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时间:2022-05-06 11:15: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整理8篇))由网友“瞌睡大王德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篇1: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     在今天的视频材料中,周玉仁教授明确提出:估算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从而发展出形式各异的估算方法和技巧。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估算无处不在,我校朱老师参加省优质课评选的一个案例。《6000元够吗?》讲述的是朱老师去潍坊讲课来回坐车、食宿等的生活实例。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原来学生并不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如此的价值与作用。然后笔者通过实际调查,整理估算的实践题,突出了估算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时时、刻刻有数学,充分发挥了数学教学的功能,为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事后估算

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学生的笔算或计算器计算有时就存在很大的误差,这时通过估算来验证从而渗透估算意识。

(二)、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的更加熟练、准确,所以在教学笔算或其他知识时,合理渗透估算,不仅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气,而且对估算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借助口算训练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它可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观察比较,接触到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以解决。

2、借助计算教学培养估算能力

在学生计算之后,可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如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等、以检验笔算或计算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先求出精确数的近似数。

篇2: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所进行的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在4~6年级学段,强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都存在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估算呢?在复习时,我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明确估算中取近似数的方法和原则。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个: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近似数的原则是:(1)、所取近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太远。(2)、所取近似数要便于运算。

2、让学生明白估算在检查作业时,有很重要的作用。正巧,这天学生在做作业时,遇到商中间有0的除法:23104÷76=304 而我班有10来名学生得到的商是34。我想,如果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检查这题做得对不对,既复习了估算的方法,又检查了题,不是一举两得吗?于是,我笑着对学生说:“不用算,我就知道这道题做得对不对!你们信吗?”看到学生疑惑的眼神,我又说:“其实你们也能做到。如果我们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验算,有点麻烦。老师教你们一个简单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了估算。34可以看作30,76可以看作80,30乘80得2400,距离23104差太远了。所以,我们用估算的方法,一下子就能看出题做得对不对。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平时你们交上作业后,老师看几眼就能告诉你们,题做得不对,再让你们去算算了吧?”学生露出了了然的表情。在以后做作业时,很多学生都先估计一下数值,再与实际计算结果比较,及时察觉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3、结合口算、笔算,严格估算训练。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组成部分,估算以口算为前提基础,估算反过来又促进口算、笔算的熟练化。因此,我把估算训练与笔算、口算结合。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

4、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如果脱离了实际环境,学生觉得估算离自己太远,因此,我选择他们身边的例子,来让他们练习。(1)、小明1分钟大约写22个字,20分钟大约写多少个字?  (2)小华每分钟大约走53米,她家到学校大约500米。今天早上,她7点20才起床,她刷牙、洗脸至少要5分钟,吃饭至少要10分钟。而学校7点50上课。她能赶上上课时间吗?

经过精心复习,学生估算能力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篇3: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论文

新课标将估算作为――一种伴随精确计算而存在的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具有技巧性和生活性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倡导“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下,估算值得青睐。增强小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运用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一、走近生活,亲身体验估算的便捷与价值

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发现。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用处不大。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弓1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

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2.规律估算法。就是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如判断9.4x0.18=1.692的结果正确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因数(o除外)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肯定比这个数小的性质,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用这种估算的方法就很适合验算一道题是否计算正确。

3.联系实际估算法。如人数、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

4.据零求整法。例如:在教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数出1o袋loo粒的黄豆放在一个合适透明杯中,不多不少正好装满,这就是lo00粒,然后用这个杯子装lo次大约就是loooo粒。这样的办法,很快大家就看到了大约10000粒黄豆……在这个实验中那些黄豆.并不是准确的10000粒,也是一种估计,根据单量估计出相应数量,“据零求整”整个实验不仅让学生感受10000的大小,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一种量化估计的方法,便于他们以后进行较大数量的估测。

三、创设情景,增强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让学生参观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等。

四、感悟方法,鼓励策略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达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例如286+312,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l2估成310,290+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l2估成3l0,300+310=6l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第三,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至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进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篇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吴聪

所谓估算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的一种估计方法。为了大概地判断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而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估算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的推断。

估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做事的计划性;在具体情境中估算,有利于提高学生判断、选择的能力,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教育部在版《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

