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探析(合集11篇)由网友“dor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试论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探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试论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探析
论文摘要: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服务外包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多个地区发展服务外包业的经验从环境与区位优势、产业定位、产业聚聚度和政策体系方面探讨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服务外包;发展对策;地区;经验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从业务领域的发展看,服务外包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三种形式。近些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业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战略决策和企业的自身努力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从服务外包的规模和深度来看,一些地区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服务外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度不高
国际发包商非常重视接包企业的规模,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接到总包。而当前一些地方的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有些企业只有二三十人,另外产业收入总量偏小,龙头企业少,吸引大订单比较困难;二是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13或CMM14认证很少,资质和能力不足,不具备规模和品牌优势,也很难从客户那里获得大的外包项目。另外,服务外包企业承接金融、会计、人力资源、采购、信息技术服务提供较少,附加值高的知识服务和决策分析、研究开发等高端服务极少,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产业基础薄弱
服务业与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给服务外包打下坚持的产业基础,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而服务外包的增长反过来又会促进服务业的有效增长。虽然有些地区近年来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行业发展不平衡,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基数低,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全,这些都不利于服务外包业的长足发展。
(三)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匮乏
不仅缺少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低端外包岗位无人问津,中高端服务外包无人胜任的窘况是服务外包人力资源面临的巨大制约因素。
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
(一)依托环境与区位优势发展
作为服务外包业后起之秀的合肥市就是很好的例证。合肥为我国中部城市,中部城市的特点是产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城市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制造业的发展将不断催生服务外包需求;另外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中部城市的在人员成本、租金等方面成本优势明显,企业运营成本较低。合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在中部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内地梯度转移的必选之地。12月,合肥市被国家商务部等部委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正式确定合肥为全国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借助这一平台,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大踏步前进。据统计,目前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服务外包合同金额、执行金额成倍增长,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合肥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金字招牌”不断吸引优质服务外包企业和项目抢滩合肥。而地处西北部的西安市虽然地处内陆,却凭借着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强烈意识,经过几年时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跻身于全国仅有的4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和国家级软件出口的“双基地”之一,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代表城市。西安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给我们的启示是:受地处偏远、气候恶劣等因素影响较大的地区,可以凭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规避自然条件制约,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提高地区竞争能力,借以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因此,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区位环境和成本优势,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应该成为众多地区必选的战略抉择。
(二)产业定位明确
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大连市是第一个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基地的城市,以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为主要特色的大连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拓日本市场和韩国市场,使一批日本和韩国企业落户大连,日韩外包业务也源源不断地转移到了大连,对日软件出口和外包业务已经成为大连服务外包的特色。在发展中,大连已经搭建起以软件和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研发中心三大产业类型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产业体系,建立起完整的服务外包产业链,打造了“软件外包之都”。而处于东部地区的杭州则全力打造金融外包之城,杭州有适合金融服务外包的环境优势和产业基础,已经拥有包括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三井住友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等各类金融机构200多家。而同处东部的南京市则以建设“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积极打造“南京服务”的城市品牌,重点以计算机软件外包等发展南京服务外包产业。目前已形成“两园多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5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错位发展,特色明显。另外,位于江西省的南昌市服务外包业虽然起步较晚,在才被列入南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但近几年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南昌市发展服务外包的重点是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研发、呼叫中心和动漫及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最新形态,应该学习和借鉴以上城市经验,做到产业定位明确,突出自己的发展特色和重点,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在现有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竞争中,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实现差异化的发展,迅速把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
(三)提高产业集聚度
,大连市政府提出了“建设软件园,发展信息产业”的宏伟构想,软件园正式启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尝试,大连软件园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软件园,综合排名名列前茅,先后被国家部委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创业基地”及“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截止8月,大连软件园入园企业数量达410家,外资企业比例为43%,世界500强企业34家,打造了其产业集群优势。位于华中地区的武汉市形成了一批自主研发、居全国领先地位的软件产品和国家级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排创业基地、国家级动漫创业基地及武汉光谷软件园,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优势。而杭州在长期发展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格和文化气质,杭州较好的软环境对于中高端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拥有一批实力强劲的优秀民营企业、勇于和善于创新的民营企业家,杭州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拥有包括浙大网新、恒生电子、信雅达、美国道富等一批有影响的服务外包企业。因此利用好自然人文环境的优越性,也有利于产业集聚的发展。而合肥市现在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示范区和合肥国家级动漫和服务外包基地,也在逐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多地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引入知名企业、龙头企业入园,引进和培育一批成长性较好的项目,形成聚集效应。建议加快集聚的规划编制,明确各集聚区的功能定位;然后要根据集聚区规划制定集聚区招商引资导向目录,着力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向区内的集聚。同时还需要积极发挥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加强区内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以及信息服务等平台的建设。
