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科学战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时间:2023-06-12 07:27:5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联想集团科学战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启示(共8篇)由网友“cookieba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联想集团科学战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启示,欢迎阅读与借鉴。

联想集团科学战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篇1:联想集团科学战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联想集团科学战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为什么经过创业初期的短暂辉煌就归于沉寂,而以联想为代表的少数企业却能不断的.做大做强?比较两者的发展战略观,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的战略观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作 者:徐文蔚 顾永福 XU Wen-wei GU Yong-fu  作者单位:徐文蔚,XU Wen-wei(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顾永福,GU Yong-fu(江苏省溧水县财政局,江苏,溧水,211200)

刊 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11(3) 分类号:C931 关键词:民营企业   战略管理   可持续发展  

篇2:民营企业的战略管理缺失

最近几年来,《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魅力》、《赢在执行》等管理书籍和讲课又流行起来了,在利益集团的有心渲染下,通过列举许多小例子,引发老总们的共鸣,吸引了不少企业老总的眼球。从而误导人们以为抓好了执行,强化了细节,企业就能够得到大发展。对此,我很不以为然。

战略决定企业的成败。没有正确的企业战略,企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因此,在大的战略没有抓好的情况下,过于纠缠局部的问题,会产生什么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通过抓执行和抓细节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获得成功,其隐含的前提是:战略是正确的。战略管理是老板的事,员工们包括部分中高级管理人员只需要去管执行和细节就可以了。但是,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如果不能让全体员工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战略管理上来,企业是不可能获得圆满成功的。

然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其战略管理非常薄弱,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明确的战略,打到哪算到哪;有的企业其战略仅存在企业少数高层的脑子里,其余人员什么也不知道;甚至部分企业的高层认为不需要战略,信奉“船小好调头”。这么多年也过来了,也没出现什么问题。凡此种种,导致中国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战略管理上严重缺位,当外部环境相对有利时,由于经营手段灵活、运作成本低,有可能获得高速发展;但是当外部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由于缺少经营战略的明确指引,找不准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破产,

而即使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但是由于在战略管理上存在缺陷,例如没有相匹配的生产战略等职能战略的支持,缺少战略实施人才等,也会导致战略管理的失败。例如,某企业一直实施差异化战略,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高层准备转向总成本领先战略,但是又不愿意丢面子,因此也不向公司内部说明,仅笼统的以“降成本”来进行推动。由于公司各级职能人员不可能理解这种转变,成本虽然有所下降是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战略和各种资源仍然围绕着差异化战略的原有战略运行。例如技术部门仍然选择最优质而不是最适宜的原材料进行设计,致使总成本领先战略推进失败,而差异化战略也没能保持,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在战略管理上的缺位,再加上其它方面不足的综合影响,每当外部环境发生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变化时,对企业的生存都会产生严重的威胁,稍有不慎,许多企业在没能走完一个宏观经济周期甚至宏观调控周期,就可能寿终正寝了。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不要被近两年流行的“执行力”、“细节”等流行管理理论所迷惑,应该首先搞好战略管理,在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后,再从基础管理入手,切莫因小失大。

篇3: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一部分,即使企业的产品不出口,在家门口面临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国际化的。在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像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抛向了全球竞争的舞台,中国企业遇见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机遇,但同时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大量增加,市场环境变动更为频繁,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有时足以令企业灭亡,危机不断出现更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常面临的危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调查人员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结果表明,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危机。我们归纳一下,民营企业通常面临以下的危机:

1、人才资源的危机

据相关调查,有33.7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甚至有些技术人员离职带来的公司机密的泄漏与产品的仿制。

2、资金断流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而一旦有了融资渠道,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或者不恰当的多元化的战略带来的资金链的断裂,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公共关系的危机

企业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因为媒体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这方面的追究,个别事件引起对企业的猜测和不信任,还有谣言的广泛传播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4、管理决策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带来危机;或者在企业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由于“路径依赖”和“惰性作用”等原因使企业的操作状态与组织的现实环境和规则发生矛盾、企业的安于现状和企业发展的意愿形成冲突,造成企业行为缓慢、应对危机能力弱化。

