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合集19篇)由网友“peter033”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民营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既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科学决策,也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关于全市民营经济情况调查。为促进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调查报告《关于全市民营经济情况调查》。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家,民营企业达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储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放开”、“六个不限”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篇2:优化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关于优化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一直非常重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指导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多次清理行政收费项目,基本实现依法收费;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为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环境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素,在某种意义上,环境也是生产力。就此,特提出以下优化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一、确立一个观念,强化四个意识
要确立“软环境”与“硬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念。任何单位、部门、个人为了部门利益或个人私利,损害、污染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的,都应受到训诫直至政纪处分。以前,在这方面动真格的少,还远没形成法治的威慑力。
强化四个意识:一是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精简办事程序,将审批程序透明化、即时办理化;从人治思维转到以人为本的服务上来。二是强化监督意识。政府应鼓励并受理一切有正义感的公民和单位对损害工业发展环境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公、检、法及纪监部门也应有相应受理有效措施。三是强化垂直部门的角色意识,不当旁观者,要当建设者,当改善和维护发展环境的“助推器”。四是强化公民的参与意识。要积极营造“优化济南经济发展环境人人有责”这样一种氛围。
二、打造诚信华蓥
展示我市“公开、公正、公平”经济环境,政府处于关键性的主导地位。推行政务公开,做到政府职能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时限公开,杜绝各部门令行不一。其次要抓好政策落实。将制定的扶持、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位,使企业及投资人感受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既是企业立市的根本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尽快建立社会企业信用制度,使有不道德失信行为的企业不但自身受到市场的`惩戒,还要接受政府的训诫、舆论的谴责,严重的直至法律的追究。对一切保护商业欺诈、逃废债务、财务失真以及经济案件的单位和个人要有相应制度追究责任。要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的资质信用,净化信用环境的基础。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努力解决资金缺、融资难对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束缚
一是政府部门应打造企业科技、信息、统计等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机制创新。二是创造条件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促进驻济金融部门与企业互动,加深了解与理解。三是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实行经济利益共同体,提倡伙伴关系,鼓励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前提下的多种分配方式。四是引导企业建立共赢经营理念,积极主动与金融部门沟通,密切银企关系。
四、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要求政府在法制的轨道上提供行为规范、办事高效、协调运转的服务,清理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策法规,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政府的依法行政就是服务,政府要深入解决企业“社会负担仍然较重”的问题,凡不依法行政的一切言行均视为不正当言行,要受到相关制度的追究。必须消除规费开征收取的随意性行为,加大对规费征收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必须摈弃以“罚”代“法”、以部门利益为动力的“处罚经济模式”,实行处罚预警制度。要真正规范中介组织,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强制企业接受指定的中介组织提供的代理、咨询、评估、检测等有偿服务。要规范行政许可法的主体并进行彻底整合,从根本上解决屡禁不止、愈禁愈烈的“三乱”问题,真正营造依法治市的市政管理架构。
总之,优化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政府行政管理人员是关键,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保证,单位与市民的热情参与与监督是基础。让我们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共同打造令人温馨、适宜的经济环境,实现我市新的历史跨越
篇3: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XX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XX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XX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XX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XX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XX年的20%增加到44.4%。
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XX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XX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XX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XX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
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优惠政策,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
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
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XX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政治待遇,积极推选他们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
问题:规模不大,产业不强,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
产业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凭;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场上没有竞争力。
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
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
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
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
体制不顺,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一是行政体制方面,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
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xx、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
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
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
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
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
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
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
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
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
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
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篇4: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下半年调研计划,从12月10日开始,我们调研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分别深入到经济局、发改局、招商委、个私办等部门及部分国有和民营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总结工作、梳理问题、剖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提出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工业经济的对策思路,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一、全市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工业企业85户(含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33户),其中正常生产企业5户,非正常生产企业65户,“三无”企业15户,厂(场)区占地总面积229.1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48,1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6,691万元,闲置资产6,988万元。负债总额165,525万元,其中欠银行贷款98,953万元,资产负债率112%。共有在册职工13,381人,其中在岗4,247人,下岗9,134人,离退休2,081人。
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48,861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工业增加值完成16,055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销售收入完成46,347万元,占计划100.9%,同比增长12%;利税完成1,879万元,占计划112.7%,同比增长24%。
从调研得出的结论分析,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始积累期。时间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要特征是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使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孕育而生,如亚麻厂、乳品厂、食品厂和粮办工业的油厂、米厂、粉厂等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基本确立了我市工业经济的总体框架和走势。二是起步发展期。时间在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主要特征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新兴工业如塑料包装、农机制造、日用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加入了工业阵营,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总量也迅速扩张,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布局。但遗憾的是有几个机遇没有抓住,如柴油机、摩托车、无线电等项目没有留住,没有做大做强。三是上升贡献期。时间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一塑、乳品厂、亚麻厂、制油厂、大修厂等,这些企业年利税都在几百万至上千万,职工都达千人左右。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产品品牌,如海伦白酒、跃进牌奶粉、松雪牌塑料编织袋等。特别是海伦糖厂下放地方管理,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指标大幅增长。但由于人员大量涌入工业企业和银行贷款的过度投放,为以后企业长远发展乃至产权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留下了后患。四是转型阵痛期。时间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市工业企业在管理、决策、技术、营销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加之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大批企业相继走入困境。除制酒总厂成功被哈啤兼并外,真正实现机制转换、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企业微乎其微。人造板厂、化工总厂、烟叶复烤厂、制药厂等新上项目,由于项目选择不当,经营机制不活,技改资金不足等等原因,有的生产几年就陷入困境,有的投产之日就是停产之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适应市场经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工业经济逐渐下滑时期,我市在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方面尽了很大努力,但工业经济内部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工业产业比重持续走低,经济总量偏小。20,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实现产值15.6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实现产值8.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1.45亿元,第二产业仅占国民经济比重的22%。扣除建筑业产值,工业总产值为4.88亿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到14%。一、二、三产业之比为44.5:22.8:32.7,与全省平均值相对比,农业产业比重过大,工业化程度明显偏低,工业经济总量处于全绥化市中下游水平。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贡献份额低。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在85户工业企业中,能够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哈啤、亚泰、热电总厂、振动时效设备厂、海轮王农机等5户企业,占总数的5.8%;由于受原料供应短缺和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正常生产企业也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问题。停产半停产等非正常生产企业高达65户,占76.4%。另有名存实亡的“三无”企业15户,占总数的17.6%。非正常生产企业居高不下,使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也大幅下降。据统计,十年前(即1995年),全市利税超百万的大户有油厂、一塑、乳品厂、复烤厂等共18户企业,工业企业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以上,约占财政收入1.01亿元(含农业税)的50%。而年,全市工业企业中利税超百万的大户只有哈啤、亚泰、电业、铁发和烟草公司五户企业,实际上缴税金不到2,000万元,约占财政收入7,630万元(不含农业税)的26%。如果把农业税因素计算在内,再去掉铁发、烟草、电业三户非加工业型企业,工业经济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十年间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三是骨干企业数量较少,对城乡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 全市具有支撑性、带动性、辐射性、能有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柱项目和拳头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以上企业除经营性的电业局、自来水公司外,只有糖厂、哈啤、亚泰等9户生产性企业,利税超亿元的企业一户也没有,利税超千万的只有哈啤一户企业。就连过去引以为荣的糖厂、亚麻、乳品、肉联、一塑等企业目前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虽然近年来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哈啤、亚泰、东嘉等大企业,但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都称不上地方支柱企业,还没有一户像肇东伊利、五常葵花药业、绥化卷烟等真正拉动市域经济大幅增长、利税超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和大项目。
四是企业产权改造不到位,运行机制不规范。按照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必须实现国有经济成份全部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但从调查情况看,受人员和债务包袱困扰,产权改造难以到位,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屈指可数,国有股一股独大、名转实未转、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十分普遍。除制酒总厂被哈啤兼并后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多数企业仍按国有机制运行,即使名义上改制了,实际上不是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就是运行不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名改实未改。一些卖不了、股不起的企业,一部分实行租赁经营,不仅没有真正触及企业产权,还造成存量资产的低效益利用,由于监管不到位甚至还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篇5:提升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地调查报告
关于提升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地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今年4月,市政协常委会组织2个调研组,分赴##县开展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考察了近50家非公企业,宣传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若干意见》),与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座谈。5月19日,市政协召开七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讨论关于提升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问题。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发展速度加快。2004年,全市个体工商户为46924户,注册资金为1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8.21%,全市私营企业已达5797户,注册资金为88.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05%和50.68%,个私经济实现产值178.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市非公经济规模工业企业50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数的75.7%实现工业仓荡铮保常玻8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占全市规模工业经济销售额的45%。资产总额132.85亿元,骨干企业逐步壮大,全市私营企业集团有15家,产值上亿元的有18家,年税收超100万元的有108家。今年一季度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为53263户,注册资历金94.19亿元分别比上年推谠龀ぃ玻79%和43.6%仁懈鏊狡笠底懿值(含销售收入)44.35亿元与上年推谙啾仍龀ぃ保担44%新投资项目90个投入建设项目资金2#狄谠分别比上年推谠龀ぃ担88%和13.68%。 2、经济贡献较显著。至2004年底,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了85.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30亿元,比上年增长66%。至今年3月全市在非公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38万人。今年一季度全市个私企业上缴税收2.6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3.22%。 3、产业分布较集中。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初具规模的产业有纺织、机械、林产、化工和冶金压延,其企业户数和销售额2004年分别为:纺织占行业企业数的96.3%,产值29.28亿元,比上年增长42.5%,机械占行业企业数的75.4%,产值11.62亿元,比上年增长42.9%,林产占行业企业数的92.6%,产值2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化工占行业企业数的79%,产值18.24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冶金压延实现产值19.49亿元,比上年增长51.3%。 4、品牌、质量意识有所增强。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经拥有20个省名牌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有2个获国家免检产品。全市非公企业获高新技术型企业有2家。全市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有166家,其中个私企业122家,占全部通过认证企业的73.5%。 5、商会经济有新发展。2004年各商会加大项目工作力度挝沂械姆⒄棺鞒隽斯毕住F渲温州商会医项目29个,总投资4.30亿元;南安商会引进78个项目,总投资6.7亿元;福清商会引进26个项目总投资6#叮芬谠;长乐商会引进26个项目,总投资4.30亿元;江西商会引进项目6个,总投资1.3亿元;兴化商会引进项目16个,总投资8.39亿元。五个商会还分别与五个苏区县结对,开展项目对接、扶贫助困等一系列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非公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效成稳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和质量,还是发展环境,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投资领域狭窄。我市非公经济投资领域不宽,大多从事消耗资源型行业,产业层次较低,劳动密集型行业多,技术密集型行业少。有些领域如金融、保险、水利、交通、通信、城建、环保、科技几乎没有涉足;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也没有大的突破。 2、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在政策环境方面,非公企业的非国民待遇现象时有发生,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融资环境方面,由于不少企业新建厂房没有房产证,无法办理抵押贷款,仅靠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和企业间互保贷款又有限,再加之贷款手续复杂,办理时间长和非公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存在许多空白,使企业贷款的难度加大,生产资金短缺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瓶颈。在企业用地方面,由于国家将土地供应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计划管理,用地审批难度加大。再加之我市,特别是市区,由于受自然地形的限制,可供开发的土地不多,更使得企业发展与用地之间的矛盾加剧。在服务环境方面,有些部门的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乱拉赞助、重复培训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人文环境方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尚未广泛形成,企业的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3、实施品牌战略和企业执行标准工作任重道远。目前全省只有我市和宁德市在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方面未实现零的突破;“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三项,我市分别为7项、50项和23项,分别占全省此三项总数的10%(全省70项)、8.13%仁。叮保迪和5#玻常ィㄈ省439项)。2004年全市仅有74家企业的106项产品制订了企业标准并进行了备案登记。全市历年企业产品标准备案量4806项,仅及佛山顺德区一年的备案量;厦门市一年企业产品标准备案量也超过600项。 4、企业人才缺乏、招工难、员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在人才引进、人才管理的政策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对非公企业引进的人才,在行政、工资关系、人事档案、统筹保险、职称评定等事项还没有真正理顺,造成了流动人才的后顾之忧。二是社保不够落实,参保企业比率低。三是不少企业未能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临时观念,不稳定。四是一些企业员工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五是有些企业员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 5、企业自身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经营管理粗放。