(四)完善政策体系
1.政策扶持。针对服务外包业,合肥市政府不断扩大支持范围、加强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服务外包专项资金,重点鼓励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对原有企业突出扶优扶强,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对新引进企业突出招大引强,加快聚集领军企业。南京市政府也是通过政策保障、招商引资、人才培育与引进、平台搭建和资金支持来支持和培育外包服务业。借鉴国内一些省市经验,在财政税收、融资、进口、出口信贷、信用保险、人才培训与引进等方面研究并制定促进服务外包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形成扶持服务外包业发展特色的政策体系;完善鼓励国内外服务服务外包企业和企业总部投资落户本地的政策,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对开展自主出口品牌建设,获得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取得成绩的,给予经费资助。
2.优化人才环境。借鉴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城市的经验,建立服务外包创投基金,重点吸引具有从事服务外包经验和对国际外包市场熟悉的“领军”型人才,以及熟悉国际外包业务流程管理、能与国外外包客户进行直接业务沟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本地区创业发展。通过引进“领军”型人才、海归服务外包业精英,形成一批服务外包研发团队,引领外包业发展。可借鉴深圳的做法,重视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的培训,同时,发展定制教育,积极培养专业化的适用人才,针对本地特点,制定“给力”政策,筑巢引凤。而有“天府之国”的成都市跻身全球服务外包新兴城市50强,它的成功经验是在人才方面建立“eSchool-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情景训练基地”,填补了国内专业化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空白,另外还搭建强力的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服务外包企业抱团发展和建立联合促进工作机制等措施。
3.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诚信体系建设。新加坡已被列为发展速度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服务外包中心,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外包枢纽,特别是更高端的BPO枢纽之一,新加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是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有力的法律制度、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高效畅通的物流。借鉴昆山制定《昆山市软件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意见》的办法,指导服务外包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密制度,鼓励企业申请知识产权,帮助企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政府建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点,受理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侵权的举报投诉,依法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为服务外包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篇2:我国流通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有关我国流通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拉动内需成为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而拉动内需就要发挥流通业的关键作用。我国流通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问题,要使流通业担负起支持我国经济稳健增长的重任,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发展我国流通产业。
关键词:流通业问题对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经济受到巨大挑战,扩大内需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使我国流通业也面临新的冲击。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作为重要一环,更是深刻影响着生产、分配和消费。同时,流通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对于国家提出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策略,目前来讲,不仅要依靠生产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的,要实现生产的价值,就要充分发挥流通的作用,打通商品流通各个环节,使商品价值迅速实现。经过30多年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繁荣的今天,我国商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不仅生产者所需的原材料要从市场上购得,而且生产者要依靠流通提供需求信息来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流通对消费的影响也日益显著,甚至决定消费。流通不仅使得商品能够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且,发达的流通业能够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有所改善,同时流通业对外开放和信息化程度也有提高,但目前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形势,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要想顺利实现依靠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使流通业担负起支持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就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流通产业。
一、目前我国流通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流通主体发育不成熟,流通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行效率低
我国流通业近年来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在企业增长、店铺建设、业态创新上有较突出的表现,但整体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仍难尽人意。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流通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内部发展不平衡,不能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规模效益。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流通产业集中度低,流通产业分布分散;且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进一步制约了流通产业的规模扩张,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专业流通企业严重缺乏,在整体上阻碍了我国流通业的前进步伐。
2.流通业服务功能尚不完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商品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提供覆盖流通全过程的服务。服务质量高低已经日益成为流通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利润来源。但目前我国物资流通配送企业分散,未形成统一的物流配送网络,流通成本高、效率低,同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交易组织和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在交易过程中无法有效代表市场主体利益,使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服务质量低使流通所创造的附加值较低,不仅不利于流通产业本身利润的实现,还会影响到生产价值和消费效用实现,阻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我国流通业信息化科技化程度较低
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低是我国整个流通产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物流业为例,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技术还十分落后,物流仓储仍以手工作业为主,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物流国际化标准建设滞后。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将科技广泛应用于流通产业,大大提高了流通产业的效率。
4.流通业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流通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流通现代化和国际化政策的支持,离不开保证流通业有序发展的政策体系。然而在我国,这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度还不很完善,许多地区还存在着保护当地流通企业的区域政策,规范流通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相应政策法规还很不成熟。我国流通产业的政策导向力还较弱、体系性欠缺,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地加以完善。
