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回忆散文:老街老巷老屋

时间:2023-07-12 08:18:5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城回忆散文:老街老巷老屋(集锦11篇)由网友“杜冷丁”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城回忆散文:老街老巷老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城回忆散文:老街老巷老屋

篇1:小城回忆散文:老街老巷老屋

娜娜不止一次念叨过,想带我去趟她儿时住过的老街老巷老屋。

这天大早,老宴春早茶过后,径直去了街对面的“芦州会馆巷”,沿着一条曲里拐弯的巷弄一路寻去,半信半疑找到了她家住过的那间老屋。门牌号不见了,老屋还在,问了两位遛狗,散步的老人,老人说他们在这住了三四十年了,老街坊该搬的都搬走了,原来的老房子也租给了人家,曾经的记忆已经模糊,但还是能记起那家姓万,那家姓王。

娜娜说一切好像都没什么变化,只是物是人非了。赶上大清早有些阴冷,巷子里没多少光亮,家家都还在被窝里捂着,小城方言俗语称“挖筶子”。走在巷子里,踩在石板上的动静不小。立在门口的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瞅着我俩,都指望来了拆迁办的人,尽快让他们走出这老街老巷,也住上高楼大厦。

巷子里有几家在生炉子,一股股浓烟从巷头被风刮到巷尾,整个一条巷子飘出70年代乡里乡亲的味道。走在巷子里,能看出娜娜心里的不平静,巷子口那幅蓝底门牌上分明写着“贾家巷”,她的脚步陡然加快起来,自顾往前摸索着。站在从前自家门前,她能清晰回忆起奶奶唤她回家吃饭,能浮现出她在隔壁小朋友家玩耍着的情形。她指给我看了那间父母结婚时的那间不足9平米的婚房,一位新邻居正好从屋子里走出,有些莫名其妙的眼情在与我们对视。

巷子套着巷子,巷子挨着巷子,巷名绕着巷名,绕来绕去,看上去几乎没了区别。很多人家的门前都被钉上了一个金字招牌,显然是旧时期哪家的民居,哪件民宅,有某种历史价值被当作珍贵建筑保护起来。这条老巷,再怎么陈旧,再怎么残破,这里曾经紧邻小城六七十年代最繁华的“大西路”闹市区,住在这里的人家那可都是些市中心的人家,有过他们风风光光的年代。

对我并不陌生的是这里的一条“魏同兴巷”,80年代有过一所“云台幼儿园”。记得连续几年,被幼儿园园长邀请,年底左右,会带着一批头套,专门来这里为小朋友们化妆,当然是特殊造型妆,小朋友们演的节目是童话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那些年,我还在文工团,也正学着化妆造型。除了给一位扮演“白雪公主”的女孩化,还得一个个为“七个小矮人”化不同样的装扮。这个节目也许是这家幼儿园的看家节目,年年都要演,都会获奖。每回化完妆,我会跟小朋友们一起吃“儿童午餐”,小盘子,小碗的,吃不饱也得装作吃饱了。临走时,老师们都会往我包里塞给我一堆给小朋友们的礼物,说回去带给我女儿的小意思。

如今,幼儿园已经改成了社区医院,大门的朝向也变了方位。娜娜说,她小时候就上的这家幼儿园,我说,那会儿怎么没见你呢?她无语。

七绕八绕,从小巷绕了出来,看得出来,娜娜的思绪还没绕回来。

问过巷子里的老人;这里会拆迁吗?老人的回答有些黯然:估计不会吧?这么多人家,住了这么多年,从来也见有人来勘查过,反正我们会在这住上一辈子了,就看下辈子的福分了。

昔日繁华的大西路,除夕这天显得尤其静穆,天还没放晴,阴冷阴冷的,街面上的店铺全都关门打烊回家过年去了。记得这条街曾经有过一段轰轰烈烈打造成“民国商业街”的动静,街道两旁也留下了民国门面房的门脸儿和“大样”,折腾了一半就搁下了,剩下了眼前这幅不伦不类的模样。

其实,这条老街老巷,这里的老屋,老房,不如稍稍捯饬捯饬,弄成一个“年代民居”式的建筑群或是特色“民居小镇”。在这座小镇里,恢复到从前所有的生活方式,邻里关系,大锅小灶,七大姑八大姨的,追回失落的“民风”和“亲情”,这座小城,是不是也会跟着更接地气,更有亲情,更具魅力了呢?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篇2:老巷经典散文

老巷经典散文

驻足在老巷,细细的算来,已经两年有余了。但对于一个在异乡漂泊的人来说,离开故乡片刻,就仿佛是半个世纪一般。

这是南北向的几条小巷,没有成都的宽窄巷闻名遐迩,没有杭州街巷的绵长幽深,没有安徽徽式巷子的古色古香,但是,在我的眼中,唯有故乡的老巷令人难忘,令人梦牵魂绕。

老巷,再普通不过,普通的在北方的村落,四处可见。小巷的左右林立着错落有致的房屋,那房屋一抹的青砖黑瓦。那路,是用青石铺就的,铺于何年何月,无从考究。在我的印象中,那里是我故乡的印记,故乡的象征。

