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投入低产出教学分析论文(共18篇)由网友“ming1744”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中语文高投入低产出教学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高中语文高投入低产出教学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高投入低产出教学分析论文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过于强调灌输教学,学生参和愿望不强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要求,但是在当前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仍然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满堂灌输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唾沫漫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由于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了被动听讲的边缘化角色,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如此,在这种单向灌输的模式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信息教学手段运用受限,教学形象程度不高
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的眼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只是花架子,没有多大用处,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较少使用,即使偶尔使用也只是陈品课件的昙花一现,对其使用时机、频率、内容等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导致其成为了教学活动的装饰品。也有的教师自身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匮乏,索性在教学活动中弃之不用,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走上讲台,这样的教学手段无法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和丰富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高。
(三)学生学习技巧相对匮乏,学习效率提升不快
掌握较多的语文学习技巧,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如果不得要领,缺乏技巧,则会降低学习效率。许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直接的灌输,而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在学习中技巧性较低,这样的状况也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忽视学生积极情感培养,内在动力明显不足
积极的情感是高中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重要动力,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这一方面,没有将情感因素充分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感受,没有抓住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动力不足。这样会使学生逐步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加剧了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
二、有效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困境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四方面不利因素,广大语文教师应当痛定思痛,认真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每一点不足,并进行逐一的纠正和拓展,逐步走出教学困境,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参和愿望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强烈的参和愿望,不再满足单向接受教师的灌输,他们的思维需要活跃起来。教师应当引导他们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其成为学习的主角,并以其为中心组织和开展整个教学活动。首先,凡是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的内容,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大包大揽,通过这样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效果,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重难点的点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困局,实现学习活动的快速推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例如在复习教学环节,教师反复强调相关知识点,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分门别类、各司其职的方式,安排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讲解,则活跃课堂的效果要明显好得多。另外,凡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同观点的地方,教师都要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发掘、交流、辩论,最终明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参和欲望,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让更多的学生参和其中、融入其中,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引入信息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形象效应
近年来,随着各地高中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必备工具。对于这一手段,广大教师要端正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尤其是要认识到其影音展示功能不仅对于补充课堂教学容量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营造氛围、活跃气氛方面效果非同一般。广大教师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这一手段的作用,还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使其作用发挥至最大。
(三)给予学习技巧指点,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使是高中生,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学习技巧方面较为匮乏,语文教师在教学以及课后辅导中,一定要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技巧的指点。这样的指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对学生预习活动的指点,让学生掌握过硬的预习技巧。其次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技巧。另外,教师还要指点学生在如何有效巩固记忆方面提高技巧,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脑海中联系成框架,牵一发而动全身,前后连贯,运用自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注重培养积极情感,增强语文学习动力
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意义重大。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送上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积极情感的引导下对语文学习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对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极为有利的。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既要对学生存在的消极情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也要对学生给予鼓励,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的目标,提高成绩。综上所述,造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
篇2: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论文
一、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方法
提高语文成绩是我们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写作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升其综合能力。首先作文教学的基础在于牢固学生的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这些方面得到加固和提升之后才可能适应和接受实用性作文教学理念,为了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其作文写作实用性的技巧。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快速提高学生写作的实用性方式:
1.重视文章开题,这一点是为了更好地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开题的新颖和精彩会让人眼前一亮的,给阅卷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重视文章结尾,做到不仅前后呼应,而且还需要抒情达意,成就一个完美的结局。
3.重视文章的结构。合理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同时文章的线索也不能忽视,它能让文章得到很大的升华。这三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章类型与题目多做引导和训练才能达成的,这样反复的熟练之后才能达到快速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的效果。此外,学生除了具有上述写作的技巧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和学习各种类型体裁的文章,来应付考试中的”突发现象“,以此来促进学生在作文教学实用性中的提高。同时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随笔或日记是提高其写作能力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多加引导。
二、培养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不应该存在取舍的问题,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纵观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创新是其最大的优势,正如因革新了石油工业和塑造了慈善事业现代化结构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实业家和慈善家约翰D.洛克菲勒所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了一定水平的写作能力如果敢于去打破常规,写出来的文章绝不会平淡无味,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出来一定会让其文章提升一个档次。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创新是源于现有的知识和物质的新事物创造,应该切合生活实际,切忌脱离现实的胡编乱造,同时多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此外,活跃、开放的作文学习环境是激发学创造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上的关怀和鼓励,曾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高考的压力,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因其在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的优势,高中作文教学不能缺少这一教学法,但从长远来看,因为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必须加以运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将两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成绩。
篇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论文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
首先,学生不能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话、假话和空话使得作文很难打动读者,更难以引起他人的共鸣;其次,由于学生的积累有限,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语言枯燥乏味,没有创新能力,每一篇作文仿佛都是如出一辙,千篇 一律;最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立意的方向,导致作文含糊其辞,不够清晰明朗。