二、针对我国流通业目前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要求
1.进一步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提高流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通过整合商品市场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商业信用体系,市场法律体系,发挥协同作用,全方位建设和发展市场流通体系。
通过发展连锁经营,提高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促进流通企业的大型化专业化整合,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充分自由流通。进一步搞活中小流通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资金等方面,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并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
2.提高我国流通业对外开放程度,真正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流通体系。运用外资来扩大流通业规模,吸收跨国公司先进流通经验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实现我国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到境外开展流通业务,提高我国流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的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推动我国流通产业的全面升级。尤其是对于零售业来说,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规模化,构建与我国居民实际消费情况相适应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4.积极推进物流配送发展。一是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塑造完善的物流配送格局,加强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要积极组织生产资料分销企业完善服务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配送业务,力争建成提供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服务的物流配送体系。
5.加大流通体制改革和政策协调力度,消除流通业发展中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政府在强调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时,应当采取适当政策扶植流通产业发展,给予必要财政支持;针对长期以来造成的条块分割和地方垄断现象,制定相应的反垄断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解决各类企业在竞争环境上的不平等问题,促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篇3: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发展
一、加大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市场开拓的力度
多年来,政府通过放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使国内越来越多的行业发展飞跃。
因此金融服务外包应该抓住这样千载难得的机会,从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两方面对项目进行调研和开拓。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在国内的通讯、医疗、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他们的金融保险服务需求量都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据。
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内需紧张的状态下,我们首先应该抓住这养一个巨大的“蛋糕”,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为辅”的策略加速开拓金融服务市场,取得更大的主动权,通过外包的形式,达到多领域合作。
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形式,加大对市场的开拓和稳定。
金融保险服务更应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对数据实时统计,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而对于经济中等且金融保险行业较为不成熟的国家,我们更应该多接触并开拓这类市场,引入外包服务,抢占市场份额。
相比较于欧美那些市场已经成熟的国家,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亦步亦趋的融入这样的金融市场,而不要盲目的进入,以免“引火烧身”。
二、政府的政策支持
正所谓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的综合管理。
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对应政策给予金融保险服务发展的助力。
一方面,应该扶持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不能打压和限制,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从“闷声发财”过渡至“扬长避短”,大胆的学习国外优秀的经验,切勿一概否认,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鼓励各行业领域去学习去模仿,并且开设其产业相关的行政机关帮助国内的弱势行业的发展。
目的是为了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稳定市场的运转。
其次,还应该培养各领域的金融保险外包服务的人才,加强对外联系,与国外成功的保险行业的领军人战略合作,学习的同时,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
最终融入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强化自身的不足。
三、金融体制改革
由于国内金融领域的多样性导致了市场内“龙蛇混杂”。
不健全的信誉制度和浅薄的法律意识都是限制金融保险外包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相比于国内,国外具有较为完善的金融和法律体制,通过监察机制和金融体制对保险服务外包具有良好的保护性。
因此通过一定的规定约束性和法律的强制性,进一步掌控了当事者的行为意识,有助于保险服务外包的发展。
其次,我们需着重加强对金融体系本身的管理和约束,做到内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权力的有效执行和内部监督。
最后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免当遭遇金融危机时造成市场混乱。
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到一种适合本土发展的商业金融体制,他强调的是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和市场的正常运转状态下达到一种经济的平衡。
因此,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而对于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发展而言,金融体制的改革又是必不可少的。
四、知识产权的维护和认可
金融保险服务行业,本身并不属于实业,它是一类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产业。
而面对如今金融服务行业的复杂性,知识产权的维护和认可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该领域的重中之重。
因此为了保证知识产权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先加强对执法权益的认知,通过合同制来加强外包双方的约束,运用法律的强制性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在保险外包的过程中,双方应该事先按照各自要求达成一致,签署双方一致认同的有效合同,在合同内容中应着重强调双方需要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发包者必须强调的是他们所拥由的知识产权只是合作期间允许接包者使用,但是不可以私自使用在未经许可的时候,为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双方应该事先有过详细的沟通和明确。
五、政府的经济支持
政府在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应加大对外包服务的经济投入,降低外贸出口的税收,提高服务补贴的优惠政策,以此帮助度过国内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发展的初期的困难。
倡导企业开展服务外包的商业模式,降低该类企业的费用支出,给与一定的经济补贴,对于接包方给以更大尺度的优惠,以此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
积极投入外包模式,吸收国外优良资金,共同发展。
总之,如今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在这样巨大的经济竞争压力下,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外包的出现,也渐渐成为了各个领域学习的典范,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资源,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已成为改变金融体制的核心。
我国应该把握这次机遇,在学习和模仿国外金融保险服务外包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本国国情,加上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创造出适合本国使用的新金融体制,稳固市场的动荡性,控制市场的指向发展,提高国民法律意识和建立健全信誉制度,使我国的金融保险服务外包持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圈的有效发展,为中国的经济更快的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
参考文献:
[1]杨琳.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战略选择[J].当代金融家,(4).
