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集锦14篇)由网友“arson”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4、5、6、10、11、12题…[P60、61、62]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其中第4题是有情境图的巩固口算乘法服务的,但又一点“我每分钟大约行100米”体现出了“估”的意识,第2题中的条件由文字直接给出,第3题的苹果有多少箱则要学生从情境图中去寻找。第5、6都是口算题。第10题是纯粹的估算题,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估算的策略。第11题是有情境的口算应用题,由于条件和问题都比较抽象,应启发学生理解“产茧千克数4×50=200”与“需桑叶千克数600×4=2400”的意思,接着,教材又提出:“张村共养了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40×50=)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有序读题,不要张冠李戴,让该对应的条件和问题对应起来。教师也可以采用表格式对应分析。强调4张是个多用条件。第12题是文字应用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要引导学生得出“以后就是过了20年的意思”,从而再根据小象“体重每年增加200千克”得出20×200就是小象20年增加的体重,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刚出生时只有100千克重”的底数。所以要让学生做个换位计算。也就是把自己拟化成小象可能情况乐观点。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技能技巧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初步形成技能技巧。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要重视口算和估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为口算与估算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好练习活动。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或选择学生身边的实例,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
2.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口算、估算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口算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为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3.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独立解决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在“说”的活动中取长补短,加深对估算过程的理解,有效地促进达成“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口算、估算的过程”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例1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做一做[P63]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1.教材呈现一幅去书店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1套12本,每本24元”的信息,让学生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并得出乘法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
2.图下面,呈现给两个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材借助小刚的口算法和“小红这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或许受前面口算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用小刚的想法,但却会出现计算率不高的现象。所以很多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会自觉选择小红的计算法。这儿不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但却是第一次出现两个部分积的形式。所以,在右边给出了笔算的完整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部分积)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同时用“虚写0”的形式提醒学生“个位0不写”,引导学生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
2 4
×1 2
4 8
2 4 0
2 8 8
3.例题中只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计算的方法。在下方的“做一做”中就对照编排了一些类似的相关的题目,教学时,要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以及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并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建议和思考:
1.在充分准备中让学生探索新知。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竖式的写法,实际上是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和加法三个竖式合起来的一种简便写法。教学时,要注意安排两项复习内容:第一,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通过复习,再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为学生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条件。有效的复习,将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在情景交融中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把计算教学融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算用结合”。本节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妈妈(阿姨)买书的情景……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结合开学初很多家长为孩子买书或老师为学生购书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一共要付多少钱”,不用老师说,学生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列出“24×12”,接着探讨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
(1)24+24+……+24=288(12个24相加);
(2)12+12+……+12=288(24个12相加);
(3)24×4×3=288;
(4)24×2×6=288;
(5)3×12×8=288;
(6)4×6×12=288;
(7)24×10+24×2=288;
(8)20×12+4×12=288;
(9)30×12-6×12=288;
……
也有可能学生竖式计算:
3.在优化组合中寻取最佳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得的计算方法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得出: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拆数;第四类是竖式。然后对四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第一类太麻烦,第二类连乘法但是有时候却不能成型,第三类拆数能凑成整十数较好,但是如:41×23就很难凑成整十数,只有第四类用竖式最能解决问题,也最不受局限。然后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而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最终选择第四类的第(5)个竖式。
4.在顺藤摸瓜中注重算理渗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小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失误,教师要在学生“理不清”与“理还乱”中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漏乘某一位;把积的位置写错;或出现相加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才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时时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处处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完成计算,并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感与兴趣,就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5.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评价内涵
《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算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特别应注重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本节笔算乘法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并相互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接着,让学生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道理。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笔算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运算规则。这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1--4题 [P64]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教材第1题和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计算,目的为巩固上节知识而设计的强化练习;第3题是已知“买来14筒羽毛球”的信息,要学生帮助图中男孩得出:“一共有多少只”?这一题是一道不正常的图文式应用题,也可以说是一道缺少一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看看学生对“求14筒必须先得知1筒有几只是否明了”?第4题也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一道图文式应用题 ,充分体现出了“算”“用” 结合式的教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技能技巧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初步形成技能技巧。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和思考:
1.可以适当改变教学顺序
书上先出现第1题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目的是为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而安排的一道强化题。我认为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书上第4题“折纸鹤”先上,这一题较符合用我们前节课的“算”来指导我们的“用”。然后在教学其他各题。尤其是第3题是一道开放题,教学是教师要不拘一格,只要学生说得有理有据,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和认可。当然,是不是需要改变还是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进行的。
2.作好铺垫引导工作。
情景提取算式不是问题,可算式计算能否正确需要前奏。如果先上第4题,教师必须在前面作好铺垫工作。如可以先展示几题学生在上一节中的典型错例。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 [P65、66]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1.教材为学生在例2设置了“下围棋”的具体情景,引出“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19×19的笔算过程,了解进位的方法。从而实现了本单元教学的第二次飞跃:“不进位”→“进位”。在探讨计算方法中同样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同样注重于估算的教学。
2.与不进位的教学不一样的是,教学估算的方法没有另起炉灶,而是紧接例2展开,并且时刻为例2的教学服务。体现出学生估算的真正思维方式:19≈20、20×19=380、380-19=361,与此同时,教材又不遗余力地为学生的竖式计算提供展示平台。个位“九九八十一”满80向十位进8。与不进位教学相同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练习也是放在“做一做”中,让学生运用类推能力进行计算的。从而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过程的理解,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通过进位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勇气。
案例片段:
重点评议笔算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师: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刚才的竖式过程。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
生:我的第一步是19乘以9;
生:刚才我的第一步是用19去乘第二个因素的个位9;
生:不对,19×9是用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19是171,个位满80向十位进8。
师:很不错。那第二步算的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算的?
