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就出发杂文随笔(精选15篇)由网友“Koll”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天亮就出发杂文随笔,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天亮就出发杂文随笔
天亮就出发杂文随笔
天亮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阳光洒满了我们整个操场,孩子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我们也开启了新的一天。今天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第四天了。下午,我上了一节二年级的科学课,发现二年级的孩子们非常的活跃,每当我提问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每个小朋友都说:“我是第一个,我是第一个”不禁感慨,他们真的是活力十足,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就会让那位回答问题的同学有点不知所措。因此,我觉得教低年级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要先强调一下纪律,并且应该循序渐进地教他们懂得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安安静静地听他讲,学会尊重别的小朋友,而不是在别人讲话的时候自己也在讲话。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他们还只是二年级的学生,当他们慢慢长大他们应该也就学会了,现在的他们还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一些礼仪也无可厚非。由此可见,我们当低年级的老师责任就更大了,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中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教育好他们。
期待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天,他们是我的小天使。
篇2:出发杂文随笔
出发杂文随笔
(惠州的黄花风铃木怒放)
坐在列车上,目标直指帝都。
年后第一次外出学习,希望会有更多收获,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升。
这些年,我一直在学习,进修,临床,学习…从未停止过“折腾”,视野开阔了不少,中医临床技能也大有收获。
不出去学习,不知道天有多大。
每一次学习,都对我是个触动,思维活跃很多。
中医不错,但千万别“嫌弃”西医,针灸加西医解剖,让疗效会大幅度提高;
西医别轻视中医,中医在预防医学和养生方面是西医难以胜过的.,在急症处理方面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如发热、痛经、胃痛、落枕、踝关节扭伤等,针灸可立竿见影)。
没见过没听过,不代表不存在。
世界很大,无奇不有;中医之奇妙,不学不用者则不明白。
惠州今天近夏季,明日到北京,听说最高10度。温差好大,易感冒。
不过无所谓,我随身携带针具,关键时候来一针。
何况,此次的学习正是针灸,很多大咖。
怕什么?
三月,我从南方向北京出发;
春天,新的开始。
篇3:向着梦想出发杂文随笔
向着梦想出发杂文随笔
从雨到阴再到晴,大自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我从痛苦到解脱,也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我战胜了自己,重新获得了快乐天堂的入场券。下一个目标——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相信梦想的力量。它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宝贵的东西,只要你的心足够坚定,一心一意地追求它,它会不分贫富贵贱,不论高矮胖瘦,不管年纪几何,给你力量,让你的眼睛发光,腰杆挺直,一切行动变得有意义。而我,手握梦想,正在出发的路上。
首先,我要变美。
从小,穿的是蓝黑想间、灰不溜秋的校服,留的是清汤挂面似的长发,或者乱糟糟的短发,不懂打扮,一看到优秀的男人就自惭形秽,低到尘埃里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连裙子都不敢穿,觉得自己太粗鲁,不配。整天运动服加球鞋,颜色一律黑白灰。可现在,我想要变美。一个将近四十岁的女人,本就长得不好看,能美到哪去?可我偏不信这个邪。只要足够自律,一定可以让自己越来越好看。秘诀就是:稳定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适当的护肤、得体的衣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女人,过了三十岁,就要对自己的形象负责。谁也不喜欢一个邋里邋遢的丑女人,美丽,能让一个人更自信,更乐观,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顺。如果你连自己的形象都管理不好,还怎么管理自己的人生?
其次,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小,就是一个暴躁任性冲动的人,一碰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发脾气——冲自己或冲别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谁也不喜欢跟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在一起生活工作。所以,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凡事三思而后行。
再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果没有书,我的'生命将会变得多么疲乏无味。忧伤时,书给我梦想的阳光,带我走出阴霾;胆怯时,书给我前进的勇气,带我穿越迷茫;愤怒时,书给我理智的力量,带我恢复平静;痛苦时,书给我思考的钥匙,带我寻找出路……一本本书,拓宽了我生命的深度,许多读过的书看似已经忘却,实际上却融入了自己的血脉之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深受书本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说话做事还有一点点值得赞许之处,那一定是受了书的影响。书,再塑了我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心灵。今生,愿与书为伴,永远不离不弃。
而旅行,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不一定要去著名景点,只要你有一颗好奇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处处是美景。街头细雨飘洒中一棵昂首怒放的木棉树,风雨过后天边灿烂的一道彩虹,路旁开放得恣意灿烂、旁若无人的一片野菊……都能打动你的心扉,生命,就是由这样一点一滴的惊喜与感动组成。
第四,坚持写作。
写作,不为名,不为利,只因为有倾诉的愿望。一片真心,流露在字里行间。我有自知之明,自己的资质不够,经历简单,又缺乏吃苦精神,一辈子成不了作家。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单纯地喜欢,喜欢写作的过程。用文字记录生活,让无情的岁月留下可以触摸的痕迹,这是一件非常神奇而快乐的事情,不是吗?
