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的分析与思考(精选6篇)由网友“双木辉”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的分析与思考,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的分析与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五大标准的分析,思考了培养用户与传播者的信息素养的途径。
【摘 要 题】国际信息
篇2: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的分析与思考
【 正 文】
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人文化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信息素养”的概念现已成为教育中的热门话题。以美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美国在制定了中学生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后,元月18日,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ACRL)在召开的美国图书协会仲冬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该标准分为三个板块:标准、执行指标和效果。有五大标准22项执行指标和若干个子项目。参照标准的执行指标,本文着重对五大标准的尺度去作理解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对高校图书馆用户与传播者互动中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思考,以求得解决的方法。
篇3: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的分析与思考
1.1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
达到这样一个尺度表明学生的思维方法的特性。即自主性和个性。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是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获取。表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自己吸纳知识的过程。尤其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中,学生这种自主性和个性,将跨越时空,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热情。正如台湾一位学者说过: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用户的主动性得到空前扩展。“阅读”的过程充满了选择性。当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力,作为用户的学生就能在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并在图书馆传播者的指导下由用户自己建构。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环境中,能选定并联通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学生就会在信息海洋中遨游。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还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在考虑所需信息的可用性时,能够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搜索信息,如图书馆图书借阅、异地使用资源、通过网络手段获取网上资源。这就是说,对所要获取的某种信息,用户会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去获取,最终决定取舍信息。
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的一方,要思索的是如何去挖掘学生素养的潜在能力,使用户在图书馆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其价值能力得以兑现。兑现是多元性的表现。因为学生用户对信息的选择和参考程度是多元性的。如与指导教师交流某个课题;学生之间在课堂中讨论和最终确认的研究课题及其它信息需要;对课题的确认和理解归纳在反复执行过程中从探索一般信息源到课题熟悉程度的探索;对所探索认可的信息源使之条理化,并且对各种类型的信息其潜在的资源价值得到认同,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低价文本等。这种对信息选择和参考的多元性,正是用户信息利用能力的表现。
1.2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有效而又高效这意味着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关键的一点是能选用最适当的探究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检索策略,运用各种方法检索在线信息或个人信息。在这样一个执行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行为要有可行性的技术方法。它展示着学生个体的检索技术,也表现了用户的信息加工能力。作为用户,通过自己掌握的技术方法,在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环境中,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确定网上信息搜索的范围和重点,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和获取,而且对所索取的信息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创新。
在用户与传播者双边能力互动中,作为图书馆用户的学生,要展示其获取文献或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关键是其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当用户具备这种能力时,我们不禁要自问:图书馆人在这方面又如何?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双方都要面临的是人与计算机。图书馆是网上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承担着信息传播的重任,必须懂得怎样提供服务,如提供数据服务、数据查询、数据传递以及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因此,图书馆要重视人员和用户的培训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如进行网络技术、网上资源利用、各类常用软件使用与服务的培训。通过浏览器下载资源,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信息,用FTP进行文件的传输,下载网上的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杂志,将下载资源归类、整理,使信息有序以提供良好的服务。如果用户的需求能力已经具备,加之信息员处理信息技巧有序,双方无障碍的提供与选择的合作,图书馆网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将井然有序。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真正实现共建、共知、共享的完美。
1.3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
这一标准展示了学生所选择的信息是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来获取的。这是学生具备信息分析能力的体现。也是信息素养核心能力的体现,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由计算机素质、图书馆素质以及批判性思维构成。具体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有效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以及表达信息、创造使用信息的能力。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遴选出信息文本的中心思想,并能运用原始的标准来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在综述和评价信息当中具有创新理念。如写出高水平的信息文摘、构建新的假设所需要补充的信息、对新旧信息和知识进行整合等。
图书馆用户具备信息资源的分析能力,就能在信息资源的海洋中游刃有余。这表明在提供或者是获取的活动中人是主要的,表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这是提供者和用户双方都不可缺少的。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去看,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不是纯粹的技术性服务,而是在网络环境下面对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有深度、研究级的信息服务。信息人员面对浩如烟海但鱼龙混珠的网上信息,就是要开发新技术去甄别、去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也应该建立更多的数据库、提供有序、有用的信息。再者,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最佳结合应当是人脑与电脑。人机结合实现两者互补,既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处理,也能进行信息的提炼加工。事实上,凝聚更多智力的信息产品更具有价值,更受用户欢迎,能对用户有更大帮助的是信息服务机构付出的智力劳动。