大多数非公企业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整体实力不强,众多企业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工艺简单、管理粗糙、产品档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财务报告失真较为严重。部分企业把会计报表对内对外采用不同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有的甚至编造多套各不相同的会计报表,向不同的部门报送。三是经营管理层素质不高。一些非公企业经营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四是企业文化匮乏。不少业主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如何提高农民工素质缺乏有效措施。 三、几点建议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关于“八项措施减轻非公企业负担的决定”(下简称《决定》)等文件精神。一是做好国务院《若干意见》和《决定》等文件精神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务院《若干意见》和《决定》,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共识,不仅非公企业业主知情,更重要的是有关政府部门要切实掌握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建议:①政府进行专题调研,制定《实施意见》;②相关部门要提出贯彻《若干意见》的具体措施,在政策上对非公经济加以扶持,在行政作为上进一步提高为非公经济服务的质量。③将国务院的《决定》精神以宣传单的形式印发到有关部门与企业。组织力量专项清理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乱拉赞助问题,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二是修订完善我市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非公企业的监管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方面完善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1放棵窦渥时臼谐∽既搿@┐竺窦渫蹲柿煊蚍段В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凡是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进入该领域的民间资本。当前,在一些领域要加快民间资本进入的步伐。一是教育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学生公寓、食堂等教育后勤设施,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公办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二是医疗卫生领域。支持民间投资者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改组和改造。三是市政建设领域。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收费公路、桥梁、城市公交及其他公用设施,民间资本都可以通过参加公开招标,获取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者投资、建设、运营。四是其他社会事业领域。2发布民间资本投资目录。崭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向民间资本提供可进入领域的项目目录,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同时要建立完善项目公开征集制度、项目筛选储备制度和项目推介制度,通过召开项目成果推介会,发布投资促进政策,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好的项目也能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3实行偷却遇。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对非公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对待。在开展项目工作时,既重引,也重扶;既重外地新来企业,也要善待在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只要事业有成,一样论功行赏。 3、积极营造非公经济发展环境。1釉炝己玫男传舆论环境。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政策,宣传非公企业家所做的.社会贡献和创业事迹,政府对工作做得好的非公企业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给予非公企业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在我市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重、鼓励、支持、参与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2釉炝己玫拇匆敌艘祷肪场6苑枪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实行统一收费政策,统一收费标准,向社会和企业公布,让非公企业清楚明了,坚决杜绝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乱拉赞助、重复培训的现象的发生。政府对违章者要严肃处理,切实落实效能告诫等规定。政法机关以及行政执法部门要文明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好保驾护航、排忧解难的工作,切实维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3釉炝己玫姆务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搭建为非公企业服务的平台。一是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二是建立全市非公经济综合信息平台。以现有的市信息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网为基础,建立全市非公经济综合信息平台。并同市各主要媒体联合,经常向社会发布非公经济的政策法规、外经外贸、技术进步、交流合作、各种中介服务、项目推介等各种信息。三是建立企业培训平台。各级政府要积极开展面向非公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把非公企业家培养纳入全市企业干部培养计划,鼓励非公企业家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四是建立人才引进的平台。有关部门要根据非公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非公企业引进紧缺人才。对流向非公企业的人员,原单位要按规定办理工作调动和有关社会保险转移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障碍。 4、加大中小企业信贷力度。1着两饩龃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大力推进信贷方式创新,积极开办创业贷款、应收账款 、仓单 、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品种,以扩大贷款的抵押担保范围,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因缺乏不动产而面临的抵押难问题。要大力发展票据融资业务,适当扩大中小企业的贷款授信额度。政府和金融部门要联合推进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加快建立以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企业互助担保为主体的“三羊开泰”式担保体系,要引导效益好、规模大、管理规范的担保公司牵头筹建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开展自律活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中小企业较大的贷款项目实行联保、互保和再担保,通过提高担保效率、降低反担保要求和担保费用等方式,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2加快推街行∑笠底市诺燃兜钠蓝üぷ鳌R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资信等级的评定工作,保证每家中小企业都有相应的资信等级证书或资信等级牌子。同时,政府和金融部门要大力推进信用服务业的发展,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我市设立和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以推进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等信用服务业的发展。3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肺袼平。一是要积极引进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批发业务,鼓励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对我市中小企业发放异地贷款;二是要重构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框架,实施机构扁平化管理。按照便捷、效率优先的原则对营业网点重新布局;改储蓄网点为支行,直接隶属市分行管理,以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经营效率。三是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利用当前中央银行扩大利率浮动幅度的契机,提高贷款抵押的“两率”(指企业不动产和动产的贷款抵押率),以实现银企的“双赢”。4咏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一要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二要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要重视自身资本积累,减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将企业盈利的相当部分用于增加资本金,逐步提高企业资本中自有资金的比例;四要积极主动地和银行、担保公司建立信息沟通机制。5崭部门要积极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创造良好条件。一要积极搭建银行和中小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通过举办银企资金供需见面会、银企资金供需签约会、银政企座谈会或贷款营销洽谈会等方式,促进中小企业项目与资金的衔接;二要按照国务院《若干意见》的规定,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三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投资等方面的辅导支持,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5、努力提高非公企业自身素质。1姨岣咂笠悼萍己量。非公企业要做好产品结构调整,走技术创新道路,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开展重质量和创品牌活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2彝晟破笠底橹制度。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的组织制度,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要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在家族式企业中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壹忧科笠滴幕建设。要以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激励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关爱员工,自觉维护劳动用工制度,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参加社会保险,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稳定员工队伍;要加强诚信建设,鼓励企业诚信经营,建立企业信誉评价制度,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要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和工会工作,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工会在非公企业中的作用。篇6: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
摘 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对栖霞市而言,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基础特别是财力薄弱的问题,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首要任务在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关键词:工业经济;财力;做大;栖霞
1 栖霞工业有基础、有潜力,对全市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示出来
经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抓新项目引进建设、老企业嫁接改造、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栖霞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上升,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重点来抓,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260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达到220亿元、11.8亿元和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12.5%和12.3%。
其中1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22家利税过千万元。
在近两年特殊形势下,栖霞工业能够实现逆势上扬,说明这几年抓结构调整和企业培育已经初见成效,体现了工业经济的基础和潜力。
(1)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日渐突出。
去年以来,栖霞市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了调整,并从资金、政策、电力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尽快发展壮大。
20,全市65户重点骨干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1.9%和22.3%,骨干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65户骨干企业中有43户纳税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大地管桩、昌裕印刷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32%;鑫焊焊接、经壹佰照明、润霖风电、张裕玻璃、华隆机械、乐泰汽车、东山电机等7户企业增幅均达到50%以上。
(2)老企业嫁接改造成效明显。
全市上下以改造提升老企业、盘活闲置资产为着力点,积极加大老企业嫁接改造力度,部分老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原来的“包袱”变成了“财富”,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瀚海化工通过氨醇改造项目,由过去单一的尿素生产,增加到尿素、合成氨、甲醇、乙醇、二氧化碳等多个产品,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同兴实业过滤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红壹佰照明产品出口率达到75%以上,并成功将产品打入沃尔玛超市。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骨干企业把技术改造作为增强发展后劲、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年确定了25个技改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入5亿元,其中21个项目开始试生产或设备安装调试。
通过积极对接、扎实运作,万华生态板业公司规划的生态家居制造产业基地新增指接板、免漆板等3个生态环保项目;张裕玻璃、昌裕印刷、东山电机的二期工程也顺利投产。
预计25个技改项目全部完工后,年可增加企业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4.8亿元,利润2.6亿元。
(4)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针对近两年经济运行的异常情况,重点骨干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严格加强财务、成本和质量管理,有效地减少了企业损失,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为企业应对危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山水水泥、瀚海化工、烟台电机等企业,狠抓内功管理,积极“降本增效”,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各重点用能企业坚持节能降耗与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相结合,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茉莉华服装、阳光服饰等企业,积极转变经营方式,把握市场的能力大大增强,市场相对稳定,影响相对较少,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又积极开拓了欧美等市场。
2 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2015年全市工业企业运行比较平稳。
但随着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效应的逐步显现,给栖霞市的工业经济也带来了不少压力,骨干企业普遍面临着运行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下降等困难,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较艰难。
(1)市场需求萎缩。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栖霞市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的还影响到内销企业的经营发展。
如水泥行业,三菱、山水等企业,受国内外建筑市场大幅度萎缩的影响,产品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产品大量积压。
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该市部分企业出口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如服装行业虽然订单较为充足,但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属于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外商除在产品质量上比以往更加苛刻外,还不断压低加工费单价,致使企业处于微利状态。
(2)资金投入放缓。
尽管金融单位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企业有效资产大多已经抵押,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该市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明显的项目相对较少,再加上部分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度较大、项目质量不高,争取国家大盘子投资的可能性较小,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难度加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据调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缺口资金达15亿元,其中技改资金缺口8亿元,流动资金缺口3亿元。
(3)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部分企业因资金、市场、产品结构等原因,陷入开工不足甚至停产状态。
从该市65户重点骨干企业运行情况看,受危机影响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山水水泥、宝桥水泥、白洋河水泥、大地管桩、东山电机、安得利斯风电、拓伟机械、雷彩工具等8户企业处于开工不足状态,裕祥精细化工公司未能满负荷生产。
上述企业影响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6000万元。
(4)原材辅料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
自去年以来,由于部分企业对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估计不足,为了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在各种原辅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高价购进了大批燃料和原材料,至今尚未消化完毕,如山水水泥、瀚海化工的煤炭每吨比目前市场价高出500多元,银云活塞的铝每吨比目前市场价高出近6000元,东山电机购买的铜比目前市场价每吨高出4000元,这一因素直接影响企业效益3000多万元。
3 加快栖霞工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开工业化道路
栖霞市工业的发展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只要找准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市工业的新跨越就不是梦想。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立足栖霞市工业实际,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唯有此,栖霞工业才有根本出路。
在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总体应实行三个一批。
一是关停一批。
主要是关停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目前,全市对年产10万吨以下的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对资源依靠过多的滑石、石材加工企业限制生产,对7户重点用能企业搞好跟踪管理,确保全市能耗和排放达标。
二是转型一批。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倒逼机制迫使一些低端产品退出市场或进行改造升级。
栖霞市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快推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抓好水泥、化工等行业技改扩能以及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向“低投入、低消耗、小排放、高产出、可循环”的节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扶持一批。
栖霞市现有8个项目列入了烟台市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在抓好这些项目建设的同时,应该围绕生态板、风力发电等项目,再扶持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努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
(2)注重发展的乘数效应,从根本上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抓住最能突破全局、最具裂变潜力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谋求最大的发展效益。
当前栖霞工业经济的裂变,重点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全力突破重点园区。
抓工业必须集中用力抓重点园区,增强吸纳聚集能力,使更多的项目向园区集中,并通过进园项目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延伸和关联产业的横向拓展,打造产业集群,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使园区真正起到项目聚集裂变的作用。
目前,栖霞经济开发区和农村台湾农民创业园规模以工业企业占全市总数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一,“十三五”期间要争取两大园区全年工业销售收入和财政收入两项指标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老企业嫁接改造。
老企业的嫁接改造、膨胀裂变,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是发展壮大企业的一条捷径。
近年来,该市紧紧抓住有潜力的老企业不放松,同兴实业由一个小企业裂变出多个子企业,拥有20项专利,7个系列40多个产品,国内市场占有量达到70%;瀚海化工、万华生态板等项目依靠技改,实现了项目膨胀发展。
今后要继续走老企业嫁接改造的路子,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抓好项目引进建设。
今后,应该更加注重已引进落户项目的增资扩股、规模扩张,更加注重闲置资产的开发利用,更加注重开展以商招商,加大项目的引进建设,这是今后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点。
注重发挥落户项目的作用和影响,抓好以商招商,通过项目的不断扩张、不断引进,以达到项目裂变的效果。
(3)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引导企业管理上水平。
对工业经济来说,要把危机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政府主管部门要从思想上、体制上、作风上进行深入反思,查看促进企业发展的思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看看是不是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有没有影响企业发展的条条框框限制,该落实的落实、该纠正的纠正、该清理的清理,破除一切制约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打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洼地效应,把解放思想真正体现到抓落实促发展上。
二是用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企业布局调整,城区实行退二进三,企业实行退城进园,有效发挥城区对三产的带动功能和园区对企业的聚集功能。
下步,要争取银云活塞、澳通制剂等企业尽快退城进园。
同时,对目前园区内尽管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但科技含量低贡献不大的冷风库、网套、纸袋等企业,结合镇域经济调整和发展,通过“滕笼换鸟”的方式把土地置换出来,以有限的土地和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
三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围绕原材料购进、企业库存、产品订单、电力供应等方面,搞好分析测算,加强运行监控,提供有效支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正常运行;进一步抓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加强管理,努力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以同样或较低的投入换取更高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曹伟.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09).