[2]吴建宁,董本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中国科技博览,.
篇4: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发展
【摘 要】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稳定发展,自以来其保险行业总体业务呈上升趋势,但是接踵而来的行业竞争却也越来激烈。
为了谋求经济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服务已成为行业改革的必经之路。
因此也导致了运营模式的转型。
但是由于我国的保险服务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较于外国行业,其局限性随着经济发展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本文就是为了缓解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若干的建议。
【关键词】行业竞争;金融服务;转型
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也将迎接此次“发展巨浪”的冲击,原本“根基不稳”的保险业务越发无力。
因此在汲取丰富的国外经验后,中国的金融采取了欧洲最为擅长的服务外包模式,这样的运行模式其优势在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发展链的稳定和服务转移,拉升,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率。
因此,我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此次机会。
通过政府和资本的全面合作,以此加强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调控,进一步稳定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加快金融模式的转型。
篇5: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发展
提要近年来,全球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迅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为保证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而有效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并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而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明确外包战略,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扩大外包业务范围,并慎重选择外包服务商。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对策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其部分事务委托给外部机构或者个人处理。
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金融服务外包》,对金融服务外包监管提供指引。
该文件将金融服务外包定义为“受管制实体在持续性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方来完成一些一般由受管制现在或将来所从事的事务,而不论该第三方当事人是否为公司集团内的一个附属企业,或为公司集团外的某一当事人。”具体来看,金融服务外包不仅包括将业务交给外部机构,还包括将业务交给集团内的其他子公司去完成的情形;不仅包括业务的初始转移,还包括业务的再次转移(也可称之为“分包”);不仅包括银行业务的外包,还包括保险、基金等业务领域的外包。
从外包内容上看,金融服务外包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外包(ITO)和金融业务流程外包(BPO)。
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是指金融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等。
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是指金融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主要包括呼叫中心、财务技术支持、消费者支持服务、运营流程外包等。
一、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金融行业的服务外包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七十年代。
当时,一些金融公司为节约成本,将打印及记录等业务外包。
九十年代后,金融服务外包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外包业务扩展到IT部门及人力资源等更多领域。
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金融服务外包浪潮,在所有行业中,金融业外包规模已经仅排在制造业之后位居第二,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
(一)金融服务外包规模持续迅猛增长。
当前,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实现跨国界转移,专业化服务出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金融后台服务(外包)行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
金融机构在全球IT技术的发展、成本压力,以及自身安全要求和转移风险等因素的驱动下通过将前、后台业务分离,将金融后台服务包括金融数据处理、金融服务软件及系统研发、金融灾难备份、清算中心、银行卡业务等外包来提高效率、更专注于核心业务,以增加其在全球金融领域中的竞争力。
篇6:服务外包发展论文
服务外包发展论文
1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服务外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其迅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和20总值已经分别达到3000亿美元和5850亿美元,全球外包市场总值更是高达1.2万亿美元。
20,我国服务贸易为多亿美元,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650亿美元,到,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000亿美元。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将大有所为。
2发展服务外包市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2.1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众所周知,尽管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是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国研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6.7%。而中国仅为41.1%,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9%也差距很远。同时,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主要是集中在低端的加工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很小。由此可见,积极争取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将大大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合理和高端的方向发展。
2.2增加就业渠道
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经济增长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大事。然而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企业不得以开始纷纷裁员,底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以及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报告称,20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农民工高达2000万,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我认为,除了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原因外,结构性矛盾突出和就业渠道狭窄是失业增加的重要因素。
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出于劳动力套利的动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发包到劳动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据麦肯锡的分析,全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术服务、25%的金融业、19%的保险业以及13%的制药业岗位都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潜在的服务外包将给承接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1400万个就业岗位,仅在金融服务业,服务外包就给东道国带来了200万个就业机会。
2.3有效扩大内需
一方面,正如上所分析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渠道,而这群人是我国当局不可忽视的一块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业也存在很多关联产业,如该行业通常会大量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平台,从而促进通讯信息产品的消费;该行业还会租用甚至买下大量高档写字楼,从而促进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
2.4缓解能源压力
尽管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可采储量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我国能源技术依然落后,能源效率明显偏低。
因此,作为我国目前支柱产业的工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基本上是以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诸多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价格飞涨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仍然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着手产业升级,那么可以预见经济增长将不可持续。而服务外包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可称得上是微耗能产业。因此,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不仅能给我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瓶颈。
