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与英国文学的影响(通用10篇)由网友“豆乳柿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与英国文学的影响,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与英国文学的影响
关于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与英国文学的影响
老舍,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一、英国小说与中国写实小说观念的形成
英国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建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林纾的小说社会功能观,鲁迅的文学社会人格功能观,创造社作家的文学抒情观,新月派诗人的诗歌艺术观,朱光潜的文学批评观,九叶诗人的现代主义诗歌观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吸取了英国文学的核心质素。其中处于现代文学转型期的五四时期的中国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建立受英国文学影响是具有代表性的。
20世纪中国小说最初接受英国小说影响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直接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正如叶圣陶在《〈叶圣陶选集〉自序》中说:“如果不读英文,不接触那些用英文写的文学作品,我决不会写什么小说。”1与叶圣陶写作经历一样的还有老舍,老舍也因为要学英文,就从狄更斯小说读起,他从狄更斯的小说中悟出,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他说:“我决定不取中国小说的形式”,“况且呢,我刚读了Nicholas Nickleby(《尼古拉斯·尼柯尔贝》)和Pickwich Papers(《匹克威克外传》)等杂乱无章的作品,更足以使我大胆放野;写就好,管它什么。”2事实上老舍正是在狄更斯直接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其二是通过林译小说接触英国小说。林译小说对西方小说形式的输入影响简直太大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林纾的翻译所起‘媒’的作用,已经是文学史公认的事实。”钱先生自己也是如此,他说:“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我把林译哈葛德、迭更司、欧文、司各德、斯威佛特的作品反复不厌地阅览。”3
林纾的西方文学传播之功无人可比,正所谓“有了林纾,中国人才知道有外国小说。”实际上,林纾为国人带来的外国小说,除了作品之外,还有小说观念。真正移植西方文学观念的,林纾是第一人,这些观念主要反映在林译小说的序言中,前后他共写有72篇译文序跋,并且主要是针对于英译小说的。这些文字就性质而言虽只是有感而发,并不系统,但却多有真知卓见,成为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之初的重要表征。归结起来,林纾的观念建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小说的社会功用。他认为小说具有改良社会、促进社会变革的政教之功。他说:“西方小说之荒眇无稽,至《葛利费》极矣。然其言小人国大人国的风土,亦必言其政治之得失,用讽其祖国,此得谓无关系之书乎?”(《红礁画浆录·译余剩语》)文学讽教之说,中国传统文学早已有之,但他将文学与祖国关连起来,一变将小说视为闲情逸致。同时,在他的感悟中,文学与政教既关联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他在《吟边燕语·序》中说:“盖政教两事,与文章无属,政权既美,宜泽以文章;文章徒美,无益于政教”。文学应具有文学的独立性,但文学家不应没有文学家的责任感,他在狄更斯的诸多小说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他说:“狄更斯极力抉摘下等社会之积弊,作为小说,俾政府知而改之。……顾英之能强能改革而从善者,吾华从而改之,亦正易易。所恨无狄更斯其人,如能举社会中积弊者为小说,固告当事,或庶几也”。(《贼史·序》)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发展的主脉之一,就是文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主脉的源头不能不追溯到林纾那里。
第二,关于文学写实手法。林纾充分肯定狄更斯小说刻画下层社会市民生活的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他在《孝女耐儿传·序》中,一再肯定狄更斯“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高明手法”,“刻画市井卑污龌龊之事”,“如张明镜于空际,收纳五虫万怪,物物皆涵清光而出,见者如凭阑之观鱼鳖虾蟹焉”,“增无数阅历,生无穷感谓”。在《块肉余生述·序》中,他认为“迭更斯此书,种种描幕下等社会,虽可哕可鄙之事,一道以传妙之笔,皆足供人喷饭,英伦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
第三,关于小说的叙事方法。他盛赞《洪罕女郎传》的情节丰富性:“大抵西人之为小说,多半叙其风俗,后杂入以实事”(《洪罕女郎传·跋语》)又赞赏狄更斯小说的精巧结构方法:“伏脉至细一语必寓微旨,一事必种无因。手写此间,而全局应有之人,逐处涌现,随地关合。虽偶尔一见,观者几复忘怀;而闲闲著笔,已近拾皆是,读之令人斗然记忆,循编逐节以索,又一一有是人行踪,得是事之来源”。(《块肉余生述·序》)他还佩服狄更斯的写法,他说:“此书不难在叙家常之事,难在俗中有雅,拙而能韵,令人挹之不尽。”(《块肉余生述·识语》)林纾的这些见解虽还只是片语感悟,但这种有感而发的根由主要来自哈葛德的作品,尤其较多的是狄更斯的作品,应该说狄更斯代表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林纾的评说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到审美趣味都有归纳,“以彼新理、助我行文”。事实上,经林纾的翻译及其序跋的言说狄更斯的小说对五四文学有更多的影响,比如平民文学观念、写实主义手法、章节小说的体例,谐谑幽默的笔调、细致的心理刻画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受林译小说影响比较有代表的作家很多,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学巨将都曾是林译小说的热心读者。鲁迅还在南京读书即爱读林译小说,一直坚持到日本,每本必读,并且说:“使得我们佩服的,其实还是那部司各得的《撒喀逊劫后英雄略》,原本既是名著,译文相当用力,而且说撒克逊遗民和诺尔曼人对抗的情形。那时看了含有暗示的意味,所以特别的被看重了。”郭沫若在其自传中回忆说:“林琴南译的小说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也是我们嗜好的一种读物。我最初读的是Haggard的《迦茵小传》。那女主人公的迦茵是怎样的引起了我深厚的同情,诱出了大量的眼泪哟。”郭沫若说:“林译小说中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有决定的影响的,是scott的《Ivanhoe》,他译成《撒喀逊劫后英雄略》。……我受scott的影响很深,这差不多是我的一个秘密。”4沈从文在《从文自传》和《芷江县的熊公馆》中两次重申林译狄更斯小说《冰雪姻缘》《滑稽外史》《贼史》对他的影响:“我欢喜这种书……他不像别的书,尽说道理,他只记下一些活现象……作者却有本领把道理包含在现象中。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5沈从文的主要成就在小说,而其小说的突出成就在其故事的可读性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而这种写底层人物的突出个性创作特色的确是与英国文学中狄更斯与哈代的影响分不开。
没有表征说明老舍直接受到林译小说的影响,但接受英国写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在老舍这里是一致的。
二、老舍小说创作与英国小说影响
老舍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与英国文学对他的影响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1924年到1929年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老舍,在狄更斯的《尼古拉斯·尼柯尔贝》、《匹克威克外传》等小说的启示下,接连写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小说,在完成教学和写作小说之余,他完成了从古希腊到莎士比亚到近代英法小说的庞大阅读计划,其中所读的英国作家就有佩特、狄更斯、康拉德、梅瑞狄斯、王尔德、劳伦斯、詹姆斯、伍尔芙、赫胥黎、艾略特、福特、乔伊斯等,而这些作家对他的影响可以从他诸多的著述中得到印证。
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称佩特(water Pater)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开审美批评风气的作家,肯定其把“美和生命联成了一气”,当然也有走向享乐主义的危险。老舍在《景物的描写》中称劳伦斯《白孔雀》的出殡描写“应为写景而写景。”又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借人物活动暗示出环境来”的本领,“拿笔,便向幽默这边滑过来了。”(《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他称哈代与康拉德“在他们的作品中,景物与人物相关,是一种心理的、生理的、与哲理的解 ”,“把景物与人生密切的联成一片。”他在《景物的描写》《事实的运用》《我怎样写〈二马〉》《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等文章中,多次提到受康拉德的影响,称康拉德的小说“把人与环境打成一片,”“使景物多是带着感情的,”“景物也是人”,《二马》也正是摹仿康拉德倒叙结构方法。老舍的幽默追求更多来自斯威夫特,他在《谈幽默》《言语与风格》和《我的“话”》等文中多次提到斯威夫特。老舍在《我怎样写短篇小说》一文中说“短篇小说《歪毛儿》是摹仿J.D. Beresford的The Hermit (《隐者》)”。他自称受雅各布斯与沃姆豪斯的影响,称菲尔丁是“英国现实主义这个光荣传统的奠基者,放光辉时代。” 《猫城记》受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影响,所谓“科学的罗曼司”。老舍在《谈读书》中说“极喜读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爱与憎却是用幽默的笔写出来的。”(《滑稽小说》)
老舍在《文学概论讲义》中叙述了马修阿诺德把批评者喻为施洗的约翰,以“给一个更大的人物预备道路”。他说:“阿诺德不但批评文学,也批评生命;他批评文艺,也批评批评者。他以多文化的意义在借求知而进于完善,求知便能分辨好坏善恶,这便是批评。”当然,在创作上对老舍具有明显影响的是狄更斯、康拉德和赫胥黎。老舍小说接受英国小说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情节构思的模仿。《老张的哲学》与狄更斯的《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两著在学校活动场景、“校长”成为贯穿人物、年轻一代的恋爱以及善恶人物系列设置等多点上都有对应关系。
老舍是从学英文而首先选读狄更斯的小说,阅读使他很快就感悟到小说的写法,据他说:“我刚读了Nicholas Nickleby和Pickwich Papers等杂乱无章的作品,更足以使我大胆放野;写就好,管它什么。”事实上,从《老张的哲学》看,小说的市民社会取材,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包括幽默与讽刺的风格等与《匹克威克外传》和《尼古拉斯·尼克尔贝》的启示有关。当然,狄更斯式的这样“杂乱无章”写法,是适合20世纪初到代北京中下层社会的生活图景,也适合老舍对下层社会生活的阅历丰富的创作背景,应该说是狄更斯使老舍找到了一种文学方式和文学风格——摄影式的写实手法,表现生活的厚实性、善于讲述故事的能力和沉在生活里的创作风格等。
