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袭人的经典散文(集锦12篇)由网友“fengdeangel”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看袭人的经典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我看袭人的经典散文
我看袭人的经典散文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着,其文学价值不用多说了。故事中场景之大、人物之多就更不用多说了,如叛逆放荡的宝玉、柔美娇弱的黛玉、聪明霸气的凤姐,个个生动逼真。然而,在我看来,还有一个角色也不容忽视袭人。
袭人,是宝玉房里四个丫环之首,并深得宝玉喜爱。她原名蕊诛,从小因家贫而被卖到贾府,起初服侍贾母,贾母喜袭人心地善良,恪尽职守,便将她给与了宝玉,后一直在宝玉身边,并对宝玉有深切的感情,而最终却被嫁给了戏子蒋玉菡。
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富有心机。她作为宝玉身边的贴身丫环,不仅担有照顾好宝玉衣食起居的责任,更是受贾府家长之托肩负引导宝玉远离世俗、步入仕途之重任,生活上,袭人可敬可爱,温柔敦厚,对宝玉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面面俱到。并且,她为人和善,从不对小丫环指手画脚,连小红等人都对她平等尊敬,说明她为人谦和;她也不爱与人纷争,第58回中,那干娘来吵,她却叫麝月道:我不会和别人拌嘴。
袭人在贾府虽为丫环,但却能处处为大家着想,宁可自己吃亏,她曾为李嬷嬷开脱,主动承担责任。而且宝玉有不顺心的事,大都是由袭人帮助解决的,可看出她机灵聪明。因此,也有人说她太过机灵,心机太重,并且卑躬屈膝,被奴性化,而我却认为这是因为她出身贫寒,地位低下造成的。在大观园里虽受众人喜爱,可终究还是个丫环,她为了保护自己,所以,不敢反抗,城府深重。
而她对宝玉的情感,却又是深切勇敢的,虽是主仆关系,她却深爱着宝玉,以至在她嫁给蒋玉菡时想到以死抗争,从而可见其对宝玉的专情。她不同黛玉,不是宝玉精神上的知己,也不同宝钗太过现实,而是恰好处于中间,以一个陪伴者的身份,陪宝玉走一遭。她为人温和,无论是晴雯,还是李奶奶,她都处处忍让,而她的底线却在宝玉,在57回中,宝玉被紫鹃诳的发了疯,袭人急冲冲地到潇湘馆,劈头就质问紫鹃,连在吃药的黛玉都冲撞了也顾不上,可见其用情之深。
对袭人的说法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可我认为,她是《红楼梦》中最有血有肉的人物之一,她可以细致入微,也可以保全大局,她可卑躬屈膝,也可为爱情义无反顾,她可天真烂漫,亦可成熟稳重,她就是我眼中最好的袭人。
篇2:花气袭人心情散文
花气袭人心情散文
在季节的更替中感悟人生、思考人生。而时间悄悄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在四季交替中,看庭前花开花落花满天,领略生命轮回之美,在春夏秋冬冷暖交加中,从容练就一颗久经沙场的心。
借着眼前看见的风景,鉴定着时间过去的痕迹。某些时间,似乎过去之后才蓦然惊觉:原来已经到了现在了。亦不会觉得惋惜,只道时光本就如此,在你注意或者不注意的时候,按照它本来既定的速度,自顾自的流去。伤时的心态,终只是茫茫无际的一个短暂的瞬间罢了,多少愁绪,都在那某一刻的明悟或者开怀之中不见了踪迹。心情似也只是一种过渡的,总在不断的变换着,难以在同一个位置久呆,如船欲在流动的水当中停留,须得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有很多风景,值得我们甘愿的停留,不计代价,亦不能停留太久,便会离开的。因人生在向前,而我们不能在回忆里一直后退不前进。
窗外六点半的鸟叫,夜间十二点之后的寂静,偶尔的狗叫猫鸣也如同轰鸣,一个人一旦在习惯之后,即便不再刻意的保持,依旧很难改变,如已经刻在骨子里的痕迹,经受着时间的冲洗,还依旧惊心。
春寒让人觉得冬天还依旧逗留在临近三月的大地,连着几天的细雨之后,本能的以为会如此继续,单向的`判断经不住时间的证明,今早的空中,泛黄的月儿还依旧未退,明媚的空中,泛滥着晴朗的味道,即便对于天气的变化已经不再感到有什么稀奇,但依旧为这感到高兴。而那路边的海棠花已经不知道在哪一个人所不知的夜悠然的绽放了些许花瓣,红红的,娇艳着,还有不知名的黄的白的小花儿,都在仰着俏丽的笑脸,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曳。
花朵想来也如一些人一般,对于季节的变化感应不同,故而在不同的时间开落吧,秃秃的银杏,还未见新芽,去年的鸟儿大概一开始在上面停留歌唱。南方的春天是有燕子的,想来如今也快来了,那剪刀剪出柳枝的细叶,剪出一片知春的温度,长久的跋涉,该得到最美的休憩了,在这儿,又是好久了。喜欢这种动物,总在南北不断的漂泊,为了那温暖的地方,宁可跋涉千里,生命好似只有春天,那么的睿智聪明。不像人在春夏秋冬冷暖交加当中,练就一颗久经沙场的心灵,渐渐的习惯,也为着这能领略四季风光,四时之景不同的变化至美。
我不是那种对于季节有着清晰感知的人,我对于这季节的变化有一种迟缓,冬天总要冷到发抖才知晓,秋日也会是在树叶黄落之时方明白,也会在花儿已经冬日寒冷之后各种花儿相继的绽放、寒冷一日淡胜一日才想到:哦,原来已是春天。是经常看着时间,也知道很快便到那个季节交替的时间,但都没有什么清晰的辨认。春花秋黄,冬日冷夏日炎,成为了对季节清晰认识的标志,像麻木了的,一个季节里只有一次的清醒,只有一次明确的知道。其他的,不过如是。而城里的季节,便又更加模糊了一些。