2.5减少环境污染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生态的破坏,已经愈来愈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寻找和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一直成为我国当局努力的方向。而服务外包业务作为高端服务产业,其涉及的服务性工作(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是一项彻彻底底的“清洁产业”。
3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虽然我国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晚,目前规模很小,但是从我国的'整体条件来看,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正在迅速成熟,为发展服务外包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我国劳动力具有诱人的“价格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IT行业大约有75万的各种中高级技术人才,40万的软件工程师。此外,每年又大约有4~5万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毕业生加入这支队伍。同时,国内工程师平均每人月工资水平约500美元左右,而印度为700美元左右,美国则高达4000美元。美国《商业周刊》指出,中国的低成本富有才干的软件技术人才是开展IT服务外包的一大优势。
(2)服务外包的投资环境良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明显增强。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和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包括政府产业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等)不断改善,使我国企业具有大规模承接服务外包的客观环境。
(3)依托制造业优势,服务外包内外需求旺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事实上,惟有制造业的发达,制造企业才有可将服务外包出去,才能产生对服务外包的需求。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我国在大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较强的本地制造业实力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可见,我国自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服务外包的需求是“域内外包”的内需和“离岸外包”的外需双重叠加。
(4)另外,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良好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交通以及通讯、信息和网络发展水平都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等都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业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首先,我国服务外包型企业竞争力不足。与印度、爱尔兰等承接服务外包的强势国家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小,国际化经验不足。其次,我国员工英语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和欧美发包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再次,我国相关法律体系还有待健全,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全国仅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有知识产权法庭),而这正是发包方所十分看重的软环境。另外,我国外包企业对西方商业惯例及文化的不熟悉、不适应等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最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速度。
4政策建议
在这方面,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不少好的对策和建议如:政府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构建有利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建立起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我认为以下几点格外值得当局重视:(1)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构建诚信的商业环境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已成为服务外包转移方选择承接方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应加大对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商业机密,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机制来规范金融服务领域的商业秩序;(2)加强语言、IT、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外包业不同于一般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从业人员需要较高综合素质。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接包国印度、菲律宾、捷克的经验表明,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之一。为了大力开拓美国外包市场,菲律宾教育体系采用美国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体制等方面都与美国相通,并分派专业人员到美国接受培训。这使得菲律宾拥有一批精通英语、熟悉美国客户要求的专业人员。而这方面人才匮乏正是我国外包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需要“两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的相结合,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的相结合。(3)充分重视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开拓。从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们不难看出,但凡过分外向型企业均受到严重打击。服务外包市场也同样如此,尽管欧美、日本等海外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庞大,但同时也是不稳定的。一方面,发包国具有“游动性”,他们随时都可能将办公室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的国家;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极易受到诸如金融危机、战争、天灾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鼓励本土企业将自己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加大其在我国服务外包业中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将提升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4)政府加大对全国外包示范城市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进一步完善这些城市的软硬件设施,并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积极争取国内外投资。
参考文献
[1]甄炳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服务外包[J].求是,,(1).
[2]李志强,李子慧.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作,,(11).
[3]詹晓宁,邢厚媛.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承接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4).
篇7:我国花卉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花卉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1我国草本花种子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日益重视,美化环境已被提到城建工作很重要的位置,花卉已悄然走进千家万户.而一、二年生草花种子以其在绿化过程中生长周期短、见效快、色彩丰富、繁殖系数大、易于传播且绿化美化成本较低等特点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草花种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作 者:智卯生 黄毓明 张军 作者单位:智卯生(晋中市榆次区园林处,山西,晋中,030600)黄毓明,张军(山西省种子总公司,太原,030006)
刊 名:种子科技 英文刊名: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9(5) 分类号:F324.6 关键词:篇8:浅析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对策
浅析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对策
1.国家继续宏观调控.我国煤炭工业应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指导下,根据“关掉一批,破产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对无证开采矿井、高硫煤矿井应坚定不移关掉;对资源即将枯竭、扭亏无望的煤炭企业或矿务局实行破产;对资源较为丰富、投产年限较短的`有发展前景的煤炭企业,利用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和“债转股”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对今后新建的煤炭企业,应走“人员精干、管理科学、机械化程度高”的高起点发展之路.
