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5-02 07:30: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5篇)由网友“哔哔叭叭”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有一部分农民生活十分困难,需要通过社会救助来维持。在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等长年困难的农民,是解决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问题最关键和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工作,对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对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20xx年7月开始,我市在农村建立和实施低保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市农村低保制度基本建立,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已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5730户37013人,其中常补对象3923户7101人,非常补对象11807户29912人,今年6月份发放低保金111.125万元,人均月补差达30.8元,超过省里要求0.8元,1至6月份共发放农村低保金650万元。虽然我市的农村低保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现行的农村低保工作没有全部覆盖农村困难群众。现在享受农村低保对象37013人,只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9%。据调查,我市农村低保工作要达到约5.5%的覆盖率,才有可能实现“应保尽保”。二是执行农村低保政策还存在偏差。有的地方把残疾人、老年人、重病人单独纳入低保,采取“一户保一人”或“拆户”、“拼户”的方式实施保障;有的平均发放农村低保金。三是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地方家庭收入调查不扎实,有的地方村怎么报,就怎么批,未进村入户调查核实,三级评议、评审工作流于形式;有的申请、调查、审批表格填写不规范,有的内容不全。四是存在低保金发放不及时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低保资金不足。我市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20xx6户63325人,省里给我市的低保基数只有35314人,相差28011人,而省、县两级财政只按省定的低保基数配套资金,无法满足低保群众的要求,致使出现“一户保一人”、“拆户”、“拼户”的现象。

二是科学评估农村低保家庭收入难度大。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难以货币化。因农作物收成的季节性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农民外出务工的不稳定性等,使农民家庭收入不稳定,造成界定农民收入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是基层低保工作人员没有做到专职专用。多数低保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再加上人员更换过于频繁、流动过快,当“新手”成为“熟手”时,有可能已经调动或重新分工,不再从事低保工作。加上少数低保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应付心理,使低保政策在执行中“打折扣”。

四是关注农村低保的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低保工作只是各级民政部门的事,造成低保工作只由民政部门“单打一”的局面,有些职能部门应给的支持和帮助不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二、本文来源:查字典范文网

fanwen.unjs.com对策和措施

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工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科学确定标准,做到量力而行

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既要保证保障对象的最低生活需要,又要克服完全依靠低保的依赖思想;既要考虑地区间标准大体一致,又要考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带来的标准上的`差距。由于社会保障给付具有刚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确定时宜低不宜高,从低标准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我市各县区发展不平衡,制定保障标准和保障范围都要从实际出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和生活水平相适应。

(二)筹措低保资金,做到应保尽保

资金是推行农村低保制度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低保资金由省、县区财政8:2的比例分担,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对财政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给予资金补助。因此,要努力争取中央、省里的财政支持,目前应想方设法请求省增加我市农村低保人数基数和保障资金。此外,加强慈善机构建设,争取慈善基金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支持。

(三)坚持分类实施,提高救助实效

按照属地管理方法,根据农村低保家庭收入的变化,适时调整补差数额,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农村低保家庭收入要坚持实行半年审核或一年审核,救助资金按季实行社会化发放。要继续推进分类施保,特别是对鳏寡孤独、残疾人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要适当提高标准予以救助。将农村低保对象分为“常补对象”和“非常补对象”。对“常补对象”原则上可以实施全额救助,对“非常补对象”原则上实施差额