好像时间都被什么东西莫名的占据着,连寝室对面窗上新开的花朵也是今日才发现,花瓣都已完全展开,在最娇艳的日子里很快又走向凋零,这家窗台上一小株,那里又是几小朵,他们已经在春的怀抱里释放着最美好的年华,也许即将离开,但是已经无悔。无悔是对生命最大的恩赐,也是一种心灵坦然的总结。生是一趟最未知的行程,前面充满各种各样的可能,让人有无尽的想象,而那种未知,也可让人充满未知的绝望。是一场对于死的等待。快乐会因短暂而有无限的空间,因长而有无穷的期待。
在茫茫时间的河流里,如同就是为了等待着失去什么或是得到什么,而每一种,都必将付出时间的代价,以有尽的时光去候待这无尽的得失。冬天亲手堆砌的笨拙的雪人,亲手在路边摘下的一朵鲜艳的花儿,甚而亲手拾起的一张深秋的叶,何尝不是一种对于现实的挽留,一种对于现在的封存,在不曾失去的时候尚可重新。而今,看着点点花开,花气袭人知昼暖,只是春天已将冬日取代,温暖已将寒气逼退。
屋子的窗,长久的开着,而春到我眼前的速度,却是缓慢的,也或是我不小心就让他过去了的吧,不然何以如此的在花开艳阳之中惊心。
冬天真的过去了,那段夜晚躲在厚厚的被子里温暖的时光过去了,而那片温暖,开始在无尽长空中蔓延,蔓延到每一个希望的心里。
一首《途中》,你要爱荒野上的风声,胜过爱贫穷和思考,已不知重复了几次。
篇3:夏花袭人山水间散文
夏花袭人山水间散文
夏季似一抹流苏的花影,在眼前晃动,撩人欲醉。此刻的鸟鸣越加嘹亮,从早到晚,不知疲倦的歌唱着。花儿也开得不再羞怯,恣意而张扬。而我,也喜欢去往林深处,随意的走走,看看。散淡心情,拾捡季节凋零的碎片,疏落下的情调。
夏风一缕,花气袭人。人不再被圈在椅子上,电脑旁,屋子里。而是,去往山林,去往水湄,去往自然里。与花对语,与鸟聊天,与鱼问答,与山水依伴。
从来都是的,日子过得散淡,随意。不苛求什么,也不逼迫什么,不攀不比,不嫉不妒。安心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日子,生命是自己的,活着也是自己的。较劲的事儿,少做,因为很无意义。
就如写文字一样,随心而写,不喜欢命题限字,也不喜欢跟风而作。不愿落入窠臼,不愿委屈了文字本身的涵盖。生活如此,写文如此,随心所欲,自然而然,自由自在,不拘泥,不苟且,不为取悦与谁,也不为名为利。
趁着夏风习习,花香四溢。一个人,一袭薄衫赤脚,穿布鞋长裤,备点水,带几块能充饥的东西。沿着曲径,走熟悉了的山道,一路而去。
说来熟悉,但每一次走也都不尽相同。就如读红楼,相信每个读过的人,但每一次读,也都不尽相同吧。掩卷静思,这一次读到的与上次再上次,到底哪里不同呢?
山,也是如此的,每一次走进山,你也都会不一样的感觉。这里多出了花草,那里又突然长出了几棵小树,这里曾经有好多蝴蝶,那里原来住着一家小兔儿。蝴蝶飞去,无踪寻,小兔也长大了,漫山遍野的奔跑,一切竟然,扑朔迷离起来。
或是你的心情,或是你的视野,或是你的感悟,或是你的收获……没有相同的时候的。书山有路勤为径,截取下来书山二字,可谓书山多么的贴切,书就是山,山就是书。书与山,形象而不同,不同而统一。
山,就在眼前,郁郁苍苍,葱茏而张扬。身边的藤草花蔓,不断的撕扯一下衣袖衣襟,缠裹着裤腿,脚踝。这般热情,这般友好,这般的想挽留下你来,要说几句呢。
或许,邀你去它的家中坐坐,小叙一下,哪一年哪一日,约好的事情,山记得,你却给忘了。是否山托你给水带句什么话?是否山要你回村子里给村口的老槐树捎去问候?你都给忘了吧?可山呢,它记得。
看似默默无语的山,却原来,如此多情好客,看似一言不发的山岚,如此缠绵多情。忘了也不要紧,这次来,把该办的事儿,记着就好。山依旧,水依旧,依旧是那般的`友好,而深情。
其实,刚刚到山边,就已经汗滋滋的了。花气与汗香,一起飘散到树上花草上,石上,远处的水流f岩上。越是感觉有点点累,却真的不能就此止步,若止步了,就在也不可能走进山中了。
就好似读一本书,刚刚一拿起,一点沉重,就放手了,恐怕再也无法读进去。即读不进去,你那能品读出其中的美文箴言。山呢,亦是如此,即怕险阻,如何去领略到山川锦绣,自然风光之美。
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不去交往,不去交谈,怎么会知道其中的好,其中的优点,又如何能从其身上学到知识,学到山光点呢。
不约陪伴,也许是最好的行走方式。朋友与伴侣,原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缘分,也许早在几时几代前,就已约定,也许邂逅偶遇,才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必定,路要一个人去走,书要一个人去读去感悟。读书,从潜入深,从未知到理解,若要是感悟到一二,更是好。而,山中多白云,夏花自开自落,不念悲欢,不计较成与败。空寂中,一份禅悟,感慨中一份淡然。
进得山中,才忽然觉得,山是如此亲人,也懂人意的。清幽甘冽的山溪,馥郁芬芳的花草,白石溪边,鱼儿一尾尾相继游在水中,白云儿就飘在山边水底。
抬头是白云,低头也是白云,人儿竟然在白云间,鸟儿鸣翠柳,白鹭盘旋在头顶,一遍遍飞下来,友好的围在身旁,此刻已忘机。清风吹来,好似看见花儿在梳妆似的,一起一伏的花朵,在风里梳理着清秀模样。此刻,端庄秀丽,似一个个书中说的颜如玉。
行走山中,走走停停,这里赏花那里观鱼。树木苍翠,山石嶙峋,山峦叠翠。幽幽花香,缕缕送远。忽然,听到好似有人在说话,一问一答,一高一低,这位说:“今年收山,雨水好呢。”
那位答:“现在看不出来,要过了七月呢。你是哪庄的?采药几年了?”
“我是后山村子里的,其实老家在山西呢。你呢?老哥?”