[2]张庆君.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3]唐海燕.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
[4]程祖伟,韩玉军.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7:工业经济发展口号
工业经济发展口号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海岛城市化进程。
2、东海画廊,流金港湾—沿海工业城。
3、引领科技,创造未来。
4、构建全方位心之园,打造双百亿梦之城。
5、人好宾多至,家和万事兴。
6、产业立园、诚信建园、环境兴园。
7、一举一动展示风采,一言一行事关文明。
8、姑苏城外城,苏州园外园。
9、苏州工业园,“智”造新辉煌。
10、山海协作典范,南北协作标杆。
11、我就是投资环境,我就是临港工业区形象。
12、海洋经济主平台,绿色产业新标杆。
13、建好产业集聚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14、海·纳百川;港·通天下。
15、港通世界,口碑天下。
16、提升工业园制造、推进工业园创造、拓展工业园服务。
17、继续解放思想,加快开放步伐。
18、潮起三门湾,商聚工业城。
19、漳平经济新引擎,工业发展新天地。
20、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21、港口区,心灵港湾,梦境天堂。
22、五星凤凰,工业圣地。
23、构筑和谐劳动关系,营造良好用工环境。
24、生态宜居,亲商宜业,秀美宜游——沿海工业城。
25、投资福地,创业乐园。
26、红仑热土、绿色产业、金色未来。
27、同爱一方热土,共建文明家园。
28、苏州新天地,活力新园区。
29、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30、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树立园区良好形象。
31、浦坝港边工业城,牛头门里聚宝盆。
32、生态创新双面绣,文明和谐全景图。
33、兴漳平工业,创百亿园区。
34、诚信高于一切,环境优于一切。
35、携手十五载,明天续精彩。
36、到县工业园就业是您的理解选择。
37、转变作风树形象,振奋精神促发展。
38、苏州工业园,天堂新名片。
39、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海岛和谐。
40、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1、经济大转型产业大发展产城大融合。
42、南北协作创平台,经济腾飞工业城。
43、魅力新漳平,精彩工业园。
44、返乡就业光荣,建设家乡光荣。
45、三等奖投资福地,创业乐园。
46、依港工业区、临海生态园。
47、促进和谐创新,智造绿色未来。
48、科技促进发展,创新成就未来。
49、就近务工,建设家园。
篇8: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调转促”为主线,落实“稳增长”要求,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工业运行总体情况
1—6月,全县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518.9亿元,同比增长10.5%,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8.1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位列全市排名第四,四县一市第二,高于全市增速3.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列四县一市第二,全市第四,占序时进度(全年256亿元)的46.1%,落后进度3.9个百分点,工业增速超目标增速0.6个百分点。
1-6月份,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6.4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市考核目标260亿元的44.8%,落后序时进度5.2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1.4亿元,完成市考核目标148亿元的55%,超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整体平稳,主要体现为“三个发展”
1、支柱产业全面发展。上半年,我县五大支柱产业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31.7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3.2%,对产值增长贡献率达82%,其中,石化(16.4%)、电工电气(20%)行业的产值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全县五大支柱产业规上工业产值一览表
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增幅%占全县规上比重%五大主导产业431.710.383.2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94.37.718.2电工电器46.9208.8机械制造120.15.923.1钢铁加工及建材96.59.718.6石化73.916.414.3 2、重点乡镇园区支撑发展。上半年,全县20个乡镇园区规上企业增速同比实现增长的有14个,其中一类乡镇实现工业产值483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县产值增速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二类、三类乡镇有11个乡镇的规上工业增速都实现了增长。但向好趋势中存在隐忧,另有4个乡镇园区工业增速为负增长,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3、骨干企业带动发展。上半年,全县102户重点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累计产值同比实现增长的有84户,占比82.4%。中盐红四方股份公司、马合板材有限公司、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分别实现产值9.7亿元、13.5亿元、1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11%、20%。此外,1—6月,全县工业累计用电量3.58亿度,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4.7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我县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呈现出稳中趋好的态势。
(二)经济效益整体改善,主要体现为“二增一降”
1、盈利空间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2亿元,同比增长13.5 %,比去年同期高出5个百分点。
2、工业税收稳步增长。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入库税收3.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前百位企业实现入库税收3.3亿元,同比增长24.1%。
3、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3.49亿元,同比下降1.5 %,其中利息支出2.56亿元,同比下降3.1 %。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帮扶调度,确保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影响,我县认真贯彻各级宏观调控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工业快速发展。一是科学确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在市政府确定我县工业发展指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县情,提出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增加值超26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对重点乡镇园区按产业分类和目标任务进行了统筹安排,科学分解到各乡镇园区。二是完善各项调度制度。坚持定期调度、分解调度和长效帮扶的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各单位工业发展实时动态数据,并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运行监测,通过定期召开运行调度会议和专题会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发展。三是做好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企业qq群、微信群、行业协会等多种渠道向企业宣传国家、省市政府出台最新政策,谋划出台**年县域工业扶持配套政策。今年以来,计划兑现符合条件的60户企业贷款贴息1278万元、12户企业品牌建设奖励200万元、34户新增规上企业奖励170万元等各类奖项累计达2200余万。四是发挥好企业转贷资金的作用。牵头制定了县工业企业转贷资金申报文件和操作流程图,自去年正式运转后已累计为37户企业转贷资金1.3亿元。五是抓银企对接。充分利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今年上半年,县中小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笔数259笔,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笔,增长率为4%;在保余额1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亿元,增长率为8.6%,大力推进政银担项目的落实,共完成政银担项目102笔,担保金额5.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加快发展。
(二)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努力增强发展后劲。每月对在建工业项目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及时了解在建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掌握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计划及序时进度等情况;摸排在建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整理和梳理,带着问题跑相关县直单位和乡镇园区及项目单位,做好协调服务,及时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好“联系员”和“服务员”。通过深入企业和项目单位,了解和掌握29家企业7个方面的问题,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29家企业的问题已全部解决。同时,对20xx年以来,全县招商预审通过的246个工业项目经过摸排和梳理,梳理出86个项目未落地开工建设的原因,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促进我县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鼓励、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春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工业企业被认定为**年度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获得批复的企业技术中心45家,其中:市级29家,省级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结构转型。一是组织好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申报工作。通过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集成应用。6月份,推荐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企业申报合肥市**年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产业升级和循环经济的推进作用进一步显现。二是开展“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申报。为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今年以来先后两批次组织安徽乐锦记食品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申报“智能工厂”项目、合肥方源机电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申报“数字车间”项目。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获得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共877万元。三是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通过政府引进第三方建设、运行维护、应用,由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用于网页浏览、邮件收发、即时通信、移动办公等基本应用,加快完善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覆盖,大力促进无线局域网在政务、商务、生产和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建成无线网络访问节点(AP)834个,实现全县重要公共场所无线宽带网络免费接入。
(五)加大工业节能力度,提高企业用能效率。一是夯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进一步加强年耗能5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摸清企业家底,精确企业用能统计,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强化节能宣传和培训。二是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上半年组织实施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循环水水泵节能改造等7个重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0.87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5000吨,节水60000吨,废弃物利用1吨。三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工作。对合肥瑞宏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合肥锦泰糖业有限公司等2家合肥市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均为良好;对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计93台配电变压器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测,未达国家能效标准的变压器一律予以淘汰,该5家企业目前在用配电变压器均达到能效标准;组织安徽聚龙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安徽聚龙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和合肥宏图彩印有限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已完工,合肥宏图彩印有限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已通过省经信委验收;在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中开展能源审计,今年我县共有合肥振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接受能源审计,目前审计正在进行中。
三、当前工业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县重点企业如中盐红四方股份公司、安徽天辰公司等产品价格低位震荡,尤其烧碱、糊树脂和液氯产品价格正处于相当长的历史最低位,行业供需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困难加大,预计短期内市场难以好转,盈利能力下降。机械制造行业如叉车行业受整车主机厂生产减量影响,全行业形势不理想。起重及停车设备制造企业生产情况不一,合肥春华起重、华星智能停车等企业产销两旺,订单较好。威萨重工、江淮起重等企业订单量不足,产能利用率率低,受货款资金回笼慢、账务坏账风险高和利润率低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困难。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行业订单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企业反映目前市场开拓难度加大,行业竞争较大。
2、部分乡镇园区增长乏力。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和企业面临着去产能化的竞争和压力,加之招商引资方面大项目引进难度加大,园区建设发展速度放缓,我县传统工业乡镇发展出现减速,今年上半年,全县20个乡镇园区中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出现负增长的有4个,产值同比下降的有5个。
3、从产业带动看,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带动增速明显放缓。钢铁及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增幅回落到个位数,酒饮料、通用设备制造业出现负增长。
4、工业投资缺乏后劲。一是在建项目投资额度较小,无重大项目支撑。今年1-6月份,全县在建工业项目241个,计划总投资246亿元,其中,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项目212个,占全部在建工业项目的86.2%,计划总投资91亿元,1-6月份已完成投资75亿元,下剩投资只有16亿元。二是新开工项目不足。据合肥市**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开工情况调查不完全统计,**县**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17个,截至目前,只有5个项目开工,开工率仅29.4%;肥西县**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10个,开工项目9个,开工率90%;**县**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12个,开工项目11个,开工率91.6%。
四、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以实施“产业强县”为第一战略,紧扣“调转促”主线,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有效增强发展动力;加大精准服务力度,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1、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工业发展氛围。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产业立县”战略为主线,突出发展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树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二是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继续坚持和完善项目预审机制,从项目源头把关预审,确保落地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县政府领导定期听取经济专题汇报,及时解决涉及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强化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功能。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与上级对接,用活用足省市优惠政策,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上级更多支持。三是抓好要素保障。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银企沟通合作,缓解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加大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力度。
2、强化运行调节,加大精准服务力度。坚持定期分析研究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切实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运行。一是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通过建立由县领导挂帅的联系企业制度、工业项目调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及时掌握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工业发展各个层面的问题,并加以协调解决。就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集中讨论会办。二是抓政策落实,鼓励支持企业及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年政策的宣贯工作,对全县工业企业、项目和各乡镇园区工作人员做好政策培训工作,并结合去年政策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出台**县**年度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
3、找准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依据我县现有的优势、基础、资源作好产业招商,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深加工等优势领域把产业集聚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引龙头、聚配套、成集群”的模式,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区域竞争力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
4、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企业实施技改投资。鼓励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益;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淘汰老旧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壮大产业规模。二是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评价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和程序,围绕产出密度、产出效益等关键指标进行优化设置,形成倒逼发展机制,对进入重点产业企业目录的企业在项目要素保障、支持政策优先申报等方面积极争取,让优质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5、加快项目建设力度,促进项目早落地。一是围绕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全面贯彻落实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理”、“一线工作法”服务和“绿色通道”制、并联并行审批制、审批办结限时制、审批通报公示制,抓好项目用地、供电、供水、环保、融资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协调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建设。二是在督促现有在建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加快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力求工业项目特别是优质大工业项目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紧跟在谈重点项目,确保工业项目储备不断层,力争每年都有优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为工业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后劲。三是对照目标,加大工业项目调度和服务。县政府围绕下达的全年工业投资任务,对照目标,强化序时,加大工业项目服务和调度,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争尽快达到序时进度,确保三季度工业投资全面达到序时进度。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并恳请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将把你们的支持和建议化为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推动**县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篇9: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棉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建筑建材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特别是在20__年全面完成工商企业改制任务后,进一步放活了机制,理顺了体制,使工业企业发展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县共有工业企业453户,注册资本16237万元,从业人员5649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注册资本6346万元,从业人员20xx人,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户,注册资本5480万元,从业人员966人;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户,注册资本3639万元,从业人员518人。20__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8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5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02万元,实现利税1464万元。