二、对策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将作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感悟写入作文之中,这样作文才会显得生动而且充实,内容才会更加具体形象,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要想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此纯熟地应用于写作之中,就要在训练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不容忽视,比如,作文的开头要开门见山、结尾要学会首尾呼应,更要了解如何过渡和适当议论抒情。另外,在锤炼语言的过程中应该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立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因此,注重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学至关重要。现如今,高中学生语文的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写作时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篇4: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论文
一、三环六步教学模式
1.理论概述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将作文教学内容分成了三个环节、六个步骤,细化了教学工作,明确了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三环”是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反馈提高“,六步”是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研讨、探究点拨、总结归纳、反思提高。三环六步能否成为化解“作文难”的一剂良方?只有有序贯彻其相关教学工作,才能逐步探索小学高中语文作文高效教学的新路。
2.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哪些现实问题
笔者从事作文教学近三十年,深知作文教学的困难和挑战,如:学生不擅长用文字说话、学生自主、独立阅读能力差,教学内容无体系、无头绪等。作文教学不像其他学科,有固定、相互关联的知识点,作文的技能更像是一种“习惯”,是需要经过长时间、集中培养而获得的。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来就不严密,再加上他们还没有充分的能力表述自己的想法、描述自己遇到的事情,写作的范围那么大,如果其不具备感悟、倾诉的能力,他们根本无法真正学会、掌握写作的技能。
二、作文教学中“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情况
1.自主学习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在课堂教学的前30分钟里,应先启发、激发学生思考,或给学生素材,或让学生寻找素材,总之,教学初期,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他们对“写作主题”产生丰富的理解和认知,俗称让学生“脑袋里有东西”。之后,与学生探究写作主题,标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谈他们的观点,为学生进一步积累写作“素材”,并解答他们的问题。后10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冷静地想一想自己要写的事情、想法,自己列提纲。在这一学习环节中,学生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的思想重心始终围绕着自己,为写作而服务。在这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设定好写作主题后,让学生们放学后到大自然中观察,拿“小动物”写作主题为例,老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该如何观察动物,它们吃食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叫声有哪些特点、生气的时候会干什么等等。学生通过观察猫、狗、小鸟的生活行为,便能够深刻体会到动物的喜怒哀乐。写作时,只要如实记述,其内容便不会空洞、情感也会更加真实、丰富。观察是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带领他们观察大自然,教会他们如何了解大自然、运用文字语言描绘大自然。
2.交流展示
待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应将其当作一种“成果”展示出来。但在此之前要注意,要对学生进行心灵熏陶,告诉他们将好的事情、思想分享给其他人是对的,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同时,老师也可以找出一篇“范文”,按照优秀作文评分的标准,解释给学生听,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在哪里。交流展示的目的是,将好的教学影响传播给其他学生,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让学生们竞相效仿、努力钻研,以提升自身综合性的写作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有特点、有教学价值的文章、课文作为展示范文,如小学课文《黄山奇松》《爸爸和书》《少年闰土》等,这些课文有的叙事,有的写景,有的描绘人物。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从课文中领悟、学会相关技巧,如:比喻、拟人手法,叙事方法等,如此一来,学生们写作实践的能力便会明显增强了。
3.反馈提高
“点评”是老师给学生写作“提醒”的最好方式,它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写作方面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又能从本质上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老师在阅读学生写作的文章时,会了解不同学生写作思想、技巧、词汇量等方面的弱点,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合适、偏向于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有助于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要让学生习惯写作、喜欢上写作,如:以日记的形式,训练学生;通过提高阅读量的形式,敦促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与写作技巧;采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理解、认识其他人的写作观点、特点、方式方法的能力。总而言之,反馈提高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清楚地看到在写作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沟通、互助,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通过上文对“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丰富学生的思想境界,让他们拥有独立思考、勇敢表达的能力。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发展正在转型的关键期,本年段教师都高度重视,积极实践“三环六步”教学法,投身到课堂教学的改革洪流中。
篇5: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论文
[摘要]文言知识占据语文教学和考试中相当可观的比重,它不仅是语文授课的关键内容,更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我从夯实基础、优化教法两方面出发,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文言文;预习;归纳;积累
文言文知识抽象、含蓄而又精炼,在理解过程中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少的障碍。文言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三部分:其一,预习环节缺失,字、词、句的理解拖延教学时间;同类词语和句式的归纳与总结匮乏,导致学生无法活学活用;学生对古文知识的积累欠缺,使得文言文的学习存在局限性。根据上述现状,我认为教师们应该积极创新教法,打牢学生的基础,具体可以参考如下三种策略。
一、高效预习,熟悉课文和字词
预习是课堂的奠基阶段,这一点对于各个学科来说都不例外。在古文的教学中,学生高效地预习能够使自己对课文产生初步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显著地减轻课堂的负担。据此,教师们要强调预习工作的关键作用,促使学生认真、高效预习。我在教学中会经常布置预习的作业,还会通过导学案的方式来反馈学生的预习效果。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的工作并给出了预习提示:第一,熟读课文,查阅不懂的字词读音;第二,熟悉课后注释中词语的含义,把课文其他不懂的字词标注出来,自行查找其含义并试着理解;第三,对课文进行整体审视,归纳段意和行文线索、思路。在预习提示下,学生们展开了有目的的预习工作,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分发了导学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首先设计了生词和易错读词的读音考查,如“氾南、夜缒”等;其次,融入了对重点实词含义的考查,如“贰、共其乏困”等;再次,还加入了对一些句子翻译和句式判断的考查,如“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是寡人之过也”等。导学案不仅将这一课的重点知识汇总到了一起,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效,而我则在一旁观察大家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无形中通过导学案来激励学生认真预习。高效的预习工作和导学案的辅助测验,让学生对课文和字词有了一定程度地理解和掌握,这样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可以推进教学顺利进行,而且也对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给予了很大帮助,一举多得。
二、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
归纳与整合是古文学习中最应引起重视的工作之一,文言知识中的词性归纳、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知识点十分普遍,有效地整合文言文要点可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在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时更加灵活。比如《过秦论》这篇文章是一篇不作为精讲内容的课文,因此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这一课时,我选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让大家独立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整篇课文,然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将本课出现的所有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是一项内容充实的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这一课的重点知识,还可以促使他们对这篇文章出现的重点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认真地总结这一课的知识,不仅对“拱手、致”等实词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而、之、也”等虚词的用法进行了归纳,还对文章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了整合,如“追亡逐北”中的“追”和“逐”等,最后对课文中出现的判断句、介词宾语短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进行了汇总。大家完成这项作业之后,我利用多媒体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这项作业的“答案”,然后带领学生们一边核对作业一边梳理这一课的重点知识,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归类和整合文言知识内容,不仅会让学生提升归纳的意识并在无形中养成细化、分类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吃透文言文的优化途径。
三、结合课外阅读积累知识、建构体系
纵观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这部分内容,不难发现课外读物的节选作为试题内容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托课外读物来积累知识。比如我常常给学生们推荐《史记》这本书,书中以古文的形式记录了许多名人轶事,不仅语言形式是典型的文言文,而且内容丰富多样,适于教学和考试。因此我会让学生进行《史记》的阅读,对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和句式进行详细分析,把典型的内容记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再比如,我还会鼓励学生将考试题中遇到的文言文内容剪下来贴在积累本上,这样便于回顾错题、对比分析。整合课外阅读内容来积累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言文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其效果可见一斑。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程要强调学生高效的预习工作,以此为教学打好基础;要重视发展学生归类、整合的习惯,促进他们融会贯通;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来积累文言文知识,进而建构古文的知识体系。以上只是我对于文言文教学总结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能带给其他教师一些新的思路。今后我会继续重视学生基础的夯实并创新教法,争取将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组织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胡晓.试谈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J].现代交际,(05).
[2]胡炉平.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探究[J].高考(综合版),(10).