生1:我的第二步是19乘1得19;
生2:我认为应该是用十位1去乘19的每一位。
师:十位1×9代表什么?应写在什么位上?
生:十位1×9代表9个十,9应写在十位上。
师:那第二个积你们写19,实际是多少?
生:实际上是19个十。只要在百位和十位写19就可以了。
师:真的很不错。那我们的第三步又是算什么呢?
生:第三步就是把两个加起来;
生:第三步是把刚才乘的积171和190合起来。
具体教案可以参考教师用书。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第3--8题 [P66、67]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练习十六是进位乘法的练习。在这第3--8题练习中,教材以不同形式呈现基本的笔算练习内容,如蜜蜂采花蜜、送水、明信片等,为组织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提供了素材。以加深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实际中应用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第3题和第4题是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图文式应用题。主要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实现用,把计算的教学巩固于生活的实际中,让生活与计算相接轨,达到最佳状态下的算用组合。,第5题是计算题,包含了个位相乘进位和十位相乘进位等形式。第6题是融趣味和计算于一体的“小蜜蜂采花蜜”,第7题送水应用题,第8题是含有多余条件的图文应用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找准对应的条件,以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继续熟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感悟。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己来
这些形式的练习在前面学生都已经见识过了,教师在这个练习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研究,一些情景式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发动小组进行评价或全班进行有效评价。因为只有学生自己经历,这种体验才会更真切,更深刻。
2.教师的任务是策划
作为教师我们不只当一个温和的引导者,而要在关键时刻当一个权威的裁判者。今天这节课的练习情景较为丰富。我们应该策划出一个适合我们学生的连环情景氛围。如可以改编题目变出“智闯马虎宫”、“巧手小测试”“我家春节大行动”等。象“小蜜蜂采花蜜”趣味数学题,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解答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和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不必通过计算就能找到所要采集的蜜源。
3.注重对数量关系的渗透
这节课的练习中所有的情景练习题都是渗透着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这种数量关系较为抽象,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这种关系,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讲清讲透。要注重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进行解答,给学生一个练习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可增加的数学乐园题:
奥 运 1 奥 运 2
× 功 × 功
奥 0 0 8 奥 运 运 8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哥伦布竖鸡蛋和练习十七第1--4题 [P68、69]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节课第一个任务就是以“哥伦布竖鸡蛋”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回忆和探索。第二个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第三个任务就是设计了一些难易适中的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1块是用估计法得出“哥伦布竖鸡蛋”的大约字数,鼓励学生用多种估计法展开估计,并对照实际字数,看看谁的估计最接近实际22×13,估算的同时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笔算,是一道融口算、估算和笔算于一体的练习。练习十七第1题是对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口算的复习和回顾,第2题是“为企鹅找冰”,趣味的题目引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回顾,以达到熟练掌握的情度。第3题和第4题是情境式的应用题,其中第3题用“共有32个国家队进入世界杯足球赛的决赛阶段”和“每队有23名队员”这两个信息来要求学生得出“一共有多少名队员参加比赛?”其中渗透了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也渗透了让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让计算与情感溶为一体。第4题也是渗透了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它需要学生能从图中的信息得到“一辆车准乘54人”,才能和另一个信息“我们公司共有25辆这种旅游车”组合成一道能求总数的应用题,培养了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和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达到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方式经历和回顾本单元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归纳、整理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设计:
一、猜谜引入、调动情感
师:请根据语言提示,抢答出一位古代世界名人的名字。(提示1:男人。提示2:出生在意大利。提示3:世界著名的探险家。提示4:举世闻名的航海家。提示5: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
生:哥伦布。
二、提出问题,寻求策略
师:想不想听哥伦布对“蛋的解说”?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长时间?
