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育中的古文学习

时间:2023-07-14 07:41: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语文教育中的古文学习(精选8篇)由网友“喵狗三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谈语文教育中的古文学习,欢迎阅读与收藏。

谈语文教育中的古文学习

篇1:谈语文教育中的古文学习

谈语文教育中的古文学习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词不断被创造出来,许多人认为古文晦涩难懂,生活中又用不到,没有必要学习。但事实并非如此,古文无可取代,在语文教育中,强调学习古文的必要性,教导学生如何学好古文,都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古文学习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语言同样不断发展,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有新词在不断被创造出来,古文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许多人质疑现在是否还有学习古文的必要性。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更是将《孔雀东南飞》,《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等古文名篇通通撤下,代之以金庸作品等通俗文学。对于这一举措,举众哗然,争论一片。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毋庸置疑,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都蕴藏在那些古代诗文中,古文学习在语文教育中始终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仅仅这些并不能说明古文在语文教育乃至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里说的古文,是“五四”以前的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在内的所有文章、文字的统称。古文是祖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无论何时它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资本。古文形式多样,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而蕴藏在古文之中的妙言佳句,神韵意境,字里行间那种惊人的精辟和对仗则自始至终值得现代人细细品味和认真学习。

总的来说,古文学习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文是我们祖先的语言方式

学习古文可以很好地了解过去各个历史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场景,了解前人的`思想,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从炎黄之争、大禹治水,到武王伐纣、春秋战国之乱、三国风云争雄,再到大唐的盛世繁华、宋元明清的俗世演义,我们对于先祖们的生活、以前的风俗、时代风云人物的生平,种种的认识都是从流传下来的文言文、诗词歌赋中得到的。中国影视中有许多武侠剧、宫廷剧和历史剧,共同点都是古装,这就不得不牵扯到一个语言的问题,考虑到时代关系,人物的语言都是经过翻译的白话文,但若是一部正统的历史剧,人物语言过于白话则会使人物乃至这部剧失去它原本应有的味道。新版《三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一开播就嘘声一片。学好古文,了解以前时代的语言,无论是对于要拍古剧的人还是看古剧的观众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古文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

学好古文,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而且能提高个人修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短短一句话,却包含诸多哲思,细细读来,令人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或优美或豪放或婉约的佳句,时隔千年依然散发出无限魅力,引起我们的共鸣,丰富我们的内心情感。古为今用,还能为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许多外国的机构至今仍在研究《孙子兵法》,其更被运用到政治经济等诸多发面,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

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古文中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学习古文对于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都大有好处,也益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弘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小学习古文,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中国千年灿烂文明的精髓,能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性格与气质,并在成长过程中将所学到的东西自行体悟、践行。

我们的生活从来就未曾脱离古文,无论是我们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还是信手拈来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又或是说着一大串别人听不懂得网络流行语,都是在“古文”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我们说某某高官尸位素餐,说某某与某某狼狈为奸是一丘之貉,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这些成语俗语都是从古文中来的;我们抓头挠耳,苦思冥想出大堆大堆甜言蜜语的情话,到头来还不如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得情真意切,含而不露。对情慨叹万千却敌不过古人一句叹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当我们用绚丽的辞藻、绯句,浪漫夸张的情节去描写一个惊天动地缠绵悱恻的爱情时,殊不知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用短短几十个字诠释了一段美丽的爱情:“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在网络和我们的生活中风行的“囧”字,是从古字“冏”演化而来,现在却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并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我们现在可以古文新说:“穷寇宜追”、“观棋不语伪君子,见死不救真小人”……可以恶搞经典:“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举头望明月,地上全是霜”……但是却不可以忘记,如果没有古文,以上都不可能。

虽然现在新词翻飞,流行文化盛行,但我们不能抛弃古文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重视它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学好古文。