所谓的老巷,就是南北纵深的五道巷子,传说系当年许氏地主的宅子。父亲一直告诫我,那个地主心慈善良,没有地主的架子,从不亏待长工和短工。父亲幼时,家境贫穷,三岁丧母,又遭到继祖母的虐待,因此,年幼的父亲,常常挨饿,不得已就去胡同里地主家里讨口饭吃,父亲不敢敲门讨要,只是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着地主家的人开门出门,地主仿佛明白父亲站在门口的用意,总是一块窝头,一个馒头打发父亲,让父亲在那个极其贫穷艰难的童年时代,没有饿死,得以存活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地主被专政,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抓走,有的逃到外地,留下的一个孤老婆子受着管制。那些巷子里的错落有致的房屋,分给了村子里的贫下中农。这个时候,巷子里住进了异姓人家,李家,陈家,王家,许家,徐家。

我对老巷,一直保持着敬畏的心。不知道何故,我怕老巷,尤其是夜晚,会出奇的怕。万籁俱寂的夜晚,没有灯光,只有屋宇下的树影婆娑起舞,那声音沙沙地响着,偶尔会有几声犬吠,几声驴叫传来,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走在老巷里,那青石铺就的路上,会发出“咚咚、咚咚”的回音,那回音会此起彼伏。我就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我从小胆小如鼠,这也多缘于老人的鬼故事,他们常常告诉我,这条胡同闹过长毛鬼,那条巷子闹过吊死鬼,那个胡同有过鬼打墙。说着无心,听着有意,所以,我就害怕,尤其是夜晚,断然不敢出门。

鬼倒没有见过,倒是在我童年时代,见过我一个幼时伙伴的继父,在小巷里的门框上上吊自尽,我当时可能莽莽撞撞的去叫小伙伴挖野菜,就那么让我亲眼目睹了小伙伴的继父吊死在门框上,那长长的舌头耷拉在胸前,那次我是吓坏了,此后,提到老巷,心里就有了怵意。

那个小伙伴,忘记了名字,本就是苦命之人,跟随母亲改嫁来到我们村,住上了分到的地主的三间好房子,可惜,她的继父好吃懒做,没有几年,家就被败了个精光,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撇下本就苦命的母女。小伙伴的母亲,又一次改嫁,带走了幼时的伙伴,不知去向了何方?四十多年过去了,我时常会梦见那个幼时的小伙伴,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一件枣红色的补着补丁的夹袄,又瘦又小。我就常常想,现在日子都好了,但愿那个小伙伴,能够过上好日子,能够一生幸福安康。

幼年的时候,总是记得一个本家奶奶,拄着拐棍,走在那老巷里,那拐棍就会发出“笃笃、笃笃”的`声音。老人那三寸金莲,颤巍巍地走着,使人总是担心,走不安稳要摔倒的样子。长辈告诉我,本家奶奶命苦,年轻的时候,也是富裕人家的女孩,裹着三寸的金莲,远近闻名。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就在集市上和本家的爷爷相亲,当时本家爷爷一眼就相中了姑娘的三寸金莲,那时候,相亲只能在轿子外面,看看姑娘的小脚。本来定在八月十六结婚,本家爷爷娶来了三寸金莲的本家奶奶,入了洞房,谁知,看到的是脸上长着麻子的丑姑娘。本家爷爷一夜无眠,第二天就闯了关东。撇下本家奶奶一人,终生未嫁,守着老巷,守着老屋,孤苦伶仃的过着日子。

幼时,我不到上学的年龄,就早早的上起了小学。每天,我总要穿过老巷,走到位于村子西南的学校。没有书包石板的我,还是姐姐弓下身子,让我踩着她的肩膀,在老巷的墙头上揭下了一片瓦片,成了我上小学一年级书写的工具,直到那块瓦片,被我磨的瓦亮,直到我考试考了双百,得到了一块石板,我还是不舍得丢掉那块瓦片。

每当傍晚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那老巷里就飘来了深深浅浅的香味,有炖小鱼,有炒韭菜,有菠菜炖粉条的香味…….孩子们就在大人的吆喝声中走回位于老巷的家里。回到家里,我的母亲用黄色的玉米面做好了大饼子,碗中还蒸了一碗小咸鱼,让我垂涎三尺。我们一家人,虽然贫穷,但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最简单的农家玉米贴饼子,还有小咸鱼,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

老巷老了,和四周新盖的新瓦房,极其的不协调。抚摸着日渐斑驳的老巷里的墙壁,会有残渣稀稀疏疏的掉下来,残垣断壁。历经了百年风雨的侵蚀,老巷老了,老的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老的像本家奶奶颤巍巍的身躯,老的让人担心,它会倒下来,老的让人心痛……

独倚在异地都市的高楼的窗前,我向故乡凝望,久久的,久久的。我知道,我注定漂泊的灵魂总是想与老巷相依相偎,那是我心灵的寄托。老巷会永远无怨无悔地接纳我,只是因为,我是你的孩子,一个注定漂泊,注定长不大的孩子。

故乡的老巷,你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你,多么地想念你吗?

篇3:回忆老屋经典散文

回忆老屋经典散文

回老家过年的闲暇之余,忽然想起老屋,顿时萌发有种重拾记忆的冲动。于是轻轻推开那扇被风雨剥蚀的木门,“吱吱呀呀”作响的推门声单调而又沉重,如同推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又似生命无声的叹息,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后,落寞低吟的迎接着久别主人的归来。

驻足老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残缺不全的瓦片和肆无忌惮疯长的野草,皆是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浓重的霉味儿夹杂着潮气直钻鼻孔,椽条、梁头、屋角挂满了蛛网,长期无人居住,这里便成了蜘蛛和老鼠们的天堂。冷不丁窜出来的老鼠,发现不期而至的我惊慌失措的择路而逃。一缕暖阳拼命的从瓦缝里钻进来,斑驳斜射在杂乱无章的老屋。门楣抖落下来的尘埃,仿佛诉说着被人遗弃无人问津的悲凉,此刻赤裸裸的演绎着生命高潮后的惨败和不甘,倏然间我似乎领悟到了生命在显赫和辉煌后落幕的无奈和感慨。