篇6: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分析的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分析的论文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中之重,要求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综合素养,使其能够读懂文言文,读通句读,掌握基本文言文常识,并初步具备文言文鉴赏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文言文鉴赏
高中语文中文言文占据了较多篇幅,高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会阅读古文,能够独立克服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发展对文言的兴趣。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文言文是学生最头疼的内容,也是教师最难开展教学的一部分。一方面,文言文教学内容枯燥,需要逐字逐句翻译解析,任何有趣的内容,在这种单调的打磨中也就丧失了乐趣。另一方面,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内容,理解文意,还要记忆背诵。因此,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记忆上,在检查背诵、做题巩固中不断来回反复,致使学生对文言教学产生厌烦心理。以下,笔者主要从两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既让学生学有所得,又能保持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1把握基础性文言文常识
学习文言文必须具备基础的文言文阅读基本功,而这和学生的常识积累密切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细节引导学生自主积累文言常识,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常识积累兴趣。
1.1开展小组常识竞答活动,带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教师要求学生记忆文言常识,都只是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相对应的习题、自主归纳总结课堂讲课内容、做课堂笔记、背学案等。这些枯燥的学习方式,不仅对常识的记忆没有帮助,反而会致使学生排斥文言文常识的记忆。并且,很多教师也都知道,这些文言文常识必须在不断的重复中才能产生文言语感,才能加深印象,记忆深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常识竞答活动,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将最近学习的文言文进行归纳汇总,对学生进行考查,得分最多的小组将负责下一期的出题任务。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全班形成浓厚的常识积累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启发学生对常识进行归纳分类,建构有序紧密的文言文常识系统结构图
文言文常识看似复杂庞大,实际上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特征。例如,文言文常识分为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虚词和实词的意义(一词多义)等几个大的版块,以及建立在整体文言文学上的古代文化常识。所以,每学习完一篇文言文之后,鼓励学生按照这样的模块对常识部分进行再组织。其中,尤以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为重点内容。例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讲到“胜”的用法,这是重点实词,那就可以在课时结束的时候,为学生呈现其他几种“胜”的不同用法,在比较中让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的重要性,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建立完整系统的常识结构体系。
1.3拓展学生的课外文言阅读视野,积累文言阅读的缄默知识
文言常识的积累与学习要走出教材的限制,教师要用教材教,让学生掌握文言阅读方法,提高文言阅读综合素质。这不仅仅是理解课本文言内容,而是要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阅读素养,即阅读的`缄默知识。这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阅读语感和文言敏感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常识积淀。笔者认为,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形成阅读缄默知识,就要拓展阅读空间,延伸阅读触角,接触大量的课外文言题材,积累更多的文言文常识。此外,很多教师也会发现,学生在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会将课内所学加以转化。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所学内容,设计对应的阅读资料,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深化和扩充自身的常识积累。
2开展文言文鉴赏教学,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感受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文言文教学并不简单的只是要求学生学会古文内容,掌握古文知识,也并不满足于训练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鉴赏,发现文言课文的独特魅力,在审美鉴赏中学习文言文,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深入体会古人的情感和价值观等。
2.1把握文言文结构,赏析其严谨的论证思维和形式
古代文人写作对格式和结构要求极高,不仅要有主体思想,而且段落与段落之间,情感的转化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高中阶段,学生正在学习议论文写作,诸多的论证方法都可以在文言文中找到例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文言文的内在论证结构,组织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感受不同论证方法对表达的作用。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2.2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在含蓄凝练中体会古人意境
文言文教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文言文相对于现代白话文要简洁含蓄、凝练诗意。高中文言文课文,除了议论文、说理散文、讽谏文章之类,还包括许多叙事哲理散文、记叙文等。例如《滕王阁序》《游褒禅山记》《项脊轩志》《琵琶行》等,语言值得进一步推敲,传达出许多人生哲理与感悟,耐人寻味。尤其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自上而下,野鸭自下而上,相映生辉,水天一色,上下交融,已经开阔而逸兴遄飞。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经典的文言句子进行审美鉴赏,以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诗歌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另外,古人常借古文传达自己对于人生、苦难、生死之理解,如《赤壁赋》苏轼面对不幸而寄情山水明月,《阿房宫赋》杜牧借秦国灭亡而心忧国家天下……诸如此类,不再一一列举。这也正是文言文学习对高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刻体会,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学既要关注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中产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增强其积累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加强对文言语言的鉴赏和审美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审美感受中领悟古人之情感和哲理之沉思,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辛鹏.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自然科学:文版:00211-00211.
[2]肖风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17):172-173.
[3]蒋晓菊.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9):65-66.
篇7: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作文现状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小的困境。在教材方面,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大于作文教学,作文教材不是独立的,不能形成专业的体系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辅助,有的甚至脱离实际。因此,造成了教师找不到合适的教材,掌握不到很好的作文教学方式的现象。在教师方面,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再加之个人的教学水平不高等因素,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在学生方面,严重地缺乏素材,并且对作文的意识形态过于模糊,表达方式过于单一。
(二)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弊端。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依据,高中语文的教材一般可以分为合编教材和分编教材两类。合编教材属于传统的教材,对作文的训练目标不是很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并且在教材中编排的开放性严重不足,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涉及不到,直接导致了运用性不强的结果。在合编教材中,作文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处于从属地位,不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作文训练目标的完整性严重不足,不可避免地会漏掉一些知识,导致知识断层,从而影响作文训练的目标完整。对作文训练系统的可操作性不强,用随意的方式来对作文教学进行训练,致使作文教学毫无章法,杂乱无章,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作文教材编排的开放性严重不足,不能够独立地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对知识的讲解相当模糊,造成了实际运用性不强的缺点。
2.教师缺乏主导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欠缺积极主动性,不重视作文教学,教学观念也相对落后,再加上本身的教育素质就不是很高,缺乏系统和科学的对作文进行教学。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使得作文教学呈现出随意散乱的状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学生困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记叙文生编硬造,缺乏真实情感;题材老旧,毫无新意;只追求辞藻上的华丽。在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学生所使用的人物素材通常都会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素材的思路不宽,文章题材单调,缺乏多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比较喜欢自由命题的形式,因为自由命题的形式相对于教师命题来说,自由度相对较大、灵活性高。在文章的形式方面,学生大多偏向于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一般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形式简单。
二、提高高中作文的方法建议
(一)强调个性发展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表述规范、思路条理的情况下,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及时与别人沟通,形成各自独立的风格,养成自我评价的风格,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并且加以改正。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者题材进行相对应的独立写作,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提倡写生活作文
写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构思、挥洒、修改、订正。构思,在已经知道作文题目的情况下,进行文章大纲的构思以及设想;挥洒,根据在脑海中已经构思出来的大纲进行详细的描绘;修改,在整体文章完成之后,对文章的细节之处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修改,并且对局部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复;订正,反复阅读,去找寻文章中的不恰当之处,比如语法、标点等地方的错误,加以改正。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经历来描写出具有自身生活阅历的文章,与生活紧密相连。
(三)明确读者对象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明确读者对象,从而把握好自身的情感思维,避免乱拼乱凑的现象,让文章整体显得饱满丰富。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学生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也就有所不同。通过设立相关情境来刺激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倡学生在文章中的真实情感。
(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围绕给出的主题尽可能地想更多的词语,并且进行分类、选择以及研究。老师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尽量不要提出限制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在教材编写方面,教学目标要更加有序化、科学化
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并且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阅读量,从而找到阅读的方法和窍门。
(六)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写作修养
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生活实践,多读、多写,通过网络等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七)发展高中作文多方面的评价
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按照发展性、以学生为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发展作文发展评价性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内容表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八)在评价方式上,可以按照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来进行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教师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确立目标、问题归类、修改点评、理论引导等方式来进行。并且在学生中间提倡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价,确立小组,选择评判的标准,最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然后再推荐出合适的样本,进行全班的推荐,进行交流。学生评价方面,培养学生自主推敲的能力,在欣赏其他人作品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批判修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环节。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写作真正地融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学生在思维、题材、表达方式、写作内容上的瓶颈,走出困境,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篇8: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兴趣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兴趣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学生想要学好现代汉语语言的语法,就需要从古汉语语言语法中做基础性的学习,这也有利于学生基础素养的形成。其次,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产生文化自信。最后,语文在高考中占据相当的比值,对学生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现行教学中,文言文被拆分成零散的知识点,以此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整体认识,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整体化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整体性教学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虽然文言文占有重要地位,且教师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但这种教学始终是围绕着单一的文言字词、句式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但由于缺乏一个整体化视角,使得学生在面对课本之外的文言文,仍旧会束手无策。故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选择文言文教学方式时,应该采用整体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以整体学习的角度来学习文言文,从而可以在应试中可以有所借鉴。
一、文言文字、词、句整体性教学