“我就是当地的,一住就是大本辈子了。熟悉了,这山我能闭着眼也走得出去了。哈哈。”
我听着,感觉渔樵问答,亦不过如此呢。很想去见到他们,就寻着声音而去。树木藤蔓,水塘草滩,总也无法寻到。感觉就在不远处,其实,找寻起来,也还是不易。
以为是听蒙了,以为是虚幻,以为是出自自己心儿吧。迷路的事,总是会发生的。但,不要紧张,也不要恐惧。在家时,父亲常常对我说过:“当一个人真得迷途时,首先,就是定下神来。冷静下来,遇事不乱,才会辨清方向。”
一个人,遇事不乱,尤其重要。就如风景,看似幽深凌乱,其实,每一幅风景图的背面,都是一副人面图的,你可以将正面的风景撕碎,无论撕得怎么碎,你都能按照背面的人面拼起来得。
只要,人面没有错,风景也就没有错,已然有序,景色依旧。
其实,这山水,也是有情感的,你对它有热情,它也会对你友好,你漠视它的存在,它也会漠视你的到来。游山玩水,不是走马观花,是亲近自然,是与自然相融入。
行到山深处,席地而坐,让风清凉而过。习习夏风,裹着琉璃一瓣夏花,芬芳缕缕,间有鸟鸣,蝉嘶,各种小动物的吱吱欢叫。云朵儿漫过山来,太阳照进山间。
微微笑着,静下心神,听到了山的话语,亲切,淳厚。也就听到了水的歌唱,温馨,恬谧。最是那夏花,暗涌着生命的真谛。与此,就依在这山水间吧,放下重负,轻松如蝶儿。让疲累退下,让烦扰散去。让心神,回归本真;让人儿,自由如风;让人生,生如夏花,绚丽,璀璨。不苟且,不卑微。
篇4:你以为你是袭人么散文
你以为你是袭人么散文
记得不久前还看到过六神磊磊写的一篇文章《今儿就从头彻底扒一下周冲,看是什么成色》,当时还在想原来那样的大号也会干这些不入流的事,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当时的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原来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发生的会这样快,以至于让我猝不及防,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事情是这样的,我于今年1月份写的一篇文章《愿每一个晴雯,余生都不再是赵姨娘》,首发于简书个人账号上面,后将其投稿至《红楼梦研究》公众号并于昨日发表。
我还没有从文章发表的喜悦中回过味来,今天就收到了《红楼梦研究》公众号编辑发的微信消息,说是被投诉了,文章已被取消原创标识,我一下子懵了。
打开编辑发给我的链接,才发现文章于1月份发表在一个叫淘宝美工招聘的搜狐号上面,只比我在简书上发表的时间晚了4个小时。
说实话,当时我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原本文章能被人赏识应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这可恶的抄袭者,却对我本人和我授权首发的公众号造成了严重的困扰,现在《红楼梦研究》公众号已被封号,我自己的作品及人品也收到了质疑。
冷静下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六神磊磊的那篇文章,忽然觉得,比起那些原封不动的抄袭者,周冲的洗稿行为瞬间变得高大上了许多。我知道不该有这样的`想法,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采取何种方法,抄袭别人的文章都是不道德的,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是可耻的。
虽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方法进行申诉,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结果。我更不敢想,如果这次维权行为失败,会怎么样。我,还有《红楼梦研究》公众号是否还会因此受到其他更严重的影响?是否还会终身背负着这样不光彩的历史?
其实我现在脑子还是有点乱的,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写了些什么,只希望,明天一切都会变好。
最后,想对《红楼梦研究》公众号说一句抱歉,对不起,给你们带来了这样的麻烦。
篇5:夏花袭人山水间的散文
夏花袭人山水间的散文
夏季,似一抹流苏的花影,在眼前晃动,撩人欲醉。此刻的鸟鸣越加嘹亮,从早到晚,不知疲倦的歌唱着。花儿也开得不再羞怯,恣意而张扬。而我,也喜欢去往林深处,随意的走走,看看。散淡心情,拾捡季节凋零的碎片,疏落下的情调。
夏风一缕,花气袭人。人不再被圈在椅子上,电脑旁,屋子里。而是,去往山林,去往水湄,去往自然里。与花对语,与鸟聊天,与鱼问答,与山水依伴。
从来都是的,日子过得散淡,随意。不苛求什么,也不逼迫什么,不攀不比,不嫉不妒。安心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日子,生命是自己的,活着也是自己的。较劲的事儿,少做,因为很无意义。
就如写文字一样,随心而写,不喜欢命题限字,也不喜欢跟风而作。不愿落入窠臼,不愿委屈了文字本身的涵盖。生活如此,写文如此,随心所欲,自然而然,自由自在,不拘泥,不苟且,不为取悦与谁,也不为名为利。
趁着夏风习习,花香四溢。一个人,一袭轻薄衫,穿布鞋长裤,备点水,带几块能充饥的东西。沿着曲径,走熟悉了的山道,一路而去。
说来熟悉,但每一次走也都不尽相同。就如读红楼,相信每个读过的人,但每一次读,也都不尽相同吧。掩卷静思,这一次读到的与上次再上次,到底哪里不同呢?
山,也是如此的,每一次走进山,也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感觉。这里多出了花草,那里又突然长出了几棵小树,这里曾经有好多蝴蝶,那里原来住着一家小兔儿。蝴蝶飞去,无踪寻,小兔也长大了,漫山遍野的奔跑,一切竟然,扑朔迷离起来。
或是你的心情,或是你的视野,或是你的.感悟,或是你的收获……没有相同的时候的。书山有路勤为径,截取下来书山二字,可谓书山多么的贴切,书就是山,山就是书。书与山,形象而不同,不同而统一。
山,就在眼前,郁郁苍苍,葱茏而张扬。身边的藤草花蔓,不断的撕扯一下衣袖衣襟,缠裹着裤腿,脚踝。这般热情,这般友好,这般的想挽留下你来,要说几句呢。
或许,邀你去它的家中坐坐,小叙一下,哪一年哪一日,约好的事情,山记得,你却给忘了。是否,山托你给水带句什么话?是否,山要你回村子里,给村口的老槐树捎去问候?你都给忘了吧?可山呢,它记得。
看似默默无语的山,却原来,如此好客,看似一言不发的山岚,如此缠绵多情。忘了也不要紧,这次来,把该办的事儿,记着就好。山依旧,水依旧,依旧是那般的友好,而深情。
其实,刚刚到山边,就已经汗滋滋的了。花气与汗香,一起飘散到树上花草上,石上,远处的水流?岩上。越是感觉有点点累,却真的不能就此止步,若止步了,就在也不可能走进山中了。
就好似读一本书,刚刚一拿起,一点沉重,就放手了,恐怕再也无法读进去。即读不进去,你那能品读出其中的美文箴言。山呢,亦是如此,即怕险阻,如何去领略到山川锦绣,自然风光之美。
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不去交往,不去交谈,怎么会知道其中的好,其中的优点,又如何能从其身上学到知识,学到山光点呢。
不约陪伴,也许是最好的行走方式。朋友与伴侣,原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缘分,也许早在几生几世前,就已约定。或许邂逅偶遇,才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必定,路要一个人去走,书要一个人去读去感悟。读书,从浅入深,从未知到理解,若要是感悟到一二,更是好。而,山中多白云,夏花自开自落,不念悲欢,不计较成与败。空寂中,一份禅悟,感慨中一份淡然。
进得山中,才忽然觉得,山是如此亲人,也懂人意的。清幽甘冽的山溪,馥郁芬芳的花草,白石溪边。鱼儿,一尾尾相继游在水中,云儿,就飘在山边水底。
抬头是白云,低头也是白云,人儿竟然在白云间。鸟儿鸣翠柳,白鹭盘旋在头顶,一遍遍飞下来,友好的围在身旁,此刻已忘机。清风吹来,好似看见花儿在梳妆似的。一起一伏的花朵,在风里梳理着清秀模样。此刻,端庄秀丽,似一个个书中说的颜如玉。
行走山中,走走停停,这里赏花那里观鱼。树木苍翠,山石嶙峋,山峦叠翠。幽幽花香,缕缕送远。忽然,听到好似有人在说话,一问一答,一高一低,这位说:“今年收山,雨水好呢。”
那位答:“现在看不出来,要过了七月呢。你是哪庄的?采药几年了?”