生1:1分40秒。
生2:2分钟。
师::你们猜得很接近准确数1分52秒,如此短暂的时间,却能做许多事情,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1:在事情完成之后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去做,但只有具有胆魄和创造力的人才能够做第一位勇士。
生2:当别人取得荣耀时,怨恨、妒忌是不对的。只有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师:这个小故事在课本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有的学生在独立解决,有的学生在跟合作伙伴讨论,全体学生都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准备展示汇报)
生1: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数。
生2:这种方法数起来太慢,可以先数每行有多少字,再数共有几行。用每行的字数22乘行数13得到算式22×13,22≈20,13×20=260。所以这篇文章大概有260个字。
生3:这篇文章每一段的行数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先数出一段的字数,再乘一共有几段就可以了。
生4:可以用笔算,22×13=286。
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
师:我们能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实际是运用了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老师课前请每一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整理出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请你们四人一小组,首先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然后评选出整理较全面、具有逻辑性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汇报。
②先派各小组代表展示作品,交流整理方法,其他学生做出评断。
小组1:我是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学习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学习顺序是口算乘法在前,笔算乘法在后。其中口算乘法有两个例题,例子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例2是估算;笔算乘法有两个例题,例1是不进位笔算,例2是进位笔算。
师:请对本小组的作品及发言做一些评断。
生:他们的作品较系统、全面地整理出了本单元知识,书写工整、美观。发言时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小组2:我根据目录和例题的内容,用表格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知识。表格中第一列是本单元总的学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列分为三格分别是口算乘法、笔算乘法、解决问题。口算乘法对应的表格分为两格,分别中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估算:笔算乘法对应的表格分为两格,分别是不进位笔算、进位笔算;解决问题对应的表格分为三格,分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生:用表格的方式整理知识比用文字叙述要直观、清楚。
小组装:我是用框图的方式整理知识的。用长方形框表示各项内容,然后用大括号连接。我把口算乘法放在上方,笔算乘法放在下方,这符合教材的安排意图: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乘法包括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笔算乘法包括不进位笔算和进位笔算。
生:我认为用框图整理知识是最方便、最直观清晰的方式,不仅全面、逻辑性很强,而且有使人看后一目了然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基本练习。
a.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口算练习,采用“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的形式,让全体学生精神专注地口算。表扬做得全对的同学,请他们说一说口算又对快的窍门,从而再现口算规律: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0,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上几个0,从而提高口算能力。
b.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笔算练习。在练习中加强各种情况的混合练习和比较练习,针对学生计算此类题目容易出错的三种情况:计算时应选用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再用个位去乘;进位时加错;数位对不齐。引导学生每计算一步都要看数位对齐没有,进位没有。另外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检查的习惯。
2.解决问题、发散思维
a.解决书上第3题和第4题。
b.解决学生生活小问题。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几位学生回答。
小老师1:我姑妈家养了43头奶牛,一头奶牛每天吃青草12千克,每天准备450千克青草,够吗?
生1:可以用乘法估算解决。43≈40,40×12=480,480>450。所以每天准备450千克青草不够用。
生2:也可以这样想:12≈10,43×10=430,虽然430<450,但是少算了两个43是86,430+86>450。所以每天准备450千克青草不够用。
小老师2:我们社区6月份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平均每户节约61千克水,共有87户,我们社区6月份共节约用水多少千克?
生:由于这道题目中数字较大,所求问题需要的是准确数,因此可以用笔算乘法解决。
小老师3:我家平均每月大约用电80度,全年大约用电多少度?