纵向看,我县工业无论在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市场开拓上,无论是在体制转换上,还是在规模经营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横向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全市人均国内外生产总值为1199美元,基本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而我县在全市七县市区中最低,仅为820美元,仍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20__年,全国、全省、全市经次产业比重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全国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1.8,全省达到了45.7,全市达到了44.6,而我县仅为26.5,名列全市倒数第二;从城镇化水平看,全国、全市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了39.1和51,已进入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而我县城镇化率仅为21.4,不仅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水平,而且名列七县市区最后;从工业化程度系数来看,全国、全市均已达到了1,已进入工业化社会,全省达到了0.7,也已进入半工业化社会,而我县仅为0.29,离半工业化社会还相差很远。
二、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从以上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和四项指标横向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县工业化发展的低下和落后,也更加说明了我县加快工业发展的迫切和艰巨。形成今天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工业总量不足,整体规模偏小。20__年,全县工业企业共4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年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余395家均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上缴税金*万元,纳税在百万元的企业只有5户,占总数的1;纳税在20-100万元的企业21户,占总数4.6;在这么多的企业当中,大中型企业为零,小型企业占87.2。
2、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还比较突出。由于受经济效应和利益的驱动,近年来县上一哄而起,新上了一大批棉花和蔬菜初级加工企业,这引起企业的建成,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恶性竞争,对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造成了加工能力的相对过剩,使工业发展面临结构性挑战,工业结构单一、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6家,各种收购点20多家,棉加企业加工能力已达到100万担以上,而我县目前,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5万亩左右,年生产皮棉50万担左右,棉加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过剩。
3、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工业企业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的,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影响我县财政增强、农民增收的棉花产业发展上,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粗加工,在棉花深加工和棉纱纺织方面始终没有“破题”,对棉花产业发展构成了潜在的隐患。
4、工业的科技含量的待进一步提高。大数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一般,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占的比例还比较大,一些小企业的设备还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设备,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经常发生故障。全县工业技改投入和研发投放也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运用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人才挖掘、培养和使用不够,存在着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现象,一方面一些小企业缺人才,主要缺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和待业,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5、工业发展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太少。去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运力趋紧,审批从紧的情况下,主动适应调控不够,应对措施不够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县上采取了一砦措施,但总体上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又如去今两年运力紧张,生产销售企业要不上车皮,造成产品积压,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对生产造成影响。还比如,对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资金无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
6、对现有企业挖掘改造不够。近几年随着省市发展抓项目和地方新上项目、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的影响,我县也兴起了一股新上项目热,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新上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和对财政的贡献有限,我县财政增强和农民增收仍然由原来的老企业和传统产业支撑和左右。但正是在这一大的环境影响下,一些老企业享受不到有关优惠政策,发展积极性不高,意见较大,造成本身具有比较优势的老企业和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依托自身设备新上项目、嫁接重组不够,利用空闲场地、厂房、设备、技术新上项目不够,出现了新上项目投资大、数量多,但财政无税收的怪现象。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发展,今后我县工业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以新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主攻绿色食品加工、棉花精深加工和草畜产品加工业,引进开发新型建材加工,积极探索新型制造业,巩固发展传统采矿业,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上缴税金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为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认真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配齐配全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构精心测划项目、包装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建立科学的项目咨询机制。要通过建立咨询机构、完善决策程序和推行公示制度等办法,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风险。特别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专家的合作交流力度,建立稳定长期的咨询协作机制,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我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真正把中央政策机遇和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变成现实项目、现实投资和现实生产力。三是要完善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一要逼着抓。进一步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和部门捆绑包挂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包挂项目年初公示、年中汇报、年底述职制度,探索推行重大项目建设一票否决制和免职代职制,乡镇和部门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协调、外引内联,每年至少靠实1个项目,两年引不进新项目的部门,对其领导班子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二要鼓励办。切实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完善和兑现工业项目建设、中介人引资等奖励办法,对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税源型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重奖。同时改革现行县乡税收分成体制,增加乡镇留成比重,调动乡镇办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的鼓励社会各界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和上好项目。三要引导上。把抓项目、上项目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继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系统,建立任务考核、实绩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立体考核系统,特别是对能抓项目、善抓项目的经济型人才要提拔重用,放到重点工作岗位和主要经济主管部门。通过转变用人导向,建立一批大抓项目和抓大项目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支会抓项目和能办成项目的干部队伍,引进一批项目运做的专业人才和职业代理人,加快我县项目建设进程。
2、依托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将工业调强调大,调出水平,调出效益和后劲。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引进高新技术来改造本地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是运用科技助推,加大中小企业技改力度。对中小企业进行脱胎换骨改造,提高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设备,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引导企业健康长足发展。四是积极破解中小企业人才制约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吸引中高级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金塔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
三、认真研究解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研究与其相适应的发展策略。紧跟国家政策和动向,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方面、力度和重点,进行适时、适度调节,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把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把握到恰到好处。二是积极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信用评价体系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银企合作,增加信贷投入,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积极化解运用紧张的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车皮,化解运力紧张,限超载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要积极化解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对确需财政出钱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尽快予以协调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四、搭建项目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一是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完成园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强园区的承载力。二是加快园区的规范化进程。要强化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尽快制定出园区管理条例,把园区的管理、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培养和健全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对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进行突破和创新,减少运用成本费用,降低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的.运作成本,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三是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园区的聚集幅射作用。
五、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来抓。一是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督促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两个20条”的贯彻落实;二是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投资者进入国家未禁的任何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全面推行工业项目备案制,进一步规范集中办证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水平;实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环境。三是创造内外一致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等激励政策,创造内外一致的项目建设环境,充分调动本地投资者和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要素聚集的投资环境。
篇10: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当前民营经济状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围绕发展抓环境,抓好环境促发展”的思路,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县的软硬环境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为客商投资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平台:政策环境有了进一步优化。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关于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的规定》等一系列拉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实行“免二减三”,并对投资大、发展快、创税高的企业家,在经济上给优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实行了“一事一议政策机制”,促进了工业园区的积聚效应。法制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独具特色的各类市场建设和“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为促进产品交易起到了日趋明显的作用。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11月底,我县民营经济企业达到662户,从业人文秘杂烩网员16623人,工业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7个;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制定鼓励技术创新新政策,并完成13个省市级新产品开发,其中10个为省级新产品,3个为市级新产品,园区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8.1亿元,上缴税金1.0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批环节仍很繁琐。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政策部门执行不彻底,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执行不理想,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立项、环评、规划等多个部门审批,拖上几个月时间的事并不鲜见。
2、收费标准随意性大,“三乱”现象有所反弹。一些执法部门收费罚款讨价还价,标准不清;有的人员收费,把权力作交易人情收费,毫无原则可言。有的部门借企业证件年检之机,搭车收费;有的部门把收费罚款作为工资等来源,对收费下指标、搞提成,不得不将收费向企业转移,造成投资环境恶化,在等界线不明确的地方,易发生乱收费问题,亟待规范。
3、投资环境问题反映强烈。一些企业反映,企业在施工建设期间,经常遇到当地百姓以土地是他们的地盘为由强行插手工程,而且费用还比当地市场要高,如不答应则阻拦企业施工,还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垄断建筑材料,强买强卖,“砂霸”“石霸”现象又有出现,致使企业建设成本增加。
4、城镇环境亟待整治提升。近年来,虽然我们在硬件环境上投入了很大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镇环境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的街巷路难走,雨天泥泞难行,主街道地面破损严重,施工后留下的疮疤得不到及时修复,以街代市现象依然严重,街巷内垃圾成堆,随地大小便,随地乱吐痰现象普遍,墙上“小广告”等城市“
三、建议对策
1、加大力度,进一步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要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到营造优化环境上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改善发展环境的积极性,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把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引领到优化环境的实践中来,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成为优化环境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都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实践者、推动者、创造者。
2、全面发动,标本兼治,切实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要齐抓共管,协调联动。要有效地解决有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等待观望,上边热、下边冷,上边服务承诺,措施定得硬,下边软磨不执行的问题,真正把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从解决影响优化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逐步深入,由治标到治本,从根本上、源头上、体制上加以解决。要采取硬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对影响投资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处理,决不手软,狠刹“三乱”歪风,以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环境有个根本的好转。
3、抓好政策宣传,推动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要通过多种形式,抓好政策宣传,狠抓政策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改进监管办法,努力创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
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企招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作用,改造现有企业,提升档次。以商招商,发挥现有外商作用,拓宽引资渠道,寻求更多外来资金。重点招商,针对农村实际和农产品加工需求搞好农业招商,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园区招商,发挥工业园区作用,加强规划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篇11: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党的xx大报告指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xx年底,武汉城市圈(以下简称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此前后,圈域内各市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围绕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今年以来,城市圈各市工商联(商会)对所在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武汉市工商联对城市圈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提出了推进城市圈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协调集约发展的探讨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圈民营经济在党的十六大、xx大精神指引下,在各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活跃市场、稳定社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总量占据半壁江山
根据各市提供资料统计,20xx年,城市圈实现GDP共计5555.16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GDP达2724.36亿元,比上年增加19.9%,占整个城市圈GDP的.49%,基本与国有经济平分秋色。城市圈九市民营经济GDP总量排序前三位的是武汉市、孝感市和黄冈市;在所在市占比排序前三名的是孝感市、潜江市、仙桃市,除武汉市外,其他各市的占比均超过了50%,其中孝感市接近四分之三(见表一)。
表一:武汉城市圈民营经济GDP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城市 各市GDP(亿元) 民营经济实现GDP(亿元) 与上年同期增长% 占本市GDP%
武汉市 3141.5 1262.14 22.5 40.2
黄石市 467 238.03 -0.8 51
黄冈市 437.74 241 17.4 50.9
鄂州市 208.71 121.09 24.0 58.0
孝感市 480.79 351.9 15.9 73.2
咸宁市 284.91 170.14 19.7 59.3
潜江市 156.63 111.1 20.5 70.9
天门市 151.48 99.51 18.3 65.7
仙桃市 190.4 129.45 16.9 67.9
城市圈 5555.16 2724.36 19.9 49
近几年来,随着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各市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完成,城市圈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呈增速趋势,发展质量也明显提高。