“我是后山村子里的,其实老家在山西呢。你呢?老哥?”
“我就是当地的,一住就是大半辈子了。熟悉了,这山我能闭着眼也走得出去了。哈哈。”
我听着,感觉渔樵问答,亦不过如此呢。很想去见到他们,就寻着声音而去。树木藤蔓,水塘草滩,总也无法寻到。感觉就在不远处,其实,找寻起来,也还是不易。
以为是错觉了,以为是虚幻,以为是出自自己心儿吧。有时候,也会迷路的,其实,迷路的事,总是会发生的。但,不要紧张,也不要恐惧。在家时,父亲常常对我说过:“当一个人真得迷途时,首先,就是定下神来。冷静下来,遇事不乱,才会辨清方向。”
一个人,遇事不乱,尤其重要。就如风景,看似幽深凌乱,其实,每一幅风景图的背面,都是一副人面图的,你可以将正面的风景撕碎,无论撕得怎么碎,你都能按照背面的人面拼凑起来的。
只要,人面没有错,风景也就没有错,已然有序,景色依旧。
其实,这山水,也是有情感的。你对它有热情,它也会对你友好。你漠视它的存在,它也会漠视你的到来。游山玩水,不是走马观花,是亲近自然,是与自然相融入。
行到山深处,席地而坐,让风清凉而过。习习夏风,裹着琉璃一瓣夏花,芬芳缕缕,间有鸟鸣,蝉嘶,各种小动物的吱吱欢叫。云朵儿漫过山来,太阳照进山间。
微微笑着,静下心神,听到了山的话语,亲切,淳厚。也就听到了水的歌唱,温馨,恬谧。最是那夏花,暗涌着生命的真谛。与此,就依在这山水间吧,放下重负,轻松如蝶儿。让疲累退下,让烦扰散去。让心神,回归本真;让人儿,自由如风;让人生,生如夏花,绚丽,璀璨。不苟且,不卑微。
篇6:我看东北二人转散文
我看东北二人转散文
吃过晚饭,妻说出去走走。从公园回来,路过剧场,看到剧团的海报,说有新的演员来到,于是说,去看下吧,好久没有看这种演出了。于是买了票,安顿妻坐下。出去买了一堆吃的东西,回来坐等演出开始。
七时十分,演出正式开始。尽管上座率不高,演员们依然很卖力气。一共五副架,每副架都演得热火朝天。照例是一上台来,就骂前面的演员,说他们朝观众要掌声了,说自己不要掌声,可说来说去,落到点上,不外乎也是要掌声的。一旦有了掌声,就开始表演节目。除了一些男演员的所谓绝活,也就是要开始骂人了。当然,骂别人是不可以的。骂得最多的,就是乐队的拉弦的师傅。几乎所有的演员,一上台,就是变着法的骂他,而那个拉二胡的老师,也就是那样笑着,分辩着,最后,也是挨骂的角。让每个观众,感觉他被人骂的很冤,其实我知道,这是演员们一贯的伎俩。从我小时候看的纯二人转,至今,乐队的老师就没有不挨骂的。骂到现在,也就见怪不怪了。
说起演员的表演,男演员们还是不错的。说绝活,还真的是绝活吧。最多的是空翻,一个的,两个的,前翻的,后翻的;有的是劈叉,平地的劈叉,那是容易的。站在椅子上,向下直劈的,可以;站在桌子上的,向下直劈,应该是难的,可演员们做起来,好像是毫不费力,游刃有余,喊到“一、二、三……”应声下来,应声完成,也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还有的是气功,也许那是真的吧?吹一口气,能吹裂一个气球。当然,这个气球,是在十二米长的消防带的另一端,演员在这头,气球在另一头,中间还要站上五个人,站在消防带的上面。演员憋得面色通红,一吹再吹,观众眼见那个气球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当场爆了。观众的掌声就响起来了。还有的是用一只橡胶手套,就是女士们洗衣服用的那种隔凉隔水的那种,直接套在头上,把鼻子也套进去,演员说要用鼻子把这个手套吹爆,令人不敢相信。可是那个小伙子真的吹啊吹的,那手套就渐渐地大了起来,比那熊掌还要大,气球一样的直接出现在演员的头上,越来越大,最后也是“砰”的一声,手套应声而碎。让人怀疑那不是一只手套,而是一只简单的气球。
这还不是最精彩的,最好看的是钢筋刺喉。一根十四毫米粗的螺纹钢筋,演员把它拿下来,送到观众席上验证,我亲眼看到有几个人用手摸了那根钢筋,都说是真的。那个胖胖的小伙找了五个人站在他的对面,要他们用肚子顶住钢筋的一端。只见他运了一口气,那钢筋就在微微的颤动。可他却忽然的扔下钢筋,朝观众要起掌声来,于是,掌声不断,再加上台上的.音乐,慷慨激昂,台上的灯光,光怪陆离,耀着眼闪烁着,主持人富有煽动性的语言,观众们合着节拍的呐喊声,一时混做一处。只见那根钢筋,渐渐的弯了,一百七十度,一百六十度,一百五十度……中间只见那个小伙子迈一小步上前,再上前,那钢筋就越来越弯,越来越弯,最后是九十度,八十度……最后只剩下二十度,交到了演员的手中。那小位子喉中顶着钢筋的一端,手中握着钢筋的另一端,下台走了一遍,再回到台前,把那钢筋向台上一掼,发出了铿锵的响声,看来,那钢筋,真的是真的。刹那间,掌声在响,音乐在响,呐喊声在响,全场沸腾了……
看着那些男演员,演得那么辛苦,观众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也在想,那个名满天下的小沈阳,会不会也有相同的经历呢?
