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影评:大时代与小人物(集锦8篇)由网友“蓬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月几时有》影评:大时代与小人物,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明月几时有》影评:大时代与小人物
一轮明月照故乡
香港对于内地人而言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既是骄傲的东方之珠,又是经济繁荣的沿海门户。她有着屈辱的过去,也有着辉煌的今天。对内陆的我们而言,她所经历的,感受的,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殖民岁月,让她离我们很近又很远。
许鞍华镜头下的香港,文艺又市井。许鞍华镜头下的角色,世故又亲切。《明月几时有》聚焦上世纪日军铁蹄下的危城,没有杀声震天的大规模战役,只有儿女情长之下的家国情怀。每个角色都仿佛带着海水的咸味,慢条斯理之下,有着南粤人士“慢火煨炖”的理想与抱负。与内地的血脉联系,让他们与我们同饮一江水,共赏一轮月。
洗尽铅华,自然雕饰
香港众多导演中,许鞍华一定是非常独特那位。除了女性身份之外,她对题材和演员的运用总显得那么漫不经心,游刃有余。在经历过新浪潮、商业化、港片沉沦与崛起之后,大多数导演或是尝试转型,或是急流勇退。唯有许鞍华懂得坚持。这份坚持让她成为她,让她镜头下的香港成为香港。
《明月几时有》粗看会觉得温吞无味,寡淡如水。可如果你细细探究每个角色,每个镜头,每处剪辑,就会发现这其实像极了广东人煲的靓汤,家长里短,人际关系,嬉笑怒骂,等等一切都在里面。初入口不觉如何,越品越有味道。
本片的历史背景是1942年日本占领香港之后,屈指可数的几处动作戏,也像极了新手的作品。许鞍华志不在此,所以刘黑仔哪怕有多帅,多威风,也只是之光片羽。看着鬼脚七熊欣欣那么快领便当,着实会让热衷香港动作片的我觉得,太可惜了董玮的动作设计。可能也正是这份洗尽铅华的质朴和戛然而止的杀戮,才会让人更真切体会战争时候生与死的一线之隔。
说人话,办人事
影片大部分戏都在家长里短中熬过。这种熬对于喜欢娱乐片的人来说就是一种煎熬。抗日没有爆炸、没有动作、没有匪谍冲突多可惜?可对于喜欢并懂许鞍华的观众而言则是一份期待已久的舒适。
我们看到了方母与方姑的母女情深,看到了香港人士对国内文艺工作者的尊重,看到了形形色色不得不屈服于日军淫威之下,试图反抗的爱国志士。
许鞍华不是徐克,所以刘黑仔再厉害也不过是一介凡人。方母与方姑的感情,再浓烈不过是做一餐饭,送一把伞,拍着对方安然入睡。没有精彩绝伦的台词,不见悬疑片特有的惊悚,只是正常人一样的讲话,聊天,开心或者郁闷。也正是这样慢吞吞的叙事风格,让全片在黑暗之下透露着人与人的温情。寒冬下微弱的温度。
同比周迅演的《风声》等抗日题材电影,本片完全走了另一个套路。除语言风格更质朴以外,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有着时代的烙印,与大环境下特有的痕迹。
小学老师之间的爱情,待字闺中的春心萌动,期待女儿有好姻缘的迫切与不忍,都在一个个局促的空间内展开。哪怕是方姑投身革命,方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诫,也都是中国人的习性,中国传统思想下每个人的习性。没有口号,只有爱。
不忍错过每一秒表演
今天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媒体说某某演员演技力压XXX。其实大都言过其实。因为他们之间的力量悬殊太过巨大。真正飙演技,是要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明月几时有》就是这样,让叶德娴和周迅碰撞出目前为止最佳飙戏镜头。
周迅的演技,懂点门道的人都知道水平。可《明月几时有》中竟然遭到叶德娴无情的碾压。这份碾压,是年龄,经历,角色分配等多方面的整合。说句中肯的大话:她头发都会演戏!我相信周迅也会认同我的想法。
叶德娴女士饰演的方母,是一位精明市侩的香港居民。和丈夫分居之后,全部的爱都放在女儿身上。他会为了留住房客伺机讨好,在得知挽留无果情况下风轻云淡留一句话,再把珍藏的糕点带下楼去。做饭时在放米多少的问题上斤斤计较,是时局不定,更是她特有的生活细节。上楼前整理头发,问女儿感情时俏皮的笑,举手投足之间都有透露出小人物的喜与悲,爱与伤。
为女儿送抗日资料,被抓时的局促不安,这都是活生生的,正常人的反映。这种褪去了表演的表演,在方寸间体现出的细微表情变化,都如此精准。当看着头发蓬乱的她,被日军逼迫着给自己挖坑时,那份对生命的不舍,对难友的愧疚,对死亡的惧怕,都足以让我们潸然泪下。
得知母亲结局的方姑,泪水在眼圈打转。紧紧抱着战友安抚对方,可又有谁能安抚自己?方姑与刘黑仔试图劫狱途中突然蹲在地上抽泣的戏,充分显示出周迅对角色的感同身受。那种不用脸蛋,只有背影的表演,也让我们看到了周迅的未来,华语女星演技派的未来。
留给蒋雯丽的戏不多,留给黄志忠的戏不多,彭于晏胜在青春和热情,王宛之赢在悟性和聪明。最后要提的就是鲍起静和梁家辉。一个担任讲述,一个客串姑妈。语言动作都贴合人物性格。我们实在找不出任何破绽。
《明月几时有》是一部让人初看乏味,越看越过瘾的作品。弹丸之地的抗日岁月,不见得都是热血豪情,更多的家国情怀都在一餐饭,一杯茶,一个眼神当中。尤其是叶德娴等名角出神入化的演技,真是让我们体会到许鞍华的细腻,温婉与对这片热土乡民的长情。
公众号:燕子李三
篇2:《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工具:课前把课文内容制成幻灯片、影片等多媒体。
五、教学设想: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课安排一课时完成:
①学习生字词,查作者相关资料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 (由一学生讲述童年趣事)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报告。
(二)、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2、媒体呈现课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找学生讲讲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展示简介作者生平
苏轼(1037 -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三)全班自由朗诵一遍. 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1、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
1. 阙(què)
2. 琼(qióng)
3. 绮(qǐ)
4. 胜(shēng)
2、投影内容,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3、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4、展示朗读技巧,全班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
5、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拔。
6、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四)了解写作此词的背景帮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五)品味、赏析词的内容. ( 重点)
