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30 01:59:05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l77”为你分享20篇“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

篇1: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

1.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

中学生思维与儿童期思维相比,抽象化思维已渐渐成为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由于高中生物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较繁较碎,相对要求学生识记和保持记忆的东西较多,学生往往感到记忆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对知识进行概括性研究,这样可以摆脱机械记忆的疲劳,使记忆变得相对轻松,避免知识的“堆积负荷”引起学生的厌学。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这是遗传学的第一节,该实验一开始学生会涉及到众多的生概念,并且会第一次接触到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孟德尔的角度,学会从现象去思考去概括,而不是教师自己描述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这样反而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会觉得老师忽视他们的智慧。教师应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概括的过程,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真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还会使他们体会到发现所带来的快乐。学生面对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真理,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肯定的过程,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了他们智慧积极性的发挥。这节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概括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尝试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2.关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一堂优秀的课,教师不仅需要精心备知识,也更需要备学生,老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已有的起点去准备教学内容,对于教学的'材料,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已知和未知的东西时,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进新材料,而学生不能将这些内容与自己知识库已有的知识相联系,老师维护讲解的那条思路也就会中断了。学生反而会感到一筹莫展,信心受挫,甚至会变得厌学。比如讲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知识前,学生需要有关渗透作用的知识作为铺垫。当然如果材料内容是学生很熟悉的东西,这也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会使学生产生冷漠和轻视,他们不希望自己成为重复知识的机械,而更想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所以,课上学习材料,应努力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成为建立新联系的内部刺激因素和动力,让他们感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发现真理。

3.明确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的设置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力求让每个学生思维都能得到展现,同时提出的问题还应该明确具体,这样学生思维的方向才能较明确,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否则学生的回答难以回到教师原本提问的意图,不能发挥提问的作用,不能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4.小组合作学习,激发思维主动性

高效课堂中我们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设置一般4-5人,设有小组长,每组中有学习能力强的、一般的和较弱的学生。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小组内的合作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小组之间引入的竞争机制,也激励了成员积极思维,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当然这也要求我们在课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要培养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们去思考”。小组合作的前提,应该是在学生个体独立研究思考的基础上,同时小组讨论也要充分,当学生发言不到位,甚至不正确时,教师也不应急着越俎代庖,用自己的讲解剥夺学生的思维,这时教师应该继续引导,也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总之只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5.灵活评价发展思维

课上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有对的也有错的,甚至常常会超出教师预设,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一般应以鼓励为主,对于有创新的回答,应给予赞美;对于正确的答案应给予表扬;对于答案不一定正确的,教师也要鼓励其大声回答的精神;对于胆怯的学生,应鼓励其大胆发言。因为我们不仅仅关心学习的成果,还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过程,鼓励他们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也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反馈有时也可以延时评价,给其他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意见的发表,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观点,然后老师再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多向思维。

篇2:探究能力培养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关于探究能力培养下的生物教学论文

一、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从中体验和感受生物科学的奥秘和趣味,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的探究实验。实验1:用单侧光照射放在暗处的玉米幼苗,观察其生长的情况。实验2:用单侧光照射切掉胚芽鞘幼苗的尖端,观察其嫩芽的发育情况。实验3:给玉米幼苗尖端套上锡帽,用单侧光照射幼苗,观察其生长情况。实验4:给玉米幼苗尖端下部套锡裙,用单侧光照射幼苗,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后得出结论:玉米幼苗具有向光性。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到实验探究的乐趣,同时也激发了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加深学生对所探究的'知识的理解

在生物教学中,有些生物现象,如生物的进化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内当堂完成。而有些生物现象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到。此时,如果我们发挥多媒体丰富表现力的优势,播放课件短片,使在教室里或在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但又必须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有效地揭示生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课堂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进化”时,由于人类的进化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所以只通过几张图片,学生很难想象出人类的进化过程。而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人的发育、进化过程,可打破时空界限,跨越漫长时限,最大限度地将人类的进化过程展现给学生,教学效果非常好。此外,在“植物的升腾”“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微观的教学中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演示功能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身如临其境,大大加深对所探究的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科学的评价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只重视知识学习的评价,不重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只重视终结性评价,不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要想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须构建生物教学新的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评价模式。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对学生生物实验的评价方案可以从实验技能、模型制作、实验探究能力、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实验探究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探究方法的选取以及探究过程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探究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考查及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总之,要利用科学、公正、积极的教学评价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篇3: 培养学生思维的生物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思维的生物教学反思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它能全面地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论据,思维过程严密,不为情境的暗示左右,不盲从或附和。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问题探究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慎密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怀疑和批评别人的观点和结论,敢于发表独到见解。

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发散性、直觉性和批判性起着主要的作用。在正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更需要我们深入开展优化问题设计的研究,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正发挥问题探究的教育功能。

篇4: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论文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数学难度大

中国的教育难度大,其中以数学为甚.经过小学和初中的积累,高中数学在难度上达到了一个转折点,无论代数还是几何,都提高了难度.例如,很多省、市在高二的时候实行文理分科,进一步提高了理科班的数学难度,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数列等内容不仅提升了难度,而且要求高中生充分理解并要拿到高分.数学题难度太大,致使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抗拒、畏惧心理,从此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高中数学成绩差距大

数学反映在成绩方面的问题是分差特别大.以文科学生为例,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数学成绩太差所以选择了文科,但是数学依旧是高考的必修科目,而且分值为160分,是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不能避免的,分差大这个问题在文科学生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有些学生能达到150分以上,但是有的高中生数学成绩却仅能拿到70分.这样的成绩差足以说明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之一就是学生数学能力差别过大、成绩分差过大.

