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风俗礼仪知识

时间:2023-03-11 08:04: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比利时风俗礼仪知识(精选8篇)由网友“追風少年白三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比利时风俗礼仪知识,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比利时风俗礼仪知识

篇1:比利时风俗礼仪知识

风俗文化

仪态

比利时人是西方味较浓的民族。他们喜欢说笑并富有幽默感,尽管在正式场合很注意各种礼节,姿态端正,举止端庄,但表情却不是一副严肃的模样。他们爱打手势语,OK手势或竖起拇指是表示赞美之意;V型手势是表示胜利和成功之意;每当庆祝胜利和祝贺成功时,比利时人都普遍喜欢打这个手势。

服饰

比利时人在服饰上比较讲究。喜欢穿质地高贵色彩柔和的服装,通常是西装笔挺,领带鲜艳。加之当地是各国游客和国际机构云集之处,所以服装款式也各式各样,千变万化。 在发式和首饰上,比利时人也很讲究,男子喜欢理较为标准的平头,分头和包头。女子花样更多,合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当地的女子喜欢佩戴首饰,有的妇女浑身珠光宝气,以显示自己的雍容华贵。

餐饮

比利时人以吃西餐为主,习惯使用刀叉。面食是他们的主食,主要爱吃烤面包和甜面包,其早餐习惯喝酸牛奶,吃水果。 他们吃西餐较讲究,首先是摆一块餐巾在双膝上,然后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将食物一块块切下,吃完后将餐具摆好,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相见

比利时人常见的见面礼节是握手礼,尤其是在社交场所和工作交往中,人们相见和离别时习惯施握手礼。比利时人也有亲吻礼和拥抱礼,比利时人相见时一般称呼先生,女士,夫人和小姐。

礼仪文化

比利时人每逢节日,还有给座落于布鲁塞尔的赤身的小朱利安铜像穿上服装的习俗。比利时的班什每年举行狂欢节时,外地涌来观看的游客人山人海,当地的这一节庆以其别具风格的小丑服装而名扬欧洲。班什春季狂欢节活动时最热闹的是化装游行。

在比利时洽商时,应提前预约,且约会当天应该提前5分钟到达,切勿迟到及失信,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尊敬的行为,且印象会大打折扣;在比利时要注意当地语言,有些人是讲法国语,也有人是讲荷兰语,所以不清楚比利时合作夥伴的背景之前,最好先用英语交谈;受邀到比利时人家中做客时,可带鲜花及巧克力做为伴手礼,当别人送你礼物,应该马上打开表示礼貌及喜欢。

风俗习惯

一,比利时人民喜爱姹紫嫣红的虞美人,把它作为自己的国花。

二,比利时人真诚、重感情、为人处事谨慎,不喜欢张扬,很少在公开场合喜形于色。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主动握手并做自我介绍,亲朋好友相见,习惯施拥抱礼,关系密切的可行贴面礼。

三,法国人是这样看待比利时人的。

1,比利时人,我们的邻居,我们爱他们。比利时人友好、有趣、有创造力,他们的啤酒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但他们也有些我们无法理解的事。对我们法国人来说,比利时人有时也像个谜,但这也增添了他们的魅力……

篇2:比利时民情风俗礼仪

风俗文化

仪态

比利时人是西方味较浓的民族。他们喜欢说笑并富有幽默感,尽管在正式场合很注意各种礼节,姿态端正,举止端庄,但表情却不是一副严肃的模样。他们爱打手势语,OK手势或竖起拇指是表示赞美之意;V型手势是表示胜利和成功之意;每当庆祝胜利和祝贺成功时,比利时人都普遍喜欢打这个手势。

服饰

比利时人在服饰上比较讲究。喜欢穿质地高贵色彩柔和的服装,通常是西装笔挺,领带鲜艳。加之当地是各国游客和国际机构云集之处,所以服装款式也各式各样,千变万化。 在发式和首饰上,比利时人也很讲究,男子喜欢理较为标准的平头,分头和包头。女子花样更多,合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当地的女子喜欢佩戴首饰,有的妇女浑身珠光宝气,以显示自己的雍容华贵。