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历历在目,忆起那年那月的那些旧事,心里直感觉隐隐作痛。那时候老屋房梁上,冬春之交燕子携着春天的气息从远方飞回来,黑色的精灵落户在老屋的房檐,不知疲惫的飞进飞出,衔草筑巢,哺育乳燕,呢喃窃语,给老屋平添了多少天伦。小时候奶奶告诉我燕子是吉祥鸟,住在谁家就会带来祥瑞之气。因此我暗自思忖每年燕子这么喜欢光顾老屋,一定会全家带来好运,这或多或少有点唯心论,但我对此深信不疑。

老屋后院有奶奶亲手种下的桃树、杏树、梨树,一到春天这些果树最先嗅到春的味儿,一古脑竞相开放,红的一簇簇、白的一团团,姹紫嫣红的花潮,肆无忌惮的流淌在春色间,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而今树的原址已建起了房子,只留下残缺不全的记忆空余恨。

最让我难忘的是老屋阁楼里时常传出四叔缠绵悱恻的小提琴悦耳动人的《梁祝》,琴声哀婉悠扬,曾给我童年带来多少美好的旋律。四叔在我的记忆里是我特崇拜的人,舞文弄墨、吹拉弹唱无所不能,一手飘逸飞舞的毛笔字方圆几里无人不晓。在四叔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我渐渐喜欢上文学,喜欢将喜怒哀乐揉入文字,在这种影响,我好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价值。

光阴荏苒如同白驹过隙,若干年后的今天,人去楼空,物似人非,老人们相继故去,孩子们也成家立业各奔东西,老屋似乎已经完成的它的使命,一步步走向衰朽和破败,在摇摇欲坠中默默的接受着生命的洗礼和浮华背后的苍凉,在渐行渐远的岁月中失去了往昔的风采,此情此景颇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站在残垣断壁中,耳畔仿佛萦绕着绵长动人的琴声。

老宅,虽然走出了我的视线,走出了我的生活,却永远走不出我的回忆,深远的回音带我走过童年,走过那段青葱岁月。在不经意中我拾起那段记忆,其实也是对生命过往的一种祭奠!

篇4:老屋已老散文

老屋已老散文

20xx年,家乡的冬天依旧不是很冷,南方的冬天让人觉得蠢蠢欲睡。每年我都会在这时候回家过年,为的不是年味的浓郁,而是老屋里的老人,只为能多看他们两眼。

在外生活已经有,习惯了外面世界的繁花似锦,唯一不习惯的是家乡的亲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家给我的感觉既有快乐又有惶恐,自从20xx年奶奶去世以后,这种惶恐的感觉便与日俱增。

我的老屋在农村,那是一座北京四合院似的小院子。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爷爷们那一辈一共有四兄弟,我爸这一辈有十几个堂兄弟,而到了我们这一辈就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堂兄弟姐妹。在农村,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的大家族。

童年的老屋充满了快乐的味道,每到过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老老小小,热闹非凡。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有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所有人拿着板凳坐在院子里,四队老人们在最前面坐着,中间就成为我们“演员”的舞台,院子里那几十个孩子就是表演的嘉宾。

表演节目五花八门,男生们耍着自己自创的“武打招式”,而女生们则高唱着学校里老师所教的歌曲,没有伴奏,没有电视,有的只是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这成为每年小院里必备的过年节目。只是后来当我去外地上高中后,其他孩子也慢慢长大,这个节目才逐渐成了我们童年的回忆。

时间让曾经的'孩子变成了成熟的青年,也苍老了老人们两鬓的白发。已经记不得这是我第几次作为一个“游子”回家,但是老人们的容颜却清楚了刻在我的脑海中,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清晰的面容早已变得越发模糊。

20xx年,奶奶病逝;20xx年,另外2个老人相继离去。

曾经无比热闹的老屋突然就变得安静无比,恍如隔世,一切仿佛都还在昨天。这几年经济条件好了,大家都修了自己的新房子,也陆续搬离了老屋。于是这坍圮的老屋成为老人们最后坚守的堡垒,也成了我们记忆中最后的一丝牵挂。

我曾经问过爷爷是否和我们一起搬到新房子去住,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老房子需要人住,不然就没有生气了”,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那里有老人们一辈子的坚守,有他们一辈子的回忆,老屋就是他们的所有。

老人已逝,老屋已老。

篇5: 老屋的回忆散文

老屋的回忆散文

夜里,走过狭窄的巷道,各种管道像蜘蛛网似的爬满整座楼房。浓郁的下水道气味扑面。门外散落着各种破旧的单车与电单车。这地方是我曾经生活了的地方吗?带着小谢踏上了三楼。“帮我量一下,我需要换换窗帘。”

“小胡老师,你小时候就住在这里吗?”

思想完全没在这样的问答上。绕着屋子转了一圈。这里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吗?

