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四册第24课柳毅传

时间:2023-04-17 08:00: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四册第24课柳毅传(合集6篇)由网友“极限伏特加战士”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高四册第24课柳毅传,希望大家喜欢。

高四册第24课柳毅传

篇1:高四册第24课柳毅传

教学导航

《柳毅传》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佳作。“龙女牧羊”、“柳毅传书”等,是其中家喻户晓的情节。课文节选部分,既是神话,又是现实。不仅有雄奇恣肆的描写、缠绵悱恻的场面,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构思精巧,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可从两个层面指导学生自读:

1.学生互动,进行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

(1)包干”到组(选定目标)。本文尽管是一篇节选课文,但仍有8个自然段(两千多字)。为克服篇幅较长的自读课文在教学组织时的困难,可把全文切成a(1-2自然段)、b(3-4)自然段、c(5自然段)、d(6-8自然段)四部分,教师选定四个小组长,每组10人,按小组组定的顺序自由选择自读内容,由各小组长组织自读。

(2)答“记者”问(接受检验)。推荐一人为本组代表,就本组所负责的内容回答别组“记者们”的提问或任意抽一人回答“记者们”的提问。提问的问题可围绕文言重点词语、句子、内容理解等。

(3)“点将”(检验别人)。每组按事先组织自读时设计好的或重新归纳好的若干问题,由组长或代表任意指定其他三组的两名成员回答。

(4)“抢答”(统一检验)。教师根据本文文言词法、句法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好问题,让各组抢答或下发课前所准备的训练题,当堂检测、巩固。

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在组织上述几个环节的过程中,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并注意提问形式的多样和问题设置的层次等。

2.师生互动,组织课文重点问题的探讨。

本文在艺术上有其独到之处:概括地讲,就是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亦人亦神生活的描写,巧妙地解决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具体地说,主要是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安排曲折奇异的情节、渲染细腻变幻的情境、运用骈散结合的语言等。比起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来,唐人在传奇.写作上已有了很大发展,借用明人胡应麟的话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为此,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对“曲折奇异”的情节试作重点探讨。

(1)变换角度,概述节选部分的.内容。《柳毅传》的全文内容主要是围绕柳毅而展开的,试从龙女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节选部分的内容,不超过70字。(参考答案:洞庭龙女远嫁泾河小龙,备受虐待,牧羊于泾河边,与“应举下第”而“告别乡人”的书生柳毅相遇,倾诉苦情。后因柳毅传书洞庭,龙女得救。)

(2)片段想像,根据节选补写下文。可添加适当的情节,可写成“悲剧”也可写成“喜剧”,并组织口头交流。

(3)原文对照,问题讨论。教师补充介绍课文未选人的情节概况:有一天,钱塘君在清光阁宴请柳毅,借酒意逼他娶龙女为妻却遭拒绝。柳毅荣归故里后,变卖了龙宫所赐珍宝,成为淮西巨富,两次娶亲而妻俱亡。后来,洞庭龙女舍弃高门,化身卢氏女嫁给了柳毅,报答传书搭救之恩。最后,柳毅也终成神仙,为躲避皇帝遍求仙术之灾,与龙女同归洞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课文节选部分,以“传书”为线索,巧妙安排“恳托传书”(开端)、“接受传书”(发展)、“传书龙宫”(高潮)、“龙宫宴饮”(结局)这四个情节,它们是怎样依次展开的?

小说一开始写柳毅落第后路过泾阳,由于“鸟飞马惊,疾逸道左”而遇见被厌弃的龙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不幸者巧遇后,自然易生“同病相怜”之感。当龙女请求传书,柳毅便慨然应允。既受托付,又如何到达龙宫呢?龙女的介绍又使龙宫显得神奇难测。而柳毅人龙宫传达龙女之怨后,洞庭君“哀咤良久”,“左右皆流涕”,“宫中皆恸哭”,此时洞庭君却又赶忙对左右说:“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这就自然引出柳毅“钱塘,何人也”的发问。“钱塘被囚”的故事便通过洞庭君之口转叙而出,于是有了“泾阳大战”、“生啖泾川次子”等解救龙女的慑人心魄场面叙述。最后邪恶斩除,龙女获救。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出人意料之外,却于情理之中。张弛有度,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课外可让学生根据本文在“人物”、“环境”、“语言”、“主题”等方面的特点作一分析,并自选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