篇2: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救助。对于农村低保边缘户,各地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切实做好农村低保和临时救助的制度衔接,利用冬令、春荒救济款或当地财政列支资金实施临时救助。要开展“回头看”活动,集中时间、力量,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大排查,严格按照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县级政府制定的《农村低保家庭收入评估办法》,采取逐乡(镇)、逐村检查的方法,逐户进行排查。坚决纠正层层分指标和简单地把原特困户救助对象转为农村低保对象,以及“拆户”、“拼户”、“一户保一人”等错误做法,坚决杜绝“关系保”、“人情保”和平均发放农村低保金的行为,确保农村低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维护农村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健全制度,做到规范管理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实行民主评议、社会公示、动态管理,加强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安全。一是规范家庭收入评估政策。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统一的家庭收入计算内容、计算标准、计算方法,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进行衡量,确保不错保、不漏保。二是要规范申请审批程序。要完善个人向乡(镇)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村级复议、乡(镇)评审、县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坚持和完善“三级调查”、“三榜公布”的工作制度。要在村委会、乡镇全面建立群众评审团制度,随机抽取低保评议员代表,对已享受了低保的对象进行民主评议,把评议权和审核权交给群众,从完善制度上解决“关系保”、“人情保”的问题,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尽退”。三是要规范资金发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要建立资金拨付、发放的“绿色”通道,确保本级安排的资金按规定及时到位。要全面推行农村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民政部门要与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进行协商,相互间予以积极配合,农村低保金除了没有金融网点的地方可实行现金发放外,都要通过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并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台帐,确保低保金发放安全、堵塞漏洞。四是要规范档案管理。农村低保工作必须建立一户一档制度,县、乡两级低保对象个人档案必须有农村低保申请表、家庭收入调查表、农村低保审批表和户口本或身份证复印件;村级有审批表和资金发放表。

(五)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工作经费

在各乡镇建立健全民政办公室(站),尽快解决县乡低保机构的编制和人员问题,充实农村低保工作力量,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农村低保要与城市低保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各级财政要按低保范围和资金量及时足额安排工作经费,保证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加快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农村低保工作涉及的地域面积大,低保对象居住分散,存在贫困群众的低保申请不便、审批迟缓、发放不及时等问题,网络信息化管理是提高低保服务效率的必要手段。因此,各级政府在确保低保经费的同时,还应当划拨足以保障农村低保信息化的网络设施和人员配备经费,在全市建立起市、县、乡三级低保信息网络,使农村低保基本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公示以及网内资源共享,大力加快信息化进程,努力提高低保服务效率。

(七)加强政策宣传,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与宣传、财政、教育、卫生、电力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宣传农村低保政策,让农民知晓享受农村低保的条件、进入低保后的权利和义务。要与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实行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的办法与措施,真正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农业低保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3: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调查报告_[实习报告]

随着“三年一中变”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我市的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一大变”工作也要同步部署推进。我室在对“20一大变”工作进行前期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市老城区的危旧房屋问题比较严重,较大影响了广州中心城市的环境面貌。为此,我室专门组织调研组,对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先后赴上海、北京、福州等城市进行学习考察,研究探索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政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及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危改工作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在公房租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实施危改工作。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1990年我市完成危改投资2100万元,而则达到2.3亿元,相当于1990年10倍多;1990年我市完成拆迁面积仅约数千平方米,而20完成拆迁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1990年数十倍。,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力争用2年半至3年时间完成登记在册的23万平方米危险房屋的排危抢险工作的目标,并制订了相应的改造工作步骤、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目前,32片危改责任地块的23万平方米危房(涉及改造总面积7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成片拆除危房12万平方米(总拆迁面积3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危房11万平方米。仅市一级就累计投入资金约4.6亿元,全面完成了交电新村、西华路等10片地块18万平方米的成片拆迁工作,共拆除危房7万平方米,约6200户近2万人从原来低矮、潮湿、拥挤、危险程度较高的危旧房中搬出,被安置到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棠雅苑、棠德花园、阳光花园等多处安置小区,户均面积从改造前的24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改造前的9.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同时完成了沙河墟地街等4个项目的维修加固工作,维修加固危房、严重损坏房面积共54268平方米。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实有房屋面积13578万平方米,其中各级房管部门的经管房屋万平方米,占房屋总量的14.8%。另据市房管部门经管房屋的安全普查结果,我市在基本完成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后,仍然存在危房26.4万平方米,严重损坏房80万平方米,一般损坏房402万平方米,分别占总数的1.42% 、4.3%和21.6%。此外,85.2%未列入房管部门经管的房屋中,包括绝大部分的私房、企业用房、宗教用房、学校用房等,同样存在相当数量的危旧房屋。我市危旧房屋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改造任务依然相当繁重。