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其中对文言字词与句式尤为重视,这也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二者的讲解尤为侧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中,这是不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整体性知识的。因为我国文言文知识浩如烟海,一篇文言文试题总有学生没有掌握的实虚词与句式,所以当学生没有掌握整体化的文言文知识时,在进行做题时就会无从下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偏重于对学生文言文整体语境的把握,当学生对文言文语境知识有所掌握时,就可以依据语境对文言文做出一定的判断,进而进行翻译。例如:在教学《屈原列传》这篇课文时,学生首次接触“迩”这个字,但我的学生结合了语境并联系了整句话,“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发现这个“迩”是与后文中的“远”字相对照,那这个“迩”在此处就应当是近的意思。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以一味地培养学生机械记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文言实词、虚词,而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整体化的处理思维,可以借助具体语境分析、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含义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学生也可以借助文言文语感,推进自身文言文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文言字词整体性总结归纳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与训练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文言文字词、句式等知识,同时也对一些文言文特殊知识有所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可能只顾自己教学计划的推进,而忽略学生实际学习感受,要在教学时兼顾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过去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理与归纳,并再引导学生自己对高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运用。例如:我在教授《师说》这篇文言文课文时,就对学生强调这篇文章中“师”这个字的重要性,对其要求进行该字的整理归纳。“师”做名词时可以译为军队、老师、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作为借鉴和学习的对象;做动词时可以译为效法、学习和从师;“师”还有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师”。通过这样的整理归纳,搭配上一定程度的案例训练,学生就可以顺利掌握该字的使用方法及搭配。这种教学策略的重点在于,教师应适当放弃部分课堂教学的操纵权,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整理,较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使枯燥的教学课堂得以改观。
三、用分析法提高学生整体化学习字词的兴趣
文言文作为一种过去盛行的语言范式,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语言语法,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文言文,就需要在现代汉语规范的基础上,对古汉语语境中的.字词有所理解。但假使教师在教学时仅需要学生将固定的字词含义与搭配进行记忆,会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到枯燥,降低学习兴趣及效率。故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修改教学策略,要采用与灌输法不同的教学方式。得益于我国文字发展的历史悠久,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从文字的创造与起源进行教学切入,使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字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对古汉语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与文化有所理解与掌握,这会使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提高。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古体字为基础,结合古代造字法对这些字词进行了解,推论这些字词是古人在什么情境下创造的,又想表达什么含义。通过这种互动交流与分析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的句式含义有所了解。如:古代人民认为人的思维是由“心”产生的,《荀子解蔽》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所以以“心”为义符的汉字大都和人的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和情感情绪相关,例如恨、慕、慈等。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死记硬背的反感,降低学习效率,但同时也需要教师注意适当,以避免过犹不及。
四、结语
文言文在我国传统文化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也包含了古代社会人伦重要的社会发展理念与感情,我国对高中学生掌握文言文能力中,就有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并欣赏理解文言文作品这一条,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当只重视零碎的知识点教育,还应培养学生整体看待文言文字词的态度,要有一个体系化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有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适应社会发展及需要。
参考文献:
[1]贾良.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赵杰.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56-257.
篇9: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论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逐年攀升,对于作文的质量,相应的对于学生作文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就当前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来看,依旧遭遇着困境。因此,采用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语文综合能力,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策略研究
语文学科,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其作为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作为语文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通过作文的书写,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而且还能让生活在独生子女环境中的当代高中学生有抒发、宣泄内心的想法和情感的途径,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虽然现在学生的写作水平较之前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依旧没有达到教学要求。那么,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才能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呢?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文学功底薄弱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尤其是高三,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不仅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和难度与日俱增,时间紧迫,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加,这就使得多数的学生在繁忙的三年高中生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阅读和积累,导致自己文学功底薄弱。在作文这座大山面前,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2.学生作文方法欠缺
通过学生平时呈现出来的作文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不会写作文的,在写作文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更不用谈是什么写作技巧了。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写作方法的指导,也是导致学生不会写作文的重要因素。再次,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影响学生写作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作文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作文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教师对于作文评价方式和内容的忽视;学生倾向于理科类的学习,对于语文学习不来电,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学生缺乏生活观察
作文素材取之生活,而又以高于生活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是生活。但是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长期在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里活动,很难了解社会。再加上学生日常学习任务的繁重,也很难有心思去观察和了解生活,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情可抒,作文空洞,缺乏情感。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于写作产生了兴趣,便有了写作的动力,一切的写作行为就会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积极地进行。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的方法。对于学生作文的肯定,绝不仅仅停留在书面的评语上,而是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公开的表扬和鼓励。对于一些比较好的,还可以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诵读和鉴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记录短篇,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需要和兴趣等。
2.发挥学生的'写作个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优良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而不是用一个命题来扼杀学生的写作个性。倘若一个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就被教师的条条框框磨平了棱角,那么他还如何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并加以利用。摆脱“命题”作文的枷锁,让学生自由发挥,逐渐将自己的东西升华起来,形成创造。
3.体现写作的现实价值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和基础。在作文教学中,单单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能还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和阅读一样,是我们生命、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的现实价值,既要在符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又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平平淡淡才是真,多少生活都是平淡无味的,只有加上了想象的“调料”,才能呈现出美妙的“味道”。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既有取自生活的东西,又有高于生活的想象。
4.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方面,教师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积累,与学生一起写作,一起切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有进一步赶超的目标,这样,不仅有效发挥了教师的示范作用,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素材是写作的基础,教师在授课时,要多给学生补充一些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当前作文教学处在困境中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对症下药,相信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篇10: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的论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的论文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文言文的内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可以分为五类,即记叙文,如《荆轲刺秦王》;山水游记,如《赤壁赋》;议论文,如《过秦论》;人物传记,如《廉颇蔺相如传》;抒情散文,如《滕王阁序》。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应合理地增加人物分析、语言风格、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感知与体验文章的美感、内涵与思想感情,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的丰富会增添课堂教学的精彩,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忽略教学的重点,侃侃而谈。不同类别的文章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性文言文的侧重点是要介绍与文章相应的时代社会背景和历史知识,梳理与概括文章记叙的事件,从语言、行动方面来对人物的进行分析。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可根据文中提到的五次“沛公入关”来分析不同的人物形象。山水游记中,作者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山水之中,除了对景物的描绘,还有抒情与说理的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教学的重点。议论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找出中心论点,剖析好论据,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让学生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智慧思想,并得到启示。人物传记的重点在于对人物性格的剖析,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抒情散文的重点是对文体的分析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内容与文体是丰富多样的,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是丰富灵活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效果较好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鉴赏法。鉴赏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文章的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获得审美体验。鉴赏法一般用于学生解决阅读障碍后或文字理解相对简单的文章教学中。对文章的鉴赏教学,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与学生讨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并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与体验。在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文章重点语句进行分析,要有独到的见解,启发与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2、朗诵法。文言文节奏感强,采用朗诵法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记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能体验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诵读教学法也不是单一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齐读、分组朗诵、老师范读、老师背诵、学生背诵等多种形式。朗诵并不是为了对文章的记与背,主要是对文章内容的体验,在朗诵前,老师要适当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在朗诵之前设置一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朗诵文章时进行思考。
3、比较法。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文言文内容进行归类、比较。可以进行词义、句式的比较,如《逍遥游》中的“知”字,在“蟪蛄不知春秋”中的“知”是知道的意思,在“小知不及大知”中通“智”,是智慧的.意思;可以进行写作手法、文体风格间的比较;也可以进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比较。比较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文言文中字、词、句的组成规律,使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趋于系统化,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原则要点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的培养。文言文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方面,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表达艺术也是文言文的重要价值。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思想,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发展规律,文言文教学必须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第三,要让学生端正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不能是为了考试而学。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认识,做到学以致用。第四,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教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篇11: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文言文中包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国学精粹,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阐明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包括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方法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等几方面,同时还阐述了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几个原则,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而贡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文言文教学意义重大,有助于发扬传统文化。但是,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常常以偏概全,一味地强调其严肃、深刻的一面,却没有注意到其生动、灵活的方面,部分学生感觉这方面内容不易理解,于是形成了一定的畏难情绪,导致他们丧失信心,并且还对语文课程的教学产生负面作用。