其次,艺术风格的影响,如老舍初期小说受狄更斯现实主义小说的影响,从人道主义精神,到善恶对立人物形象,到以喜剧手法写悲剧的风格都是一脉相承的。
实际上,可以将狄更斯对老舍的影响归之几个方面:第一,题材上选中表现小市民生活,甚至于不善于写女性;其二,人物形象上的扁形人物,人物大多一成不变,而且善恶分明;其三,主题上偏重于道德批判,表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从整体上说,狄更斯对老舍的主要影响应是小说叙事结构的影响。只是这种结构是一种不易显见的流浪汉小说和传奇小说的结构。结构影响表面上看是一种技术影响,实质上也是一种创作心理的影响。因为现实生活是复杂紊乱的,而每一位小说家在表现生活时总想表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生活,这与其说是一种生活逻辑的要求,不如说是作家理解生活的一种情感逻辑的智力心理的反映。
第三,艺术手法的移用,其中主要是“意识流”小说的影响。写实主义是老舍小说的`主要色调,但并非唯一。“意识流”是一种文学思潮,但实质是一种小说叙述方法,它对传统小说最大的变革是叙述方式和角度的选择。在欧美文学中有四大宗主,分别是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伍尔夫和美国的福克纳。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理论的主要阐述者。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流行的时候正是老舍逗留英国的时候,贪婪阅读着英国文学的老舍,不会被隔离在这种思潮之外。伍尔夫在《现代小说》论文中强调小说创作的开放虚构与想象,同时吸收诗和戏剧的可以借鉴的因素,小说的重心应在描绘人物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在创作上,伍尔夫较常运用的是内心独白,小说结构也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线索,但极少达到潜意识层次,没有乔伊斯的那种晦涩,而且有较轻松的诗化、抒情性和象征性等特征。《黛络维夫人》和《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在前部小说中繁复地描述了女主人公在一天内的购物途中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身边的联系,后部小说则在看似平淡中展示“到达灯塔意味着和自我以外的真实世界接触,放弃自我的独特性,接受客观的现实。”6所以小说表现的就是一段心灵历程。桑德斯对伍尔夫小说的特点也作了精辟的概括:“她寻求表现转瞬即逝的感觉,或头脑中意识与无意识的精神活动,然后将其从外部同一样式和节奏的一种更加普遍的意识联系在一起。瞬间的反应、暂时的情绪、短暂的刺激、随意的暗示和游离的想法,实际上‘集中’在与某些相互连贯和构成的事物的文化关系上。”7可见“意识流”作为小说的新方法,其一主要是描述人的下意识的活动,其二,这样下意识活动没有逻辑连贯,具有随意性和不完整性。老舍的短篇《丁》是一篇具有意识流小说特点的作品;从这一角度读名篇《微神》,你也会感到有较多契合。
最后,小说文体的移植。如果说狄更斯启示了老舍应该“讲故事”,那么康拉德则启示了老舍怎样讲好故事。康拉德这位原籍波兰的英国作家,给了老舍的小说创作思想和实践的深远影响。在创作思想上,老舍从康拉德那里懂得了作家应写自己具有那样生活经验的生活,应该“把内容放到个最适合的形式里去。”老舍最喜欢康拉德的海洋小说,并从中悟到康拉德小说的魅力来自于他丰富的海上和热带丛林的生活经验,其故事都是由记忆中的经验写成。在创作态度上,他感受到了康拉德的严肃与热烈、字斟句酌;在表现方法上,认识到了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对人物表现的特殊作用。所以他在写《二马》和《小坡的生日》时,我们能看到伦敦情境、南洋风光,以及景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表现意义和审美感染力。在小说结构叙事上,《二马》的倒叙结构,也是从康拉德处学的“招数”。
此外,给老舍创作影响的是赫胥黎。据施蛰存先生回记,老舍写信告诉他,《猫城记》受到了Aldous Huxley的《Brave New World》(《美丽新世界》)影响8。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被认为是“反乌托邦小说”。《猫城记》的“猫国”社会模式、“猫人”的心态,小说的寓言形式、幻想因素,小说对人类与民族前途的忧虑主题等等,都与《美丽新世界》有明显的对应之处。
篇2:英国文学对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的影响
英国文学对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的影响
英国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建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林纾的小说社会功能观,鲁迅的文学社会人格功能观,创造社作家的文学抒情观,新月派诗人的诗歌艺术观,朱光潜的文学批评观,九叶诗人的现代主义诗歌观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吸取了英国文学的核心质素。其中处于现代文学转型期的五四时期的中国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建立受英国文学影响是具有代表性的。
20世纪中国小说最初接受英国小说影响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直接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正如叶圣陶在《〈叶圣陶选集〉自序》中说:“如果不读英文,不接触那些用英文写的文学作品,我决不会写什么小说。”1与叶圣陶写作经历一样的还有老舍,老舍也因为要学英文,就从狄更斯小说读起,他从狄更斯的小说中悟出,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他说:“我决定不取中国小说的形式”,“况且呢,我刚读了Nicholas Nickleby(《尼古拉斯·尼柯尔贝》)和Pickwich Papers(《匹克威克外传》)等杂乱无章的作品,更足以使我大胆放野;写就好,管它什么。”2事实上老舍正是在狄更斯直接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其二是通过林译小说接触英国小说。林译小说对西方小说形式的输入影响简直太大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林纾的翻译所起‘媒’的作用,已经是文学史公认的事实。”钱先生自己也是如此,他说:“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我把林译哈葛德、迭更司、欧文、司各德、斯威佛特的作品反复不厌地阅览。
林纾的西方文学传播之功无人可比,正所谓“有了林纾,中国人才知道有外国小说。”实际上,林纾为国人带来的外国小说,除了作品之外,还有小说观念。真正移植西方文学观念的,林纾是第一人,这些观念主要反映在林译小说的序言中,前后他共写有72篇译文序跋,并且主要是针对于英译小说的。这些文字就性质而言虽只是有感而发,并不系统,但却多有真知卓见,成为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之初的重要表征。归结起来,林纾的观念建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小说的社会功用。他认为小说具有改良社会、促进社会变革的政教之功。他说:“西方小说之荒眇无稽,至《葛利费》极矣。然其言小人国大人国的风土,亦必言其政治之得失,用讽其祖国,此得谓无关系之书乎?”(《红礁画浆录·译余剩语》)文学讽教之说,中国传统文学早已有之,但他将文学与祖国关连起来,一变将小说视为闲情逸致。同时,在他的感悟中,文学与政教既关联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他在《吟边燕语·序》中说:“盖政教两事,与文章无属,政权既美,宜泽以文章;文章徒美,无益于政教”。文学应具有文学的独立性,但文学家不应没有文学家的`责任感,他在狄更斯的诸多小说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他说:“狄更斯极力抉摘下等社会之积弊,作为小说,俾政府知而改之。……顾英之能强能改革而从善者,吾华从而改之,亦正易易。所恨无狄更斯其人,如能举社会中积弊者为小说,固告当事,或庶几也”。(《贼史·序》)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发展的主脉之一,就是文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主脉的源头不能不追溯到林纾那里。
第二,关于文学写实手法。林纾充分肯定狄更斯小说刻画下层社会市民生活的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他在《孝女耐儿传·序》中,一再肯定狄更斯“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高明手法”,“刻画市井卑污龌龊之事”,“如张明镜于空际,收纳五虫万怪,物物皆涵清光而出,见者如凭阑之观鱼鳖虾蟹焉”,“增无数阅历,生无穷感谓”。在《块肉余生述·序》中,他认为“迭更斯此书,种种描幕下等社会,虽可哕可鄙之事,一道以传妙之笔,皆足供人喷饭,英伦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
第三,关于小说的叙事方法。他盛赞《洪罕女郎传》的情节丰富性:“大抵西人之为小说,多半叙其风俗,后杂入以实事”(《洪罕女郎传·跋语》)又赞赏狄更斯小说的精巧结构方法:“伏脉至细一语必寓微旨,一事必种无因。手写此间,而全局应有之人,逐处涌现,随地关合。虽偶尔一见,观者几复忘怀;而闲闲著笔,已近拾皆是,读之令人斗然记忆,循编逐节以索,又一一有是人行踪,得是事之来源”。(《块肉余生述·序》)他还佩服狄更斯的写法,他说:“此书不难在叙家常之事,难在俗中有雅,拙而能韵,令人挹之不尽。”(《块肉余生述·识语》)林纾的这些见解虽还只是片语感悟,但这种有感而发的根由主要来自哈葛德的作品,尤其较多的是狄更斯的作品,应该说狄更斯代表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林纾的评说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到审美趣味都有归纳,“以彼新理、助我行文”。事实上,经林纾的翻译及其序跋的言说狄更斯的小说对五四文学有更多的影响,比如平民文学观念、写实主义手法、章节小说的体例,谐谑幽默的笔调、细致的心理刻画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受林译小说影响比较有代表的作家很多,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学巨将都曾是林译小说的热心读者。鲁迅还在南京读书即爱读林译小说,一直坚持到日本,每本必读,并且说:“使得我们佩服的,其实还是那部司各得的《撒喀逊劫后英雄略》,原本既是名著,译文相当用力,而且说撒克逊遗民和诺尔曼人对抗的情形。那时看了含有暗示的意味,所以特别的被看重了。”郭沫若在其自传中回忆说:“林琴南译的小说在当时是很流行的,那也是我们嗜好的一种读物。我最初读的是Haggard的《迦茵小传》。那女主人公的迦茵是怎样的引起了我深厚的同情,诱出了大量的眼泪哟。”郭沫若说:“林译小说中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有决定的影响的,是scott的《Ivanhoe》,他译成《撒喀逊劫后英雄略》。……我受scott的影响很深,这差不多是我的一个秘密。”4沈从文在《从文自传》和《芷江县的熊公馆》中两次重申林译狄更斯小说《冰雪姻缘》《滑稽外史》《贼史》对他的影响:“我欢喜这种书……他不像别的书,尽说道理,他只记下一些活现象……作者却有本领把道理包含在现象中。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5沈从文的主要成就在小说,而其小说的突出成就在其故事的可读性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而这种写底层人物的突出个性创作特色的确是与英国文学中狄更斯与哈代的影响分不开。
