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磷坚还亡友财》原文及翻译((通用11篇))由网友“没什么意思”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蔡磷坚还亡友财》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蔡磷坚还亡友财》原文及翻译
1、重:以……为重。
2、诺责:诺言和责任。
3、敦:重视。
4、风义:情谊。
5、语:告诉。
6、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7、“其人亡”中的亡:死亡。
8、翁:父亲。
9、知:了解;懂得。
10、尝:曾经。
11、故:所以。
12、且:而且。
13、卒:最终。
14、券:字据。
15、亡何:不久。
16、愕:惊讶。
17、致:给。
18、以:把。
作者简介:
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188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不过,他在科举考试中,终未再获功名。但他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外,颇关注于新学,以至于1895年赴京参加会试时,曾参加过梁启超发起的呼吁变法的“公车上书”活动。又曾成为柳亚子、高旭等人19首创的爱国文化团体“南社”的成员。其间,为了维持生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他曾充当其幕僚,为将士讲解古书诗赋,但终因思想不合而离去。
篇2:蔡磷坚还亡友财历史典故
蔡磷坚还亡友财历史典故
《清稗[bài]类钞》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吴县(今苏州)有一个叫蔡磷的人,他为人讲信义,重感情。
有一个朋友寄放了一千两白银在他那里,没有立下任何字据。
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磷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他。
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磷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磷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友人死后,蔡磷本可将千金据为己有,但他仍将它们主动送还给友人不知情的儿子。由此可见,真正的信用,是对自己内心的承诺,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诚实守信相对容易;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仍能严于律己,认真履行诺言却很难。
篇3:蔡磷坚还亡友财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蔡磷坚还亡友财的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④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 郎君。”卒辇⑤而致之。
【参考译文】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注释】
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语:告诉。⑤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
(1)亡何:“亡”同“无”,没有 (2)其人亡:亡,死亡
(3)语:告诉 (4)知:了解 (5)致:送还
2.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不相信有人寄放千两白银而不立字据,而且他父亲也没有告诉他。
3.这则短文的主题是什么?
赞扬蔡磷的诚信品质。
篇4: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初一语文组 雷玲娜
原文
蔡�U,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立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翻译
吴县有一个叫蔡�U,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一、教学设想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是一篇文言选文,篇幅短小,文意易懂,而简短的文字下蕴藏的却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诚信,这种力量恰恰是当今社会所需要所呼唤所倡导的。充分挖掘文中蔡勉旃具备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荡,进而完成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升华。
因此,学习本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文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们在人生价值观的正确态度方面的培养。这篇课文所具备的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正是我应新课标改革选取这篇课文的原因。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法设计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文
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师: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设计说明】此问题的设置在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都会让借钱者打借条,以防不测。进而在学习文章时更深刻地认识到,正是因为蔡勉旃所具备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才会让他的朋友在寄放钱财时放心地不立字据。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为做人之本”。
(二)感知课文
1.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一遍阅读,快速的默读课文,并借助字典为生字词注音。
【设计说明】本课生字较少,学生可在课堂内消化。
稍后老师利用幻灯片归纳字音并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2.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二遍阅读,大声的朗读课文后,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遇到疑难问题先与讨论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设计说明】本文内容简单,且课后注释较为详细,学生自己处理可提高其自学与互助合作的能力。
稍后老师利用幻灯片归纳字词积累。
3,提问学生: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第三遍阅读。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说明】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可使学生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三)解析课文
1.提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重诺责,敦风义”)
2.提问学生: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
(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友人“寄千金,不立券
重诺责 (侧面烘托)
敦风义 言:“券在心、不在纸”
行: “召其子至,归之”
“卒辇而致之”
(正面描写)
【设计说明】记人的作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而这篇课文虽短,却是一篇思路清晰、写作手法多样的写人文章,值得一提。
(三)探究主题
1.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设计说明】明确本文主题:“诚信为做人之根本”。
2. 师: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设计说明】借助幽默搞笑却意蕴深刻的flash,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起学生们的深思:痛诉“不诚信”的行为,提倡诚信。
3.在现实社会,“不立券”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
【设计说明】借助《今日说法》的实例,就有关金钱和诚信的话题展开讨论。
这个问题很具有现实争议性,教师既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既要勉励学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保持诚信的优良品质,又应给学生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受损害的有益指导。
4. 老师小结:(略)
篇5:《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说课稿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说体系。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第28课《古文二则》中的第一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文意易懂,在简短的文字中表现了古人对待诚信与金钱的态度,充分体现了蔡勉旃所具备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荡,进而完成一次精神洗礼,一次思想的升华。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培养目标。
2、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流利地朗读文言课文。
(2)学生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讨论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重诺守信,养成诚信的良好的品行。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4、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在前面虽已学过一个单元的文言文,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还要在授课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去朗读,怎样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去理解文意等。
5、说校情:我校虽然是一所镇级中学,但也有多媒体教室,我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教学。
二、说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时采用了设置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法、问题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说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法指导。
四、 说教学程序
(一)设置情境
提问学生:
1、如果你借给了你朋友一笔钱,你会不会让朋友打一张借条呢?
