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

时间:2023-06-04 08:18: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精选5篇)由网友“子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欢迎阅读分享。

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

篇1: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

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

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

文/孙绪伦

摘 要:阅读课堂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阵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能在阅读中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疑能力;途径探讨

新课程理念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一举改变学习方式上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其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我们在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创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那么,在我们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阅读主体性,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分析传统阅读教学,提出阅读质疑的必要

在素质教学开展之前,一些教师就在思考着如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字词入手进行段落分析、词语和句子赏析,中心思想归纳等。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学生的过分依赖、懒于思考和发现、探索。于是,我们也挖空心思地去设计提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可是,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兴趣还是不够浓厚,存在着应付和敷衍阅读学习的情形。

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深入地阅读,依据文本发现问题,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课堂学习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接受的还是一些较僵化的知识,而不会运用与迁移。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有质疑意识、质疑能力,形成问题参与阅读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阅读能力。如,在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一“向青春举杯”的《相信未来》学习时,我们以前设计情境的导入:如“领略了伟人毛泽东胸中生机勃勃的秋色,体验了伟人毛泽东青年时代充满自信的壮志豪情。新世纪的我们,在知识经济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又该如何充满自信?那么,让我们一起学习朦胧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吧!”然后就是结合注释进行感知诵读体验,如,简介作者、介绍背景,指导诵读、感受主旨,继而带领学生逐层进行鉴赏品评。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没有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正确看待阅读质疑,探讨质疑开展的途径

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需要我们点拨和培养,而学生的阅读质疑习惯和能力是他们形成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前提。正如《相信未来》的学习,我们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是怎样创作的;让学生自己阅读食指有关资料,感受这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的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的状况。从“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江青语)的质疑中,来感受诗歌。让学生在质疑中调动阅读的思维,从而进行深刻的理解。

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设计一些预习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但是,我们的预习案中多是一些知识的巩固和夯实,很少有让学生质疑,或者能够激发学生质疑的问题。对此,特级教师黄厚江校长曾经开设的公开课《阿房宫赋》就给我指明了方向,(www.fwsir.Com)这一课中的“气候”一词,课下没有注释,黄老师就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一词的含义,从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古今异义词的问题。黄老师还提出了一些学生在预习中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精妙的点拨让学生进行思考、探讨,从而让细微处感受作品。

可见,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他们在预习中对一些字词句进行思考,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对《祝福》的题目进行质疑,为什么文章主要内容是写祥林嫂,却为什么用“祝福”为题?作者这样拟题的用意何在?如果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和释疑,那么,他们就能初步地把握小说创作的意图和主旨。

2.课堂教学注重质疑引导

阅读教学的课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场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形成的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地质疑。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中,我们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歌学习的重点、难点,让他们自主地默读、圈点读进行自读质疑。如,思考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哪些情感等。并通过有效问题的提出,将学生质疑引向深入,再进行讨论、辩论,并加以适当而精要的点拨、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教堂为学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学习重、难点的突破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品读和探讨教学中与重、难点相关的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在丰富语感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句段质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如,让学生自主阅读曹禺《雷雨》,并找到描写周朴园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质疑周朴园这一人物的性格品质,从而突破周朴园这个人物所表现出来自私冷酷、残忍等思想性格特点的把握,又如,周朴园始终保持周公馆三十年前的旧模样提出质疑:这样的摆设是否真的说明周朴园是“怀旧”情思、重感情的人呢?引导学生从具体内容入手,再联系全文和任务情感、写作情感中感受这一人物可怜、可悲又可气的另一面。

总之,提高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需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激发和调动。

参考文献:

[1]高健。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质疑能力管窥[J]。文学教育:中,(07)。

[2]黄桂英。牵线搭桥,为自主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J]。中学语文,(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华冲中学)

篇2: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教学论文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推进了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由传统的“束缚”到如今的“开放”,阅读教学在变革中逐步走向成熟。本文立足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近中含英咀华,在与作者心灵的碰撞中发现自我。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亲近文本