跟小谢说:“这里是餐厅,我所有的作业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间光线不好又最小是父母的房间,这件时我的房间,阳光最好,又通透,这件最大的是客厅,还有个阳台本是我的'书房,父亲特意画了一套图纸去做的书柜与书桌的组合家具。现在已是屋里的唯一家具了。”情绪有丝落寞。

上一家租户走了,走之前特意精心打理了一番。还算干净。远处的霓虹依旧。

母亲特意交代“你去把屋子重新粉刷一遍吧,再把灯和窗帘换一换。”

心想要出租的屋子又何必多此一举呢?真的走进了房间,十多年前的许多画面涌入心底。楼旁就是师大附小和师大附中,每次踩着预备铃的响声出家门,经常忘带作业和教科书,趁课间就可以跑个往返。

父亲节那天写了篇纪念中国式好父亲的文章。衍之说:“小朋友真正的爱就是隐藏于生活中的细碎与唠叨。你每次贪玩,不做假期作业,临近开学赶作业,父亲怕你睡不够,通宵帮你写大楷,让你去睡觉。朋友送你一堆狗,你回家只管逗逗它们,每次都是母亲帮你喂狗,父亲帮你遛狗,你高中补课,母亲每次都是开车送你到老师家,花几个小时的时间等在老师家楼下……这才是爱”

是呀60多平米的空间承载了一家人的爱。我们太习以为常到视而不见了。母亲和父亲本不该住在那么局促的地方,只因离我上学的地方近,就搬了过来。

租户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都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

突然懂得了母亲的心意“让她们住的舒服些,她们的付出,就是我的母亲和父亲的付出。”

今值感恩节,让自己真的学习感恩。感恩父母及所爱着的人。

篇6:关于老镇街道的散文:老街印记

在距县城西北十三公里处,座落着一个古镇,因历史上出过几个大人物而名声远扬。解放后,这里来了几个厂子和大单位,人流便也增加了很多,原本就很辉煌的历史又增添了好多亮光。

岁月沧桑,行政机构不停地变着花样,主政者换过一拨又一拨。前天还是刘主任,昨天又是个支乡长,今天又来了个张镇长。不过这些情况,在平民百姓的印象里,不是多么占位置的。在这古镇的中心,有一条东西穿行,近两千米长的老街道,却是这镇子上的人和十里八乡当地群众的永远记忆。

老街虽长但不直端,有人说这条街像条龙,这就更增加了一种神秘与神圣。旧时这里虽比不上县城繁华,但因有生意者与字号几十家近百家,格子门店铺一个挨着一个,加之三、七日古集市,赶集的人们川流不息,真称得上是商贾云集。街道的两头各建有一座大石牌楼,雕梁画栋,异常考究,巍然挺立,似两尊威风八面的勇士,保护着镇子上的平安。

解放后,由于“”破四旧及房屋破烂重建等多种因素,老街几乎面目全非,前些年残存的几户老门面也已消声匿迹,被新盖的水泥平板房而取而代之。能留住的只能是老街道的名字和那些与它有关的故事,还有出生在旧中国的那些年长的老人们,是他们的存在,留住了老街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在老街中心路南的一家宅子里,住着一个姓魏的光头红脸先生,是镇子上的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年轻时虽无读几年书,但一笔好写,不光钢笔字、毛笔字超人,头脑里更是文化满满,算得上这个镇子上的文化名人。他为人正直、正派,开店几十年童叟无欺,辣子面、辣子酱、咸菜、粉条 ,老街里的人在购买时首选他家的。

说魏老汉是文化名人,一点都不是夸张,他博览群书,满復经纶,别人知道的他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他也知道。他是镇子上的百科全书,这儿的历史、名人、文化、变迁、故事,没有他不知道的。他曾是几届政协委员,每每上级来人了解镇子里的事,都由他带路,寻找踪迹,为集体和群众服务从无报酬。连政府为街、路征名都由他物色人选。甘为民间事,永忠庄里人。

在老街的一个小巷里,还有一位不可小觑的人物,七旬老人张先生。他自幼学习二胡,不单拉一手二胡,还熟悉手风琴、三弦、笛子等五六种乐器,且唱歌一声亮嗓子。后当老师教音乐,培养了省、县级名演员多名,继而因优秀,才艺出众当了文化站长。在文化站工作的几十年里,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那一时段的文化事因他而强,因他而兴,还谱曲填词写歌,是镇子上与魏老先生并驾齐驱的一个亮点人物。

古镇老街上有一位老妈妈,听说还是半道学艺,开了个露天理发店(点)。由于到时兴理发店理发 ,年长的男性不便进出,加之收费高,且店老板也觉剃光头不挣钱,这些人便把这位大妈的理发店(点),当成了理头的唯有选择。但也甭说这位大妈,随属女性却一点不比男理发师差,几十年练就的剃头功夫,真可谓炉火纯清。理起头来一边说一边理,嘴快手快,技术娴熟到还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拿着刀子在人头顶上下左右、正向反向快刮快剃,好像胸有成竹的魔术师在玩耍,看得围观者目瞪口呆、提心吊胆。正常情况下,焖头、剃头、刮脸整套做完,也就超不过二十分钟,收费从当初的五毛、一块、两块、三块、四块到最后的五块钱,是全镇最廉价的理发店(点)。

古镇老街在时光荏苒的新老更替与变化中,还有好多的亮光点。当年被称为藏凤巷中一凤凰的卖酪糟老婆,卖甑糕的黑大个子老汉,街口处卖圆油糕的马全,嘴里不停抽烟的补鞋匠广广,还有那大口朵颐二店的羊肉泡馍……人物与市场现象,都为镇子上的市民留下美好的记忆。

最难以让人忘怀的是每年春节,这老街便成了灯的世界,花的海洋,人们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与欢乐中。老街的可敬可亲处在于,你若要为家里添一双新筷子,一个勺子,一个过筛辣面的小网罗,都可随处买得到,无所不有,一应俱全。