1培养学生对估算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学习兴趣,教师再加以引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和调动。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六第6题蜜蜂采蜜(连线)时,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计算开时始,孩子们认真埋头用竖式笔算。我很快就完成了连线,孩子们一个个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在孩子们惊叹之余,我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如:56×39先利用估算把39看成40,56看成55,得出积的近似值大概在2200左右,再用两个因数末尾的数字相乘,6×9得到积的末位是4,而题目中只有2184满足这个条件,所以就能很快判断出结果。这样降低了计算的难度,节省了时间,让学生发现捷径,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愉快和轻松中学习知识,对学习变得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把握时机,给孩子们展示了做比较大小题目时,也可用类似的方法。如:48×32○1894利用估算把48想成50,50×32是1600,由于把48估大了,32没变,所以实际的结果肯定比1600小,由此可判断出48×321894,让孩子们从中学会举一反三, 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正确的估算方法能提高解题速度,减少繁琐的计算,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估算意识。

2在生活情境中感知估算的作用并增强估算意识。

孩子们在估算方面的体验不多,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教师也常常为了计算的准确性,往往忽略了对估算意识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创造孩子们在生活中用估算解决的具体情境。如购物付钱、购买门票、租车租船等问题,当孩子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一般都想到准确计算,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准确计算的。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时,刚好学校组织本年级的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这个契机,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学校组织本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年级一共有215人参加,现在准备了5辆大巴车,每辆可坐39人,请你们帮老师想一想,准备5辆这样的车够吗?

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

生1:我觉得不够。因为 39×5=195(人),5辆车一共可以坐195人,学生有215人,195<215,所以不够。

生2:我觉得不够。因为每辆车子可以坐39人,也就是大约可以坐40人,那么5辆车大约可以坐39×5≈200(人), 200<215,所以不够。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

师:想一想那种方法更快?

生:用估算的方法快得多。

师:我们用估算的方法立刻就知道5辆车是不够的。

用孩子们生活中的场景来引入,选择他们身边熟悉的素材,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值,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使他们感受到用估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快又方便,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能主动探索新知并解决问题。这些自创情景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亲近感,真正感悟到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教师要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知识来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孩子们不断地感受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活动,以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

3培养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估算的`意识。

估算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一种良好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能自觉地注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如果是单纯的数的计算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一定的区间内,即为正确。计算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估计,然后再进行计算。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不需要学生用笔算检查错误。如计算235÷15的商,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所以商应该是两位数,如果商是一位数或三位数,不用笔算检验,那么就可以直接判断出结果错误。针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来说,要给予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并非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越接近越好,只要合理就行。如:一件衣服34元,买13件这样的衣服需要带多少钱?这道题在估算的时候,如果学生用四舍五入法就不行,这样两个数都估小了,导致所带的钱不够。这时可以选择把其中的一个数估大,或者把两个数都估大,这样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相符合。教学中,教师要作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如果我们长期注意在计算中培养学生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习惯,让学生尝到估算的好处,将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也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

学生的估算意识形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培养,教师要有意识给学生创造估算的机会,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检查计算结果,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估算的必要性,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将估算成为一种意识并自觉地进行应用。

篇5:四年级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四年级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四年级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魏敦祥

(福建省政和县南门小学)

摘 要: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要教师结合生活实践和教材内容,教他们估算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培养才能形成。

关键词:估算;意识;能力;培养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种近似的口算。估算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精确计算。所以说,估算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或工作效率的高低。随着计算工具飞速发展,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在数学教材中都得到删减,要求也不断降低,但对估算的要求却不断地提高。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第二学段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四年级学生已处在第二学段,老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呢?

一、结合生活情境,感受估算的实际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离不开估算。在估计日常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时,估算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许多老师和学生不重视估算,是因为他们不知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价值,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师:下表是老师上星期早晨跑步的路程统计表(单位:米),请你算出老师这星期大约跑了多少米?