二、在高中教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种比较严谨的科学,需要认真仔细地推理每一步运算,才能得出最后的正确结果.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同时,逻辑推理能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只有学会推理,才能掌握整门科学的精髓,一知半解是无法学好数学的,要从整体入手,一步一步地认真推理、严密运算.由此可知,培养数学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是离不开逻辑推理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发生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然而推理能力强的人就会瞬间冷静下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清楚,并推理出接下来的事情发展态势.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教学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提高高考成绩,而没有数学思维的学生是无法真正取得高分的.以立体几何的解析为例,如果高中生只是会记题型,就只能保证在已经掌握的题型上面得到高分,但是数学题是千变万化的,需要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思路,培养数学思维是提高分数的基础.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阶段是人的大脑高速运转的活跃阶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够促进学生的大脑活动.真正具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不会生搬硬套数学公式,而是会寻找解题思路,主动解题,将抽象的习题转化成具体的解题模式,从而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各种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思维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难题,并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其实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例如,在遇到数学难题时,一个重要步骤是大胆假设,然后反推已知信息,如果假设成立,这道难题就顺利解开.这种在解题技巧上的大胆假设,其实就是创新的过程.

4.为学生提供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

在高中数学难度如此大的环境中,解数学题绝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才能换来高考时的卷面高分.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练.例如,高三的数学题往往不是通过一次运算就能够得出结果的,多数习题是多个问题组成的,而每一道小问题也需要复杂的运算.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而是在考验高中生的意志力.

三、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1.改善教学环境

如果数学教学单纯以高分为目的,那么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就都集中在分数上,而不会注重培养思维能力.为了让高中生都能够具有独立思考、推理分析、创新等能力,就应该彻底改变教学环境.学校为高中生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让学生乐于主动挑战数学难度,能够在解题过程中找到乐趣,而不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强迫学生学习数学.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对自己的一生都有积极意义的基础科学.

2.开展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主要应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充分认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例如,在一堂难度比较高的数学课上,按照学生已有知识不能很快地得到最终结果,教师就应该首先提出假设,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研究形式为主,教师指点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最终结论.

作者:赵蕾 单位: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篇5: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高中生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较之初中生,在思考方式、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这正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地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自然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责任。对此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地理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为学生打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魅力课堂,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指引着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创造。那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试想,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与大脑的兴奋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抹杀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思维,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激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表现出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其个性与创新才能充分展现,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不要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无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调动与体验,而是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地理学科的魅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与探索者,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发挥音乐强烈的感染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能以其特有的方式来营造愉悦的氛围,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使学生身心放松,此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身体各机能都处于相对的亢奋状态。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音乐来渲染氛围,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引发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以活跃的思维、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与其他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其信息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更能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带给学生全立位的感官刺激,让学生耳眼口脑并用,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思维更活跃,可以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既实现了学生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究,同时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取更为丰富而直观的感性材料,这正是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基础。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

传统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高考为指挥棒所展开的,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传递给学生,认为学生只是记住教师所讲的就可以了。这样只能将学生塑造成接收知识的容器,只会机械地应付应试教育下的考试。现代地理教学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落实新课改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探究的主人,在探究中形成地理思维能力。1。适时指导。虽然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但随着学习的入,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教师的直接指正,而是适时的指导、必要的启发,这样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探究才能成功,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2。必要激励。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学生的探究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探究的漫漫长路中,他们需要来自于外部的不断鼓舞与激励,此时教师就要成为一个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的引领者。在学生信心不足,面对挫折失落时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激励,让学生重拾信心,重塑勇气,才能让学生在主体探究的过程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失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联系现实生产生活,培养学生分析思辨能力

生活即地理,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影子,学好地理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这样更能从让学生生活中来提取地理素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利用所学来解释生产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更中利于学生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整合能力。1。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开始,地理现象复杂多变,并不是直接地附属于生活,而是需要学生展开认真的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来发现与提取地理素材,从而获取地理知识。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调查本地区的水土资源、环境、气候、地形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取地理信息,积累丰富的思维表象。2。分析。分析是思维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一般特征等,通过分析来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样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让学生分析“秘鲁渔场的形成”。这样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就不会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运用知识来分析与解决现象与问题,这样更能深入本质的理解,也正是形成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3。讨论。讨论是思维运用的形式。教师要设计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如城市的合理规划,环境保护的相关举措等,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实践调查,多方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就此来展开积极的讨论,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针对教材观点、教师观点勇于挑战,敢于质疑,要勇敢地将自己的疑惑与不同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才能透过地理现象表面发现其本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针对这些质疑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这样学生所学到的才不仅仅是基本的地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思维,是基于自身思考基础上的正确认识,这更加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以新观念新思想来指导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主展开自主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开放而愉悦的氛围中去发现,去探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篇6:高中语文教学思维的培养研究论文

1.1渗透性特点

当学生学完一节语文课后,这节课中所讲的语文知识会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进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再加上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优秀文章逐渐形成的,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性能,运用语文知识可以发散学生思维,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思维的渗透性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对自身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文学上的再创造,让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语文教学的魅力,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1.2广泛性特点

由于思维空间具有无限性特点,所以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思维层面。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本身这一学科广泛性的特点,不断引导高中学生通过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来挖掘语文知识本身的深层价值。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1.3交流性特点