老镇在解放后,在改革后走向了以工业为主的强镇,但它始终无法代替老镇的老街。老街是小镇发展之源,没有老街就没有老镇,没有老镇就没有这老镇的今天,今天这高楼座座,工厂遍布的新镇。不仅又问,若你在这生活了二十年,三十年,甚或更多年,今天你却因这因那离开了这老街,你能忘记了这里吗?忘记不了!因为这里是养育你的地方!是成就你梦想的地方!是你从心的低处飞向高远的地方!不论它怎么发生变化,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都会一如继往地、永远地热爱她,热爱这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篇7:破残的老巷散文

破残的老巷散文

老巷。短狭的一条胡同。

拐一个角,又是一段落破萧条的凄清。接接连连的行人,怀揣着失落,颓丧,仰或幸福安逸的心事,转过那个寂寥的巷口;以一个出入频繁的过客的身份,经意或不经意的悠然过路。再在老巷的尽头,消散了,那成双或单的清影。没有任何的驻足留恋。

老巷,以一种永恒孤零的姿势默守着他眼前这一段寂寞的岁月。承受了什么?承受着什么?除了他的悲凉!

老巷老了,身子拘楼着,似乎要很足够的盛气才能立直了他那倾斜着的身子。墙壁上的红色广告纸,久经风雨的磨砺,已苍白的很;仿佛暂时充当这老巷花白的头发和胡须。老巷的骨头,在哪一天已经裂开了,从骨头逢里,生出些苍凉的青苔。似乎,这是他用来掩饰伤口的创伤膏。

韶光,吞噬了他的风华,夺了他的盛气,苍老了他的容颜。老巷忍受这,忍受这疼痛。默默不屈的坚守着他一片片零碎的岁月。

这冬夜,肆略冰冷彻骨的寒风,钻入残破的巷口,时而发怒的咆哮,时而散些嚣张的热情,撕心裂肺割进他苍凉的心膛。老巷默默的承受着。他承受着。他用他将要枯死了的身体,不屈的充当着谁家的墙院。

夜更深一些的时候,那原本恶很的寒风,似乎是累倦了,到了空荡冷清的马路巡视是否有新的作案的目标。它瞧见了,便露出诡异的笑,掀翻了那沐着细雨晚归人的伞儿,才恶贯满盈的继续飞远了,尽职尽责的为这空旷的冬夜效劳。

那撕,飞高了,飞高了。高到望不见的时候。天空沉沉的黑幕,转而又换了一种荒凉的铅白色又有了些微弱的光线。可这天,却冷了,更冷了。恍恍忽忽,有隐约的白色物体,逐渐鲜明些。老巷望见了,他远远的望见了。他更忧心了,愁着脸。身子微微发颤,抖落了脸上惨白的广告纸。那隐隐的白以一种娇媚轻浮的姿势,召集了整个冬夜的寒流,覆在老巷的身上,一层一层。迎合着那恶很的寒风,侵蚀着老巷已然将要枯死的老年残骸。那风雪,将自己的冰冷,降下去,降下去,将老巷微弱流动的血液,几乎凝固。老巷感觉不到自己的温度,感觉不到自己的心跳,感觉不到自己还能撑多久。他倾斜的身子,又弯下去些。他有些站不住了。欲将彻底的到下去;到也落的`个轰烈,干脆。可是,他还是默默的,默默的接受着。忍受着。

这巷内的屋主,推着破旧的自行车车晃晃悠悠的归来了,抱怨着搓着冰冷的手,哆嗦的用钥匙开了院前锈迹斑斑吱吱作响的大铁门。心中还一边抱怨那撕掀坏了他的雨伞,弄得身上一片雨水。

老巷侧了耳朵,隐隐得听见了,他听见了。女主人见男人归来,关切得絮叨着,那孩子,见了父亲也欢喜着,雀跃得要死。他听见了。他心中稍微欢喜些。他借着巷主家窗户照在对面墙上又折射到自己身上昏黄微弱得光亮,幻想给自己一丝丝的暖气。

这夜,更深得骇人了。只是那可恶得雪风,它怎也不肯离散。狼狈为奸得分外默契,散着无穷尽得寒气,将老巷冰冷的身躯裹得个通透。老巷蜷缩着。脸上凝了一层薄薄得冰。身子也越发变得苍白起来。他哆嗦着,颤得身上的雪花一片一片抖落。老巷试探得哀求:“雪,风,你何苦这般咄咄逼人,折磨我这老年残骸之躯,我也只想为这当年辛苦砌了我的巷主尽些生命最后得能力、、、你何苦、、、”

那恶很的风雪,只轻蔑的“哼”一声,不屑的继续降温作祟。毫无怜悯之意。老巷默默的。他只能承受着。为这巷内的欢声笑语,他选择坚强的默默的承受。

巷主窗户微弱的光熄灭了。夜突然显的更漆黑清冷。他望着覆在自己身上散发着怕人微弱寒光的雪,疲倦得忘记了冷冻。他倦了,倦到昏睡了过去。

朦朦胧陇,老巷做了个好梦。他梦见一早醒来,太阳和暖的现身了,灿烂的为他晒干身上的风尘,油漆工,用五颜六色的涂料,在他身上装饰着鲜艳的广告画,那久违的小雀鸟,也欢歌来到他头顶,为他的寂寞歌唱着,花草在他脚下围绕簇拥着,绽放着可爱的笑脸,招呼着春天来了。