作 者:管志召 作者单位:兖矿集团发展战略研究院 刊 名:煤炭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COAL ECONOMIC RESEARCH 年,卷(期):2001 “”(11) 分类号:F42 关键词:篇9:我国债券评级业发展初探
我国债券评级业发展初探
9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我国首家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中国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立。同时,央行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在今后的金融监管工作中,将逐步利用证券评级。该公司的成立和央行有关负责人的发言无疑是给中国的信用评级业特别是债券评级工作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对于不景气的中国债券评级行业的发展将起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一、在我国开展债券信用评级的必要性
1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债券评级源于本世纪初的美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美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并在保持金融制度的稳定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美国,债券评级是由民间自发而形成的,但它最终成为一项制度却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1)30年代的大危机证明了评级活动基本上反映了债券的偿还能力,这一事实增加了投资者对债券评级的信赖。(2)危机过后,美国当局公布了证券法,对有价证券的发行和销售实行了法律限制,禁止证券承购业者对有价证券进行评价,从此证券评估就转而由作为第三者的评级机构承担。(3)政府部门对评级结果的广泛利用。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有价证券发行计划书中记载的评级情况必须是SEC确认的评级机构所作的评级。
因此,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债券评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中存在大量的信用形式,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信用经济。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偿还性,它的运动过程是借债和还债的统一。如果受信人的偿还能力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信用关系,如果整个社会的信用恶化,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债券评级对债券偿还履约可能性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可以推动信用关系的良好发展。
2 发展债券市场的需要。中国的债券市场起步比股票市场要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沪深两市总市值达17529亿元,占我国GDP的20%①左右。而,企业债券的累积额仅为2063亿元,只占同期GDP的3%.由于政策上的原因,我国目前是“重股市,轻债市”,而在西方国家恰恰相反,它们的证券市场结构逐渐向债券市场倾斜。作为证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债券市场亟待发展,而其前提就是需要一些权威的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作出评级,以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对于投资者来讲,债券评级可帮助他们选择投资对象,以降低信息成本;对于企业来讲,债券评级可提高其知名度,同时根据“风险和报酬成正比”的原理,以确定其资金成本。
二、我国债券评级现存的问题
1 评级机构的设置不合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得不到体现。我国的证券评级业产生于80年代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有40多家评级机构,在这些评级机构中,其中一部分是由地方省市人民银行组建的,一部分是由专业银行组建的,一部分是独立的评级机构(如远东资信评估公司,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等)。除独立的评级机构之外,大部分评级机构在人员、资金、业务方面没有与挂靠单位彻底分离。尤其是人民银行系统的评级机构,由于人行同时主管债券的发行(企业发行债券必须取得人民银行同意其发行债券的批文),这就使得证券评级的“客观、公正”原则难以真正实现。(2)评级机构的数量与债券市场的规模不相适应。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还相当狭小,评级机构已达到40多家,而在发达国家,加拿大的评级机构只有两家(CBRS①公司和DBRS②公司)。日本在1994年只有5家评级机构,即使在债券市场相当发达的美国也仅有5家评级机构被正式公认。如前所述,债券评级可起到降低信息成本的作用,但当众多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时,投资者很难作出选择。
2 评级程序行政色彩浓厚。债券评估的目的在于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债券的信用风险情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为投资者服务
[1] [2] [3] [4]
篇10: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论文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论文精选
一、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服务业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服务业全球化目前正处在蓬勃兴起阶段,它不仅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并对各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既面临通过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1我国面临着通过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进一步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机遇
世界服务业加速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使服务业日益告别传统的地缘导向发展模式,不断打破时间、空间乃至文化、观念的隔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使服务业的全球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了空前高度,也正在使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创新乃至经营管理模式出现全方位变革,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将日益显现。这既给我国带来重大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和输出服务业FDI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在承接服务业外包方面,发展中国家已占据主导,特别是印度,凭借其人力资源、语言,金融体制、政府支持和熟悉国际市场等优势,承接外包独占鳌头。
我国也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基本条件,优势主要有,一是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庞大的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使我国对跨国公司保持着较强的吸引力,服务业吸收外资有很大潜力;二是拥有质优价廉的综合人力资源优势,包括部分中高端科技管理人才,三是我国拥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较强的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四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有着良好的开放环境和意识,在制度创新和特殊功能区域开放开发方面走在前列,具备在服务业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基础等。因此,一些国际机构将我国列为对跨国公司服务转移和外包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和研发转移重要目的地。
2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服务外包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总体上看。我国服务外包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创期,在很多国家,服务外包为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日益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印度的服务外包已经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2月,印度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TCS)宣布与三家中国公司合资成立国内首家大型外包技术公司。作为印度的四大rr服务商之一,TCS中国公司在北京、上海和杭州这三个中国新兴外包产业聚集的城市都设立了中心,并将其战略定位在“要做中国最大的外包公司”。近年来,TCS在中国相继拿下了多个重大服务外包项目。种种迹象表明,以TCS为代表的“印度象”正在开始分食中国市场。
从服务外包的价值链构成来看,服务外包产业也在由简单的IT服务外包开始向业务流程外包转化,向产业链高端进军。而目前中国在全球服务链中,重点是处于IT服务外包领域,参与的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外包项目,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如目前北京市的IT外包服务更多处于软件开发、测试等行业的低端,几乎没有涉及到提供解决方案等高端业务和BPO业务。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目前,我国软件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难以适应行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即便在人力资源最集中的北京也是如此。据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预测,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在将达到2500亿元的产值,需62.5万从业人员。按照目前从业人员的发展速度,20约为40万人,存在20万人缺口。
目前,客户开始要求和中国外包企业建立起战略性的合作关系。这就对中国公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企业可以做到上千人协同开发,而我国企业普遍停留在管理数百人的水平,即便是北京的软件骨干企业,最多也只能做到400多人同时开发,为此,很多外包企业开始加紧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例如。博彦科技于12月引进了SAP的ERP,成为国内外包公司中首家引入该系统的公司,软通动力也在加紧优化公司业务流程,并于20通过CMMl5和IS027001两认证。