我的梦想,我来了。我手握岁月丰厚的馈赠,生逢盛世,衣食无忧,正走在梦想的道路上。凭着一颗单纯快乐坚定执着的心,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更好的人。
篇4:活着就渐渐老了杂文随笔
活着就渐渐老了杂文随笔
拖了很久才写,也幸于拖了很久,竟然就再看了一遍。
真是越活就会越喜欢这种,书面一点写作真性情,泼赖一点就是老流氓的东西。但好听不好听不论,字里行间确是有我所不具备的底气和果敢,嘴上说着“不要不要”“没了没了”的牢骚,里面还是读的出来睥睨着指点江山的豪气,怎么落魄讲“拔剑四顾心茫然”,那还是有一点寒芒刺痛我的凡庸的。
全网一搜,不喜欢冯唐的人真是比比皆是,一一说的`有理有据;知乎一搜,贬冯简直是证明自己文学素养的入门修行。如此真当是吓得素来自惮名节的我瑟瑟发抖,只得不迭点着头把之乎者也咽进去。
但细想想,自己今年已经二十又三。同岁数同年已经纷纷在酒桌上耳红面赤高谈阔论,政治经济无一不通了。早个十年代同岁的已经日进斗金盘,臂拥温软,盘算着吉利日子立业成家。早个百年怕是看尽风霜尝遍冷暖处事不惊了。
如此我这种对文章里的成熟江湖气惊羡不已以至于私做圭臬的,也的确没什么资格高谈阔论。
此番转念,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竟然是对于更加成熟的渴望,估计别的读者看到,得是哑然失笑了。
篇5:孤独吗孤独就对了杂文随笔
孤独吗孤独就对了杂文随笔
人在小的时候,别人都会觉得你是小孩子,当你孤独的时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哭,就会有人觉得你需要陪伴了,过来逗你玩儿。我就是这样的小孩儿。
所以当我长得稍微大一点,比如高中的'时候,从县城里来到市里,发现全年级几千人,你就认识那几个,还没人和自己同班。缺少安全感,孤独无形之中就占据了生活。在高中,就算是平时一起吃饭一起学习的舍友,都会有时候听不见我说话,或者是和别人一起玩,不理我。我很多次回家的时候对着我妈就哭了,我以为我妈还会像以前一样安慰我,可是她没有,她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觉得孤独吗?那就对了。人生很多路都是要一个人走的,早日学会享受孤独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更委屈了,就不能好好安慰我一下吗?
后来大学二年级那年国庆,我姐结婚,当时所有人都围着她和姐夫转,没有人关心我第一次穿高跟鞋累不累啊,后来我回家又哭了,不过这次我是对着我姐哭,我姐当场就骂我:“你以为你是偶像剧里的女主角啊?人人都围着你转?”一句话就把我骂醒了,是啊,别人有什么义务一定要在你孤独的时候来安慰你陪你?你以为你是谁?所以,孤独就对了。
没有人是不孤独的,孤独的时候就好好地哭一场,哭完就学会享受它吧!
篇6:相信就够了杂文随笔
相信就够了杂文随笔
新浪读书抽奖,十本新书随机发放。我看中了十本新书里刘震云的那本《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就转发微博参与抽奖。然后我中奖了,中的是“少年派”作者扬。马特尔的新书《葡萄牙的高山》。我读过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对其十分服气。扬。马特尔当年大火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只看过电影,我知道“少年派”本身也是一部畅销书,但是看了电影后就懒得去读书了。因此虽然没有中到我想要的,我还是欣然接受了这本《葡萄牙的高山》。拿到手里的当天我就读了,第二天读了一下午,终于读完,然后转手送了人。
我不喜欢太晦涩的小说。哲学书、精神分析著作我认为越晦涩,越有趣。因为学术著作,晦涩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晦涩,小说不是的,基本可以完全天马行空到让你不自觉地得说出“WTF”。这就很尴尬,尤其是当你还发现别人都能读明白的时候,你就更郁闷。到底什么意思呢?这个想法在心里不停打鼓。然后如果不是作者本人站出来,我个人认为基本任何解读都很成问题。《葡萄牙的高山》就是这么一本小说。你看封面、背面的那些杂志报纸的评价,你就能体会。你会发现他们的点评大概中心词都是“奇妙”、“奇特”、“隐喻”这种词,不怎么讲关键性的内涵。以我小人之心的观点就是八成这些报纸、杂志也没太读懂这本书,所以才不敢放言说自己读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从表面上,这本书写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讲一个丧子丧偶的男人,去葡萄牙的高山区寻找一个神父雕刻的耶稣受难十字架。据说这个雕像完美体现了主在受难时的情景。第二个故事,是讲一个病理医师加班喝多了,跟自己去世了的妻子的幻象,讨论了《新约》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关联。然后他又为一个老妇人解剖她死去的丈夫。第三个故事,是讲一个加拿大参议员,经历丧妻之痛后,在美国参观的时候看中了一只黑猩猩,于是领养了它,然后带着黑猩猩去了葡萄牙高山区住。在那里,在跟黑猩猩的相处中得到了救赎,最后安然去世。这三个故事我想了两天,我觉得应该就只讲了一件事,这本书应该就讲了一件事。当然也许是我短视,但是我就看到这么一件事。那就是“信仰什么不重要,‘信仰’这种行为本身就已足够”。
这三个故事共同点之一是故事里都有一个深陷悲伤的人,对沉痛的过往深深陷入,难以自拔的人。书里描述了这种人的`状态,是通过第二个故事里阐述的关于耶稣的一个神迹描述的。耶稣显现神迹,在水面上行走,门徒彼得看到了,下船在水面上走向耶稣。然后因为风大,彼得心里害了怕,于是往下沉。阐述这个神迹的时候,说那个时候人们还不会游泳,掉入水中只会一直下沉,任由水把自己淹没,一点办法都没有。接着引申道:这水代表的就是我们的脆弱,我们都是脆弱的,常常就任由脆弱把自己淹没。这段就讲出了三个故事里的人共有的状态。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拯救被脆弱淹没的自己呢?在我看来,就是通过信仰,不限于宗教,信什么都好,只要信点什么就可以了。
