,写出来,也碎了。
时间最公正。然,落在厦门,真的不一样了,慢得像走路迟缓的老人。
厦大教授易中天说,厦门是一个温馨的城市。不,温馨还不足以概括它。厦门干净,灵秀,文明。再俗气的人,走进厦门,沿海城市,变得温文尔雅了。
一个适合养心的城市。像一个帅气,懂你疼你的男人,你会不由自主爱上他,和他缠绵在一起。或者,一个人泡泡茶,读读书,散散步,发发呆。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好时光。
所以,厦门更是,值得一个人反复去的城市。去那里,把最好的光阴浪费掉。特别是――“音乐之乡”。
★ 西行记游记随笔
★ 漫步春晨散文
★ 通讯写作指导范文
★ 光阴散记散文
★ 莫里散记散文
★ 太白散记散文
【西行散记――飞行的沙漠散文(整理11篇)】相关文章:
金孔雀起舞的地方的经典散文2022-11-29
贾平凹作品吃烟2023-12-03
沙漠小站经典散文2023-01-15
贾平凹作品《祭父》2023-01-06
鸟的读后感2023-08-07
活动通讯写作范文2022-11-20
杜甫的代表作品有哪些2022-11-18
小确幸的散文2022-05-06
高中生阅读湘行散记心得体会2022-08-15
初中生阅读湘行散记心得体会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