2、我们再来做一个假设,有一天,你正一个人在街上溜达,忽然你发现路边有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千多块钱,而周围又没有人,这时你怎么办?请如实回答这个问题,不要不好意思。
(二)引入话题,理解文意。
1、结合以上两个问题讨论的结果,引入课题,并解决字词。
2、朗读课文。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4、提问学生:谁能到讲台上给大家做一次小老师,把这篇文章给大家读一读、讲一讲?
(三) 分析、探究课文。(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 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这句话?
(四) 拓展、延伸。(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生活 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2、 就有关金钱和诚信的话题展开讨论。
(五) 布置作业
课下你能搜集一些有关金钱、诚信的故事、成语、名言警句吗?
篇6:《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阅读答案及原文
蔡璘,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注释】
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②敦:重视。
③风义:情谊。
④辇(niǎn):车子(名词),这里是(动词)“用车子运”的意思。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故不语郎君故: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语:
③亡何,其人亡亡:
④而翁知我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卒辇而致之。
3.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①所以②告诉③通“无”,没有。 ④你,你的
2.①哪有寄存一千两白银却没有凭据的?
②(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白银)送还给了他。
3.“重诺责,敦风义”或者“诚实守信”。
【作者简介】
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188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不过,他在科举考试中,终未再获功名。但他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外,颇关注于新学,以至于1895年赴京参加会试时,曾参加过梁启超发起的呼吁变法的“公车上书”活动。又曾成为柳亚子、高旭等人19首创的爱国文化团体“南社”的成员。其间,为了维持生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他曾充当其幕僚,为将士讲解古书诗赋,但终因思想不合而离去。《清稗类钞》是他留给后人的一部前人笔记集。
【译文】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重视情谊。有一位朋友将一千两白银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凭证。不久,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召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那人的儿子)感到惊讶不接受,说:哎,没有这件事呀,哪里有寄放一千两白银却不立凭证呢?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蔡璘笑着说:“凭证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你父亲把我当做知己,所以没有告诉你。”最终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简评】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清稗类钞·敬信》。篇幅短小,文意易懂,而简短的文字下蕴藏的却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诚信,这种力量恰恰是当今社会所需要所呼唤所倡导的。正是因为蔡勉旃所具备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才会让他的朋友在寄放钱财时放心地不立字据。使人们认识到“诚信为做人之本”。做人要守信正直,不贪钱财,讲义气,坚守自己正确的立场,洁身自好。
篇7: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言文答案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言文答案
再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完成5~8题。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题是考查文章的选材知识。多件事写人的文章,要详略恰当。引导学生从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来分析判断材料的详略安排。这里有个误区教师一定要指出来,就是不能以字数的多少来判断详略。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懂得“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一模式,化复杂为简单达到概括效果。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里的关键词实际上是让学生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这是第一问。关于详略是指内容,这一点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关键是详略的原因,是比较难的。因此这里正是讨论和探究的地方。这是一种写法,即先扬后抑,也是对比,先扬后抑学生不容易想到,但对比可能较容易。这种写法是为了突出中心服务的。这里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学习、解决问题,是比较合理的。
1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故事情节。可结合文中的插图内容来概括。
扩展,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也是学以致用。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走进文本,相互渗透,达到活学活用。鼓励学生生成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思想。不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篇8:《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阅读答案
原文:
蔡璘,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译文: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很注重诺言和责任,对情谊很忠厚,笃实。有一位朋友将很多钱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字据。没有多久,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呼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那人的儿子)感到惊讶没有接受,说:嘻嘻,没有这件事呀,怎么会有寄放那么多钱却不立字据的人呢?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蔡璘笑着说:“字据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你父亲以我为知己,所以没有告诉你。”于是便用车子(把钱)运到(那人)家中。