篇2:谈探究语文学习方式

谈探究语文学习方式

谈探究语文学习方式

探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设计探究,又如何实施探究,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探究性学习巧设铺垫“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学生兴趣是探究的起点,他们的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又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指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孕育探求动机,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因此,课堂引趣,一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谜设障。例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时,老师先出示一幅霍金的'坐在轮椅上的相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人?学生一下子兴趣来了,都想知道老师手中的相片究竟什么人。二要巧妙的引入课题。导入 新课要具有延伸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二、拓展探究方法,开启探究性学习之 探究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浅显,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1、在实践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疑问――活动――发现――结论。人们常说,听过会忘,看过能记,做过才能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现,在动手中感悟,自己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得出方法。如在指导《颜色变的戏法》一文时候,叫学生带好美术课上用的颜料。在课堂上老师提出:把红色+蓝色=?;红色+黄色=?;红色+蓝色+黄色=?;……。让学生动手调配色彩,然后认真观察,最终得出结论,这样能使学生对颜色从理性认知,上升到感性理解。又如,本网网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布置学生调查:我们这个地方环境受到那些破坏,使我们的生活受到那些影响?学生对了解此问题的积极性很高,经过他们的观察、了解、访问后,对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 2、在比较中探究这种探究方式是:问题――操作――对比――结论。在比较中探究,在类比中发现。如在教学 “安静”、“宁静”、“寂静”,“战斗”、“战役”、“战争”等词语时,可以先叫学生讲讲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句话,然后比较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最后得出“安静”、“宁静”、“寂静”,是从静的程度上有区别;“战斗”、“战役”、“战争”是从时间、范围上有区别的结论。语文教学还可以从体裁、题材、内容、写作方法进行课文间的比较,也可以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

篇3:谈语文学习的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风和日丽的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学好语文》。

有人说,语文是最难的,又要理解,又要写作,但也有人说,语文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美的。

我认为,语文是非常抒情的,你看,它有那么多优美的句子、抒情的段落,还有各种各样的词语。除此以外,语文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

学语文,必须用功。因为学习语文不只是光听课就可以了,在重要的地方要做上一些笔记,就像鲁迅先生那样,老师一边讲,他一边听,一边记,回家后就拿出来复习,这样才能 做到“温故而知新”。最终,他就成为了文学大师。

语文的难点就是一写作文。其实,写作文一点也不可怕,关键是平时要经常积累和背诵。在这方面,马克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背诵名人的文章。所以,在他的文章中,总会出现许多好词好句。

学语文,就要经受得起风吹雨打,不要因困难而退缩,半途而废。

我相信大家都希望在语文的果园里收获满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吧!

希望大家的语文更上一层楼!!

篇4:关于高考状元谈语文学习经验

陈珊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福建省高考理科第七名)

语文是一门比较富有灵性的学科,所以培养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对于 学习语文很重要。

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要求大致有下面四部分: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知识、阅读和作文,因为大部分是记忆和应用的东西,所以比较让学生头痛。现代汉字字词,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常要用到,所以不必费神去抠。倒是文言文,有许多字词生僻难懂,用法千变万化,譬如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一词多义等等,需要记忆和区分的语言点不胜枚举。偏偏这些都是老师出题的重点和热点,怎么办?

平时学习文言文时,我习惯于边听老师讲解某些字词,边努力思索这个字以前在哪篇课文出现过,当时用法是什么,然后注在旁边,以示区别。等积累到若干种一词多用法后,记在专门的本子上。每篇文言文都有课后练习,通常都归纳出各种语言点及其范例,做练习时用心体会,如有遗漏,补在旁边。这样,归纳好的本子和润色过的练习题便是你复习巩固和备记的绝对资料。

在记忆过程中也有点技巧。可以把有些一长串的东西编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在随意诵读时将其记住,且能达到经文不忘之效。

文学文化常识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它们通常涉及到某一名人轶事或某些文化背景。因此学习时不妨对这些有点了解,加深记忆,扩展知识面。当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找个本子或卡片,把每课注释部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摘录下来,平时一点一滴,不费力气,一学期下来,即能硕果累累,收益颇丰。“台上一出戏,台下十年功”。阅读理解这种文学修养,是很靠平时有意识地多看些名家作品,现在的教科书里精选了不少好文章,学时要细细品味,慢慢地,你的阅读鉴赏能力便有所提高,自己也沾了点文人气息了。

作文,首先得有素材,而这取决于平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有了素材,就得靠临场发挥了。平日里写文章前先打腹稿,待到文章大体轮廓成形了,列出简单的提纲,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三要素;按着提纲扩展,做到心里有数,免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真理,须由实践检验;多写多练才能功到自然成。

孟宪飞(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 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我们的母语,既有学习的条件又有学习的环境,有人说学语文就靠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而且效果也不敢恭维。当然作为一门语言,常识性的东西的确需要记,平时积累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但更为重要的是融入语言的环境,从实际感受中获取知识,即便是记忆也容易得多。比如说绝对没有哪个人不懂“吃饭”一类词的含义,不知其用法,为什么呢?其原因就是在所积月累的生活中已经用得相当熟练,想忘都忘不了。若脱离了语言环境就真的成了死记硬背,背了就忘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如何选词用词会达到特别的效果,更加近一步向语言的环境,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同义词不胜枚举哪一个更好呢?不设身处地投身到语言的海洋中去实难解决这一问题。