生:一年共12个月,80×12可用口算得到结果。
师: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新的理念,淡化“整理和复习”的形式,注重实质,在生动的数学活动基础上,不仅引导学生回顾整理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同时在练习的设计上,也注重了练习的层次性和趣味性。提升了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篇2: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路桥小学 施仙素
一、教学内容:
二、教材编排特点及重难点:
1.人教版教材乘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个学期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学期 内 容
二年级上学期 表内乘法
三年级上学期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下学期 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上学期 三位数乘两位数
2.人教版教材乘法的教学内容与原省编教材的编排对比:
(涂阴影处表示原省编教材与人教版的不同处)
⑴口算
①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30×20”和“300×30”,原省编教材放在第六册例8。
②例1的“做一做”让学生利用迁移解决“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12×30”(人教版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12×3”在三年级上册解决了)。原省编教材也在此处解决,例3、4及做一做中。
③对口算的整体要求不变,但按难易程度重新调整,加强学生的探索性。人教版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15×3”“150×3”的类型后移至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原省编教材是在六册例1、2解决的。
⑵笔算
①人教版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四年级上册。相应内 容都后移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都移至四年级上册。
②关于估算。原省编教材是在第六册教学了“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后才安排估算的内容。在人教版中,把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从100内的加减法就开始学习估算,加强了估算的教学,具有较强的课程超前意识。
3.本单元编排特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加强了“算用结合”的教学
本单元的最大特点就是感性抽取出理性、理性运用于情景。A.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B.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如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等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算用结合”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强“估算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教版教材很有超前预见性,从100内的加减法就开始学习估算。同时估算也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本单元的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本单元的难点:难点一,进位问题;难点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时划分(共8课时):
第一课时: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2、3题………[P58、60]
第二课时:例2、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9题 [P59、61、62]
第三课时:练习十四第4、5、6、10、11、12题……… [P60、61、62]
第四课时:例1、做一做 …… [P63]
第五课时:练习十五第1--4题 [P64]
第六课时: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 [P65、66]
第七课时:练习十六第3--8题 [P66、67]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第1--4题…………… [P68、69]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用”整理出“算”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例如,口算内容中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笔算内容中妈妈买书的情景……教学时,我们要充分“用”这些感性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不唐突。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2.让学生主动“探”整理出“法”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学生“估”,鼓励算法“多”。
不说估算是《标准》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的要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重视口算、笔算的方法多样和估算技能的形成。
4.处理好三“算”促“共长”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如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口算和估算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口算的技能形成促进估算的有效达成;笔算技能形成又促进口算的巩固和深化,从而达到三“算”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知道什么时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
5.重视“基础”保证“量”
虽说这部分内容有了很多的前沿基础,教学的迁移空间也更大了。但迁移归迁移,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不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2、3题………[P58、60]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教材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境图,这个情景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把乘法口算的教学置入这样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理解乘法列式的意义显得非常自然。
2.图下面先出现解决“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 少份报纸?”的实际问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
A. 300×10=3000
B. 300×30= 的计算方法:因为300×3=900 所以300×30=9000
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问题,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原知展开新知识教学的探讨。
3.对于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再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4.教师要把准二层次的教学:一是教学乘以10的;二是教学乘以是10的倍数的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简便方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问题和观察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 听算: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
[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
(1)10个1是[ ],怎样列式?(板书)1×10=[10]
(2)10个2是[ ],怎样列式?(板书)2×10=[10]
(3)10个3是[ ],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情境引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今天给小朋友们寄来了一封特殊的信。这封信的内容就是在书58页上。是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左边题
2.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
3.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 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10=3000(份)
C.300×10 300×5×2
……
(6)单项练习:
75×10 38×10 26×10 45×10 50×10
63×10 72×10 55×10 18×10 68×10
(7)讨论: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得出: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表示什么?
B.你怎么口算?
(2)汇报口算方法:A.3×3×1000;B.300×10×3……
(3)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5.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设置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之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口算、估算的方法。学生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口算、估算技能寻找出计算方法。例如,300×30可以由3×3=9→300×3=900,推出300×30=9000;还可以由300×10=3000推出300×30=3000×3……教师尽力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切实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找到新的计算方法,发现规律。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讨论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例2、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9题 [P59、61、62]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教材通过创设350名同学来听课安排座位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估算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都只要估算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或不可能知道精确的结果。
例2是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开始,教学估算的方法,这里要求不高,只要求他们会把任意的两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就行了。例题中出示了3个同学的对话。生1:每排22个座位?生2:一共有18排。生3: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哪到底够不够呢?图下面通过3位学生估计法,这就要看22乘18大约是多少,所得的积是否接近或超过350。不直接计算怎么知道22×18大约得多少呢?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用我们过去学过的算法得出最接近的结果?一般来说学生会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学生会想到把22(估少)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20来计算,把18(估多)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20来计算,也就是在上学期估算的基础上用20乘20得400这就是大约的座位个数。因为400大于350,所以来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第二可能就是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如18≈20或22≈20,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在列式计算时应该让学生回忆约等号,并能做到独立列式解答。
在例题的“做一做”题目中,出现了与例题不同情况的估算题,让学生再次经历估算的过程。教材也先出现情景:用“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和“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构成一道生活中的小问题。解答时也有2种思路:第一种把23或22其中一个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20来计算;第二种方法就是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接近整十数来估算,但是这样的结果与准确数误差较大。教师要加强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过程,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初步了解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题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 出示例2.
“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师:在这么多的估算答案面前,到底哪一个答案最接近准确值呢?
