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

时间:2023-02-19 07:30:0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共4篇)由网友“chenny972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

篇1: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

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篇2:语文高一劝学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一劝学知识总结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劝学》读后感

《劝学》这篇文章是荀况最有名的文章。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形象地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学习要坚持这个道理。比如说“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呀,比如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呀,比如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呀等等,都很有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蚯蚓没有很锋利的爪子,没有很强硬的骨头,却能在坚硬的土地里自由地活动,还能吃到泥土,饮到地下的水,是因为专心致志的缘故。但是螃蟹有很多腿和两个有力的大钳子,却只能住在蛇挖的洞里,是因为浮躁不认真的缘故。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不由得想起“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说的是一个人叫车胤,他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晚上点不起油灯。可他太想读书了,怎么办呢?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他推开窗一看,有很多萤火虫在飞,他灵机一动,找了一个袋子,抓了一把萤火虫进去,用它们微弱的光映着读书。而“映雪”说的是一个叫孙康的人,十分好学,可家里也是很穷没法点灯。他觉得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很可惜。一个冬天,他出去一看,下了大雪,银光闪闪,十分明亮,于是,他取出书来,不顾寒冷地读了起来。

这两个故事都是说的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的故事。我们现代人和古人相比之下条件有多么好,多么优越呀,可我们却不好好读书,这难道不是在浪费这么好的条件吗?我们现代人受的苦能古人相比吗?我们有资格寻找借口不去读书吗?有的人抱怨家长不给买书看,有的人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看书,找出各种理由去逃避读书。其实这些都是借口。

所以我们要明白:读书,不需要任何理由,不想读书,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找借口,只要认真做了,坚持做了,就必定成功!

劝学段落大意: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的第一、第三和第六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应持的态度和方法: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句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最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先从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提高自己。

第三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全段分三层:

第一层 着重说明知识需要积累;第二层 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第三层 着重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这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篇3:语文劝学知识点

语文劝学知识点

一、通假字

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6.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

8.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9.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二、古今异义

1.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

2. 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

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

四、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7.輮以为轮(省略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五、重点字词解释

1.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

3. 輮使之然也(然:这样)

4.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5.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

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

8.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

9.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

六、一词多义

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

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

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

2、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

③以为妙绝(极)

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3、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4、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5、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6、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听见)

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名誉)

七、翻译句子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晒干了,不再直了,这是因为人使它弯曲变成这样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一会儿所学的东西收获大。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具备了。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聚半步,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办法;不积集小的流水,没有用来汇成江海的办法。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中途停止雕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放弃地雕刻,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劝学观后感

大家都知道,《劝学》是荀子的名篇。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彻,耐人寻味。荀子写的《劝学》无疑是围绕着三个主题写的:第一: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它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即提高思想认识和加强品德修养。第二:写学习能使人增长才干,有了知识、学识才可以“善假于物”,比一般不学无术的人高明。第三:是写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应当是循序渐进,积少成多,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的。这样才可以取得成效,甚至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说,看了《论语》治天下,看了《劝学》学习忙。

下面,就让我们在《劝学》中找到学习的真谛吧!

《劝学》上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意思是说: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在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里面遨游。这里与学习暗藏的关系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你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学习,就会积少成多。比如说你每天挤出一点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并坚持下去,你的课外知识肯定会自然提高一大截子。

这是多么有价值的真理呀!

其实说白了,学习的真谛就在于天天积累新的知识, “九层高台在于垒土,”,就是说,九层高台是一筐一筐垒起来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什么叫好学?就是说你每天知道一些过去不知的,每月不忘记已经掌握的,并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来对待,就那么简单。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脑瓜子反应并不十分敏捷的人,每天天刚亮,就去读书,背定律,由于他的勤奋,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优秀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他就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童第周。他的成功印证了古代的一个词,叫“笨鸟先飞”,你自身有缺陷,你就必须用你的勤奋去弥补。别人一个小能掌握的知识、能弄懂的道理,你不妨花两小时。“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而你弥补的条件是什么呢?没有捷径,只有刻苦!勤奋!勤奋能补拙,要用勤去补拙。

反过来说,你如果聪明,那你更要勤奋了,因为你比别人聪明,别人读五次记下的,你要读一次就可以记下,充分利用你的聪明,别人读五遍记住一篇文章,你可以记住五篇,但不能骄傲。

总体来说,不管你聪明与否,要想成功靠的就是勤奋、刻苦。可刻苦背后是什么?是恒心,是毅力!只有恒心加上汗水才等于成功。而这,又符合了《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几句话的道理。

从《劝学》中 我们可以明白许多道理,但如果你想知道怎样把才能刻苦学习,我送你一句名人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这就是我读荀子劝学的心得体会。

《劝学》中心思想

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回学习的重要文章。这答里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篇4: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

(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

4 . 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

(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

(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变式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用刀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劝学》这篇文章。文章里的一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倍感深思。

生活如此,学习又何尝不是同一个道理呢!要想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靠的是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劝学》让我明白“学有成,需千滴汗。

你如果想学习成绩好,却又不想为之付出一滴汗水,整天只想着临时抱抱佛脚算了。这样你永远也不会成功。也有可能上天垂恰你,给你一次下的收获但那只是临时的,如果你依然不努力,那么连那点胜利的满足也会里你而去。

坚持不懈的学习的确很累,而且不能马上就看到成果。

但那并不代表你的努力是白费的,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你的能力正在无形之中茁壮成长。也许有一天你会被自己“下笔如有神”的能力吓一跳,其实那些不是偶然,是必然。这些是你坚持不懈的收获。

《劝学》中心思想

较系抄统地论述了学习袭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这里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证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

高一课文《劝学》的翻译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三默写练习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劝学教案示例

《劝学》优秀教案

劝学 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设计参考精选

人教版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劝学教案

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
《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共4篇)】相关文章:

《劝学》语文课重点难点讲解2023-09-19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高一必修三)2024-01-18

《促织》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上册)2022-08-01

高一必修三课后作文2023-01-22

教学实录2022-09-02

劝学-教学教案设计2022-05-08

孙权劝学小说读后感作文2023-04-17

《时针分针走得准》教学反思2022-07-28

高一语文《鸿门宴》翻译与鉴赏2023-01-24

孙权劝学ppt课件资料2023-04-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