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

时间:2023-02-28 07:34: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推荐6篇)由网友“江湖小小骗子”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供大家阅读参考。

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

篇1: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在家院的庭前种了桂花、玉兰和夜来香,到了晚上,香气随风四散,流动在家屋四周,可是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极美丽的花卉,像兰花、玫瑰之属,就没有什么香味了。

长大以后,才更发现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凡香气极盛的花,桂花、玉兰花、夜来香、含笑花、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栀子花、七里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颜色也是非常素淡,而且它们开放的时候常是成群结队的,热闹纷繁。那些颜色艳丽的花,则都是孤芳自赏,每一枝只开出一朵,也吝惜着香气一般,很少有香味的。

“香花无色,色花不香”,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素朴的花喜欢成群结队,美艳的花喜爱幽然独处”也是惊人的发现。依照植物学家的说法,白花为了吸引蜂蝶传播花粉,因此放散浓厚的芳香;美丽的花则不必如此,只要以它的颜色就能招蜂引蝶了。

我们不管植物学家的说法,单以“香花无色,色花不香”就可以给我们许多联想,并带来人生的启示。

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很少能兼具美丽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羡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当然,我们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这缺憾的哲学其实简单:连最名贵的兰花,恐怕都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泪哩!这是对待自己的方法,也是面对自己缺憾还能自在的方法。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少能欣赏素朴的事物,却喜欢耀目的风华;但到了中年则愈来愈喜欢那些真实平凡的素质。例如选用一张桌子,青年多会注意到它的'颜色与造型之美,中年人就比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乌心石的材质,至于外形与色彩就在其次了。

我时常有一种新的感怀,就是和一个人面对面说了许多话,仿佛一句话也没说;可是和另一个人面对面坐着,什么话也没说,就仿佛说了很多。人到了某一个年纪、某一个阶段,就能穿破语言、表情、动作,直接以心来相印了,也就是用素朴面对着素朴。

古印度人说,人应该把中年以后的岁月全部用来自觉和思索,以便找寻自我最深处的芳香。我们可能做不到那样,不过,假如一个人到了中年,还不能从心灵自然地散出芬芳,那就像白色的玉兰或含笑,竟然没有任何香气一样的可悲了。

【林清玄散文创作】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七八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岸》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林清玄也是大陆读者广为熟知和爱戴的畅销书作家。应广大读者要求,又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将多年来感悟的智慧精华,结晶于《玄想》、《清欢》、《林泉》三册书中。首次公开这些年来的写作心得,使人格外珍惜和感动。

篇2:林清玄《下下签》原文欣赏

林清玄《下下签》原文欣赏

有一年我到屏东乡下旅行,路过一座神庙,就进去烧香。抽签。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把抽签当成有趣的事,一点也不稀奇;但那一次在屏东庙里的抽签却是稀奇的,因为抽中的是一张“下下签”。在我的经验里,抽的签至少都是中上的,很少抽到坏签,那是我抽中的惟一一张下下签;尤其是那时我的生活、工作、情感都很平顺,因此抽中“下下签”那一刻,我惊讶得呆住了。

我根本懒得看签文写些什么,走出庙门,随手把签揉成一团丢到香炉里,看它化成一道轻烟,袅袅而去。

但走出庙门时,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不自觉放慢脚步,走在遍植马路两岸的芒果行道树下,思考着那张“下下签”的意义,我不知道它预示了什么,但我知道,应该使自己有更广大的心与宽远的见识,来包容人生偶尔会抽中的下下签。

一张下下签的内容是什么并无关紧要,不过,在真实的人生里,它有如健康的人喝到一碗苦药,颇有醒醐灌顶的效果,反而能给我一些反省、一些激励。这样看,一个人一生抽到几张下下签不是什么坏事。反过来说,我们偶尔会抽中“上上签”,如果没有带给我们光明的力量,只令我们欢喜一场,也就没有什么好处了。

我想起从前在日本旅行,看到日本寺庙前面的树上结满白色的签纸,随风飘扬的景象。原因是抽签的人对签不满意,把它结在树上还给神明,然后重抽,一直抽到满意为止。

其实一张签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它最大的意义是在让我们转个弯,做一次新的思考,因而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在逆境时抽到上上签,格外有意义。前者是“居安思危”,后者是“反败为胜”。从更大的角度看,人生的际遇不也是这样吗?