整体感悟:
1、展示思考题: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2、听邓丽君演译这首词的MTV歌曲, 在歌中展现画面,感染学生,引发无穷的想象。
3、学生初步谈感想,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重点赏析
1、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或投影出来。)
2、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A) 这首词中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B)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
C) 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六)归纳小结,投影板书主题:这首词中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实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终是理智摆脱情感困扰,表现出诗人那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情感。
(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 选派代表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
(七)(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有的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来表达。)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投影一副《苏轼对月饮酒图》,
(事先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自己改写的范文,以引起学生想创作的心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改写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月色,想邀请月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一天。)
(八)能力迁移。
你试发挥想象说说下列诗句的意境,理解诗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改写这首词或绘成图画。
2、背诵整首诗, 直到会准确默写
3、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
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 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篇3: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为诗人苏轼所写,表达他心中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篇4:遥望明月几时有
犹记得,儿时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故事是那样的凄美,最后,嫦娥升到了月亮之上,住在广寒宫中,旁边只有玉兔相伴,该是怎样的孤独与寂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时的李白,是有多么的惆怅,抬头望明月,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有多么思念故乡,而此时只能把这些思念寄托给高高在上的明月,又是怎样的无奈呢?
遥望明月,真的感觉到一些哀伤,一些悲凉,一些痛楚,一些寂寞。倚在窗边,双手拖住下巴,看着那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空中,朝我微笑。我猛然觉得:这样的`时光还能有多少?这样仰望明月的时光还能有多少?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只有错过了才会懂得他的珍贵。难道我们不应好好的珍惜这小扇轻摇,遥望明月的时光吗?这样安逸,这样闲适。
我们都睡下了,而那轮明月仍然散发着他那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带给我们宁静…….
篇5: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苏轼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其中的名篇就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品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句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1] [2]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篇6: 明月几时有散文
明月几时有散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题记
明月,在我有限的记忆里,总是那般美好。
月,是多少中国人年少时的回忆,中年时的怀念,垂暮时的念想。
少年时,不知愁为何物。那一轮圆月,便是归家路上的灯盏。夜晚从欢乐与疲劳里回家,月光总是守候在那里,不深不浅,不高不低,照亮了青石路上一串又一串孩童年代时的脚印。每日归家时,也许脚印不同了,但月光,总在那里。中秋时,总有那轮明月和月饼。总是和小伙伴一起,谈天说地,吃着月饼。天上皎洁的月,照着地下的月,地上金黄的月,也望着天上的月。总是如此,无忧无虑。月,总在哪里。
壮年时,稚嫩的脸上,被岁月雕刻上了几缕时光流走的印记。那一轮明月,便是遥远的家乡来的纸笺。水,还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水;山,还是被一声G乃唤绿的山;月,也还是千里共婵娟的月。只是,身边早已是物是人非。当那个月圆之夜时,总会望着蔚蓝的`天空中的那片皎洁,望着与家乡相同的那轮婵娟,就像一封家书,乘着洁白的月光,回到了家乡的轩窗里。月,总在那里。
垂暮时,鬓已星星也。那一轮圆月,便是从回忆中走出的念想。皎洁的月光,从儿时的故乡和情谊里走来,乘载着或欢乐,或悲伤的泪水。一任阶前,看皎洁的月光落地,看这轮与儿时相同的月亮,带来的悠悠青草香,看这轮与儿时相同的月亮,带来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看这轮与儿时相同的月亮,带来的那年的回忆。这一片月光,能够带着回忆而来,总是如此。月,总在那里。
从年少至垂暮,从流年至韶华,从青丝至白首。那片月光,总是洒在故乡,总是洒在每个游子的心上。
月,总在那里。不深,也不浅;不高,叶不低。
月,总在那里。
篇7: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听人们说,今年的月亮要比往年的月亮更大、更圆、更亮。于是在中秋的晚上,我们邀上三俩好友,一行七人驱车来到蠡湖公园。