餐饮

比利时人以吃西餐为主,习惯使用刀叉。面食是他们的主食,主要爱吃烤面包和甜面包,其早餐习惯喝酸牛奶,吃水果。 他们吃西餐较讲究,首先是摆一块餐巾在双膝上,然后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将食物一块块切下,吃完后将餐具摆好,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相见

比利时人常见的见面礼节是握手礼,尤其是在社交场所和工作交往中,人们相见和离别时习惯施握手礼。比利时人也有亲吻礼和拥抱礼,比利时人相见时一般称呼先生,女士,夫人和小姐

禁忌

在与比利时人交往中,一是要切记比利时的民族和语言问题,对瓦隆人和佛兰芒人一视同仁,万万不可把自己与比利时的民族矛盾纠缠在一起。二是要避免谈论比利时的宗教、政治问题,因为你很难知道你的比利时伙伴是否欣赏你的观点。较为稳妥的话题可以是关于体育运动,如比利时人喜欢的足球、自行车赛等,也可以谈论比利时的文化成就,或者你所访问过的城市等等。第三是切勿失信。失信表示你对对方的不尊重,也反映你本人的可信度。因此无论是一次普通的约会,还是正式合同的签署,都应事先仔细考虑清楚。一经允诺,不可轻易毁约。即使是一次极为普通的约会,如遇紧急倩况不能按时赴约,也要设法及时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礼仪文化

比利时人每逢节日,还有给座落于布鲁塞尔的赤身的小朱利安铜像穿上服装的习俗。比利时的班什每年举行狂欢节时,外地涌来观看的游客人山人海,当地的这一节庆以其别具风格的小丑服装而名扬欧洲。班什春季狂欢节活动时最热闹的是化装游行。

在比利时洽商时,应提前预约,且约会当天应该提前5分钟到达,切勿迟到及失信,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尊敬的行为,且印象会大打折扣;在比利时要注意当地语言,有些人是讲法国语,也有人是讲荷兰语,所以不清楚比利时合作夥伴的背景之前,最好先用英语交谈;受邀到比利时人家中做客时,可带鲜花及巧克力做为伴手礼,当别人送你礼物,应该马上打开表示礼貌及喜欢。

篇3:比利时风俗文化礼仪

风俗文化

仪态

比利时人是西方味较浓的民族。他们喜欢说笑并富有幽默感,尽管在正式场合很注意各种礼节,姿态端正,举止端庄,但表情却不是一副严肃的模样。他们爱打手势语,OK手势或竖起拇指是表示赞美之意;V型手势是表示胜利和成功之意;每当庆祝胜利和祝贺成功时,比利时人都普遍喜欢打这个手势。

服饰

比利时人在服饰上比较讲究。喜欢穿质地高贵色彩柔和的服装,通常是西装笔挺,领带鲜艳。加之当地是各国游客和国际机构云集之处,所以服装款式也各式各样,千变万化。 在发式和首饰上,比利时人也很讲究,男子喜欢理较为标准的平头,分头和包头。女子花样更多,合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当地的女子喜欢佩戴首饰,有的妇女浑身珠光宝气,以显示自己的雍容华贵。

餐饮

比利时人以吃西餐为主,习惯使用刀叉。面食是他们的主食,主要爱吃烤面包和甜面包,其早餐习惯喝酸牛奶,吃水果。 他们吃西餐较讲究,首先是摆一块餐巾在双膝上,然后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将食物一块块切下,吃完后将餐具摆好,否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相见

比利时人常见的见面礼节是握手礼,尤其是在社交场所和工作交往中,人们相见和离别时习惯施握手礼。比利时人也有亲吻礼和拥抱礼,比利时人相见时一般称呼先生,女士,夫人和小姐。

饮食文化

比利时是美食王国,在欧洲久负盛名,以各式海鲜贝类最著名。其盛产的贻贝,肥大口味佳,在各种的烹调方式中以白酒蒸贝最能品尝其鲜美原味。比利时菜有好多种,在法兰德斯可以捕获到四十多种鱼类。北海灰虾配番茄是一道一直被众多外国人倾慕的法兰德斯特有的美味佳肴。