白话文产生至今已近一个世纪,文言文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没有人会模仿古人的口气说话、写文章,相对于现代文,古文的气息就谈了许多。但可喜的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文明的荟萃,可供我们借鉴。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古文和现代文仍是相通的,通过大量阅读仍可营造一个语言的环境。学习古文重点在于通过词法、句法的学习,在阅读之中体会语感,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古文,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若只是死记词的解释,遇到多义或特殊用法的情况便无从下手了。

现代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各类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根据我们日常的生活实际,凭感觉也可做对一部分题目,但若每一题都凭感觉就失去了做题的意义。除了感觉之外,阅读主要还是依靠理解,通过对文章深入细致地阅读,抓住其中能够真正体现作者意图思想的词句,不为题目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看清出题人的真正意图。在此基础上再做题目应很明晰了,模棱两可的情况就会少得多。当然深刻理解一篇文章不是一件易事,考试时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但至少作者的感情基调应把握准确。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吴菁霞(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江西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语文是最依赖基础与积累的科目,要想在短期内获得提高,委实不容易。我从小爱读书,自认语文的基础还好,但是,我的文字功底却并未长于他人。而且,对于语文中的阅读题,因其千变万化,亦难以做到次次高分。针对于此,我要求自己将第一册到第六册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所有生字与自己念不准或概念有模糊的字、词全部抄录在语文笔记本上,并给每个字注上音,加上释义。这个工作看似繁重,但一旦做成,即收益甚多。不仅得于高考,也令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做这个工作你没有必要一次完成。一天完成一课到三课,效率就已经相当高了。一定要记住: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由少到多,效果自然会显露出来。对于阅读题的训练亦是如此。不妨订一份《中学生阅读·高中版》或《语文报》。这两份刊物上都有水平很高的阅读题目。那时候,我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抽出时间做一篇文言文阅读、一篇现代文阅读,并且在做过之后,要求自己认真思索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以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我想一定有同学会问,那么语言的重头大戏——作文,该怎么办呢?好,我首先问你,字词关过了吗?句子、词法掌握的怎么样了?如果你告诉我这一切都不在话下,只是作文依然写不精彩。那么,我想告诉你,问题不在于你有多勤奋,而在于你让太多的学习与题目占据了你的时间,使得你头脑的想象力枯竭,敏锐度降低,更使你的阅读量大为减少!这可不行。我的原则是,不管有多忙多累,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书。你可以选择临睡前的那15 分钟,也可以空出整个星期六的夜晚用来读书。在高三短短的一年中,强调靠“写”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实在不合实际。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还得依靠阅读。我记得,毛姆的《刀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等好书我都是在那时读完的,获益很大。

李宏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语文是文史类考生最基础的课程,语文复习的任务量很重,包括字、词、句式、语法、阅读(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而写作则是前几项要求的综合体现,可谓是重中之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关键在于平时的基础,技巧性很小,而在此基础之上的写作能力则完全有可能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培训在短期内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生活中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而写作正是把生括语言系统化、目标化,再现于我们的文章之中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蕴。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高中学生的理论思维得到了发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解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写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认识到这,我们就能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了。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我着重从三个环节来提高写作能力。

观察积累。观察是作文的前提,掌握了观察的本领,犹如挖掘到写作的源头。首先要把观察的大门敞开,让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积累感性材料。我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特别是焦点访谈中的内容常常成为我的作文中的时事热点。高三的时间有限,不能阅读大量的书刊报纸,而年龄小又束缚了我们的个人阅历,所以我另寻佳径,从范文中汲取养料。范文是文章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到恰当合理运用材料的方法。同时可以学习它的观点、语言、技巧,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仿写,掌握有关写作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审题立意。审题是分析题目词语的含义,中心词与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副标题的限制作用。关键是要把握题旨,以明确选材范围、结构和体裁等。审题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写作内容,二是写作重点,三是确定文体。我进行此项练习时,最有成效的是比较法,用几个题目进行比较。立意是确立中心和主题,围绕中心选取材料。我督促自己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材料的选拔,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才有的放矢。同时要随时注意引导、启发、鼓励自己通过多向思维、