备课资料

1.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83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2.根据当代学者的考证,元稹自叙情场奇遇的那篇传记,即以张生和莺莺为主角的那篇悲欢离合的小说,原名就叫《传奇》。后来裴写了许多离奇曲折的故事,又以《传奇》为名,于是后人就把唐代文学中的这类作品都叫“传奇”。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唐人传奇选译》第1―2页,巴蜀出版社)

3.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传奇小说产生的土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繁荣和市民人口的增多,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使小说的题材逐渐脱离神仙怪鬼的内容,开始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传奇小说就植根于这样的土壤中。

初唐、盛唐是传奇的兴起阶段。这时的作品刚脱胎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但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描写手法也有显著的提高,流传至今的有《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和《游仙窟》三篇。中唐是传奇小说的黄金时代。不仅作者作品繁多,而且作品的思想内容广阔,艺术成就也比较高。如反映爱情婚姻的有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和李朝威的《柳毅传》等,否定功名利禄的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有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等。传奇发展到晚唐,出现了不少汇集单篇而成的专集。由于政治越来越黑暗,刺客游侠风行,因此出现了不少反映以神仙侠义为内容的传奇小说。唐代传奇都是用文言写的,全是短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奇的结尾,较多的是作者直接出面发表议论或说明.写作缘起。唐代传奇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里不可多得的一份珍品。

(《古典文学常识百题》第91-92页,岳麓书社)

4.毅日:“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下文钱塘君歌又曰:“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满鬟兮,雨雪罗襦。”是“风鬟雨鬓”乃言容颜减悴,略同常语之“满面风霜”、“一脸风尘之色”。后世却以“风鬟雾鬓”形容仪态万方,如苏轼《洞庭春色赋》:“携佳人而往游,勒雾鬓与风鬟。”如李清照《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或《声画集》卷七陈克《曹夫人牧羊图》:“美人零落泾水寒,雨鬓风鬟一挥泪。”用其语而未失本意者,仅偶一遭耳。

(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第807页,中华书局)

5.唐传奇小说已不像六朝志怪小说那样粗疏。它已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完整的组织结构、典型的人物形象。所以鲁迅先生指出唐传奇已是“有意为小说”。

组织结构完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人胜是唐传奇小说的特征之一。《柳毅传》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唐传奇小说以注重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为其主要特征,成为中国短篇小说趋向成热的重要标志。《柳毅传》在短短的篇幅中,就成功地塑造了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结尾有成仙、长生、富贵等情节的描写,应该看到这是时代的局限,不过与全篇作品取得的成就相比,这只是白璧微瑕而已。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第314-316页,中国展望出版社)

6.小说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和谐统一的美学原则应当是小说的真实性。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家都十分重视小说的真实性,而且他们当中的多数人所讲的真实性,都是指合乎社会生活的情理,而不是指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因此,“合情合理”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家评价小说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准。《柳毅传》作为传奇小说,当然不可能实有龙女、钱塘君、洞庭君其人,也不可能实有柳毅为龙女传书、与龙女结合以至成仙等其事,但是小说通过龙女前后两次不同婚姻(包办的与自由的)的不同结果(不幸的与幸福的)的对比描写,对封建包办婚姻和封建家长制度迫害妇女的罪恶所进行的揭露和批判,却是合情合理的。明代著名的小说美学评论家叶昼在(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回末总评)中说:“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既然趣了,何必实有其事,并实有其人?”这说明叶昼是非常强调小说要给读者以审美享受的。由于《柳毅传》的故事情节是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和谐统一,所以它既不是荒诞离奇,又不是实有其人其事。如此,小说就给读者以异乎寻常的审美享受。

(姜汉林编著《古典名篇赏析》第217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扩展阅读

甲文

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平?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耶?”

乙文

毅曰:“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平?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于有何术可导我耶?”

[阅读提示]

1.试具体比较两段文字在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2.哪段文字更吻合柳毅的性格?为什么?