其间的演出,有模仿秀,模仿歌手的,如高安的《红尘情歌》,宫丽娜的《忐忑》,这是我一直都听不懂的。有模仿口技的,如前几年的洛桑,火车的声音,还有外国的某大师级人物,不过后来,竟然变成了抚胸摸乳的呻吟声。也有正宗二人转,东北老头老太喜欢的,如《回杯记》中张廷秀的那一段靠山调,韩子平老师的名段。还有正宗的二人转《梁赛金擀面》,梁赛金和梁子玉问答的一段唱。可惜那个演员一开口就唱错了台词,本来应该是“梁子玉未曾说话眼泪汪汪啊……”在他的口中却变成“梁赛金未曾说话眼泪汪汪啊”,让人听着就不舒服。不知在座的老头老太又是什么想法。
佩服现在的二人转演员,说学逗唱,让人想起了京剧演员的唱念做打。虽然我不喜欢京剧,可我喜欢京剧演员那种唱念做打的真功夫。二人转演员,把这四个字变成了说学逗骂,把一些基本的二人转都忘了。
走出剧场,想起了杂技,如今的二人转,包容了杂技,可杂技演员不会同意的。想起了歌曲,可歌手们是不会同意的。想起了口技,可单田芳老师也是不会同意的。
观众中有老的,六十多岁的老人有之;有小的,十几岁的小朋友有之;其中最多的,当是时下的年轻人吧,面对着这样多层次的观众群,众口难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是有的。难怪时下的二人转,有人笑,有人骂。难怪,本山大哥要面向全国,推广绿色二人转。可二人转绿色了,还有多少人来看啊!
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二人转,那时候是叫地方戏的。每当村上来演出的时候,家家户户,除了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都是要去看的。一辆汽车,放下车厢,接上电灯,就是舞台,周围都是黑的,只有舞台是亮的。演员一上台,举手投足,俱是二人转的范。别说老头老太喜欢,就连我们这些孩子,也是喜欢的不得了。要说考试成绩,或许不如人意,要是考东北的二人转,你随意起个头,那是可以张口就来的。只要你起了上句,绝不会让你掉在地下。记得那时,我们放假了,看大队的老头,就会在大喇叭里成天成夜的播送二人转,只要你在家,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乡间小路,那二人转的声音,都会直接钻进你的耳朵,你是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的。所以有时,听了二人转的上句,不自觉的对出下句来。可惜那时还没有阎学晶老师唱的那个“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样的歌曲。可人人都会唱二人转的,到现在,音乐书上教唱的二人转,孩子们学不了几句,更不用说抖手绢,打翻身了。就是现在,只要吉林卫视乡村频道的二人转总动员一开播,我在旁边,总能接出下一句来。
想起了开始时,临座的一个小朋友和他父母说,“我还是第一次看现场直播呢!”言下的骄傲之意,极为奢侈,颇为自得吧。岂不知,这样的事,在我们小的时候,是再平凡不过了。
于是想,孩子们的幸福,还在眼前。
于是又想,我们的幸福,却在回忆里。
篇7:我看《上海滩》散文
我看《上海滩》散文
这几天赶上有假期,和夫人重新看了下《上海滩》。当然是老版的《上海滩》了。记得当年初看时自己还在上初中,印象里只有许文强的帅气,程程的美丽,丁力的勇猛,冯敬尧的恶毒。对他们的内心世界又知道多少呢。转眼20多年过去,现在可以用另一种眼光重新认识《上海滩》里人物了。
许文强。这个为了国家被迫离开北平的青年,也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上海滩,他选择了最风光也是最黑暗的职业,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他成功了。但他并不为此而欣喜,他知道这不是他的目标,他用物质的享受来掩盖心里深处的忧伤。他喜欢程程,但他不敢爱,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与程程不相匹配,他怕玷污了程程纯洁善良的心灵。后来他又一次为了民族遭受了打击,这次他彻底失望了,他不得不选择逃跑和遁世,想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渡此残生。他不再想卷入社会中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或许,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了正义和邪恶的界限。他只想安安稳稳的生活。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许文强这位想要遁世的英雄却没有能够遁世。他被逼着回到上海,这次他不是为国家和民族而战,他是为仇恨而战。他要为妻子报仇,他或许不爱他的妻子,但他不能不心疼他的妻子。他曾经为国家民族挺身而出,但是国家还是那个国家,民族还是那个民族。这次他不顾一切的出来所维护的,是他单单作为一个人所要维护的底线。他最后胜利了,他用自己的鲜血来祭奠了这面胜利的大旗。
善良纯洁好像应该是所有年轻女子所应该有的美德。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女孩脑子里满是欲念,和为了满足这个欲念而不择手段的方法。如果女孩真是这样,那真是妖魔转世了。程程无疑就是善良纯洁的,她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习惯,连她的父亲也很奇怪的说,我以为你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程程就是因为纯洁而没有被污染。纯洁也能坚强,也能坚持。她爱许文强,因为她知道许文强心中的理想。因为这也是她自己心中自发的但却不自知的理想。她纯洁,所以她不用世故的眼光和方法生活,她比许文强更加勇敢的.去追求爱情。她想用抛弃自己所有的一切的代价来换取一个许文强,但是没有做到。不是她不能做到,而是许文强不给她机会。她用自己的身体去报答丁力的爱,但是还没有成功。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一条道路上的人。爱情得纯洁是最不能掺杂其他东西的。她想用自己换回许文强和父亲,但她不知道,男人在这个世界里首先要实现自我的满足,然后才能爱,尤其是英雄。许文强就是英雄,他不能为了程程放弃自己。
丁力所表达的就是忠。他为文哥忠,为冯先生忠。他的忠心也为他带来了享受。但是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忠,为谁忠,怎样忠。正是应为这样,他活下来了,因为毕竟这样的人是大多数。我们无法让这样的人死掉,如果连忠都死掉了,那么我们还能去效法什么呢。
