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精选7篇)由网友“ChrisTa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要高度警惕日本的各种举动
日本是一个岛国,在历史上又是一个外向型的国家,但日本走的是一条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早在1855年,日本的政治家吉田松阳子就曾提出一套完整的对外侵略扩张路线图,即先占琉球、朝鲜、台湾、吕宋之岛,再占领整个中国,继而控制印度和世界。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睦仁登基,并开始了“明治维新”。
1874年,日本利用台湾与清属番国琉球之间发生的“牡丹社事件”和清朝政府官员的昏聩,签订《北京专约》,吞并琉球,更名为冲绳。此后,日本一方面积聚实力,一方面谋划侵吞朝鲜和中国的战略。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连明治天皇都带头捐款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在天皇的感召下,日本富豪们也纷纷捐款,一年就达上百万元之多。1894年,日本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秘密操纵,以朝鲜东学党的农民起义为借口,挑起事端,发动甲午战争,偷袭援朝的中国军队,击沉中国的运兵船“高升”号。这场战争是由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从古至今,中日两国之间发生过近百次战争,其中持续8年以上的战争就有3次,但每一次战争都是日本主动进攻中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日本作为侵略成性的国家,又想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使,便对所有的侵略战争都用中性词“战争”或“事变”来定位,如日本1931年9月18日发动战争,侵占中国东三省,却称为“九一八事变”,还有1937年的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入侵中国的战争,进攻北京卢沟桥,称为“七七事变”,企图混淆人们的思想认识,掩盖其侵略罪行。因此,我们对日本的各种举动要高度警惕。
篇2: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腐败和堕落必然导致战争失败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拥有军舰25艘,官兵4000余人,其中“定远”“镇远”号铁甲舰,排水量达7335吨,各装12英寸大炮4门,时至今日也是大吨位的舰船,日方叹其为“东洋巨擘”。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貌似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颇具实力的国防基础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令人痛惜,发人深思。
篇3: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侵略扩张的结果是走向毁灭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一下获得巨大的战争利益。其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5亿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甲午战争的胜利,刺激日本沉迷于对外侵略,将整个国家变成一部疯狂的战争机器,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半个世纪,日本与中国、俄国(及苏联)、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几乎全世界主要国家都交过战,将战火烧向整个亚太地区,其疯狂程度在人类历史中亦为少见。
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亚太各国人民带来灾难,必然遭到被侵略国的坚决反抗,最终使日本民族招致灭顶之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日本被迫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战后的日本一直没有认真反省和清理对外侵略的历史,反而暗中进行复辟的积极准备。日本的大中型企业中几乎都有一条民转军的生产线,即使平时闲置,也一直有专人维护,以便战时启用。日本的一些退役将领都有一些企业的董事头衔,主要职责就是监管这些生产线。正是有这些准备,一旦需要,日本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将会迅速地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速度增长。现在日本对原子弹的试验已通过计算机完成,其有在短时间内成为核武大国的能力。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信号。我们必须常备不懈,大力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同时,也要告诫日本当政者,妄图再走侵略扩张的老路,与亚洲邻国和世界为敌,必将重蹈失败覆辙,将国家民族带入毁灭的深渊。
篇4: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中国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远东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日俄战争。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中日甲午战争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而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确实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篇5:甲午战争失败原因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1、军事实力上的差距
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前的军事实力已超过了日本,但事实并不如此:
中国的北洋海军在1884年之前仍是“亚洲第一”,但过了1884年,由于清朝官员认为海军以很强大,不懂得海军需要不断投入、持续更新,大大紧缩开支。
反观日本:19世纪90年代大量地购买船只,全国上下的人民都支持。很快日本的海军就远远超越了北洋海军。
要说海军在训练上比日本还要强了一截,但比起陆军中国就差得更远了。要比军队数量我们很占优势,但陆军人口的绝大多数是还停留在弓马的八旗军和绿营军的战斗力极其低下,唯一还算有点近代化的军队居然大部分都是民兵(代表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战斗力还算比较强)。但即使是这样这些精锐部队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都与日本相差甚远。
总的来说,中日甲午战争中除个别以外,中国的将兵都是尽职尽责的,但仍无法挽回军事实力上巨大的差距。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2、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阳子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说这些议论还是一个“蓝图”,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体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与之相比,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对国防负重要责任的李鸿章也认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篇6: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首先,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宣称要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维新之后日本虽然建立了西式军队,但是在其军队当中仍然盛行着其传统的武士到精神,且士兵对于天皇是绝对的忠诚,可为其而死,所以其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的强悍的,而且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日本早已垂涎中朝两国的丰富的资源,于是日本制定了一个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同时大力发展海军,从1890年开始拿初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建立和发展近代的海军,其宗旨是以超越北洋海军为目标的 ,到甲午战争前,这一目标已基本达到。
可以说日本对于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他们不惧怕战争甚至渴望战争,因为这一战不但可以掠夺殖民地抢夺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机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国!此战日本可以说是以国运相赌,若胜便是羽化成仙,若败则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日本是抱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心来的,他们不是来挑起战争的,而是来拼命的!