陶行知先生说:“做是学得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做”的过程,任何缺乏了自主体验的课堂无论如何精彩,都只不过是矫揉造作的秀场。只有在文本间最朴实的行走,最简单的捡拾,才能让学生从中体验真实,发现自我,真正唤醒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一、潜心会文,在字词推敲中激发自主阅读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不二法门。然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有些教师打课改的旗号,将多媒体、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毫无遗漏的应用于阅读课堂,以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然而,经历后才会发现,这样的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高耗低效,不能从文本角度出发的课堂又怎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因此,教师必须用心审视新课改的本质,从文本出发,潜心会文,在反复的字词推敲品味中刺激学生的感官,真正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阅读教学中,教师由辨析词语,积淀语感出发,让学生感受真语文的性情。师:请同学朗读第一段,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换成括号中的词好不好?多媒体出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学生经过思考,生1:我认为“悬”指太阳与海面还有一段距离;而“浮”表示太阳已经接触到海平面。两者比较,用“悬”更生动,表明太阳置于天与海之间,无所依托,却无比静美。生2:我来比较“下沉”与“下落”,“下沉”是慢慢的靠近,具有势不可挡的力量;而“下落”不仅速度快,而且漫无目的,在这里形容夕阳西下是不准确的'……师:同学们体验太精妙了,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边读边想象词语蕴含的意象,就会发现落日风景就在眼前,我们大家不妨一起来一次三亚之旅,好不好?“好!”学生响亮的回答。在接下来平平仄仄的朗读中,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收获语文之韵……此时,学生阅读的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文字深处的风景;激发的不仅有兴趣,更有心灵的渴望。

二、披文入境,在情节演绎中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学生感受,珍视学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成长。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喊着“个性发展”的口号进行着“专制统治”,看似开放的课堂依然是学生思想的禁地。因此,真正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必须去掉那些响亮的口号和华丽的形式,遵从学生内心的需求,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交流中自主成长。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中一个学生读到“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学生语调上扬,语气干脆,咄咄逼人。此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观点,生:我感觉那个“围观”的人可以是刚才同学朗读的青年人人,也可能是一个老者,如果是老者就不能这样读了。教师乘机追问,师:那要怎样读?你来试试。只见同学手缕胡须,以缓慢而沉稳的语调说:“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语气中分明带着几分岁月沉淀的智慧。师:太棒了,你的解读标新立异!教师的表扬引来了更多同学的参与,有模仿少年的,语言中带着稚气未脱的敏锐;也有模仿中年人的,一派胸有成竹的样子……犹如一块石头掠过平静的湖面,整个课堂顿时兴奋起来,没有了恹恹欲睡,也没有了交头接耳,一个个小宇宙都在高速运转着,学生在充满自主与激情的朗读中思考与交流,表达与倾听,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闪烁思维的灵性,擦出智慧的火花。

三、深层对话,在圈点批注中养成自主阅读品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除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还要辅之以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才能提高阅读质量,赢得阅读效率。尤其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给学生自主阅读方法,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一课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批注法亲近文本,在圈圈点点中实现生本对话。阅读前教师布置了阅读要求:1、请同学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并在旁边批注透过描写你领悟到什么?2、圈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仔细朗读语句,批注出环境描写在文字的作用?3、精读最后一段,寻找相关语句,谈一谈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4、通读全文,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的含义?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开展批注阅读,既有自主发挥的平台,又有文本阅读的经脉,此时,课堂上看不到热闹的场面,但能感受到学生思维的跳跃;看不到教师的指指点点,但能感受到学生的自主探索。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走进作者的内心,挖掘文本的内涵,在深层次对话中生发最朴素的思想和最真切的情感,这种体验的获得是老师任何讲解都不能达到的,只有与文本间的思维对话,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

总之,关注生本,发现自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自由的游弋,既要潜心钻研教材,大胆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又要稳住阵脚,扶本固正。尤其要抛却为了表演而表演的过场,摒弃为了整合而整合的作秀,让学生亲近文本,含英咀华,在思想与情感的交织中实现学生的自主成长。

篇3:・谈高中生语文阅读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生语文阅读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生语文阅读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本文对北京市6个区县6所中学700多名高中生就上课时动脑思考情况、问题来源情况、自己发现问题情况及解决 问题的途径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一些高中生在阅读中很少有自己的思维,提出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 维水平和习惯;教师提供示范,使学生由模仿而逐渐形成独立的质疑能力;教师创设一定的质疑条件,给学生 以启发,并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上下功夫。

