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还是要靠发展(推荐8篇)由网友“Amyaa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希望大家喜欢!
篇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还是要靠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还是要靠发展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是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综合起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趋复杂和突出。如,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等等。从这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最关键和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
发展是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有力武器。当今世界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由于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松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而这最终要靠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经济不断发展,财富不断积累,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依托。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建立在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不断增强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以经济发展为支撑的,是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展开和具体体现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也要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社会和谐的根基。发展与和谐是互为因果的,既因为和谐而发展,又因为发展而和谐。然而,发展又必须讲科学,不科学的发展不仅不会带来和谐,反而会造成不和谐。因此,我们应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结合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动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篇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关知识: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3、相关考点:(联系材料分析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三个代表”: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3、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促进现代化的实现。
5、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和原因: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8、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2)各国家机关都要依法行政。
(3)每个公民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9、依法治国的含义、核心和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不可分割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既是依法治国,所要实现的政治目标,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10、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练习测试
一、选择题
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①民主法治、②公平正义、③诚信友爱、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 )为指导
A、党的基本路线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C、宪法 D、初级阶段的理论。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 )问题的新的探索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改革开放。 C、对外开放。 D、小康社会
4、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 )
A、 以人为本, B、解决三农问题 C、科学发展。 D、和平与发展。
5、构建和谐社会的前题是( )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依法办事。
6、“和谐社会”是两会的关键词,也是今后几年中国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谐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下列做法不能体现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是 ( )
A税务部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大收入调节力度 B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保障社会安定
C环保部门组织开展“爱鸟周”、“护林日”、“植树节”等活动 D某些地方政府纵容、包庇制假、贩假行为
7、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这是中央针对“中部塌陷”(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表明
A中部地区是我国最不发达地区 B我国坚持统筹区域发展的政策 ( )
C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D沿海地区和西部已经不是我国的发展重点
8、一份有关中国科普的调查资料显示:50个中国人中1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了二三十年。这一数字警示我们( )
A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B要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新风。
C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历史最高水平 D要把加强科普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来抓。
9、王慧的父母因单位经济效益不好都下岗,正当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之际,区工会和街道办事处的叔叔阿姨们来了。他们为王慧的父母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每个月共有好几百块钱。近年来,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千千万万个王慧这样的家庭享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
A符合同步富裕的根本原则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C是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D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09月16日―19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据此回答10-12 题
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
①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④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党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这是因为 ( )
①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 ②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③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④依法治国的成效决定了党依法执政的能力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在《决定》中,首次出现了“文化生产力”的概念。这主要说明 ( )
A.生产力的要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今后,我们必须以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心 D.文化决定着经济和政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材料分析论述题:
1、材料一:胡锦涛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利于深入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
材料二: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结合实际指出我国现实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的有哪些?并相应地说明理由。
2、材料一、从1980年到,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2%增加到了58.86%。
材料二:原本落后的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2%, 1到7月,西部投资增长20.1%。
材料三:从居民收入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居民收入中,中部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69元,比西部低183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前10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东部8个,西部2个,而中部一个没有。
材料四:中部地区的河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部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慢于西部等突出问题。
材料五:在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次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各表明什么?产生的原因各是什么?
(2)、中部崛起的实质是什么?
(3)、要实现中部崛起,我国应该怎样做?
3、某校初三(3)班学生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共建和谐社会”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部分同学展示了搜集的材料。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这张投影:
投影:205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小华: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5%,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年平均增长2.5%,世界年平均增长3%,发展中国家年平均增长5%。大致地说,其他发展中国家每走一步,我国就走两步;世界每走一步,我国就走三步;发达国家每走一步,我国就走四步。
小夏: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中国有可能在前超过德国,前超过日本,205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小飞:建立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来,已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建立“和谐社会”集思广益,见仁见智。“和谐社会”议题成为本次“两会”亮点中的亮点。
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2050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2)小华的材料表明了什么?