在欧美和日本的中国餐馆,常设有幸运签,有的藏在筷子里,有的包在馒头内,有的放在玻璃瓶中,这些签纸通常写着最好最美的语言,让人看了心情欢愉。我常常突发奇想,要是庙的签都是这样的好句该有多么好,一定可以帮助许多有情人成眷属,带给沮丧的人生存的希望,使挫败者有勇气走向黎明的'天光。

人生在某种层次上,真像一张签纸。

学佛以后我就不再抽签了,我喜欢佛寺中不设签箱,对一个坦荡无碍的生命,到处都是纯净的白纸,写什么文字有什么要紧,生命的遭遇犹如水中的浮草、木叶、花瓣,终究会在时间的河流中流到远方。能这样看,我们就可以在抽签时带着游戏的心情,把一切缺憾还诸天地,让我们用真实的自我面对这万般波折的人间!

生命不免会遇到有如下下签那么糟的景况,让我们也能有一种宽容的心来承担,把它挂在树上随风飘动,或落入河中,随流水流向大海吧!

篇3:林清玄《林边莲雾》原文欣赏

林清玄《林边莲雾》原文欣赏

到南部演讲,一位计程车司机来看我,送我一袋莲雾。

他说:“这莲雾不同于一般莲雾,你一定会喜欢的。”

“这莲雾有什么不同吗?”我把莲雾拿起来端详,发现它的个儿比一般莲雾小一点,颜色较深,有些接近枣红。

“这是林边的莲雾,是我家乡的莲雾呀!”他说。

“林边不是生产海鲜吗?什么时候也出产莲雾呢?”我看着眼前这位出身于海边,而在城市里谋生的青年,他还带着极强的纯朴勇毅的乡村气息。

青年告诉我,林边的海鲜很有名,但它的莲雾也很有名,只可惜产量少,只有下港人才知道,不太可能运送到北部。加上林边莲雾长得貌不起眼,黑黑小小的',如果不知味的人,也不会知道它的珍贵。

来自林边的青年拿起一个他家乡的莲雾,在胸前衬衫上来回擦了几下,莲雾的光泽便显露出来,然后他递给我叫我当场吃下去。

“要不要洗一下?”我说。

“免啦,海边的莲雾很少洒农药。”

我们便在南方旅店里吃起林边莲雾了,果然,这莲雾与一般的不同,它结实香脆、水分较少、比一般莲雾甜得多,一点也吃不出来是种在海边的咸地上。我把莲雾的感想告诉了青年,他非常开心地笑起来,说:“我就知道你会喜欢,今天我出门要来听你的演讲,对我太太说想送一袋莲雾给你,她还骂我神经,说:'莲雾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我就说了:'心意是最贵重的,这一点林先生一定会懂。'”

我听了,心弦震了一下,我说:“即使不是林边的莲雾,我也会喜欢的。”

“那可不同,其他莲雾怎么可以和林边的相比!”他理直气壮的说道。

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拿一个莲雾在胸前搓搓,就请他吃了,我们两人就那样大嚼林边莲雾,甚至忘记这是他带来的礼物,或是我在请他吃。

话题还是林边莲雾,我说:“很奇怪,林边靠海岸,怎么可能生出这样好吃的莲雾?”

“因为林边的地是咸的,海风也是咸的,莲雾树吸收了这些盐分,所以就特别香甜了。”他说。

“既然吸收的盐分,怎么会变成香甜呢?'

”它是一种转化呀!海边水果都有这种能力,像种在海岸的西瓜、香瓜、番茄,都比别地方香甜,只可惜长得不够大,不被重视。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比,就像我们吃水果,再不甜的水果只要沾盐吃,感觉也会甜一些。“这一段话真是听得我目瞪口呆,从盐分变成香甜感觉上是那样的自然。

看我有点发怔,青年说:”这很容易懂的,就像如果我们拿糖做肥料,种出来的不一定甜,前一阵子不是有些农人在西瓜藤上打糖精吗?那打了糖精的西瓜说多难吃,就有多难吃!"

在那一刻,我感觉眼前的林边青年,就是一位哲学家。后来,他告辞了,我独自坐在旅舍里看着窗外黯淡的大地,吃枣红色的林边莲雾,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感念这青年开老远的车,送我如此珍贵的礼物,也感念他给我的深刻启发。

在生命里确实是这样的,有时我们是站在咸地上,有时还会被咸风吹拂,这是无可如何的景况,不过,如果我们懂得转化、对比,在逆境中或者可以开出更香脆甜美的果实。

这样想来,林边莲雾是值得欢喜赞叹的,它有深刻的生命力,因而我吃它的时候,也不禁有庄严的心情。

篇4: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

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

《清欢》

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

西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阕词,苏东坡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时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的是爱极了后面这一句,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都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山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所以“清欢”很难。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有时害怕了那样的油腻,特别嘱咐厨子白煮一个菜,菜端出来时让人吓一跳,因为菜上挤的沙拉比菜还多。