1.4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
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这表明学生用户已经显示出其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凸现,是在知识积累基础上创新的表现。它的效果在于能用一种组织内容并运用一种有利于目的的实现和有利于作品或表现形式的格式。比如学生用户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即将知识与技能整合,寻找信息、评价信息、对
新旧信息进行整合,选择一种有利于目的实现的表现形式,再将设计与信息交流、创新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展示学生个体创造性的一面,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创作的作品、调查报告、综述、毕业设计、大纲等。
图书馆人的创新是在其现有的环境中实现的。一个先进的图书馆应当是拥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图书馆员的文化信息机构。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优秀的信息传播者应当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信息传播者当他在利用WWW技术开发各种数据库、根据读者的需求编制导航系统、建立特色数据库、利用最佳网点、最佳路线与方式帮助读者查询信息等一系列的服务时,其服务的过程也是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他的潜在能力也在实际发挥。
1.5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告法律
这一标准的`关键是具备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要懂得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并能遵守法律、规章制度和有关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的礼貌和网络行为规范。应当具备较为准确的判断力,如能判断和讨论基于纸介和电子文本环境下有关隐私和安全问题的讨论,懂得知识产权、版权和合法使用带有版权的资料。同理,在获取信息过程中的用户也需要有信息道德意识。用户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用户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较好地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才能使学生用户具有信息免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和信息腐蚀。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有必要思考的是: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服务过程中,怎样建立一个符合信息时代的信息伦理机制,使传播者和用户懂得如何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尊重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信息隐私、防止信息垃圾及信息污染,不传播不良信息等,这表明对传播者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行为规范。
总之,在获取信息和信息加工、信息创新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用户和传播者的双边活动。用户和传播者在互动中双方的信息素养能力是相得益彰的。用户要求的提高,必将对信息传播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纵观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其精华在于: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获取与创新能力的凸现、强调公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它归纳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的实际意义。这与目前我国学者对于21世纪高等教育学生提出的信息素养能力教育和培养观点是大致相同的,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信息素养标准,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培养用户与传播者互动能力途径上下功夫。
2 贵州地区高校馆用户信息素养培养问题
针对贵州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现状,要培养和提高用户与传播者互动中双方的能力,笔者提出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尤其是对贵州地区高校图书馆人及用户。
2.1 承担培养用户信息素养的重任,传播者要加大以能力为核心的继续教育
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者,在与用户提供和获取的互动中肩负着培养用户信息素养能力的重任。因此,加大以能力为核心的继续教育是能否胜任的关键。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指出;“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把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7月8日,国家人事部部长张学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大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继续教育力度。能力建设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迫切需要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继续教育要围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来展开,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人际协调能力……”。
这些重要的讲话都表明了在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图书馆要加大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的继续教育,要有计划地实行继续教育。专业人员能力培养,要在强调知识、原理、观念的基础上,重视吸纳、驾驭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获得意识的提升;在强化思维训练的同时,注重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注重岗位技能锻炼的同时,弥补未来职业生涯设计的不足。
总之,图书馆人的继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契机。传播者只有通过岗位培训、参加培训班学习、学术研讨会以及到高等院校学习和实习等不同的形式,提高自身素养,才能肩负起培养用户的重任。
2.2 培养用户信息素养能力,需要图书馆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加强计算机教育的力度
图书馆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到图书馆来工作,逐步改变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较低的状况,尤其要引进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的人才。图书馆决策者要强化图书馆人的网络意识,尤其是在边远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传播者更要注重计算机应用教育,在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应用,从实际出发注重掌握其应用方法和技能。在懂得本专业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重大变化即20上半年开始实施新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一系列改革措施和计算机教育的新格局来看,表明计算机普及的第三次高潮已经来临。图书馆员接受计算机、网络化教育的培训、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提高馆员信息素养发展的趋势。