(3)根据小夏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要如期实现“经济登顶”,必须扎实抓好哪些工作。
(4)和谐社会的特征非常广泛。联系小飞的材料,请从下面两个角度谈谈你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①从现代化建设内容的角度: ②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
(5)请围绕班会主题思考,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你怎样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
4、材料一;2004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支出增加了300亿元;全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金额达116亿元,有6亿农民受益;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其他省份的农业税税率也有所降低。2004年上半年,全国教育支出增加213亿元,增长16.9%;科学支出增加37亿元,增长37.8%;文体广播事业费增加42亿元,增长23.6%。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年元旦春节期间,佛山市有超过80万的困难群众得到各种形式的帮助。
材料二: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扎扎实实做好这方面的各项工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具体说明了哪些问题?概括说明了什么?
⑵结合实际,为我国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出几个金点子。
⑶作为青少年,你将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5、材料一: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4日报道,教育部、公安部对我国10个省、市的联合调查表明,平均每天我国有44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等意外伤害事件,仅因交通事故20全国死亡的中小学生就达
篇3: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篇4: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甘肃省庆城县驿马中学 赵远兴 745106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一流信息监控拦截系统(IMB System)
信息监控系统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内容中或访问的内容中含有系统不允许的关键词或者您的IP受到了访问限制,本次操作无效,系统已记录您的IP及您提交的所有数据。请注意,不要提交任何违反国家规定的内容!本次拦截的相关信息为:中央军委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①有利于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
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
③有利于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④其根本目的是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对“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认识正确的是 ()
①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③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理想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3.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政府”,“和谐政府”就是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一切创造和谐力量充分涌动的政府。因此,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 ( )
①强化服务职能,取消政治职能
②由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③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
④在发展战略上打破单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5.假如你是十届人大代表,准备以“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请简要写出你的提案要点。
参考答案:
1.A 2.C 3.B
4.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②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5.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
②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发展观念)
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依靠力量)
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兼顾利益)
⑥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处理的关系)
作者姓名:赵远兴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城县驿马中学
邮政编码:745106
联系电话:0934-3310689 0934-3282830
电子信箱:
zyxing1223@163.com
zyxing1223@yahoo.com.cn
QQ信箱:81091845@qq.com
篇5:党课材料--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
党课材料--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办公室先进性学习教育的统一安排,今天由我作导读,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天我是最后一个,压力很大。主要是自己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的积累,和大家比起来都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听了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发言,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讲,感觉不管是讲什么,都有一种什么“班门弄斧”的感觉,没底气。今天的情况可以说更严重,徐书记的到来使我的压力变得更大了。因此希望大家今天一定要抱着宽容的心态来听,抱着指导的心态来听,多忍耐,多包涵,多批评,多提意见。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刚开始我选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时想法很简单,觉得这是个大帽子,什么内容都可以往进装、往上靠,但真正准备的时候才发现,无从下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严谨、科学、周密、规范的体系,书都出了很多,实在是不敢染指。因此,就重新选了一个题目,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选这个题目主要考虑它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才刚刚正式提出来的,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家可能还没来得及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可以共同探讨一下,提高我们学习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就是比较新,说的如果不对的地方,也难发现,大家也更能体谅。 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命题。一是谈一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为什么我们党在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我查了一些资料,给大家列举一下。 有一种是这样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相互尊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的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社会。它应该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另外还有一种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良性运行和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的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还有一种比较具体: 就我们当前来讲,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还有一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发展、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著名社会学家,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朱力认为,和谐社会至少达到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具有强大的、有活力的管理中心,也就是说政府是有权威的,其权力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认同基础上的。政府主要的方针、政策、制度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对社会的整体有着较强的整合能力。 