造成我市存在如此数量众多的危旧房屋,以及其增长势头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年限长。我市的危旧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当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到现在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使用年限。二是建造标准低。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我市的危旧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砖墙、砖木、预制板式结构,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风能力差。三是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市气候潮湿多雨,常有台风袭击,而我市老城区大多地质条件较差,地表下存在较厚的淤泥冲积层,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落后,房屋水浸情况相当普遍,对危旧房屋的损坏相当严重。四是违章乱搭乱建。多年来,危旧房屋房屋的业主、住户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违章乱搭乱建的现象非常普遍,进一步加快了危旧房屋的损毁速度。五是政策导向的消极作用。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赁政策,无论是经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对危旧房屋进行有效的修缮和改造;另一方面,我市实行房屋拆迁“拆一还一”的补偿政策,对广大危旧房屋业主,尤其是私房业主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他们宁愿等待拆迁,得到一套新房的补偿,也不愿意掏钱进行修缮、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严重滞后。六是开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市旧城区有相当部分地块被划了红线,但至今还是征而不拆,房屋业主与征用单位互相推诿,致使其中的危旧房屋得不到最起码的养护;另一方面,老城区基建、市政工程的基础施工,致使周边的危旧房屋压沉压裂,加速了危损速度。这种情况在荔湾区尤为普遍,如陈家祠广场旁边的.龙塘西地块,多为建于60年代砖木、混合结构房屋,近年来由于附近康王地下商业城施工,造成房屋因地陷致危、裂缝满布,但居民无法搬出,情况相当危急;宝华路的宝华中约地块,由于周边五元名都、文昌阁的施工,相当数量百年楼龄的房屋岌岌可危,仅靠密集的桩顶承重,住户(相当部分是孤寡老人)每日在木桩间起居饮食,生活环境异常恶劣。

虽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经过近3年的大规模改造建设,基本完成了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但在实践来看,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首先,对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总体思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对危改工作存在两种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一是对我市的危旧房屋总体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缺乏了解,认为我市经过这么多年的旧城改造,特别是经过近3年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建设,危房的现存数量已经不多,不足为患,无须再加大危改工作力度;二是对危改工作的实施情况不甚了解,认为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对危房工作的扶持力度,会冲击正常的房地产市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市危改工作的总体思路一直得不到明确,未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旧城改造的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危改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部门工作不协调。我市危改工作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其他原因,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难以跟进,协调难度较大,致使危改部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危改工作的发展。

第三,危改政策不配套、不落实。一方面,我市至今没有一部关于危改的地方性法规,也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危改政策体系,而一些与危改工作密切相关的现行法规、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危改工作的迫切性和特殊性,导致危改工作实践中碰到不少操作性的困难。如《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关于拆迁期限、补偿安置等方面的规定,明显不适应危改工作的需要,加大了危改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作为迄今为止我市唯一的市一级危改工作专门文件,市政府19颁发的《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危改项目的拆迁政策、优惠政策、资金来源和安置小区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但从实践看,除了免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免收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项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外,其他各项规定或者因为与其他的现行法规、政策有所抵触,或者因为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落实较难或不完全落实到位的情况,给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带来极大压力和困难。