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适合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杂的,而且难以找到一边饮茶一边观景的处所。

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常去的,像阳明山和白云山庄,叫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着的高楼与人欲,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功夫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的小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是飘荡着的汽水罐子,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日的时候,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更别说坐下来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党,还有带着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连欢也不剩了。

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中和圆通寺的山下,我常常坐着颠踬的公车去找他,两个人便沿着上山的石阶,漫无速度,走走、坐坐、停停、看看,那时圆通寺山道石阶的两旁,杂乱地长着朱槿花,我们一路走,顺手拈下一朵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其甜如蜜,而清香胜密,轻轻地含着一朵花的滋味,心里遂有一种只有天才会有的欢愉。

圆通寺是一座全由坚固的石头砌成的寺院,那些黑而坚强的石头坐在山里仿佛一座不朽的城堡,绿树掩映,清风徐徐,我们站在用石板铺成的前院里,看着正在生长的小市镇,那时的寺院是澄明而安静的,让人感觉走了那样高的山路,能在平台上看着远方,就是人生里的清欢了。

后来,朋友嫁人,到国外去了。我去了一趟圆通寺,山道已经开辟出来,车子可以环山而上,小山路已经很少人走,就在寺院的门口摆着满满的摊贩,有一摊是儿童乘坐的机器马。叽里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打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往那古寺的大佛殿去,有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两个孩子,激烈的哭声尖亢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就沉默地转身离开,山还是原来的山,寺还是原来的寺,为什么感觉完全不同了,失去了什么吗?失去的正是清欢。

下山时的心情是不堪的,想到星散的朋友,心情也不是悲伤,只是惆怅,浮起的是一阕词和一首诗,词是李煜的:“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诗是李觏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我二十岁的时候,心情很好的时候,就跑到青年公园对面的骑马场去骑马,那些马虽然因驯服而动作缓慢,却都年轻高大,有着光滑的毛色。双腿用力一夹,它也会如箭一般呼啸向前蹿去,急遽的风声就从两耳掠过,我最记得的是马跑的时候,迅速移动着的草的青色,青茸茸的,仿佛饱含生命的汁液,跑了几圈下来,一切恶的心情也就在风中、在绿草里、在马的呼啸中消散了。

尤其是冬日的早晨,勒着缰绳,马就立在当地,踢踏在长腿,鼻孔中冒着一缕缕的白气,那些气可以久久不散,当马的气息在空气中消弭的'时候,人也好象得到了某些舒放了。

骑完马,到青年公园去散步,走到成行的树阴下,冷而强悍的空气在林间流荡着,可以放纵地、深深地呼吸,品味着空气里所含的元素,那元素不是别的,正是清欢。

最近有一天,突然想到了骑马,已经有十几年没骑了。到青年公园的骑马场时差一点没有吓昏,原来偌大的马场里已经没有一根草了,一根草也没有的马场大概只有台湾才有,马跑起来的时候,灰尘滚滚,弥漫在空气里的尽是令人窒息的黄土,蒙蔽了人的眼睛。马也老了,毛色斑驳而失去光泽。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马场搭了一个塑胶棚子,铺了水泥地,其丑无比,里面则摆了机器的小马,让人骑用,其吵无比。为什么为了些微的小利,而牺牲了这个马场呢?

马会老是我知道的事,人会转变是我知道的事,而在有真马的地方放机器马,在跑马的地方没有一株草则是我不能理解的事。

就在马场对面的青年公园,那里已经不能说是公园了,人比西门町还拥挤吵闹,空气比咖啡馆还坏,树也萎了,草也黄了,阳光也照不灿烂了。我从公园穿越过去,想到少年时代的这个公园,心痛如绞,别说清欢了,简直像极了佛经所说的“五浊恶世”!

生在这个年代,为何“清欢”如此难觅。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请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冼涤自己的心灵,因为在我们拥有越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渐失去了。

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卫生堪虑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黑天暗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乡村野店、胡乱搭成的土鸡山庄去豪饮一番;以及狭小的房间里做方城之戏,永远重复着摸牌的一个动作……这些污浊的放逸的生活以为是欢乐,想起来毋宁是可悲的事。为什么现代人不能过清欢的生活,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何?