语文思维教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其交流性是非常强的,语文这门学科是我国的基础学科,因此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也就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语文这门学科的交流方式主要有语言和文字交流两种形式,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思维交流性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篇7:高中语文教学思维的培养研究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改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去掉其中不合理的及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内容,通过不断完善而衍生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从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一些高中教师无法有效适应,很多只是被动地执行教学方案,这也是导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低的主要因素。从目前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不统一。高中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教师将语文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相对欠缺。第二,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教学形式非常多样,不管是采用哪种教学形式,其目的都是希望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刻意改变07教学形式,虽然有时课堂形式的改变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好。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形式,所讲解的知识点很多都是与教材内容相脱离的。教师要明确一点,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保证二者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第三,没有将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在重要位置。从我国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往往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就开始让学生进行讨论,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为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只是在单纯地大声说话,而且大部分讨论的内容与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相关性。如果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会逐渐丧失,试想学生都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那么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是天方夜谭。

篇8:高中语文教学思维的培养研究论文

3.1丰富语文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我们都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死板,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枯燥,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非常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使其无法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中设计一些相对比较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由于语文思维的无限性特点,语文教师不能全盘否认学生的回答,要不断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主要途径。

3.2积极进行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

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中课业负担最重的阶段,身处这一阶段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肯定是非常大的,这一压力的产生也会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受到限制,因此也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思维方面的培养。注重语文思维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

3.3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思维的深度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深度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对语文思维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高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及分析语文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断指导学生全面理解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充分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准确发现事物本质。此外,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同时,由于语文思维的广度性特征,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延伸语文教学的广度,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只有多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沉淀语文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4结语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科研中,不断尝试新的语文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为主,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还要不断深入语文学习的知识层面,只有做好全方位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亮.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C]//语文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

[2]陈秀玲.语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C]//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漆仲权.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C]//第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

[4]高永义.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C]//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

[5]孙和平.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C]//第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04.

[6]水卫国.逆向、侧向、多向———论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C]//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年会论文集.2006.

[7]孙德寿.浅谈创新思维与快乐体育[C]//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06.

[8]斯琴格日勒.边远民族地区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浅析[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

[9]陈胜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C]//第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

[10]车春慧.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C]//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论文集.2014.

篇9: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文/于庆君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教育最突出的一部分,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综合能力,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的一门实验教学课程,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该学科教师关注的重点。下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探讨。

一、高中生物教学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学生一旦对生物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将会对这门课程的发展进行自我探索,并产生浓厚的创新欲望,对于该门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帮助。(1)生物科学和现实生活中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进去。例如,在讲解渗透作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入,比如萝卜放入盐水中就会变软等等,采用这些真实而生动的例子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应该多注重生物学科与当前社会关注问题的联系。比如,近几年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对当前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热点问题逐一引出,引发学生关注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利用好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部分

高中生物是一门主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认真观察老师做实验的步骤,并且仔细体会自己做实验的每个步骤。通过整个实验,老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制订观察方案,明确自己的目的,树立正确的自我思考方法。作为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用具,并且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学生要通过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相关发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然而,当前课本中的大部分实验都只是相对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方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为了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生物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的`性质,适当地将实验条件以及实验形式进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开动脑筋设计实验。生物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实验,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的实验。这种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将知识牢牢地记住,并且发展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引入“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学案导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案导学”是指通过学案的形式,利用导学的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辅导,并非为学生提供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引,使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学案导学”的施行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得到提高。此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课上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寻找答案,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案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广泛施行,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

成,正确自学方法的摸索等,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以及运用

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避免总是出现教师在单方面讲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枯燥。只有将教与学互相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将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知识,并且便于理解书面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能够听懂,生物教师要把经常用的且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对自己有效的、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总之,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验教学,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姚艳立。浅谈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科学,(1):17.

[2]张清华。浅谈高中生物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10):146-147.

[3]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3(2):154.

(作者单位 大兴安岭实验中学)

篇10:培养发散思维的教育教学论文

培养发散思维的教育教学论文

一、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荷兰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育不是替代、告诉,而是引导、经历、体验和感悟。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用感性的体验活动去认识理性的知识,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①一电线杆高AB=12米,为稳住它,要在杆顶A处和地面上距杆脚5米的C处牵一条拉线,你能计算拉线的长吗?(还不能),AB的长确定吗?为什么?(确定,根据SAS)…;

②为了在一条河的两岸建一座桥,必须测算两岸桥墩之间的距离AB,在河的一边选测点C,使∠ABC=90°,∠ACB=60°,量得BC=50米,你能算出AB的长吗?AB的长确定吗?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可使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一种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探究欲很强。

二、开放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开放思维是一个基点向多方位多角度幅射的过程,人在形成思维习惯和能力的时候,当接触到一个思考基点的时候,马上就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并进行创新。有了这个习惯和能力,思考就有了多向性,思维就活跃了起来,思想就有了宽度,就有了依托,它是人具有高强能力的基础。

(一)避免学生的“惰性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的灵魂,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学生的“惰性思维”。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思维,而是教师掌握着学生的思维路线,规定着思维方向。教师处处为学生铺路、架桥。这种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扼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他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善于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合理联想,及时发现问题的特征、差异、隐含关系等,从各种角度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理解问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体现在一题多解方面,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架设桥梁,消除原有定势思维的束缚。在心理学和教学法的诸多专著中,都一致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