许多学生列出算式进行精确计算。

++1989++++=

(但是因为数字大、加数多,在计算过程中,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几乎都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老师利用这个生成资源,展开讨论,寻找更合理的解法。)

师:刚才许多同学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请你们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生:这里的问题是老师一个星期大约跑多少米,所以不要精确的答案,我们可以这样算:

1997+2005+1989+2012+1998+2013+2001

=×7

=14000(米)

师:生活中其实有许多问题是不需要非常精确答案的,就如我们这个问题,老师一个星期的跑步路程,我只要知道自己大约的路程就够了,而老师每天跑的路程又都接近2000米,所以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又节省了时间。

估算方法的学习如果脱离实际,忽视过程,为传授知识而讲解,就如同纸上谈兵,从而造成学生的不适应。所以本案例为学生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通过两种解题方法的对比,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联系,感受到估算的价值,从而将估算内化为自己的数学行为。

二、建立参照物,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天马行空乱估一通,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在授课时,经常把估算教学给简化了。如何能让学生的估算接近目标,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呢?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参照物”,为他们指引方向,这样他们就不会跑题了。教学片断:出示三个角,估一估各是多少度?

学生一:图一是30度、图二是80度、图三是120度。

学生二:图一是50度、图二是85度、图三是160度。

师:你们心里可能有各种答案,现在大家来观察三角板这三个角,()它们分别是30度、60度、90度,现在你们对照一下,再估一次,这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有了参照物后,估计的答案就很接近实际角度了。所以要想学生能正确地进行估算,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照物是正确估算的前提,并让学生明白这些是我们身边的“尺子”,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尺子”来进行估算。

三、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学生怕估算,估算的结果和实际目标误差过大或用精确计算来代替估算,这都是学生没有掌握估算的方法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就要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1)熟练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求近似值是估算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多设计类似于“这个数接近几”“这是一个多大的数”“看到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数”等问题,使学生看到一个数就能在头脑中反应出它的近似数。(2)学会调整策略,培养优化意识。估算是非常讲究策略性的一种计算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估算的方法多样化与优化的过程,给他们自己体验选择估算策略的过程。(3)运用策略灵活估。灵活利用数学规律、性质来估算。利用数学规律和性质来估算,可以省去求近似值的步骤,能使估算更简洁、更快速。熟练掌握数学规律与性质,可以使估算速度更快。常见的有:凑整估算、依据生活经验估算、根据运算性质估算、根据位数估算,而凑整估算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在教学时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方法交流的机会,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交流时,有的学生的估算方法对其他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有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启发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高。

四、充分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估算已在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利用教材,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应用估算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第六单元“除法”例2,“每个书包20元,140元可以买几个书包?”在计算之前,都有设置估一估这个环节,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先估后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而第六单元许多内容的设置,都要求先估算后计算,所以我们就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资源,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时时、刻刻有数学,需要估算,可以充分发挥估算的功能,为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任何一种数学能力都不是一道例题或几道例题的讲解可以达成的,需要反复练,经常用。如果我们只在学习“估算”这一章节时用到估算,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结合平时的教学有机进行,让估算时刻“渗透”整个教学之中,使学生对估算“习惯成自然”,如这道题:“四(1)班有26名男生,平均身高132厘米,女生有24名,身高是138厘米,四(1)班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首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四(1)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通过估算,可以知道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比132厘米大,比138厘米小而且小于135厘米,因为女生人数少于男生人数,这样学生解答时就会避免发生下面的错误"(132+138)÷(26+24)=5.4厘米,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关键在我们教师的培养,在于我们的方法策略,在于我们持之以恒,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渗透估算,应用估算,确实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李先喜。小学四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版,(08)。

篇6:浅谈小学估算意识、能力、策略的培养论文

【摘要】小学估算意识、能力、策略的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估算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改变学生被动估算的局面,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讨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激起学生估算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运用估算,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估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和创设估算情境,会开发出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意外的惊喜,培养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他们估算越来越准确,估算方法越来越高明,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或目标之一。

【关键词】估算 意识 能力 策略

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列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在1980年拟订《80年代行动计划》中就已强调估算技术。美国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全体学生应学会在计算时进行估算策略,养成对数值(包括计算结果合理)做判断的习惯。在我国,估算引入数学教材始于90年代。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教育部20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试用修订版)中增加了“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这一教学要求,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第一、二学段中分别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所谓估算,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为了先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的推断。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学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体而言,估算的功效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

2.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3.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

4.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5.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