“相信”,让人活下去。这是我的看法。首先“活下去”就是我们的第一个“相信”,我们相信我们是该“活下去”的。如果不“活下去”,一切无从谈起。但理论上,仅限于理论上,我们完全可以不去坚持“活下去”这个信念。你发现什么了没有?如果你选择一切都不相信,你将不存在。不是什么事都需要原因和道理的,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回答孩子的问题总是回答到崩溃。孩子都是伟大的哲学家,他们会触及到你习以为常的那些观念的软肋。是什么让你活到如今,一切运转良好的,是你选择了“相信”。相信什么不重要,但是你总是相信了什么,然后便可以不再顾忌、考虑和焦虑的。回到耶稣在水上行走的那个神迹,书里没有把这个神迹讲完,只讲到彼得沉到水里,由耶稣把他捞起。后面耶稣对彼得说了重要的话,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也就是说只要彼得坚定信念,其实完全是可以在水面上走过去的。借用书里将水比作脆弱的比喻,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面对脆弱,只要我们选择相信着什么,就也能像耶稣一样在水面上走,风吹不动,浪打不摇呢?
也许相信的威力在实际的物理法则上不起什么作用。耶稣受难,头戴荆棘冠,受鞭责,被钉在十字架上直到咽气。那耶稣受难的样子明明就是一个饱受折磨的凡人,但是你发现我们从未质疑地向其祷告。我们选择相信耶稣三日后复活,而不是尸体被门徒偷走。我说相信什么不重要,我认为这也是书里的观点。书里的第一个故事,那个男人寻找神父雕刻的耶稣受难十字架时,读了神父留下的日记。神父为当时被贩卖的黑奴,画了一张素描,然后决定以此为蓝本雕像。日记里称黑奴为黑猩猩,神父看到那些黑奴,觉得他们跟自己实则无分别,却饱受磨难。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还不如这些饱受磨难的黑奴。男人在一个教堂里找到了那个耶稣受难十字架,他站在教堂的门口看着那个耶稣受难像,发现这雕刻的明明就是一个黑猩猩。男人彻底崩溃,他崩溃什么,他才意识到这个受难的耶稣也不过是个人,根据进化论也是黑猩猩变来的。天使变不成人,只有黑猩猩才能进化成人,这就是让男人崩溃的地方。自己一直信仰的原来是一个不那么值得信仰的存在。既然如此,自己又该信仰什么?第一个故事停留在这个男人崩溃的地方。第三个故事则是以一个参议员与黑猩猩的相识开始的,我们看到第三个故事最后参议员被黑猩猩在灵魂上救赎了。第三个故事里参议员写了黑猩猩很多可贵的品质,他学到了很多,但是各位,参议员忘了一件事,他观察的是黑猩猩。黑猩猩再了不起,他也只是黑猩猩,不是人,你是不该用人那一套逻辑去过度解释黑猩猩的。然而参议员坚信在黑猩猩的眼神背后,举止中,都有深意和可借鉴的地方。那么参议员只是相信了这个黑猩猩有使人摆脱困苦的力量。
第一个故事里,这个男人经历了失去亲人之痛后,开始倒退着走路。他背对着前方,他觉得这样可以用后背来抵挡风霜雨雪还有要面对的艰难险阻。他来到葡萄牙高山区后也一样,大家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了他的经历,失去妻子孩子以后就这样。过了大概一百多年后,在第三个故事里。在葡萄牙的高山区一个村子里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习俗,死难者的至亲之人会穿着黑纱倒退走路,因为曾经有个外地人来说倒着走会让自己好过些。倒退走路,让自己内心宽慰一定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或者没有来由的,只是忽然这么觉得相信这样做是有用的,就这么做了。
我们相信什么好?相信血肉之躯的人?还是倒退着走这种健身偏方?又或是一只黑猩猩眼里的宇宙万象?我觉得,这本书里写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告诉我们要相信什么的。而是人要往前走,不沉入、溺亡在自己的脆弱里,是需要相信的力量的。凭借什么都可以,只要你相信这样可以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相信就是。相信就已足够。
这本书读完,可以读读福音书,我觉得会很有启发。
篇7:怕你就输了杂文随笔
怕你就输了杂文随笔
1,好久没写字,真的很想念。
好多次想要打开电脑写字,却似乎被吓到了。我跟家长们说,要多鼓励孩子,孩子是非常容易被吓到的。却发现,自己对于写字也是一样的心态,特别容易被吓到那种。
书上说,孩子天生就有拥抱一切的勇气,如果有一天孩子惧怕英语,那一定是家长对其要求太多了。
我想要写字又惧怕写字的背后原因也一样啊,是我自己这个“家长”对自己要求太多了。
学英语,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密密麻麻如芝麻般的英文原版书,那孩子们恐怕直接拒绝去学了,根本什么都读不懂。所以我们启蒙的教材总是图大字少,上课也是在游戏与乐趣中去学习与练习,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维护好孩子们的兴趣,一点点进步就惊天动地地去称赞,去鼓励,去引导。让孩子们知道英语是很简单的,自己是能学会的。
对于学英语教英语,我深谙其道。“敢比会更重要”,让孩子永远都充满自信,深入骨髓地知道自己是能够学好英语的。即使眼下没有多少词汇量,但是相信水滴石穿般的坚持总是能够让孩子拥有一口漂亮地道的英语。
但是对于写字,我却像个古板的“家长”,非得让心中那颗对写字蠢蠢欲动的心想写又惧怕。记不起多少次,我都想在键盘上驰骋,却总是怏怏弃之。
在这简单的写字背后,我到底背负了多少期望呢?