三、开放教学内容,创建多样化课堂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凭借,是知识的载体。只要我们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教学的方法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应该让教材向学生靠近,而不是把学生拉向教材;应该让教材向学生开放,而不是把学生引向封闭。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做到在运用中创新,在创新中运用。首先是课前开放。教师可以预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授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这样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备而来,从而降低知识的坡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上发现,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及强烈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第二十八章“相似”这一节概念时,教师在课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实验,先作大胆的猜想,再列举事例、现象、图形;由学生概括它们的共同点,然后再提炼出新概念的名称,给“相似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下定义,设计了让学生由模糊走向精确的发展过程;其次在在课中出示CAI课件,从而引发探究,如,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中,人物的形状改变了吗(出示图片)?两个足球的形状相同吗(出示图片)?它们的大小呢?两张大小不一的中国,其国土面积相同吗?大家从刚才看到的图形中,发现每一对图形中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观察,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然后通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形成结论性的文字,最后将同学们的论证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整堂课教师主要作指导工作,学生却由于亲身体验所得的直接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使他们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而不用死记硬背。其次是在课后开放。也就是让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到课外、带向生活,以自己的发现来彰显自己的智慧。

四、结语

总之,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表演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及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课改精神,不断调整自教育、教学内容和策略。力争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建构相结合,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营造有利于学生积考,积极讨论、积极合作、积极实践的氛围,努力创建学生学习的开放、民主的新型课堂形式。

篇11: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Scratch教学论文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Scratch教学论文

以“想象、创作、分享”为主题的Scratch,趣味性、易学性、实践性、创新性都适合中小学生,特别是作为简单易学的编程工具,用拖动指令块代替敲代码,学生可以避开程序设计语言语法的学习和调试,集中精力对问题进行求解,这为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便利条件。笔者以《大鱼吃小鱼》一课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同大家一起探讨。学生此前已经学会了Scratch中常见的指令块,本节课是Scratch的综合应用课。课程任务是:在10秒钟内记录大鱼吃掉小鱼的总条数。

● 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抽象出问题求解的模型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很难用知识描述的方式显性呈现出来。其中方法是计算思维的重要内容。计算思维的方法可分为数学方法和工程方法,其中数学方法涉及抽象、递归、证明、形式化表达等,工程方法包括系统方法、分治法、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方法等。教师通过这两类方法的传授,把有关计算思维的相关思维特征和方法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

“大鱼吃小鱼”游戏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因为它不是一个结构化很强的问题,没有明确要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前后逻辑性不是很严密,小鱼在游,大鱼也在游,时间还在走,当小鱼碰到大鱼,要被吃掉,其他小鱼依然不受影响,继续游,时间继续走。程序中出现了几个并行的流程时,如何进行任务统筹呢?如何贴近实际进行程序的优化提高效益呢?利用求解的顺序步骤很难解决问题,这需要从另外一个思路思考问题求解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把问题抽象出“对象+触发事件”模型,分析游戏中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的初始状态是什么,哪些对象是静态的,哪些对象是动态的,动态对象的激发事件是什么,调试运行后,是否达到最初的预期,没有达到如何优化。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计算机能够解决的模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片段1:

师:游戏中有哪些对象?

生: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背景,被吃小鱼计数器、计时器。

师:它们初始状态是什么?

生:计数器初始化为零,计时器初始化为零。舞台背景选择与“海底世界”类似的画面;大鱼初始位置为随机(如图1);小鱼初始状态为游动(如图2)。

师:分析完后,有哪些对象处于初始状态?并思考将要发生哪些事件?

生:事件1,当键盘上的方向键被按下的时候,大鱼的游动会发生变化;事件2,当大鱼碰到小鱼的时候,小鱼被吃掉,被吃小鱼计数器自增1;事件3,如果计时达到10秒,游戏结束,并显示被吃小鱼的条数。

在Scratch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把分析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及优化的过程呈现出来,那么学生也仅仅获得知识,因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他们也无法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以及普适的技能。让学生从本质上和全局上来建立对问题的解决思路,便于学生进入到类似问题的求解中。

● 利用约简、仿真等方法抽象出事件的处理过程

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符号化,在Scratch数字作品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动画故事的编制还是游戏的开发,都需要把具体的问题抽象成符号或对象,并使用指令块把相应的问题“计算”出来。Jeannette M.Wing教授认为这种能将一个问题清晰、抽象地描述出来,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示为一个信息处理流程的思维过程就是计算思维的训练过程。计算思维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似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人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计算机模拟大鱼吃小鱼这一现实问题,怎样让学生经历一个通过约简、嵌入、转化、仿真等方式进行化难为简的过程,体会计算思维的本质——抽象和自动化,是计算思维培养的突出表现。

教学片段2:

师:大鱼(碰到键盘上的方向键)触发什么事件?

学生操作如图3所示。

师:如何模拟大鱼吃掉小鱼的情境。现实中看到的场景是大鱼张开嘴巴,小鱼消失……

生:可以使用“碰到”大鱼的时候,小鱼“隐藏”的方式,模拟小鱼被吃掉的场景(如图4)。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学会使用“仿真”方式来解决问题。其实计算机仿真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例如,实体机器人因为成本高,难以普及,所以市场上出现了仿真机器人,也能让初学者体验到机器人的搭建和传感器应用等功能。当时间达到规定时间10秒时,游戏结束。

学生执行如图5所示操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实现大鱼游动的程序进行了简化,抽象出通过按键控制大鱼横纵坐标值的变化,大鱼吃小鱼的场景,仿真为小鱼碰到大鱼时则消失,并抽象为Scratch功能块——隐藏,计数变量自增1。学生在触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不断使用简化、仿真等计算思维的方法把现实问题转化成Scratch的功能块,从而达到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目的。

● 利用纠错优化调试程序

计算思维是通过冗余、赌错、纠错的方式,在最坏的情况下进行预防、保护和恢复的一种思维。当学生在Scratch中编写脚本进行程序设计时,纠错优化是始终伴随其中的。当学生运行程序发现与预期的情况不同时,纠错的行为就开始了,他们会去寻找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纠错就是通过测试和调试去实现,而纠错同样是计算思维的重要概念之一。

教学片段3:

师:在调试中,发现小鱼游动的画面非常机械,如何改进?