年8月,贵州省举办了“全省图书馆计算机应用知识大赛”,这是一次普及计算机基础、推广计算机在图书馆应用的活动,也是贵州高校图书馆展示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次机会。这次活动使贵州高校图书馆人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在图书馆应用的重要性。
2.3 高校图书馆重视和加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
贵州省有的高校图书馆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如有的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每个学期的文献检索课比较零乱,也无教材,这样势必削弱了学生用户对文献需求的能力。从培养用户信息素养能力这点来看,任何一所高校图书馆、学校都应该将文献检索课正式纳入学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尤其在高年级。包括开课面、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都要有规划、有设计方案,并确定该课程的目标和目的。
笔者认为,文献检索课的内容要改变只注重介绍传统服务的文献检索内容,要增加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开发、加强用户的技术应用内容。除图书馆利用方法、文献基本分类科目、图书馆目录使用方法科目、视听设备使用方法、各种工具书使用法等外,还要增加的内容应有:(1)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讲授网上应用技术,开展Internet导航。(2)对网络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进行导航辅导。(3)书目指导、数据库检索方法和经验讲授、帮助用户制定多种数据库的检索策略。(4)对电子出版物的介绍和使用。(5)通过计算机与用户交互,提高用户理解和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等。文献检索课应从大学一年级起开设(一年级用户可采用讲座、选修课等形式)。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图书馆专业人才是文献检索课师资的首选。尤其是师范院校要加大信息教育的力度,信息化教育要渗透到各科教学。文献检索课的目的是重点培养用户对图书馆的利用
能力,对媒体的认知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应用能力,运用网络的能力。
图书馆通过文献检索课教学、讲座、提供场所等多种方法对用户进行信息知识的教育,培养和提高用户信息素养能力,正体现了传播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在与用户双边互动中肩负的培养重任。
【参考文献】
1 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现代教育技术,2002(3)
2 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10)
3 刘兹恒,张久珍.对我国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0(7)
4 熊川等.民族智商问题――中国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电脑报,-10-15
5 董焱,刘兹恒.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中国图书馆学报,(6)
6 刘梦溪.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图书馆杂志,2002(10)
篇4: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的分析与思考
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的分析与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素养五大标准的分析,思考了培养用户与传播者的信息素养的途径。【摘 要 题】国际信息
【关 键 词】美国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素养能力/分析/思考
【 正 文】
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人文化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信息素养”的概念现已成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的热门话题。以美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美国在制定了中学生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后,元月18日,美国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图书研究协会(ACRL)在召开的美国图书协会仲冬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该标准分为三个板块:标准、执行指标和效果。有五大标准22项执行指标和若干个子项目。参照标准的执行指标,本文着重对五大标准的尺度去作理解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对高校图书馆用户与传播者互动中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思考,以求得解决的方法。
1 美国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
1.1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
达到这样一个尺度表明学生的思维方法的特性。即自主性和个性。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是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获取。表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自己吸纳知识的过程。尤其在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环境中,学生这种自主性和个性,将跨越时空,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热情。正如台湾一位学者说过: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用户的主动性得到空前扩展。“阅读”的过程充满了选择性。当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力,作为用户的学生就能在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并在图书馆传播者的指导下由用户自己建构。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环境中,能选定并联通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学生就会在信息海洋中遨游。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还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在考虑所需信息的可用性时,能够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搜索信息,如图书馆图书借阅、异地使用资源、通过网络手段获取网上资源。这就是说,对所要获取的某种信息,用户会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去获取,最终决定取舍信息。
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的一方,要思索的是如何去挖掘学生素养的潜在能力,使用户在图书馆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其价值能力得以兑现。兑现是多元性的表现。因为学生用户对信息的选择和参考程度是多元性的。如与指导教师交流某个课题;学生之间在课堂中讨论和最终确认的研究课题及其它信息需要;对课题的确认和理解归纳在反复执行过程中从探索一般信息源到课题熟悉程度的探索;对所探索认可的信息源使之条理化,并且对各种类型的信息其潜在的资源价值得到认同,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低价文本等。这种对信息选择和参考的多元性,正是用户信息利用能力的表现。
1.2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有效而又高效这意味着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关键的一点是能选用最适当的探究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检索策略,运用各种方法检索在线信息或个人信息。在这样一个执行的过程中,学生
[1] [2] [3]
篇5: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构成与提升论文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构成与提升论文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构成