5、非关税壁垒等新的游戏规则引发的危机

对于走向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目标国出台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标准或政策,都有可能给这些国际化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说新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家知道现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越来越严,过去可以被允许的,现在可能不被允许,现有的经营活动突然被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围,也会引起企业危机,还有现有的经营模式被宣布非法,还有所以来的游戏规则被新规则所取代,还有所依赖的技术被淘汰,等等,这些新的法规、新技术、新标准都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

二、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

引起民营企业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少民营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初期靠家庭作坊式管理还很有效果,随着企业的壮大,有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资源和企业环境,便出现决策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特别是对危机的预警意识,更缺少危机出现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因素加上目前不断变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或者贻误解决的时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甚至让企业走向衰退与灭亡。

那面对这样的现象,面对动态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民营企业该如何防范和克服这些危机呢?我们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已经小有所成的那些“感觉”不错的企业,要把危机管理上升到战略的角度,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航行提供保障,也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防御、处理能力融入战略管理的规划中,企业把危机管理列为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将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公司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性危机管理体系分为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性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层战略。这个层面是在公司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界定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及其范围,最终确定危机防范的措施、流程和组织形态,一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发生异常变动对公司战略产生的危机、主要竞争对手突然发生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危机、政府政策发生变动产生的危机等。第二个层面是策略性层面,也就是战略管理中的职能层面,危机管理包括了技术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危机、质量危机管理等。

一般危机战略管理包括四大环节: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

实施和战略监控。(见下图)

我们要注意企业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里,企业的战略环境就是由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它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企业和战略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与互相制约的关系,由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企业战略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竞争的范围与合作空间无限扩大,进入了一个无“疆界”的竞争时代,许多产业也正在走向整合,很难界定产业的起点与终点,技术边界也在模糊,但是企业如果想谋求长远,都必须注意在大的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共生的问题。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依赖于其自身对战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协同进化能力,企业的使命就是谋求与战略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建立危机管理系统

史蒂文•芬克(StevenFink)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罗伯特•希斯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包括管理者和主管去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应对危机局面、如何从危机中很快复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对此的通用说法是危机管理“PPRR”模式,“PPRR”模式指危机管理四个阶段的,即危机前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时的应对(Response)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

对企业来说要制定危机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要成立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或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的企业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开展企业危机的自测和预防,开展培训和演练,制定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制定危机中的改革措施等等。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动态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影响因素的出现也使危机“防不胜防”,因而,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必须将事前预防与事中处理并重,在“防”的同时积极应对、科学处理“不胜防”的突发性危机,化危为安、实现振兴是危机管理追求的目标。

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那些可预见的冲突事件或潜在的威胁与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根据一些信号要提前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可能存在的诱发危机的因素,准备危机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此时危机还处在潜伏状态,企业能够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有较为充分的时间按照程序化决策的过程展开危机预防,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预警的防火墙―“危机教育”、“环境信息监测与评析”、“危机的预测与预报”、“危机的预控与处置”。通过这样的“防火墙”,我们便能够根据“信号”提早觉察到“危机”的到来。

2、扭“危”为“安”

每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面临复杂和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影响。国家新政策、行业新制度的出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变化、产品或服务接受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自然条件或生产资源状况的突变、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预防”危机,还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采取恰当的措施,扭“危”为“机”。

在这个阶段,重视媒体作用,与相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及时沟通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企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在日常的中与媒体建立互相双赢的伙伴关系,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和媒体的沟通,要通过高素质的公关部门不断保持和媒体的交流,以取得媒体的认同;二是危机来临时,企业要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通过坦诚来赢得公众谅解。在这个阶段,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准确的决策、面对的困境的不气馁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通过努力和媒体的帮助扭转恶劣的局面。