生:在小鱼游动的程序中,添加 可以使小鱼游动的画面更加自如。

师:当小鱼隐藏后,游戏重新开始时,原先被吃掉的小鱼不再出现,那么如何修改?

生:在小鱼初始化程序块中添加。

师:上述实现的是一条小鱼,实际情况中,应该有好多小鱼,那么如何修改?

生:其他小鱼与第一条小鱼的不同点是外观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相同点是功能相同(来回游动,碰到大鱼消失)。

师:外观不同,可以通过选择图库中不同的角色,也可以复制原角色,利用Scratch自带的图片编辑工具填充不同的颜色区域。功能相同意味着脚本相同,可复制获得,利用代码复制可以简化编程工作。调试运行后,发现复制脚本能让许多小鱼具有相同的位置和状态。这么多小鱼不可能从同一点出发,不符合实际情况。利用随机数字模块可以解决小鱼起点出现在相同位置的问题。

篇12:培养发散思维的地理教学论文

培养发散思维的地理教学论文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现状

在地理学习中,多数学生表现出来惯性的思维方式,这些同有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思维单板,毫无创新,导致地理学不好。其主要表现为:①对地理学科认识不够。地理学科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和地域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重视于死记硬背,而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当遇到一些新问题或偏门地域特点时束手无策,表现出单一的思维方式,而没有全方位的考虑。②思维的深度及广度不够,综合鉴别能力弱。知识点的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之一,这需要学生思维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在面对问题是能全面综合的看问题;但由于很大部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以片面、孤立的方式看待问题,思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重视形成全面的认识。③思维逻辑差,易受定势思维束缚。在学习过程中,某些学生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散性,但由于逻辑不清,违反了某些思维逻辑规则,使得到的结论仍是错误。由此可见,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不仅要有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突破定势思维,加强对问题多方面、多层次考虑,具备发散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途径

(一)引导学生在视角转化中寻求思维发散突破点

借助于某些地理现象,提出有助于在思考探索中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联系及本质特征,以强化思维的深刻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引导学生在视角转化中寻求思维发散突破点。如学完全球变暖问题时,因教材只指出了变暖的不利影响,教师还可以设置全球变暖带来了那些有利的一面,学生通过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得出变暖后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改变了其恶劣环境,等等。这些回答教师应肯定其创新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受到鼓励,从此不断创索,思维逐步发展。

(二)引导学生在多方联系中进行思维深入思考

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用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举例来说,就工业生产布局进行设问:海南省铁矿丰富,但为何没有建立钢铁工业?上海煤炭缺乏却又为何钢铁工业很发达?这些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通过这么一个问题的剖析,就能使学生客观地从两地地域、经济等因素入手进行相互联系,很好地锻炼了其发散思维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在设问时就需要以思维发散为主,多提出一些多方联系的思维发散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从多方联系中对问题进行思考。

(三)引导学生加强对图式的训练,强化思维发散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如内含大量的图画,这些图画不仅是对文字的补充,更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地理信息进行表达。因而,针对这一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内含的插图进行辅助性教学,从而强化学生对思维进行发散。如太阳和太阳系这一章,由于课本在此章并无现成图画,学生学生只能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想象才能绘制出图形。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绘制图形各有特点,各具独创,从而使学生在绘制中对知识点所构成的图形进行揣摩,思维能力得到强化。

(四)开展讨论激发思维的独创性

任何事物的创新都是由于思维受某种启发而形成的,开展多层次多角度讨论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其形成具有思维的创新性观点和看法,这也可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如在水资源这一章节,设计“节约用水”与“水之源用之不竭,无需节约”两个辩题,使学生深入开展讨论。学生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解,从而明白了节约水资源的道理。

三、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教学方式给予引导,把教学知识点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就必定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发散能力,实现教学的目的。

篇13:高中议论文辩证思维的培养

关于高中议论文辩证思维的培养

一、辩证分析,把握分寸,一分为二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凡事要一分为二,不可走极端,要留有余地。在肯定某一事物的同时,应适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否定某一事物的时候,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其中正面积极因素应适当加以肯定,这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在个性与集体的话题作文中,有同学这样写:追求个性与注重集体表面上似乎相互矛盾,实际上两者是密切相连,可以相促进的。集体需要有个性的创性与独特的魅力才能发扬壮大,个体要服从集体,时刻有团结意识,才能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

当然追求个性、崇尚英雄本身并没有错,但个性是要在共性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要有团结协作的集体后再施展个性为好。这样就很好地分析了个性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对立统一的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它准确地提示了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与途径。

二、辨证地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并且事物还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我们应该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这就是辩证分析。

议论文写作,应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思路才能纵横掉阖,论述才能辩证有力。

对于素材扛起责任,做一领跑者(介绍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一位学生围绕责任写道:仰首瞻望,我看见一袭红裙的她,执着刚柔两面旗帜,便感动了一片天地。她在管理企业时的刚毅原则可能会让人觉得很冷血,但那都是为了事业发展的责任心使然。纵然尘世浮华,还是不能掩盖她身上夺目的光彩,亦不能抹去她兼济天下的情怀。传奇女子董明珠用责任的如椽大笔,描绘了她独一无二的人生。对内,她始终以企业员工为生命线,努力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对外,则扛起了服务社会的.大旗,积极地投身公益,为社会减轻负担。