没有表征说明老舍直接受到林译小说的影响,但接受英国写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在老舍这里是一致的。
篇3:老舍小说阳光
老舍小说阳光
老舍小说《阳光》有着怎样精彩的语录呢?《阳光》是老舍对于女性的问题的思考的一篇优秀的作品。
想起幼年来,我便想到一株细条而开着朵大花的牡丹,在春晴的阳光下,放着明艳的红瓣儿与金黄的蕊。我便是那朵牡丹。偶尔有一点愁恼,不过象一片早霞,虽然没有阳光那样鲜亮,到底还是红的。我不大记得幼时有过阴天;不错,有的时候确是落了雨,可是我对于雨的印象是那美的虹,积水上飞来飞去的蜻蜓,与带着水珠的花。自幼我就晓得我的娇贵与美丽。自幼我便比别的小孩精明,因为我有机会学事儿。要说我比别人多会着什么,倒未必;我并不须学习什么。可是我精明,这大概是因为有许多人替我作事;我一张嘴,事情便作成了。这样,我的聪明是在怎样支使人,和判断别人作的怎样:好,还是不好。所以我精明。别人比我低,所以才受我的支使;别人比我笨,所以才不能老满足我的心意。地位的优越使我精明。可是我不愿承认地位的优越,而永远自信我很精明。因此,不但我是在阳光中,而且我自居是个明艳光暖的小太阳;我自己发着光。
我的父母兄弟,要是比起别人的,都很精明体面。可是跟我一比,他们还不算顶精明,顶体面。父母只有我这么一个女儿,兄弟只有我这么一个姊妹,我天生来的可贵。连父母都得听我的话。我永远是对的。我要在平地上跌倒,他们便争着去责打那块地;我要是说苹果咬了我的唇,他们便齐声的骂苹果。我并不感谢他们,他们应当服从我。世上的一切都应当服从我。
记忆中的幼年是一片阳光,照着没有经过排列的颜色,象风中的一片各色的花,摇动复杂而浓艳。我也记得我曾害过小小的病,但是病更使我娇贵,添上许多甜美的细小的悲哀,与意外的被人怜爱。我现在还记得那透明的冰糖块儿,把药汁的苦味减到几乎是可爱的。在病中我是温室里的早花,虽然稍微细弱一些,可是更秀丽可喜。
到学校去读书是较大的变动,可是父母的疼爱与教师的保护使我只记得我的胜利,而忘了那一点点痛苦。在低级里,我已经觉出我自己的优越。我不怕生人,对着生人我敢唱歌,跳舞。我的装束永远是最漂亮的。我的成绩也是最好的;假若我有作不上来的,回到家中自有人替我作成,而最高的分数是我的。因为这些学校中的训练,我也在亲友中得到美誉与光荣,我常去给新娘子拉纱,或提着花篮,我会眼看着我的脚尖慢慢的走,觉出我的腮上必是红得象两瓣儿海棠花。我的玩具,我的学校用品,都证明我的阔绰。我很骄傲,可也有时候很大方,我爱谁就给谁一件东西。在我生气的时候,我随便撕碎摔坏我的东西,使大家知道我的脾气。
入了高小,我开始觉出我的价值。我厉害,我美丽,我会说话,我背地里听见有人讲究我,说我聪明外露,说我的鼻孔有点向上翻着。我对着镜子细看,是的,他们说对了。但是那并不减少我的美丽。至于聪明外露,我喜欢这样。我的鼻孔向上撑着点,不但是件事实而且我自傲有这件事实。我觉出我的鼻孔可爱,它向上翻着点,好象是藐视一切,和一切挑战;我心中的最厉害的话先由鼻孔透出一点来;当我说过了那样的话,我的嘴唇向下撇一些,把鼻尖坠下来,象花朵在晚间自己并上那样甜美的自爱。对于功课,我不大注意;我的学校里本来不大注意功课。况且功课与我没多大关系,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是阔家的女儿,我们顾衣裳与打扮还顾不来,哪有工夫去管功课呢。学校里的穷人与先生与工友们!我们不能听工友的管辖,正象不能受先生们的指挥。先生们也知道她们不应当管学生。况且我们的名誉并不因此而受损失;讲跳舞,讲唱歌,讲演剧,都是我们的最好,每次赛会都是我们第一。就是手工图画也是我们的最好,我们买得起的材料,别的学校的学生买不起。我们说不上爱学校与先生们来,可也不恨它与她们,我们的光荣常常与学校分不开。
在高小里,我的生活不尽是阳光了。有时候我与同学们争吵得很厉害。虽然胜利多半是我的,可是在战斗的期间到底是费心劳神的。我们常因服装与头发的式样,或别种小的事,发生意见,分成多少党。我总是作首领的。我得细心的计划,因为我是首领。我天生来是该作首领的,多数的同学好象是木头作的,只能服从,没有一点主意;我是她们的脑子。
在毕业的那一年,我与班友们都自居为大姑娘了。我们非常的爱上学。不是对功课有兴趣,而是我们爱学校中的自由。我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挤着搂着,充分自由的讲究那些我们并不十分明白而愿意明白的事。我们不能在另一个地方找到这种谈话与欢喜,我们不再和小学生们来往,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以为已经知道的那些事使我们觉得象小说中的女子。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什么;我们只喜爱小说中的人与事。我们交换着知识使大家都走入一种梦幻境界。我们知道许多女侠,许多烈女,许多不守规矩的女郎。可是我们所最喜欢的是那种多心眼的,痴情的女子,象林黛玉那样的。我们都愿意聪明,能说出些尖酸而伤感的话。我们管我们的课室叫“大观园”。是的,我们也看电影,但是电影中的动作太粗野,不象我们理想中的那么缠绵。我们既都是阔家的女儿,在谈话中也低声报告着在家中各人所看到的事,关于男女的事。这些事正如电影中的,能满足我们一时的好奇心,而没有多少味道。我们不希望干那些姨太太们所干的事,我们都自居为真正的爱人,有理想,有痴情;虽然我们并不懂得什么。无论怎说吧,我们的一半纯洁一半污浊的心使我们愿意听那些坏事,而希望自己保持住娇贵与聪明。我们是一群十四五岁的鲜花。
在初入中学的时候,我与班友们由大姑娘又变成了小姑娘;高年级的同学看不起我们。她们不但看不起我们,也故意的戏弄我们。她们常把我们捉了去,作她们的dear,大学生自居为男子。这个,使我们害羞,可是并非没有趣味。这使我觉到一些假装的,同时又有点味道的,爱恋情味。我们仿佛是由盆中移到地上的花,虽然环境的改变使我们感觉不安,可是我们也正在吸收新的更有力的滋养;我们觉出我们是女子,觉出女子的滋味,而自惜自怜。在这个期间,我们对于电影开始吃进点味儿;看到男女的长吻,我们似乎明白了些意思。
到了二三年级,我们不这么老实了。我简直可以这么说,这二年是我的黄金时代。高年级的学生没有我们的胆量大,低年级的有我们在前面挡着也闹不起来;只有我们,既然和高年级的同学学到了许多坏招数,又不象新学生那样怕先生。我们要干什么便干什么。高年级的学生会思索,我们不必思索;我们的脸一红,动作就跟着来了,象一口血似的啐出来。我们粗暴,小气,使人难堪,一天到晚唧唧咕咕,笑不正经笑,哭也不好生哭。我非常好动怒,看谁也不顺眼。我爱作的不就去好好作,我不爱作的就干脆不去作,没有理由,更不屑于解释。这样,我的脾气越大,胆子也越大。我不怕男学生追我了。我与班友们都有了追逐的男学生。而且以此为荣。可是男学生并追不上我们,他们只使我们心跳,使我们彼此有的谈论,使我们成了电影狂。及至有机会真和男人——亲戚或家中的朋友——见面,我反倒吐吐舌头或端端肩膀,说不出什么。更谈不到交际。在事后,我觉得泄气,不成体统,可是没有办法。人是要慢慢长起来的,我现在明白了。但是,无论怎说吧,这是个黄金时代;一天一天胡胡涂涂的过去,完全没有忧虑,象棵傻大的热带的树,常开着花,一年四季是春天。
提到我的聪明,哼,我的鼻尖还是向上翻着点;功课呢,虽然不能算是最坏的,可至好也不过将就得个丙等。作小孩的时候,我愿意人家说我聪明;入了中学,特别是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讨厌人家夸奖我。自然我还没完全丢掉争强好胜的心,可是不在功课上;因此,对于先生的夸奖我觉得讨厌;有的同学在功课上处处求好,得到荣誉,我恨这样的人。在我的心里,我还觉得我聪明;我以为我是不屑于表现我的聪明,所以得的分数不高;那能在功课上表现出才力来的不过是多用着点工夫而已,算不了什么。我才不那么傻用工夫,多演几道题,多作一些文章,干什么用呢?我的父母并没仗着我的学问才有饭吃。况且我的美已经是出名的,报纸上常有我的象片,称我为高材生,大家闺秀。用功与否有什么关系呢?我是个风筝,高高的在春云里,大家都仰着头看我,我只须晃动着,在春风里游戏便够了。我的上下左右都是阳光。
可是到了高年级,我不这么野调无腔的了。我好象开始觉到我有了个固定的人格,虽然不似我想象的那么固定,可是我觉得自己稳重了一些,身中仿佛有点沉重的气儿。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的家庭,一方面是由于我自己的发育,而成的。我的家庭是个有钱而自傲的,不允许我老淘气精似的;我自己呢,从身体上与心灵上都发展着一些精微的,使我自怜的什么东西。我自然的应当自重。因为自重,我甚至于有时候循着身体或精神上的小小病痛,而显出点可怜的病态与娇羞。我好象正在培养着一种美,叫别人可怜我而又得尊敬我的美。我觉出我的尊严,而愿显露出自己的娇弱。其实我的身体很好。因为身体好,所以才想象到那些我所没有的姿态与秀弱。我仿佛要把女性所有的一切动人的情态全吸收到身上来。女子对于美的要求,至少是我这么想,是得到一切,要不然便什么也没有也好。因为这个绝对的要求,我们能把自己的一点美好扩展得象一个美的世界。我们醉心的搜求发现这一点点美所包含的力量与可爱。不用说,这样发现自己,欣赏自己,不知不觉的有个目的,为别人看。在这个时节我对于男人是老设法躲避的。我知道自己的美,而不能轻易给谁,我是有价值的。我非常的自傲,理想很高。影影抄抄的我想到假如我要属于哪个男人,他必是世间罕有的美男子,把我带到天上去。
因为家里有钱,所以我得加倍的自尊自傲。有钱,自然得骄傲;因为钱多而发生的不体面的事,使我得加倍骄傲。我这时候有许多看不上眼的事都发生在家里,我得装出我们是清白的;钱买不来道德,我得装成好人。我家里的人用钱把别人家的女子买来,而希望我给他们转过脸来。别人家的女儿可以糟蹋在他们的手里,他们的女子——我——可得纯洁,给他们争脸面。我父亲,哥哥,都弄来女人,他们的乱七八糟都在我眼里。这个使我轻看他们,也使他们更重看我,他们可以胡闹,我必须贞洁。我是他们的希望。这个,使我清醒了一些,不能象先前那么欢蹦乱跳的了。
可是在清醒之中,我也有时候因身体上的刺激,与心里对父兄的反感,使我想到去浪漫。我凭什么为他们而守身如玉呢?我的脸好看,我的身体美好,我有青春,我应当在个爱人的怀里。我还没想到结婚与别的大问题,我只想把青春放出一点去,象花不自己老包着香味,而是随着风传到远处去。在这么想的时节,我心中的天是蓝得近乎翠绿,我是这蓝绿空中的一片桃红的霞。可是一回到家中,我看到的是黑暗。我不能不承认我是比他们优越,于是我也就更难处置自己。即使我要肉体上的快乐,我也比他们更理想一些。因此,我既不能完全与他们一致,又恨我不能实际的得到什么。我好象是在黄昏中,不象白天也不象黑夜。我失了我自幼所有的阳光。
我很想用功,可是安不下心去。偶尔想到将来,我有点害怕:我会什么呢?假若我有朝一日和家庭闹翻了,我仗着什么活着呢?把自己细细的分析一下,除了美丽,我什么也没有。可是再一想呢,我不会和家中决裂;即使是不可免的,现在也无须那样想。现在呢,我是富家的女儿;将来我总不至于陷在穷苦中吧。我庆幸我的命运,以过去的幸福预测将来的一帆风顺。在我的手里,不会有恶劣的将来,因为目前我有一切的幸福。何必多虑呢,忧虑是软弱的表示。我的前途是征服,正象我自幼便立在阳光里,我的美永远能把阳光吸了来。在这个时候,我听见一点使我不安的消息:家中已给我议婚了。
我才十九岁!结婚,这并没吓住我;因为我老以为我是个足以保护自己的大姑娘。可是及至这好象真事似的要来到头上,我想起我的岁数来,我有点怕了。我不应这么早结婚。即使非结婚不可,也得容我自己去找到理想的英雄;我的同学们哪个不是抱着这样的主张,况且我是她们中最聪明的呢。可是,我也偷偷听到,家中所给提的人家,是很体面的,很有钱,有势力;我又痛快了点。并不是我想随便的被家里把我聘出去,我是觉出我的价值——不论怎说,我要是出嫁,必嫁个阔公子,跟我的兄弟一样。我过惯了舒服的日子,不能嫁个穷汉。我必须继续着在阳光里。这么一想,我想象着我已成了个少奶奶,什么都有,金钱,地位,服饰,仆人,这也许是有趣的。这使我有点害羞,可也另有点味道,一种渺茫而并非不甜美的味道。
这可只是一时的想象。及至我细一想,我决定我不能这么断送了自己;我必须先尝着一点爱的味道。我是个小姐,但是在爱的`里面我满可以把“小姐”放在一边。我忽然想自由,而自由必先平等。假如我爱谁,即使他是个叫花子也好。这是个理想;非常的高尚,我觉得。可是,我能不能爱个叫花子呢?不能!先不用提乞丐,就是拿个平常人说吧,一个小官,或一个当教员的,他能养得起我吗?别的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会受苦。我生来是朵花,花不会工作,也不应当工作。花只嫁给富丽的春天。我是朵花,就得有花的香美,我必须穿的华丽,打扮得动人,有随便花用的钱,还有爱。这不是野心,我天生的是这样的人,应当享受。假若有爱而没有别的,我没法想到爱有什么好处。我自幼便精明,这时候更需要精明的思索一番了。我真用心思索了,思索的甚至于有点头疼。
我的不安使我想到动作。我不能象乡下姑娘那样安安顿顿的被人家娶了走。我不能。可是从另一方面想,我似乎应当安顿着。父母这么早给我提婚,大概就是怕我不老实而丢了他们的脸。他们想乘我还全须全尾的送了出去,成全了他们的体面,免去了累赘。为作父母的想,这或者是很不错的办法,但是我不能忍受这个;我自己是个人,自幼儿娇贵;我还是得作点什么,作点惊人的,浪漫的,而又不吃亏的事。说到归齐①,我是个“新”女子呀,我有我的价值呀!