[参考解说]

1.两文在表述上出现了语序的不同:甲文先慨然应承,并表明自己的“义愤之情”,然后谨慎地询问“助人之法”;乙文则先摆“水深之困难”,然后表明态度,虽也助人,但给人以多少有点勉强之感。可见,两文在情感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2.甲文更吻合柳

篇2:高四册第6课项链

高四册第6课项链

项链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本文精巧的构思――项链式的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一八八○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又名《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学习课文的结构

1、学生划分层次、写出段意

2、出示项链图:

提示:图上圈中的序号表示情节内容,请同学们将序号和情节内容对号入座填定。

A、贫穷(现实)与富有(梦想)…………序  幕

B、请柬――机会到来………………………开  端  (契机之一)

C、做衣服,借项链…………………………发  展

D、兴奋、沉迷   E、舞会陶醉……………小高潮

F、披衣逃走     G、失项链  ……………继  续  (契机之二)

H、赔项链       I、还债务  ……………发  展

J、项链是假的 ……………………………大高潮

以穷开始,以穷结束――环形结构―项链式结构

挂在玛蒂尔德脖子上德一幅沉甸甸德十字架――虚荣心

3、研究结构特点:

特点之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文似看山不喜平”

异向思维:图示之二比较――

图略

归纳:娓娓道来――急剧增温――飞流直下――突兀而起

4、继续讨论结构特点

提示:作者在构思结构时,有两处十分重要,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由于这两个情节的出现,才使整个故事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若没有这两个情节,就不可能出现后文的情节。请找出来,是哪两个情节?

第一处:请柬。请柬的出现,使主人的欲望膨胀,命运发生突变,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

第二 处:披衣逃走。披衣――寒伧――丢脸――逃走――丢项链。

情节突变,急转直下。导致人物命运有一次突变。

归纳:

特点之二:善用契机――契机,一事转化为另一事的关键。

这个关键好比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使矛盾突变。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特别是带有戏剧性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契机的构思和运用十分重要。它能使矛盾突变,情节发生大的波澜,从而出现新的局面。有助于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深化。

联想举例:

①《红楼梦》:“傻大姐误拾绣春囊”――碰到邢夫人――送王夫人处――寻管家不严的短处――王夫人气急――找王熙凤――查抄大观园――鸡犬不宁,一片混乱――司棋、晴雯横祸残死,芳官入尼姑庵――→一点火星导致大观园的巨大变化。

②《水浒传》:“潘金莲叉竿失手滑落”――竿打西门庆――西门庆爱上潘金莲――勾搭成奸――谋杀武大郎――武松报仇杀嫂――斗杀西门庆――刺配恩州――醉打蒋门神――打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5、文章的结尾:

提问: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一笔,让人大吃一惊。是否在情节上有些突兀呢?前面有没有暗示,请找一找?

①“当然可以”――――可见不珍贵

②“没打开盒子看”―――毫不在意

③“我只卖这个盒子”―不是原装货

归纳:果然是一副假项链

特点三:结尾巧妙,善于铺垫暗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活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细腻的心理描写

2、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学习步骤:

一、背景分析

1、作者是如何描写玛蒂尔德的心理特征的?(现实与梦想的矛盾)

看课文,用文中的词语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现实    梦         想

住宅 寒伧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墙壁 黯淡  东方帷幕、古式的壁衣

家具 破旧  高脚青灯、宽大椅子、精美的木器

饮食 简单  精美的晚餐、佳肴、鲈鱼、鸡翅

穿着 粗陋,朴素 漂亮的服装、珠宝首饰

用具 桌布几天不洗 珍奇古玩、亮晶晶的银器、名贵的盘碟

心理特征  痛苦烦恼悲哀伤心悔恨失望 跟亲密的男友交谈、跟女人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得人欢欣,被人追求

作用:揭示玛蒂尔德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也是她的悲剧根源。

2、思考:为什么文章开头用了一个“也”字?

“也”字的背景是上流社会高贵豪华的贵妇们同玛蒂尔德的比较。意思是说:她有着贵妇们一样的美丽容貌,却过着下等人的.生活。“也”字背景揭示出玛蒂尔德产生虚荣心的根源。“也”字的内涵,既有地位底下、红颜薄命的玛蒂尔德对不公平命运的哀怨,也有作者对女人命运的同情,还隐藏着上流社会男人女人们对玛蒂尔德的不同看法和态度。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二、讨/论文中其他地方的心理描写方式:

幻想:如第一部分的描写:她梦想……梦想……对舞会的回味。

作者叙述:第一部分:她觉得……它想往……

舞会高潮:她陶醉……她陶醉……

内心独白:如披衣逃走前的心理

动作描写:她借到项链的动作、心跳、手发抖、狂热地亲朋友。

三、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典型意义

1、形象特征

美丽漂亮――产生虚荣心的条件

借项链――产生悲剧的原因

希望找到未找到――难以启齿、希望破灭

还债做粗活――性格刚强                    。

说明真相――诚实、天真

既有强烈的虚荣心,又有刚强吃苦、令人同情的一面。作者在讽刺批评的同时又带有同情心。

2、典型意义:(注意借鉴新观念,新评论)

四、简析艺术特征:

1、故事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

2、尖锐的讽刺性和强烈的戏剧性。

3、善于心理描写

4、细节描写典型

五、归纳全文

六、思考练习

1、假若把小说结尾删去,玛蒂尔德一辈子也不知道项链是假的,小说还有

篇3:高四册第4课边城

高四册第4课边城

边城

教学目的: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教学时数:一教时 备 注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沈从文。

(2)、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中几种描写环境的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1)、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

(2)、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

(3)、“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4)、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参考注释1,分析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的共性,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总结与引申

反复研读,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善良的悲剧”。

三、作业布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四、板书设计

翠翠:美丽多情 、天真可爱

爷爷:安于清贫 、忠于职守

五、后记

高四册第4课边城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高四册第5课药

高四册第5课药

教学目的: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时数:三教时 备 注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五单元。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也是本期学习的第二个小说单元。第五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65页把“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浏览一遍。要求画出:1.情节的定义;2.情节包括几个部分;3.阅读小说时对情节要注意的三个“是否”;4.主题的定义;5.分析主题时要考察的三要素和两要点(教师巡堂,检查学生是否画对)。下面我们将以这些知识来指导我们阅读分析《药》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并释题:“药”是用来干什么的?(医治人们病苦,疗救社会)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说的思想内容是否能回答这个问题(留下悬念,待学完本文后讨论)。

二、指导预习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教师提问并归纳“提示”要点。

三、研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

(1)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教师巡堂点拨,逐步缩小范围(尤其是环境描写方面的),引导学生把“思考和练习”一的1―4句画出即可。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个典型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另方面是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四、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所谓情节,就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学生第二遍阅读课文时要求准备:

(1)讲述《药》所包含的两个故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与结局交待清楚,要给小说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2)讨论:《药》的情节包括几个部分;比较两个故事叙述方法上的区别。

(3)讨论:小说两条线索是怎样连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在以上讲述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订正、筛选学生的语言,板书小说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图),同时完成“思考和练习”三第一部分。

板书依次出现的顺序应是:1.华家的故事情节;2.夏家的故事情节;3.两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明、暗线;5.两条线索的连接、交织、融合的地点。主题暂不板书,待分析完人物后再归纳。

五、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药》的“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华老栓(《药》的主人公)

1.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见215 页),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愚昧、落后。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如,对他“……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2),感到“幸福”(如,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3),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

“……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开端部分有关对老栓的动作描写;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瑾慎,这些都联系着他内心活动显现着性格;再如,“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并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珍惜及惊惧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与善良及其矛盾心情),应当说这些才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

3.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二、夏瑜(《药》的主人公)

分析之前,教师可介绍一些夏瑜这个人物形象的背景材料(, “关于秋瑾烈士被害和《药》的创作”以及补充资料

“关于《药》的素材”)并适当讲解一些生活原型与艺术典型的关系。分析夏瑜时应紧扣课文进行分析。

夏瑜在作品中没有出场,作者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

1.夏瑜的身分、家境和对革命的认识是怎样的?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见高潮部分)。

2.作者对他的态度怎样?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但他的牺牲并非毫无影响。(参见高潮和结局部分)

三、康大叔

1.他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其间可联系人们对他的“笑”和“敬”的后面隐藏着“怕”来分析,适时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课文关于对他的语言、装束、动作描写,尤其是那些动词的使用来分析,如:嚷、抢、扯、裹、塞、抓、担、捏、哼――表现了他的凶狠、贪婪;闯、披、散、捆、嚷――表现了他的蛮横、凶暴。并通过对作者选词的推敲,同时完成了“思考和练习”五)

作者以鲜明的爱憎描写了以上三个人物,也可说是三类人物的典型;即,资产阶级革命者、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情节的设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至于对一帮茶客的分析,教师可参看教参。华大妈的性格与华老栓有相似处,这里从略;夏四奶奶的性格,可在讲授课文《夜》时再联系着谈。