第四,危改资金缺口较大。按照我市现行的做法,仅仅依靠从全市经管房租金收入中提取20%(每年约4000-5000万元)作为危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危改工作的需要。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危情告急,在《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银行低息贷款、住宅小区销售所得、危改项目拍卖等筹资方式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市、区危改部门为了确保完成改造任务,不得不一方面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开发商参与改造等方式,解决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些做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危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当前我市的政策框架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负面效应:住房公积金贷款实施危改,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引入开发商参与危改,由于在很多关键的具体环节上缺乏相关的政策规范,如准入条件、开发主体、资金监控、享受危改优惠政策、施工管理等等,容易导致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市、区危改部门近3年内与开发商合作实施的11个危改项目,除了一德路地块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以外,其他的都先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现象,如福今东地块项目是唯一一个由开发商全资投入的危改项目,至今开发商已投入超过1.5亿元,一期工程拆迁安置完成后,由于我市建筑施工管理政策的变化而导致停工,已挖好的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深达10多米的基坑长时间暴露在外,对附近的居民区、幼儿园构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二期工程也由于拆迁纠纷而无法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危旧房改造工作牵涉老百姓的切实利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心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危改工作,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对于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顺利实现“年一大变”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危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危改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通过党代会、人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等形式,明确提出我市危旧房改造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并把这项工作列为“2010年一大变”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未来几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计划、财政、地税、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市政园林、城管综合执法、环卫、人防、公安、工商、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建议参照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做法,成立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领导小组,由市政

篇4: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随着“三年一中变”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我市的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10年一大变”工作也要同步部署推进。我室在对“2010年一大变”工作进行前期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市老城区的危旧房屋问题比较严重,较大影响了广州中心城市的环境面貌。为此,我室专门组织调研组,对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先后赴上海、北京、福州等城市进行学习考察,研究探索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政策措施。现将有关情况及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危改工作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在公房租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实施危改工作。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1990年我市完成危改投资2100万元,而年则达到2.3亿元,相当于1990年10倍多;1990年我市完成拆迁面积仅约数千平方米,而2000年完成拆迁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1990年数十倍。年,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力争用2年半至3年时间完成19登记在册的23万平方米危险房屋的排危抢险工作的目标,并制订了相应的改造工作步骤、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目前,32片危改责任地块的23万平方米危房(涉及改造总面积7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成片拆除危房12万平方米(总拆迁面积3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危房11万平方米。仅市一级就累计投入资金约4.6亿元,全面完成了交电新村、西华路等10片地块18万平方米的成片拆迁工作,共拆除危房7万平方米,约6200户近2万人从原来低矮、潮湿、拥挤、危险程度较高的危旧房中搬出,被安置到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棠雅苑、棠德花园、阳光花园等多处安置小区,户均面积从改造前的24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改造前的9.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同时完成了沙河墟地街等4个项目的维修加固工作,维修加固危房、严重损坏房面积共54268平方米。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实有房屋面积13578万平方米,其中各级房管部门的经管房屋2011万平方米,占房屋总量的14.8%。另据市房管部门经管房屋的安全普查结果,我市在基本完成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后,仍然存在危房26.4万平方米,严重损坏房80万平方米,一般损坏房402万平方米,分别占总数的1.42% 、4.3%和21.6%。此外,85.2%未列入房管部门经管的房屋中,包括绝大部分的私房、企业用房、宗教用房、学校用房等,同样存在相当数量的危旧房屋。我市危旧房屋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改造任务依然相当繁重。

造成我市存在如此数量众多的危旧房屋,以及其增长势头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年限长。我市的危旧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当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到现在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使用年限。二是建造标准低。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我市的危旧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砖墙、砖木、预制板式结构,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风能力差。三是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市气候潮湿多雨,常有台风袭击,而我市老城区大多地质条件较差,地表下存在较厚的淤泥冲积层,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落后,房屋水浸情况相当普遍,对危旧房屋的损坏相当严重。四是违章乱搭乱建。多年来,危旧房屋房屋的业主、住户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违章乱搭乱建的现象非常普遍,进一步加快了危旧房屋的损毁速度。五是政策导向的消极作用。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赁政策,无论是经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对危旧房屋进行有效的修缮和改造;另一方面,我市实行房屋拆迁“拆一还一”的补偿政策,对广大危旧房屋业主,尤其是私房业主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他们宁愿等待拆迁,得到一套新房的补偿,也不愿意掏钱进行修缮、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严重滞后。六是开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市旧城区有相当部分地块被划了红线,但至今还是征而不拆,房屋业主与征用单位互相推诿,致使其中的危旧房屋得不到最起码的养护;另一方面,老城区基建、市政工程的基础施工,致使周边的危旧房屋压沉压裂,加速了危损速度。这种情况在荔湾区尤为普遍,如陈家祠广场旁边的龙塘西地块,多为建于60年代砖木、混合结构房屋,近年来由于附近康王地下商业城施工,造成房屋因地陷致危、裂缝满布,但居民无法搬出,情况相当危急;宝华路的宝华中约地块,由于周边五元名都、文昌阁的施工,相当数量百年楼龄的房屋岌岌可危,仅靠密集的桩顶承重,住户(相当部分是孤寡老人)每日在木桩间起居饮食,生活环境异常恶劣。