机会来了!我去给个同学作伴娘,同时觉得那个伴郎似乎可爱。即使他不可爱,在这么个场面下,也当可爱。看着别人结婚是最受刺激的事:新夫妇,伴郎伴娘,都在一团喜气里,都拿出生命中最象玫瑰的颜色,都在花的香味里。爱,在这种时候,象风似的刮出去刮回来,大家都荡漾着。我觉得我应当落在爱恋里,假如这个场面是在爱的风里。我,说真的,比全场的女子都美丽。设若在这里发生了爱的遇合,而没有我的事,那是个羞辱。全场中的男子就是那个伴郎长的漂亮,我要征服,就得是他。这自然只是环境使我这么想,我还不肯有什么举动;一位小姐到底是小姐。虽然我应当要什么便过去拿来,可是爱情这种事顶好得维持住点小姐的身分。及至他看我了,我可是没了主意。也就不必再想主意,他先看我的,我总算没丢了身分。况且我早就想他应当看我呢。他或者是早就明白了我的心意,而不能不照办;他既是照我的意思办,那就不必再否认自己了。
事过之后,我走路都特别的爽利。我的胸脯向来没这样挺出来过,我不晓得为什么我老要笑;身上轻得象根羽毛似的。在我要笑的时节,我渺茫的看到一片绿海,被春风吹起些小小的浪。我是这绿波上的一只小船,挂着雪白的帆,在阳光下缓缓的飘浮,一直飘到那满是桃花的岛上。我想不到什么更具体的境界与事实,只感到我是在春海上游戏。我倒不十分的想他,他不过是个灵感。我还不会想到他有什么好处,我只觉得我的初次的胜利,我开始能把我的香味送出去,我开始看见一个新的境界,认识了个更大的宇宙,山水花木都由我得到鲜艳的颜色与会笑的小风。我有了力量,四肢有了弹力,我忘了我的聪明与厉害,我温柔得象一团柳絮。我设若不能再见到他,我想我不会惦记着他,可是我将永久忘不下这点快乐,好象头一次春雨那样不易被忘掉。有了这次春雨,一切便有了主张,我会去创造一个顶完美的春天。我的心展开了一条花径,桃花开后还有紫荆呢。
可是,他找我来了。这个破坏了我的梦境,我落在尘土上,象只伤了翅的蝴蝶。我不能不拿出我在地上的手段来了。我不答理他,我有我的身分。我毫不迟疑的拒绝了他。等他羞惭的还勉强笑着走去之后,我低着头慢慢的走,我的心中看清楚我全身的美,甚至我的后影。我是这样的美,我觉得我是立在高处的一个女神刻像,只准人崇拜,不许动手来摸。我有女神的美,也有女神的智慧与尊严。
过了一会儿,我又盼他再回来了:不是我盼望他,惦记他;他应当回来,好表示出他的虔诚,女神有时候也可以接收凡人的爱,只要他虔诚。果然在不久之后,他又来了。这使我心里软了点。可是我还不能就这么轻易给他什么,我自幼便精明,不能随便任着冲动行事。我必须把他揉搓得象块皮糖;能绕在我的小手指上,我才能给他所要求的百分之一二。爱是一种游戏,可由得我出主意。我真有点爱他了,因为他供给了我作游戏的材料。我总让他闻见我的香味,而这个香味象一层厚雾隔开他与我,我象雾后的一个小太阳,微微的发着光,能把四围射成一圈红晕,但是他觉不到我的热力,也看不清楚我。我非常的高兴,我觉出我青春的老练,象座小春山似的,享受着春的雨露,而稳固不能移动。我自信对男人已有了经验,似乎把我放在什么地方,我也可以有办法。我没有可怕的了,我不再想林黛玉,黛玉那种女子已经死绝了。
因此我越来越胆大了。我的理想是变成电影中那个红发女郎,多情而厉害,可以叫人握着手,及至他要吻的时候,就抡手给他个嘴巴。我不稀罕他请我看电影,请我吃饭,或送给我点礼物。我自己有钱。我要的是香火,我是女神。自然我有时候也希望一个吻,可是我的爱应当是另一种,一种没有吻的爱,我不是普通的女子。他给我开了爱的端,我只感激他这点;我的脚底下应有一群象他的青年男子;我的脚是多么好看呢!
家中还进行着我的婚事。我暗中笑他们,一声儿不出。我等着。等到有了定局再说,我会给他们一手儿看看。是的,我得多预备人,万一到和家中闹翻的时候,好挑选一个捉住不放。我在同学中成了顶可羡慕的人,因为我敢和许多男子交际。那些只有一个爱人的同学,时常的哭,把眼哭得桃儿似的。她们只有一个爱人,而且任着他的性儿欺侮,怎能不哭呢。我不哭,因为我有准备。我看不起她们,她们把小姐的身分作丢了。她们管哭哭啼啼叫作爱的甘蔗,我才不吃这样的甘蔗,我和她们说不到一块。她们没有脑子。她们常受男人的骗。回到宿舍哭一整天,她们引不起我的同情,她们该受骗!我在爱的海边游泳,她们闭着眼往里跳。这群可怜的东西。
中学毕了业,我要求家中允许我入大学。我没心程读书,只为多在外面玩玩,本来吗,洗衣有老妈,作衣裳有裁缝,作饭有厨子,教书有先生,出门有汽车,我学本事干什么呢?我得入学,因为别的女子有入大学的,我不能落后;我还想出洋呢。学校并不给我什么印象,我只记得我的高跟鞋在洋灰路上或地板上的响声,咯噔咯噔的,怪好听。我的宿室顶阔气,床下堆着十来双鞋,我永远不去整理它们,就那么堆着。屋中越乱越显出阔气。我打扮好了出来,象个青蛙从水中跳出,谁也想不到水底下有泥。我的眉须画半点多钟,哪有工夫去收拾屋子呢?赶到下雨的天,鞋上沾了点泥,我才去访那好清洁的同学,把泥留在她的屋里。她们都不敢惹我。入学不久我便被举为学校的皇后。与我长的同样美的都失败了,她们没有脑子,没有手段;我有。在中学交的男朋友全断绝了关系,连那个伴郎。我的身分更高了,我的阅历更多了,我既是皇后,至少得有个皇帝作我的爱人。被我拒绝了的那些男子还有时候给我来信,都说他们常常因想我而落泪;落吧,我有什么法子呢?他们说我狠心,我何尝狠心呢?我有我的身分,理想,与美丽。爱和生命一样,经验越多便越高明,聪明的爱是理智的,多咱爱把心迷住——我由别人的遭遇看出来——便是悲剧。我不能这么办。作了皇后以后,我的新朋友很多很多了。我戏耍他们,嘲弄他们,他们都羊似的驯顺老实。这几乎使我绝望了,我找不到可征服的,他们永远投降,没有一点战斗的心思与力量。谁说男子强硬呢?我还没看见一个。
我的办法使我自傲,但是和别人的一比较,我又有点嫉妒:我觉得空虚。别的女同学们每每因为恋爱的波折而极伤心的哭泣,或因恋爱的成功而得意,她们有哭有笑,我没有。在一方面呢,我自信比她们高明,在另一方面呢,我又希望我也应表示出点真的感情。可是我表示不出,我只会装假,我的一切举动都被那个“小姐”管束着,我没了自己。说话,我团着舌头;行路,我扭着身儿;笑,只有声音。我作小姐作惯了,凡事都有一定的程式,我找不到自己在哪儿。因此,我也想热烈一点,愚笨一点,也使我能真哭真笑。可是不成功。我没有可哭的事,我有一切我所需要的;我也不会狂喜,我不是三岁的小孩儿能被一件玩艺儿哄得跳着脚儿笑。我看父母,他们的悲喜也多半是假的,只在说话中用几个适当的字表示他们的情感,并不真动感情。有钱,天下已没有可悲的事;欲望容易满足,也就无从狂喜;他们微笑着表示出气度不凡与雍容大雅。可是我自己到底是个青年女郎,似乎至少也应当偶然愚傻一次,我太平淡无奇了。这样,我开始和同学们捣乱了,谁叫她们有哭有笑而我没有呢?我设法引诱她们的“朋友”,和她们争斗,希望因失败或成功而使我的感情运动运动。结果,女同学们真恨我了,而我还是觉不到什么重大的刺激。我太聪明了,开通了,一定是这样;可是几时我才能把心打开,觉到一点真的滋味呢?