嗯,有这么几个吧。一是,初中得过作文奖,从此心中埋下了作家梦;二是高中运用过读过的国外小说写法来写作文,得到了语文老师的高度赞誉;三是,现在文案这么火,作为一名有家要养的中年妇女,真的很期待能够用文字换钱,能够给孩子买些书和玩具。四是,现在看到那么多用文字实现年入百万千万的斜杠青年,我多么也想拿输入的文字去换取一所体面的房子。
正因为我想通过写字实现这么多的愿望,所以写字成为了束缚我写字的枷锁。我怕自己写不出,我怕自己写不好,我怕自己赚不到钱,我怕自己不出名。
哈哈哈,我想得这么美,咋还不上天?!
一个小小的写字而已,真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啦。
2,回归初心,想写就要坚持写。
人若是因为怕而不去做某些事,是要后悔一辈子的。
人生千万不能“怕”,怕麻烦,怕失败,怕丢脸。没什么好怕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我似乎终于明白题目的意思了。
写字,就像是我的影子,我知道自己一辈子都会跟它作伴。我试图摆脱它,是徒劳;我试图忽略它,但是它一直都在,我装作看不见也只是自我欺骗。
与其如此,不如想办法好好相处。
解决办法很简单, 用“筛子”把那些不需要的“大石头”筛掉,留下纯粹对文字的热爱。
把每一次的写作都当作是第一次开始写,不要奢求自己一鸣惊人,不要奢求自己一炮走红,甚至最好不要跟任何经济利益扯上关系。
它就是一个自我的输出,一段时间的心思总结,一次能够帮助别人的`救赎。
专注于每一次的写作,专注于如何能够让我的文字给家长们带来一点点的启发,带来一些小思考,做出一些小改变。专注于如何能够用我的专业知识给家长做一些解答,给家长们带来一点点的帮助和效益,也是极好的事情啊!
作为一个英语启蒙老师,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如何做英语启蒙,还有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两个事情我自己本身就特别感兴趣,而且都有所研究。
我会写一系列关于如何做英语启蒙,如何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文章,敬请期待。第一篇文章你想要读到关于英语启蒙的还是好习惯培养的,赶紧留言给我,让我知道哈!
3,另外,要知道,一个刚开始写字的“小孩”,是最需要鼓励和夸赞的。写这么多字不容易啊,请大方点个赞吧!你的点赞对我很重要,很重要呢!
篇8:说散就散杂文随笔
说散就散杂文随笔
从前,当我们还是“我们”的时候,我偶然跟超哥说过那么点奇怪的话,不是因为太开心,当然也不是因为不开心。
有一次,妞跟我说她分手了,很震惊的消息。一直以为他们会走向婚姻的殿堂,是啊,作为她的朋友,应该都会这么认为吧?虽然他俩分分合合也是第二次了,但始终没有怀疑过他俩的感情,毕竟,六年了,爱情都开始弥漫亲情的芬芳了吧。一直很羡慕他们的爱情,相似于湘雅医学院,有过一场轰动校区的表白,男有才有貌,女有貌有才。
一起走过的六年里,周边的人,亲近的或萍水相逢的人大抵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吧。她参加他的`公司年会,作为一对甜蜜高颜值的小情侣几乎收到了公司所有人的祝福;他参加她的家族喜宴,见过爸爸妈妈,甚至还一起拜访了高中时期全班最敬爱的王玲老师;一起在上海,她读研,他工作,不算异地,周末出去小逛,假期一起出去旅游,每一段甜蜜的记忆都羡煞旁人。
总觉得,爱情酝酿至如此,应该会交给婚姻吧。
然而,却不曾,她伤心几乎绝望的说,分手了。
再牢固的爱恋也会被击溃吗?有什么困难会让两个人放弃继续走下去呢?会让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宁愿选择相忘于江湖,也不愿携手到白头。模范的小情侣也可能会分开,你自己的呢?