虽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经过近3年的大规模改造建设,基本完成了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但在实践来看,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首先,对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总体思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对危改工作存在两种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一是对我市的危旧房屋总体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缺乏了解,认为我市经过这么多年的旧城改造,特别是经过近3年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建设,危房的现存数量已经不多,不足为患,无须再加大危改工作力度;二是对危改工作的实施情况不甚了解,认为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对危房工作的扶持力度,会冲击正常的房地产市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市危改工作的总体思路一直得不到明确,未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旧城改造的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危改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部门工作不协调。我市危改工作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其他原因,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难以跟进,协调难度较大,致使危改部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危改工作的发展。

第三,危改政策不配套、不落实。一方面,我市至今没有一部关于危改的地方性法规,也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危改政策体系,而一些与危改工作密切相关的现行法规、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危改工作的迫切性和特殊性,导致危改工作实践中碰到不少操作性的困难。如《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关于拆迁期限、补偿安置等方面的规定,明显不适应危改工作的需要,加大了危改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作为迄今为止我市唯一的市一级危改工作专门文件,市政府1999年颁发的《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危改项目的拆迁政策、优惠政策、资金来源和安置小区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但从实践看,除了免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免收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项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外,其他各项规定或者因为与其他的现行法规、政策有所抵触,或者因为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落实较难或不完全落实到位的情况,给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带来极大压力和困难。

第四,危改资金缺口较大。按照我市现行的做法,仅仅依靠从全市经管房租金收入中提取20%(每年约4000-5000万元)作为危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危改工作的需要。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危情告急,在《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银行低息贷款、住宅小区销售所得、危改项目拍卖等筹资方式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市、区危改部门为了确保完成改造任务,不得不一方面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开发商参与改造等方式,解决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些做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危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当前我市的政策框架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负面效应:住房公积金贷款实施危改,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引入开发商参与危改,由于在很多关键的具体环节上缺乏相关的政策规范,如准入条件、开发主体、资金监控、享受危改优惠政策、施工管理等等,容易导致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市、区危改部门近3年内与开发商合作实施的11个危改项目,除了一德路地块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以外,其他的都先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现象,如福今东地块项目是唯一一个由开发商全资投入的危改项目,至今开发商已投入超过1.5亿元,一期工程拆迁安置完成后,由于我市建筑施工管理政策的变化而导致停工,已挖好的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深达10多米的基坑长时间暴露在外,对附近的居民区、幼儿园构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二期工程也由于拆迁纠纷而无法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危旧房改造工作牵涉老百姓的切实利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心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危改工作,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对于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顺利实现“2010年一大变”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危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危改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通过 、人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等形式,明确提出我市危旧房改造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并把这项工作列为“2010年一大变”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未来几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计划、财政、地税、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市政园林、城管综合执法、环卫、人防、公安、工商、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建议参照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做法,成立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副秘书长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组长、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危改工作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危改工作有关重大问题等。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危房改造建设管理所,主要职责是承担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起草全市危改工作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做好需要审议或协调的有关问题的前期工作,对危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具体包括:根据全市房屋实际情况,负责编制危旧房改造中长期规划,制定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具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危旧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草拟危旧房改造专项法规、政策并贯彻落实;调动区、街参与危改工作的积极性,对区、街危改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组织办理全市危旧房成片改造的规划、用地、拆迁及其建设手续;依法对危改工作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理;监督各区房管、危改部门依法行政,依照既定的计划、方案完成危改工作任务;负责跟踪落实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各项决定等。