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尽量接近准确数。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0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教学评价、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思考的问题:1.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往往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估算,因此遇到计算的问题时一概都用笔算。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算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算意识。2.教学估算时,要把握好估算的要求:一方面要掌握估算的方法,能估算出结果;另一方面是分析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之间的大小关系。]
篇3: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
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4 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3、笔算: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 33×31 43×12 11×25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整理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口算练习:
20×60 90×30 80×80 15×2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练习:
42×18 39×11 57×28 42×12 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3、笔算:(练习十七第2题)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3、4)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学习总结:
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价。
篇4: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12第2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13第3课时
教学内容: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14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 33×31 43×12 11×25
23×34 54×13 39×27 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15、16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整理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要求: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口算练习: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练习:
42×18 39×11 57×28 42×12 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3、笔算:(练习十七第2题)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3、4)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学习总结:
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价。
篇5: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58----69 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2、 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5、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6、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7、 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8、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 的笔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学习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课时安排: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书本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2、口答:
(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
(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
(3) 9个十是( )? 3个30是( )?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b.你怎么口算?
(2)汇报口算方法: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页第3题:
(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书上第60页练习十四第4题:
2、开火车口算比赛。
第60页练习十四 第1、2两题:
1)
2)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学生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28页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300×10=3000(份) 60×10=600(封)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300×30=9000(份) 60×30=1800(封)
教后反思:本节课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算?”,再分组交流讨论。作为计算课除了要探究算法的多样化,更要帮助学生理清算理、运用算理,而非机械地重复计算技巧。这节课学生出来的算法只有一种:3乘1等3,再在后面添上300后面的两个0与10后面的1个0,等于3000。虽然学生知道“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但为什么要在后面添0,学生不是很清楚。在例题教学时,学生出来了一种算法,我指出,10个300是3000,所以等于3000。第二道算式,60乘10,学生回答时仍然只是说6乘1等于6,因数末尾有两个0,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
作业反馈:作业学生完成得都不错,只是在解决问题时漏掉答,或回答得不完整。
篇6: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1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9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7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8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9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2、笔算乘法(4课时)
10第1课时
教学内容: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4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篇7: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课时安排:
9课时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篇8: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4第四课时 24时计时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表示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一、复习。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 晚上10时是( )时 深夜12时是( )时
2、13时是下午( )时 17时是下午( )时 21时是晚上( )时 14时是下午( )时
3、连线。
18:06 23:38 5:00 13:00
下午6:06 晚上2:00 下午5:00 早上5:00
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消失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5、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6、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
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 到晚上 ,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
8、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第五课时 制作年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活动课制作年历。
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制作年历,让他们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我国的一些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呢 ?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年历好不好?
二、活动。
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
师生共同总结: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他颜色标出。
如何布局,如何分工。
让学生小组合作。
三、作品交流。
你觉得哪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
1、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苹果形的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70×3 80×9 19×5 65×2 25×3
57×2 23×4 32×6 19×3 37×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
(1)10个1是[ ],怎样列式?(板书)1×10=[10]
(2)10个2是[ ],怎样列式?(板书)2×10=[10]
(3)10个3是[ ],怎样列式?(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并写出得数)
(4)学生自学第9页“准备题2”,并填[ ]。
要求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找出规律,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王大妈制作茶叶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课件回答)
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多少斤?王大妈一天制作茶叶多少小时?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王大妈一天能制作茶叶14斤,10天共制作茶叶多少斤?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4×1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例如:14×10 = 14×9+14=126+14=140
14×5×2=70×2=140
10×10+4×10=100+40=140
……
(4)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单项训练(幻灯出示):
75×10 38×10 26×10 45×10 50×10
63×10 72×10 55×10 18×10 68×10
(1)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2)讨论:
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深入探究:
运用课件继续呈现茶农们制作茶叶的情景后,提出新问题。
现在有30个人在制作茶叶,如果平均每人制作茶叶14斤,她们一共能制作茶叶多少斤?
(1)出示算术:14×3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3)试一试:口算
73×10 90×50 31×40
(4)引导并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数较好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允许并鼓励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2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填表:第10页第4题。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解决实际问题。(小黑板出示)
(1)45乘10得多少?
(2)60个15是多少?
(3)写出4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积都是480的算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练一练”第3.5题有关题目)。
贴出苹果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苹果”的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把苹果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苹果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谈一谈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篇9: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姓名:吴小姿 单位:温州市苍南县观美镇华阳辅导学校 邮编:325806 电话:6490056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评价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二、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三、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
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平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
那大家会计算吗?
(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生:因为19≈20 20×20=400 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19=?