(一)获取所需信息种类及深度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获取信息是积极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表现出教师主动自主学习、自主吸纳知识的行为习惯。特别是网络信息环境下,这种自主性将超时空,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热情[1],教师一旦具备这种素养能力,便可在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决定所需信息种类及需要了解的深度,并且还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与价值。
(二)高效快捷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高效快捷表明在获取信息时能遴选最恰当的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检索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检索计划并认真执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检索所需要的信息[2]。在此过程中,既展示出教师的检索技术,也表现出教师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环境中,教师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对所索取的信息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创新[3]。
(三)正确评价信息及来源的能力
该能力表明教师所选择的信息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所获取的,也是教师信息素养核心能力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准确评价信息,有效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以及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遴选出信息的核心价值,并能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标准来评价信息的价值及来源渠道[4],通过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评述,构建新的假设并及时补充所需信息,同时对新旧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整合。面对浩如烟海但又鱼目混珠的各种信息,能够甄别、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建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库[5]。
(四)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能力,是在知识积累基础上创新的表现。其效果在于能将某一信息价值内容运用一种可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在运用信息同时,将信息知识与技能整合,检索信息、评价信息、对新旧信息进行加工整合,选择一种可行和合理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再与自行创新的信息融合起来提炼出价值更高的新信息,该过程体现出教师的信息创新能力,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能力。[6]
(五)信息伦理自控的能力
由于信息交流的隐蔽性、开放性和监督的艰难性,加之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缺乏判断和深度分析能力的中小学生,为了中小学生在校能够获得科学合理和健康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各种诱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息伦理自控能力,尊重信息道德,分清信息资源对学科学习、社会发展的利与弊;恪守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法律和社会问题以及相关网络行为规范,这是具备信息素养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才能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资源平台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二、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层次
(一)基础应用层次
在信息化社会,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这是对公民的普遍要求,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所应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为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技能,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比如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期刊资料;利用“书生之家数字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等阅览电子图书;再就是要熟知一些相关浏览器的使用技巧,不仅能够浏览资源,更能运用浏览器的内置工具获取资源中有价值的信息,为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二)专业应用层次
这是教师信息素养的中间层次,是对基础应用层次上的提升。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形式生动、主题鲜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活跃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生动直观的信息内容,丰富学科知识体系,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是必然的。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原理,具备通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并能根据学科专业的需求,对某一种或几种工具软件的功能和具体操作流程比较熟悉,例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Authorware以及其他媒体制作软件等都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常用的应用性软件工具,能充分发挥软件工具的功能,开发出与本学科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技术开发层次
信息技术开发层次是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最高层次,教师通过刻苦学习具备了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能力之后,部分学有余力、爱好信息技术系统的教师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之外,他们通过自主钻研,研修与信息技术系统开发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一旦具备了一定的程序设计与系统设计能力,便会结合自己本学科的特点和个人能力开发本专业的信息软件系统,通过爱好者间的交流与协作,不断完善,得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使用或借鉴,最终的效果就是推动本专业信息的快速发展与扩散普及。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一)学校建立信息素养资源库
目前,学校一般都设置有网络信息与计算机中心,也称网络中心,拥有高配置大容量服务器,并有素质精良的专业人员负责学校的网络工程建设,为全校师生使用校园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此外,学校图书馆(室)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是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中心,是学校师生获取有关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除了拥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料外,学校图书馆(室)积极地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以及网络化建设,本校师生通过校园网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检索到大量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信息,为工作和学习提供快捷帮助。学校需要在校园网络以及现代图书馆(室)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尤其是对于学校数字图书资源的建设更需加强,不断扩充和更新信息资源库,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为本校师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搭建网络课程平台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由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以及对应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构成。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一定教学目标,设置相关课题,由学生个人或者研究学习小组主动努力,完成课题目标,提交课程平台,由教师做指导和评议。网络课程平台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三)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