3、危机后的和复苏

既使企业采取了有效的危机处理方式,企业的日常经营、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很难一下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危机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就是重塑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危机后的振兴。在这个过程要注意通过一系列的公关策划,重塑企业形象,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企业应该统筹进行规划,通过策划使企业从危机中复苏。总之,要尽一切努力避免使你的企业陷入危机;但一旦遇到危机,就要接受它、管理它,并以战略的思路与眼光规划未来。

篇4: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

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一部分,即使企业的产品不出口,在家门口面临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国际化的。在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像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抛向了全球竞争的舞台,中国企业遇见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机遇,但同时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大量增加,市场环境变动更为频繁,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有时足以令企业灭亡,危机不断出现更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常面临的危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调查人员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结果表明,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危机。我们归纳一下,民营企业通常面临以下的危机:

1、人才资源的危机

据相关调查,有33.7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甚至有些技术人员离职带来的公司机密的泄漏与产品的仿制。

2、资金断流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而一旦有了融资渠道,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或者不恰当的多元化的战略带来的资金链的断裂,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公共关系的危机

企业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因为媒体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这方面的追究,个别事件引起对企业的猜测和不信任,还有谣言的广泛传播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4、管理决策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带来危机;或者在企业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由于“路径依赖”和“惰性作用”等原因使企业的操作状态与组织的现实环境和规则发生矛盾、企业的安于现状和企业发展的意愿形成冲突,造成企业行为缓慢、应对危机能力弱化。

5、非关税壁垒等新的游戏规则引发的危机

对于走向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目标国出台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标准或政策,都有可能给这些国际化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说新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家知道现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越来越严,过去可以被允许的,现在可能不被允许,现有的经营活动突然被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围,也会引起企业危机,还有现有的经营模式被宣布非法,还有所以来的游戏规则被新规则所取代,还有所依赖的技术被淘汰,等等,这些新的法规、新技术、新标准都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

二、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

引起民营企业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少民营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初期靠家庭作坊式管理还很有效果,随着企业的壮大,有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资源和企业环境,便出现决策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特别是对危机的预警意识,更缺少危机出现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因素加上目前不断变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或者贻误解决的时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甚至让企业走向衰退与灭亡。

那面对这样的现象,面对动态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民营企业该如何防范和克服这些危机呢?我们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已经小有所成的那些“感觉”不错的企业,要把危机管理上升到战略的角度,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航行提供保障,也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防御、处理能力融入战略管理的规划中,企业把危机管理列为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将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公司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性危机管理体系分为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性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层战略。这个层面是在公司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界定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及其范围,最终确定危机防范的措施、流程和组织形态,一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发生异常变动对公司战略产生的危机、主要竞争对手突然发生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危机、政府政策发生变动产生的危机等。第二个层面是策略性层面,也就是战略管理中的职能层面,危机管理包括了技术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危机、质量危机管理等。

一般危机战略管理包括四大环节: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

篇5: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论文

基于动态过程的民营企业危机战略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企业在动态变化的宏观环境下,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有时足以令企业灭亡,危机不断出现更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探讨了在当前动态环境下企业如何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建立危机管理系统。

关键词:危机战略管理危机管理系统

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一部分,即使企业的产品不出口,在家门口面临的竞争对手仍然是国际化的。在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企业像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抛向了全球竞争的舞台,中国企业遇见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机遇,但同时不可预测性的问题大量增加,市场环境变动更为频繁,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有时足以令企业灭亡,危机不断出现更成为很多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在正确危机管理理念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危机识别和危机处理能力,是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常面临的危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调查人员将正面临1-2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一般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3-4种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中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将正面临5种以上危机的民营企业界定为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结果表明,根据这一划分,有超过半数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被访民营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危机。我们归纳一下,民营企业通常面临以下的危机:

1、人才资源的危机

据相关调查,有33.7%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人力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甚至有些技术人员离职带来的公司机密的泄漏与产品的仿制。