诚然,事物本身都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董明珠这个素材也是如此。此片段深入挖掘董明珠刚性之美的丰富内涵,同时兼顾柔之品性,辩证分析中明确了观点。

同是面对这则素材,一位学生则转换思路,就坚持与改变这个话题写道:

虽然她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用自己的坚忍和执着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其实,能够在36岁时重新选择和定位自己的人生,并且一直坚持,本身就需要种令人敬佩的勇气,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必须勇于改变自己但一味地改变,会让自己毫无方向,适度的改变则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量明珠的这份自信与霸气在有些人看来是执拗的,但这也正是她刚毅、有坚持的表现董明珠正是改变了该改变的,坚持了该坚持的,所以,她的人生很精彩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需要在思维方面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素材的丰富内涵,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说理透彻、论证严密。

三、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如材料:有一群鸟雀飞来了,捕鸟人布了一张大网在林中等待着,结果网到了不少鸟雀。有一个人在旁边仔细观看,发现每一只被网的鸟头只钻进一个网眼。他心里想,捕鸟何必那么麻烦地把许多网眼结在一起呢?于是那个人便制做了一些单个网眼挂在各个树枝上,结果一只鸟也没有捕到。阅读上则寓言,确立立意,自拟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析理提示,系统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在系统整体中,要使局部受控于系统整体,同时又反作用于系统整体。一个一个的网眼,只有组合起来,形成网,才能发挥网眼的个体作用。网眼一旦离开了组合的网,就失去了自身的作用与意义。正如一滴水若从水流中分离出来,便很快会蒸发消失,若与无数的水滴汇聚起来,才能奔腾咆哮,汇入大海,便会掀起狂澜巨涛。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在议论文写作中,应运用联系的观点。善于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发现试题材料与现实人生的联系,分析这种联系的科学性,避免一叶障目或仅就事论事的毛病、

篇14:创新能力培养下高中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创新能力培养下高中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语文作为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学生人际交流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囊括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是高中语文教材,大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因而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历来都是重要的大事,尤其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革,新课改教育理念已经注入深入人心,在注重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学习思维,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十分显著、突出。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

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加强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各项知识逐一灌输给学生,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及时回答。而这一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知识仅来源于教材,在练习过程中往往都只有唯一的一个标准答案,且在习题练习过程中采取分类练习,而这种教学模式所秉承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散。针对这一问题,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传播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学生传授更多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扩散,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思考空间,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打破和创新教学观念。例如笔者在进行《勾践灭吴》一文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在人物的`议论和对话下突出的矛盾冲突下掌握人物性格的刻画手法外,还要求学生对文中古汉语的现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古汉语常识,并在教学之前对《国语》进行简单的介绍时代背景,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勾践要选择卧薪尝胆呢?如果不选择又会出现哪些结果呢?提出如此等思维发散性的问题,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以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过程中,虽然一些教师能大胆地进行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难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进行,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往往创新的表面性较强,教学形式往往都是浅层次的进行,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必须在注重教学观念创新的同时注重教材的钻研和学生创新思维和品格的培养,方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外,还应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例如在开展情景教学时,教学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启发,在接受课文传递信息的同时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画面,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最为代表性的《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同时在脑海中浮现美丽的荷塘月色,引导学生领悟朱自清喜获超脱的喜悦之情,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是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其找出与自己不合的认知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能力,解放学生的思想。二是着力改变学生现有的思维定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私立的研究,并适当地插入相应的与学生思维方式不符的问题模式,突破学生的禁锢,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进行学习,达到强化意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开展综合性学习,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文章的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学校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或者各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是各种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学生综合利用一系列的知识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惑,通过语言的活动与实践拓宽视野,发放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篇15: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

史俊

(江苏省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摘 要:理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本质规律,追求问题的核心本质。在揭示本质规律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找到全新的领域,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成长为全新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生物这门自然学科,善加利用,就能成为培养学生理科思维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生物教学;理科思维;数学方法;实验活动

生物作为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既有文科的感性之美,又有理科的科学之妙。在生物教学中用大自然之美、生命之奇能够营造优美的学习氛围,而注重理科思维的渗透和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理科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人做了如下的思考和探索。

一、数学方法促进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使人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规律,是学生进行理科学习和从事科学、科研活动必备的一种能力。而数学方法是其他理科学习的基础,是培养逻辑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生物这门自然科学学科,有许多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灵活地、适时地巧用数学方法,就能使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理科思维的天地。例如,在学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时,可以借助数学中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已知一个家庭中妈妈有耳垂且知基因型为Dd,爸爸没有耳垂且知基因型为dd,他们的孩子是有耳垂还是无耳垂呢?先请学生分别排列出妈妈和爸爸产生的生殖细胞种类:卵细胞有D和d两种,精子只有决定无耳垂的d。接着请学生用组合的方法,罗列出他们的孩子可能有Dd和dd两种,即可能有耳垂也可能无耳垂,概率分别50%。

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我采用了两条途径:其一借助于橡皮泥,将抽象的分裂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直观的分裂过程演示。其二采用数学的指数计算方法,由学生列出一个细胞分裂n次的结果就是2的n次方个细胞。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例,从排列组合、指数计算等数学角度,贯穿生物知识,从而使学生知识迁移,既掌握相关的知识,又能培养建立连贯的逻辑思维。

二、实验活动构建创造性思维

华罗庚曾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思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或其他途径启迪,经过独立思考,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找到全新的、独到的见解的过程。在理科思维中占有重要一环,是从事各种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能力。生物是一门实验活动丰富的自然学科,有许多可以锻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1.优化实验设计体现创造性