冯先生在这里无疑是个坏蛋。他没有民族国家,只有唯利是图。但他也爱他的女儿。他欣赏丁力的忠,许文强的才。或者他心里对许文强心里的国家民族也有一点点的敬重。所以他愿意看到女儿嫁给这样的人。我们都不愿意和小人为伍,连小人都不愿意和小人为伍。我想冯先生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他还没有无耻到极点,他知道要把女儿托付给怎样的人。可是在女儿和自己上,他选择了自己。因为冯敬尧也是男人,也是个人物。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他放弃了女儿的幸福。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了应得的下场,只是他不是被正义所惩治,而是被另一个他所代替。
写到这里感觉意犹未尽,但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写下去,就用一首诗来算是结尾吧。
一为国家即无休,燕京难舍海上游。
赤手得来非本意,红颜多爱未敢留。
功名岂是风来絮,我身我心两忧愁。
又是一场英雄梦,血洒春申江水流。
篇8:我看烦恼散文
我看烦恼散文
偶尔,我们会怀念某些似乎永远刻在心底的人和事,且不管是带给我们伤痛或者幸福欢乐的,总会在心情低落也或是情绪高涨时突然就侵入我们的思维,就那么念念不忘的强加在心头。而最可悲的是我们通常最容易想起的,常常是带给我们刻骨铭心伤痛的人和事,所以多数怀念和回忆留下的是烦恼,且久久挥之不去。
我常喜欢和上了年纪人聊天,我常常把老人们一句很平常的话琢磨好几天,其实也不是说所有老人都是哲人,而是走过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对往日恩怨。成败得失。那种磨砺后的豁达和平淡淡,坦坦然对待的心境真的是就在一句平常话里轻松的阐释了,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更没有力拔山兮的豪迈气概,就那么在笑谈间给了我们需要几十年才有幸明白或是理解的.人生哲理,还也是最实实在在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是最高级也是最烦恼的,但是,我们可以不用等到老了才去以平常心看待一切,把生命中不可或缺也是无法避免的。过去的。未来的得与失。成与败诸多烦恼淡淡的去经历,去品尝,不影响我们对美好生活,快乐心情的追求,所以,烦恼不可常驻心头,这样我们会错过很多风和日丽的短暂人生的一天。
篇9:槐香袭人的野河山散文
槐香袭人的野河山散文
这些年来听说过油菜花节,也去汉中、陕南漩涡镇的凤堰古梯田观赏过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盛开的壮美景观。那景象确实震撼人心,动人心魄,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可是听说槐花节还是比较新鲜的事。今年5月初,从电视广告中见到了“野河山景区槐花节盛大开幕”的消息后,我即按捺不住想去野河山看看的向往,那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呢?赶巧,5月21日我们几个文友相约来到了野河山。
野河山景区距法门寺8公里,扶风县城15公里。它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景区,是正在创国家4A级的景区。我们乘中巴从扶风关中风情园出发,只用了半个小时时间就到了。野河山庄门口矗立的一副巨大的旅游线路示意图,图上标明野河山分为四大景区:红土山景区、莽石谷景区、贵妃故里景区、火石山景区,主要景点有凤泉寺、神龙寺、贵妃故里、贵妃冲沟等。简单看后,我们几个急切想见到实景的文友就向山上进发了。
汽车行驶在浓荫覆盖的山路上,路边树木葱茏,野花摇曳。走不了一二里路,在稍微宽阔的路边树丛中即可看到摆放着几十个蜂箱以及养蜂人和他们居住的帐篷。看到了这些追花酿蜜的养蜂人,我想,无疑山上的槐花是少不了的。这时,有文友喊道:“看,那不是槐花嘛!”,我忙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目光穿过了茂密山林,只见有几串白花挂在枝头。我想,这么少,可能还没有到有槐花的地方吧?再往前走,路两边的蜂箱越来越多,每走一段路,即可看见养蜂人和扎堆摆放着的蜂箱,蜜蜂飞来飞去嗡嗡嘤嘤地忙碌着。我特意数了一下,短短的半个小时路程中就有二三十个蜂箱聚集点。而且养蜂人有青壮年男女、有几岁的孩子。看得出,他们一定是举家出动了,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 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的他们真是像蜜蜂一样辛勤的人啊!
汽车一直开到了贵妃梁景区的观日落景点。因时间关系,这是我们在野河山走到的最远的一个景点。传说这里是杨玉环观赏太阳落山之处。下得车来,我顾不上观赏秀丽景色,目光忙着在远山近景的蓊郁苍翠中搜寻起槐花来,虽然闻见阵阵香气袭人,可是苍翠如滴的山上哪里有槐花的影子呢?这时,走在路边我们感觉到脚下厚墩墩,软乎乎,如同踩在地毯上一般。低头一看,原来,脚下是落了的槐花,我顿生怜惜之情,忙抓起一把,闻了闻,啊!香气依然啊,原来槐香来自这里。此时,我不由随口吟出了南宋诗人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诗句,我想,这描写梅花的诗句用在此时的.槐花上不也正是很合适吗?听随同我们上山的导游说,据林业部门的资料,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1.8%,有18万亩槐树,是全国最大的槐花林。槐花最佳的花期只有10天左右,一般在5月10号至20号之间。槐花开放时,那可是一种铺天盖地扑鼻而来的香啊!导游的话让我恍然大悟,今天已经21号了,花期已经过了,我不由生出些许遗憾之情来。槐树大多都是长在山岭之中,花大多数都该落在了山涧沟豁之中,路边落英这么多,可见槐花盛开之时是多么壮观了。让我不解的是,花期已过,沿途怎么还有那么多蜂农?问题在下山途中得到了答案。从山上下来时,见到已有蜂农往大型的货车上一箱箱搬着蜂箱,花期刚刚过去,蜂农们开始转场了。
返回到野河山山庄时,热心的景区工作人员提醒我们可以带些蜂蜜回去,这可是无污染、货真价实的洋蜂蜜,品种优良、芳香味醇。于是,平时一直担心买到假蜂蜜的我们,一个个决定把甜蜜带回家去。回来的路上看着那一桶桶琥珀色的蜜汁,我想,花已落,蜜正甜,此次野河山之行何憾之有?又想起了贵妃梁上的景点—观日落,遥想当年那是一幅多么冷清多么寂寞的画面啊!如果杨贵妃能遇到这么多的养蜂人,看到他们辛勤酿造的美好生活,那里还叫观日落吗?