6.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从而发展出形式各异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不过,数值估算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需要运用一定推理和判断等策略。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培养内容如下: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凑巧,3月10日看到一则报纸上的报道,觉得颇有意思,题目是《估算助你成功》,讲述的是一位富商靠估算取胜的经历。在课堂上,让一学生读了此文,并要求学生听完后写出感想片段,没想到有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道:“听了《估算助你成功》的文章后,我颇有感慨,原来,估算在社会上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从小学好估算,在解题时把估算都用起来,避免算出不可能答案,这样正确率就比较高。也许以后我并没有像蔡老师说的那样成为富翁,但当我掌握了估算方法,也许以后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它,它给我的好处是无可限量的…… 似乎突然才发现,估算有那么多好处!我想估算会让我终生受益的。”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原来学生并不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如此的价值与作用。然后笔者通过实际调查,整理估算的实践题,突出了估算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时时、刻刻有数学,充分发挥了数学教学的功能,为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数目的粗略估算

《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先求出精确数的近似数,通常保留最高位或次位,然后用口算求出这些近似数的和、差、积、商。一般不求出精确的得数,只要求达到得数的高位数与精确得数高位数相同或相近的数。取近似数时,可借助凑整的办法,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估算和怎样进行估算(一个要求是方便,另一个要求是接近)。例如:一箱果汁182元,要去商店买9箱果汁需要准备多少钱?这里没有提“大约”,但包含“大约”,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大数目估算的全过程,经历猜想、探索、体验、实践,才能感受大数目,正确地估算出大的数目。如设计估算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估算的全过程:(1)如果每人浪费1粒米,全国每天就要浪费多少米?相当于多少?并写出心中的感受。(2)从你出生至今大概用了父母多少钱?并写出心中的感受。(3)学校近期为什么要禁止买零食、吃零食,调查本班同学一天吃零食花多少钱?一个月呢?一年呢?小学六年共花多少钱?全校1365人呢?然后写一篇片断感想。写出心中的感受,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渗透思想教育,体现各科学科的合一性。

3.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推算

学生在从事某种行为时,可以先对有关总问题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计,以确定此事可不可行,或者做此事有无必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如布置生活中的估算实践:(1)“五一”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一家人从黄岩到××市的旅行计划,并写出心中的感受。(2)估计自己家里的装修费用,并写出心中的感受。如此养成估算习惯,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

二、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也密不可分。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的更加熟练、准确,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所以在教学笔算或其他知识时,合理渗透估算,不仅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气,而且对估算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在口算训练中 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它可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判断力,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观察比较,对问题作简约的推理后,接触到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以解决。因而可以成立 “口算训练营”、“估算训练营”,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如对参加估算训练营者布置作业:估计你从今天至小学毕业前夕,大约能做多少道题?然后写一片段,说说你的感想,会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教学中 学生一般都擅长于精确计算,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具体表现在:为估算而估算,要求估算结果却用精确计算等。因此,如何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价值与作用,弄清精算和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估算,是我们进行估算教学的目的。如,比较5.6×0.96和5.6÷0.96的'大小,如果去算出准确的结果十分麻烦,利用估算可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一定小于被乘数,即5.6×0.96<5.6;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一定大于被除数,即5.6÷0.96>5.6;根据估算结果,直接可以判断5.6×0.96<5.6÷0.96,大大缩简了判别的过程,学生也真正体验到估算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感受到估算的魅力。

3、在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凭借自己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是对数量的简单识别,而是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通过内化形成的一种认知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最常估算的是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如:(1)可参照1个单位的量(如1平方米),来进行估计教室地面积的大小;或可利用就近的实物作为参照物,如观察身边的固定长度(如 1步长、1臂长、身高等等)。

4、在综合应用教学中 运用适当的估算方法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这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不仅会增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数学建模意识。通过估算,从而判断一些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如,汽车用4升汽油可行驶48千米,行驶600千米要用汽油多少升汽油?这类数学问题,如果估算一下,结果肯定大于 40升,若得出小于40升,则答案毫无疑问是错误的。此法多适用于应用题的解答和检验。即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未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预测或检验该题目中的最终计算结果。

三、估算策略的培养

《标准》里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应用数学素养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用数学去解决生活问题,它以学生自己一些经验为基础,教师提供熟悉的生活场景,同时组织同学们在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系统,并发展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1.预测策略 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做到准确无误,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更敏捷。比如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使学生自由而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进行估算,使学生能获取一种最有价值的方法去检查。