(三)完善法规,加强执法。

一是修改完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目前我市实行的“拆一还一,不补差价”的拆迁补偿政策,对危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据统计,仅回迁房价一项,就使危改项目拆迁总成本上升了16%,极不利于危改项目的良性发展。不久前,国务院颁布了最新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进一步明确了“产权等价交换”的拆迁补偿原则,也就是在拆迁补偿中,分别对被拆房屋和安置房进行市场估价,差价部分多还少补。建议贯彻国务院《条例》精神,尽快修改完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科学确定合理的回迁、永迁差价补偿标准和拆迁货币补偿标准,以降低成本,推动危旧房改造以至旧城改造工作的良性发展。二是加快研究制订《广州市危旧房改造管理条例》。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的拆迁工作相比一般的房屋拆迁,在拆迁期限、补偿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促进我市危改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研究制订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建议加快研究制订《广州市危旧房改造管理条例》,将危改实践工作中碰到的危房鉴定、危改地块确认、强制搬迁、补偿方式机标准、改造开发优惠政策、监督机制、法律责任等问题,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学习香港及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要求房屋业主定期对达到一定年限楼龄的危旧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对属于危房或不符合有关房屋安全标准的,要求业主自行修缮,或由有关部门强制性进行修缮,并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修缮费用。

(四)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建议对全市范围内的危房、严损房、一般损坏房和超过使用年限的旧房(包括公房、私房,住宅、非住宅)开展一次全面的清查、摸底工作,分门别类,一一造册登记,建立起全市危旧房屋动态信息库。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以及房屋危险程度的轻重缓急,由规划部门根据规划的要求,划定各危改地块“红线”,确定规划设计要点,由市、区危改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订我市危旧房改造总体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报市危改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批准实施。这项工作所需的劳务费、房屋安全鉴定费等有关费用,由市、区财政拨出专门经费或通过建立危改专项资金解决。

(五)提供贷款,改善住房。

为了使危改的拆迁户有能力购买安置房(包括回迁房、永迁房或另购住房),建议借鉴北京市的做法,向危改区拆迁户提供较低利率、较长还款期的政策性住房公积金贷款,即危改地块的.所有拆迁户,可以以回迁房、永迁房或另购住房为抵押,参照房改的有关政策,申请政策性住房公积金贷款。

(六)疏散人口,改善住房。

进一步加快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不仅要解除危房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威胁,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还要通过危改,疏散旧城区人口,降低旧城区人口密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将危改工作与盘活解困房、安居房和解决空置商品房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落实《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有关精神,按照规划的要求,在我市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组团中建设一批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环境较好的危改安置小区,以促进危改工作的发展。

(七)明确思路,完善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危旧房改造问题,关键是明确思路、完善机制。既要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已拆平地块的施工建设,确保市政府1999年提出的23万平方米在册危房改造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运作机制。

1、明确危改工作总体思路。根据我市“北优、南拓、东进、西调”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了保留和体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我市危改工作要坚持修缮维护与拆迁改造并重的指导思想。对于大部分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危旧房屋,主要由市、区危改部门根据房屋危险程度的轻重缓急和实际需要,先通过加固、修缮和内部改造实施排危枪险,再按照“修旧如旧”进行“穿衣戴帽”整饰。对于部分确实没有保留价值或房屋破损严重、非拆不可的危旧房屋,由市、区危改部门作为项目业主,通过招投标组织有资质的拆迁单位实施统一拆迁,按危改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进行统一安置,拆平地块作为政府土地储备,按照规划的要求需要进行开发建设的,按有关规定进入土地有形市场,由市国土部门结合市场的情况,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项目的开发建设享受危改优惠政策;需要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的,由有关部门组织建设。