篇10:花气袭人是年味散文
花气袭人是年味散文
每年春节回家我总要带一些花,将新鲜、鲜活的气息以及花一样的美丽带给爸妈。因此我家的年味飘着花香,浓郁绵长。
妈妈曾对我说过,她小时候快过年时,姥姥就开始赶制棉鞋新衣。为了凸显过年的气氛,姥姥通常会在鞋帮上和衣服上绣上花,妈妈看着那些漂亮的花,心里就像花开了一样美,过年也因为新衣上的花而显得更加喜庆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爸爸为了让家里生活得好一点,跑到城里打工。一年之中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一次。我天天爬上缝纫机趴在窗台上朝外面望,数着日子眼巴巴地盼着爸爸回家。记得那天下着大雪,邻居院子里的梅花开得特别红,红得耀眼。而那天冒雪回来的爸爸像个圣诞老人,幸福的滋味至今难忘!那枝红梅竟是团聚的报喜之花!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妈妈,养花成了她唯一的爱好。无论什么花,鲜艳的、素雅的、娇嫩的、浓郁的,妈妈都很喜欢。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除夕夜,一个铁路工人当时正在执勤,不能回家给妈妈买上一束她最喜欢的康乃馨。第二天,等他带着一束康乃馨赶回家时,母亲已经躺在了医院里,永远地离开了,病因是突发性脑溢血。就在那一刻,痛苦足以让他撕心裂肺。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开了一间花店,里面的小屋里供着妈妈的遗像,每天他都在遗像前献上一束新鲜的康乃馨。
每每过年,我都会突然想起这个故事,然后就归心似箭。
回家过年时,我总给妈妈带上各种花,仙客来、杜鹃、火鹤、百合、蝴蝶兰、牡丹、唐昌蒲、富贵竹、水仙……我能找到的花,都希望在妈妈那里茁壮成长。
一年年下来,家里的花越来越多,妈妈养花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回到家里,说百花争艳一点也不为过。爸爸说:“你妈见了这些花,嘴都合不拢。”妈妈说:“过年就买花,其他的一概不要!”那些花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喜气洋洋的,看着就赏心悦目。深呼吸一下,你都能感到空气特别清新怡人,花香沁人心脾。
来家里拜访的.客人,都对那些花赞不绝口,妈妈得意地引着他们欣赏。一边看一边介绍:“这盆牡丹是女儿第一次带着男朋友回家时买来的,现在长得越来越壮了。我女儿的生活也是特别舒心,小两口日子过得可好了”;“这盆蝴蝶兰是女儿刚结婚时从婆家带来的,婆婆把最喜欢的花都给我闺女了,他们婆媳俩关系处的可好呢!”;“还有这个红豆杉,女儿说能降血压,特地给我买来的。”“现在流行多肉植物,今年又给我买了这些来,闺女说能净化空气,对我们身体有好处……”
我竟然不知道每一盆花,都有一个和我有关的故事。想到我因为有了自己的小家,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听着听着,我的眼睛竟然湿润了——原来,这些花竟成了我的化身,代替了我天天忠诚地陪在妈妈身边。妈妈每天的浇水呵护,就像天天在照顾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篇11:花气袭人书正香散文
花气袭人书正香散文
总希望有这样的一间图书馆:它不是在城市钢筋混凝土构建的高楼大厦里,也不是深居偏避的小巷内,而是建在公园里、森林边、湖水畔……几间依山而建、依水而居的别致建筑,就像古人散落在山间、溪水边的茅屋,清静、雅致,远离了城市的喧哗和浮躁,多了一分恬淡和安逸。闲暇的时光里,走进这样的图书馆,伴着鸟语花香,听着潺潺流水,和着阵阵春风,在大自然和谐温馨的怀抱里,和书本来一次亲密的对话,给自己一次彻底的放松和舒适的休憩。
五一假期,在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的'广州海珠湖游玩时,惊喜地发现一间名为“阅香阁”的图书馆,竟然就建在了海珠湖畔。这间图书馆是海珠区精心打造的自助式图书馆,旅客可以在这里任意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
掩映在翠竹丛中的图书馆,宛如处子一般娴静安详。虽然只有几十平方米,然而馆内古色古香的装饰,让图书馆古朴中溢出高贵,淡雅中透着宁静。几排书架上,摆放着人文历史、旅游风情、儿童读本等近册图书,临窗的地方摆着几张书桌。推窗而望,远处是直插云霄的广州塔,近处就是偌大的海珠湖。此时的海珠湖,湖面波光粼粼,涛声阵阵;湖风轻轻吹拂,如丝如缕;湖岸芦苇丛丛,婆娑有声;湖边鲜花绽放,香飘四溢。此情此景,寻觅一本自己喜欢的或言情、或幽默、或清新的书,细细研读,便有了一分“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和“把酒话桑麻”的舒适自然。端坐图书馆里,怡然自乐地看书观景,恰似人在画中游,书香溢满胸,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了。
图书馆还独具匠心地引进了具有岭南特色的功夫茶和古琴音乐。在静心读书之余,可以“聆妙曲,品佳茗”,于不疾不徐中,一边聆听《渔樵问答》《玉树临风》《平沙落雁》等岭南古琴名曲,一边轻酌功夫茶,领略古人“弹琴阅古画,煮茗仍有期”“素琴挥雅操,清茗滤凡尘”的雅兴,实在是妙不可言。
那一日,和家人在尽情游玩了海珠湖后,坐在图书馆里,美美地读了一下午的书,那分恬静和惬意,早已将一身的疲惫抛到九霄云外了。
海珠湖畔百花盛开,馥郁芳香,沁人心脾。图书馆里书香萦怀,品茶听曲乐在其中。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在游人如织的地方能寻到这样一间图书馆,除了喜不自禁,就是在书香中将心里的烦恼和羁绊忘却,沉醉其中,独享一分心灵安宁的乐趣。这样的图书馆,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篇12:我看《碧血剑》的散文
我看《碧血剑》的散文
一、闲话
日前传来金庸先生谢世的消息,让人不胜痛惜。后虽被证实乃是谣言,却不能不为此事伤怀。所谓: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虽有亿万金迷为老先生日日祈福,但谣言总会有成真的一天。想当年古龙先生不幸病逝,举国古龙迷悲戚哀痛不已,虽数年之后犹有人为之落泪,我等金迷实不愿见到那般情景再现,然人力岂可与天命相抗?唯有诚信祝祷老先生多福多寿、平安如意!
这世上有两种人最可悲,一种是没有看过金庸小说的人,因为他们错过了最赏心悦目的文字。一种是已把金庸小说看完的人,因为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书能看得入眼。最幸福的人当然是正在品读着金庸作品的人。如果你正在享受着这样的幸福,你一定要慢慢的、细细的欣赏,千万不可一口气把那十五部小说全部看完,最好用五六年时间看一本,大概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把这种幸福持续一辈子。
不记得是哪位牛人曾说过自己生平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鲟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海棠香不香的鄙人不甚关心,鲟鱼刺有多少我也没吃过,看《红楼梦》每次总是看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这一回就再也看不进去了,所以对这位牛人的三恨没有同感。但是他这种说话的方式倒是挺别致,所以我也来拾人牙慧一下下,说说自己的平生三恨:一恨古龙早逝,二恨金庸封笔,三恨娶妻不得赵雅芝!扯淡到此结束!