鲽,一种肉质坚硬的扁平状鱼也深受欢迎。以白酒熟煮的淡菜,鲜美多汁,薯条炸得恰到好处,还有超过350种的啤酒,其中以lambic及Trappist最著名。来比利时还一定要品尝法兰德斯式的芦笙、布拉邦得式野鸡、根特的鸡汤、比利的干酪屑和烤苣菜深受人们喜爱。雪维菜炖鳝鱼、阿登高地的梅酱兔肉、野味和越橘。喜欢吃甜品的人可以品尝很多种蛋糕、蛋奶烘饼及具有比利时独特口味的巧克力(约400种),巧克力以杏仁口味为代表。不少菜烹调时加入啤酒。啤酒是比利时修道院里发明的饮料,有300多类,五颜六色,使人大开胃口。

比利时人喜欢品尝啤酒时加一块干酪(比利时干酪有85种)。比利时最著名的是淡菜配薯条。淡菜是一种黑壳的海贝也叫贻贝、青口或海虹,比利时人通常用芹菜葡萄酒清煮,配以油炸的薯条。比利时的啤酒品种最多,有各种不同的口味值得尝尝。白葡萄酒羹;贻贝堪称比利时的名吃。是把芹菜、菠菜等炒了之后,加入贻贝一起蒸。是最大众化的烹调方法。吃它的时候,加上一杯酒,很能勾起人的豪情壮志。其花样变化很多,有西红柿酱、白调味酱等种类。配才能一般是刚炸好的弗里兹。不用叉子,而用贝壳夹着吃,是地道的比利时吃法。比利时的酒,比利时人大多喝的是啤酒,但是还有热尼耶弗尔,是通过蒸馏发酵的麦芽而制成的烧酒,以前是通过蒸馏热尼耶弗尔浆果而制成的。是比利时的杜松子酒。

饮食文化:

1.酒类

比利时人大多喝的是啤酒,但是还有热尼耶弗尔(瓦隆语叫Peket),是通过蒸馏发酵的麦芽而制成的烧酒,以前是通过蒸馏热尼耶弗尔浆果而制成。是比利时的杜松子酒。

2.巧克力

巧克力作为比利时的特产与瑞士巧克力齐名。

著名品牌有:金边/Cote d'or,雅克/Jacques和嘉勒博/Callebaut。这些巧克力比糖衣杏仁便宜得多,在无人售货店和书店均有出售,味道从传统的榛子和易溶的糖衣杏仁口味一直到最有异国情调的香蕉味、草莓味和朗姆酒味,应有尽有。在精美西点屋和超市,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手工制作的巧克力。高档的巧克力(奶油和献黄油巧克力是平时吃的)给你带来非同凡响的感受,尤其是金羊毛牌/Corne la Toison d'or蛋卷巧克力(不要和皇家港口牌/Corne Port Royal巧克力搞混了),高迪瓦牌/Godiva和诺豪斯牌/Neuhaus巧克力。里奥尼达斯/Leonidas是个半机器生产巧克力厂家,以著名的“玛侬”牌/MANON白巧克力而倍受青睐。

比利时人重视饮食。您来比利时的时候必须品尝当地的传统菜肴。比利时菜有好多种。在法兰德斯可以捕获到40多种鱼类。北海灰虾配番茄是一道一直被许多外国人羡慕的法兰德斯特有的美味佳肴。

到比利时还一定要品尝法兰德斯式的芦笋、布拉邦式的野鸡、根特的鸡汤(waterzooi)、比利时的干酪屑和烤苣菜深受人们喜爱。雪维菜炖鳝鱼、阿登高地的梅酱兔肉、野味和越橘。喜欢吃甜品的人可以品尝很多种蛋糕、蛋奶烘饼及具有比利时独特口味的约400多种巧克力。不少菜烹调时加入啤酒。啤酒是比利时修道院里发明的饮料。现在有300多类,无颜六色,使人大开胃口。比利时人喜欢品尝啤酒时加一块干酪。比利时有85种干酪。