2、建立危改专项资金。危旧房改造工作属于政府行为,是政府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建立我市危改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一是保留从经管房租金提取一定比例(每年4000-5000万元)用于危改的原渠道不变,二是全市每年的城市建设资金切块,三是危改地块拍卖收益,四是危改安置小区的销售收益。危改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封闭运作模式,专项用于全市危旧房屋的修缮、整饰、改造、拆迁、安置和危改安置小区的建设工作。根据市危改部门的初步匡算,目前我市现存的26万平方米危房,按照危房面积占需改造总面积1/3算,总拆迁量为78万平方米,以平均每平方米拆迁安置成本4000元计,理论上共需投入拆迁资金31.2亿元,按5年完成每年需6.24亿元。建议市政府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在城市建设资金中拨出5亿元作为危改专项资金的启动资金,以后每年由市危改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根据当年的改造计划以及上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危改地块招标拍卖收益情况和危改安置小区销售收益情况,研究确定城市建设资金切块部分的具体数额。

3、完善危改工作机制。危改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市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还需要充分调动区、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危改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的危改工作机制。市确定的危改项目,除了市危改专项资金的投入外,所在的区、街也要投入配套资金,配合危改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危改项目的顺利推进;各区要按照市的统一部署,每年确定一批危改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危旧房屋的修缮、整饰和拆迁改造工作。此外,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机构要加大对危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危改的支持和理解,营造人人关心、共同参与危改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专此报告,请指示。

篇5: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山东省文登市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重视维护农民的文化权益,尊重农民的精神追求,致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有力地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

一、构建文化体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从根本上说,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登市立足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大力构筑农村文化体系。  [本网网文章-www.wmxz.cn 找范文,到本网网]

构建农村文化网络体系。文登市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协调指导全市的农村文化工作,发挥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妇联、团委等市直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促;镇级成立文体站,建立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工作人员和基层文化辅导员,组织和指导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健全村级群众团体和各种组织,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经过这样的努力,全市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建立农村文化责任体系。文登市将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市、镇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奖惩兑现。各镇、村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为此,文登市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低于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二、坚持三级联动,搭建农村文化载体

文化设施落后、文化阵地匮乏,是农村文化单调乏味的主要原因。文登市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为农民参加文化活动提供场所、搭建载体。[本网网文章-www.wmxz.cn 找范文,到本网网]

市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一批龙头。近几年,文登市投资2亿多元,先后建起了市中文化广场、召文台公园、抱龙河公园等一批现代化文化设施。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的市中文化广场,占地5万平方米,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节日不闲场,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文化广场”。2004年,市财政投资40余万元,建成山东省第一家县市级电子阅览室,购置48000册电子图书,并加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一级馆”。

镇级强化示范引导职能,重点建好“一个中心”。文登市结合小城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每一个镇规划建设一处包括影剧院、图书馆、农民夜校和各类游艺室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现在,全市14个镇全部建起了镇文化中心,11个镇建起了文化广场,7个镇建起了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农民文化宫。高村镇自筹资金70万元,修建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青龙河公园。开园当天,20多个村自发组成文艺演出队前来助阵演出,像过节一样热闹。