反观中国,此事中国古代官场的土特产品------党争,再领风骚,帝后二党斗得是不亦乐乎,根本旧无暇顾及日本,或者说根本就没把这些倭奴放在眼里。统治集团内部的失和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了战局的。
其次,清军三军主将能力平平。
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清军失利,而黄海海战的失利并不可将全部责任推到军费被挪,操练不勤等问题上,北洋舰队主将丁汝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排兵布阵上存在着重大的问题,隔行如隔山,让一个陆军的将领去指挥海军,这大有中国足球长期把持在一个从来都没有踢过球的人的手中一样,胡闹!
平壤战役未始,主将叶志超狂奔数百里,渡过鸭绿江;日军将攻旅大,旅大主将赵传业随即乘船逃跑,等等,诸多的跑路门,涌现出了诸如叶跑跑、赵跑跑这样的长跑将建,可见但是一些战略要地的清军主将真的连酒囊饭袋都不如啊!虽说主将逃走后仍有许多的军官力战拒敌甚至是以身殉国,然而主将一跑,人心即散,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终不成气候。
三、清政府的军队腐化堕落,战斗力低下
清政府的军队主要分为三种:八旗军、绿营军以及后来的地方团练,如湘军、淮军等。八旗军自不用说,拥有着铁杆庄稼的八旗大爷们当兵不过是走个过场,哪有人去拼命啊,同样的老牌军队绿营军也是自甘堕落,战斗力低下,而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崛起的湘军和淮军等地方团练武装虽说当年战斗力十分的强,是什么所谓的“反革命的急先锋马前卒”,但是三十多年的风雨洗礼他们变了,战斗力低下,而且军官们克扣兵饷,士兵怨声载道,毕竟当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嘛,而且在湘军中产生了早期的哥老会,这更加的影响了其战斗力!
而且清军营务废弛,疏于操练,当兵之人多为市井之徒,插科打诨一个顶俩,打起仗来却是一群熊包,毕竟战场上你面对的是受到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的职业军人啊,而在街上用钢管和砍刀斗殴的伎俩是对他们没有多少杀伤力的!
当然了,清军并非全部如此的颓废,当中虽有几支善战的军队,但是没有兄弟部队的任何支持或者只是在精神上给与支持这是明显不够的!战争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只有全方面配合的好才能赏心悦目的艺术,但可悲的是,清军一方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艺术家。
反观日军,他们大部分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无论是射击还是肉搏,以及其它的军事技术上都是十分的精湛的,而且当中有许多人世代都是武士,他们自幼接受严格的武术训练和体能训练,虽说日本武术大部分是借鉴中国的武术,但是经过几代日本人的不懈努力,日本武术已自成一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军人拥有着浓厚的武士道精神,以杀身成仁报效天皇为至上荣誉,一群亡命之徒前来拼命,估计即使常山子龙复生心中也难免生惧。而正是由于这种武士道精神,使得日本军官深受其害,每每冲锋在前,这样难免死伤,但是事实证明,将领们喊着:给我冲,和跟我冲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一群不怕死的军官,领着一群不怕死的士兵,来和个把不怕死的清军掐架,先甭说别的光比人手都吓死你,一经接触便知道什么叫做兵败如山倒了!
四、寄希望于他国调停
在战争开始之前清政府派大臣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斡旋,把自己的家事寄希望于外人来解决,真是疲弱啊!
而那些帝国主义列强此时正巴不得日本侵略中国呢,因为伟大的大英帝国的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他们无需出兵,日本的侵略利益他们也可以获得一部分,所以这些西方的大爷们面对清使一面表示会在精神上支持你们的,一面祈求耶和华一定要让日本人胜利啊.