总之,我国的服务外包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目前发展状况估算,到年我国服务外包产值过40亿美元,和国际同行相比,国内服务外包企业在交付能力、服务冰平、人才储备、品牌建设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我国要确立现代服务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必须在社会各方面普及、深化对服务外包地认识,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1抢抓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带来的机遇
最近的发展显示,跨国公司把一些内部服务业务,即原本由跨国公司自身业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例如财务结算、呼叫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也外包出来,开始转移到我国,特别是人世以来,跨国公司将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例如,英国汇丰银行在把地区总部从香港转移到上海并把技术保障中心迁到深圳,把呼叫中心转移到广州和上海。IBM公司与铁道部合资成立“蓝色快车”公司,利用铁道网络和IBM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网络技术、网络服务为诸如柯达这样的公司提供IT设备和软件的维护。摩托罗拉公司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给正海对外服务公司,为其进行销售团队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在全球制造业转移和制造环节外包过程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引进外资而抓住了这次机会,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现在,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开始了包括内部服务在内的服务环节外包。中国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丰富质优的人力资源和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已经具备了提供服务外包的市场条件,服务业外包作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一种好形式,
不仅能发展经济、解决就业,而且有利于培养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和加速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我国应当积极探索拓展吸收外资的新领域,争取使我国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区,使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外包基地,也能成为全球服务业的外包基地。
2夯实服务外包信息化基础
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必须做好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工作,还必须有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产业转移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发展,使各国之间资源的使用与流动更活跃;二是飞速发展的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使全球资源共享变得更加快捷低廉,通过远距离提供服务已成为现实,三是产业分工的细化,带动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效应,使跨国公司有动力将非核心的业务流程进行外包,四是发展中国的低成本成为优势和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使外包交易成本得以降低。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想在承接服务产业转移的新一轮竞争中先人一步,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要在全国编制一张通信和高速路网,让企业能享有优质低廉的信息服务,这是实现外包服务发展的前提。要充分利用通信与互联网高新科技成果,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电信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腾飞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3大力加强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工作
复合型中高端人才和适用性技术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突出瓶颈,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这一进程:一是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抓紧培养大批适用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二是搞好专门人才培训工作,继续在商务领域人才培训资金中,安排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实施“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大学生增加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各类人才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服务外包企业新人职员工,力争在五年内培训30~40万承接服务外蟖需的实用人才,吸纳20~30万大学生就业,有效解决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服务外包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定制培训、从业人才资质培训、国际认证培训、行业标准及相关知识产权培训、大学生实习项目及勤工俭学培训、企业新人职人员岗前业务技能培训、服务外包产业储备人才培训等。
4加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
引导各地和各类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特殊需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庇特别是各基地城市应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制定服务外包数据保密相关规则,建立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并在全社会营造诚信为本的良好氛围。
5积极有效开展服务外包投资促进工作,着力优化投资软环境
认真研究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拟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投资促进政策,提高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统筹规划,形成合力,积极有序开展服务外包投资促进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针对跨国公司外包服务战略和具体意向,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快解决比较突出的软环境问题,积极有效开展投资促进工作,大力推进跨国公司将其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让更多的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包括业务流程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重要基地,并最终进行战略性跨国投资和服务外包,全面提升合作水平。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外包正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应对竞争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为我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该顺应趋势,抢抓全球服务外包蓬勃发展的机遇,迅速增强我国外包产业竞争力、让服务外包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
篇11:试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试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过去10年中,我国服务出口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1年相比于全球服务贸易的停滞不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攀升9%;而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更是增长20%,居世界服务贸易各国各地区之首。我国服务贸易的世界排名以及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稳步上升,2003年比重达2.5%,出口排名上升为世界第九位,进口上升至第八位。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但整体出口规模与我国经济实力相比仍较少,与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从200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表(见表1)可以看出,2002年服务贸易的出口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只占10.3%,低于世界平均19.8的水平;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的5.1%,而服务出口仅占2.4%,不及货物贸易的一半。很明显,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处于劣势,服务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不如货物贸易出口。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是服务贸易净进口国,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大(见表2)。服务项下逆差呈扩大趋势正说明了我国出口能力相对较弱及其他国家对中国服务出口存在限制。同时也看到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还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二、我国在发展服务贸易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服务技术的进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服务结构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我国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起步较晚,尚处于较不发达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劳务工程承包和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部门。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服务出口的比重为19.3%,旅游服务出口比重占41.2%,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包括金融、保险、计算机、咨询、电信和邮电等现代服务贸易)仅占39.4%。而同期,全球范围的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的贸易占整个服务贸易的一半。