苏轼凭着东栏看着栏杆外的梨花,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东栏的那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有一种惆怅之美,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这正是清朝大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份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能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

篇5:林清玄《时间之旅》原文欣赏

林清玄《时间之旅》原文欣赏

在李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神秘的老妇人送给李维一只金表,并对他说:“我在等着你。”便自人群中消失,经过多方查访,李维找到该老妇的住处,老妇却已在他毕业典礼当晚逝世。

八年后(一九七九年),李维成为剧作家,有一天他前往一座老式的旅馆度假,在大厅里,他看到一张摄于一九一二年的女明星肖像。李维查询之下,才知道这位六十年前如花似玉的美女,竟然是八年前送他金表的神秘老妇人。

为了实践八年前“我在等着你”的誓约,李维用自我的意志催眠,终于回到一九一二年与年轻时代的珍西摩儿发生一段缠绵徘恻的爱情,超越了六十年的时空,爱情随着时空的转换散发出震慑人的光芒。

结局是,李维无意间从衣袋中掏出一枚一九七九年的银币,时光即刻向前飞驰六十年,风流云散,一场以真爱来超越时空的悲剧终于落幕。

这一段故事是电影《似曾相识》(SomewhereinTime)的本事,情节单纯动人,但是其中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是“爱情”与“时间”的问题,故事一开始几乎是肯定“真爱”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观众产生了期待;结局却是,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留下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

“爱情是可以突破时间而不朽的吗?”这是千古以来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大疑问,可是在历史中却没有留下确切的解答。我们每个人顺手拈来,几乎都可以找到超越时空之流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小仲马笔下的亚芒与玛格丽特,沈三白笔下的芸娘,歌德笔下的夏绿蒂,甚至民间传说里的白娘娘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说是熙熙攘攘,俯拾即是。

问题是,这些从古破空而来的不朽情爱,几乎展现了两种面目,一种是悲剧的面目,是迷人的,也是悲凄的;一种是想像的面目,是空幻的,也是绝俗的。人世间的爱情是不是这样?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假设人间有“美满”与“破碎”两种情爱,显然,美满的爱情往往在时空的洗涤下消失无形,而能一代一代留传下来动人热泪的情爱则常常是悲剧收场。这真应了中国一句古老的名言“恩爱夫妻不久长”。

留传后世的爱情故事都是瞬间闪现,瞬间又熄灭了,惟其如此,他们才能“化百年悲笑于一瞬”,让我们觉得那一瞬是珍贵的,是永恒的。事实上“一瞬”是否真等于“永恒”呢?千古以来多少缠谴的爱侣,而今安在哉?那些永世不移的情爱,是不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用来说骗向往爱情的世人呢?

夏夜里风檐展书读,读到清朝诗人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萧》,对于情爱有如此的注脚:

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

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莺说破春情。

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

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赠与春依,递将春你,是依是你春灵。

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

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

这一阂充满了春天的词,读起来竟是娥眉婉转,千肠百结。贺双卿用春天做了两个层次的象征,第一个层次是用春天来象征爱情的瑰丽与爱情的不可把捉。第二个层次是象征爱情的`时序,纵使记得那年春好,一转眼便已化成春冰,消失无踪。

每个人在情爱初起时都像孟郊的诗一样,希望“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到终结之际则是“还卿一钵无情泪”,“他年重检石榴裙”(苏曼殊)。种种空间的变迁和时间的考验都使我深自惕记,如果说情爱是一朵花,世问哪里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如果情爱是绚丽的彩虹,人世哪有永不褪色的虹彩?如果情爱是一首歌,世界上哪有永远唱着的一首歌?

在渺远的时间过往里,“情爱”竟仿佛一条河,从我们自己的身上流过,从我们的周遭流过,有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双手将它握实,稍一疏忽,它已纵身入海,无迹可循。

这是每一个人都有过的凄怆经验,即使我们能旋乾转坤,让时光倒流,重返到河流的起点,它还是要向前奔泻,不可始终。

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这种悲观乃是和“时间”永久流变的素质抗衡而得来。由于时时存着悲观的底子,使我在冲击里能保持平静的心灵——既然“情爱”和“时间”不能并存,我们有两个方法可以对付:一是乐天安命,不以爱喜,不为情悲。二是就在当时当刻努力把握,不计未来。“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①只要保有当处的会心,保有在山的心情,回到

六十年前,或者只是在时序推演中往前行去,又有什么区别呢?“时间之旅”只是人类痴心的一个幻梦吧!