公园里游人如织,原来人们不约而同都来观赏明月了。我们走到供游人休息的桌椅旁,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月饼和水果。坐下来,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一边观赏着美丽的月亮。望着宛如银盘的明月,我仿佛看到嫦娥裙裾飘飘,正翩翩起舞,好像望见吴刚正用力地砍那棵桂花树,似乎瞧见玉兔手拿玉杵,正跪地捣药。我们一个个头顶明月,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吃完月饼,赏完明月,我们开始了“环湖一游”。这时,我才发现这儿美丽极了。绿草茵茵,虽然没有鲜花点缀,却仍然生机勃勃。小河也依然流淌,“哗哗”地唱着歌向前方流去。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像朵朵夺目的鲜花盛开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漫步在幽静的长廊上,欣赏着良辰美景,感受着习习晚风,此刻我真觉得文字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无法表达这惬意的感觉。
啊!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月亮,怎不让我生出一种愿与清风作伴,明月共眠的愿望呢?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是美的象征,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更是寄托了人们的祈愿与祝福的`美好情怀。
小时候的记忆中,月亮是神秘的。每当听到大人们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起吴刚伐桂树的故事,心里总是非常向往。那淡黄色的玉盘,对于我来说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纯洁,是我不得不憧憬它的美妙。
小学的时候,我仰望星空:看着繁星点点,看着皎洁而又宁静的月亮,只觉得它是那样柔和、那样亲切。既没有了月笼轻纱的神秘,也没有了月光如水的纯洁,而是多了一丝细腻和温柔。银色的光辉笼罩大地,使它孕育了希望和幸福。
中学里的月亮则是友谊和理想的象征。友谊和月亮一样,是那样纯洁,那样真挚。和朋友走在月色下,畅谈未来,感到一切都变得简单。月光皎皎,寄托了对理想的憧憬与向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时节,月亮则代表着团圆与和美。洁白的明月,犹如家一样完美与温馨。远方归来的游子,可以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于是便有了:“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慨
月,令人陶醉。它寄托了人们的祈愿与祝福,也象征着团圆与美好。它是美的化身,是希望的载体。要想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得先问一句:
明月几时有?
篇8: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作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题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的民族。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再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月”字牵引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满月更是被人们看作成了团圆的象征,中秋节也因此而来。我的明月几时有,我的明月在中秋。
日历又被翻过去了一页。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一年已过去了大半・。中秋节也悄然临近。我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再过几天爸爸就要回来!
在麻雀的叽喳声中,很快就到了中秋,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等一下就要回家。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一大早我就跑到村头去望。望啊望,爸爸怎么还不回来;望啊望,我的眼快要望穿。一个接一个的人从我面前经过,我是一遍又一遍的查看。唉,爸爸怎么还不来。心情一点点的低沉下去,慢慢的由失望变为绝望。最后一眼,再看最后一眼。从远处慢慢走来了一个人,这熟悉的`身影,这熟悉的脚步,我终于等来了爸爸。我一个箭步跑上前去,思念在这一刻汇成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中秋,最终终又团圆。
天色逐渐的昏暗下去,一轮满月也在悄悄的升起。我们一大家子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我和妹妹缠着爸爸讲在外打工的趣事。爸爸拗不过我们,一个接一个的趣事逗得我们捧腹大笑。爷爷也不甘示弱,捋了捋胡子,就开始给我们讲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百听不厌,我又一次被嫦娥后羿的感人爱情所动容。奶奶第一次开嗓给我们唱戏曲,我一会儿被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的气魄所震撼;一会儿又被黛玉葬花的故事所感动。不知不觉间,已然到了深夜。此是月儿最明时。
我侧躺在床上,从窗中望那轮皎洁的圆月,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团圆。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团团圆圆,只要家人幸福安康,就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重要。我双手合十,虔心祈福:希望我认识的人和认识我的人都永远的平安幸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我敬你一杯。愿明年的中秋,还是一样的团团圆圆!
★ 小孩不笨影评
★ 《无间道》观后感
★ 百年情书作文
★ 西部往事影评
★ 优秀影评范文
【《明月几时有》影评:大时代与小人物(集锦8篇)】相关文章: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2022-12-12
影评范文卧虎藏龙2023-06-27
男人必看的十大励志电影排行2023-05-29
杯酒人生影评2023-07-31
卧虎藏龙影评范文2023-02-02
小学生给哥哥的一封信作文400字2023-01-04
《罗小黑战记》大电影影评观后感2022-12-27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专业影评2023-09-12
天下无贼影评2022-05-06
观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观后感及影评450字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