二、关于《碧血剑》
《碧血剑》是金庸先生的第二部小说,从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起始创作,到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结束,连载于香港商报。此书大约是金庸作品中改动次数最多、修改幅度最大的一部小说。在二零零六年世纪新修版问世之前已有过两次改动,篇幅增加了约有五分之一(旧版约710.3KB,三联版约983.5KB,新修版约868.2KB)。
“碧血”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大意为:当主子的都希望自己的臣子对自己尽忠,但是尽忠的臣子未必能够得到君王的信任。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又称苌弘。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帮助范氏,晋卿赵鞅为此来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成玄英疏云:“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此外《吕氏春秋》、《左传》、《国语》、《搜神记》、《拾遗记》等书籍均有记载此事迹,说法不一但大同小异。“碧血”这个典故最初的寓意为:忠诚但不被信任,后来被引申为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明末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有首《赠朱监纪四辅》的诗,其中有:“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等语。
《碧血剑》一书名义上的主人公是袁承志,然则此书却是金庸为袁崇焕所写,表达了金庸先生对袁崇焕强烈热切的敬佩与崇拜。在《碧血剑》的后记中,金庸曾言道:“《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两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可以说袁承志也就只是一个托而已!“碧血”一词用于袁崇焕身上也是极为恰当的,袁崇焕一生以守辽抗清为己任,壮志未酬而被蒙冤下狱惨遭磔刑(凌迟)而死,是一个让人无限痛惜和同情的悲情人物。史书中明文记载:“崇焕无子”。金庸先生不但给了他一个儿子,还让崇祯皇帝的女儿长平公主对其情深一片,算是对其冤杀的一个补偿吧,可见金庸对袁崇焕的抬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碧血剑》写完之后,金老还嫌不过瘾,在一九七五年五六月间又写了一篇《袁崇焕评传》(初稿名为《广东英雄袁蛮子》,发表于明报)作为补充,这是一篇历史人物评传,文中把崇祯等皇帝一通批斗,将袁崇焕比作了中流砥柱、国之长城一类的英雄人物,字里行间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与史实颇有出入。然此文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所引用史料也大多真实可信,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最奇特最神秘的兵器应该就属《碧血剑》中金蛇郎君所使的那把“金蛇剑”了。金蛇郎君夏雪宜是本书中的第二主人公,可以说他是《碧血剑》里塑造的最光彩照人、出类拔萃的一个角色。他所使的兵刃金蛇剑是极具特色的一件兵器,书中描写:“此剑形状甚是奇特,整柄剑就如是一条蛇盘曲而成,蛇尾勾成剑柄,蛇头则是剑尖,蛇舌伸出分叉,是以剑尖竟有两叉。那剑金光灿烂,握在手中甚是沉重,看来竟是黄金混和了其他五金所铸,剑身上一道血痕,发出碧油油的暗光,极是诡异。”文中特别强调那剑身上一道血痕自也是为了与书名相互照应。
三、总评
《碧血剑》就总体水平而言与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没有多大差别,这本书其实应该算作一部历史小说,书中对大明王朝晚期的一些状况作了比较细致的介绍,对明崇祯帝、清皇太极、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等人及其下属、家人的事迹都有详叙和评价,其中真假参半,若不亲翻史书极易被金老所蒙蔽。最唬人的要数崇祯之女长平公主的故事,除了被崇祯断臂之事为真其他皆为扯谎,袁承志本就是虚构人物,爱上袁承志当然更虚构,至于其混迹江湖又拜木桑道长为师最后终成一代绝顶高手,与韦小宝等人的际遇都属虚构。事实上长平公主(真名朱媺娖)在崇祯十六年时,崇祯帝为其选状元郎周显为驸马,因为流寇闹得太凶所以婚事一拖再拖。一直到崇祯十七年,崇祯帝上吊大明亡国,长平也没能与驸马完婚。大清顺治二年时长平上书曰:“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她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断绝这尘世间的哀伤悲痛,但是因为她是先朝长公主,为了让汉人归心,这个愿望,清朝廷没有同意,顺治帝下诏让她与驸马周显完婚。婚礼举办得隆重浩大,但是长平遭遇亡国之痛又深觉身不由己故而哀恸不已,几个月后病逝,终年一十八岁,死于顺治三年。《碧血剑》中金庸先生给她起名阿九(《鹿鼎记》里呼之为九难),想来是因为她给顺治的上书里有一句“九死臣妾”吧!
在金庸的多部作品里都有这样一种现象,配角往往比主角更出彩。诸如《雪山飞狐》里的胡一刀与胡斐,《连城诀》里的丁典与狄云,《天龙八部》里的萧峰与段誉及本书里的金蛇郎君与袁承志等。袁承志在书中基本上就是烂好人一个,他的个性就是没有什么个性,因为他是袁崇焕的儿子,所以有很多人照护他帮衬他。几乎所有金庸作品的主人公大都得饱受磨砺遭逢奇遇,通过自身的努力苦苦求索,历尽艰险磨难这才能由小虾米转变为一代大侠终成大器,只有袁承志是个异类,在华山绝顶闭门造车的学了几年武艺就轻而易举的成为绝顶高手,这是不太现实的,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金老太喜欢袁崇焕了,所以爱屋及乌对他的儿子也倍加照拂,免去了袁承志的一番劫难。
小说最后,袁承志领着一帮人移民海外创出了另一番世界,这与《水浒后传》中梁山好汉及其后裔在海外称王的结局相差无几,也算是为国争了光,可以送他一个“明末清初最优秀华侨”的光荣称号!
★ 宝玉挨打教案
★ 我眼中的贾宝玉
★ 书香袭人的作文
【我看袭人的经典散文(集锦12篇)】相关文章:
袭人香散文随笔2022-05-14
秋日絮语作文500字2023-07-06
名著导读2022-11-08
名著导读《培根随笔》练习题2022-12-11
毕淑敏散文读书心得优质文章2024-02-04
情人节朗诵的散文2023-02-16
春意哪般散文2022-07-16
行走山水间散文2022-11-16
淡淡的花香作文600字2022-08-13
花香袭人作文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