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强对骨干市场的扶持力度((共7篇))由网友“Kekekeke”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应加强对骨干市场的扶持力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应加强对骨干市场的扶持力度
摘要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重生产、轻流通,预警机制建设薄弱,农产品市场长效机制薄弱,今后应加强对中央批发市场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地区产地批发市场及骨干市场的重視。
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存在有三个方面的背景,一个是制定农产品价格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关注。这两年,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扶持二、三产业上。于是,在农村出现了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矛盾又出来了,这些合作社的种养没有劳动力,城里的打工者都是在农忙时回去几天,而且很多企业因为用工荒,都对农忙时节不回家的打工者发双倍工资。由于种养产业的低收入,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留在城里打工,而不是回家务农。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农民还是要回家的,农民的土地情节、庄稼情节是割舍不掉的。如果能够根据体系安排经营作物,那么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另外,现在还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有些人往城里来,有些人却选择回到乡下。在城里的打工者,工作五六年后,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开始谋划自己创业。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计划,培养起来一个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服务链、产业链,这样才能让这些创业者把钱大量地用在农产品生产上,而不是开饭店或者建房子。
第二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的区别很大,传统农业主要从生产环境做,现代农业已经跳出第一产业,一二三产业互动,产业链、产业体系理念流通环节非常重要,计划经济重生产、市场经济重流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不能否认市场方面的作用,但是一定时期、一定背景下,流通环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可能更重要。事实上,流通领域的安全已经影响到了农产品的安全。,当时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很多人认为是市场调节出现了问题,但是,20主销区的很多地方接近断粮,而另一方面主产区的粮食运不出去,所以流通环节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从农民增收来看,这几年农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农民的收入却没有明显增加。很多人认为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当然,流通体系的不完善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过,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主要价值链驱动不是生产环节,而是由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来看,生产环节基本上是一盘散沙,加工环节规模化程度稍微高一点,而在流通环节中的垄断程度更高。流通环节在整个产业链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因此,一方面流通环节得到了很多好处,但是它在整个流通环节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最大的。所以, 不能一味地强调流通环节占据了主要利益,而忽視了其发挥的作用。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应该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来提高,可以让供销合作社来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与市场流通环节的谈判能力。因为供销合作社一直扎根农村,所以,由供销合作社来组织农民减少了组织的运行成本,能够更好地把城里的现代组织形式和农村组织形式很好地对接起来。
目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还有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农产品流通机制能力建设,还需要加强。农产品价格波动,很自然会想到生产环节。其实,过分用生产环节的办法解决问题,实际上加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小宗农产品总的市场数比较小,产地比较集中,容易形成垄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波动会比较大。但是,这些小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跟国计民生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比如绿豆、玉米等。如果是稻谷,关系到人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可以进行调节。其他的就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完成。
第二,预警机制建设比较薄弱。现在,很多人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规律认识的不够清楚,预警机制建设比较落后。比如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怎么支持生产,怎么防止短期内过多养殖所造成的下跌。
第三,农产品市场长效机制比较薄弱。现在的批发市场存在经济发展的通病,规模小、层次低、功能不齐全、同质化现象严重。我们在重視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对批发市场网络化建设、服务体系建设都应引起重視。目前很多合作社的发展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引导他们改变现状、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解决办法有些偏差,批发市场的建设偏重于面积大,而不注重设施建设,只是形象工程,并没有真正发挥批发市场的作用。