2、资金断流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瓶颈,而一旦有了融资渠道,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的失误或者不恰当的多元化的战略带来的资金链的断裂,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3、公共关系的危机

企业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引起的法律纠纷,因为媒体对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这方面的追究,个别事件引起对企业的猜测和不信任,还有谣言的广泛传播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

4、管理决策的危机

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带来危机;或者在企业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由于“路径依赖”和“惰性作用”等原因使企业的操作状态与组织的现实环境和规则发生矛盾、企业的安于现状和企业发展的意愿形成冲突,造成企业行为缓慢、应对危机能力弱化。

5、非关税壁垒等新的游戏规则引发的危机

对于走向国际化的民营企业,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目标国出台的一系列新的规定、标准或政策,都有可能给这些国际化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说新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大家知道现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标准越来越严,过去可以被允许的,现在可能不被允许,现有的经营活动突然被列入限制或禁止的范围,也会引起企业危机,还有现有的经营模式被宣布非法,还有所以来的游戏规则被新规则所取代,还有所依赖的技术被淘汰,等等,这些新的法规、新技术、新标准都可能引发企业的危机。

二、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

引起民营企业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少民营企业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初期靠家庭作坊式管理还很有效果,随着企业的壮大,有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也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资源和企业环境,便出现决策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特别是对危机的预警意识,更缺少危机出现时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些因素加上目前不断变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导致不少民营企业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或者贻误解决的时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甚至让企业走向衰退与灭亡。

那面对这样的现象,面对动态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我们民营企业该如何防范和克服这些危机呢?我们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已经小有所成的那些“感觉”不错的企业,要把危机管理上升到战略的角度,进行危机的战略管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航行提供保障,也就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防御、处理能力融入战略管理的规划中,企业把危机管理列为公司战略的实施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将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和资源列入公司战略管理的体系当中。(见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略性危机管理体系分为两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性层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层战略。这个层面是在公司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界定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及其范围,最终确定危机防范的措施、流程和组织形态,一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环境发生异常变动对公司战略产生的危机、主要竞争对手突然发生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危机、政府政策发生变动产生的.危机等。第二个层面是策略性层面,也就是战略管理中的职能层面,危机管理包括了技术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危机、质量危机管理等。

一般危机战略管理包括四大环节: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监控。(见下图)

我们要注意企业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里,企业的战略环境就是由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它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构成的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企业和战略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与互相制约的关系,由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企业战略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竞争的范围与合作空间无限扩大,进入了一个无“疆界”的竞争时代,许多产业也正在走向整合,很难界定产业的起点与终点,技术边界也在模糊,但是企业如果想谋求长远,都必须注意在大的生态环境中的和谐共生的问题。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依赖于其自身对战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协同进化能力,企业的使命就是谋求与战略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建立危机管理系统

史蒂文芬克(StevenFink)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罗伯特希斯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包括管理者和主管去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应对危机局面、如何从危机中很快复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对此的通用说法是危机管理“PPRR”模式,“PPRR”模式指危机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即危机前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前的准备(Preparation)、危机爆发时的应对(Response)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Recovery)。

对企业来说要制定危机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要成立企业危机管理委员会,或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的企业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开展企业危机的自测和预防,开展培训和演练,制定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制定危机中的改革措施等等。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动态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影响因素的出现也使危机“防不胜防”,因而,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必须将事前预防与事中处理并重,在“防”的同时积极应对、科学处理“不胜防”的突发性危机,化危为安、实现振兴是危机管理追求的目标。

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那些可预见的冲突事件或潜在的威胁与风险建立预警机制,根据一些信号要提前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可能存在的诱发危机的因素,准备危机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损失。此时危机还处在潜伏状态,企业能够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有较为充分的时间按照程序化决策的过程展开危机预防工作,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预警的防火墙—“危机教育”、“环境信息监测与评析”、“危机的预测与预报”、“危机的预控与处置”。通过这样的“防火墙”,我们便能够根据“信号”提早觉察到“危机”的到来。

2、扭“危”为“安”