(二)民营经济完成税收快速增长
随着城市圈各市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增强地方财政实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各市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城市圈实现税收770.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完成税收298.78亿元,占城市圈税收的38.8%,比上年增长40%以上,成为城市圈地方财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城市圈九市民营经济税收总量排序前三位的是武汉市、黄石市、孝感市;在所在市占比排序为前三名的是仙桃市、孝感市、黄石市;除武汉市、黄冈市外,其他各市的占比都已超过和接近50%,其中仙桃市的占比接近90%,也是增幅较大的佼佼者(见表二)。
表二:武汉城市圈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城市 各市税收收入(亿元) 民营经济实现税收(亿元) 占各市比重%
武汉市 580.58 201.71 34.7
黄石市 83.26 46.12 55.4
黄冈市 45.1 5.82 12.9
鄂州市 11.8 9.31 78.9
孝感市 17.6 13.6 77.2
咸宁市 20.66 12.18 59.0
潜江市 14.1 6.59 46.7
天门市 3.33 1.55 46.6
仙桃市 6.93 6.23 89.9
城市圈 783.36 303.11 34.4
一般而言,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比较好的市,除了民营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之外,这些市的国有改制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资企业在税收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篇12: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科学建言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按照市政协常委会安排,4月中旬,市政协第一调研组在曾广中副主席带领下,围绕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课题,深入XX区、XX市的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咸阳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市工业经过多年建设,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和壮大了一批新兴产业,全市整个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得以聚合爆发。,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首次达到了50.3%。,咸阳成为继西安、榆林之后的第3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地市。此后4年,工业经济总量更是增长近3倍。目前,我市已经形成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医药、建材、航空、战略新兴九大支柱产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咸阳工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633亿元、增加值完成835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8.7%。,我市工业经济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987.3亿元、增加值912.8亿元,分别增长15.7%和14.5%。
但是,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速度上看,咸阳工业经济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全市主要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方面发展总量不大,劲头不足。加之能源产业价格下降,对我市仍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影响较大。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0.67亿元,同比增长5.4%,较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17亿元,增长 10.3%,较1-2月回落2.2个百分点。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层次偏低。仍以传统产业、加工型企业居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支撑,产业链较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导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弱。如我市的电子、纺织服装行业都是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产品的附加值普遍较低。而占我市规模工业份额48%的能源化工产业,主要依托彬长旬的地理优势,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不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融资能力不强。我市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间接融资,融资成本高,受金融政策影响较大,而不善于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融资渠道不畅、担保体系不健全,资金成为困扰企业转型的一大难题。目前,咸阳在国内的上市公司只有3户,分别是兴化股份、st偏转和彩虹股份,低于西安的19户、宝鸡5户,与东部地市相比差距更大。
(三)市场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对客户服务不到位,难以同客户长期合作,其实质是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薄弱,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不足,往往失去难得的市场机会。有些企业不注重信息收集和整理分析,导致在市场上盲目跟风和疲于应付,造成产品滞销、库存增加,销售陷入被动。
(四)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企业对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较低,导致新产品开发滞后。与全国东部地区相比,我市具有知识产权的名特优产品数量少,竞争能力偏弱;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传统产业资源开发型企业偏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科技性人才缺乏,技术改造资金短缺,使企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五)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在项目许可、配套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审批时间过长、服务效率偏低等现象。同时,因国家土地紧缩和环境治理标准提高,企业落地难度加大,我市局部存在土地、水、电、气、排污等要素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影响项目落地建设及企业产能有效释放。许多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行业由于招工难致使企业开工率不足。
二、咸阳工业跨越发展的机遇和重点
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我国经济深度调整的新常态,我市工业经济要谋大发展,就须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追求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摒弃简单扩能增量,追求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紧紧抓住国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这一战略机遇期,着力在发展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增实效,加快实现扩总量与提质量的“新平衡”。即:以“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为契机,立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区域节点城市的目标,抓住政策聚集、要素聚集、影响力和关注度聚集的机遇,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大力实施“千亿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以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千亿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即:重点发展能化产业,着力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纺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光伏、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到,实现能化产业2千亿;装备制造和食品产业2个千亿;电子信息、建材、纺织、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 300亿。)
(一)培育壮大一批大企业,引领优势产业集聚式发展
1.能源化工。依托我市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以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炼油一体化为重点,培育壮大中石油长庆分公司、兴化集团等优势企业集团,实现能化工业大发展。引导彬长旬能源基地重点发展煤炭、煤化工及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礼泉精细化工园和兴平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油化工,形成上下游产品关联,产业链条基本完备的陕西第二大能源化工基地。到20,能源化工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0%。
2.装备制造。依托兴平装备制造基地和咸阳汽车制造产业园,加快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船舶、能源设备、建筑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具有成长性的军工配件及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业,培育有较大市场空间的电子设备制造业及农业机械制造业四大产业。大力发展陕西柴油机重工公司、航空电气公司、红原航空锻铸工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到年,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50亿元,年均增长12.5%。
篇13:工业经济发展活动方案
一、工业经济主要指标较“十五”末实现翻番。
深入实施“20强50户工程”和振兴装备制造业“22332行动计划,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3。2亿元、销售收入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和30%,按同口径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3倍和2。5倍。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发展到23户,较“十五”末增加22户,星火公司和华天集团销售收入均突破23亿元。同时,全市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市工信委荣获年全省信息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二、由三大骨干企业引领的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总投资20亿元的长城电工电工电器产业园已经签约并将启动实施。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总投资36亿元的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和总投资20亿元的星火机床工业园项目建设正在实施。为实现全市期间工业经济的跨越式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园区建设有效推进。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以基础设施和骨干项目建设为重点,引导、扶持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稳步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建设各类工业园区26家,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入驻开发区,对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工业招商引强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
不断加强与20多家中央直属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的战略联合,市县区高度重视工业招商引强和“引大引强入天”工作。项目合作取得有效进展。中材200万吨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祁连山2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天虹化工年产3800吨塑料管材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西电合金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娃哈哈超净热罐装生产线、酒钢西部重工与锻压合作的制管基地、长开公司与俄罗斯合作的226千伏全封闭组合电器、西飞公司与中航飞机公司合作的大运输机舱门、奔马啤酒20万吨啤酒生产线、上海汇慈丰原生物等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风动公司石油钻杆和液压支护设备生产线、锻压公司25万吨大直缝埋弧焊管全自动生产线及系列摆式剪板折弯机高品位生产线开发、星火公司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化、华天集团集成电路高端封装产业化、国家高低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期工程、海林公司重型机械轴承、铁路电缆高技术产业化等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
总投资282亿元,年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6个。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成为我市近些年实施工业项目最多、完成投资效果最好的`一年。市工信委被授予“十一五”全省工业投资管理先进单位。
五、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任务基本完成。
全市363户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以企业产权制度和用工制度为核心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年至年底。20。62万名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32户政策性破产重组大中型工业企业核销各类债务约33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20。02亿元,这些补助资金在职工安置中起到关键作用,有26所厂办学校整建制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通过国企改革。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业经济整体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六、工业系统争取中央和省上扶持项目和资金23383万元。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工业系统紧抓国家扩大内需、支持发展、关中—经济区”建设等历史机遇。全年共为50户工业企业72个重点项目争取到中央和省上补助资金2
3383万元,其中33个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补助资金22330万元,37个项目争取到省上专项补助资金2933万元,对进一步加快我市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
其中22项新产品、新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以上水平,年全市共有55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级鉴定。25户企业的23项新产品、新技术荣获省级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占全省评定总数的30%华天、长开、电缆、星火3户企业的3件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3件商标荣获著名商标,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至此,全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9件,其中中国名牌2件;中国驰名商标8件,著名商标35件。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争创在全省23个市州名列前茅,均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22332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市被评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八、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
制定出台并启动实施《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以《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对定位的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为主线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节能降耗、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相结合。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共有53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上扶持资金6693万元。市工信委荣获年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九、工业节能降耗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完成年度任务。
加快节能项目建设进度,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总投资22。59亿元的26个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其中,长开公司工业锅炉及电机系统节能技改等5个项目已完工,并通过国发改委和财政部的终审,可实现年节能折标煤8。35万吨。先后关停落后产能企业25户,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7户。
十、工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组建运营。
市上组建了市工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的启动运行,为探索国有资产监管运营和保值增值的新途径。对加强国有资产经营和管理,解决国有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提高全市工业企业发展配套服务能力,进行重点工业企业或重点项目投资、参股,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篇14: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立足地方资源和产业特色,强化创新驱动,突出项目引建,打造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业经济发展发展加速、后劲增强,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成绩喜人。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2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排在全市第2位;比20xx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3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
一、坚持抓园区、搭平台,增强聚集发展能力。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来抓,加大力度推进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和环大亚经济区惠东区发展。其中作为全省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之一的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至目前,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18亿元,累计签订入园合同项目98宗,涉及总投资201.95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3宗,投资额82.3亿元。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8.8亿元;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6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42.4%。环大亚湾惠东区域包含我县沿海以及白花共8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海洋生物、海洋保护等产业。目前,区内的白花长塘工业园区、中航谟岭工业园区,铁涌小屯工业园以及铁涌、黄埠、吉隆鞋业为主的女鞋生产基地等产业聚集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我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20xx年,8镇累计完成固定资投资138.7亿元,占全县比重6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增长10.4%,占全县比重46.0%。
二、坚持抓引资、建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始终牢固树立“抓项目、抓发展”的意识,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全方位开展招商选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举办多场招商选资推介会,组织参加广东-澳洲经贸合作交流会等,做到既招商,又交流;发挥与大亚湾联建机制,实施县区联动招商;组织招商队伍,开展有针性招商;发挥商会、产业资源等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联动外出乡贤、企业家以及世界500强、国企等,开展定向招商等方式,全方位抓好招商选资,20xx年,全县外引内联项目共104宗,合同投资总额236.49亿元。其中,内联项目92宗,合同利用资金234.93亿元,履约率83.70%;外资签约项目12宗,签约总额1.56亿元。20xx年在谈重点项目共8宗,预计投资额943.06亿元人民币。二是着力抓好生产性项目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全县内资项目库和工业项目库,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落实县领导挂点推进签约项目落户建设,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工业投资,20xx年以来在建、续建、新建的大型工业项目有飞泰科数字装备、鹏程彩印、洋林电子科技、华源轩家具生产基地等86宗,累计完成投资额为51.2亿元;铭源健体自行车、美万家家具、雨辰鞋厂、飞步鞋业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三、坚持抓产业、调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实力。针对惠东工业“短板”问题,出台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着重加强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农业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实力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产业已具规模,平海电厂20xx年产值达50多亿元,国电风电项目、国储石油项目加快建设,广控风电年内进入试运行阶段,惠州核电、华能LNG等项目启动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京兰新源能汽车、斯堪维亚智能机器、深科达气动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和派瑞特塑业、永明兴塑料包装、惠东县电子感光油墨等新材料项目,以及飞科泰科技、彩讯液晶电视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有效地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20xx年,全县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1.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92.9%。制鞋、制衣等民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xx年,全县制鞋、制衣等民营经济增加值257.5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比重58.5%。特别制鞋产业,今年上半年鞋产量达4.7亿双,产值达138亿元。农业深加工业产业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7家,其中列入国家级3家,省级以上12家,市级29家,东进农牧公司成为我县首家挂牌上市企业。20xx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20.4%。