四、后记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归纳《药》的主题。

2、联系《药》的情节初步理解阅读小说时要注意的情节设计的后两个“是否”。

教学过程: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两节课的授课内容后,布置学生讨论以下四个讨论题。

一、《药》的主题

在学生分析小说主题时,教师应按单元知识向学生提出:“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其次,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在讨论时学生可能提出多种见解,教师也不妨将教参“补充资料”的五种提法出示(见教参),以引起学生讨论。我们的意思是赞成课文“预习提示”的见解,因为其中注意到了作者的创作动机。《药》的主题可作以下

概括:

小说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表现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品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现实,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根据本文主题,谈谈你是怎么理解作品把夏瑜的英勇献身作为暗线来安排?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完成“思考和练习”三要求回答的

部分答案见教参)

三、《药》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揭示主题。(见教参)讨论这个问题时,教师应照应起始课释题时留下的悬念来作结。

四、情节

单元知识短文中指出:“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性格决定的。”联系《药》的情节发展谈谈你的一点看法。

这些问题的回答应当说都是肯定的。第一个“是否”由于在分析人物时学生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里讨论可着重讨论后两个“是否”。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篇5:高四册第8课守财奴

高四册第8课守财奴

守财奴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  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  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第二教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篇6:高四册第5课药

高四册第5课药

教学目的: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时数:三教时 备 注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五单元。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也是本期学习的第二个小说单元。第五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65页把“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浏览一遍。要求画出:1.情节的定义;2.情节包括几个部分;3.阅读小说时对情节要注意的三个“是否”;4.主题的定义;5.分析主题时要考察的三要素和两要点(教师巡堂,检查学生是否画对)。下面我们将以这些知识来指导我们阅读分析《药》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并释题:“药”是用来干什么的?(医治人们病苦,疗救社会)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说的思想内容是否能回答这个问题(留下悬念,待学完本文后讨论)。

二、指导预习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教师提问并归纳“提示”要点。

三、研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

(1)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教师巡堂点拨,逐步缩小范围(尤其是环境描写方面的),引导学生把“思考和练习”一的1―4句画出即可。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个典型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另方面是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完成“思考和练习”一)

四、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所谓情节,就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学生第二遍阅读课文时要求准备:

(1)讲述《药》所包含的两个故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与结局交待清楚,要给小说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2)讨论:《药》的情节包括几个部分;比较两个故事叙述方法上的区别。

(3)讨论:小说两条线索是怎样连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在以上讲述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订正、筛选学生的语言,板书小说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图),同时完成“思考和练习”三第一部分。

板书依次出现的顺序应是:1.华家的故事情节;2.夏家的故事情节;3.两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明、暗线;5.两条线索的连接、交织、融合的地点。主题暂不板书,待分析完人物后再归纳。

五、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药》的“情节的设计是否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

一、华老栓(《药》的主人公)

1.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见215 页),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

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愚昧、落后。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爽快”(如,对他“……觉……变……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2),感到“幸福”(如,对他“……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完成“思考和练习”四、3),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

“……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这又表现了他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格(见:高潮部分对老栓的外貌、动作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开端部分有关对老栓的动作描写;如,“老栓接了”显得庄重,“抖抖的装”显得激动,“按了两下”显出小心瑾慎,这些都联系着他内心活动显现着性格;再如,“吃一惊”不但写出场面的可怕,并显现了老栓的胆怯,“按一按”写出了老栓的钱来得不易和对钱的珍惜,以及对儿子医病的渴盼,“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写出了他对钱珍惜及惊惧神态,又“不敢拿他的东西”更体现了他的胆怯与善良及其矛盾心情),应当说这些才是他

高四册第17课窦娥冤

高一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设计参考精选

柳毅传读后感

柳毅传说课稿

柳毅传翻译

《柳毅传》文言文知识

第1册语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短篇小说欣赏》教案:家庭女教师 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端午节四大传说故事

高四册第24课柳毅传
《高四册第24课柳毅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四册第24课柳毅传(合集6篇)】相关文章:

第5课 玩游戏、练“鼠标”2023-09-18

君山游记作文2023-11-08

白话文的意思, 白话文的解释2022-06-03

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2023-02-26

白话文翻译2022-07-10

韩忠朝简介2023-01-03

第8课: Presiding over a Meeting 主持会议2023-03-16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2022-05-06

高中文言文状语后置句2022-05-07

文言文倒装句2023-05-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