第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篇6:党课材料--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课材料--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办公室先进性学习教育的统一安排,今天由我作导读,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天我是最后一个,压力很大。主要是自己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的积累,和大家比起来都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听了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发言,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讲,感觉不管是讲什么,都有一种什么“班门弄斧”的感觉,没底气。今天的情况可以说更严重,徐书记的到来使我的压力变得更大了。因此希望大家今天一定要抱着宽容的心态来听,抱着指导的心态来听,多忍耐,多包涵,多批评,多提意见。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刚开始我选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时想法很简单,觉得这是个大帽子,什么内容都可以往进装、往上靠,但真正准备的时候才发现,无从下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严谨、科学、周密、规范的体系,书都出了很多,实在是不敢染指。因此,就重新选了一个题目,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选这个题目主要考虑它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才刚刚正式提出来的,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家可能还没来得及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可以共同探讨一下,提高我们学习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就是比较新,说的如果不对的地方,也难发现,大家也更能体谅。
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命题。一是谈一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为什么我们党在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我查了一些资料,给大家列举一下。 有一种是这样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相互尊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的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社会。它应该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另外还有一种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良性运行和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的视野
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还有一种比较具体: 就我们当前来讲,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还有一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发展、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著名社会学家,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朱力认为,和谐社会至少达到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具有强大的、有活力的管理中心,也就是说政府是有权威的,其权力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认同基础上的。政府主要的方针、政策、制度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对社会的整体有着较强的整合能力。 第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这个社会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也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遵循,这个社会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例如“三个代表”这简明、扼要的理念,作为意识形态的内核是有亲和力的,能够作为新时期凝聚全体党员,吸引全体国民的新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基础。 第三,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这个社会在经济上能够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政治上能够满足部分社会成员参政议政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安全生活。社会主要群体均能够通过正当途径满足自己的需要,无须通过越轨才能满足。 第四,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这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不同等级的阶层,地位不同的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大家的机会均等,有机会从低的阶层,比较低的地位上升到高的阶层。 另外,要达到这四个条件,成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六个机制。 1、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和谐社会”应是社会成员能够自由流动的社会。为什么呢?每个社会,都存在人们社会社会地位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阶层。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是就造成沟通和协调的障碍,如果社会阶层界限被凝固化了,不能相互流动,就会使不同阶层的集团意识增强,那么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的阶层就会产生和累积起不满情绪,引起社会隔阂、摩擦甚至社会冲突。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就是让不同阶层之间更容易流动,比如低收入阶层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进入中收入阶层,甚至高收入阶层。这样就可以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员处于不断的更新变换之中,缓和社会地位差别造成的冲突。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程度越高,社会集团性的冲突就越不容易产生。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不少不利于社会阶层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因素,比如农民进入城市的就业限制政策、代表城乡差异的户籍制度、进入公务员的身份资格限制政策等等。这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改革。 2、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谐社会”应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公正,维护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社会冲突集中表现为“利益的冲突”,大都是由于我们不能协调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引起的。所以,作为执政者,就要能很好地处理各个不同阶层、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这种利益流向的不平衡,会引发普通劳动者阶层和弱势群体的不满,会扭曲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而不仅仅是“惠及”少数人。这就是为什么四中全会特别强调“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之所在。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政府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是处理当前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矛盾的关键问题所在,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和谐社会应是能够保护全体社会成员权益的社会。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保护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主要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弱势群体缺少资源优势,在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地位较低,缺少话语权,缺少与强势群体竞争的能力,因而,如果放任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利益方面自然竞争,弱势群体将受到巨大的伤害。这就需要政府管理者们利用公共权力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为困难群众编织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这可以减轻、化解集团间的利益冲突,化解大量的微观层面的利益摩擦,减少涉及利益冲突的矛盾。 4、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和谐社会应是一个社会控制机制完善的社会。真正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尊重人的权利基础上的有法治秩序的社会。