第四,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整合重視度不够。现代农业重視产业链体系概念,整个产业链不仅取决于流通效率、市场环节效率,还取决于农产品供应链企业。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企业非常少,对于中心批发市场、零售商,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大。现在国家对于批发市场的支持,都是通过项目来支持。如果想要让这些项目或者投放的资金真正起作用,应该让各省自己申报哪个批发市场应该获得项目,根据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发挥的作用来定,并计划每年投入多少钱,这些钱怎么去用等等。中央有关部门可实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贴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批发市场扶持强大,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第五,应发掘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现在,非盈利性组织、市场化组织还是比较多,我觉得支持农超对接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分对某个产业组织进行支持。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农产品从产地直接对接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流通环节批发市场的作用短期内很难被替代。虽然直销比例有所提高,不过只有高端消费者跟直销挂钩,大部分消费者还得通过批发市场。
目前而言,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大宗农产品的交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重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另外,像行业协会、合作社等非盈利性组织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所以,扶持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尤其对行业协会等非盈利性组织、流通组织方面的支持还应该加强。
今年,中央政府对批发市场重視度加大,一些主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骨干市场要多扶持,对骨干市场要考核,不光考虑骨干市场自己的业绩,还要考虑其对周边带动作用。只有这样,整个供应链、供应网络基点才能建立起来,发挥作用。
第六,通过国家储备来调控蔬菜价格。国家储备有一定的优势,比如白菜价格较低时,商业储备一部分,国家储备一部分,两者并不矛盾。如果国家储备持续的进行下去,那么经销商就没有胆量去存,他要考虑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存。因此,国家储备可以对来年蔬菜的价格起到一定的平抑作用。
篇2:应加强对骨干市场的扶持力度论文
应加强对骨干市场的扶持力度论文
摘要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重生产、轻流通,预警机制建设薄弱,农产品市场长效机制薄弱,今后应加强对中央批发市场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地区产地批发市场及骨干市场的重。
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存在有三个方面的背景,一个是制定农产品价格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关注。这两年,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扶持二、三产业上。于是,在农村出现了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矛盾又出来了,这些合作社的种养没有劳动力,城里的打工者都是在农忙时回去几天,而且很多企业因为用工荒,都对农忙时节不回家的打工者发双倍工资。由于种养产业的低收入,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留在城里打工,而不是回家务农。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农民还是要回家的,农民的土地情节、庄稼情节是割舍不掉的。如果能够根据体系安排经营作物,那么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另外,现在还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有些人往城里来,有些人却选择回到乡下。在城里的打工者,工作五六年后,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开始谋划自己创业。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计划,培养起来一个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服务链、产业链,这样才能让这些创业者把钱大量地用在农产品生产上,而不是开饭店或者建房子。
第二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的区别很大,传统农业主要从生产环境做,现代农业已经跳出第一产业,一二三产业互动,产业链、产业体系理念流通环节非常重要,计划经济重生产、市场经济重流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不能否认市场方面的作用,但是一定时期、一定背景下,流通环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可能更重要。事实上,流通领域的安全已经影响到了农产品的安全。年,当时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很多人认为是市场调节出现了问题,但是,2003年主销区的很多地方接近断粮,而另一方面主产区的粮食运不出去,所以流通环节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从农民增收来看,这几年农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农民的收入却没有明显增加。很多人认为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当然,流通体系的不完善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过,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主要价值链驱动不是生产环节,而是由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来看,生产环节基本上是一盘散沙,加工环节规模化程度稍微高一点,而在流通环节中的垄断程度更高。流通环节在整个产业链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因此,一方面流通环节得到了很多好处,但是它在整个流通环节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最大的。所以, 不能一味地强调流通环节占据了主要利益,而忽了其发挥的作用。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应该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来提高,可以让供销合作社来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与市场流通环节的谈判能力。因为供销合作社一直扎根农村,所以,由供销合作社来组织农民减少了组织的运行成本,能够更好地把城里的现代组织形式和农村组织形式很好地对接起来。