对于民族地区的高中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高中学生来说,要提高他们的学习,首先要他们能阅读。要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首先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们认为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质疑能力。“质疑 ”是指能够提出问题。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在自己阅读时,才能读得深,读得透。因此,是否具备 这种能力也就成为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志。

对于高中生而言,尤其要培养这种能力。这是因为,第一,有助于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 目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指出:高中的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疑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第二,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从阅 读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提出问题是有价值的。它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有助于理解本身。辛格认为,积极的理解 包括用问题来对课文进行反应,并在随后的阅读中去寻求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他的研究表明,在促进理解方 面,学生提出问题比教师提出问题更为有效。柯林斯也认为,许多时候理解的失败,实际上乃是由于不能提出 适当的问题。第三,符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具有了 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他们的辩证逻辑思维正在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在运用逻辑法则方面已趋于 成熟,而他们的推理能力则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水平。这一切表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在自读中主动去发现 问题的能力,而质疑能力的培养,完全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适应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相适应,所以高中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又为提高学生自读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 了很好的条件。第四,有利于克服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不善思维的问题。阅读本来是一种思维过程,然而,据 一份对北京市6个区县6所中学700多名高中生问卷调查中发现,一些高中生在阅读中很少有自己的思维。

表一显示,在课上阅读时,多数学生不能积极地动脑筋想问题。表二显示,在阅读时,问题的主要来源是 教师。表三显示,在阅读时,学生很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表四显示,学生遇到问题,很少自己去解决,主要 是依靠教师。阅读中的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对高中生进行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学生在阅读时不能提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包办过多是原因之一。即使是让学生自读,教师也常 常是布置思考题,帮助对答案。这样就形成了学生阅读时的依赖心理,上面的调查说明了这一点。为此,在培 养学生质疑能力时,教师首先要放手,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切都是空谈。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学生提出问题。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 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生疑。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员对于任何事情都要问 一个为什么。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就是对阅读的内容,包括材料、观点、语言、写法等的真实性、真理性、合 法性产生怀疑。除了“怀疑”,还有“设疑”。“设疑”也是一种“生疑”。在阅读中设疑,是指为了深入地 、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所阅读的内容,为了求得规律性的认识,脑子里不断出现“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办”?之类的问号。只有具备了这种“生疑”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为了使学生学会“生疑”,从而学会质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尝试着做出如下努力。

1.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阅读中的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培养质疑能力非常重要。 提高思维水平,主要是提高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和多角度思维的水平。具体思维,是指就具体问题 进行思维。例如,对鲁迅小说《祝福》的题目进行思考:《祝福》全文写的都是主人公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 为什么不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而以“祝福”为题呢?这就是针对《祝福》这篇小说的题目进行思维。培 养学生学会具体思维,实际是为了克服在阅读中容易出现脱离阅读内容,进行抽象推断的现象。整体思维,是 指从全局着眼进行例如对茅盾《风景谈》的主题的理解,就不能只是从作者描写的一两幅“风景”中去寻找答 案,而应当从全文所描写的.六幅“风景”去思考,才能把握全文的主题。这就是从全局着眼进行思维。学会整 体思维,有助于克服学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现象。联系思维,是指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进行 思维。例如对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写到的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的理解,就不能只从文中找答案,而必 须联系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写作此文时的思想态度。让学生学会联系思维,是为了克服学生思考问 题时容易产生的片面性。多角度思维,是指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这样会产生不同的结 果。例如对司马迁《鸿门宴》中描写的刘邦。从政治家的角度看,刘邦是一个有谋略、善决断的人;但如果从 抢夺天下的一代枭雄的角度看,他又是一个有野心、善权术的人。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助于克服 学生思维的狭隘性。如果能够从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多角度思维等方面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就会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这些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中的质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