属于“我们”的时间,三年又三个月的平方,三次矛盾。一次错在我,错在幻想小女生的爱情,于是给自己的爱情定下了不浪漫罪名,说着“这不是我想要的爱情”的傻话;还有一次错在我们俩,虽然至今都理解不了,但也想解释为男女有别吧,毕竟美好的瞬间也可以支撑起足够的勇气去释怀了。苛责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爱情或亲情里边,顺其自然,随风飘散。
好在前两次矛盾之后,会反思自己,自私而有点自傲的自己,在爱情上的付出本来就不够,也就不能奢望太多。而超哥的好,爱情的依恋以及生活的习惯,已经让“我和超哥”的主题成为了日常生活中,除了吃饭,学习,思考以外的几乎全部。属于我们俩的小甜蜜,属于我们俩的小秘密都是我们爱情的小分子,勤劳的它们也正在一步步壮大。而我也终于明白,“认定”一种很强大的力量,一旦拥有,确实可以减少好多不必要的“作”的问题;一旦认定,对他也就如同对待爸爸妈妈一样,自在而不妄想,因为你会告诉自己,他对你比对其他的每个人都好,心也便安定了很多。
也许,正是因为越陷越深,所以越害怕失去。而“认定”,实则就是暗示自己:不会失去。再次提醒自己,所有的好,都需要珍惜,才能更持久的拥有。
常常闲来无事会思考怎么样才算一个合格的女朋友,现在想想,也是每次反思之后想有点进步吧,比如想尽点女朋友的职责和义务,希望未来的不愉快不会是因为自己的不合格造成。
很容易被身边的事情左右我的情绪,还是当初的那个自己,我还是我。
第三次,错在说散就散。
于是还是没能明白:再牢固的爱恋也会被击溃吗?有什么困难会让两个人放弃继续走下去呢?会让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宁愿选择相忘于江湖,也不愿携手到白头。
篇9:走着走着就散了杂文随笔
走着走着就散了杂文随笔
有一天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则帮另一个朋友推手作的帖,久未联系的一个朋友冒了出来。说是朋友其实并不恰当,那是我整个高中时代以及大学时候最好最好的闺蜜。
她评论,真好看,给我来两个。
我回复,可以加我朋友的微信自己和她咨询哦。
之后她便没有再回复了。
恰好不太忙,我打开她的微信,发了几条信息给她。
自从去年春节高中同学聚会,我们还没怎么在微信上说过话。
一时间没聊天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就问起了她的宝宝。
这下,从宝宝,到二胎,聊到孩子的学前教育,一下子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最关键的,聊了几句,我觉得话不投机真是半句都多。
我说孩子还是自己看更好一些,她立马反驳我,你们就是矫情,老人看怎么了。
我说我没说老人看怎么怎么,只是说对我而言,孩子小的时候有条件的话,能跟妈妈在一起更好。
一直是发的文字,这么聊了几句后,她甩了一句语音给我,说老人看孩子没什么不好的,三岁之前也没你们城里人想的那么重要,对她来说三岁之前,孩子养的胖胖的,就行了。
听完语音,我想想,大家观念不同,谈不上谁对谁错,也没必要辩解啊纠缠这种口舌。
我就换了个话题,哪知,再没有回复我。
感慨,生命中有些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中,走着走着就散了。可能连散了的仪式都没有,甚至没有一声告别,而这个人,当年当时,在你的生命中曾扮演过多么重要的角色啊。
你们一起挤在一张吱嘎作响陈旧的单人床上,一起叽叽嘎嘎讲过同学的段子,一起吐槽过某个老师,一起窃窃聊过彼此暗恋的对象,一起在冬天的大北风里哈着手吃过街边的小吃,一起蹲在地上吃一锅热气腾腾的方便面,一起花剩的最后几块钱...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想起来,依旧很温暖,但是现在,这样的感觉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毕业以后,你们显示各自去了不同的城市,有了不同的生活。
你在这个大家无论高低都想来碰碰运气的大都市开始打拼,你的代号变成了“北漂”,而她毕业后,回了老家做起了老师或者别的.工作。
开始,你们偶尔还会通个电话,聊聊过去,聊聊即将开始的人生,聊聊正在进行的恋情甚至你们的结婚计划,她甚至还兴冲冲的告诉你,她要来投奔你,然后你们一起憧憬你们继续在陌生城市一起打拼这样的事情。
但紧接着,你们的联络变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你每次和她说起你工作的困惑,电话那头的她都保持沉默,要不就说,你回来呗,老家现在发展也挺好的;
你发展的越来越好的时候,她却一直在按部就班过着安逸的小镇生活。结婚了,生子了,孩子有老人帮忙带,而自己的工作,也不过是一年又一年熬个工龄,一年仿佛便能看透一辈子,如果没有意外,这一辈子就是一个固定的轨迹,永远不会有变化。
虽然她理解不了你的生活,可是你却能理解她。
尽管你不愿意说起月薪年薪这样的事情,可她却在每次和你聊天的时候,多次说过,咱这村里人不能和你们比,你们一个月比我们一年赚的都多这样的话。
你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无法直视她的眼睛。你该怎回复呢。
后来,某一次,同学聚会了。大家都去了。
当年张扬的你因为在大城市呆久了,反倒变的越来越沉静,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女同学聊着家长里短,男同学吹着牛皮拍着胸脯说同学情胜似金的话。你越安静,越没人和你主动聊天,那个当年和你好到可以互换裤子穿的闺蜜,坐在另一张桌子上,看到你了,遥远的向你招招手,却没和你说上几句话。
你看几个女同学,一水的小卷发,涂了厚厚的粉,穿着喜庆的红衣服,拎着不搭调的包,大家互相恭维着,你却不知该如何插话,也不知如何恭维他们的穿着。
那个当年和你好到蹲在地上吃一碗面的闺蜜,从头到尾,都在另一张桌,拉着别人的手亲热的说话,始终,没有和你聊过一句。
有的人,走着走着,真的就散了,不必问为什么。
如果有那么一个人,突然有一天从你的联系方式中消失,也不再和你联系,一定有她的原因,同样,如果,有一天你把一个人从你的联系方式中删除,也一定有你的原因。
不必问为什么,也不用再去追问,就想想当年的美好。
篇10:出发随笔
出发随笔
并非自愿,是被老妈硬架出家门,四张去四川的火车票排成一排,我和家人便在暑假离开了北京。
趴在窗户上,哈气布满窗户,雾蒙蒙的一片。
明明只是刚刚离家几个小时,竟然有些想家,身子蜷缩在洁净的被子里,微笑,随后入睡。
睡梦里,依稀看见的是模糊的美景,湖水映照着竹林与胖乎乎的熊猫,水天一色的光景映射在心里,透亮而晶莹。
俗话说好事多磨,随着一个急停,广播里传来了声音,说是路的前方突然出现塌方,火车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