1教师应不断开发资料,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
文言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基于高中语文教材,不断向外拓宽,尽量使课本走向历史,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学生深受感染。笔者在文言文授课过程中,设置相关讲座,例如《国学知多少》、《汉字之王》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感性的认知。这样他们才能够对后期的拓展欣然接受。具体以《汉字之王》为例,告诉学生汉字是我国的发明,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然显示出勃勃生机,凸显了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促使他们形成自豪感、自信心。通过举办讲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令教学空间进一步拓宽。同时,拓宽学习空间需要确保语文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考虑到文言文与现在非常遥远,因此,教师应当把过去和现在进行联系,特别是许多励志型文言文,可把现在的许多热点时政新闻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将文言文《崤之战》与电视剧《赵氏孤儿》进行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不但应强调学生对句式、虚实词的掌握能力,还应当注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第二,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满足他们认识的心理发展规律,从简单入手,逐渐深入,使他们慢慢积累,最终才能够厚积薄发;第三,教师应当告知学生,文言文的学习目的不在于考试,旨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第四,应当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基本原则,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创新,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爱上文言文,主动进取。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不容易学习,要是老师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这样就能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第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文化修养,第二,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语言来掌控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必须具有饱满的热情,精心准备,尽情发挥。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这方面,常常在文言文授课中穿插诗歌、对联、趣闻等,收效明显。
4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
根据内容,将高中文言文划分成5种类型:(1)记述文,包括《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作品;(2)议论文,包括《过秦论》等作品;(3)人物传记,包括《廉颇蔺相如传》等;(4)山水游记,包括《赤壁赋》等作品;抒情散文,包括《滕王阁序》等作品。各类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特点,文质兼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其基本知识进行讲授,又要按照作品内容科学地分析人物、体会其风格、研究其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领略其内涵,使他们体验到其中蕴含的美感。讲解各种作品过程中,还应当把握各自的侧重点,比如记述文,应当认真梳理事件,讲授历史常识与背景,从言、行等环节加以对比。对于山水游记来说,应当将寄情于景,这样除了对于景物的描绘,还有一部分抒情和说理的部分,使他们领悟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对于人物传记来说,主要是利用人物的言行来深入研究其内在品质。对于议论文来说,应当使他们总结其论点,掌握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使他们领略其中的智慧,最终使他们有所启发。对于抒情散文来说,应当认真对语言进行赏析,然后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不同类型的文言文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因此就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授。综上所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有很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开发资料,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教学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同时,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还应当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认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各种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妙建烨.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J].学周刊,(35):84.
[2]刘权辉.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探究[J].亚太教育,(04):61+55.
[3]赵杰.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32):256-257.
篇12: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分析论文
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分析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有限的数学课堂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数学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展开论述。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要想学好高中数学,激发浓厚的兴趣是最有效的手段。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兴趣,应该从四方面来落实。一是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内容很抽象,都是一些数字符号,不容易理解,其实不然,数学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二是强化数学实践应用。许多学生对数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数学没有多大的用处,事实上,数学知识就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是以前的数学教学与实践生活严重脱节,造成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没有多大用处。新数学课程改革下,数学教材有了全新的改革和发展,重视数学的实践应用,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三是引入数学实验教学。数学并不只是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还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感受到数学的直观性,使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研究中,从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让学生在攻克数学难关中获得积极情感。数学知识具有宝贵的资源价值,学生可以在发现和创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数学之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探索和创新,就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中,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斗志。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
我们常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充分说明了教学中方法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法宝,学生只有在掌握方法的情况下,才能学会自己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首先,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有人认为,高中数学教学用不到“读”的方法。其实,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同样离不开“读”的方法,学生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理解数学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才会发现和归纳数学材料中所包含的深层次含义,使学生懂得抓住重点去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理解数字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要引导学生“议”的思路。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探究讨论,尤其对于那些有争议的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提高能力。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我国古代教育中就非常重视“思“的重要性,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的重要论断。在数学教学中,同样要重点培养学生“思考”的品质,让学生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学会辨析数学知识的难点,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
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质疑,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根本没有质疑的意识,在解完一道题时,总是没有自信心,只能向教师或者权威的书籍求证,这样就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长此下去,会让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高中数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真的找出了“权威”的错误,这对于学生来说将是更大的鞭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想法要及时予以鼓励,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在质疑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的数学教材中,都有教法指导和学法渗透的内容,如在每一章都编排了“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等相关的知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让学生学会读题的方法。读题并不是随意阅读,是让学生在读题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如果学生在读题中找到了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学会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地去探究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奠定基础。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数学教学思想,使数学知识能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1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分析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分析论文
1、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既能呈现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由人的知、情、意等要素构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从其内在的标准出发对世界以及对自身进行改造,人的主体地位才得以确立。一个人的思想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任何现实的人作为主体不仅有生存的需要,而且有实现其价值的生存需要。在做好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研究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推广运用心理学中的一系列心理原则和心理方法,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基础较一致的条件下,由于学生主观努力不一样,因而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教学民主,教师和学生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能使高中生的本性、其尊严、和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挥,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2.1注重情感沟通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充分理解学生主体的不同需要,了解和承认学生主体的差异,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客体的价值,给予不同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高中语文教学要研究高中生的情感及其规律,激发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情感,抑制和转化消极性情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教师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对学生亲切、平等,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学生能够结合教师的主导意图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后就能自我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助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高中生由于自己思想原因及外部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情绪的多次反复,阻碍情感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情感沟通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2.2重视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指人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行动紧密联系。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一教学前沿阵地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培养,能够让他们开始主动了解世界、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通常情况下,学生积极或消极的学习心态、主动或被动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学习的效果,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调动学生追求成功、成才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语文教材中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受教育者,发挥他们的人格魅力,激起进一步锻炼的信心和积极性。
2需要是人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源。人的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愿望而进行的行动。要善于通过学生的外部行为来把握他们的内部需要和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凡是有关行为产生的原因都可以成为动机。心理学揭示了动机是人的认识的内在动力,动机调动、激发着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是通过他们的行为表露出来的,行为是满足需要的活动和途径。通过准确把握学生的需要和动机,以相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良好、健康的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是陶冶高尚情操、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把社会的要求变为学生内在的兴趣,把高中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3、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瞬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学会学习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语文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改革开放形势下高中学生的实际,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孙玉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J].新课程(教师),/0.5
[2]方启仁.对新课程语文教学个性培养的体会[J].中学语文,2009/15.
[3]杨美杰.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考试周刊,2009/22.