如,敬老院里有老奶奶11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6岁。问这些老人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做这道题之前我们根据题意估计,老人的平均年龄应在73.6到80.5岁之间。如果列成(80.5+73.6)÷(11+12)=6.7(岁)。老人的平均年龄是6.7岁,超出了这一范围,显然不符合实际,则答案明显错了。

2.调整策略 估算结果是个近似数,但是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程度是不同的,恰当运用调整策略,估算的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独创性,还涉及到学生反思与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例如,学生先估算一个问题的结果,然后将其估计值与它实际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觉察到错误并加以更正。

如,小杨去游乐场,购买四张“双人双飞”的票要8元,两张“太空船”的票要8元,两张“碰碰车”的票要14元,三张“章鱼”的票要9元,请你快速估算一下,小杨大约要花多少元钱去买票?

师:你能用很快的速度估计一下,小杨大约得拿出多少钱去买票呢?

生1:把8、8、14、9分别看作10、10、15、10,大约要45元;

生2:把8、8、9看作10、10、10,把14也看作10,大约要40元;

师:你认为方法一怎么样?

生3:可以,实际价格不会超过45元。

师:为什么?

生4:因为每个数都估计大了。

师:那方法二中,为什么要14看作10,而不看作15呢?

生5:因为其余3个数都估计大了,所以这个数要估计小些,就更贴近实际价格了。

这就很好地运用了调整策略,通过估价与实际比较,体会45元是价格范围的最大值,不可能超出这个价格。上例是将数据进行了调整,从而使学生领悟到调整这一策略的思想方法。

3.优化策略 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是估算的又一大特征。在学生估算过程中,由于所选的角度不一样,往往会出现新的解决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接替思路的广阔性。

如,每人浪费1粒米,全国每天就要浪费_________米,相当于_________.

1.小组活动(投影仪上出示活动的要求)

13亿粒米的估算报告 估算参与者_____________

估 算 步 骤

估 算 工 具

采 用 方 法

估 算 结 果

2.交流评价

小组1:先称出1克米,数一数有40粒,则13亿粒米有:

1300000000÷40=32500000(克)=32.5(吨)

小组2:我们数出200粒米,重4克,平均1粒米重4÷200=0.02(克),13亿粒米重:

0.02×1300000000=26(吨)

生1:不用那么麻烦,只要数20粒,称一称多少重,就可以算出13亿粒米有多少重。

师:称200粒和称20粒,哪个好?为什么?

小组2:我认为称200粒好,因为这样比较精确些。

师:看来,实验时,我们既要尽可能精确一些,又要尽可能方便一些。

小组3:我们把米装在1立方厘米的小盒子里,数了数共有40粒,13亿粒米有: 1300000000÷40=32500000(立方厘米)=32.5(立方米)

小组4: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并记住刻度,在放入大米,当放入90粒时,发现水上升2立方厘米,于是得出13亿粒米有:

1300000000÷90×2≈28.8(立方米)

经过讨论,同学们对小组3方案印象最深,因为只用1立方厘米就估算出来了,对重量估算都比较认同,认为小组2方案较好,因为数200粒米来估算,精确一些,而且比较方便,称一克米容易产生较大误差,从而通过实际选择优秀策略。

估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和创设估算情境,会开发出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意外的惊喜,培养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他们估算越来越准确,估算方法越来越高明,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或目标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篇7: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的论文

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的论文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那么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

《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赛前估计雅典奥运会中国最终能获得几枚金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如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个……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2)规律估算法。就是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如判断9.4×0.18=1.692的结果正确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因数(0除外)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肯定比这个数小的性质,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用这种估算的方法就很适合验算一道题是否计算正确。

(3)联系实际估算法。如人数、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

(4)据零求整法。如一张报纸有多少个字,一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例如:在教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给学生建立10000的观念,就准备了很多黄豆,想通过实物加深学生对万的认识,那10000粒黄豆究竟有多少呢?学生在乍听到要10000这个大数时都会被唬住,但如果这时渗透估算方法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先数出10袋100粒的黄豆放在一个合适透明杯中,不多不少正好装满,这就是1000粒,那要10000粒黄豆这样数下去该多慢啊,有什么办法能很快看到10000粒黄豆呢?一个孩子回答到:“用这个杯子装10次大约就是10000粒。”他的办法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很快大家就看到了大约10000粒黄豆……在这个实验中那些黄豆并不是准确的10000粒,也是一种估计,根据单量估计出相应数量,“据零求整”整个实验不仅让学生感受10000的大小,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一种量化估计的方法,便于他们以后进行较大数量的估测。