每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面临复杂和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影响。国家新政策、行业新制度的出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变化、产品或服务接受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自然条件或生产资源状况的突变、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预防”危机,还要勇于面对现实,敢于采取恰当的措施,扭“危”为“机”。

在这个阶段,重视媒体作用,与相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及时沟通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企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媒体建立互相双赢的伙伴关系,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和媒体的沟通,要通过高素质的公关部门不断保持和媒体的交流,以取得媒体的认同;二是危机来临时,企业要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通过坦诚来赢得公众谅解。在这个阶段,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准确的决策、面对的困境的不气馁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通过努力和媒体的帮助扭转恶劣的局面。

3、危机后的总结和复苏

既使企业采取了有效的危机处理方式,企业的日常经营、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很难一下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危机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就是重塑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危机后的振兴。在这个过程要注意通过一系列的公关策划,重塑企业形象,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企业应该统筹进行规划,通过策划使企业从危机中复苏。总之,要尽一切努力避免使你的企业陷入危机;但一旦遇到危机,就要接受它、管理它,并以战略的思路与眼光规划未来。

参考目录:

1、吴启宏.论危机管理与危机沟通[J].现代管理科学,(7)

2、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3、佘廉.企业预警管理〔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孙彩等.对危机管理的原则及程序的探讨〔J〕.科技与进步,(4)

5、郑华,王军波.企业危机管理探讨〔J〕.经济管理,(13)

篇6:战略管理的艺术与科学

如果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并多少知道我们是如何到达这里的,就可以看出我们将走向哪里,所有这些就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评价企业能够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战略活动的意义,即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为了做到这一点,战略管理需要对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研发生产、信息化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规划和管理,不是是评价调整,来实现企业的成功。由此可见,战略管理活动必定经历规划、实施、评价这三个阶段成为一个完整的流程。

在战略规划阶段,要确定任务方向,进行SWOT分析,资源配置、建立目标,制定出可供实施的方案。这一方案必须是企业的资源能够做到的,让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一旦战略偏差,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败。

在战略实施阶段,我觉得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到信息系统,各个部门和管理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并紧密配合实施工作。关键之处在于HR和财务。

由于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战略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改,这就需要战略评价。审视外部环境,综合业绩数据,制定修改方案并实施。

世界万物处在不同的变化中,哲学上讲现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未来的我不是现在的我,现在的我要同过去的我斗争,同未来的我抗衡。一个个体这样,有各个不同个体组成的市场更是如此。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很多不可预见的和未知的事情必定会在我们的面前发生。那么,摆在每个战略制定者面前的,要进行的战略制定到底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还是科学研究。

我们时常被人告知经验的重要性,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经验、判断和感觉,也一直存在,更有很多成功人士凭直觉一次次带领自己的企业走出困境,创造辉煌。这种描述下,战略管理该是一门艺术,管理者随性挥洒,

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当艺术遭遇商业化,那份独有的洒脱就消退了。战略管理更是如此,因为它本来就是市场活动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市场而单独存在。虽然时时在变化,但是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平衡运动的。当它向着一个未知高速运动时,经验管什么用。经验只是对已知事务的地思考和沉淀。这个时候,战略管理不得不注重科学研究和分析。

因此我们可以获得结论:战略管理是艺术和科学融合的管理,市场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在决策时的方法偏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略管理过程是在复制那些知晓和善于分析商务实际、具有良好直觉的出色管理者的思维方式。

任何一个战略制定者,都是在做一套全新的东西,即使市场上有很多同类的东西存在。但是,作为战略制定者应该明确的知道,现实中不存在完整的方案,只存在各种信息的碎片。并且这些碎片在你用得着的时候,总是少之又少,很多还掌握在信息售卖人的手中。这种情况决定了一个战略制定者必须很好掌握的技巧——对未知事物进行合理的假设。这就可以看作是凭经验和直觉进行的过程。在制定方案时,要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来指导假设的形成,并在方案中明确地进行陈述。接下来就是分析了。这接下来的就是科学的方法了。