巷在梦里舒心的笑出声来,欢喜的身子微微的颤抖。

残破的老巷,默默的承受着这可能是最后一晚的寒冷。

他默默的,默默的等待着,明天。

篇8:倘佯于罗马老街古巷中散文

倘佯于罗马老街古巷中散文

在罗马短暂逗留,铭刻在心莫过低头即现那黝黑黝黑呈泛幽光青石路面,霎时间极熟悉忒醇厚,漂涌脑际频频复制打开,每每抬头验证,没跑!眼前呈现准是老街古巷或悠久广场。端详石砖沧桑陈痕愈深遂,就估摸出这供后人珍享遗址愈多么古老。以尽量小的坚硬石块长久远虑凿砌,千载犹存青石路面述说着古罗马文明璀璨。

悠久罗马道路四通八达举世闻名,“条条大路通罗马”著名谚语广泛流传令人联想那远古辉煌。罗马先祖在工程质量规划设计中一丝一毫决不含糊,在老街古巷长存延续发展中不追求华丽美观更注重实用性。坚固耐久天然石砌路面被为誉“埋葬于地下珍遗”,先有原石砌成的地面而后形成路,渐进老街古巷广场建筑随之诞兴,历经三千载风雨沧桑古罗马竟存于朦胧史诗与现实中。城市发展成亿众仰慕正应句老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假若您是个历史迷粉一个复古风控,那接下来请跟吾倘佯于罗马市中心老街古巷中,静静感受永恒之城魅力。

罗马分为老城与新城两部分。老城于1870年前后形成。犹如一座露天历史博物馆,记录着罗马文明璀璨历史。城中心老街古巷中特色广场、宏伟宫殿、教堂、博物馆、雕像与喷泉比比皆是,随处可现古建筑皆为雕梁画栋古香古色,蜿蜒狭窄的古街道纵横交错游人如织整日熙熙攘攘,黝黑黝黑呈泛幽光青石路面,搭配那陈痕斑驳墙面,刻意破旧忠实原貌中令人敬慕尊重。全神贯注一路特写黝黑黝黑青石板路,有些地段伤残累累屡屡修补,吾小心翼翼轻踏灰黑色石砌砖块,双脚生怕踩疼了已塑魂灵的“地下珍遗”,暗忖:这片地砖至少也有千载呐!

倘佯于罗马老街古巷中;从威尼斯广场到万神殿、许愿池、西班牙广场等一大片区域是古罗马老城中心繁华区,在古街旧巷中漫步穿行赏民俗接地气,对短暂来访者时光尤为珍贵,晌午时分,罗马的阳光总是如此灿烂并迷人贪恋,意大利人皆爱日光喜太阳,古铜皮肤衬托橙黄色建筑彰显金灿光辉,街巷广场帕瓦罗蒂“我的.太阳”乐曲民间艺人即兴演奏不时回旋飘荡。晌午时分,正是休憩进餐钟点,街巷中广场上咖啡馆餐馆家家火爆异常,室内满客有些店铺索性门外摆桌,于是俊男靓女夺人眼球,高雅艺术餐廊人满为患,在千岁巷开怀畅饮如梦醉此。

倘佯于罗马老街古巷中; 紧跟团队来往穿梭目不暇接,一个个读不懂名称小广场接连显现,几乎每个广场都立着一个古埃及方尖碑,数量之多无处可比。街巷两侧意式风格建筑多彩多姿,房屋多以绿植婆娑环绕,门前窗台鲜花似锦预示着主人浪漫情怀。古罗马作为时代风格起点,开创了灵活多变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这儿教堂遍地据说有七百座。建在街巷中呈现拱门雅致门洞神秘莫测,游人着迷骄阳下如此经典建筑异彩与岁月踪迹。

倘佯于罗马老街古巷中;哪里人流聚集哪就有鸽子,人与动物悠闲自在和谐交融,一不留神飞到你肩膀亲昵戏谑,广场到处是可爱和平鸽。一个印象派画摊出现,端坐待客神态似乎是名科班画家,其作品一看就非常专业。蜿蜒古巷中段一个民间杂耍艺人吸引不少游客围观,前面那张白纸充当道具,快走,驻足观久准着魔误事。各种肤色游人摩肩接踵潮起潮落,欧美游客占主流,黄种人一股子一股子也不算少,咦,好像是咱同胞嘛!语言不通陌生人千万别乱搭讪,也许日本、韩国人,甚至拉美秘鲁人呢!黑人三五成群走来,流贩做小生意的居多。

倘佯于罗马老街古巷中;两侧店铺货摊鳞次栉比,十欧元左右特色百货旅游商品琳琅满目深受欢迎卖点最旺,驰名皮制品极受游客青睐。老城街道较窄马路双向两车道,支线街面常看到各种车辆整齐有序停放路边。即便如此狭窄路面,由于迷你车型摩托车上路居多,堵车现象在繁华区不多。老街古巷广场多处设有休息座椅及垃圾箱,地面洁净平整充满人性化路标便于行走,微微起伏石砌的路面回眺韵味无穷,路灯悬挂中间颇具特色。看呐!多名金发碧眼青春美少女姗姗走来,红衣粉黛靓女楚楚动人餐桌端坐,比萨饼店已备好垂涎欲滴可口美食,阳光下,整个罗马彰显浓郁复古色调:橙黄、橘色、殷红,米黄,奶雅意式独特风韵,老街古巷吸引全球游客。