二、展开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下面开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
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
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 19×9=171 190﹢171=361
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
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
④列竖式: 1 9
×1 9
1 7 1
1 9
3 6 1
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
1 9
×1 9
9 1
1 9
2 7 1
(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
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
附:录音内容
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⑵教师提问:以上几种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哪种方法更适合你?
大部分学生说喜欢第①种,有学生说喜欢第④种,也有学生说喜欢第③种。
师:第②种方法是用加法计算,比较基本,但计算比较麻烦。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不过不容易理解。第①种和第④种都是把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只是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
⑶教师小结:刚才你们通过动脑思考,计算出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围棋棋诀第一句就提到“棋之盘,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电脑呈现)
三、巩固应用
1、数学小门诊。
2、小组接力赛:摘苹果。
(比赛规则:每一组都有一张这样的苹果图片,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小组合作,往下传着写,直到把苹果上的题全部作完,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就是冠军。)
3、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将结果填入短文中,使短文成立。
围 棋 小 资 料
围棋古代叫作“弈”,它还有许多
有趣的名称,比如“坐稳”和“手谈”。
《左传》是世界上最早讲到围棋的书籍,
书中提到的围棋时间是公元前_____年。
围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种,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就广为流传。现代,大家比较熟悉
的聂卫平爷爷就是我国的围棋高手。他_____年8月出生于河北,10岁开始学棋,_____年被授予“棋圣”的称号。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们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同学们,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说从学校到老师家有很多路可以走,我可以走最近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再回到家。数学学习也一样。今天大家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研究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真了不起!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多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好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2、请学生拿出评价卡:
首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这节课的感受给评价卡上的“我”画上表情,然后再请你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再给自己一个评价。
请学生把这张评价卡保存在你自己的成长记录里。
(以上活动可延伸到课外,只要求学生当天完成就可以了。)
在反思各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各自方法的特点,通过比较,体验到方法是否优劣,“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的目的。
练习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巧妙地将3道算式和一段介绍围棋小知识的文字结合起来,既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又需要一些推理,不但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题目还配上古人下围棋的画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评价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本节课在充分肯定、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评价。如,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完成评价卡。以上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
五、教学片段实录
小组汇报整理研究成果时,黑板上两组同学都采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但计算过程与答案却截然不同,一种算法是正确的,而另一种在计算中丢了“进位8”。这也是我在备课时已有预估并希望课堂中能出现的。这时我并没有简单地指出谁对谁错,作出判决,而是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
片段一:笔算法则的建构
师:现在黑板上两组同学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下面,大家当“小记者”,你们可以直接向他们提问。
生1:我想问的是,方法④中的171是哪里来的?
生2: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第一个因数。九九八十一,个位上写1,向前进8,一九得九,加上进上来的8,十位上写7,百位上写1。
生2:再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把9写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10×9,所以把得到的9写在十位上。
生3:19乘9不等于91,所以方法⑤是错误的。
师:那到底错在哪呢?
生4:他没有向前进8!
师:这一道题和我们昨天学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昨天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生:但他们的计算思路是一样的!
师:现在大家明白了吗?以后做题时可要细心哦!感谢“小记者”们踊跃提问,感谢这两个小组同学的精彩解答!在这里,老师最想感谢的还是为我们提供错误资源的小组,正是你们提供了错误的判断,才使得大家对出错的原因有了分析,对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大家!
通过采访,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位”这个原本老师苦口婆心强调却屡不见效的难点在这里亲而易举地解决了。
六、教学反思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中,我十分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堂上学生争着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使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节课之所以能让学生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成功搭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脚手架”。
一、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搭好了情感的“脚手架”
很多计算法则教学课都是按“复习--新授--巩固练习”这样的环节来设计,但在上面的设计中并没有复习铺垫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考虑的:其一,让学生在探索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远远比新知学习前迁移更加有效;其二,学习之前,学生的状态可谓纷繁复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内容,全身心地进入数学学习的“门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下围棋这一情境,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内容,那我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其呈现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呢?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讲故事形式,巧妙地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习亢奋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二、提供交流的“渔场”,搭好经历计算过程建构的“脚手架”
对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中曾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本节课,在独立探讨“19×19”的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做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5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我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学生用自己的算法和用别人算法计算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但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好“迁移”这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好方法、策略的“脚手架”。
学生能否实现从旧有认知经验到新的认知图式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安排好迁移这一环节。在独立探究“19×1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如果能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上节课是如何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相关经验,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一小部分学生在独立探究时的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了。
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中完善,在遗憾中成长。遗憾,带给我们思考;遗憾,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步步走向成熟。
(执教:吴小姿 设计:吴小姿 指导:林克勤老师)
篇1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能力目标:
1. 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2.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多个鞋形算式卡片(每张只有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旧知
学生独立完成:
(1)用竖式计算: 24×2 23×3
(2)口算: 24×10 12×20
2、引出新知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出图意。
引导学生列出: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这里的乘法和刚才的乘法比较,有什么不同?