篇4:除夕礼仪风俗知识

礼仪习俗

除夕习俗之一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除夕习俗之二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除夕习俗之三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除夕习俗之四贴窗花“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除夕习俗之五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除夕的习俗

一、祭祀

即祭祖,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这时我们会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这个传统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这个活动,不仅能使孩子对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还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长辈。

二、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年夜饭的讲究: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三、守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另外,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它们的叫法还有讨口彩的含义,比如:吃枣——春来早; 吃柿饼——事事如意; 吃杏仁——幸福人; 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四、压岁

子夜时分,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鞭炮声、欢笑声、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家家呈现出热情奔放、欢乐祥和的景象。孩子们此时最期待,也最兴奋,他们纷纷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要忙不迭地给“压岁钱”。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是希望小辈平安幸福,远离晦气和灾难。

五、踩岁

此外,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六、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七、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八、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九、放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十、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十一、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十二、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汉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十三、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十四、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十五、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禁忌习俗

一、不可说不敬之语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也最为热闹,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

二、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

三、年夜饭就餐前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

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篇5:泼水节风俗礼仪知识

风俗

庆祝活动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歌舞活动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的盛装,共聚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傣家人在泼水节,喜欢排成队伍,敲着芒锣,擂起象脚鼓,集体跳起“依拉贺”舞,挨家挨户去拜年,祝贺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浴佛

在“麦日”(第一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放孔明灯

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边交会

由泰国那边的小商人过来买卖当地特色、小吃,以此增加两国的友谊,意义重大。边交会一般持续3天,泼水节的前3天都有,此后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等。

注意事项

泼水时请不要泼老人,孩子,孕妇及开车的人。在泼水节期间为了自己和小宝宝的安全孕妇就不要出门了。小朋友想泼水的话,要在家长的保护之下方可出门泼水。

不要穿太薄太暴露的衣服,以免被泼湿后影响形象。穿得太厚也不方便,衣服泼湿冷不容易干。

女士不要到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泼水,以免有些人乘机占便宜。以前也有过衣服当场被扒的情况发生,在狂欢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泼水节期间用水汽球的话,不要直接砸别人的眼睛或者头部,水气球砸到身上非常的痛,文明一点,泼水是表示祝福的,不要把别人砸得轻一块紫一的。去参加泼水节的最好带上眼镜。

贵重物品不要随身携带在身上,可以买一个手机保护袋,将手机和零花钱装在里面,其余的物品就不要带了,带上几个创可贴,以防追逐中磕磕碰碰的后果。

不要穿高跟鞋或者人字拖,泼水时不方便,跑得也不够快。女士头发长最好扎起来,不然被水泼后看起来会很狼狈。

女士要注意防晒哦,泼水节期间正好是最热的时侯,不要只顾着玩,要是被太阳晒上几个小时,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泼水节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篇6:爱尔兰风俗礼仪知识

风俗礼仪

有着“翡翠岛国”之称的爱尔兰,田园美景举世闻名。随着爱尔兰政府推出各种各样留学优惠政策来吸引国外的留学生,爱尔兰留学近年来越来越热,中国大陆掀起一股爱尔兰留学的热潮。初到爱尔兰的留学生要尽快的适应当地的风俗人文礼仪等,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爱尔兰礼节和饮食吧!爱尔兰的饮食与英国的饮食大体相似。面包、马铃薯、蔬菜、牛肉等是家庭饮食的主食。说到马铃薯,烹饪方法丰富多样,而蔬菜呢,烹饪方式比较单一,以水煮为主。

都柏林作为首府,靠近海边的优势就很明显啦,有很多新鲜的海鲜,海鲜料理也让人垂涎三尺。这些年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爱尔兰在饮食结构上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法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的饮食方式都被引进到爱尔兰。