实验设计是近年来生物学科关注的焦点,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将传统的教学课堂改革变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小组探究活动课,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优化传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课本上《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个实验,看似严谨,但在我们学生的共同探讨下,还存在着可改造的空间。首先学生用一次性纸杯替代了课本上的花盆,给出的理由是:其一使实验的参与度大大提高,由原来每小组一盆植物到人手一株。其二每小组的实验对照增加,也使实验准确度得到提高。其三与大花盆相比,小纸杯上套袋,减少了花盆中二氧化碳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更加精确。接着学生向物理实验室借来了凡士林替代课本中的棉花,使得实验装置的密封性大大提高。在这个改造实验的活动中,我为学生的聪明才智而折服,虽然学生的基础有差异,但在激烈的探讨、尝试中,我看到了每位学生的创造力散发出的火花,耀眼夺目。

2.学科相互渗透挖掘创造性

封闭的学科是不存在的,在理科领域,生物与物理和化学都存在着点滴渗透的紧密联系。而在教学中将这些联系具体化、直观化,能够给学生全新的启示,赋予创造性的表现。如,在重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之路时,普利斯莱特以老鼠和植物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长,也过于残忍,学生表示不太能认同。我请学生思考、讨论: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代替老鼠?可以考虑借助化学实验。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用点燃的火柴棒是否熄灭来检验装置内是否含有氧气。既解救了小老鼠,也使实验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呈现。通过将化学知识引入生物课堂,学生有了创造性的表现。

在学习《呼吸运动》时,学生比较难以理解。这时我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角度分小组探讨,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完美地对呼吸运动的原理做出了诠释。根据这一原理,学生还制作出了模拟呼吸运动的实验器材,令我叹为观止。预期中的教学难点,稍加点拨,就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顺利地给予了突破。

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理科思维的典型表现。笔者认为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机遇,借助数学方法、抽象思维训练、创造性改造实验等多种途径,就能为学生理科思维的形成和强化开辟一方领土。生物课堂不仅可以生动、唯美,亦可绽放理性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洪明。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沛涛。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新世纪出版社,.

篇16: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语文思维培养论文

一、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采用情景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此教育模式是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教师经过对课本的全面了解,然后在课堂的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老师设立的情景案例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想象,发挥出自身的学习观念,提升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选用适当的道具进行情景教学的设置。在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荷塘月色的音乐,让同学们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景与静谧的氛围,使其触景生情,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深层次地展现出课本上《荷塘月色》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荷塘月色》中哪里最吸引你的眼球?”“在《荷塘月色》这样的静谧美景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然后学生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荷塘月色》文章的学习,在对文章充分理解的情况下,找寻问题的最终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思维逻辑得到一定提升。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明显不同,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知识的研究,而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完全不理解知识的深刻含义,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挥。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时,教师为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此篇文章的学习,教师把文章中的教学问题一一给各个小组的每一位成员,让学生在文章的学习中找寻问题的具体答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各个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与理解,找到不尽相同的答案,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最后进行总结。同学之间会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然后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采用个性化思维培养模式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领导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语文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考虑。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习的实际思维方式,对其思维想法进行针对性培养。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雨》这篇文章时,在分析文中周繁漪这一人物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此人物的形象,按照学生的自身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想象,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予以补充,告知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讲述周繁漪这一人物形象,比如周朴园的妻子、周萍的情人等等,讲述每个身份的意义所在,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给周繁漪这一人物进行具体定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想法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这样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想法,使其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深刻含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按照学生的自身学习思维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必须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有助于他们的知识积累,使他们的思维深度更加深化,在考虑问题时也就更加全面。思维可谓是开启学生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可见其重要意义。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关键要依靠教师的培养策略,主要有情景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个性化思维培养模式等教育模式。教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课堂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而且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魏回春.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103-103.

[2]温雅玲.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5):136-136.

[3]姜月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6(7):00095-00095.

[4]王翠红.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3):6-6.

[5]刘国才.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6):95-96.

[6]温艳.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111-111.

篇17: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使党和国家永葆生命力。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各个阶段各学科教学的目标。当然,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高中语文教学,看似知识点分散,可是依旧有内部规律可以遵循,如果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导向坚持题海战术,则很难培养出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高中是学生智力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摒弃落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要使高中语文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尤其是教龄较为长久的教师,要以审视的目光直视和批判自己一直以来固守的教学手段,彻底摒弃“教师是主导”“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等传统的教育理念。要批判吸收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陈旧的教育理念,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培养创新思维,更新教学观念。笔者建议,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其次,师生之间要构建一种平等、和谐、亲近、友好的关系,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放性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思维在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拓宽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教师具备设置开放性问题的能力。关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依靠的是鼓励学生或者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作品来实现。比如,笔者在进行高一上学期《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任务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推荐了鲁迅的《呐喊》《彷徨》以及《阿Q正传》等作品,这些都是作家的代表作,还是高中语文课外必读书目,对于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另外,高中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给学生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思考。

三、开展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渠道,单一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充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本或者是课堂这些狭小的范围内,还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比如,笔者在进行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作品阅读欣赏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这单元涵盖了《窦娥冤》《哈姆雷特》以及《雷雨》等著名戏剧的片段,便开展一次学生戏剧表演的活动,以组为单位,让各小组展开竞争,既可以表演原本教材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剧本”进行改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学生在原剧本的基础上予以变动,表演幽默有趣,运用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思想的“运动”和创新。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设置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质疑。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学生以及老师的意见,进而不断完善和纠正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学生在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提升最快。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善于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善于“挑战权威”,才能获得成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和教师长时间坚持不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让学生在校期间便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发展之路更加通畅。

参考文献:

[1]吴玉英.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9).