篇9:老屋子的记忆回忆散文欣赏

老屋子的记忆回忆散文欣赏

搬家本是很让人喜庆开心的事,但折腾得筋疲力尽才知道搬家是那样的繁琐磨人。光清整老屋的琐碎物品就是几天,擦洗一番,该包装的包装,该散架的散架;而后是一件一件往新家搬;选家具跑遍了整个县城的家私城,而又因为年底许多中意的家具无法按期到货,于是不得不尽量多看多挑……

凌晨,我又回到了无比熟悉的老屋。其实,老屋并不老,老屋建于,搬进老屋时我才两岁。而弟弟,就是在搬进老屋后才出生的,妈妈常说,弟弟几岁,这栋房子就多少年。

再次环顾这老屋,依旧亲切、温馨。这里,装载着一个三尺孩童的梦的点滴,记录着风华正茂的青年的书生意气。只有在这里的我才是真我,无论是现实还是回忆。承载的太多,感慨万千,思绪凌乱。老屋有太多有情、有趣又温馨无比的回忆,老屋的`每一房间,每寸角落,甚至每件不起眼的小物品,都能轻易勾起我的回忆。老屋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桎梏里,老屋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搬家既是一次艰难的取舍过程、也是一次对过往生活回忆留念的过程,那些或束之高阁、或深埋床底柜底的物件,一件件翻出,不时会有一个个惊喜打动着自己的心灵,有的是它存在但你从未花心思找着要看的、有的是你见过却又许久没找到的、有的又是你每天见却从不在意的,无一例外地在将要搬出这个家时,勾起你无尽的对过去的思念,心中五味杂陈。

我一直很希望自己能做到淡然处之于世,但当岁月在身上走过的痕迹日渐分明时,我会迷惘和害怕。即使明知道回忆过去并不能挽留什么,仍是无法不思不念。一种回忆永远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如同渗透在周围空气和土地里,依附在每一个有形的物体上。

过几天,我想带着相机回老屋一趟,把老屋里外的所有角落都拍了下来。虽然破旧,虽然零乱,但这些景物在往后或许全会变样,再也见不到了。我要把这一切拍下来,选一本素雅的相册把照片一一存放起来。若干年后,重新翻起这些记忆,心头又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对我来说,在老屋居住的的点点滴滴,是一段无法割舍的回忆,对我以后的子孙,这本相册承载的是一段古老的故事。

老屋,终究抵不过时代的变迁,黯然退场。而我们一家六口也要离开这片熟悉,奔赴另一场陌生,没有迷茫,却有不舍。相信,在新家,一切会更好。

篇10:时间易老回忆常青的心情散文

时间易老回忆常青的心情散文

时间易老,让我的心也跟着时间的步伐渐渐走向衰老。回忆常青,带领我回到那些年不曾磨灭的快乐和伤悲。

时间匆匆,我以为只过了一瞬,却已是十年。该慨叹时间的无情,让我的青春留白,还是该怨恨自己的浪费,让我的青春苍白?转眼间,已从天真的孩童成长为冲动的少年,一步一步地变成世故的成年人,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一个淡然的老人家。

匆匆一生似乎总在蜻蜓点水,几乎不留痕迹。没能功成名就,没能轰轰烈烈,平淡的一生如同流水一般东流不复返。都说时间催人老,老得不是容颜,而是一颗曾经年轻的心。经历过艰难险阻,留下一个个难看的.伤疤,却没能换来一次精彩,成为众人眼中的闪亮。似乎一直都是别人的陪衬,当不了自己人生的主角,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充当绿叶。

然而,每当心情沮丧的时候,都会不期然地回忆起曾经淡淡的快乐。曾经,我得到了一点小进步,家人和朋友为我庆祝,给我鼓励;曾经,有人注意到我这片绿叶,给了我赞赏,给了我机会;曾经,一个乌云的晴天就能让我心情愉快,充满动力;曾经,不在乎有没有人看到我的好,只想着拼命做到最好。

细细回忆,才发现我也曾快乐过,只是深埋在心底,又被一大堆不愉快的记忆掩盖了,才会有一种从未快乐过的错觉。感谢所有曾经给过我笑容、掌声、安慰、鼓励的人,还有那些给过我好心情的蓝天,让我走过艰辛的年月,从不曾放弃努力,从未绝望过。

虽然时间易老,但是只要回忆常青,心还是可以得到抚慰。纵使日后垂垂老矣,也能在回忆之中找回当年那个年轻不服输的自己。

篇11:保留美好情感回忆散文:记忆中的老彩电

我刚上小学学到“电视机”这个词语的时候,尽管老师使出浑身解数给我们讲解电视机是干什么用的,怎么怎么神奇,可我还是想象不出来电视机是个什么玩意儿。直到1986年我们村通了电,我才第一次见到了电视机,并且是彩色电视机。我见到彩色电视机时,好多小伙伴还没见过电视机呢。

我们村通电以后,我三爷爷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堂姑买了一台新电视,把她家的旧电视机送到我三爷爷家,这台彩色电视机是在我们村出现的第一台电视机。堂姑的村子离我们村不远,大概也就十多里路,但她们村通电比我们村要早很多年。我姑姑和我姑父都是正式工,在供销社上班,条件比较宽裕,很早就买了电视机。

十四寸的电视机放在三爷爷家的桌子上,简直成了这个小山庄的宝贝,大家都跑来看稀罕。电视机不用室外天线,顶上伸出两根辫子。虽然不用室外天线,但电视特别清晰。用我三奶奶的话说,“清得像水一样”。