在和别人约会上,商业上的聚会最好要事先约定,但要知道的是爱尔兰人不大有时间观念,可能会有迟到。

此外,留学爱尔兰有一点要谨记,一定要避免谈论宗教或政治。大多数的爱尔兰人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少数人信奉新教。“13”、“星期五”在他们的眼中是令人沮丧的数字和日期。

在握手礼节上,爱尔兰人还比较忌讳交叉式握手,或交叉式同时与几个人的谈话。他们认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举止。他们忌讳见到单只的喜鹊,因为那意味着有倒霉的事要发生了。但是你如果见到两只喜鹊,那就预兆着会有喜事来到你的面前。

在于爱尔兰人交谈时,他们不愿意他人询问自己的过去、工资、年龄以及婚姻状况,这些 都属于个人的隐私范畴,不希望别人来干预和过问。

另外,他们一般都很注重效率,无论是在工作还是休闲,他们的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所以,公私是很分明的呀。

礼仪习俗

交际

爱尔兰人性格外向、开朗,待人真诚、友好、宽容,打招呼、问候人总是面带微笑。见面、告别,握手示好,目视对方。与亲朋好友相见,往往是亲或贴面颊。初识客人,敬称对方“先生”“夫人”“小姐”以及“博士”“教授”等,认识之后,会以较为亲切的名字相称。交际场合,在自我介绍之后,一般会送上自己的名片。

应邀去爱尔兰人家做客,可给女主人送鲜花或巧克力。不过,百合花只适用于宗教节日,而白色花朵只适用于葬礼,不可用于日常交际送人。如应邀赴宴,还可带名贵葡萄酒或乳酪。他们过生日和过圣诞节时,往往赠送礼品。收到礼品,通常会马上打开,与客人一起欣赏。男士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已成为共识。

饮食

爱尔兰人的主食是面包,而牛奶、土豆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喜欢清炖牛、羊、猪肉等,搭配胡萝卜、薏仁、蔬菜与洋芋。食谱中海鲜丰富,如牡蛎、龙虾、三文鱼等最为常见。特色菜有腌牛肉配卷心菜、培根卷心菜以及土豆饼配熏三文鱼(在土豆饼上放熏三文鱼,再放一层奶酪)。早餐,上班族多是牛奶、玉米或麦片粥以及果汁、咖啡等饮品。午餐由于时间紧迫,通常以三明治为主,或在酒吧点几道小菜,配上一杯爱尔兰黑麦啤酒。晚餐是正餐,通常是肉类、蔬菜和土豆。

爱尔兰饮食与英国相似,喜欢将调味品放在餐桌上,由就餐者自行调味。家宴通常包括3道餐食,即冷盘、主菜、甜品,此外,还会有奶酪拼盘、红酒以及咖啡或茶等饮料。主菜通常是肉类或鱼类,配上各样蔬菜和土豆条、土豆泥等及调味酱汁。

蜜月

“蜜月”一词,爱尔兰人使用得最恰当、最名副其实。新婚夫妇刚结婚,头一个月是蜜月,世界很多国家仅取其“甜蜜”之意而已,基本上与蜂蜜不搭边。而在爱尔兰,蜜月(Mina meala),却与蜂蜜(meala)大有关系。从婚礼开始,在以后的一个月之内,新婚夫妇每天都会享用以蜂蜜为原料酿制的蜂蜜酒。婚礼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亲友们向新人赠送蜂蜜酒,甚至连酒杯也一起送上。爱尔兰人相信,喝这种酒,不仅能保证婚姻幸福、甜蜜、美满,还可以增强夫妻的生育能力。

服饰

社交场合,男士穿西装、打领带,女士穿套装或裙装。出席晚间招待会时,多穿晚礼服。不过,短裙是爱尔兰男性民族服装,常以其传统手工布为材料制成。在一些仪式上,他们爱穿绿色或者橙色的短裙。他们的短裙与英格兰等地男裙的区别在于,这里的裙子以方格布为主。爱尔兰女性传统服饰是毛织斗篷加披肩。斗篷用缎带系在前面,形成一个蝴蝶结。女性的裙子以麻布为主,多为绿色。女青年结婚时,一定会置办一件红色厚实的斗篷,以象征吉祥,而扎在头上的围巾,向脑后打结。