篇14: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分析论文
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分析论文
“生本理念”所提倡的是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一切要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一、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让学生喜欢学
“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在“师本教育”体制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是为教师教学而服务的,在整个课堂上,教师是主宰,学生更多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对象,而不是教育服务的对象。故而,很多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他们只能被动的参与,他们的性格难以得到彰显,他们的思想难以得到认同。安安静静地坐着听、认认真真地记笔记似乎才是一个好学生的标准。落实生本理念,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育的做法,而是要在继承传统教育优良做法上,摒弃那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课堂中,要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喜欢语文。以《劝学》为例,荀子是谁?“劝”是什么意思?由上述两个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走进作者,了解荀子,由交流“劝”的意思而初步懂得作品的目的,再引导学生深入解析作品,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听老师讲,兴趣也就会高很多。同样,在《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中,先借助幻灯呈现一幅幅农村的田园风景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农村风景,再问学生进入社会后是想选择做官还是想做农民,学生议论纷纷,此时再追问“陶渊明为何要选择归隐?”由此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本,同时思考“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学生变得主动了,在读中思考,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可见,学生兴趣高了,自然也就喜欢参与了,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二、以学生参与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学
“生本理念”提倡要尊重学生,要依靠学生,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主体对待,的确如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更多的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而让学生去获得感知、理解和体验。以《听听那冷雨》(余光中)的教学为例,该文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基础上,体悟作者的故国情思及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赞美。在教学之前,先安排学生去“听雨”,在听中感受雨带给自己的思考,回归课堂,以听雨为线索,拓展到“嗅雨”、“议雨”,再结合学生听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结合词汇、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会更加深刻。进入高中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学切忌单纯地讲,而要多以问题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活动,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获得理解和感悟。如《荷塘风起》中,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先引导学生勾画出渗透作者情感的.句子(学生边读边勾画,教师适时点拨),再组织学生讨论。如“是什么人还是兽……忍心摧残了这片片清香圆绿!”一句,先让学生分析,教师再点拨。该句以反问形式,对摧残了荷花及爱荷之心的“强盗”进行严厉的谴责,流露出的是作者的愤慨之情。这种感情,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甚过于教师直接讲授告诉学生。
三、以技能培养为宗旨,让学生学会用
“高考”犹如一个紧箍咒,不但束缚了教师的教学,也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可否认,高考是一个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的,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能依然被束缚在“分数”的牢笼中,而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突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学语文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而是要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知识,以此来认知自我,认识世界,学会用语文知识去创造。否则,语文教学也就成了教科书的讲解。要真正在语文课中让学生学会用,一是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迁移。读文学作品,学会了作者抒情达意的方法,要引导学生用所学方法去写作。学古文,懂得了古人的心意,要学会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分析自我,分析社会。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课堂走向生活。生活是广阔的,演讲、作文、诗歌,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可用之处,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应用。学校教育所要做的,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一个单纯的分数,而是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习生存、学会创造。就语文教学而言,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革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着眼于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其技能,这样的语文教学才可谓是有效的教学,让学生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才会是学生喜欢的教学。
篇15:逻辑思维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点分析论文
逻辑思维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点分析论文
摘要:语言作为体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提升应用语言的能力。高中阶段作为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基于逻辑思维,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的要点,以期能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逻辑思维;要点分析
前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视语文学科与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根据语言与逻辑之间的关联,采取科学适宜的教学策略,在增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思维与语言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逐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论逻辑思维的要点
逻辑一词涵盖了思想、理性等内涵,根据广义与狭义的定义,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根据广义的定义,逻辑一词具有规律的含义,可以延伸为客观规律、思维规律等内容。此外,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均属于逻辑的范畴,并可进一步细分,如形式逻辑中又可进一步细化为演技逻辑以及归纳逻辑。根据狭义的定义,逻辑仅仅指的是思维规律的变现形式,涵盖了抽象逻辑等内容。逻辑思维能以作为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观察等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历来是教育教学的.重点。
二、基于逻辑思维探讨高中语文教学要点
1、组织开展科学适宜的教学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水平,组织开展科学适宜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国具有灿烂辉煌的文化,成语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以“成语:中华文化的微观缩影”为主题,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探索这一主题内容,先以具体的成语入手,如高山流水、气势磅礴等,让学生了解相关成语的内涵,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成语的意义灵活运用这些成语,知晓成语背后的故事及来源等,在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之后,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升华和总结,凸显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金字塔式的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这一教学方式符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能够起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古诗词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及主旨大意,设置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从而起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古诗词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少学生在准确理解作者中心思想及情感上存在困难。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古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面对赤壁山水坐着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得进行朗读,整体把握诗词内容,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2、在阅读写作中培养逻辑思维。
阅读作为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要点。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贯彻落实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有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而深化学生思想情感的教学方式,逐步提升教学深度。为保障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教师要基于高中生学习特点及感兴趣的要素入手,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并将前期教学设计、资料收集等工作落实到位,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教材内容之后,教师要根据阅读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在学生理解相应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和情感体验,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通过采用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作文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布置写作练习,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能够了解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常犯的逻辑思维错误。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作文中所犯的代表性错误,进行总结归纳,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落到实处,让学生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基础,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总结:
纵观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逻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较少、教学内容中关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内容略少等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并不罕见,这些现实问题无疑给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造成了阻碍。鉴于这一现实情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落实到口语教学及书面语言表达教学之中,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适宜的逻辑思维训练活动,从而逐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逻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昕.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研究与实践[J].读与写,,14(28).
[2]谭军.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7):40-40.
[3]崔晓燕.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语文逻辑思维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3).
篇16: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问题导学的特点分析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问题导学的特点分析论文
摘要: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建构有效的高中语文问题导学课堂, 是新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 锻炼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度。高中语文问题导学课堂要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应广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互动中, 应让学生体悟文本, 与作者对话, 让问题导学成为高中生获取知识、拓展思维、丰富生活、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问题导学; 高中语文; 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是指以问题为学习中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倡导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载体, 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成问题, 构建成问题串、问题场, 师生共同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学习实践, 在师生共同探究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拓展学生的思维, 而问题导学正适应了这一改革的趋势, 为高中语文课堂指出了新方向、新目标。
一、“问题导学”的概念
“问题导学”是以建构主义教育观念为理论基础, 以有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有效知识、形成良好习惯, 建构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课堂中, 教师转变了角色, 从原来的“教”变为了“导”和“引”。
二、高中语文“问题导学”的理论来源
(一) 以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
唯物主义辩证法指出,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而成的, 内因是主要原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两者缺一不可。在高中语文问题导学中, 语文教师是导学的外部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因素, 是主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师的教就会黯然失色, 失去作用和意义。因此, 问题导学课堂中, 教师是课堂的引线,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 课堂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模式下, 通过其他人的帮助, 依据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教师在课堂中不是知识的传递者, 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动机。问题导学的课堂模式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建构主义提倡的观念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 为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思想。
(三)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 每个人都拥有语言、运动、逻辑、空间、音乐、交往、内省、观察这八种智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促进他们多种智能的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协助、引导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智能特点, 给学生设计有利于智能发展的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智能倾向的不同特点, 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全面发展。
三、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模式的特点
(一)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载体,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以教师为引导的课堂模式。在问题导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围绕问题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探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引导他们参与到讨论研究中, 为他们自主学习、拓展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和学生要共同互动、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二) 关注教师的引导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从指导者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问题导学模式正是这一教学理念的体现。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线, 合理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引导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拓展学生思维、解决点拨问题、指导学生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当肯定、鼓励学生, 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 注重合作的探究性
“单丝不成线, 独木不成林”, 在高中语文问题导学课堂中, 学生以问题为载体, 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问题导学让学生以问促学、以学导问,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通过讨论,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合作中, 教师可以引入多种合作形式, 根据语文文体的不同性质选择朗诵、表演、演讲等。
(四) 彰显教学的层次性
问题导学课堂有效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在高中语文问题导学课堂中, 设计问题可以包括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训练等不同层次。教师对每个层次问题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 好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有变化、有梯度。学生在不同的认知层面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更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 自主质疑
在高中三年中, 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前的有效预习和学生的自主质疑, 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上新课之前, 应提前设计好相关问题, 好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思考。学生在预习思考过程中能逐渐学会分析问题, 拓展思维宽度。高中语文教师可课前设计一个问题导学的预习单, 学生根据这个预习单带着问题去预习与思考。学生预习的同时可以激发疑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 学生就会更多地关注预习时没有解决的问题, 课堂中就会形成一种更加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这样一来, 教师在课上和学生讨论他们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时, 就有更多的时间做一些拓展延伸,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课堂容量变大了, 学生自信提高了, 课堂自然就变得充实了。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哲理抒情散文, 这篇课文篇幅长、立意深, 要想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就必须在课前布置好相关的预习问题:课文的标题是“我与地坛”, 文章中除了写“我”“地坛”之外, 还写了什么内容?史铁生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 得出了什么结论?