分析的重点在于你如何支持这一决策,如何实施,没有永恒的正确地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都是全新的,分析必须对你的假设有充足的论证。论证你的方案切实可行,没有超过企业的行动能力。

所有的夸张、保守、偏见都将影响决策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RUDYARDKIPLING曾经说过:我拥有六个忠诚的仆人,他们教会我一切。他们是:何人、何时、在何处、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又如何去做。战略制定者要阐述什么,就是这些问题,具体的阐述出来。最终,将方案与公司已有的行动方案进行比较、评估,从而获得创新突破。

当你将方案与管理成员进行讨论时,你只需要做好一个倾听者和奉献者就行了。

综上所述,在进行战略制定的时候,要遵循这些原则:

要实际、要有据、要现实、要具体、要有独创性,要做一个好地倾听者和奉献者。

篇7:战略管理的艺术与科学

如果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并多少知道我们是如何到达这里的,就可以看出我们将走向哪里,所有这些就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评价企业能够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战略活动的意义,即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为了做到这一点,战略管理需要对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研发生产、信息化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规划和管理,不是是评价调整,来实现企业的成功。由此可见,战略管理活动必定经历规划、实施、评价这三个阶段成为一个完整的流程。

在战略规划阶段,要确定任务方向,进行SWOT分析,资源配置、建立目标,制定出可供实施的方案。这一方案必须是企业的资源能够做到的,让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一旦战略偏差,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败。

在战略实施阶段,我觉得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到信息系统,各个部门和管理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并紧密配合实施工作。关键之处在于HR和财务。

由于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战略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改,这就需要战略评价,

审视外部环境,综合业绩数据,制定修改方案并实施。

世界万物处在不同的变化中,哲学上讲现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未来的我不是现在的我,现在的我要同过去的我斗争,同未来的我抗衡。一个个体这样,有各个不同个体组成的市场更是如此。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很多不可预见的和未知的事情必定会在我们的面前发生。那么,摆在每个战略制定者面前的,要进行的战略制定到底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还是科学研究。

我们时常被人告知经验的重要性,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经验、判断和感觉,也一直存在,更有很多成功人士凭直觉一次次带领自己的企业走出困境,创造辉煌。这种描述下,战略管理该是一门艺术,管理者随性挥洒。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当艺术遭遇商业化,那份独有的洒脱就消退了。战略管理更是如此,因为它本来就是市场活动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市场而单独存在。虽然时时在变化,但是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平衡运动的。当它向着一个未知高速运动时,经验管什么用。经验只是对已知事务的地思考和沉淀。这个时候,战略管理不得不注重科学研究和分析。

因此我们可以获得结论:战略管理是艺术和科学融合的管理,市场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在决策时的方法偏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略管理过程是在复制那些知晓和善于分析商务实际、具有良好直觉的出色管理者的思维方式。

篇8:社会责任战略下联想集团的转型情况分析论文

社会责任战略下联想集团的转型情况分析论文

[摘要]战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哈佛管理学大师波特等人提出的最新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企业执行社会责任应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利用专业优势提高执行效率和质量;并将执行社会责任与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结合起来。为此该理论还提出一系列执行原则。本文结合联想集团的CSR转型,阐述了该理论的精髓。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CSR战略

2007年底,联想集团宣布2008年之后将不再作为奥运全球TOP赞助商,取而代之的是“公益创投计划”,为初创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提供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支持,并为此专门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总监一职。从奥运赞助商到公益组织赞助商,联想的企业社会责任(CSR)战略发生重大转型。作为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联想的行动体现了世界一流的CSR战略,为中国企业的CSR管理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一、战略CSR理论与联想的转型

从转型前的战略来看,联想集团赞助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典型的公益营销行动。然而哈佛管理学大师波特等提出的战略企业社会责任(CSR)理论认为,公益营销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CSR战略,其影响的是公众注意而非社会环境;所改善的是企业声誉,而非竞争优势。成熟的CSR战略应该主动改善社会环境和企业竞争优势,追求社会与企业的共享价值。