由于爱尔兰人喜欢绿色,当地人也喜欢戴绿帽子,特别是3月17日,爱尔兰国庆节这一天,大家更要戴绿帽子。帽子形状不尽相同,有礼帽状、高筒状,也有的干脆戴一个绿色假发状的帽子。

习俗

爱尔兰国旗由绿、白、橙3色组成。绿色代表生命和力量,也是爱尔兰多数人信奉的天主教的代表色,白色象征希望,橙色代表新教派。这3色配合,即希望天主教徒和新教派之间兄弟般的团结。

“三叶草”是其国花,佳节庆典,人们爱在胸前佩戴一束“三叶草”。爱尔兰人崇拜和喜爱竖琴图案,其国徽图案就是竖琴。忌讳“13”“星期五”。他们认为交叉式握手,或同时与几个人交叉式谈话,都是失礼行为。若看见单只喜鹊,会认为有倒霉的事临头;若同时见到两只喜鹊,则预示有喜事临门。

篇7:巴厘岛风俗礼仪知识

风俗文化

巴厘岛不但天然景色优美迷人,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丰富多彩也驰名于世。巴厘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鲜艳的奇葩。其中,狮子与剑舞最具代表性。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绘画和手工业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遐迩闻名。在岛上处处可见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该岛又有“艺术之岛”之誉。玛斯是该岛著名的木雕中心。巴厘的绘画别具一格,大都是用胶和矿物颜料画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题取材于田园风光和人民生活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巴厘岛素有“诗之岛”、“东方的希腊”的美称。位于岛中部的鸟穆是绘画中心,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巨幅绘画。在鸟穆附近,有一座呈方形的千年古洞──象洞,洞深只有二、三米,洞内雕有栩栩如生的神像。在加威山上有著名的四大石刻像,另有5座神龛分立于大石像之前;在半山腰建有淡巴西冷的总统行宫。巴厘岛象洞庙的一个佛像在岛中部的生宜有著名的猴子庙,猴子成群结队。其北有风景优美的比都库湖。著名的京打马尼,气候凉爽,由此可远望顶峰终年烟雾迷朦的巴都火山。巴都山下的巴都湖也以风光优美著称。岛东南部的格龙宫是著名的古代巴厘王朝法庭所在地,宫殿气派雄伟,四面有护城河,屋顶绘满犯人受刑时的画像。岛西南海滨的丹那乐,岸边高地建有庙宇,因长年海浪冲蚀,使此地与本岛相离25米,形成孤岛,每当海潮上涨,宙宇在波涛中似沉似浮,宛如水中宫殿。巴厘岛居民每年举行的宗教节日近200个,每逢节日,歌舞杂陈。由于巴厘岛万种风情,景物甚为绮丽。因此,它还享有多种别称,如“神明之岛”、“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等。在自然科学上,1869年生物学家华莱斯还发现巴厘岛是亚洲大陆的“末梢”,典型的亚洲动物分布至此为止,而在它东方仅隔宽度不到40公里的海峡的龙目岛,动物即属大洋洲种。

文化特色

由于深厚的宗教氛围,巴厘岛几乎所有的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宗教有关,选有代表性的作一简介。

1、宗教:了解宗教有多种方式,最直观就是看庙,巴厘岛上庙很多,据说多达10000多座。许多人到巴厘岛看庙都去海神庙(TANAHOT),传说是巴厘岛因火山爆发(岛上有三座活火山,巴都尔、京打马尼、阿贡),为求镇住神龟,而建七座神庙之一,因其潮涨潮落而与陆地分合而出名。其实圣泉庙的历史更为悠久,有700多年,其旁边山上建有苏加诺的行宫。此外位于阿贡火山(巴厘岛印度教的圣山,也是宇宙的中心)旁的布基萨寺,被称为万寺之母,是巴厘岛上寺庙的代表。