课前的自主质疑使学生学习时更有自信、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这无疑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互动解疑
互动解疑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文本的互动解决课堂的疑难。互动解疑是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通过互动来讨论探究, 教师可以用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问题导学。例如教学《祝福》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导学:祥林嫂一生有哪些经历?如何理解祥林嫂是“生命中没有春天的女人”?如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祥林嫂和鲁四老爷这两个人物形象?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遇到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讨交流。这样的课堂, 教师从传授者变成了引导者, 从原来课堂的主体变成了课堂的配角;而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 精讲排疑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 当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需要教师的点拨与讲解。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更深入, 学习才会更有广度。作为语文课堂的引导者、领路人,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规则设置好课堂中的.讲解点。教师的精讲要做到用时少,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恰如其分地讲到点子上去, 好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 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例如《别了, 司徒雷登》一文的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详细介绍时代背景, 通过背景介绍, 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写作目的是批评民主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错误认识, 揭露美国侵略中国的本质, 从而知晓这篇议论文的写作思路。
(四) 练习反馈
高中语文课堂的练习反馈是教师依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 反馈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课堂练习反馈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 要以人为本, 不能盲目搞题海战术, 练习的设计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选择练习时, 还要注意结合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 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教师还要注意练习反馈的系统性、完整性, 练习过后, 教师要及时批阅反馈, 倾听学生、耐心解读, 不但要关注练习的结果和效果, 更要关注学生的思路、方法、情感。在批阅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 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批阅的过程应该具有鼓动性、启发性、针对性, 做到及时、公平、公正。此外, 在练习反馈中, 教师也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而调整教学行为, 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 笔者设计了文学常识填空、加点字解释、古今异义、句式判断、翻译句子以及课内外对比阅读等练习, 这样既兼顾了基础较弱的学生, 也通过对比阅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五) 作业拓展
作业的布置是问题导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布置作业要结合教学内容, 凸显教学的重难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面向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注意有一定的延伸度, 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高中语文作业对于学生建构知识框架、提高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素养。在作业的设计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同时, 教师还可以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将作业设计为基础型、巩固型、提高型三个层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从而在作业中逐步提升语文能力, 拓展核心素养。
篇17:地方纪实频道定位的高成低就基于上海湖南的分析论文
地方纪实频道定位的高成低就基于上海湖南的样本分析论文
从中国诞生第一个以纪实命名的专业电视频道以来,八年间,一批大量播放专题片、纪录片的频道应运而生,其中虽不乏上海纪实、央视科教、金鹰纪实等成功个案,但整体实力仍显薄弱。与央视相比,地方台的纪实类频道面临着生存难题,资源少、收视低、盈利弱,让先天不足的地方纪实频道再度陷入“坚持专业或回归综合”的定位困惑中。
高不成低不就的纪实频道
按照晚间播放纪录片或专题片时长不少于两小时的标准,省级台及省会台中的纪实类专业频道约有十个,从频道名称上看,主要分布于纪实、科教、教育、公共四类频道中。如果严格按照只播纪录片或专题片的标准,专业纪实频道仅有上海纪实和金鹰纪实,其他频道充斥着综艺、生活服务、新闻、影视剧等非纪实类节目。
一般认为,纪实节目应走精英路线,但对一个全天播出的专业频道而言,资源不足,受众有限,想走精英和高端谈何容易,也不符合当下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电视消费实际。如此一来,面临生存难题的地方纪实频道要么讨好普通观众而丢掉特色,要么坚持精英定位却自身难保,高不成低不就甚是尴尬。在精英还是大众的困惑中,上海纪实和金鹰纪实根据实际做出了选择,为地方纪实频道的定位策略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上海纪实:精英路线,价值“高成”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加上城市经济和文化的领先优势,造就了高姿态和精英思想的海派文化产品,上海纪实频道即是其中的代表。成立以来,上海纪实以“打造上海媒体文化地标”为奋斗目标,可谓精英文化的代表。
从最初《纪录片编辑室》注重形式的质感到《文化中国》、《大师》等侧重宏大选题,再到如今《眼界》、《往事》等关注大时代中的普通人物命运,上海纪实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并没有改变其精英化的思考和对文化的追求。上海纪实每晚约有三个小时的自制节目,按照定位及风格的不同,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用镜头去发现和记录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即民生类,代表节目有《纪录片编辑室》、《法律与道德》、《眼界》、《风言锋语》等;二是力图从历史的宏大视野中深度思考社会发展的规律,即人文类,如《往事》、《档案》、《大师》等。两类节目思考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旨在迎合不同层次的观众。两类节目的观众比例数据显示,人文类节目大学以上学历观众比例达到22.6%,高出民生类节目近10个百分点。
定位平民和面向高端的两类节目如何共处一个平台?上海纪实从叙事手法和版面编排两个方面进行了协调。
首先,精英视野是贯通两类节目的重要纽带,无论是民生议题以小见大,还是历史故事从大看小,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对社会发展的反思,叙事风格理性、严谨、求实,创作手法从单纯“纪实”转向“真实”, 多种手法的组合运用打破了类型的局限,因此,即便是民生类的专题节目也处处有纪录片的影子,体现出精英化的观感。
其次,在版面上,上海纪实通过时段差异化适应不同人群的收视习惯。周一至周五晚间19:00-20:30为民生节目带,《全民大拍档》+《法律与道德》+《眼界》吸引工薪阶层,是频道晚间的收视最高峰;20:30-21:30人文历史节目《往事》+《档案》针对中老年主力人群,构成第二收视高峰;21:30后则基本由海外纪录片构成,主要定位于晚归的城市精英阶层。三个板块的编排顺序符合中国收视市场的基本规律,无缝隙组合保证了频道收视的相对稳定。
作为国内第一家纪实频道和市场化运作最成功的地方纪实频道,上海的经验说明,纪录片的`市场化运作与坚持精英导向并不矛盾,精英化的思维模式一旦与观众需求之间建立起平衡的默契,带来的就会是市场效应的不断放大。