我几乎有点着急了,我想我得闭上眼往水里跳一下,不再细细的思索,跳下去再说。哼,到了这个时节,也不知怎么了,男子不上我的套儿了。他们跟我敷衍,不更进一步使我尝着真的滋味,他们怕我。我真急了,我想哭一场;可是无缘无故的怎好哭呢?女同学们的哭都是有理由的。我怎能白白的不为什么而哭呢?况且,我要是真哭起来,恐怕也得不到同情,而只招她们暗笑。我不能丢这个脸。我真想不再读书了,不再和这群破同学们周旋了。
正在这个期间,家中已给我定了婚。我可真得细细思索一番了。我是个小姐——我开始想——小姐的将来是什么?这么一问我把许多男朋友从心中注销了。这些男朋友都不能维持住我——小姐——所希望的将来。我的将来必须与现在差不多,最好是比现在还好上一些。家中给找的人有这个能力;我的将来,假如我愿嫁他,可很保险的。可是爱呢?这可有点不好办。那群破女同学在许多事上不如我,可是在爱上或者足以向我夸口;我怎能在这一点上输给她们呢?假若她们知道我的婚姻是家中给定的,她们得怎样轻看我呢?这倒真不好办了!既无顶好的办法,我得退一步想了:倘若有个男子,既然可以给我爱,而且对将来的保障也还下得去,虽不能十分满意,我是不是该当下嫁他呢?这把小姐的身分与应有的享受牺牲了些,可是有爱足以抵补;说到归齐,我是位新式小姐呀。是的,可以这么办。可是,这么办,怎样对付家里呢?奋斗,对,奋斗!
我开始奋斗了,我是何等的强硬呢,强硬得使我自己可怜我自己了。家中的人也很强硬呀,我真没想到他们会能这么样。他们的态度使我怀疑我的身分了,他们一向是怕我的,为什么单在这件事上这么坚决呢?大概他们是并没有把我看在眼里,小事由着我,大事可得他们拿主意。这可使我真动了气。啊,我明白了点什么,我并不是象我所想的那么贵重。我的太阳没了光,忽然天昏地暗了。
怎办呢!我既是位小姐,又是个“新”小姐,这太难安排了。我好象被圈在个夹壁墙里了,没法儿转身。身分地位是必要的,爱也是必要的,没有哪样也不行。即使我肯舍去一样,我应当舍去哪个呢?我活了这么大,向来没有着过这样的急。我不能只为我打算,我得为“小姐”打算,我不是平常的女子。抛弃了我的身分,是对不起自己。我得勇敢,可不能装疯卖傻,我不能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地方。那些男朋友都说爱我,可是哪一个能满足我所应当要的,必得要的呢?他们多数是学生,他们自己也不准知道他们的将来怎样;有一两个怪漂亮的助教也跟我不错,我能不能要个小小的助教?即使他们是教授,教授还不是一群穷酸?我应当,必须,对得起自己,把自己放在最高最美丽的地点。
奋斗了许多日子,我自动的停战了。家中给提的人家到底是合乎我的高尚的自尊的理想。除了欠着一点爱,别的都合适。爱,说回来,值多少钱一斤呢?我爽性不上学了,既怕同学们暗笑我,就躲开她们好了。她们有爱,爱把她们拉到泥塘里去!我才不那么傻。在家里,我很快乐,父母们对我也特别的好。我开始预备嫁衣。作好了,我偷偷的穿上看一看,戴上钻石的戒指与胸珠,确是足以压倒一切!我自傲幸而我机警,能见风转舵,使自己能成为最可羡慕的新娘子,能把一切女人压下去。假若我只为了那点爱,而随便和个穷汉结婚,头上只戴上一束纸花,手指套上个铜圈,头纱在地上抛着一尺多,我怎样活着,羞也羞死了!
自然我还不能完全忘掉那个无利于实际而怪好听的字——爱。但是没法子再转过这个弯儿来。我只好拿这个当作一种牺牲,我自幼儿还没牺牲过什么,也该挑个没多大用处的东西扔出去了。况且要维持我的“新”还另有办法呢,只要有钱,我的服装,鞋袜,头发的样式,都足以作新女子的领袖。只要有钱,我可以去跳舞,交际,到最文明而热闹的地方去。钱使人有生趣,有身分,有实际的利益。我想象着结婚时的热闹与体面,婚后的娱乐与幸福,我的一生是在阳光下,永远不会有一小片黑云。我甚至于迷信了一些,觉得父母看宪书,择婚日,都是善意的,婚仪虽是新式的,可是择个吉日吉时也并没什么可反对的。他们是尽其所能的使我吉利顺当。我预备了一件红小袄,到婚期好穿在里面,以免身上太素淡了。
不能不承认我精明,我作对了!我的丈夫是个顶有身分,顶有财产,顶体面,而且顶有道德的人。他很精明,可是不肯自由结婚。他是少年老成,事业是新的,思想是新的,而愿意保守着旧道德。他的婚姻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要给胡闹的青年们立个好榜样,要挽回整个社会道德的堕落。他是二十世纪的孔孟,我们的结婚像片在各报纸上刊出来,差不多都有一些评论,说我们俩是挽救颓风的一对天使!我在良心上有点害羞了,我曾想过奋斗呢!曾经要求过爱的自由呢!幸而我转变的那么快,不然……
我的快乐增加了我的美丽,我觉得出全身发散着一种新的香味,我胖了一些,而更灵活,大气,我象一只彩凤!可是我并不专为自己的美丽而欣喜,丈夫的光荣也在我身上反映出去,到处我是最体面最有身分最被羡慕的太太。我随便说什么都有人爱听。在作小姐的时候,我的尊傲没有这么足;小姐是一股清泉,太太是一座开满了桃李的山。山是更稳固的,更大样的,更显明的,更有一定的形式与色彩的。我是一座春山,丈夫是阳光,射到山坡上,我腮上的桃花向阳光发笑,那些阳光是我一个人的。
可是我也必得说出来。我的快乐是对于我的光荣的欣赏,我象一朵阳光下的花,花知道什么是快乐吗?除了这点光荣,我必得说,我并没有从心里头感到什么可快活的。我的快活都在我见客人的时候,出门的时候,象只挂着帆,顺风而下的轻舟,在晴天碧海的中间儿。赶到我独自坐定的时候,我觉到点空虚,近于悲哀。我只好不常独自坐定,我把帆老挂起来,有阵风儿我便出去。我必须这样,免得万一我有点不满意的念头。我必须使人知道我快乐,好使人家羡慕我。还有呢,我必须谨慎一点,因为我的丈夫是讲道德的人,我不能得罪他而把他给我的光荣糟蹋了。我的光荣与身分值得用心看守着,可是因此我的快活有时候成为会变动的,象忽晴忽阴的天气,冷暖不定。不过,无论怎么说吧,我必须努力向前;后悔是没意思的,我顶好利用着风力把我的一生光美的度过去;我一开首总算已遇到顺风了,往前走就是了。
以前的事象离我很远了,我没想到能把它们这么快就忘掉。自从结婚那一天我仿佛忽然入了另一个世界,就象在个新地方酣睡似的,猛一睁眼,什么都是新的。及至过了相当时期,我又逐渐的把它们想起来,一个一个的,零散的,象拾起一些散在地上的珠子。赶到我把这些珠子又串起来,它们给我一些形容不出的情感,我不能再把这串珠子挂在项上,拿不出手来了。是的,我的丈夫的道德使我换了一对眼睛,用我这对新眼睛看,我几乎有点后悔从前是那样的狂放了。我纳闷,为什么他——一个社会上的柱石——要娶我呢?难道他不晓得我的行为吗?是,我知道,我的身分家庭足以配得上他,可是他不能不知道在学校里我是个浪漫皇后吧?我不肯问他,不问又难受。我并不怕他,我只是要明白明白。说真的,我不甚明白,他待我很好,可是我不甚明白他。他是个太阳,给我光明,而不使我摸到他。我在人群中,比在他面前更认识他;人们尊敬我,因为他们尊敬他;及至我俩坐在一处,没人提醒我或他的身分,我觉得很渺茫。在报纸上我常见到他的姓名,这个姓名最可爱;坐在他面前,我有时候忘了他是谁。他很客气,有礼貌,每每使我想到他是我的教师或什么保护人,而不是我的丈夫。在这种时节,似有一小片黑云掩住了太阳。
阳光要是常被掩住,春天也可以很阴惨。久而久之,我的快活的热度低降下来。是的,我得到了光荣,身分,丈夫;丈夫,我怎能只要个丈夫呢?我不是应当要个男子么?一个男子,哪怕是个顶粗莽的,打我骂我的男子呢,能把我压碎了,吻死的男子呢!我的丈夫只是个丈夫,他衣冠齐楚,谈吐风雅,是个最体面的杨四郎,或任何戏台上的穿绣袍的角色。他的行止言谈都是戏文儿。我这是一辈子的事呀!可是我不能马上改变态度,“太太”的地位是不好意思随便扔弃了的。不扔弃了吧,我又觉得空虚,生命是多么不易安排的东西呢!当我回到母家,大家是那么恭维我,我简直张不开口说什么。他们为我骄傲,我不能鼻一把泪一把象个受气的媳妇诉委屈,自己泄气。在娘家的时候我是小姐,现在我是姑奶奶,作小姐的时候我厉害,作姑奶奶的更得撑起架子。我母亲待我象个客人,我张不开口说什么。在我丈夫的家里呢,我更不能向谁说什么,我不能和女仆们谈心,我是太太。我什么也别说了,说出去只招人笑话;我的苦处须自己负着。是呀,我满可以冒险去把爱找到,但是我怎么对我母家与我的丈夫呢?我并不为他们生活着,可是我所有的光荣是他们给我的,因为他们给我光荣,我当初才服从他们,现在再反悔似乎不大合适吧?只有一条路给我留着呢,好好的作太太,不要想别的了。这是永远有阳光的一条路。
人到底是肉作的。我年轻,我美,我闲在,我应当把自己放在血肉的浓艳的香腻的旋风里,不能呆呆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消灭在冰天雪地里。我应当从各方面丰富自己,我不是个尼姑。这么一想我管不了许多了。况且我若是能小心一点呢——我是有聪明的——或者一切都能得到,而出不了毛病。丈夫给我支持着身分,我自己再找到他所不能给我的,我便是个十全的女子了,这一辈子总算值得!小姐,太太,浪漫,享受,都是我的,都应当是我的;我不再迟疑了,再迟疑便对不起自己。我不害怕,我这是种冒险,牺牲;我怕什么呢?即使出了毛病,也是我吃亏,把我的身分降低,与父母丈夫都无关。自然,我不甘心丢失了身分,但是事情还没作,怎见得结果必定是坏的呢?精明而至于过虑便是愚蠢。饥鹰是不择食的。
我的海上又飘着花瓣了,点点星星暗示着远地的春光。象一只早春的蝴蝶,我顾盼着,寻求着,一些渺茫而又确定的花朵。这使我又想到作学生的时候的自由,愿意重述那种种小风流勾当。可是这次我更热烈一些,我已经在别方面成功,只缺这一样完成我的幸福。这必须得到,不准再落个空。我明白了点肉体需要什么,希望大量的增加,把一朵花完全打开,即使是个雹子也好,假如不能再细腻温柔一些,一朵花在暗中谢了是最可怜的。同时呢,我的身分也使我这次的寻求异于往日的,我须找到个地位比我的丈夫还高的,要快活便得登峰造极,我的爱须在水晶的宫殿里,花儿都是珊瑚。私事儿要作得最光荣,因为我不是平常人。
我预料着这不是什么难事,果然不是什么难事,我有眼光。一个粗莽的,俊美的,象团炸药样的贵人,被我捉住。他要我的一切,他要把我炸碎而后再收拾好,以便重新炸碎。我所缺乏的,一次就全补上了;可是我还需要第二次。我真哭真笑了,他野得象只老虎,使我不能安静。我必须全身颤动着,不论是跟他玩耍,还是与他争闹,我有时候完全把自己忘掉,完全焚烧在烈火里,然后我清醒过来,回味着创痛的甜美,象老兵谈战那样。他能一下子把我掷在天外,一下子又拉回我来贴着他的身。我晕在爱里,迷忽的在生命与死亡之间,梦似的看见全世界都是红花。我这才明白了什么是爱,爱是肉体的,野蛮的,力的,生死之间的。
这个实在的,可捉摸的爱,使我甚至于敢公开的向我的丈夫挑战了。我知道他的眼睛是尖的,我不怕,在他鼻子底下漂漂亮亮的走出去,去会我的爱人。我感谢他给我的身分,可是我不能不自己找到他所不能给的。我希望点吵闹,把生命更弄得火炽一些;我确是快乐得有点发疯了。奇怪,奇怪,他一声也不出。他仿佛暗示给我——“你作对了!”多么奇怪呢!他是讲道德的人呀!他这个办法减少了好多我的热烈;不吵不闹是多么没趣味呢!不久我就明白了,他升了官,那个贵人的力量。我明白了,他有道德,而缺乏最高的地位,正象我有身分而缺乏恋爱。因为我对自己的充实,而同时也充实了他,他不便言语。我的心反倒凉了,我没希望这个,简直没想到过这个。啊,我明白了,怨不得他这么有道德而娶我这个“皇后”呢,他早就有计划!我软倒在地上,这个真伤了我的心,我原来是个傀儡。我想脱身也不行了,我本打算偷偷的玩一会儿,敢情我得长期的伺候两个男子了。是呀,假如我愿意,我多有些男朋友岂不是可喜的事。我可不能听从别人的指挥。不能象娼妓似的那么干,丈夫应当养着妻子,使妻子快乐;不应当利用妻子获得利禄——这不成体统,不是官派儿!
我可是想不出好办法来。设若我去质问丈夫,他满可以说,“我待你不错,你也得帮助我。”再急了,他简直可以说,“干吗当初嫁给我呢?”我辩论不过他。我断绝了那个贵人吧,也不行,贵人是我所喜爱的,我不能因要和丈夫赌气而把我的快乐打断。况且我即使冷淡了他,他很可以找上前来,向我索要他对我丈夫的恩惠的报酬。我已落在陷坑里了。我只好闭着眼混吧。好在呢,我的身分在外表上还是那么高贵,身体上呢,也得到满意的娱乐,算了吧。我只是不满意我的丈夫,他太小看我,把我当作个礼物送出去,我可是想不出办法惩治他。这点不满意,继而一想,可也许能给我更大的自由。我这么想了:他既是仗着我满足他的志愿,而我又没向他反抗,大概他也得明白以后我的行动是自由的了,他不能再管束我。这无论怎说,是公平的吧。好了,我没法惩治他,也不便惩治他了,我自由行动就是了。焉知我自由行动的结果不叫他再高升一步呢!我笑了,这倒是个办法,我又在晴美的阳光中生活着了。