村级突出经济实用原则,重点管好“两网、一院、一室”。“两网”是指有线电视网和远程教育网。文登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有线电视网,全市有线电视进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6%,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光缆远距离传输、村村通有线电视的县级市。市电视台还专门开办了农科频道,定期播放政策、农技、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节目。另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在全市872个村(居)全部建起远程教育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一网多用。“一院”是指在全市农村开展创建文化大院的活动。一到农闲季节,人们就自发地聚集到大院中来,看戏跳舞,打球下棋,吹拉弹唱。戏迷们都说:“过去一听到麻将响,手就痒痒;现在一听胡琴响,嗓子就痒痒。”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村建起了较高档次的文化大院。龙山路街道办事处西楼居委会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可容纳1400多人的大剧场,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一室”是指建立农村图书室,旨在倡导全民读书活动,设立家庭图书角,培养知识型农民,鼓励群众“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如今,全市农村藏书超过5000册的图书室40个,藏书500册以上的图书室426个,总藏书量达220万册。泽库镇地处沿海,渔民长期出海打鱼,生活乏味。针对这种实际,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各村建立“海上图书室”,渔船出海前送上一个流动图书箱,一箱50册书,一个航次一更换。捕捞之余,摇惯了橹、撒惯了网的渔家汉子捧起了书本,既排遣了寂寞,又增长了知识。

三、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为了满足群众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登市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

以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为抓手。文登市定期举办群众文化节、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文化、妇联、体育等部门经常组织民间艺术展、家庭文化展、棋类比赛、“十佳文化大院”、“十佳图书馆”、“十佳藏书家”等系列创建活动。近几年,在我们组织的活动中,有500多个单位参与,2000多个节目上演,5000多名演员登台。

发动市直机关为农民送文化。文登市根据“三下乡”要求,常年组织文化下乡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组织演出等形式,为农民送去科学技术、卫生知识和文艺节目。近十年来,共向农民送书3万多册,送戏、送电影2000多场次,送普法材料10万余份,送药品、医疗器械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为农民患者诊治3万余人次。市艺术团被称为“庄户剧团”,平均每年为农民送戏180场次以上,并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传帮带,培养了一批“乡土艺术家”。文登市还组织2000多名机关干部与2000多个贫困户结成对子,在帮资金、帮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也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送到了家家户户。

鼓励农民自编自演。文登市注重让群众登台唱主角、当明星。全市活跃在农村的文艺队伍有365个,常年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群众达到8000多人,涌现出“夕阳红文艺队”、“春晓文艺队”等一批水平高、阵容强的业余演出团体,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仅在高村镇,登记在册的'农村文艺队伍就有36支,农民文艺骨干400多人。天福路街道办事处30多名农民还自发组成了京剧社,每周活动两次,并到市中广场搭起戏台,举办京剧演出周,连续七晚演出传统京剧折子戏和现代京剧选段,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挖掘人文资源,打造农村特色文化

文登市历史悠久。近年来,通过积极发掘民间优秀文化艺术,形成了“文登学”和鲁绣工艺两大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

光大“文登学”,弘扬传统文化。文登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古城。千百年来,文风浓郁,人才辈出,素有“文登学”的美誉。文登市把光大“文登学”融入农村文化建设之中,大力培养热爱乡土的文化氛围,出版了《文登学人》,推出了大型人文专题栏目《话说文登》,并在秦始皇东巡的遗址上建起了召文台公园,使崇尚文化的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传承鲁绣艺术,弘扬民间文化。文登是“鲁绣之乡”,刺绣技艺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遍及所有乡村。为把这一民间工艺保护好,文登市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培植,发挥云龙、艺达等五大纺织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动千家万户大搞刺绣加工,增收致富,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绣工已达10万多人,其中涌现出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殿太为代表的设计高手、工艺能手1000多人,先后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新针法、新工艺13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09项,连续两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产品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代表作品成为馈赠国际友人的艺术珍品。文登因此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工艺家纺名城”。

社会救助工作个人总结

民政局应急资源普查工作计划

完善农村低保档案管理的建议论文

民政讲话稿

督查员年终个人总结

督查员简短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汇报总结

市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查报告

低保工作调研报告

民政局长述职报告

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5篇)】相关文章:

民政局双拥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08-05

加快中国农村“低保”建设2022-09-27

对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2022-12-08

项目年工作总结2022-11-07

民政局年终总结2023-07-01

扶贫开发会议讲话材料2022-04-29

民政局个人述职报告2023-03-09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2022-10-19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23-04-16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心得2023-06-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