金鹰纪实:平民视角,价值“低就”
精英路线固然理想,但如果不是基于上海的经济发达和文化领先,上海纪实的精英定位或许不会那么容易实现,因此,上海模式需要具备先天条件。相比之下,湖南金鹰纪实的平民路线或许更具代表性。地处中部地区,经济水平一般,但依托本地活跃的文化市场和“电视湘军”的创新热潮,金鹰纪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价值“低就”之路。
“低”不是低端、低俗,而是以平民化的视角记录本地变迁,从百姓生活的“低”看到社会发展的“高”,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它的自制节目中。周一至周五晚间19:30-22:30,由《丁点真相》+《面孔》+《湖南好韵味》+《故事湖南》构成了频道常态自制节目带,前三个节目无论时段还是选题,都突出亲民色彩。品牌栏目《丁点真相》定位悬疑探秘、推理侦破,三大系列“异闻录”、“谜案记”、“惊世卷”均以奇闻轶事为主,迎合了普通观众的好奇心理。从观众结构上看,《丁点真相》以中低学历的中老年女性人群为主,这与此时段的主流收视人群基本一致,足见该节目定位的成功。
金鹰纪实的低成本运作极具特色。纪录片资源匮乏是地方纪实频道面临的共性问题,对金鹰来说,每天近三个小时的自制节目播出量完全依靠频道自己拍摄显然是不现实的。对此,金鹰纪实采用多样化的处理方法,有的通过外购新闻专题片进行主题编排后重新播出,如《丁点真相》,有的借用各类影视资料进行后期串联,如《面孔》、《湖南好韵味》等。虽然这些方式看起来略显粗糙,但与频道平民化的定位和娱乐风格是匹配的,也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丁点真相》+《面孔》+《湖南好韵味》三档节目成为频道晚间的收视高峰,个性化的节目形式还博得了年轻高学历观众的喜欢。
,金鹰纪实的广告收入超过万元,这对一个地处内陆省份的专业频道来说相当不易。它的经验说明,纪实频道并非只能走精英路线,纪实类节目也不是只有高端观众能够消费,回归电视本质,立足普通观众的收视需求,同样能够创造理想的市场价值。
篇18:涅高兹钢琴教学理论的实践价值分析论文
涅高兹钢琴教学理论的实践价值分析论文
一、涅高兹钢琴理论教学应用中的实践价值
涅高兹钢琴教学理论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艺术修养
涅高兹钢琴理论教学关于艺术修养的观点主要体现在思想的艺术性修养和歌唱性艺术修养两个方面。涅高兹认为钢琴音乐演奏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或者说情感的艺术修养,而且还要加强歌唱性艺术修养的训练,演奏者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歌唱性艺术修养,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演绎钢琴音乐,演奏出的乐曲才会充满情感。实践中,涅高兹钢琴教学理论对提升学习者的艺术修养也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者艺术修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激发他们艺术灵感、提高钢琴音乐的审美标准、感知客观世界所带来的“美感”等,使得他们在学习、演奏钢琴音乐作品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实现作品演奏的“二次创作”。
(二)促进钢琴音乐演奏技巧与理性、情感之间的平衡
涅高兹认为钢琴音乐是创作者、演奏者思想感情的载体,艺术则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现实生活在艺术领域的间接反映。无论创作者、演奏者拥有多么高的钢琴音乐艺术表演天赋,如果不能将钢琴作品的艺术形象与表达目的的关系处理好,那么其演奏注定不会成功。因此,涅高兹钢琴教学理论特别注重强调钢琴音乐演奏技巧与演奏者情感、理性之间的平衡,将唯美主义的表演与娴熟的演奏技巧融合在一起,使得涅高兹所演奏的作品音色、内涵、旋律以及其个人的情感浑然融为一体。涅高兹认为钢琴音乐的音色处理、音乐诠释的效果如何与演奏者的“内心情感、思想、技巧”等密切相关,这与戈登威泽严格的钢琴教学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涅高兹钢琴教学不赞成过多的炫技表演,而是更加注重用平实、淳朴的演奏技巧来展示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三)端正学习者对待钢琴音乐作品的态度
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效果如何与演奏者的.“感觉”、技法密切相关。涅高兹钢琴音乐教学理论推崇音乐至上,注重钢琴音乐本身与演奏的逻辑性,学习者必须要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来分析作品的内涵、思想、演奏技法,这样才能够体会到创作者谱写曲目的目的,进而确定音乐作品的结构、演奏规律,这一点在其任教期间得到了体现。涅高兹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待每一部钢琴音乐作品的态度都极为严谨,要求学习者必须要处理好每个音符,因为,他认为声音是钢琴音乐表达的最好载体,音符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音色训练的效果,而音色又是钢琴音乐演奏者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个技术性要素,只有悦耳动听的乐曲才能够打动听众,引起他们的共鸣。以基本的技巧训练为例,涅高兹认为要在乐曲演奏中演奏出完美的“音色”,演奏者的手指必须要放松,而且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从肩部到指尖都必须要足够的放松,确保力度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够将演奏者注意力转移到乐曲演奏的过程中去,他们演奏出的音乐才具有丰富的情感和灵性。涅高兹对待钢琴音乐作品的严谨、务实的态度,有助于引导学习者端正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现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归一风格”
涅高兹是一名世界级的钢琴音乐创作者、演奏者,更是一名职业的钢琴音乐教育家,追求教学与演奏的自然朴素的风格是其钢琴音乐教学、演奏的鲜明特点,比如,他演奏的巴赫十二平均律、贝多芬奏鸣曲以及斯克里亚宾的交响曲等等,都表现出优美悦人、灵活曼妙的特点,突破了钢琴音乐演奏的“刻板化”限制,手指技法、表演风格都显示出了其对钢琴音乐诠释、音色处理的独到之处,相对于一些钢琴音乐演奏家精心“设计”的表演而言,涅高兹的演奏具有了热情、朴素、奔放、真挚的浪漫主义情调。涅高兹的钢琴教学理论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钢琴音乐、什么才是钢琴音乐教学的重点,教学、演奏重在神、情感,而形式、外在的表现只应该成为钢琴音乐的附属物,涅高兹所倡导、实践的钢琴音乐教学、演奏的“归一风格”对提高当前高校钢琴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钢琴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五)营造优越的钢琴音乐教学环境
涅高兹认为信心是学好钢琴音乐的基础,学习者的信心越大、心情越放松,演奏就会越到位,创造宽松、良好的钢琴音乐教学环境是实现钢琴音乐教学目标的必要保障。如果演奏者过于紧张,就会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技术动作就难以到位,就比较容易出现弹错音的情形,可以说,心理障碍影响演奏者的技术水平的发挥。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优越的教学环境,引导学习者突破心理障碍的限制,增强自信心,做到松弛适度,确保手指灵活、稳稳站立,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并将各个部位的力量通过手臂传递到指尖上,克服自身的紧张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力,提升钢琴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效率。
二、总结
总之,涅高兹钢琴教学理论特别强调音乐美学与教学相融合的原则,演奏技巧准确、音乐特色鲜明,在高校钢琴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涅高兹所倡导的钢琴教学理论更加务实、更加注重用心去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这对于改变当前钢琴音乐教学中“重形而不重神”的教学误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 电力系统职称论文
★ 建筑行业职称论文
【高中语文高投入低产出教学分析论文(共18篇)】相关文章:
高职教师现状的发展论文2023-04-11
调研型论文范文2023-11-21
教学方法开题报告2023-05-28
教育财政投入绩效及差异论文2024-01-13
试论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2022-08-11
从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2023-04-15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2023-03-26
先进个人答辩稿范文2023-01-26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
探索借贷之义的论文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