注:
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注:现在语文版初一教材选用!选用教材时有改动:
重诺责:现翻译为“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
习题:
且父未尝语我也。
语:告诉
卒辇④而致之
卒:最终
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了解我(的为人),所以不告诉你。
5.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题是考查文章的选材知识。多件事写人的文章,要详略恰当。引导学生从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来分析判断材料的详略安排。这里有个误区教师一定要指出来,就是不能以字数的多少来判断详略。
6.蔡勉旃如果贪了友人银子,友人的儿子会不会知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懂得“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一模式,化复杂为简单达到概括效果。
8.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这表现了友人之子什么样的心理?这对表现蔡勉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里的关键词实际上是让学生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这是第一问。关于详略是指内容,这一点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关键是详略的原因,是比较难的。因此这里正是讨论和探究的地方。这是一种写法,即先扬后抑,也是对比,先扬后抑学生不容易想到,但对比可能较容易。这种写法是为了突出中心服务的。这里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学习、解决问题,是比较合理的。
篇9:《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教学反思
**年**月**日,在工作室主管领导的带领下,我和工作室成员一起走进了**中学,与七年级的新生一起上了一节难忘的文言文阅读课。此次活动,与其说是送教下乡,还不如说是对我的一次磨砺。
纵观课前。选择《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为授课内容,有主客观两个原因,首先,因为本文篇幅简短,文意易懂;其次,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还没有完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我渴望利用这宝贵的“一节课”,授之于渔。初衷已定,我开始用心斟酌,精心谋划,认真布局,从备教材到备学生,从书写教案到设计课件,从文本到生活,每一个环节,我都不忘初衷: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于是,在课堂设计上,我不仅遵循了我惯有的文言教学五步法(一听,二读,三说,四辨,五诵)分五大块(我会读、我会译、我会说、我会辨、我会写)将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中,还在进行教学任务前,给初次见面的学生献上宝贵的“见面礼”——翻译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横看课堂。评价一堂课是否精彩或是成功,不是你老师讲得多好,而是学生获得多少。而我,又该如何把持这一节课,让学生因我而获益呢?首先,我别出心裁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开课了,我打破了以往的`先自我介绍,或是和学生话家常套近乎,而是利用我那过目不忘的好本事,将刚刚浏览了的学生名册对学生说:我们班共有38人,其中有30个姓房,4个姓唐,两个姓盘,还有一朱一许。大家经我这么一说,气氛来了,不是赞许,就是佩服,或是崇拜,满心的嘀咕着:一个刚见面的老师,对我们拿捏得如此准,是何方神圣啊!在他们诧异时,我又补上一句“我还知道班里有英英和芳芳呢。”这时,能不服我吗?不仅学生,连在场的三十几个教师也不得不服我啊。这非同寻常的临时产生的开场白,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而且,真真正正把全班学生都带进了课堂这个“磁场”中,大家因为自主投入,合作,探究,所以,整节课也按照我课前构思的流程般“行如流水”“水到渠成”了。更万万想不到的是,临近尾声,还添上了美美的一笔。我利用他们课室里的一处标语:今天,你收获了吗?将其换成:这节课,你收获了吗?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明白了做人要讲诚信;我学会了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要读懂古文就要善于积累;我会写借条了……听着大家都有收获,我欣慰地笑了。
不管是纵观还是横看,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成功的。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相对现代文而言,不仅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且对于这之乎者也学生似懂非懂,像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毕竟,那些文字,大部分都是古语,古今异义相差甚远,又是一词多义,又是词类活用,又是特殊句式,什么虚词实词,学生学得累,又没什么成效,吃力不讨好,久而久之,厌学畏学甚至放弃不学了。但是,这节课,我一开始就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接着又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方式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本节课中,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掌握文言文自身存在的规律,找到规律,举一反三,从而真正授之以渔。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是成功的。但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说这节课中的一个缺憾,那就是让学生读的次数过少,读的形式过于单调了。
篇10:《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是选自清代徐珂的《清稗类钞·敬信》。这是一篇篇幅短小,文意易懂的文言短文。讲述了蔡勉旃在没有立字据的情况下,坚决把好友生前寄放在自己处的一千两银子送还给亡友之子的故事。文章主要围绕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为人来展开的,其主题具有现实意义。文中的字词不多,注释较为全面,学生易于自学。在文章简短的文字下蕴***着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诚信乃做人之本。这种力量是当今社会所需要、所呼唤、所倡导的。教学此文,充分挖掘文中蔡勉旃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第六单元的古文学习,已具备了必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分析方法,培养了初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对第六单元《期行》、《乘船》的学习,对“诚信”已有一定的理解和认同。