四、坚持抓创新、促升级,增强企业发展潜力。一是实施名企、名家、名品培育战略。在名企培育方面,组织实施了“个十百亿元企业成长计划”,建立亿元、十亿元、百元亿元产值企业成长梯队,进行重点培育;开展了小升规、个转企攻坚行动,助力企业成长发展。至20xx年,全县规上企业数增至247家,比20xx年增加73家;亿元企业数发展有54家,是20xx年的2倍;合计产值394.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比重80.3%。20xx年,拟新上小升规、个转企企业120家和130家。在名家培育方面,通过强化人才引进和对接、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支持鼓励企业主参加MBA等教育培训、组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等,不断增强企业主素质,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在名品培育方面,建立创品牌奖励制度,组织名质产品参加国内外不同类型展销会,加强与阿里巴巴、东京等电商平台合作对接,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创建“淘品牌”等,提升“惠东智制”知名度。至目前,全县发展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共19个,市级品牌55个。二是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创新驱动新优势。组织召开全县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会议,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等建设。至目前,全县组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个,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7个,省级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个,有效地增强了产品研发水平。20xx年全县产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508、559、69件,分别增长27%、19%、25%。20xx年以来,三年累计申请专利3514项、获授权1028项。三是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了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了工业投资增长。同时,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技术,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扩大“两化”融合水平。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1.8亿元,同比增长24.2%。今年以来,重点抓好惠州市特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海龙模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57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带动企业扩产增效投入近20亿元;抓好澳达树熊、铂科磁材等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试点工作;并以格讯科技项目运营为突破口,引进一批智能制造服务项目,推动一批传统工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交流对接,有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形成智能制造服务发展新业态。
五、坚持抓环境、优服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我县十分重视发展环境创建工作,在组织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创建的同时,坚持把领导精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招商服务等方面向工业经济发展集中,全力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活动,每月6月份定为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实行领导挂钩联系骨干企业活动,现场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深化网上办事大厅服务,简化审批项目和流程,实行行政网上联审联批、信息共享,真正实现“一站式”办事、“一口价”标准、“一窗口”收费和“一条龙”服务,促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先后出台“惠东45条”、“四上企业奖励制度”、品牌创建奖励制度、技术改造实施意见以及在项目用地、招商引资、融资服务、人才引进和服务资源要素保障等系列政策措施,以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持杠杆作用,助力企业发展。四是强化保障机制,健全政府部门组织推进工业发展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健全部门统筹协调职能机制、工业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责任分工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查巡查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六大机制”,夯实政府服务保障基础。
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我们将坚持围绕“构建大平台、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的思路,突出抓好园区设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成长,扎实推进互联网+、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工作,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惠州核电工业园区“三大发展平台”,加快清洁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鞋制衣传等传统产业以及特色农业产品深加工业等“六大产业”发展,致力打造“惠东智制”新品牌。
篇15: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深入探讨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这是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十一五”时期中宁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十一五”时期,中宁工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尤其是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工业发展意识,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企业全面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全县工业经济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县新上、技改、扩建工业项目80个,其中建成投产的项目66个。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8.8亿元,比20xx年增长41.8%;实现工业增加值21.4亿元,比20xx年增长21.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3.2亿元,比20xx年增长41.8%;实现工业增加值20.1亿元,比20xx年增长21.8%;20xx年1—6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8亿元,同比增长46.5%;实现工业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30.1%(按可比价计算);实现销售收入29.05亿元,同比增长63%;工业品产销率为9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实现税金11588万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25090万元,同比增长2.1倍。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84元,比20xx年增长22.1%,是的3.7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比20xx年增长21.5%,是20的3.9倍;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亿元,比20xx年增长23.4%,是年的4.3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比20xx年增长19.4%,是2005年的4.28倍。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实施和培育发展壮大了隆基硅公司4800吨单晶硅、瀛海天祥公司100万吨水泥熟料、兴尔泰公司2×31500KVA电石炉、12万吨硫酸、天元公司7.2万吨金属锰、华夏特钢公司40万吨硫酸、30万吨镍铁、宁夏红、早康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使全县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新材料、电力、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冶金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天元锰业有限公司、瀛海天祥公司、嘉盛公司等企业跻身于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增强了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预计到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1家、过5亿元的企业3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
(三)工业结构更趋优化。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工业结构,使全县工业结构由单一逐步走向多元化。以早康、恒兴、赢嘉、杞芽、兴宁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而且引领了工业结构调整的趋向;积极引导县内电解铝、电石、金属锰、铁合金等高耗能企业,采取节能、降耗等技术改造,使企业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以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单晶硅项目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落户中宁,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淘汰关停了污染严重、耗能高、工艺落后的8家小炼铁、7家小造纸企业和4条立窑生产线、两条电解金属锰生产线;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煤炭、电解铝、铁合金、水泥、枸杞干果等向碳化硅、金属锰、金属镁、单晶硅、枸杞果酒、枸杞茶、枸杞多糖、果汁等多样化方向发展。
(四)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全县工业已初步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群:一是以宁夏红、早康、恒兴、杞芽、杞乡生物、兴宁公司为龙头,形成了枸杞果酒、枸杞原汁、枸杞豆奶粉、枸杞芽茶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群;二是以赛马公司、瀛海集团为龙头,形成了水泥生产、建材预制为主的建筑建材产业群;三是以兴尔泰、新世纪为龙头,形成了合成氨、硫酸钾、电石、枸杞专用肥为主的化工产业群;四是以秦毅集团、天元公司为龙头,形成了集电解铝、铁合金、金属镁、金属锰为主的冶金产业群;五是以中宁电厂、天能天昊公司为龙头,形成了煤炭开采、发电精洗煤、碳化硅为主的能源产业群;六是以隆基硅公司为龙头,形成了以单晶硅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五)非公企业发展迅速。20xx年在全县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30家,占96.8%;完成工业总产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完成增加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7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9.5 %和 89 %;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县GDP的106%和33.7%.非公企业已成为中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扩大就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xx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8亿元,来自非公企业的各项税收1.5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3%。20xx年1-6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917万元,来自非公企业的各项税收达 11588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8.3 %。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非公企业税收收入在全县财政收入的比重可达到32%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7%;全县非公企业从业人员达2.7万人。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快速发展。预计20xx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达34家,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33家,占97.06% 。
(六)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科学规划了“一园四区”,将石空区定位为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瀛海区定位为建材区,宁新区定位为高新及物流区,红梧区定位为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加快园区水、电、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平整土地3万余亩,新修园区道路61.2公里,修建蓄水池5座,铺设上水管道42公里,栽植防风林带和道路绿化树木7万株,新建330KV、220KV、110KV变电所5座,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4800吨单晶硅、100万吨彩钢、70万吨铝镁合金等重大项目落户园区。20xx年,工业园区入驻企业9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4.2%;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可达9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企业增加值24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92.3%。工业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的承载区和工业发展的基地。
(七)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xx年全县地区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197.8万吨标准煤,增长6.5%;全县单位GDP综合能耗为4.66吨标准煤,比20xx年的5.14吨标准煤下降9.33%;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148.9万吨标准煤,比20xx年增加1.5万吨标准煤,增长1%;每万元增加能耗为7.38吨标准煤,下降24.2%。20xx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的5.592吨标准煤下降16.67%,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下降20%目标任务的83.5%。预计20xx年全县单位GDP综合能耗为4.4177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1%。狠抓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淘汰落后产能。20xx年,化学富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811吨和2334吨,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预计20xx年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更加明显。
二、当前中宁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从工业结构整体看,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重工业发展速度快,轻工业发展滞后,传统高载能企业多,高新科技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结构单一,偏重于能源、基础性材料,初级原料加工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工业产品精深加工的少、附加值低;从资产结构看,工业企业优良资产少,资产变现难度大,致使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增大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难度,导致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少,企业技术水平低,缺乏竞争力。优质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弱,品牌意识不强;二是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不够,加工转化能力还不强,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极不适应;三是工业企业总量还不大,牵动性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少。工业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还不大、经济总量偏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多。
(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一些企业仍然处在家族式或家长式管理阶段,血缘、地缘、人缘管理代替了科学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给金融部门信用评估、发放贷款制造了障碍;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相当一部分企业法人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企业人才匮乏。
(四)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工业企业基本上是依靠资源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资金支持,缺乏自身滚动发展能力。由于国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银行抵押方式单一、且抵押物打折率过低、手续过于繁琐、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信誉低下等因素影响,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财政扶持能力弱。个体、私营企业谋求向民间融资,缺乏中介组织,且利息远高于国家贷款利率,使企业难以承受。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是当前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篇16:乡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乡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新化乡1-6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新化乡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新化乡今年1-6月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乡共有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62户,其中:工业企业2户、个体工商户160户,从业人员465人。截止6月底,完成工业总产值294万元,比上年同期289万元增1.73%;完成增加值165万元,比上年同期157万元增5.1%;上缴税金11万元,比上年同期10万元增10%。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7万元,完成增加值28万元,生产红砖108.6万块;生产红米18吨。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狠抓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为核心,坚持提高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效益为目的,购进先进适用设备对原有的旧设备进行改造、更新。指导新化光辉红砖厂先后购进破碎机、振动筛等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更新电机、挤泥机、电瓶车等提高生产能力;新化振昌红米加工厂投入20余万元对厂房进行扩建、改造,购进新设备剥壳机(碾米机)提高红米质量和加大生产能力。
二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扶持,支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各种项目扶持资金;加强与信用社的联系、沟通、协调,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解决“融资难”牵线搭桥,服务企业。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在融资方面,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共融资25万余元,3月份乡政府还拨给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贷款贴息款2万元,帮助企业缓解还贷压力;在厂房标准化建设方面,积极主动与市、县相关部门联系、对接,邀请专业人员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建设技术上的难题;在办理证照方面,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省卫生厅办理企业标准相关手续,该标准已在3月份通过了专家评审。完成昆钢大**500万吨扩能复线项目管线新化地段土地征占用及地上附着物认定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做好企业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等工作。
四是进一步做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加强对新化光辉红砖厂和新化振昌红米加工厂两户企业的统计指导,按时完成月报、季报、年报的上报工作。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已取得营业执照,将在7月份纳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范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化乡是典型的农业大乡,工业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不明显,基础薄,起点低,给发展工业带来极大难度。