学校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的,所以教师就成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启发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文字配加音视频等特点,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能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这种渗透,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教学环境或氛围,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使学生信息素养意识会得到提升。针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要以此为契机,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各个学科特点的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教学工具软件、设备与指导教师,让教师有一定的实践场所和操作平台,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培训和实践练习,解决教师培训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实效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也为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四、结论
拥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是现代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现代人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更是现代教师从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所在,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备能力。研究表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判断、运用信息以及信息伦理自控等能力构成了教师的综合信息素养实力,这些能力大致可以概括为基础应用、专业应用以及技术开发三个层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注重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不仅仅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更是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篇6: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与能力思考论文
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与能力思考论文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科研。科研的主体既包括教师,同时也应包括大学生。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所说:“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最重要的,要通过教学和科研。”大学生科研活动对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作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什么是职业素养与能力呢?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它一般分为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一、对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的情况调查
这几年,生物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蓬勃发展,现在生物类专业就业前景良好,用人单位要求也较高,对于生物类专业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高校每年的就业人数都在急剧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如何使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我们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深入了解毕业生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探求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有效地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我院对2016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查。调查中,学生对问题“哪些教学环节对自己工作影响较大?”的回答,选择“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占72.91%;选择“实验实习”占54.16%;选择“专业知识”占50%。这说明具有研究性、实训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现实起点。学生还建议在校期间应大力加强人文社科综合知识、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训练。用人单位则对毕业生的忠诚度、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非常看重。其中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科研活动会得到直接的全面提高,其他方面也可以得到提升。用人单位在聘用毕业生时首先会考虑“个人发展潜力”的占29%;选择“个人能力”的占28.57%;选择“专业知识”的占25%。这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潜在的职业能力比专业知识更为看重。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提高的方面依次为科研能力、业务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等,可见提高科研能力是摆在第一位的。这实际上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亟待解决的目标问题。
二、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对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与技能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基础,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是专业学习的前提。学生如果只是学习理论知识,有时会觉得枯燥。加之受前几年社会上对生物类专业的片面认识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黯淡,专业思想不稳定,少数学生甚至缺乏学习兴趣。学院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或者成立专业兴趣小组将有利于他们专业思想的稳定。科研要求学生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实验操作的能力。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从专业知识方面来看,能促进学生对某一专业知识有着更广度深度的认识,以及对专业发展最新前沿的了解,还能提高生物科学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通过参与科研了解社会对专业技术的强烈需求将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的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会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后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人才培养都很有利。实践证明,有不少学生在大二时跟随专业老师进入实验室做科研项目,与将来的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兴趣很浓、劲头十足。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用人单位不仅对专业技能有要求,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用人单位选聘员工的一个重要维度。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也在迅速更新,学生入职后,要不断学习的业务知识、专业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用人单位也要举行各种职业的岗前培训,这些都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都会有新的变化,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很快。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科研过程中的问题自主能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问题本质,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因为科研以问题为导向能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在以后职业生涯中也能快速地获得新知识。