中国人此时显其迂腐,对付那些政治老流氓,利益大胃王,怎么能讲那些仁义道德呢?殊不知最后口水费了不少,但是作用似乎不大,帝国列强终未出兵帮助清政府或者是照会日本政府照顾点清军的面子,他们仅仅是在精神上支持清政府,可惜清政府不是阿Q,不会精神胜利法,最后惨败!
五、会党党徒无法认清形势,助日败清。
利用会党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886年8月日本军人荒尾精在汉口开设乐善堂,主动接触会党,“通过秘密交往,了解其志向所在”,“培养实力,以备不时之需”,可见此时的日本人已准备从内部攻陷清政府的国防。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有关日方利用中国会党的情报不断送达清政府,1894年9月18日,李鸿章致电衙门:“闻倭顾问大隈条陈,···东三省为中国发祥地,···驻韩兵马,宜注意东三省,一面与平壤华军交战,一面攻夺东三省···料中国各省会匪同时起事,再密谋某某国侵华边疆,俾华糜烂而后已。”
日本在当时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民族矛盾激化之时蓄意利用会党反清复明的思维定式,模糊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企图寻求汉奸来策应,配合他们发动的 侵略战争,其用心是十分的阴险狠毒的!
日军利用会党的情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对会党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反过来又促进了清政府对会党的镇压和利用。如在当时的两广总督李翰章看来“国内的敌人远比来自国外的进攻更危险”。
但是在前线清军屡遭挫败的现实面前,清政府决定在长江各省招募新兵,仅从安徽、湖南、湖北就招募了约30万人,其中“长江流域的主要会党哥老会的大部分成员都被征兵,送往前线了”但是这些人加入清军之后,前线清军的状况变得更加复杂,难以驾驭,哥老会在关外各路清军中的频繁活动,导致军心不稳,军令不行,战斗力进一步的下降,内部不稳濒于解体的军队是无法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
总体上说,甲午战争时期在各色清军阵营中的会党分子漫无纪律,战队里十分低下,根本就无法完成抗日御侮的历史重任!
篇7: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后党)人物西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訢主持衙门。奕訢原先就主张对外国屈服,10月初,奕訢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由于美、德、俄三国各有各的打算,英国于10月6日提出的调停建议没有获得任何结果。
11月初,日军侵入辽东,将战火烧入中国。清政府十分恐慌其“龙兴之地”遭到兵燹之灾,又转请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出面调停。这时,美国政府认为对清政府进行讹诈的时机已到,表示愿意居间 “调停”。由于急于求和,李鸿章在恭亲王同意下派遣了一个德国人,即担任天津税务司的德璀琳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议和的条件。但日本拒绝和他谈判,同时又通过美国人要求清政府派出 “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
当时旅顺已失守,慈禧太后害怕日军进犯京津,便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先指使奕訢委托田贝秘密向日本疏通,后于 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当时日本正在猛攻威海卫。由于军事上的胜利,它的侵略胃口非常大,气焰极为嚣张,它觉得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还未到来,因此借口“全权不足”,将清政府的这两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驱逐回国。
日本虽然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但毕竟国力有限,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进一步加重了日本普通人民的负担,自1894年底以来,日本不少地方都爆发了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2月2日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谈的要求。但日方指定要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并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 “议和”条件,否则就无需派代表前往日本。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于是1895年3月,赶忙按照日本的旨意,改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带着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正式开启了和谈。
当时北洋水师虽全军覆灭,但是辽东战场争战方酣。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四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袭占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
日方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继续进行威胁和讹诈。美国顾问科士达则想方设法怂恿李鸿章赶快接受条件,以便从中渔利。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日方的最后修正案,其条件非常苛刻,并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拒绝。4月14日,清政府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历史初中题型答题
★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精选7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新人教版历史下教学设计2022-10-24
信心+行动=100分——读《将军和蜘蛛》有感2022-04-30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历史知识2024-02-05
寻求规律击破必考点2022-06-28
动植物给我的启示小学生作文2023-04-30
蚂蚁的启示三年级作文600字2023-08-06
高考现代文试题解题方法探究2022-05-06
社会历史的主体政治上教案合集2024-01-22
变初中作文700字常考2022-05-06
初二历史复习资料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