二是新化乡现有工业企业基础薄弱,大都属资源型、粗放型小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是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招商引资项目难以入驻,给我乡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发挥乡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
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工业投入,确保工业投资增长。协调服务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做好大**管道公司扩产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强对现有企业的跟踪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用足用活县上的扶持奖励政策,支持创办工业企业;抓好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争取县级支持,开发光头山、老五斗大风丫口片区风力发电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落实工业发展政策,强化帮扶措施。
全力支持好新化光辉红砖厂、新平瑞科食品加工厂、新化振昌红米加工厂等现有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通过与企业面对面协调、沟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随时了解工业运行态势,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和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乡内出台的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巩固和深化“四个一”帮办成果,继续实施帮扶措施。()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乡级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有效工作机制和完善“一个项目、挂钩一名乡级领导、选定一名直联干部”的帮办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项目的责任服务,完善对企业和项目发展情况的不定期调研制度,对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进行协调服务。
(三)加大小、微企业发展力度,突出培育后续工业经济增长点。
努力培育壮大现有企业。一是完善鼓励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二是鼓励和支持以“农业资源化、资源工业化、资源市场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做好肉类、野生菌、大蒜、辣椒等加工,培育后续工业基础,以带动非公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工业经济。
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要求,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开展清洁生产,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一是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营造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二是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工艺或产能。三是配合上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评、节能评估审查和“三同时”制度。四是督促企业的“三废”治理和降低能耗工作,大力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
篇17: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盛夏时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盐津,今天迎来了一衣带水老大哥县的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xx、xx两县人民世代交好的硕果,是互传信息、加强沟通、共同促进的延续,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舞。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以及36万各族人民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基本县情
xx,因曾拥有盐井产盐并设渡口渡汛而得名。古为k人居住地。19正式设县,定名为盐津。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2091.5平方公里,辖9乡3镇。末,总人口36.59万人。县城座落于关河两岸狭窄的斜坡峭壁地带,海拔464米,总人口近3万人,分为老县城和黄葛槽新区两个片区。老城区占地39公顷,新区面积41公顷。昆水公路、内昆铁路从南至北穿城而过,尤其是内昆铁路在老县城有1802米隧道,被喻为全国唯一通“地铁”的县城,而今正沿昆水公路在新老城区之间构建独具特色的“十里长街”。
就全县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徒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年平均气温17℃,降雨量1226.2毫米,日照957.6小时,无霜期328天。
二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盐津地处滇川结合部,位于云南东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承袭古代文明,盐井渡(今县城)早在清朝时期已发展成为滇东北与四川西南结合部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和物资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省道昆水公路纵贯县境4乡3镇70余公里,内昆铁路设有4个客货站场,随着盐电公路、麻水公路的改造和普桧公路的修建,周边县区大量的人流、物流将从这里集散。这里还是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金沙江流域片区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前沿,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三是民族文化底蕴厚重。秦开“五尺道”后,盐津随之演变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长久的商贸过往、人员交流,促使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文化的沃土孕育出勤劳淳朴、顽强不屈的盐津人民,造就了一批知名度甚高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饮食文化习惯。厚重的文化底蕴不仅展示着盐津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更是做大文化产业的源泉。
四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铸就了盐津山上有资源、地下有矿藏、沟里有能源,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矿产资源有无烟煤、铁、铜、硫、石灰石、石英砂、方解石等10余种,其中无烟煤储量约6.5亿吨,石灰石遍布全境,不仅储量丰富且品位甚高。水资源有大小河流溪沟5063条,其中常流不断78条,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旅游资源有以唐袁滋题记摩崖、秦开“五尺道”、k人悬棺、西汉墓群、宋阿趵王墓、三宝山石刻、夷都山遗址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有莲花溶洞、长胜溶洞、三股水倒流瀑布群、白水江漂流、朝天马云霞、老黎山佛光、白老林瑞气、天宁寺钟声以及独特怪异的天生桥、喊泉、活石头等自然景观。森林资源有用材林26科63种,经济林果以茶叶、蚕桑、五倍子、竹类、黄柏、杜仲、干果为主,特别是在茶叶和五倍子的开发上,“苗岭碧芽”、“摩崖银毫”、“苗岭松针”、“靓颜苦丁茶”等茶叶品牌和“天林”牌系列单宁酸产品已获国内外大奖或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生物资源有乌骨鸡、油菜、蔬菜黄瓜、薇菜等,尤其是盐津乌骨鸡享有“肉之首、药之冠”的美誉,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均超过泰和乌鸡,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产业。
五是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优越的气候条件,塑造了盐津较好的生态环境。据1990年森林资源调查显示,全县有林地129万亩,占总面积的42.3%,其中原始森林达10万亩。通过数年实施长防、中幼林扶育、封山育林、天保、退耕还林等工程,目前全县林地已上升到162.8万亩,植被覆盖率达53.7%,森林覆盖率达41.8%。
近年来,县委、政府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实现盐津生产总值54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4%,第二产业增长26.5%,第三产业增长1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114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3050万元,个私经济增加值2294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75元。尤为可喜的是,两年来共与外商签订合作项目43个,协议引资29.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4亿元。
二、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后,我们围绕中央、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深化县情认识,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营造滇川通道,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工业进程,创建乌鸡之乡,兴建城乡集镇,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战略。结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后发优势,确定了将盐津建成“交通枢纽县、生态屏障县、能源建材县、乌鸡基地县、过境旅游县”的定位目标。同时,绘就了盐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三步走的发展蓝图:第一步,到,国民经济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实现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第二步,再经过努力,进一步打牢发展基础,基本消除贫困,县域经济整体势力不断增强;第三步,到经济发展赶上全省中等县水平,与全市全省同步进入小康。
为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目标任务,扎扎实实走好建设小康盐津的第一步,我们认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明确提出了本届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提出了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抓发展、调结构、育支柱、攻扶贫、增投资、重引资、促改革、兴科教、强党建、保平安作为任期的主要任务,举全县之力,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当前,我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第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处于金沙江流域片区开发和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置于“两站”建设的前沿,同时有滇川、昆水公路和内昆铁路贯穿县境。第二,资源比较丰富。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水能资源蕴藏丰盛,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强劲的竞争优势。第三,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特别是溪落渡、向家坝两座巨型电站的动工建设,以及水麻高速公路、普桧专用公路的全面修建,必将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上述情况表明,盐津加快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为此,我们从未来五年的战略选择、工作思路和面临机遇出发,着眼于全县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工业基础比较脆弱、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比较低的实际,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三产兴县、开放活县”四篇文章,全力构建“两站”建设人流、物流集散枢纽和后援服务基地的发展理念,以此为动力,不断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农业稳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坚持用抓工业的思维来研究农村经济,不断推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坚持不懈地加大投入力度,依靠良种良法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改进、复种指数的提高,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主导产业作为重点,切实扩大畜牧、蔬菜、干果、油菜等生产规模,继续培育壮大茶叶、蚕桑、五倍子、竹子、乌骨鸡等五大特色产业;坚持不懈地走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小产品与大效益对接,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坚持不懈地推进与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打造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创造名优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不懈地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个体户等,为生产者、经营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
在“工业富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在积极构建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同时,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切实走好“电矿结合”的工业发展路子,逐步培植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优势工业企业。从当前实际出发,县委、政府已下定决心抓好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采矿业,以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水电业,以电石、铁合金生产为主的冶炼业,以水泥、页岩砖、砂石料生产为主的建材业,以优势农产品开发为主的加工业。力争通过3~5年的艰苦创业,使原煤生产达到3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40万千瓦,建成云南省最大的电石生产基地,产量达到20万吨,铁合金达到2万吨,同时使优势农产品加工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形成5个产值上1亿元的工业企业,使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创税超过1个亿。
在“三产兴县”这篇文章上。我们认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盐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用“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快新老城区和沿江沿路重点集镇的建设步伐,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所有制形式,特别是通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开放活县”这篇文章上。我们将在现有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的意识,树牢“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的观念,着力解决好重招商、轻服务的问题,用“走出去、请进来”办法,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借助外力发展自己。重点要对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以及所有第三产业实行全方位开放,并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等措施,广泛吸引外商、外资通过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县的资源开发。特别是力求多让一些有影响、势力强、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我们县安家落户,成为推动盐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
在“两站”建设这个机缘上。我们借助处于“两站”建设前沿的优势,切实打造“通道、集散、补给、休闲”四大功能,全力构建盐津在“两站”建设中的人流、物流集散枢纽和后援服务基地形象。一是狠抓机遇优势,打造通道功能。围绕水麻高速公路、普桧专用公路、盐电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积极支持配合好建设方的工作,切实搞好服务。并借助交通大改造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县、乡、村三级公路改造和出省通道建设的力度,切实提高运载能力和质量,努力缩短通往外部大市场的时间和距离,促使交通大通道尽快在盐津形成。二是发挥交通优势,打造集散功能。抓住交通枢纽逐步形成必然带来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高速增长以及三峡总公司在普洱建设溪洛渡电站专用大型货场等机遇,努力把盐津建成滇川通道上富有活力的物资集散地,同时积极发挥内昆铁路站场的集散作用,促成大物流、大流通、大开放格局在盐津率先形成。三是深挖资源优势,打造补给功能。通过建造“两站”建设最大的生活补给基地,带动电力、煤炭产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按照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快优势农产业的开发;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推动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强化教育基础,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两站”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突出地缘优势,打造休闲功能。利用好地缘优势,加强集镇建设,拉动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设施建设,开发更多的避暑休闲和农家乐度假娱乐场所,实现门类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旅游格局;进一步完善休闲功能,树立起盐津开放、有序、活泼的发展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三、工业发展及招商引资举措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内昆铁路开通运营和“两站”、“两路”建设等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支持和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主攻方向,依靠深化企业改革、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措施和办法,不断推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壮大,取得了明显实效。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75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实现工业增加值6153万元,销售收入达到9245.5万元,创税1044万元,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收入2322万元的44.98%。今年1-6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0158万元,同比增长28.3%。其中重工业完成7754万元,轻工业完成2404万元;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累计完成5307万元,其他企业完成4851万元。目前,我县的工业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水能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以及建材、冶炼等领域,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水电、水泥、电石、红砖、单宁酸等。应该说整个工业经济已步入了加快发展的轨道。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有效地利用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把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牵引力,认真加以探索、研究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八方有识之士来我县投资兴业。到今年6月底,我县共引进外来投资户43家,开发43个项目,协议投资累计29.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4亿元。项目主要涉及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以及交通建设、市政建设、建筑建材、冶炼、加工等行业。目前,这43个引资项目均已启动。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共12个。一是浙江中大集团开发白水江流域和县城南段关河流域水电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总装机17万千瓦的五级电站,装机7.8万千瓦的白水江一、二、三级电站已于年初开工建设,现已投入资金3900万元;二是重庆江津鹏程交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我县合资改造盐电公路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工程已于去年3月全线动工,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5%;三是镇雄业主陈滔独资开发三股水水电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装机7000千瓦的两级电站,现已投入资金3150万元,第二级电站已建成投产,第三级电站基本完工;四是福建业主吴孝原投资4000万元兴建铁合金厂项目,现已投入资金800万元,一期工程已完工,即将投产;五是四川荣县业主倪泽夫出资开发原煤项目,计划投资1288万元兴建两条9万吨原煤生产线,现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一、二条生产线基本建成;六是贵县业主周道红投资1260万元兴建红兴电石厂项目,已于去年6月建成投产,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七是四川宜宾伊力集团开发县城北段关河流域水电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总装机18万千瓦的三级电站,现已注入资金2050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科研评审阶段;八是山西业主赵光银投资开发上清河流域水电项目,计划投资5100万元建设总装机8000千瓦的两级电站,现已投入资金1820万元,一级电站已建成;九是高县水竹林煤炭公司投资500万元兴建沙坝煤矿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9万吨原煤,现已投入资金500万元;十是贵县业主周道红与宜宾天元化工厂、温州业主杜金明合资兴办红原电石厂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分三期建成年产21万吨电石的生产线,第一期年产5万吨电石的工程已基本完工,即将投产;十一是昆明顺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老县城滨江路改造项目,协议投资4500万元,现已打入专户前期拆迁资金140万元,目前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十二是四川宜宾万泰集团投资开发原煤项目,协议投资2亿元,已到位资金300万元,现正在申办探矿手续等前期工作。