法治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对政府官员的权力进行约束。现在有那么多的社会不和谐,也与权力没有得到有力约束有关。有些人利用公共权力侵犯公民的权利与利益,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还表现在对为了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的产生的越轨行为、违法行为能够有效地、及时地制约和打击,对诸多反社会的力量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的各种矛盾与冲突,都在法治的基础上进行调节与解决。没有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社会是没有的。关键是当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出来之后,执政者(各级领导)能不能运用制度、规范、机构的力量进行调解,将其纯化、缓和,不使其激化。“和谐社会”要求用法治、制度等手段解决社会不和谐的问题。 5、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和谐社会”应是能够及时发现不和谐因素的社会。有一个敏感的预警机制,就可以对社会中的矛盾、摩擦、冲突、风险及时反映,让决策层能够真正地掌握社会中不稳定的相关信息,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在矛盾到达爆发前提出预警,给相关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对策。社会预警机制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指利益方面的冲突的预警,也应有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社会问题、政治危机方面的内容。 6、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和谐社会”应是能有效化解内部矛盾的社会。我们知道,当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的矛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时,会可能转化成自觉的、有组织的、严重的群体性对抗,会使矛盾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烈度与强度不断地增强,引发更大范围内,更加激烈的冲突。因此,必须健全矛盾疏导的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们以上的和谐社会的概念、标准和条件的了解,我认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有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前提,其次是稳定,社会管理有序,各方面矛盾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稳定;第三是公平,所有人的利益和权力都能得到保证,生活幸福美满,关系融洽、和睦;第四是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是我讲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为什么在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种全会出台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中央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经济工作的六大重点之一。中央为什么在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并且将其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呢。通过学习,我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的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我就不多讲了。第二是现阶段我们的国情,要求我们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公平,注重全面发展,这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必然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基尼系数也超过0.4的国际警戒标准。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是社会结构最不稳定的时期。 这里有一组资料,可以说明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多发的时期。 一个关于信访的。信访通常是普通老百姓因为利益受到伤害,但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解决问题的一种表现。据统计,1978年至1982年五年间,全国法院处理民事申诉来信39800件,接待民事申诉来访43900人次,两者相加共83700件(人)次,到至五年间,全国法院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224万件(人)次,上升了近500倍。这一数据是惊人的。如此大规模信访,表明在社会基层积压着大量社会矛盾。也是我们的社会基础层面不够稳定、不够和谐的信号。 这些现象表明,在我国初步确立市场经济的时期,市场机制还没有成熟的阶段,在市场影响下,多元的利益主体开始产生,追求利益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一些个体或小团体开始了不顾规范的约束、不择手段的进行原始积累。市场产生的各种弊病开始产生,社会失范开始产生。在这样一个时期,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在增长。 除了社会基层的矛盾集中外,一些带有宏观性的问题也较突出。当前,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风险源主要有三个: 一是政治风险源――腐败,导致政治上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权力认同度降低,易产生政治和精神的危机。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如果没有的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必然带来政权的丧失,引起社会的动荡。这一点前苏联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据统计, 月至月一年时间里,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2649件,结案172571件,其中县处级干部6043人,厅(局)级干部441人,省(部)级干部21人。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的8691人,其中县处级412人,省部级干部6人。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惩治腐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这方面的问题也非常严重。 二是经济风险源――失业,导致普通劳动者、弱势群体层面的社会成员利益受损,易产生经济、社会、政治的危机。 这方面我没有找到有关资料,但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面临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问题,下岗职工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 三是社会风险源――贫富两极分化,导致一些社会成员产生相对剥夺感,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 我看过一个资料,就讲中国的收入不均有多严重。 资料现实,我国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1978的0.18上升到已经达到了0.467。这已经超出了西方国家通常的基尼系数。 另据专家推算,90年代初,全国60%的有价证券和40%的银行储蓄掌握在10%的人手中;90年代中期,20%的人拥有全国80%的存款;90年代末,3%的富裕人口占据居民储蓄存款的47%。 另外,是两组数字的比较: 据《福布斯》排名显示:在20,中国最富有的前50名富豪中,排在第一的荣氏家族资产为19亿美元,最末的也有4200万美元,这50人的财富之和为100 亿美元,平均每人2 亿美元。《人民日报》在1995年测算全国资产超过百万的人超过100万,《中国工商时报》则测算应该在300万以上。 另一幅鲜明的图景是:根据国家体改办的统计,,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九省农民的年纯收入为1924元,陕西、宁夏、青海、云南、甘肃、贵州六省区的年纯收入为1464元。也就是说,50个中国富豪的资产,相当于5000万中国农民的年纯收入;而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则相当于9 亿中国农民两年的纯收入!长期从事中国农民问题研究的博士曾忧心忡忡的说过这样一段警示语言:“在中国,农民做得成奴隶的时候便是顺民,如果连奴隶都做不成了便是暴民……” 因此,改革开放的20多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一度,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因此,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执政规律和国情的深刻把握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只有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才能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关系,我简单说一下: 从当前来看,就是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政府的保障服务职能,健全社会稳定安全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谅解与宽容的社会风尚,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20社会蓝皮书》中提出了七大举措: 一是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加强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的困难,这项措施可以直接减轻基层群众,的负担,也可以是基层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各项社会事业; 二是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的力度,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三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收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致富;这两条我理解就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加大二次分配的力度。 