再如,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在学过米、厘米、克和千克后,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填写恰当的单位: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再让学生估计学校的旗杆有多高?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就会以曾经练过的东西为参照来判断,感觉容易多了。

三、创设情景,增强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学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带学生参观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新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了自己家装修时有些地方整块的的.地板砖摆完了离墙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多准备些来填补空缺,所以他建议在实际购买中还要多买几块砖以填补地面接墙处。

还比如“五一”黄金周放假前,很多孩子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借此契机我设计了一个“理财小能手”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青岛──日照三日游的出游路线,并有各项费用:旅行社(不含餐)238元,餐费115元,自选景点青岛海底世界100元。孩子们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很快就估算出这次旅游的费用大约是460元。甚至孩子们还说出门在外多带点钱吧,带500元……听到孩子们这么科学合理的理财建议,做为教师的我真是不能小觑他们,既通过估算合理地解决了问题,又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增强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

四、感悟方法,鼓励策略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达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例如286+312,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12估成310,290+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12估成310,300+310=61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第三,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总之,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篇8:新课标下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论文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那么,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

《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贴近生活,感受估算价值

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比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 为“喜欢估算”。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呀,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 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准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 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赛前估计2008年奥运会中国能拿多少枚金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 数量 、长度等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如在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的质量 ;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 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宽度或厚度;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个……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 、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 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显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概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 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能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小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作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的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算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一)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 、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二) 规律估算法。就是运用各种运算规律 、性质判断运算结果,如判断9.4×0.18=1.692的结果正确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因数(0除外)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肯定比这个数小’的性质,轻松地对结果作出推测和验证,用这种估算的方法就很适合验算一道题是不是计算正确。

(三) 联系实际估算法。如人数 、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比自行车速度快等。

(四) 据零求整法。如一张报纸有多少个字,一个操场大约能站多少名学生……例如,我在教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给学生建立10000的概念,就准备了很多的黄豆,想通过实物加深学生对万的认识,那10000粒黄豆到底有多少呢?学生乍听到要数10000这个大数时都会被唬住,但如果这时渗透估算的方法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先数出10袋100粒的黄豆放在一个合适的透明杯中,不多不少正好装满,这就是1000粒。那要数10000粒黄豆这样数下去该多慢呀?有什么办法能很快地看到10000粒黄豆呢?一个孩子回答到:“用这个杯子满满地装上10次倒在一起大约就是10000粒。”他的办法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同,很快大家就看到了大约10000粒黄豆……在这个实验中那些黄豆并不是准确的10000粒,也是一种估算,根据单量估算出相应数量,“据零求整”,整个实验不仅让学生感受10000的大小,同时在实验中渗透给学生一种量化估计的方法,便于他们以后进行较大数量的估测。

再如,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在学过米、 厘米 、克和千克以后,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单位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填写恰当单位:黑板长4—— ,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大卡车载重2——,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再让学生估计学校的旗杆有多高?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就会以以前练过的东西为参照来判断,感觉容易多了。

三、创设情景,增强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带学生参观新的教学楼的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算要装修新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用步子跨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算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砖了。甚至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自己家的房子在装修时有的地方整块的地板砖摆完了离墙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多准备些来填补空缺,所以他建议在实际购买中还要多买几块砖来以备填补地面接触墙处。

在“五一”黄金周放假前,许多孩子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借此契机,我设计了一个“理财小能手”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出行前先估算出这次旅行大概要花费多少钱,比如说,车费多少、餐费多少、景点门票多少、 纪念品费多少等等,合计大约是多少。旅游结束后,与你的估算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既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又增强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

四、感悟方法,鼓励策略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果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的。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达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例如286+312,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12估成310,290+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整百数300,312估成310,300+310=61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再次,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总之,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浅谈小学体育竞争意识的培养论文

《估算》教学设计

加 减法估算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数学《电影院》说课稿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0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整理8篇)】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2022-04-30

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2023-11-27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12-07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2023-04-24

《生活中的估算》教学实践与反思2023-08-19

新人教版三年级除法估算教学设计2023-08-02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2024-03-11

二年数学上册工作计划2023-05-06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2023-11-27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023-02-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