2、音乐:在巴厘岛酒店中每天都能听到竹筒打击乐演奏,但这并不是完整的巴厘岛音乐。佳美兰音乐融合铜乐,鼓乐,弓弦乐,据说还有中国的古乐调,我曾购买过几张碟,但真实的演出却未曾一睹

3、皮影:皮哇扬,最具代表性的娱乐形式,故事题材均取自印度教两大史诗,以《罗摩衍那》(Ramayana)为多。观之也可对其宗教故事有更深的了解。

4、舞蹈:以勒贡和巴隆两种为代表,有点类似咱们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分,仍以《罗摩衍那》(Ramayana)为表演题材,舞蹈动作很单调,主要以手眼传神而表达。

5、雕刻:石雕主要集中在巴都布兰(BATUBULAN),木雕在马斯(MAS),银器在哲鲁(CELU),其中以木雕最为出名,主要是村质珍贵(多为檀香木、黑檀木、和柚木)造型以神话人物居多。

6、绘画:主要在乌布(UBUD),阿马(ARMA)艺术馆很漂亮,值得一观,另外尼加艺术馆收藏有很多珍品。巴厘岛的绘画艺术对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比如印象大师高更,另外比利时的马尤尔,1932年来到岛上,留居下来并娶当地人,他的带有巴厘岛风格的作品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7、手工:巴厘岛的手工作品中编织和蜡染很有特色,也许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蜡染很多,不足为奇,可是巴厘岛的“仁辛科”是世界上仅有分经纬染色后编织而成,一件服装需耗时数年,不过现在也极少见到,那是有身份的人在重大祭祀时才穿着。

风俗禁忌

1、握手及拿东西用右手;不可随意摸人的头,包括小孩,也不可用手指指人。

2、进入寺庙需脱鞋,不可露出手臂及腿,需在寺外免费租沙龙及腰带,生理期的女生莫进入寺庙。

3、若有人(尤其是祭师)坐在地上时,千万不可站在他的右手边;在祭祀庆典中拍照,不得站在跪拜祈祷的人群前,也不得以闪光灯拍摄祭师。

4、在街上行走时要注意避开当街排列的祭祀用品,千万不可踩踏。

5、行走时要留意路上的祭祀用品,千万不可踩踏。当地人经常把祭品摆放在门口,普通的树木也被当作神灵祭祀,所以街边也经常摆放着祭祀用品。

6、到当地人家中做客,进入房间的时候要先脱鞋。

篇8:乌干达风俗礼仪知识

风俗礼仪i

在乌干达,人们崇尚鼓,把鼓作为吉祥崇高的标志。在通信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用鼓声传递信息,即使在丛林中,人们也可根据鼓点儿的不同、节奏的变化来判断发生了什么事情。

东北山区的卡拉莫贾人认为穿衣服会招致灾难。所以他们不管男女老少,皆不穿衣服。妇女有时仅在下身兜一块兽皮,男人和小孩更是全身一丝不挂。如果有人穿上衣服,也会被当地的人撕碎,衣服碎片还得自己吞下。

当地的卡拉莫贾小伙儿需要披上自己杀死的猛兽的皮才能够讨姑娘的芳心,如果姑娘被打动了,就会扑到他的怀里;如姑娘漠然不笑,小伙子就会只身入深山或到其他部落抢牲畜,直至“敲”开姑娘的“心门”。

乌干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为对客人尊敬,通常他们习惯以“爸爸”、“妈妈”来分别称呼男女客人(不代表称谓,代表尊敬之意)。遇见关系亲密的朋友,要握手、拥抱,拥抱时左手扶住对方的腰部,右手轻轻拍打对方的后背,嘴里不停的问候;遇到有身份的客人,往往举手致意,并行半跪式见面礼。

乌干达女性见到外来的男客人,一般行屈身弯膝的见面礼;见到外来女客,通常大多是相互拥抱。还有种特别的问候方式:她们与女宾握手之后,还要围着客人转圈,嘴里还发出阵阵有节奉的尖叫声。他们把这样对待客人视为最亲热最友好的表示。.