[2]连新征.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体会[J].新课程学习,,(11).

[3]孙丽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初中生优秀作文,,(20).

篇18:高中数学教学视觉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视觉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一、强化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

随着学生视觉意识库的慢慢丰富,对于视觉思维也越来越熟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深化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透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对于视觉思维能力的发挥有进一步的感知,并且让学生对于视觉思维的应用形式更加熟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途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有效教学手段。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能够在具体问题的解答中灵活应用这种思维,这对于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视觉思维发挥作用的方式,并且要培养学生利用这种思维模式的能力。例如,在讲“平面坐标系”时,对于点坐标的确立,要点是找出两个基底向量,确定该向量与基底向量的数量关系,写出线性表达式,即得出坐标表示。学生必须明白,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辅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面向量的工具。只有把握了数学问题的本质,我们的'思维过程才能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已有的假设、计划和方案,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是视觉思维运作的基本过程。这样,才能够深化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为知识教学提供辅助效用。

二、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随着学生对于视觉思维的应用过程越来越熟悉,自身的视觉思维能力也在慢慢提升,教师要借助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来深化对于学生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要让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发挥其辅助效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有效应用,也能够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答中找到更加高效便捷的途径。这些都是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体现,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丰富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这是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培养。这些训练形式往往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解题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规律性。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引申、发展和拓宽,使之变成更多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问题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之中,不受定式思维的束缚。这些都是有价值的训练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而且能够培养与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深化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视觉意识库,这是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得以形成的基础。当学生的积累增多后,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构建,而且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深化。

篇19: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大多为演示性实验,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从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革新教学方法,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然而,就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来演示实验,而学生几乎是处于一个“看客”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下,实验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高中阶段作为一个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大作用.而创新思维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基于这种人才需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任务,很显然,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将教学目标的是顺利实现.

1.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其主体作用得到重视,才能激发其主动去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

2.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符合了我国新课改要求,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根据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学生:对平面上运行的小车给予一定的推力,其运行速度为什么会变快?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其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同时,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也逐渐显现成为,被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以往,受诸多条件的制约,教师只能演示实验,而这种演示性实验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多媒体的出现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观看实验操作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操作来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4.优化实验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实验大多是由教师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通过看来学习,很显然,这种实验教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代教育体制下,越来越看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实验设计极为必要.首先,教师应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实验过程、实验设备进行优化,打破规定限制,从而让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其次,要优化实验流程,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高效开展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获得能力.

5.趣味性实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否有趣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高中物理实验缺乏可探究性、趣味性,学生自然就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时,就应当选择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去.

6.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良好环境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故此,作为教师,在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活跃思路.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应有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爱上课堂,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和保障.

综上,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实验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学习,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J].科技风,(23):48.

[2]刘士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37):52.

[3]黄勇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6(01):54.

篇20: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模式。当前,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主人。

一、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持久、自主学习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改进教学方法,做到课堂开头新颖、别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间有高潮,使学生心境不衰;结尾有余味,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里自始至终具有浓厚兴趣;②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浓厚兴趣;③开展课外活动,设立兴趣小组。同时,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适时地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期望激励,例如,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教师应多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学生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多表扬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三是成功激励,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式,提升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优化教学设计,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教师首先要保证所设置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水平及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其次在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在安排的过程中,一般应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根据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性,环环相扣,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状态之中。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选择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身心特点、现有基础等进行有针对性地安排,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求知行为。

2.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要实现新课标所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三维教学目标,就必须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开放性的学习活动才能完成。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必须科学安排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生物实验、资料分析、模拟制作、技能训练及课外实践,等等。这些多样化、多角度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巩固、加深和扩展,能够对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有效的补充、完善和延伸作用。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

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客观考察和评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并通过反思活动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主调整,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科学的教学评价一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够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一定要重视差异性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评价的场合等灵活地对评价进行调整,以便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行为的开展,进而加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会思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为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1.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要通过“激疑”“质疑”和“解疑”,让学生在探索中发展思维。为此,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时,可以设问“有谁听说过比猫还大且会主动向人发起攻击的老鼠?”在好奇心驱使下,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并一探究竟。原来,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附近的居民及各种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10年后,科研人员在对该地区考查时,发现了比猫还大且会主动向人发起攻击的.老鼠,其根源是由于核辐射导致老鼠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由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基因突变。

2.展示思维过程

学生是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学会思维的。由于教材内容蕴含作者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活动,且思维活动本身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中要适时地向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现出来,着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思维活动之中,让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究过程和思考方法层层质疑、步步探究,从而理解“假说演绎法”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更深入地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3.训练思维策略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程度。例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自我质疑、自主探究、实验探索、变式训练等,着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之逐步掌握各种思维策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四、重视合作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小组成员是平等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是自主学习所要求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把握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总之,新课程理念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将新教学理念付诸实践,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作落到实处,并努力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欧阳芬.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郑道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6,(16).

[4]张敏青.生物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考试周刊,2009,(35).

[5]林忠.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论文

[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教材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新教学大纲特点浅析

高中生物教学小论文

高中生物中的对比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融合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探究式生物教学新思路论文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思维培养下生物教学论文(共20篇)】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论文发表2023-11-14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2022-05-04

八年生物教学论文2023-08-22

生物电子学教学实践的论文2023-04-04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论文2022-06-07

生物论文500字范文2023-09-30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2022-12-03

问题教学生物教学论文2022-11-05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探讨2023-10-07

浅谈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策略论文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