火车里空调自动关闭,冷气渐渐散去。闷热席卷而来,空气里散发着莫名的汗味、方便面味和少许的酸菜味。
狂躁的情绪在心底蔓延,望着窗外不变的风景,心里满满的不悦。
第一次,突然感觉到时间的漫长,时间的计量单位从时滑落到秒。指针每一秒的'移动,都是缓慢的煎熬。人们交谈的声音交杂着,此起彼伏。
然而重复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这车什么时候开啊!”
或许是每个人都注意到了时间正在龟速移动,一车的人面面相觑,沉闷的哼声不知从哪个人的鼻子里发出。
六个小时过去了。
火車突然震动了一下,抖了一下身子,向前行进。
一瞬间,全车的人都兴奋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泛起了兴奋的红晕,憋屈了六个小时的人们激动地站了起来,竟和陌生人一同欢呼。
火车就在这些混杂着兴奋与幽怨的复杂情绪中缓缓开动,走向我们期待已久的终点——成都。
篇11:妙手绘就清明上河图杂文随笔
妙手绘就清明上河图杂文随笔
“这是你画的?没听说你会画画呀,怎么画得这么好!”最近,凡是看了李培育绘制的数字油画《清明上河图》的人,无不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培育是咸阳宝石公司储运部的一名普通员工,已年迈花甲。他从小喜欢绘画,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专门学习。去年七月份,在家人的介绍下,李培育首次接触到了数字油画。数字油画,又叫数字彩绘和编码油画,是通过特殊工艺将画作加工成线条和数字符号,绘制者只需在标有号码的填色区内涂上相应的颜料,即可完成的手绘产品。
听说即使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人,也可以通过数字油画轻松绘制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这引起了李培育的浓厚兴趣,重新点燃了他内心尘封已久的“画家”梦。
李培育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来了绘制数字油画所需的画布、颜料和画笔等材料。最初,他从绘制牡丹、梅花等简单的作品开始练习。作品完成后,居然像模像样,大受家人和朋友的称赞。这让他感受了成功的喜悦,重拾了童年的乐趣,更勾起了他对数字油画更大的兴趣。他开始萌发了绘制《清明上河图》的想法。
在李培育心中,对《清明上河图》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愫。二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有幸看到了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瑞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那恢宏的气势、繁盛的景象、细腻的笔法、严谨的构图,让他叹为观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明上河图》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姿态各异,绘制起来并非易事。这项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不仅需要按图索冀,更需要不落寞。这对于年近六旬的李培育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尽管如此,他满怀信心,迎难而上。
去年九月份,李培育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清明上河图》的绘制。那段时间,他像着了魔一样,一下班就呆在家里,几乎足不出户。不是上网研究原作,仔细揣摩作者的构思和笔法,就是对照画布上的编号,认真地涂上颜料,一画就是四、五个小时。
由于《清明上河图》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的面部在画布中所占比例极少,但是为了准确表现人物面部神态,他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画笔,一笔一笔、小心翼翼地描绘。
绘制的过程漫长而复杂。终于,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一幅长2米、宽0.7米的数字油画《清明上河图》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整幅画共使用颜料34种,描绘各类景物近百处、人物200多个,不仅保持了原作的风格和神韵,也体现了绘制者的个性与特色,赢得了人们的一致赞誉。
面对大家的称赞,李培育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和自豪。他感叹地说:“学习和绘制数字油画,使我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也让我的人生更加快乐和精彩。”
篇12:一见面就心有灵犀的杂文随笔
一见面就心有灵犀的杂文随笔
我们好久没见面了,我很想你,可是也不能想见就能见到你,一辈子能有几个知己,一见面就心有灵犀。
淼淼,我很珍惜你,我想你的时候总是想着你会不会想起我,我记得我们一块的点点滴滴;我记得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记得你的好心情与坏心情;我记得你的快乐与悲伤;我记得你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我想要的样子你都有。
虽然我们现在的联系跟之前比起来很少,对此我还难过了一段时间,可是我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联系少而变味。
这几天总想找个人陪我打电话,并没有什么事,可是就是想有人陪我说说话,每晚都是,可是每晚又都是自己默默的'安慰一下自己,然后又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
把电话本翻了一遍,最终还是把电话播给了你,21:53分给你播出的电话。
在拨通电话之前,我还想着我们会不会在一两句相互问候之后就保持沉默,然后又匆匆挂掉电话,我还都想好了我要说的话,我想问你:最近工作怎么样?有没有想我?以后不回老家了是吗?家里面怎么样?跟你一块兼职的同学怎么样?那里的人相处怎么样了?打个电话问问你现在是不是安全的?