乌干达人的主食品是一种称之为“马托基”(粮食香蕉)的传统饭,无论是当地人家还是饭店都少不了这种饭。其制法很简单,将“马托基”香蕉的皮去后,包在“马托基”叶里,经过蒸或煮,搅拌成香蕉泥,然后按个人口味浇以各种调料,食之鲜美可口。

乌干达卡拉莫贾人在饮食上,喜欢吃生牛肉和生羊肉,爱喝牛奶、羊奶和牛羊血。更令人奇怪的是,他们还常以牛尿解渴。除此这外,他们还用牛尿洗碗、洗脸等。喝牛奶时,也喜欢加几滴牛尿,以刺激胃口。

乌干达人还十分喜欢啤酒。他们的啤酒还是用香蕉和高粱面混合发酵后酿造的香蕉啤酒,其味道香甜醇厚。酒是放在酒坛内,饮时插上草管吸饮。他们喜欢品尝中国风味菜肴,用餐惯于使手抓饭。在结婚时,往往还要举行香蕉宴。宴席上的主要食品都是以香蕉为原料制成的。如:香蕉汁、香蕉点心、香蕉角和香蕉啤酒。

风俗习惯

乌干达东北山区的卡拉莫贾人就认为穿衣服是不吉祥的,会招致祸害。比如乌干达的卡拉莫贾人就认为穿衣服会招致祸害;在一些部落里,如果哪个部落首领纳处女为妃或王后,那他会遭到所有族人的羞辱;甚至女性穿裤子都会遭受道德谴责。不过,换种角度想以上诸多奇怪的习俗时,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奇风异俗,才组成了乌干达的千姿百态。

在往昔殖民统治时期,卡拉莫贾地方被视为禁区,卡拉莫贾人亦被看作野人,不准与内地人接触。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卡拉莫贾人便日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他们不管男女老少,皆不穿衣服。男人和小孩通常全身一丝不挂,妇女有时只在下身兜一块兽皮。

乌干达政府曾在那里推行过强制穿衣运动,但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个别穿上衣服者,其衣服也被愤怒的人们撕得粉碎,其人还在众人胁迫下,不得不将衣服碎片当场吞下。

习俗文化

乌干达人普遍热情好客,以拥抱和握手表示欢迎。多数部族是在相互落座后再致敬问候,此时女士要跪着或略微屈身。

饮食注重讲究肴丰富多彩,注重菜肴味美适口。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辣味道。主食惯以饭蕉为主食,也乐于品尝面类食品。副食爱吃鱼、牛肉、羊肉、鸡、蛋类等;蔬菜喜欢辣椒、黄瓜、茄子、西红柿、豆类等;调料爱用椰子油、棕榈油、花生酱、辣椒汁、丁香、玉果、咖喱等。中餐喜爱中国的粤菜、京菜、川菜。

乌干达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希里语,通用卢干达语等地方语言。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只有发音而无文字。其中,卢干达语是第一个拥有详细文字记载的书写语言,是乌干达中部百姓,包括首都坎帕拉,使用较普遍的一种当地语言。斯瓦西里语在乌干达北部和东北部一些地区使用较普遍。

浅谈比利时独特的商务礼仪

风俗民情开封作文

巴厘岛风俗文化礼仪

丹麦国家的礼仪和风俗

保加利亚的风俗和礼仪介绍

塞内加尔的风俗礼仪介绍

公司赠送礼仪

西方元旦节的由来和风俗

初中生元旦的习俗作文

世界各地五一劳动节的习俗

比利时风俗礼仪知识
《比利时风俗礼仪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比利时风俗礼仪知识(精选8篇)】相关文章:

商务馈赠的礼仪原则2022-11-26

世界文化之旅教学反思2022-09-27

印度商务礼节礼仪2023-11-30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2022-11-03

外事工作礼仪知识2022-09-26

谈中小学音乐课中如何渗透相关文化教育论文2022-05-14

五年级防火专栏广播稿2022-07-26

关于年的由来的作文300字2022-09-01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初探2022-12-10

外交发言稿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