目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还有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农产品流通机制能力建设,还需要加强。农产品价格波动,很自然会想到生产环节。其实,过分用生产环节的办法解决问题,实际上加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小宗农产品总的市场数比较小,产地比较集中,容易形成垄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波动会比较大。但是,这些小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跟国计民生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比如绿豆、玉米等。如果是稻谷,关系到人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可以进行调节。其他的就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完成。
第二,预警机制建设比较薄弱。现在,很多人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规律认识的不够清楚,预警机制建设比较落后。比如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怎么支持生产,怎么防止短期内过多养殖所造成的下跌。 第三,农产品市场长效机制比较薄弱。现在的批发市场存在经济发展的通病,规模小、层次低、功能不齐全、同质化现象严重。我们在重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对批发市场网络化建设、服务体系建设都应引起重。目前很多合作社的发展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引导他们改变现状、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解决办法有些偏差,批发市场的建设偏重于面积大,而不注重设施建设,只是形象工程,并没有真正发挥批发市场的作用。
第四,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整合重度不够。现代农业重产业链体系概念,整个产业链不仅取决于流通效率、市场环节效率,还取决于农产品供应链企业。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企业非常少,对于中心批发市场、零售商,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大。现在国家对于批发市场的支持,都是通过项目来支持。如果想要让这些项目或者投放的资金真正起作用,应该让各省自己申报哪个批发市场应该获得项目,根据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发挥的作用来定,并计划每年投入多少钱,这些钱怎么去用等等。中央有关部门可实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贴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批发市场扶持强大,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第五,应发掘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现在,非盈利性组织、市场化组织还是比较多,我觉得支持农超对接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分对某个产业组织进行支持。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农产品从产地直接对接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流通环节批发市场的作用短期内很难被替代。虽然直销比例有所提高,不过只有高端消费者跟直销挂钩,大部分消费者还得通过批发市场。
目前而言,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大宗农产品的交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另外,像行业协会、合作社等非盈利性组织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所以,扶持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尤其对行业协会等非盈利性组织、流通组织方面的支持还应该加强。
今年,中央政府对批发市场重度加大,一些主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骨干市场要多扶持,对骨干市场要考核,不光考虑骨干市场自己的业绩,还要考虑其对周边带动作用。只有这样,整个供应链、供应网络基点才能建立起来,发挥作用。
第六,通过国家储备来调控蔬菜价格。国家储备有一定的优势,比如白菜价格较低时,商业储备一部分,国家储备一部分,两者并不矛盾。如果国家储备持续的进行下去,那么经销商就没有胆量去存,他要考虑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存。因此,国家储备可以对来年蔬菜的价格起到一定的平抑作用。
篇3:医院加强扶持力度并制订实施办法
医院加强扶持力度并制订实施办法
院属各科室:
为努力提升医院的学科水平和综合能力,让我院一些专科学术水平完成三、五年内,在市、省内形成优势和特色,造就一批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省、市医学重点人才,经医院重点专科、重点人才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决定对省重点专科、市重点学科,和院重点专科建设和省、市、院级重点人才,加强扶持力度并制订实施办法如下:
一、院设立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专项经费。
1、省、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给予上级经费数额相等资金匹配。(并视学科发展情况可适当增加)。
3、重点专科开展重大新业务所需设备及病人医疗费用医院将给予支持。
4、基础资金的支出用于科室的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课题调研、资料费、提供出国考察经费等)。
二、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在人员调配上给予政策倾斜。
三、重点专科建设要明确一个主攻方向,针对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专科优势。
四、可采取与省、及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的形式,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专科建设、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益。
五、重点专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五年内培养出2-3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业务骨干,逐渐形成结构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
六、加大重点专科的制度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切实做好人、财、物等配套和后勤保障工作,以保障专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七、院重点专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院重点专科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目标考核,并签定合同书。每半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未达标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考核仍不合格的不再列入院重点专科,并停止资助。