从而引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的积大约是多少?(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自主探索,组内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学生汇报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上台板演并说明算法
4、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5、研究笔算
(1)请学生打开课本第63页,看看小红的算法,并完成以下三个要求:
A、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B、自己试着算一算。
C、小组讨论: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学生汇报
请学生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3)课件出示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教师讲解
(4)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觉得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2 3 3 3
× 1 3 × 3 1
6 9 3 3
2、判断练习
让学生先说出错误的原因,再改正错题。
3、选择练习
出示:41×21 32×12 22×14 各组选一道计算
4、游戏
贴出写有数字的卡通人物,说明游戏规则,让学生独立计算,找出所需的结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找到的鞋子最多。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篇11:逛书城--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20×30 40×50 70×20 30×20
12×40 13×70 60×50 80×40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 理解图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 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 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 人为一小组讨论。
(3) 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评价。
5. 总结并揭示知识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生总结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总结
1.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篇1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如果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及答案。(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学生探讨笔算算理;
(2)师生共同小结笔算算理:
2 4
× 1 2
------
4 8 ……24×2的积, 问:48是怎么来的?
2 4 ……24×10的积, 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 8 8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如果有300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②课后探讨:123×23(三位数乘两位数)
环节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 “情境引入(层次推进)--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笔算算理(师生探讨)--专项练习(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估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学生探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习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3、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篇13: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宏育小学 李 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 24×10= 40×50= 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 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 × 30 ≈ 32 × 48 ≈ 43 × 22 ≈ 35 × 19 ≈
( ) ( ) ( ) ( ) ( ) ( ) ( ) (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 )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 )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 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 )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 )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 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 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篇14: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单元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口算乘法
教后反思:本节课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算?”,再分组交流讨论。作为计算课除了要探究算法的多样化,更要帮助学生理清算理、运用算理,而非机械地重复计算技巧。这节课学生出来的算法只有一种:3乘1等3,再在后面添上300后面的两个0与10后面的1个0,等于3000。虽然学生知道“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但为什么要在后面添0,学生不是很清楚。在例题教学时,学生出来了一种算法,我指出,10个300是3000,所以等于3000。第二道算式,60乘10,学生回答时仍然只是说6乘1等于6,因数末尾有两个0,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
作业反馈:作业学生完成得都不错,只是在解决问题时漏掉答,或回答得不完整。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反思:在数次估算教学中本课是最成功最自然的一课。两位数乘法的口算难度,为学生自然产生了估算的需要。尽管也有学生尝试口算但是复杂,自然引入估算。学生呈现的方法如同例题中的3种。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2个因数都估成相近的整十数。乘法的估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不同的估算方法。如只是对算式进行估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在解决问题中,就让学生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老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在估算教学中既要交流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更注重培养学生选择最优的估算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解决练习十四第8题时,学生出来较多的方法,如下:一、93除以3先求出每行有31棵,再估算12行有多少棵。二、93除以3用估算,得出每行大约有30棵,再12行约多少棵。三、3行93棵,12行里有4个3行,也就是4个93,93乘4估算出结果。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说明,不错。
作业反馈:学生都能正确地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且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少估了多少,或多估了多少。在作业中进行估算时约等号符号的书写经常忘记,写成等号。
乘法口算估算练习课
教学反思:今天上课闹了一个小笑话,在解决养蚕问题时,题目是这样说的:一张蚕产茧50千克。但我看成一张蚕产蚕50千克。还费了老半天的时间给学生说明蚕的生长过程。写在黑板上时也写成产蚕。在3班,没有一个学生发现我说错了。但在2班,我边说边写下“产蚕”时,学生说,老师这个字是草字头的。我这才发现是“产茧”,而不是“产蚕”。觉得很是羞愧。连自己读题都会读错,怎么要求学生认真去审题呢。
作业反馈:今天的作业不难,学生完成得较好。只是第2题,让学生去求全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估算,或有估算但没有用约等号。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反思:
1、本课原是想从旧知识出发,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但在新旧联系处理上还不够紧密。在出示一本书23元后,问:你想买几本。学生说2本、3本,很散,也只是让学生这样说过而已,再提出买2本,算式怎么列,买10本算式怎么列。只是列出了算式。
改正:出示后,问:你想买几本,算式怎么列?让学生列式计算。再反馈。反馈时将23乘一位数的板书一种,乘整十数的板书一种。再问:这些算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是旧知识。今天我们要问这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接下来的23乘12时,也会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而不会只用竖式。
不当处:当学生出现另外两种估算方法时,我问:少估了多少?