在你找到兼职,然后到达兼职的地方你之后,你跟我说让我每个周联系你,如果长时间没有回我消息,让我直接打电话给你,哈哈,这也是个小小借口啊!其实哪有那么多借口,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借口啦。
因为你假期每天都在兼职,白天长时间的工作原本就很不轻松了,想到你可能已经睡了,或者快要睡了。
哪里想到我们一通电话就接近一个小时,准确的通话时长是59分59秒。我珍惜打电话的每分每秒,我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说的每字每句你也都认真听。我告诉你前几天家里面在饭桌上还提到了你,满满,爷爷,奶奶还问你现在怎么样,我很开心,告诉你之后,你也很开心。我还告诉你,前几天带弟弟们去对面的小桥(以前的大桥)上去画画,到那里,我就立即想到了你,我想如果我们的都还十二三岁,那条路你还会走很多遍,那里还会有你更多的身影。我还问你你还记得我们假期一块去我外婆家吗?你说怎么会不记得。我说我们去我外婆家都做了些什么?你说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哈哈,像猪一样。偶尔我们会相互沉默,但是一点儿也不尴尬,你问我在想什么?我说我在想我还有什么事最想跟你说,一分一秒都舍不得浪费。
我们聊了很多,可是也还有很多没有聊。你说好朋友不一定是每天联系,但是感情一往如既。
你教给我的东西很多,你说:“好朋友教我相信,假朋友教我演戏”,“朋友之间谢字不用说出口”。那三年里,给了我许多我一生中无法或缺的陪伴。
我觉得世间最好的友情,就是我们可以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可以各自自由的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内心深处始终装着对方。我们就是这样。
我们都在成长,一不小心就都认识十年了,跟你在一块的每一刻都值得我珍惜,值得我去回忆,我常常喜欢望着天空,偶尔在那一瞬间就想起你,我很庆幸遇见了你,还跟你有些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淼淼,不管有没有在一块,也不管我们在哪,我都想听你分享你的快乐与悲伤,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都可以跟我说,我也想认真的倾听你,虽然我不咋会安慰你,但是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认真听,淼淼,我一直在。
篇13:一开始就歪了杂文随笔
一开始就歪了杂文随笔
中国人对孩子的教化塑形,大多一开始就是歪的,功利的,远离普世价值观的。
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听话”。说的时候,有时候温柔亲切春风拂面,有的时候声嘶力竭电闪雷鸣,有的时候平和如湖波澜不惊。还经常就像马戏团训练动物演员一样,听话时给糖给香蕉吃,顽劣时加以耳光和棍棒。至于父母的话对不对,站不站得住脚,那就不重要了,听话就好。经常和父母较劲的孩子,父母很难喜欢,街坊邻居们也不会待见。
父母们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送孩子上学,父母交代的第一句话,怕也是“听话”二字,“听老师的话啊!”至于听老师的哪些话,也不是关键,关键在孩子要听话,要乖。父母的言外之意是,老师可不是好惹的,得罪了给你小鞋穿,不说要贪什么好处吧,起码别吃亏。
在家里的教化塑形,是为送孩子上学做准备的,在家顶牛调皮捣蛋,到学校如何能像羊羔一样老实温顺?不可能啊。父母提前训练了,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在学校,一个老师要带几十个孩子,那就更需要孩子听话了。老师不光嘴巴上说要听话,还写出了叫做纪律和制度的东西让听话。听话的鼓励表扬奖励,刺毛的压制贬损处分。三好学生里的`一好,相当多的包含了听话的成分吧。就是课本的内容,也会多是恭顺忠孝的故事,培养孩子的听话服从素质与习惯。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可谓是一条龙操作,都是要培养听话的孩子和人才的。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多是填鸭式的一言堂,老师神神叨叨没完没了,也是为培养听话孩子的需要吧。
听话的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性格、目标、价值观等,只有父母的老师的那一套听话哲学和处世方式。
老师的做法也没有错,因为社会往往也不需要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随便你到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上工作,都需要听话呀。听领导的话,听单位的话,听组织的话。至于这些个话对不对合不合适是不是真理就更不重要了,服从和奉献才是核心才是根本。
普世价值观念是讲究什么人类的自由啊、平等啊、公平啊、正义啊、民主啊、法制啊等等,我们培养的人似乎对这些没兴趣不讲这些了不追求这些了。是这样吗?