八、医院年终经考核对在实施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科室、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对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实行重奖。
九、院重点人才培养周期(二年内),给予基础扶持资金2万元。基础扶持资金用于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全国、省、市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专著,国内外进修学习、购买资料所需费用等(市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500元、院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000元)。
十、入选对象须和院签定培养合同,院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其进行目标考核,每半年考评一次。评估考核的重点是学术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学术地位、医、教、研工作业绩及培养经费使用情况。
十一、入选对象可聘请国内、外医学界相关专业著名专家作为自己的导师,定期给与课题、业务技术指导。
十二、医院每年将根据“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考核结果,对培养对象成绩显著者给与表彰和奖励,对贡献突出者实行重奖。对完不成考核目标者停止资助,实行淘汰制。
篇4:重庆加大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扶持力度
重庆加大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扶持力度
近日,重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再就业办、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通知》,计划3年内推出3万个见习岗位助推大学生就业,同时扩大了就业见习对象,提高了补贴标准。
3年5580万元支持见习基地
根据《通知》,重庆市3年将安排5580万元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建立就业见习基地。今年全年安排资金总额为1860万元。
《通知》规定,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每年能够提供10个以上、具有一定技术和服务含量的就业见习岗位,见习期满后留用见习毕业生比例不低于20%,都可建立基地。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向市或区县(自治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申报,初审合格的,提交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统一汇总上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认定,授予“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标牌。见习基地期限为3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继续挂牌。
3年组织3万人就业见习
“至,重庆市还将组织3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6到9个月的就业见习。如果见习基地违反见习协议,见习生可向市、区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投诉。”重庆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11月,重庆市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以此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给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重庆市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政策扶持力度,到今年9月底,全市已建立见习基地170多家,提供见习岗位近9000个,组织了约60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现在已有近4500人被见习单位留用,留用率达到79%。
见习对象扩大 户籍放宽
“原来就业见习仅限重庆籍应届毕业生。”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赵云中介绍,此次政策调整扩大见习对象,凡两年内未就业的重庆籍高校毕业生、在渝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毕业学年在校生统统纳入见习范围,这一举措将为重庆市见习基地单位提供更加宽广的.择人选才面。据了解,毕业生见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9个月。
这也就是说,20、20毕业的大学生,户籍在重庆,可以报名参加今年的就业见习;户口虽然不在重庆,外地大学生,只要是20、、20毕业于重庆的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报名参加见习;那些在重庆高校读书的在校生,在毕业当年尚未毕业的,也可以报名参加见习。
从现在起,符合条件的对象可就近选择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参加现场报名,也可登录重庆大学生就业网进行网络报名。
见习生须留用20%
与原来的就业见习政策相比,新通知增加了一条:接收见习生的企业,在学生见习期满后,必须留用20%作为本单位员工。而原政策并未对接收见习的企业是否留用,留用多少见习期满的大学生作出明确要求。同时,其余没有留用的见习期满学生,将在市、区县就业服务部门、接收企业的帮助下就业。
“按照就业见习政策新要求,参加了就业见习的大学生,总体就业率必须达到85%以上。”赵云中说。
新通知还规定,见习基地企业,必须与见习生签订统一的见习协议书,为见习生制定完善的带教计划,安排指导老师做好见习生带教、日常管理和安全防护。在待遇上,接收见习生的企业,每月发放给见习生的生活补贴至少要达到500元。
给企业补贴提高到每人300元
依照原规定,企业每接收一个见习生,政府财政给的补贴是每人每月150元。而新政策规定,从今年7月1日开始,全市所有见习基地企业,每接收一名见习生,补贴统一按每人每月300元发放。补贴资金的发放,也由原来的市、区县两级财政分管的经费筹集渠道,统一为市财政就业再就业统筹拨付。这既解决了24个区县因财政紧张而一直没有开展就业见习的问题,也有利于企业能更快地拿到补贴,激发企业接收见习生的积极性。
同时大学生到了就业见习基地后,企业必须要给接收的每位见习生一次性购买至少50元的人身意外险,财政将按见习生的人头数,按每人50元标准补贴给企业。
篇5:会计市场如何应对WTO挑战
会计市场如何应对WTO挑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计市场的国际化必然形成竞争的国际化,外国会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CPA服务行业将会在专业人才、审计技术、审计经验和业务范围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凡事有弊必有利,加入WTO,必将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为国内会计师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会计机构的进入和业务的开放将大大增加中外会计机构接洽、合作的机会.