没看见过榕树,可是见过榕树的图。若是那个图是正确的,我想我现在就是株榕树,每一个枝儿都能生根,变成另一株树,而不和老本完全分离开。我是位太太,可是我有许多的枝干,在别处生了根,我自己成了个爱之林。我的丈夫有时候到外面去演讲,提倡道德,我也坐在台上;他讲他的道德,我想我的计划。我觉得这非常的有趣。社会上都知道我的浪漫,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管我的丈夫叫作道德家。他们尊敬我的丈夫,同时也羡慕我,只要有身分与金钱,干什么也是好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对不对,我看出来了。
篇4:浅谈老舍小说艺术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
一、京味幽默小说的典型
182月3日,老舍先生出生在乱世之中的北京。他的诞生日是旧历小年,第二天就逢立春,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舒庆春。老舍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他的父亲就是被侵略军烧残致死的。老舍后来回忆道: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几乎不需要听什么吞孩子的恶魔故事,母亲口中的洋兵是比童话中巨口獠牙的恶魔更为凶暴的。童年的记忆给作家留下一生都无法抹灭的印象。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童年记忆是一个人精神品格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老舍的童年给他带来心灵的创伤,加之他天生敏感好思,悟性高,从而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以便抚平心灵深处的伤口。
(一) 老舍小说的京味渊源。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是受这个人所处的地域影响的,就像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饭一样。作家的语言习惯,创作风格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置身的语言氛围相关联。
老舍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北京度过的,在这里学习、生活。他在私塾里念过“四书”、“五经”,在新式学校里念完小学、中学,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小学教员、校长、劝学员、教育部的公务员等。因不满教育界的黑暗现状,愤然辞职。他的文学创作天赋,在读小学时就已暴露出来,得到老师较高的评价。
在北京起源后波及全国的“五四”运动,让老舍在思想上产生“大地震”,并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方向。这给他创造了成为作家的条件。他回忆道:“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终作这样的人;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敬敬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此而已。我绝对不会忽然想去搞文艺。”
老舍成了一名作家,是历史的必然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的结果。老舍在天津南开中学教书,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小铃儿》。三年后,《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引起文坛的关注。
1924年夏天,老舍离开北京,前往英国,执教于伦敦东方学院。这一离开,迫使作家对北京进行远距离的梳理,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老舍在北京生活了整整26个年头。北京之于老舍犹如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风俗,它的传统,它的丰富的平民生活,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底。
综观老舍一生创作的作品,其最成功最有感染力的作品都是以京味语言写就的,以北京为背景的。追溯老舍小说的京味渊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家在北京生活姿态成功地融入到作品之中。这需要悟性和能力。
(二)幽默是老舍小说的突出特色。
如果说京味是老舍小说的画布,那么幽默则是这块画布上一副美丽的画。换句话说,京味是底色,幽默则是附着在底色之上的亮色。
对于幽默作家有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艺术历程。幽默的笔调,老舍在成名作《老张的哲学》中就已显露出来,此后,《赵子曰》、《二马》等,幽默的风格一直贯穿始终。
作家的幽默是从何而来的呢?应该说,老舍的幽默是他的智慧象征。他的幽默具有批判的特色,在小说中,作家智慧的成份多于情绪。处处表现出的,是他的迅捷的思想、丰富的观念,他始终在一个知识分子的立场上,看社会上的一切。
在当时的社会,敢以笔作枪来战斗的,只有鲁迅。他敢于同社会的黑暗、腐败作坚决的斗争。但老舍却不同,比之于鲁迅,老舍更具有柔韧性。他不敢抱有什么理想的梦,也不作勇敢的战士,只是在和平温良的态度下,对所有不顺眼的事,抑制不住那哭不得笑不得的伤感而已。这伤感怎么来流露?老舍选择了幽默。
在当时社会,幽默既是对黑暗的妥协,又是对黑暗的抗争。这代表了作家的独特人格,同时也涵盖了作家鲜明的艺术特色。老舍先生曾一度中断了幽默,比如写《大明湖》。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老舍目睹了“五卅”惨案,怎么也幽默不起来。之后的《猫城记》也延续了这一局面。
幽默是老舍小说的突出特色,通过幽默,老舍先生的小说逐步走向圆熟。幽默与老舍的性格,为人处世方式,对待社会的态度相吻合,二者浑然天成。老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立下了幽默的基础,并写就了圆熟之作《离婚》,至此,老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引领京味幽默。
二、讽刺:老舍小说的精髓
老舍小说的幽默总伴随着讽刺,两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这么说,讽刺是老舍小说的精髓。老舍小说到底是讽刺什么东西呢?主要是习惯于妥协与敷衍的灰色人物,以及充斥着妥协与敷衍的灰色社会。老舍小说的人物性格往往是怯懦。因为怯懦,什么事情也不走极端,总是折中,在折中下求息事宁人,在折中下将人情安排在最走得圆通的余俗里。他们用自欺的知足,平安地糊涂地沉寂下去。
这种明显带有指向性的讽刺,犹如一把软刀,直刺目标的心脏。
(一)幽默的主产品――讽刺。
老舍式的幽默是笑中带刺的,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讽刺。如果把幽默比作一道生产工序,那么讽刺便是该工序的主产品。讽刺小说在当时文坛是初露端倪的,但长篇讽刺小说却是明摆着稀缺。老舍以两部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一举获得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讽刺的笔调揭露了北京教育界的黑暗。作品以恶棍、高利贷者“老张”横蛮地逼散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为线索,相当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代前后北京普通市民在黑暗势力的迫害下艰苦挣扎,但终不能免于失败的悲剧命运。
老舍的讽刺笔法是相当独特的,具有无可比拟的穿透力。《老张的哲学》在题材上开拓了一个新的方面,把普通市民的生活引入现代长篇小说的内容,同时,在人物刻画上以独特的讽刺手法塑造了老张、南飞生这样一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这些都是作家对现代长篇小说的巨大贡献。
《赵子曰》以轻松微妙的文笔,写北平学生生活,写北平公寓生活,细腻而逼真。与《老张的哲学》相同的是,这部小说依然以讽刺见长,不同的是《赵子曰》让人看到了希望。而这部小说,老舍的讽刺水平更进了一步。
当然,因为是最初创作讽刺长篇小说,老舍在这部作品中还存在夸张得有点过火,幽默到近似油滑等缺憾。
(二)老舍的讽刺艺术特色。
中国小说史上,讽刺小说古已有之,最有影响的有《儒林外史》和清末的`“谴责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感而能谐,婉而多讽”、“含蓄蕴藉”,是讽刺小说的上乘之作,后来的谴责小说对于《儒林外史》而言,“辞气浮露,毫无藏锋”,在艺术上走向末流。
老舍的讽刺艺术是继鲁迅之后,在讽刺文学史上又一个树立个人里程碑的重要作家。朱自清先生评价老舍的讽刺艺术时说,《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在个性描写的鲜明性上,近于《儒林外史》,但不同于谴责小说,它们不是杂集话柄而是性格的扩大描写。
从这里可以看到,老舍的讽刺艺术是具有传承关系的。
之外,老舍的讽刺艺术还有一个鲜明的个性特色,即“讽刺的情调”。这是作家在前人和同时代的作家讽刺艺术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自己的创造而得出来的。
温和的有情调的讽刺,是老舍讽刺艺术的鲜明特色,保持着独一无二的个性。
老舍小说艺术的北京味、幽默感是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的。他调集所有的艺术力量,对中国社会的底层有着深刻的描绘,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小人物的悲欢。在反映底层小人物的作品当中,作家不单是讲述个别人物的生活经历,而且真实地再现了城市底层的生活场景,不单是同情个别人物的痛苦遭遇,而且尖锐地提出城市贫民摆脱悲惨命运的历史命题。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反映生活,观照现实,使得老舍的小说艺术达到新的高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为中国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
篇5: 《老舍小说》读后感