如果普世价值观是全人类全社会都需要的精神财富,那我们父母们做的事岂不是一开始就走歪了?接下来的教育也没矫正?社会也没提倡?
如果所谓普世价值观也就是西方宣传的一种噱头,那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就问心无愧理所应当无可厚非了。
那么,本文的题目也就过于片面武断站不住脚了,也就完全是痴人说梦可笑可鄙了。为此耽误了读者朋友的时间,作者也该罪该万死被千刀万剐的。
那就换个题目吧:痴人说梦!
篇14:朋友就在你身边-杂文随笔
朋友就在你身边-杂文随笔
经验说:身边的人都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不知道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实验说:别满世界找了,身边的人才最可能成为你的朋友。
“小姐,虽然我们互相不认识,但既然我们在同一时间来到这个地方,可能就是所谓的缘分吧。不如……交个朋友?”
这个搭讪听上去很土,但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容易成为朋友的人不是穿越千年的,不是在地球另一个角落的,而是即使相隔千里也必须相会在一起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最新一期的一篇文章,通过模型模拟发现,如果两人在时间空间上重合程度越高,那么两人是朋友的可能性也越大。
研究者选择的.数据是来自于最著名的图片分享网站flickr
通过处理超过380万带有空间信息的照片,他们发现,随着空间重合度升高(把世界划分成的小格越小),时间分隔度降低(时间间隔越短),两个用户间社会紧密联系的概率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成为朋友的概率和同时同地事件的关系大概呈指数函数。
其实这个结论和之前一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也有很好的对应。比如曝光效应(Exposure effect,我比较喜欢称之为“混个脸熟效应”),人际交往和人际吸引力的研究发现,我们见到某个人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此人可爱可亲、令人愉快(这个效应有一定前提,就是我们对那个人本身没有明显厌恶)。而从演化的观点看,熟悉的东西和熟悉的环境也总是让人有安全感。所以,当你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群体,为了给大家留下个好印象,交到更多朋友,就要经常露一个脸,和更多的人出现在同一个时间地点。比如搬到一个新社区,就经常到便利店附近转悠转悠;进入一个新公司,就多参加“团队建设”活动;来到果壳网,就多在小组发言。
这篇paper很好地说明了,即使你和某人的情况如陈奕迅的《十面埋伏》“天都帮你去躲 躲开不见我”,你们还是很有可能会变成朋友的,因为你们每天都擦肩而过,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
所以别犹豫了,爱ta就先接近ta吧!
大部分的照片中的可交换影响图档exif信息显示了照片拍摄的时间,而部分照片中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据可以显示照片拍摄的地方。
研究者拿到不同用户的数据之后,先计算两个用户的时间和空间的重合度:他们把地球分成一些小格,然后评估两个用户的照片所在的小格的距离;时间信息也用相似的方法处理,分成1天、7天、14天、28天、一年五个时间段。两个用户间的关系则来自flickr数据(flickr可以相互关注或者标记为朋友)。研究者同时控制了一些可能影响因素(比如两个朋友一起出去拍照)。
篇15:懂了,做了,就对了杂文随笔
懂了,做了,就对了杂文随笔
深夜3点,依然没有一丝的睡意,脑袋里一片空白,工作不顺,情感不顺,好像一切又归于零。
甜甜说:只有放下了,明天才会更好!是的,说易,做难!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颗糖就可以带走的女人,也是一座金山换不回的姑娘,在一起的时候,你辜负我的`等候,失望积攒够了,分开也是必然的。
“活在当下”多么潇洒的一句话,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真正的“活在当下”呢?白天依然是忙忙碌碌为了生存而奔波,有时候内心嫉妒的不满,拍桌子,骂娘都不解恨,可以又能怎样呢?又能做什么呢?还不是等到夜晚来临依旧是关起门来独自舔伤口!
当然,鸡汤可以疗伤,但是喝的越多,会忘记年龄,会忘记现实,也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也喝了好多的鸡汤,就是因为喝的太多了,活的不那么现实,像是在活的童话世界中一样,会相信有王子,会相信有完美,会相信凡事坚持了就会有好的结果,等等……….可事实呢?
我想说,不要忘记自己是谁?也不要忘记自己要什么!与人为善、放下、继续、这才是生活该有的状态,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张空白的画布,全是自己用什么态度去涂画自己的生活,幸福亦非遥不可及,生活也亦非崎岖不堪。这一切归于心态,归于欲望,归于心智,归于修行。
我还想对甜甜说:谢谢与你的相遇,你留下的足迹,让我的生活变的更美,很美!很美!我想坚守这份美丽,不流失!
★ 过了吗?美文随笔
【天亮就出发杂文随笔(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后悔了才知道晚了随笔2023-04-02
夜里温柔的河杂文随笔2022-09-06
夜里飞来的横祸生活随笔2023-07-05
小暑话养生杂文随笔2023-04-14
久久思量一场空杂文随笔2022-08-11
同桌的她杂文随笔2022-12-29
火车,在路上的人杂文随笔2023-08-21
相遇便是晴天杂文随笔2024-03-14
他对她说生日快乐-杂文随笔2022-08-21
想见到你啊杂文随笔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