基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Porter&Kramer(2006)指出,企业对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企业价值链上的运营活动产生;社会对企业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提供的竞争因素环境产生。前者包括企业价值链活动为社会创造的福利效应或者造成的负面影响。后者包括投入要素环境、竞争规制和激励制度、当地市场规模和成熟度、相关支持性产业等四大领域。这其中任何可以通过投资改善的社会因素,都是可以成为CSR的目标。企业应该基于对自身价值链和竞争要素环境的分析,选择最有价值的社会议题。联想“宣布今后将按主流业务方向选择资助的项目”,并将缩小数字鸿沟、环境保护、教育、扶贫赈灾确定主要资助方向,就体现了这一遴选原则,其项目一方面促进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知识水平、环境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得联想集团在长期获得更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和人力资源环境。

二、如何执行社会责任

战略CSR理论认为,企业应将遴选出的社会议题与商业战略整合在一起,形成包含CSR维度的新战略。进而依据新战略执行一系列行动计划,这些计划将包含CSR维度或者根本就是完整的CSR行动。为此必须让各级经理人和全体员工建立CSR意识,明确自身业务环节对完成CSR目标的意义和价值;然后把CSR目标合理分解到各个运营环节,建立恰当的绩效考核体系。正如联想集团计划资助公益组织一样,企业往往需要资助非盈利组织具体执行。Porter&Kramer(2002)提出了这种慈善捐助的价值创造三原则。一是选择最佳执行者。非盈利组织的一些外在声誉往往并不能说明他们是最好的执行者。企业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找到在特定社会问题领域最有效率的工作者。这时,如果该社会议题与企业自身业务关联紧密,那么企业就能凭借自身经验和网络资源获得该领域的较充分信息,挑选出最佳人选。联想集团采用了面向社会征集公益行动方案的形式,不失为一种甄选的好方法。二是向其他捐资人宣传。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向同业或产业集群中其他潜在的捐资人宣传,捐助的项目和执行项目的非盈利组织,这实际是向他人发出了项目可信度的信号。藉此,可以放大投资效果,分担成本压力。三是改善执行者的绩效。如果社会议题与企业自身业务关联紧密,那么企业能够向作为执行者的非盈利组织提供自身的专业知识、内部资源等非资金支持,以提高其执行能力。

随着中国企业CSR行动的深入展开和越来越多的对外投资,迫切需要开展真正的战略CSR行动。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够深刻影响社区和环境的改善并有效推动其发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够通过CSR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长期持续改善。通过研究2006年和2007年发布的全部CSR报告,我们发现,有关企业普遍重视维护投资者、雇员、顾客、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然而所开展的CSR活动基本都是局限于响应政府、NGO组织等利益相关者要求和倡议,在环保方面以消除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为目标,在社区发展方面,改善的效果大于社区建设的效果有限,而企业也仅改善了公共关系、企业形象。捐款是主要的手段,由于缺乏企业专业资源的有效参与,和专业的设计策划,CSR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联想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CSR战略转型的榜样,但转型能否成功,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国外垃圾回收利用对我国的启示

浅论自然科学的特点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启示

考察报告

材料考察报告

西方企业战略变革理论述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绿化材料考察报告

材料考察报告总结

考察报告格式

墙面材料考察报告格式

赴山东学习综合实践课考察报告

联想集团科学战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启示
《联想集团科学战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联想集团科学战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启示(共8篇)】相关文章:

出国考察报告2022-11-09

施工单位的考察报告2022-09-02

境外考察报告范文2023-01-31

广州考察报告2023-07-15

西藏基础教育考察报告2022-05-06

关于政治时代的劳动者教案合集2022-06-03

赴名校学习考察报告2022-08-03

参加专家考察报告2022-08-21

考察情况报告2022-09-25

人才考察报告材料2022-11-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