老舍的小说先介绍一下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以平民出身而跻身文坛的人之一,而始终保持平民风格,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城市平民生活大获成功者,唯老舍先生一人。我们常见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等,可惜我只读过《骆驼祥子》,且对老舍先生了解甚少,看来我得补习一下空缺了。 那今天我就来谈一谈《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我想大家都十分熟悉了,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这个车夫叫祥子,之所以书名在祥子前加了个”骆驼”两字,是因为是骆驼救了他的命,使他拉上了人力车, 所以因此得名,可见起名也有个技巧呀!如果此书定名《祥子的生活》则显得过于直白,毫无生趣了。我对作家十分敬佩。当他们已经成名时也并不因此而骄傲,仍然虚心地向其它高手请教,虚心地写好每一篇文章。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幸福的21世纪,虽然我们接受着比前人物质条件更好的教育,可是我们又有哪一点比他们做得更好呢?即使我们获得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奖项,但他们以前的成就也许就是我们长大后学习的标杆!其次,我想对作家说:亲爱的老舍先生,今天你的作品已经成为了我们全国甚至全世界学习的榜样,我们都十分崇拜您,到处都拿着您的书,爱不释手,谢谢您!可是今天,在全国各地还是有许多人不愿放下手机,认真看书。
在此,我想呼吁:朋友们,看书吧!书是心灵的伴侣,是一生的伙伴!如果你沉浸在游戏里就会无法自拔!潜心看书,珍惜时间吧,不要让青春年华浪费掉!感谢老舍先生,感谢您带给我们的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滋润我们童年的成长。
篇6: 写实与意象
写实与意象
今天朋友问我为什么王维的出塞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名句,而她的南乡一剪“梅春去夏荷红,细草疾飞密布丛。绿野山间蜂漫舞。来亦匆匆,去亦匆匆。
窗外晚来风,月照农夫紧收工。暮惜家妻勤备酒。辞也侬侬,归也侬侬”。中的下片却不好了?她的提问原因我的一句评语:写的太实了”
好了,我在做解答前先点评一下王维的出塞诗“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点评这首诗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这首诗的背景“737年(开元三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而这次出使时间正是器重作者的宰相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时候。所以这次的出使王维不认为是美差,也没有汉司马相如得武帝青睐那样,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所以这次作者心情并不愉快。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有词句为证“单车”“征蓬”“归雁”而征蓬这词多是诗人自诩身世飘零之意,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u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而这首诗最出彩的句子则是接下来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这两句通过孤和直,长和圆淋漓尽致的把塞北的风景推到眼前,给人以无限想像空间,这里我要说上几句,风景一直是诗人描述的对象,而写实的景却是诗人对理想的寄托,如李煜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当然是向东流了,可这里却寄托了李煜对人生一帆风顺的愿望,正如王维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风景来寄托对自由的向往。正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
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就是诗里赋比兴中的比兴,这也就是诗里经常说的意境、意象。
篇7:老舍的影响
老舍的影响
【文艺影响】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解放初期,老舍作为知名的作家,积极投身于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罗常培、吕叔湘、吴晓铃等学者会同孙玉奎、刘德智、侯宝林等相声演员一起组成相声改进小组,通过撰写大量作品和理论文章,不仅指导相声摆脱了解放初期由于其旧有形式和内容所造成的生存危机,而且使相声乃至曲艺这门艺术形式完成了在新社会、新形势下的自身定位,奠定了其艺术地位,为之后新相声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并且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相声的发展。
老舍的《茶馆》、《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特的风格,创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龙须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剧本为演出建立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形象鲜明的,强调从生活中塑造一个鲜明形象的基础。这对我国的话剧事业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成长起到了一个最基础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风格,被北京人艺的导演、演员所继承并沿用至今。
在创作题材的`角度看老舍的文艺影响,从老舍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到,从最初的《老张的哲学》、《二马》和《赵子曰》就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外的生活为题材,到后来重新回到北京的市民生活题材的《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他最有特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
因此,可以说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老舍的小说有序和完整的构建了一个艺术上的“北平世界”,同时小说中的小吃、建筑和语言都是现如今挖掘和开拓北京文化的重要源泉。
同时在批判国民性的道路上,老舍也有自己的开拓,比起鲁迅对国民心理机制的发掘,老舍对中国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及描写不免失至肤浅,但也有鲁迅所不及之处显示出老舍自己的特点---既有原有的纯中国环境中中国人的缺点,也有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的心理和行为的病态和适当,后者是老舍独有的开拓,这种方式在以后批判中也是鲜见的,这种批判因此也构成和补充了一部完整的现代国民性批判史,对后来的批判具有借鉴意义。
文学奖项
为纪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励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创立了老舍文学奖,该奖项主要奖励北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
【政治影响】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负责领导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老舍在担任总务部主任期间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13]
篇8:老舍小说读书笔记
在泛读老舍先生的作品的时候,月牙儿给我的印象就格外的深。可能是因为描写的是女性的生活吧,这篇文章让我觉得格外难受。
月牙儿,似乎在生活中忽隐忽现。那一钩月牙儿,有时候清凉,有时又有一点朦胧的安详。但那一点点美好,连影子都看不到。更多的时候是像一条冰一样扎在天上,蓝莹莹的光,没有希望。这月牙儿就像主人公的生存环境一样不给人希望,但她称它为好朋友。生活中每一次变动都令她有一段时间的不安,身边没有始终陪伴的物件,抬头就看到月牙儿,只有它老是戳在那儿。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母女俩,在那个似乎只能靠男人生存下去的年代挣扎。没有男人天就塌了。那个社会就是这样的。爸爸去世时这样,新爸爸离去后更是这样,最后母女俩先后为娼等于还是靠男人才得以活下去的。在那个年代,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玩物,没男人就没女人。这让我这个生活在现在的人看得心里很难受,尤其是主人公已经上过学了但是又改变了什么呢,在那种黑暗之下知识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一层一层的生存压力之下,母爱变得那么的渺小。为了活下去,妈妈可以抛弃女儿,即使可能这一辈子再也不见面。为了活下去,母女俩在抱头痛哭之后连一句哄骗式的安慰都没有。其实不是母爱不强大,生活太残酷了。之前妈妈在洗牛皮似的臭袜子的时候还不让主人公插手,在新爸爸刚刚离去的时候还是坚持让主人公去念书——她希望念书可以改变女儿的命运,可是结果呢?!生活啊生活,强势得连这样两个弱女子都不肯放过。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是没有母爱,是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不是没有努力。在上学的时候开始攒点心钱用来以后“逃跑”,被好心的校长收留后给学生们做活挣一点钱,可那点钱能做什么呢。后来也做女招待,但是做不来。不是没享受过美好时光。新爸爸没走之前,有吃有喝有学上;甚至后来迷醉在春天里,也算是过得相当滋润——或许也应该感谢这个春天?因为他那个小磁人的出现,让主人公最后还是走进了那一直躲着的黑影里,走到了可以活下去的路上。
老舍先生的文笔总是很干净,但却让人感受到无尽的绝望。或许那个年代就是这样让人绝望。可贵的是老舍先生拿捏得很到位,就写到那个不多不少的关卡,生生把人放到文所营造出的环境中,让人跟着主人公走,看到她看到的一切,感受到她的感受。揭露出旧社会妇女生活的举步维艰。
用月牙儿这一事物来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在阅读之前,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月亮,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常常被文人墨客用来抒发感情的老朋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只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等等数不胜数.阅读之前,总是想象着,这是一篇怎样的关于月亮的文章呢?读过之后,受教之余,又觉得月牙儿这名真是恰到好处,月亮总是以圆为美好象征的,花好月圆嘛.但是这月牙儿,却是残缺的,就像主人公残缺的生命,缺憾的生活,破碎的感情。又加上月本有的清冷氛围,烘托出一种寂寞孤苦无依无靠的飘零之感。牙儿,又有娇小可怜之义,象征着主人公卑微的生命,可怜可爱。这些意味叠加起来, 月牙儿这题目真的是画龙点睛之笔.