(二)服务业发展落后,整体竞争力较差
我国是一个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就GDP产业构成百分比来看,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远远地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为60%~80%,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我国仅为GDP的1/3。我国服务业发展不仅表现为规模小,同时表现为档次低,服务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差。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太大的提高,服务贸易从整体上看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呈不断扩大趋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任务是相当迫切的。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商品和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低,服务业的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公共服务、运输邮电、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政府定价的成分大,缺乏合理的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缺乏活力;二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服务行业与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协作关系尚未形成;三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
(三)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存在政策和规章存在差异性,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服务贸易方面上实行多头管理,容易造成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垄断。
(四)服务贸易立法不够健全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有较大改观,现已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构建真正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仍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五)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力密集型转变过程。产业性质决定贸易性质,新兴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的相对份额不断在扩大。而作为决定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状况,目前在我国并不理想。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以教育程度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的上海为例,1997年上海每万名人口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600名,其中26.9%为工程技术人员,36.4%是教育、科研和卫生系统人员,12.5%是商业技术人员,金融保险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服务业人才中,涉外人才所占比重偏低。发展服务贸易不仅需要一般的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批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人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
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对策
(一)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在20世纪80年代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服务供给者也以商品存在形式逐步进入世界市场,提供相关的服务。然而与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仍有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应重点和扶持一下几个行业:一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贸、运输、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二是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信息、中介等各类专业服务;三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行业,如教育事业、公共服务等。
(二)有步骤、分层次地放开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鉴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还比较小,处于成长阶段,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整个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渐进式的开放策略有助于服务贸易的规范健康发展。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GATS的规定,统筹规划并协调各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稳妥、慎重、有重点、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在既考虑国际惯例、又考虑本土国情的基础上来确定服务业的开放度和保留度。一是分行业有选择地进行开放。积极推进旅游、水上运输等领域利用外资试点;扩大国内商业、外贸、会计、法律咨询的开放试点范围;有步骤、有控制地进行开放金融和通讯领域的试点。二是分地区有选择地开放。我国各地服务业发展并不均衡,东南沿海
地区尤其上海、深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其他地区较大,应在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方面先行一步;在后进地区,可通过试点试验,减少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风险。
(三)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都相对滞后,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以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顺应国内产业调整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优势服务项目上充分利用GATS的规则,制定服务业出口市场战略和服务业出口部门战略;二是顺应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引入竞争,鼓励创新。三是采取有效的服务贸易政策,确立服务业公平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服务企业,发挥其竞争优势,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市场竞争。
(四)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结合我国现行的服务立法缺点,未来服务贸易立法必须进一步明确立法原则,解决立法形式与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加快立法速度和执行度。一是维护国家主权原则。服务贸易由于内容复杂、监管难度大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国内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政治安全,因此在服务贸易开放和立法上必须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尤其在邮电通讯、新闻出版、交通运输、广播电视服务等敏感行业,在选择开放的范围、程度上要坚持原则,谨慎从事。二是与国际接轨原则。GATS确定了当今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框架和原则制度。中国加入WTO之后,应以GATS的原则制度为基础,制定与其相衔接的服务贸易法律制度。在此,我们应加强对多边服务贸易规则研究基础上,借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利法。三是坚持发展
(五)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本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人力资本作为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其优势可以通过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人才流动获得。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高素质的服务业涉外人才仍非常紧缺。今后我们在充分发挥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应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使服务业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参考文献】
王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2003[R].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中国商务年鉴2004[G].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郑昌吉,夏晴.国际转移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与对策[J].国际贸易,2005,(11).
崔日明.加大开放力度——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矛盾和问题[J].国际贸易,2005,(12).
刘恒杰.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对策探讨[J].经济经纬,2004,(3).
★ 工商管理论文题目
★ 论文题目
★ 会计学论文题目
★ 会计学论文
【试论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探析(合集11篇)】相关文章:
法学毕业论文选题2022-10-15
酒店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3-08-25
会计学论文范文2022-09-21
论文英文题目2023-10-14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2023-10-29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2024-01-05
人力资源在职研究生论文题目2023-11-29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2023-05-26
硕士论文选题攻略2023-05-10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