自从电视机放到三爷爷家里那天起,我就成了三爷爷家的常客。那时候电视节目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收到的电视台也不像现在这么多,只能收到一个河北台。晚上七点钟的新闻联播和现在一样准时,完了就是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接下来河北新闻,接下来是河北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天天晚上看,天气预报中城市的先后顺序都记住了。再就是一直期待的正片了。

正片也不尽相同。周二是老戏。老戏,是相对于新戏而言的,经常是京剧晋剧豫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古装戏,很少有新戏。每到星期二,爷爷奶奶、大爷大娘这些老年人就都来了,他们喜欢看老戏。周五是电影,别的日子是电视剧。两者相比较,我更喜欢看电影。小时候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其实,也不是不喜欢看电视剧,每天最多两集,看完之后经常牵挂着下两集的内容。那时候还经常停电,要是那天因为停电或者别的事看不上,心里就要猫抓着一样,时常惦记着剧情的发展,猜测着主人公的命运。

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播电视剧《济公》。吃过晚饭就去三爷爷家等着看电视了。三奶奶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机以后,电视里不断传出“嘣嘣”的响声。以前可从来没有这种声音,这是怎么回事,电视机会不会爆炸呀?三奶奶吓坏了,不敢再让看下去。三奶奶把电视里关了,拔掉电源,还锁进了柜子里,过了好多天才拿出来。别提那段时间多难熬了,天天想着济公。

其实,那时候就没有不喜欢看的节目。那时候对足球一点儿也不懂,电视里播足球比赛,只看到一群人在抢着踢一个球,其中的规则、输赢一概不懂,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眼睛舍不得离开电视屏幕半分钟。每天都要等电视里出了“再见”,变成雪花了,我才回家睡觉,生怕错过了一点儿节目。记得有一次,我精神抖擞地送走了一天的全部电视节目回到家坐在椅子上等我妈铺床。没想到,还没等我妈铺好床,我已经在椅子上睡着了。

不光我这样,大人也一样。记得那是一个洋槐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忙着捋槐花。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要和时间赛跑,与花季争先,抢着把洋槐花捋回来,晒干了,留做猪饲料。这一年,洋槐花开了,电视里每天中午播《西游记》。上午大家在山上捋一大麻袋洋槐花,回来就中午了。大家回到能看到家村庄的那个山岭上稍微歇歇脚,就扛着麻袋延着山上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一溜小跑从山上下来了。到了我三爷爷家门前,谁也顾不上回家,把麻袋往大门外一放,直接就进屋看电视。直到《西游记》播完了,再回家做饭,吃饭,喂猪,晾晒洋槐花。村里一位擅长编俏皮话的老人还编了一首打油诗:“看了《红楼梦》,得了相思病。看了《西游记》,忘了养种地。”

我三爷爷平时不在家,经常是我三奶奶开电视,关电视,从来没有别人动过电视机一下。也没人敢动,这么贵重的东西,万一动坏了,那可了不得。我多想亲自开一次电视机呀!在我的再三恳求下,三奶奶终于同意让我来开一次电视机。在三奶奶的全程陪同、指导下,我亲手按下电视机开关那一刻,别提多兴奋了,又有了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那幸福感,那自豪感,大概不亚于现在的航天工程师亲手按下发射火箭的按钮吧?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可能是我堂叔结婚,三爷爷家买了新的电视机,便不再看我堂姑的电视,要把电视机还给我姑。但电视机并没有回到我姑家里,我的发小秀军家买下了这台电视机,电视机还是没有走出我们这个小山村。我记得当时秀军家买这台旧彩电花了八百块钱呢!秀军的父亲专门请人给做了一个电视柜,一头高一头低。电视机放在高的那一端,不看的时候柜子门关着,看不到电视机。看电视的时候把前门向下拉开,露出了电视机的屏幕。前门垂到下面,不影响一点儿视线。揭开柜子顶上的一个小盖子,正好能伸出两根天线。

从那以后,我的根据地就转移到了秀军家,经常在他家看电视。相比起来,在秀军家更随便了,我什么时候去了什么时候开电视。最初是他家里人给开,后来发展到了我自己开,就像自家的东西一样。电视机就放在秀军睡的屋里,我白天看,晚上看,看完了就睡在他家。那时候,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看电视,一起睡觉,去地里打柴、割草也一起行动,真正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直到我小学毕业那一年(1991年),我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我才不用天天往秀军家跑。

现在家里两台电视机,我们屋里一台,父母屋里一台,一台接收宽带电视信号,一台装了“锅盖”接收卫星信号,数不过来有多少个台,看不完的节目。我却十天半个月不看一次电视,小时候对电视的迷恋跑哪儿去了?现在秀军不在家,我也很少去秀军家,不知道那台老电视机是不是退役。前几年去他家的时候,那台电视机还摆在秀军父母的桌子上呢!

描写枞阳的作文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教案教学设计

老街的记忆初中作文

北京古巷游记初二作文

怀念那平房瓦屋的雨声散文

东巷散文

老街的铜像作文800字

回到原点作文600字初中

夜宿核桃坪散记散文

表示-叙事散文

小城回忆散文:老街老巷老屋
《小城回忆散文:老街老巷老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城回忆散文:老街老巷老屋(集锦11篇)】相关文章:

关于原点的作文2023-07-21

老街人的小幸福作文800字2022-11-12

老街觉得散文2023-09-02

江边小镇写景散文2023-09-29

秋天优秀写景作文850字2023-05-27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点评2022-04-30

行走济南作文初中生优秀篇2023-05-17

写景散文《雨下在一个小镇》2022-08-19

古镇的老街的初二作文参考2023-06-01

过年的味道初一作文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