四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减少贫穷; 五是促进城市化,改变就业结构; 六是变“人口大国”为“人力大国”,这主要指提高人口素质; 七是建立全面节约型社会。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在中央提出之后,各方面都给予了充分关注,目前还在不断的探讨和完善。我今天谈到的也只是近期学习的一点积累,只能说是抛砖引玉,只希望对大家理解有一点帮助。另外,今天上午我看到在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上刊出了曾庆红的一篇题目为《关于国内形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章,由于时间关系,也没来得及整理,大家有兴趣下来后可以看一下,这是应该是目前关于和谐社会最权威的论述。 我就谈到这里,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篇7:执政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执政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执政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热点聚焦]
1、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这是实现十六答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在年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和谐社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典例设问]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2)现阶段,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
(3)请一举例说明,你目前所在地区还有哪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合拍的现象。
(4)你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景象?
(5)请你为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需要。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3)略
(4)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或围绕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来说明也可。
(5)可根据上述列举的不合拍现象相当地政府提出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切实可行就行。此问开放性强,答案不求统一。
[高分突破]
1、在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工作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①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④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2、209月16日至19日举行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你心目当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2) 在人类社会的五大具体形态中,最高级的和谐社会应该是哪一种社会形态?实现它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观点?
(4) 请你为当地领导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3、材料一;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支出增加了300亿元;全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金额达116亿元,有6亿农民受益;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其他省份的农业税税率也有所降低。2004年上半年,全国教育支出增加213亿元,增长16.9%;科学支出增加37亿元,增长37.8%;文体广播事业费增加42亿元,增长23.6%。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2005年元旦春节期间,上海有超过80万的困难群众得到各种形式的帮助。
材料二: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扎扎实实做好这方面的各项工作。
阅后请回答:
⑴材料一具体说明了哪些问题?总的说明了什么?
⑵结合实际,为我国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出几个金点子。
⑶作为青少年,你将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篇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改革发展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改革发展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稳定,既不断发展又能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坚持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取得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能在改革中构建。只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扫清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例如,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一轮改革必须完成七大攻坚任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用发展来解决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中国的一切问题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构建和谐社会遇到的问题,也只有靠发展来解决。譬如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等,这些都离不开发展。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稳定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为了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稳定是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维护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认识。维护稳定工作,既要考虑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产生的影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解决稳定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到重大国际问题、国际事件和外交问题产生的影响,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以宽广的眼界把握改革发展的大势,研究新形势下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目前,我们必须着重提高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以及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想的社会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改革发展稳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确定了目标,提出了任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使改革发展稳定沿着一条更加健康、和谐的道路向前发展。在当前,就是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也就是说,要在和谐中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审题是第一要务
★ 社会主义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还是要靠发展(推荐8篇)】相关文章: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优秀2023-10-23
有关2022全面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2023-10-08
区委统战工作会议讲话2024-01-04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2022-08-28
工会代表大会开幕致辞2023-11-30
党员学习心得体会优秀2022-09-17
校本研修过程2022-12-13
上党课讲话稿2022-08-22
宣传思想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着力点2024-05-15
安全生产座谈会发言稿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