改正:比准确的结果怎么样?多估了还是少估了?少估了多少?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
2、细节处理不恰当,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
在让学生解决23乘12时,学生出来的算法比较多,其中一位是将23分成了20与3。再20与12相乘,3与12相乘。这位学生其实是受到了估算时的影响,少估算了3个12,因此他采用了这种方法。我称许他是对的。但接下来,我把他的方法给擦掉了。如果我将他的方法保留着,引出另一种口算的方法。(将12分成10和2)然后等竖式列出来,学生说了每一步的算理后,让学生找口算与笔算有哪些相通的地方,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其中的一种口算方法就是笔算的过程,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这样的比较方法的相通之处更好价值。还有一位学生出来的方法是20乘10等于200,3乘12等于36,2乘23等于46,最后相加。这种方法是错的,我没有进行正确评价。
当学生没有出来我所要的方法时,在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时,我可以进行适当适时地点拨。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心中有数,应该让哪位学生展示,都要心中有底,不能随意地点名。
3、算理讲解得很透彻,但算理太忽略。在算理上,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第一步是怎么来的,第二步是怎么来的。但其中的第一步具体怎么算,我讲得比较简单。理解力好的学生能明白,但中下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我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与箭头来写明笔算的方法与顺序。
作业反馈:今天的练习里面,有三道是进位两位数乘法。练习中的目的是通过将第二个因数分解为整十数与一位数来解决,但很多学生没有想到用因数分解,只是用笔算,由于有进位,学生错的比较多。个别学生在笔算上还有困难。
不进位乘法笔算练习课
教学反思:这节课由于个别学生对笔算的顺序掌握得还不够理想,因此,在学生练习并板演后,我分别请8位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在改同学竖式的时候,说一说计算的过程,这样在列竖式、改竖式、说过程的过程中对笔算的方法掌握得更好一些。平时让他们说的时候,还都不大情愿。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大,都很想当老师上来说一说。
作业反馈:此次的作业完成得不错,但在回答问题时大多学生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找出了乘11的规律,但在运用规律时比较死板。如61乘11等于671;71乘11等于781,但11乘52有些孩子就写成121。说明他们对规律还不明白,只是照样子用而已。
笔算乘法(进位)
教后反思:在笔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估算还能帮助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要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独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进位的处理。尤其在第2步计算,总有进位的,如若学生口算有困难的就存在进位写法的问题,有的写在竖式中,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记录在竖式旁边。但是在计算结果校对中发现错误率很高,除了算理不透外很多学生都是在口算时这儿或那儿出点问题。教材在练习十六里还安排了充分的练习。那么就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吧!建议在起步阶段的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轻声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每个数字都是怎么得来的。在说的过程中改善书写和计算中的一些马虎现象,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作业反馈:本次作业是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我要求学生每一道都列出竖式,如果书上已经出现竖式,就将竖式写完整,如果没有,就将竖式列在本子上夹进去。作业本上完成的情况比较理想。
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的笔算正确率有较大的提高,且书上的题目难度不大,都只是一步解决的问题,学生完成得也比较理想。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前4题是笔算或是一步乘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完成得较好。但在做第5题时,学生产生了对题目意思没有正确理解就下笔的情况。第5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求一天总共需要多少桶水?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每桶水重19千克,一天共喝多少千克?第二个问题是承接第一个问题的,但学生受书上第8题卖明信片题目的影响,以为有一个条件是多余的,就把18个班级这一条件给省略了,出现了错误。此题需要对孩子们再进行讲解。
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整理的能力还比较差,讲得很零乱,东一点、西一点,没有系统性,以后还需要慢慢地进行培养。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有5道题。第1题是笔算后再连线,学生完成得很好。第2、3题与前面的时间有稍许联系,有些条件是暗藏,如七月份可运多少垃圾?已告诉每天运18吨,七月份是31天。又如每月用水17吨,一年共用水多少吨?一年是12个月。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指点。第5题是带星号的题目,理解力好的学生做得比较好。尤其是第2个小问题,剩余的票按每张18元全部卖出,可以再收多少元?剩余是584-370是三位数,好多学生能根据二位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答案。但小部分的学生还有困难,但对他们不作要求。
★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单元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 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2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集锦14篇)】相关文章: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2022-04-29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2-07-28
练习课/除法验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2-09-26
人教版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2023-12-09
平均数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4-01-17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2024-01-17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2022-07-09
人教版多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2023-11-09
人教六下数学教学计划2022-10-27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预案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