老舍先生的文功底可谓一绝,句的斟酌,意蕴的表达,氛围的营造等等无一处不在体现着, 流畅的篇章,京味儿的语言,生动形象,平添了几分亲切之感,都说老舍先生是位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不仅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更可以在他的里行间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
对于月牙儿这篇文章的任何赞颂都是多余。因为它就是那么完美的印在了纸上,每次看的时候就又回到文中走一遭。让人能有这种感受的文章,我找不出什么词汇去赞颂它。只是每读一遍就多一层感触,从文中感到文应该有的力量。月牙儿就像是老舍先生写的那样,带着点寒气的一钩浅金,让读的人有寒冷的感觉。
篇9:老舍茶馆小说读后感
提起老舍先生,不少朋友的第一印象就是课本里学过的《济南的冬天》、《茶馆》、《骆驼祥子》节选等等。彼时年幼,不懂得课本里为何会选那么多老舍先生的作品,只是循规蹈矩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一背诵,如今再读《茶馆》,才真正领略了老舍先生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幽默诙谐,以及那浓浓的北京韵味。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为后世留下诸多小说、诗歌、曲艺、文艺作品。然而,无论何时提起,人们总忘不了最具代表性的话剧——《茶馆》。
《茶馆》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城中的裕泰大茶馆。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在时代的大背景中演绎着自己的小命运,轮流登场。而掌柜的王利发,历经几十年的世事变迁,凭着“改良”的信念想要经营好自己的一爿小店,却看遍悲喜人生,世态炎凉。
《茶馆》采用了所有剧本结构中最常用也是最传统的三幕剧结构。从第一幕的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到第二幕十余年后帝国主义入侵军阀割据的民国,再到第三幕又三十年之后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期,一幕一个时代,前后跨越半个世纪之久。茶馆里的人随时间老去,茶馆里发生的事却又和时代紧密相连和故人藕断丝连。人物的命运、社会的风貌、国家的历史、时代的变迁,都浓缩于短短的三幕戏剧之中。
虽然《茶馆》的人物众多,但由于特色鲜明,矛盾突出,关系明了,读起来并不令人感到混乱。而在老舍先生赋予每一个人物的台词之中,又都带有深刻的社会烙印,时时刻刻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反映那个动荡年代中人们的无奈。
王利发的小心翼翼,苦心经营;秦二爷的年轻气盛,实业救国,最终梦想破灭;常四爷的义气耿直与老年潦倒;康顺子的命运坎坷,坚定善良……“莫谈国事”的纸条始终悬挂在茶馆里,然而谁又能真正和国事毫无关系?如今再读《茶馆》,已然不再是年幼时的浅薄与粗略,更能理解那个时代,那段历史,也更钦佩老舍先生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对语言的精妙运用。
作为中国话剧首屈一指的代表剧目,《茶馆》不仅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更是中国话剧一座里程碑,享誉海外,曾后多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连续剧。不仅是于是之、蓝天野、郑榕、黄宗洛、英若诚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曾经饰演过剧中人物,我们熟悉的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陈宝国等演员也以不同的形式表演过新版的《茶馆》。
《茶馆》的经典之处就深藏在每一个人物,每一句台词之中,这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舞台表演赋予的魅力。舞台上的《茶馆》焕发了剧本的全部光彩,这部戏剧也随之成为了“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戏剧教学的典范。一个演员的演技是否精湛,甚至也可以通过《茶馆》来检验。
多少年来,人们对老舍先生《茶馆》的喜爱,成就了这一舞台的经典,而真正的经典,永远不会落幕。虽然今天我们只是阅读剧本,但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亲临现场,走进“茶馆”,去这完成对这部戏剧的欣赏。
篇10:老舍小说与中外文学的关系
老舍小说与中外文学的关系
老舍在英国期间,他开始创作生涯,并深刻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深受西方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学的影响。
一、老舍小说与中国古典文学
老舍读过像《儒林外史》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但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风格和语言并未引起他的兴趣,因此,他创作小说的时候,对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经验并不看重,也很少借鉴。
可以说,老舍的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但是,他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尤其自小深受满族生活习惯的影响,有意无意的还是在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民族归属意识。例如,名作《四世同堂》中的小文即具有典型的满族的特质,他是“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降生在一座有花园亭榭的大宅子中的。”“假若他早生三二十年,他一定会承袭上一等侯爵,而坐着八人大轿去见皇上。”“不幸,他生在民国建国的第一天。”“他极聪明,除了因与书籍不十分接近而识字不多外对什么游戏玩耍他都一看就成了专家。在八岁的时候,他已会唱好几出整本的老生戏,而且腔调韵味极像谭叫天的。十岁时他已经会弹琵琶,拉胡琴――胡琴拉得特别的好。”小文的身世经历和多才多艺都很像当时的满族人。
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老舍有意识的隐瞒了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仔细观察完全可以发现他的笔下其实有不少“隐性满族人”――人物虽未明言族属,但我们从其籍贯、言行、气质等多个角度都能发现他们具有极其典型的满族人特征。《离婚》中,丁二爷就很像满族人,在张大嫂眼里他是“废物”,当时满族人失去政权以后不能自食其力,被称为“废物”;其次,他酷爱“遛鸟”,这在满族人中十分流行。
还有他小说中的“京味”,也是北京文化影响的结果。
总体上说,老舍受到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较少,他主要受载外国文学的影响较多。
二、老舍小说与外国文学
老舍在英国期间,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其中对老舍产生深刻影响的主要有:但丁、契诃夫、狄更斯以及阿里斯托芬的作品。总结起来,老舍主要在以下四方面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一)取材的特点
老舍的小说主要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达到批判现实世界的目的。这与老舍青睐契诃夫,倾心于狄更斯是分不开的。
狄更斯嘲笑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人,他的小说给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的人物。老舍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更是遵循了狄更斯的“大变形”原则:外表丑陋、言行滑稽、心灵卑鄙。
狄更斯这样描写《匹克威克外传》中的瘦绅士:“机灵的小黑眼睛不断地在好事的小鼻子两边溜着,像是跟鼻子在玩着永久的。捉迷藏’的游戏。”老舍有意摹仿,在《老张的哲学》中,这样描写老张的相貌:“红红的一张脸,微点着几粒黑痣,按《麻衣相法》主多才多艺。两道眉毛连成一气黑丛丛遮着两个小猪眼睛。一只短而粗的鼻子,鼻孔微微向上掀着,好似柳条上倒挂的名蝉。一张薄嘴,下嘴唇向上翻着,以便包着年久失修渐形垂落的大门牙,因此不留神看,最容易错认成一个夹馅烧饼。”这样的描写在老舍多部小说中均有体现,可见老舍深受狄更斯的影响。
另一位对老舍产生深刻影响的擅长写形形色色小人物契科夫。老舍不喜欢莎士比亚笔下的王公贵族,倾向于描写普通的“小人物”,在他们身上,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契诃夫的影响。如《离婚》中老张、老李,在这两人身上,我们能体味到契诃夫所描写的小市民的庸人气。
(二)温和的人生态度
老舍深受母亲的影响,养成了温和的人生态度,他有两条做人的道理:一是大难中挺身而出;一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叫别人为难。这样的人生态度必然影响其小说创作。他没有鲁迅深刻,不像郭沫若那样激烈,也不像茅盾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也迥异于巴金的热情,他批判他的人物,但“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这也与其所受的狄更斯等人的人道主义的温情态度有关。
狄更斯本着人道主义原则进行创作,作品体现了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但是常常一方面揭露社会的矛盾,另一方面又进行调和,以“善”与“恶”的道德说教来解决阶级斗争的矛盾。如《尼古拉斯・尼克贝尔》和《奥列佛・退斯特》,就是如此。小说前半写统治者与流浪儿的矛盾,结尾却让这本难调和的矛盾,在所谓有正义感的绅士的帮助下解决了,甚至,法庭、警察也站在了流浪儿一边,于是,来了一个大团圆。
老舍同样坚持了这一创作倾向。他一方面在小说中无畏地直面社会的病态,另一方面又常常将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对立的上层人与下层人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矛盾,纳入“善”与“恶”的抽象的道德范畴之中;他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了旧制度必然灭亡的事实,一方面又开出改良的药方。
在《老张的哲学》中,被卖身的姑娘李静和被捆绑的青年王尔德最后被德高望重的孙守备救下,从而解决了矛盾;《四世同堂》中的恶棍、汉奸大赤包等的灭亡,也不是人民力量作用的结果,而是应验了“恶有恶报”的无形的道德戒律,最后被他们投靠的主子日本人处决。
这些都是外国小说家的人生态度影响老舍及其小说的证据。
(三)批判的倾向性
老舍从但丁、契诃夫、狄更斯的作品中,获得了一个信念:批判。但丁、契诃夫、狄更斯的作品都猛烈而深刻地批判了欧洲中世纪资本主义的黑暗。老舍也一脉相承,在自己的小说中崭露了批判的锋芒。
老舍批判的对象是封建主义,批判的方式是通过对市民心态的讽刺来实现对封建主义的批判,《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日》揭示的是在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撞击下,国民性弱点的严重性与复杂性;《猫城记》表面写猫人的丑恶行径,其实是对民族劣根性的揭露;《二马》的创作动机更明确,旨在“比较中英两国国民性的不同”,老马所代表的老一辈中国人,其特点就是“出窝老”、“他不好,也不怎么坏,他对过去的文化负责,所以自尊自傲,对将来他茫然,所以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老舍在这些作品中,对市民心态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揭露,达到了批判的目的。
(四)讽刺、幽默的风格
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以其幽默的`笔调,批判讽刺的主题而著称。他的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其受到的英国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有必然的联系,尤其是他的早期小说创作,更是受益颇深。老舍始终认为幽默是一种心态,“一种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一种并不只笑别人,也能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笑自己的心态,基于此才能做到“和颜悦色、心宽气朗”。
首先,影响老舍小说讽刺、幽默风格的是古希腊的喜剧,尤其是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老舍读古希腊的喜剧,“看到了那最活泼而又最悲郁的希腊人的理智与感情的冲突,和文艺形式与内容的调谐”。老舍此后的创作,多有阿里斯托芬的影子,正如他自己所说“像阿比累(即阿里斯托芬)那样要笑就笑个痛快,要说什么就说什么”。
之后,老舍读了契科夫和狄更斯的小说,这些作品,大大地强化了老舍作品现实主义的力度和老舍的艺术趣味:注目下层人生,笑就笑个痛快。
将《老张的哲学》与《匹克威克外传》进行简单地比较,就不难发现,首先,两者人物均很滑稽,老张卑琐、可恶的德行、心态与《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匹克威克一脉相承,都具有既可意会,又可言说的滑稽味;其次,语言十分幽默,“为笑而笑”。正如老舍所说的“在谈笑中。道出深刻的道理,叫幽默的语言发出智慧与真理的火花来。”
当然,老舍先生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这些,老舍接受外国文学的基本路向是:从“单一”地接受某一位外国作家的影响,走向综合地汲取众多外国作家,包括威尔斯、康拉德、福楼拜等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营养。
总之,老舍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自觉并且直接的接受了外国文学的影响,而且他的小说也融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获得了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的审美。
★ 寒假阅读书单推荐
★ 生活与创作作文
★ 文学的世界
★ 初一语文教案
【老舍的写实小说观念与英国文学的影响(通用10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必读的励志书籍排行榜2023-06-22
课文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2022-05-04
七年级语文上册《观沧海》教学设计2023-12-26
梁实秋简介2023-10-30
初中文学常识试题2023-03-19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2023-01-08
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对九十年代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肤浅的全面回答2023-06-12
骆驼祥子读后感1000字左右初一2024-02-26
老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2023-05-25
雅俗共赏的近义词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