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示范,使学生由模仿而逐渐形成独立的质疑能力

前面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说明:目前高中生阅读中的质疑能力普遍比较低下。要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还 必须为其做出一定的示范。教师的示范是为让学生看到教授阅读中是怎样质疑的。例如,以曹禺《雷雨》中周 朴园形象分析为例,为学生做出示范。对于周朴园这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自私冷酷、残忍等思想性格特点,学 生一般比较容易理解。教师以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作为质疑示范,可以抓住第三幕中对周朴园始终保持周公馆三 十年前的旧模样这一点。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周公馆三十年不变的摆设中是否可以表明周朴园的“怀 旧”情思?从而是否可以证明周朴园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呢?接下来教师可以联系全文,对这个疑问进行回答, 把这样一个质疑过程展示给学生,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质疑先要从具体内容入手,然后要联系全文,最终做 出自己的判断。这样的示范多了,学生就会在模仿中去学习如何质疑。教师的示范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批注展 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可以从教师的学习中直接受益。还可以选用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评点或札记等作为 质疑示范,这既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3.教师要为学生的质疑创设一定的条件,给学生以启发

为了使学生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质疑的范围。为学生开一个头,让学生由此去生疑 。例如对《党员登记表》一文,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全文以“党员登记表”为线索,突出黄淑英的光辉形象, 可最后却写黄淑英牺牲,而由黄妈妈把“登记表”上交给党组织,对这种安排,你有什么疑问?准备怎样解答 ?此外,教师设置悬念,抛砖引玉,举名家之说,甚至有意提出相反认识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质疑的条件。同 是,教师还可以利用声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条件。

4.为了使学生提高质疑能力,教师一定要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上下功夫

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而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没有知识做基础,质疑一定是空泛的, 或者是不着边际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提供有关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当学生的知识逐渐 丰富之后,质疑的水平也就一定会日渐提高。

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中的质疑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对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实际上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终身的 学习中受益。而这一切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无疑是完全一致的。

1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版。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篇4: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

2、划分层次、结构

很多同学觉得划分层次比较麻烦,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3、敢于直译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古文都是“一边看文章、一边看译文”其实这样很不利于考试答题,因为,一旦到了考场同学们很容易失去答题信心,总觉得自己答的不对,所以,在平时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4、多读几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5、围绕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观题时通常会用这三种方式来回答: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目的就是要围绕核心思想来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会影响总体得分,但是,如果撇开核心思想,就会离题万里,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高分。

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

1、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4、析结构。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文言文翻译的易错点

1、专有名词,强行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翻译。有些考生对此强行翻译,从而“画蛇添足”。

2、文白掺杂,该译不译。翻译讲究字字落实。有些考生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3、脱离语境,误译词语。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考生翻译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免误译词语。

4、当删不删,成分赘余。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只是语气词,或者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考生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

5、当补不补,漏掉得分点。成分残缺的句子或省略句,翻译时必须添加其残缺或省略的成分,将句子补充完整。

6、句式不明,不合规则。比如,文言文中,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考生应将其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而有很多考生弄不懂句式特点,从而使译文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文言文阅读虚词推断方法

1、对照比较法

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例如:“之”的用法,我们可以熟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子孙视之不甚惜”等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清它们的用法分别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

了解了这些用法,下面的三个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侵之愈急。

2、语境推断法

就是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判定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3、“删”“换”“代”法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

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鄙贱之人”中,“人”是中心词,“鄙贱”是定语,所以“之”应是助词,相当于“的”。

5、句式分析法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6、对句互推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

篇5:如何提升孩子阅读能力

在阅读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绘本式阅读,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讲故事给别人听,那么讲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阅读。

针对低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选择亲子阅读以及和大人一起读,有家长陪着孩子读,可以大声的读出来,让孩子觉得读书就是和父母一起成长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阅读的习惯。

如果阅读处于第一层面,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知识,如果是下面三个层面,这样就可以在理解作者的观点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基础阅读。这个即是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字面意思和语句意思,大概了解作者在讲什么,能够从中获得一些资讯,这个和我们一般人的阅读方法是一样的。

六年级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学论文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
《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精选5篇)】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创新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023-10-24

天津教育教学创新论文2022-05-15

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2022-07-05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2023-05-04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023-11-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论文2023-01-24

探求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论文2022-09-08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论文2023-07-25

高中语文高投入低产出教学分析论文2022-06-03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