作 者:李屹 作者单位:石家庄泵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管处 刊 名:经济论坛 英文刊名:ECONOMIC TRIBUNE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篇6:应对“货比三家”的市场谋略
消费者货比三家,往往让零售商头疼,
应对“货比三家”的市场谋略
。实际上,营销专家提示,他们是志在必得的大宗消费者。
货比三家被称为“摘樱桃者”(Cherry Picker)―对价格极度敏感,一家家商店进行比较,只买最低价商品的消费者―真的能省下很多钱吗?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史蒂文・霍克(Stephen J. Hoch)与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考克斯商学院营销学教授爱德华・福克斯(Edward J. Fox)最近共同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通过“摘樱桃”,消费者不仅省下了钱,而且省下的钱也足够补偿他用于挑选商品的时间成本。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精明和认真足以让“摘樱桃”所花的功夫有所值。
霍克认为,这一研究结果给“摘樱桃者”针对的目标―零售商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和“摘樱桃”的行为作对,只会把顾客赶跑;相反,应该引诱“摘樱桃者”购买高利润的商品。
忠实顾客、随机顾客、“摘樱桃者”
两位教授对三种类型的购物者的行为进行了比较。他们分别是:
1.忠实顾客:80%以上的时间都在同一家零售商店购物。
2.随机顾客:在不同的零售商店购物,但并不集中在同一天进行。
3.“摘樱桃者”:于同一天在两家或两家以上商店购物,并且这样的行为每月至少一次。
调研人员非常仔细地将一类顾客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这类顾客虽然每个月也在不同的商店购物,但不能说他们的行为就是“摘樱桃”。他们之所以要多跑几家商店,仅仅是因为在先前购物时忘买了某样东西,或者出于其它什么原因。他们并没有诸如剪下优惠券、细细阅读广告等“摘樱桃者”在出发购物之前的典型行为。
在这次调研的样本中,忠实顾客占27%,随机顾客占55%,“摘樱桃者”占18%。福克斯和霍克选中了位于芝加哥的两家互为长期竞争对手的大型连锁超市作为研究对象,
他俩对这两家超市两年期间的9973次、23452宗购买行为进行了分析。
当“摘樱桃者”在同一天先后去两家超市购物的时候,他们可以省下15.6%;而当他们在一天中只去一家超市购物的时候,他们只省下了10.5%。把以上百分比折合成现金,则分别是节省22.90美元和7.85美元,差额达15.05美元。
研究还发现,以上三组购物者在一天去两家超市的时候支出的金额和购买量都要大于一天只去一家超市的时候。这一差别在“摘樱桃者”身上尤为突出。他们在一天去两家超市的时候要比只去一家超市的时候多支出125%(115美元),多买130%的商品。由于“摘樱桃者”多跑一家商店,他们因为价格差节省下来的金额要比其他两组购物者都多:
“摘樱桃者”多跑一家商店就能省下更多的钱看来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们经验丰富,能更大限度地利用比较购物所带来的额外省钱机会。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聪明地将购物分成两类―以购买少量商品为目的的小规模采购,一天只去一个商店;以购买大量商品为目的的大采购,一天去两个商店。
研究结果显示:“摘樱桃”会带来丰厚的回报。这给跃跃欲试却又一直担心“摘樱桃”是否有所值的人打了一支 。不过,研究发现,当消费者大批量购买优惠商品的时候,省下的钱是最多的。简而言之,如果购物者需要或者想要的商品价格非常便宜,他们应该挑最大的包装(盒、瓶、纸盒)买,买得越多越划算,买回家以后可以在地下室或车库里腾个地方出来放置这些商品。
“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使‘摘樱桃’有所值,”霍克解释道:“当人们‘摘樱桃’的时候,会发生两件事:
第一,他们将折扣机会变成了原来的两倍,因为他们去了两家商店。此外,因为商店的折扣商品不止一件,这就增加了省钱的机会。然而,仅凭这些还不足以保证‘摘樱桃者’开车去另一家商店的功夫是有所值的。
第二个才是让‘摘樱桃’有所值的真正原因―他们购买的商品数量多于其他顾客。为了让‘摘樱桃’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所回报,你就必须购买大量商品。‘摘樱桃者’凭直觉知道,要利用好折扣机会,就需要扩大采购规模。他们出发之前就已经做好大采购计划了。他们省下的不仅仅是百分比,而且是具体的美元,而后者才是真正关键的。因为最终,你存入银行的不是百分比,而是美元。”
篇7:三招应对市场窜货
恶性窜货,是厂家较为头疼,而处理起来又较为棘手的老大难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恶性窜货,就必须找到窜货的动机和原因,追根溯源,从而对症下药,根除窜货,
窜货类型
常见的窜货类型,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种:
1、坐享其成型:即有的经销商不想付出很多,但却想直接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这种现象在窜货类型中占比较大。比如,A市场是某方便面厂家的成熟市场,而相邻的B市是新开发市场,B市场经销商为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偷偷窜货,给A市场造成价格秩序混乱。
2、恶性报复型:这种类型的窜货往往是因为厂商在运做市场方面思路有分歧,配合不默契或合作破裂,经销商为报复厂家,便“鱼死网破”,低价或赔钱“倾销”给一些销售较好的区域,造成恶性窜货现象发生。比如,某市的经销商运作A牌系列饮料时,由于经销商经济实力弱、网络不健全等原因,市场进展几近停滞,厂家意欲“杀”掉该客户时,客户“反咬一口”,而将库存产品低价窜到别的市场,以报复厂家,解心头一口气。
3、历史遗留型:即前期不属于某一经销商的市场,但由于该市场当时空白,而被该经销商运作与其临近的部分区域,后该市场设立经销商,结果两个客户都往这交叉的区域送货,从而引起“窜货”纷争, 此为历史遗留型窜货。比如,X牌饼干A市场经销商在临近的B市没有客户时,为扩大自己的“地盘”,而将相邻的B市5个乡镇纳入自己“麾下”,后B市开设经销商,结果两家都往这5个乡镇送货,造成“窜货”纠纷出现。
窜货原因
窜货分良性窜货和恶性窜货两种,良性窜货有利于市场集结成片,从而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而恶性窜货,却可以使成批的市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从而使市场遭到致命的打击。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窜货问题,就必须分析窜货的原因。
针对以上三种类型的窜货,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坐享其成型:窜货原因往往是厂家区域保护政策及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乏力,给一些不自觉而受利益驱动的经销商以可乘之机,
比如,有的厂家根本就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窜货管理制度,有的厂家虽然也有成文的窜货管理规定,但窜货发生时,处理“轻描淡写”,“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市场管理“执法”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窜货经销商,以至窜货现象“屡禁不止”、“屡禁屡窜”,同时也与业务员的管控能力差、对窜货不闻不问、熟视无睹以及知情不报等等有关。
2、恶性窜货型:大多是由于厂商后期合作不愉快,比如,厂家率先违约、不按协议办事,玩“空手套白狼”政策返利不兑现,产品在该市场不对路滞销而厂家协调处理不及时,或者对积压产品处理方式上达不成一致意见而又缺乏有效的双向互动沟通等,致使经销商“变脸”而“铤而走险”,实施“血腥”报复,低价向其成熟市场或临近市场窜货。
3、历史遗留型:多是由于厂家“心慈手软”,放任自流,不能恰倒好处而当机立断处理而造成,正是由于厂家对此窜货“合理不合法”的暧昧态度,使这种“另类”的窜货现象,迟而不决、决而不断、断而无果,从而积怨加深,厂商三方都不畅快,最后往往因为厂家的“心太软”而导致市场“很受伤”。
关于作者:
崔自三:崔自三,著名营销实战培训专家、经销商战略发展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总裁班、总监班特约讲师,“营销OJT”现场实战训练模式创造者,曾在《销售与市场》、《销售与管理》、《商界》等各类媒体发表营销与管理文章200多万字,出版《八闪十二翻――超速营销突破法》、营销实战小说《挑战》,经销商专著《做一名会赚钱的赢销商》,历任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企划总监、营销总监等职。查看崔自三详细介绍 浏览崔自三所有文章 进入崔自三的博客
★ 工业经济发展口号
【应加强对骨干市场的扶持力度(共7篇)】相关文章:
县域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2023-04-14
县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2023-04-24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2023-09-18
经信委年度经济建设工作总结与工作安排2022-11-30
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22-11-06
区经信委土地房征收工作总结2022-06-13
食品饮料产业调研报告2023-11-23
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讲话2022-12-29
关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2023-05-28
把握工作重点,强化推进措施,扎实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