初一年级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的,面对繁纷复杂的社会,他们总是睁大迷惘的眼睛观察着社会的人情世故。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更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孩子的眼睛不再迷惘。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并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去读,营造一个有利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特别是文言文,更应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为此,本课拟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立求使学生能熟读成诵,达到当堂背诵。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蔡勉旃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荡,进而完成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升华。为此,学习本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
2.充分挖掘蔡勉旃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恪守信用的优良品质。
3.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文中人物作出评价,力求学生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4.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并能当堂背诵,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并理解文章大意,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
2.挖掘蔡勉旃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恪守信用”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对文中人物作出评价,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准备
学生:常规预习,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搜集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及名言警句。
教师:录音机,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师:老师最近碰到一个难题,有个朋友找我借一笔钱,该不该让朋友打张借条呢?谁来帮我出个主意?(生答师引入课文,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
2.生齐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3.小组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圈点课文,根据提示、注释和工具书,合作疏通文意。
4.把小组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所不能解决的词语、句子提出来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5.自主合作学习检测,巩固学习效果。(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6.故事再现:默读课文,然后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可适当的加以创造。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文章题目《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你认为蔡勉旃是个怎样的人?
要点提示:蔡勉旃在友人去世以后,且友人的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友人寄存的千金还给友人,这体现了他的“坚”。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信守诺之人。
2.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这句话?你赞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要点提示:“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3.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对于诚信和金钱你是否有新的见解?
四、课外延伸,拓展提高
1.请你把搜集到的有关诚信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听。
2.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诚信”?试举例说说诚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五、课堂总结
诚信乃做人之本
作业设计
1.把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熟悉的文言词语做成文言词语积累卡,或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篇11:《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阅读答案讲解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故不语郎君 故: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 语:
③亡何,其人亡 亡: ④而翁知我 而: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卒辇而致之。
20.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3分)
解元便领二十骑出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答案:
18.(4分)①所以 ②告诉 ③通“无”,没有。 ④你,你的(每空1分)
19.(4分)①哪有寄存一千两白银却没有凭据的?(得分点:安、金、反问句式) ②(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白银)送还给了他。(得分点:省略、卒、辇)
20、(3分)“重诺责,敦风义”或者“诚实守信”。
★ 思旧赋原文及鉴赏
【《蔡磷坚还亡友财》原文及翻译(通用11篇)】相关文章:
释①秘演诗集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3-10-13
初一语文实验班招生统一试卷2023-07-09
咸阳值雨的翻译赏析2023-12-06
送刘太白,送刘太白元稹,送刘太白的意思,送刘太白赏析2022-06-15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2022-05-06
诚信的重要性高中作文2023-09-28
神女赋原文及赏析2024-03-22
陶渊明古诗《挽歌》原文、翻译、赏析2022-04-30
我最真诚的心声作文500字2022-10-11
范文程_字宪斗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