①弘一法师赠会泉法师联语,刻在厦门会泉墓地

篇6:林清玄《情重》原文欣赏

林清玄《情重》原文欣赏

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你梦里有我,我醉了也忘不了你。我如何知道这是白天?你在我生命里;我如何知道这是夜晚?你在我心上。

所有的人都喜欢丈量爱情,而且量的单位用厚、薄、深、浅,常常用深厚来与浅薄相对照,每个人都不迷地执著自己爱情的深厚。我独独喜爱以“重”为单位来丈量,因为只有重,才会稳然地立着;也只有重,才能全然表现出情爱除了享乐还有负荷的责任。爱情只有在重量里,才可以象征精神的和物质的质量。

深,常常令人陷溺,令人不克自拔;厚,常常蒙蔽人的眼睛,阻隔人的耳朵。而只有意志力薄弱的人才会走进深潭似的爱情里,也唯有愚蠢的人用厚墙来建筑自己的情爱。我们都不愿陷溺和蒙蔽,于是以深厚为单位丈量的爱情不是我们需要的。

可爱情事实上是不是可以丈量?我们既无法触及不朽的蓝天,也走不到散发光芒的太阳,爱情却既可以是蓝天也可以是太阳,我们要如何去量呢?一旦走到蓝天之上还有一层蓝天呀!

中国读书人几千百年来就怕提到“爱情”,好似一提到情字就变得低下,因此,中国从前是没有真正的恋爱,纵是有也流于不自然的'幽会式,不是桑间濮上就是邂逅东门或甚至于待夜西厢下,终于走到“男女相悦,总不免于私通”的恋爱死巷,在这种超出常范尴尬的情爱下,纵是犯了中国书生最常犯的相思病,也终究免不了沦于浅薄,与情重毫不相干。还有许多读书人就怕情,一提到情便想到与下流无异,因此古来的情都成了私通的代言人,像沈三白和芸娘,何异于是长在中国历史上一株情感的奇花异草?

其实,理智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感情才是人的全部,要提到真实的人生,情爱绝对是免不了的,它活在人中,人活在情爱里。由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太尊敬爱情,它便很难成为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了,于是梁山伯、祝英台殉情不知何以而殉,张生、崔莺莺相思不知如何相思,我们所要秉承的是什么呢?我们应知道如何去爱。如何从重重的帘幕,从寄望于来世的宿愿里走出来,走出把情看得怪异的世界。

粗率的恋爱容易结出不幸的果子,如果我们一直把情爱看成极易的下流和极难的形上,必然会走回扭扭捏捏的故态中去。爱情不是远天的星子,是天天照耀我们的路灯;不是杳无人迹的高原细径,是每日必要来回的街路;更不是寂静苍茫的雾夜,是终安必看得见的白天。

那种感觉像是弄堂的尽头有一扇门,快走慢走都一样,每人都应该去开启,探看是无限的永恒或是短暂的春天?至少可以相信,每一扇门后,一定流着动人的音乐,摆着喜悦的地毡,透明若水晶的墙壁上凝固着两个缤纷的影子,请就仔细地欣赏吧!也许门的那一端会悄悄躲几个痛苦的影子,请不必理会,因为那样春天的小屋里,拥有过一世界的星辰。

家的附近有一位老太婆,她的发已似将纷纷飘落的雪,常躺靠在廊前的摇椅摇来摇去,以一种极为悠然坦荡的神态,她的手中恒常握一根黑得发亮的烟斗,也不抽,只是爱抚着,我急于要探问那一根烟斗的过程,才知道她既聋又哑。

后来爸爸与我说了烟斗的故事,是十年前她当医生的丈夫健在时抽的,十年之后还恒常地握在她缩皱的手中。当时我获取了极深的感慨,往后的日子就喜爱在旁静静看她捏弄那根烟斗,一次又一次的。

恐怕这样的睹物怀人才是真正的生死不渝,才是真正万劫不磨的情重!

林清玄《茶味》原文赏读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阅读答案

欣赏是一种善良阅读理解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欣赏是一种善良的阅读答案

林清玄《百合花开》说课稿

林清玄的散文赏析

文章原文及赏析

林清玄短篇散文赏析

林清玄《飞入芒花》阅读答案

百合花开林清玄读后感

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
《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林清玄《素质》原文欣赏(推荐6篇)】相关文章:

林清玄《松子茶》阅读答案2023-07-10

林清玄作品白雪少年2024-01-08

林清玄作品《教堂与坟墓》赏读2023-10-01

美文加读后感2023-11-16

林清玄飞入芒花阅读题及答案2024-03-18

选修语文《山羊兹拉特》教案2023-05-09

林清玄作品《柔软的心》赏读2022-10-13

广州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真题2024-05-12

体贴是一种美现代文阅读答案2024-02-04

小升初语文试卷真题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