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全面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神
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能有效地训练其敬业精神。在职业素养中,敬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敬业就是要求职业者敬畏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敬畏是一种严肃敬重的人生态度,是要求职业者对自身从事职业“敬而畏之”“敬而爱之”。敬业的本质核心就是一种支撑人们进行职业行为的内在精神动力。敬业作为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忠诚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奉献精神等,集中体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行动上,勤奋工作,尽职尽责,绝不玩忽职守。毕业生缺乏敬业精神表现为做事不负责任、不认真、频繁跳槽。调查发现,用人单位特别看重忠诚度。因为大学生频繁跳槽会使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运作,不断进行招人、培训,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浪费企业人资部门巨大的时间与精力。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负责、攻坚克难的精神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科研要求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同时还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在科研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失败的情况,要敢于面对。特别是面对一个数据做不出来的时候,要克服焦虑、沮丧的心情,树立攻坚克难的精神。有的科研是比较枯燥的,实验过程非常繁复,对操作要求很高,做实验的时间周期很长,有的科研项目很辛苦,一天几乎待在实验室里。因此,学生要具备吃苦精神。科研项目有时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得好的,往往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因此忠诚于团队、忠诚于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既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忠诚之心,这也是今后工作必备的职业素养。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其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性的。它能培养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专业动手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抗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首先,从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批来看,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将一个科研项目的相关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表达清楚,这是大学生必备的写作技能。其次,生物类专业学生进行科研项目,要进行实验操作,有的项目需要使用精密的'设备,它的使用操作有严格的规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提高很大。我国正处在制造业发达的阶段,社会上需要大量的有一定技能的人员,经过科研实践的学生较容易获得就业的机会。最后,在科研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要有抗挫折的心理能力。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要求毕业生不能有“玻璃心态”,抗挫折抗压力的能力愈强,就能愈适应用人单位的选人要求。据了解,有的企业在新员工入职时,要进行压力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增强新员工的心理抗压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科研,能够满足生物相关的岗位需要,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生物类本科生毕业后从事研发岗位的一般很少,因为研发岗位对专业、学历的要求很高。如果大学生在校间多从事科研活动,积累较为丰富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与专业实力,有可能从事研发相关的工作或者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往,如果从事市场销售的工作将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从事科研是其长项,将来就业也是有一定优势的。根据历届生物科学类毕业生情况统计,毕业去向主要有:一是读研进行深造;二是从事生物、医药、食品或与之相关的行业,如生物技术类企业、生物医药行业、健康行业等。从事生物产品的生产销售、医药销售、产品质量管理、学术推广等工作,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这表明无论是学生将来选择考研或就业,科研活动对学生的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鼓励大学生开展科研的几点建议
为营造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的氛围,笔者认为需从以下方面创造有利条件:
①进一步完善学生参与科研的长效机制,并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之中,激发学生科研的热情;
②建设好完善的实验室硬件设施,打造好满足科研项目的公共平台,同时尽可能对学生开放,有兴趣的都可以进行申报;
③组织大学生科研团队,配备专业老师加强对大学生科研的指导。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
④搭建科研项目平台,寻求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科研立项工作,从而探索一条产学研的道路。实践证明,生物科学类专业经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培养的学生具有实战经验,受到企业的好评,学生的职业满意度也很高。
【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的分析与思考(精选6篇)】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备战的“八项注意” 把握大纲抓基础2023-07-30
「学习方法」英语学习的十大陋习2023-01-0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探索论文2023-03-17
校长核心素养演讲稿2023-01-21
司法公正论文2022-08-08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论文2022-05-06
“影响工业布局的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教学设计2023-11-03
核心素养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2023-11-12
校本培训个人心得体会2023-12-21
浅谈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运行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