(二)基本做法和体会
1、立足区位优势,抓好工业规划。
随着内昆铁路开通运营,麻水公路、普桧公路的建成通车,盐电公路的改造完工,将在我县形成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这为我县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县委、政府立足大通道即将形成这一优势,抢先研究制定全县工业规划,调整工业布局,迈开了工业发展的第一步。
早在,县委、政府在“西部大开发,盐津怎么办”的大讨论中,就认真地总结了过去发展茶、桑、倍、果、竹5个5万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必须走工业化发展的路子,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经几次不断深化认识和修规,现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业总体规划。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发展目标。到工业增加值达到l.2亿元,年均增长12%;201O年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20.1%;20达到12亿元,较翻两番。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标。工业增加值占盐津生产总值的比重(注明:预计时含其它第二产业的增加值),20达到26%,年达到30%,年基本接近50%,工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人均创产值11万元/人以上。三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20年达1.3吨标准煤,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力争达到60%。四是人力资源利用目标。到2020年,工业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10%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工人不低于90%。工业成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五是工业项目投入目标。至2020年间,工业建设项目的投入,主要靠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来解决。2010年前,每年以21.08%的速度增加投入,2010年至2020年,每年以10.5%的速度增加投入。
2、依托资源优势,做好项目推介。
我县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已探明的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煤炭储量6.5亿吨、石灰石储量远远超过100亿吨,且遍布全境;铜、铁、铅、锌、石英沙等矿产资源也有不少;天麻、杜仲、油菜籽、乌骨鸡等生物资源特色较为明显。要发挥这些资源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研究项目储备和推介工作,让更多的项目进入交易会的桌面和投资商眼界,供其选择。在这方面,近年来我们深挖资源法力,相继推出了大大小小的项目200余个,专门制作《招商引资指南》文本进行推介的项目超过10个,目前已洽谈成功40余个。我们推出的项目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能资源开发。2010年以前,着重开发白水江、关江、上清河、温沼河的水能资源,力争到2010年,全县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到2020年,全县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实现总产值4亿元,创税3300万元。
二是煤炭资源开发。我县现有煤矿生产规模216万吨,2003年实际生产原煤40万吨。2010年以前,主要进行滩头炭砂湾、庙坝茨竹、兴隆凤凰、普洱正沟和盐井芭蕉、花苞、柏树等煤矿的技改,扩规260万吨,确保全县煤炭产量达到35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创税1960万元;2010年到2020年间,进一步对庙坝、滩头、豆沙万古的煤炭资源进行深部开发,扩大规模,增加产量。
三是以石灰石开发为主的建材产业。 2010年以前,拟建黄毛坝年产120万吨的水泥厂,并对石特公司进行技改扩建,进一步提高水泥生产能力和质量。两个水泥生产企业投产后,可实现产值2.8亿元,创税收1400万元。
四是电石化工产业。主要是利用我县水电、优质石灰石资源,走电矿结合的路子,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到2010年,电石产量达到2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6亿元,创税3240万元;2010年到2020年间,进行电石产品深加工,生产PVC等系列高科技产品,实现产品增值。
五是以铁合金为主的冶炼业。主要是以冶炼铜、铁、铅、锌为主,形成工业群。2010年以前,重点是以生产铁合金为主,同时进行铜选、铅锌冶炼、炼铁,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创税1200万元;2010年到2020年间,继续扩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效益。
六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生物资源开发。主要是对我县的油菜、黄瓜、竹笋、茶叶、乌骨鸡等优势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对以天麻、杜仲、竹荪、黄柏、五倍子等为主的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兴建一系列的加工厂。2010年以前,力争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到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3亿元,创税1800万元。
3、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招商引资。
面对财政困难、收支矛盾突出的县情实际,全县上下已经形成共识,盐津经济要发展,单靠微弱的财政投入是无能为力且行不通的,必须走招商引资的路子,依靠外来资金、民间资本的不断注入,才能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而引进投资商,就需要有宽松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为此,县委、政府始终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切实为外来投资商提供优质服务,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20以来,县委、政府通过召开会议、出台政策、发表电视讲话、制作宣传标语等途径,要求全县上下务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你发财、我发展”、“先开放、后管理,先发展、后规范”观念,树立起“守资源就是守包袱,找市场就是找财源”观念。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进一步促进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大解放。
二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我们在全面贯彻省、市有关投资优惠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外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以商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对市场准入、征地补偿、税费征收优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对引资有功人员要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三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是投资者和经营者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县委、政府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切实把行业法规与地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只要不违背政策法规规定,应尽力给外业投资者、经营者开绿灯,使他们感到盐津的投资执法环境较为宽松。与此同时,我们建立健全了工业发展领导责任制,实行了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发展和目标考核的制度,对重点企业采取了由县监察局挂牌保护的措施,并适时派出检查组对一些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检查督促。通过不移余力的清理整顿,少数部门执纪执法不公和“吃、拿、卡、要”等行为有了根本的好转,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已在盐津形成。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行风评议活动的深入开展,盐津的法制环境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四是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为使投资者能更快办理项目申报、选址、审批、登记注册等手续,尽快解决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子女就学等问题,县委、政府参照(云发〔2003〕5号)文件规定,及时建立健全了行政公示制和办理时限制。对用地手续等的办理明确规定了受理和审批时限,建立过错追究制;设立了投诉热线电话,受理投资经营者对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作风、收费等方面的投诉,对违纪违法的人员及时查处;建立了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社会评议部门、行风制度,把职能执法部门服务质量、执法行为纳入行风评议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内容,组织社会知名人士、企业业主对部门履职情况进行公开评议,并向社会公布评议结果。此外,相关部门还定期不定期到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较好地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4、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协调发展。
水能、石灰石、煤炭是我县最具潜力的资源。为此,我们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电矿结合”的工业发展理念,初步走出了把水利资源开发与矿产开发有机结合的路子。刚开始,我们成功引进了红兴电石厂,由于受电力供应的限制,设计年产2.4万吨规模的生产线都无法满负荷生产。为有效解决这一“瓶颈”制约,一方面,我们积极与省电力集团加强沟通和联系,争取了与省电网并网和2个110KV、1个220KV变电站的建设项目;另一方面,我们切实引进投资商开发水电资源,通过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以来,成功引进了4户投资商对对白水江流域、关河流域、三股水流域、上清河流域进行水电开发,计划建造12个水电站,现正在建设或基本建成的有7个。在电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的情况下,红兴电石厂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铁合金厂即将投入生产。目前,基本形成了电力促耗能工业发展、能耗工业拉动电力企业进步的格局,彼此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谋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立足区位、交通条件和工业发展实际,正积极把柿子乡规划建设为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以此在全县起到示范作用。再就是,我们的煤炭资源开采,也大都集中在昆水线、内昆铁路沿线的乡(镇),主要是考虑到交通便捷,减少运输成本,有利于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工业发展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我县的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前进。回顾已走过的路,有五点体会尤其深刻:
第一,思想解放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一变百事变,观念一新百事新。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充分认识到,如果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根本不行的;没有实施大开发的气魄,没有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资源优势就不可能转化为经济实力,盐津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可以说,思想解放的程度,取决对外开放的程度,决定着招商引资的力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第二,加强领导是基础。能否搞好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各级党政领导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盐津县各级党政领导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不仅深入调查研究,加大人、财、物投入,经常督促检查,帮助协调和解决很多困难,敢于和善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打破既得的利益,开创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切实加强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可以说,没有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是难以开展并取得实效的。
第三,诚实守信是关键。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外来投资商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如果没有诚实守信的氛围,尤其没有一个诚实守信的政府,招商时讲得好听,什么条件都答应,等到投资后来个“关门打狗’’,那只能让投资商寒心而去。盐津县提出打造“诚信政府”这一口号,着力建立信用政府机制,严格兑现政策、承诺,全力维护政府的信誉,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让投资商放心。因此,社会诚实守信,特别是政府讲究诚实守信,是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的关键所在。
第四,环境优良是根本。实践证明,哪里环境好,资本、技术、人才等就向哪里流动,哪里发展就快。我县之所以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始终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较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总的目标就是,软环境一定要软,硬环境一定要硬,努力实现聚集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物资的“洼地效应”。
第五,优质服务是保障。如果不能很好地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即使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也难以长久吸引投资者。只有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形成让外来投资者长期、稳定赚钱的良好环境,外来投资项目才能进得来、留得住、上得多、上得快。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县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虽有一定成绩,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与全市及市内发达县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次交流,不仅增添了盐津威信两县人民的友谊,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我们将不断借鉴和吸收兄弟县区的宝贵经验,特别是贵县的好的做法,用以指导我县今后的工作。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宏大的气魄,更加饱满的热情,继续做好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18:民国时期新疆工业经济发展
摘要:民国初期,新疆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长期处在封闭落后的状态。
盛世才执政期间,制定了三期三年建设计划,前两期三年建设计划是有所成就的,尤其是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由于外有苏联援助,内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努力工作,因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篇19:民国时期新疆工业经济发展
1937年以前;新疆的工业以民间手工业为主,主要有丝绸、毡毯、棉纺、皮革、玉石加工、刀具、马具、酿酒等;政府经营的有用机器制造钱币、军械物品、修配枪、纺织棉布、电灯厂、提炼石油和编织毛织物(如手套、围巾、毛袜等)的工艺厂,还有官商合办的皮革厂等。
无论是民营的手工业,还是官办的工业,均规模小,技术落后,产量很低[1]。
一、实施第一期三年计划(1937-1939)
工业方面有以下项目:1.发电厂。
这期间在迪化、塔城、伊犁。
绥来、乌什、阿山、喀什、吐鲁番等地开办了以照明为主的电灯厂。
其中,1937年建成投产的有塔城电厂,为官商合办,装机容量为150千瓦;迪化电厂,由新光电灯公司投资主办,装机容量为250千瓦,后来改装为500千瓦;伊犁电厂,由伊犁第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装机容量为25千瓦;绥来电厂,系商办。
次年建成投产的有乌什电厂和阿山电厂。
1939年建成投产的有喀什噶尔电厂,招商集资承办,装机容量为250千瓦。
吐鲁番电厂是迪化新光电灯厂将一台旧发电机移去安装的。
2.印刷业。
这一时期。
新疆建成1个印刷厂、6个印刷所。
于1937年建成的有伊犁印刷所、塔城印刷所、弗可山印刷所。
均为政府主办,购买美国机器。
配有铅字铜模、石印、装订机等。
次年建成的有迪化第一印刷厂,由《新疆日报》社承办,有印刷、装订、裁纸等机器,4吨多铅字;迪化第二印刷所,由新疆反帝总会承办,有印刷、装订等机器,7吨多铅字;喀什噶尔印刷所、何克苏印刷所,均为政府主办,用美国机器[2]。
3.机器修理业。
1939年6月,建成塔城五金器件修理厂,由商会集股承办;次年6月建成迪化汽车修配总厂,官商合办。
伊犁汽车修配厂,由伊犁第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4.食品加工工业。
1939年还建成迪化面粉厂,商办,日加工量14吨。
伊犁面粉厂,由伊犁第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日加工量105吨。
伊犁食油加工厂,商办。
伊犁酿酒厂,出产啤酒、汽水等。
绥定面粉厂,商办。
昌吉食品包装纸厂,商办。
1938年建成迪化食油加工厂,商办。
塔城面粉厂,商办,日加工量10吨。
伊犁水磨面粉厂,商办。
次年建成喀什噶尔食油加工厂,商办。
迪化奶酪厂,商办,加工牛奶制酪。
迪化糖果厂,商办。
迪化自来水公司,官商合办。
伊犁奶酪厂,商办,制黄油、牛乳饼等。
5.纺织工业。
1939年年底,全省所建纺织厂拥有棉织机6.6万锭,毛织机1万锭。
在和阗、洛浦两县建了毡毯织厂。
先为官办,后改为官商合办,产品质精纹美,畅销区内外。
6.其他工业。
1937年6月建成加工木材的迪化第一、第二锯木厂。
第一锯木厂由工程委员会承办/第二锯木厂为商办。
伊犁锯木厂,商办。
均购买罗克米比例锯木机。
伊犁肥皂厂,系商民集资承办。
7.采矿业。
第一个三年建设计划,制定出开采矿业的各项章程,实行矿业注册,颁发矿业执照,鼓励私人采矿等。
阿山成立了金矿局,购买机器采矿,由政府经营。
1937年1产金1500两。
两年后“可谓开采金矿的鼎盛时期,金夫曾达三千余人”。
私人开采者达102户。
石油开采和提炼,主要在独山子油矿。
机器、人员均由苏联人主管。
职工100多人,每日可提炼原油150吨。
二、实施第二个三年建设计划(1940―1942)
结果,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所发展。
1.矿业。
煤矿开采,1940年迪化建成宫办煤矿,甩畜力马拉起重出煤。
年产原煤1.5―2万吨,并修筑通往煤矿的公路。
次年建成迪化六道湾第二煤矿,购置提升机械出煤,年产原煤9―12万吨建成伊犁煤矿,年产原煤5万吨。
并对哈密、喀什噶尔、阿山等地煤矿资源进行勘探,政府对私人采煤在财政和技术上给予一定协助。
1942年建成塔城煤矿,年产原煤1.5万吨。
官办煤矿,政府加大投入,增购机械设备扩大生产,并继续修筑通往煤矿的公路。
据统计,该年全省原煤产量达18万吨。
采煤技术已由土法逐渐过渡到半机械化[3]。
哈密三道岭露天无烟煤,储量丰富,煤质极佳。
(2)铁矿及有色金属。
1942年对孚远县(吉木萨尔)水西沟铁矿进行土法开采,年产1万吨。
经过勘探,伊犁、塔城、拜城、库车、昌吉及迪化八道湾、头屯河等地,均有铁矿;温宿、库车、拜城、莎车、伊犁、巩哈(尼勒克)及迪化柴窝堡均有铜矿;焉耆、乌什、伽师、乌苏、阿山均有铅矿,并有小量开采。
温泉县阿拉套山钨矿未列入三年计划,1938年苏联派人勘探,1941年苏方探采并进,有工程人员60余名,矿工3000余名,至1943年停采。
开采先后二年有半,共采去钨砂50余吨。
(3)金矿。
1940年阿山哈萨克牧民**,反抗盛世才统治,政府采金受到影响。
两年后千余名矿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开采阿山小东沟沙金,规定公私三七分成,即由公家提供给养和工具,产金70%归公,30%归工人,但实施半年未见成效,后改为私人开采。
西岔河子保持官营,公私对半分成。
从1936―1943年总计政府收购、征课、自采等,共有黄金约五六万两。
金夫最多时达万余人。
除此之外,伊犁、塔城、奇台、乌苏、昌吉、镇西(巴里坤)、吐鲁番、和阗等地均有金矿。
伊犁设金矿局,开采伊宁附近金矿。
和阗也设金矿局。
总管于阗、且末等地金矿。
于阗。
且末二地以往由乡约包采,年产金沙3750两。
万疋。
还有和阗桑皮纸、牛皮箱、玉石加工,南北疆各地擀毡、毛皮产品,伊犁、阿山等地的日用品生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第三个三年建设计划从1943年起
此时期由于盛世才投靠国民政府,苏联对新疆政策发生了变化,苏联的进口(包括机器、技术、人员等),均已断绝,计划未能正常实施。
概而言之,这一时期,由建设厅筹建金属冶制厂。
制酸厂、天山化工厂、新丰纱厂等。
金属冶制厂和制酸厂建在迪化水磨沟6天山化工厂由省府与天原厂合办,天原出机器技术人员,省方负责建筑费用。
新丰纱厂由豫丰纱厂与省府合办,豫丰厂拆移纺织机5000锭,织布机250台,出技术人员,省方负责建筑[4]。
此外,由省营商业银行筹建明新玻璃厂、陶瓷工厂、新民工艺厂等。
“新民工艺厂制造肥皂业已出货。
明新厂亦于民国三十二年开工制造玻璃,每、日产一千平方公尺。
陶瓷则约于民国三十三年春季可以大量出货[5]。
自苏联撤出新疆后,苏联专家的推出导致“许多关节等于瘫痪”[6]新疆工业经济进入停顿徘徊期。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知,民国时期新疆工业的发展之所以会呈现出鲜明的`时段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一是新疆主政者、政府的政策,二是新疆的政局,三是苏联的影响。
我们发现,当新疆当局积极支持工业的发展、新疆政通人和、苏联与新疆的关系相对和睦的时候,也正是新疆工业稳步前进或发展较快的时候;反之,则新疆工业发展趋缓甚至遭受严重的挫折。
这其中的内在联系生动地展现了政治与经济间的辩证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齐少虎,高志刚.新疆工业主导产业演化研究[J].新疆财经,2013,03:47-52.
[2]陈剑平,丁立军.民国时期新疆工业发展述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49-53.
[3]陈剑平,丁立军.民国期间新疆工业发展状况述略[J].新疆地方志,2009,04:31-36.
[4]陈剑平.试述商会对民国新疆工业的推进作用[J].新疆地方志,2007,02:57-60.
[5]陈剑平.民国时期新疆工业的资本结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21-25.
[6]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M]第11册.兰溪出版社,1980:6407.
【关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合集19篇)】相关文章:
加强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调研报告2024-04-21
对司法所建设的调研报告2022-09-24
什么是调研报告2022-06-20
建筑业产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23-04-03
调研报告格式以及2022-05-17
农产品品牌发展之路调研思考2022-05-27
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工作建议2022-08-28
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产业调研报告2023-03-18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2022-05-06
市委各级领导市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分别讲话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