求异思维来拓展思路,从一个问题,一个材料的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然后从诸多角度比较中找出自己感悟最深,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角度去写。例如《苦与乐》、《顺境与逆境》等一类命题,一般的思路是从两方面辩证地来分析论证,但如果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求结论,从一因多果,一果多因来思考,思路就会开阔得多。

布局谋篇。就议论文而言,布局谋篇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我训练时要坚持编拟提纲,我始终认为提纲是文章的蓝图,是对文章的结构布局,段落层次的总设计。编写提纲实际上是进一步深化构思的过程,使之条理化。如果写完后的文章,抽去内容而“骨架”仍像你构思时一样有立体感的话,就达到了此次训练的目标。

“作文后记”这是三大环节之后的小总结,对于巩固练习成果很有实效。每次“后记”只谈一、二个问题,篇幅不必太长,一定要有侧重点,记录自己的写作意图,总结自己在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方面的独特体会,也可对自己的作文全面综合评价,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巩固写作练习效果的另一有效方法是“一题多做”、“一题多练”。

篇5:高考状元谈语文学习经验

孟宪飞(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保送入清华大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我们的母语,既有学习的条件又有学习的环境,有人说学语文就靠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而且效果也不敢恭维。当然作为一门语言,常识性的东西的确需要记,平时积累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但更为重要的是融入语言的环境,从实际感受中获取知识,即便是记忆也容易得多。比如说绝对没有哪个人不懂“吃饭”一类词的含义,不知其用法,为什么呢?其原因就是在所积月累的生活中已经用得相当熟练,想忘都忘不了。若脱离了语言环境就真的成了死记硬背,背了就忘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如何选词用词会达到特别的效果,更加近一步向语言的环境,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同义词不胜枚举哪一个更好呢?不设身处地投身到语言的海洋中去实难解决这一问题。

白话文产生至今已近一个世纪,文言文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没有人会模仿古人的口气说话、写文章,相对于现代文,古文的气息就谈了许多。但可喜的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文明的荟萃,可供我们借鉴。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古文和现代文仍是相通的,通过大量阅读仍可营造一个语言的环境。学习古文重点在于通过词法、句法的学习,在阅读之中体会语感,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古文,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若只是死记词的解释,遇到多义或特殊用法的情况便无从下手了。

现代文阅读在高中语文各类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根据我们日常的生活实际,凭感觉也可做对一部分题目,但若每一题都凭感觉就失去了做题的意义。除了感觉之外,阅读主要还是依靠理解,通过对文章深入细致地阅读,抓住其中能够真正体现作者意图思想的词句,不为题目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看清出题人的真正意图。在此基础上再做题目应很明晰了,模棱两可的情况就会少得多。当然深刻理解一篇文章不是一件易事,考试时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但至少作者的感情基调应把握准确。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

吴菁霞(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江西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语文是最依赖基础与积累的科目,要想在短期内获得提高,委实不容易。我从小爱读书,自认语文的基础还好,但是,我的文字功底却并未长于他人。而且,对于语文中的阅读题,因其千变万化,亦难以做到次次高分。针对于此,我要求自己将第一册到第六册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所有生字与自己念不准或概念有模糊的字、词全部抄录在语文笔记本上,并给每个字注上音,加上释义。这个工作看似繁重,但一旦做成,即收益甚多。不仅得于高考,也令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做这个工作你没有必要一次完成。一天完成一课到三课,效率就已经相当高了。一定要记住: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由少到多,效果自然会显露出来。对于阅读题的训练亦是如此。不妨订一份《中学生阅读·高中版》或《语文报》。这两份刊物上都有水平很高的阅读题目。那时候,我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抽出时间做一篇文言文阅读、一篇现代文阅读,并且在做过之后,要求自己认真思索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以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我想一定有同学会问,那么语言的重头大戏——作文,该怎么办呢?好,我首先问你,字词关过了吗?句子、词法掌握的怎么样了?如果你告诉我这一切都不在话下,只是作文依然写不精彩。那么,我想告诉你,问题不在于你有多勤奋,而在于你让太多的学习与题目占据了你的时间,使得你头脑的想象力枯竭,敏锐度降低,更使你的阅读量大为减少!这可不行。我的原则是,不管有多忙多累,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书。你可以选择临睡前的那15 分钟,也可以空出整个星期六的夜晚用来读书。在高三短短的一年中,强调靠“写”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实在不合实际。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还得依靠阅读。我记得,毛姆的《刀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等好书我都是在那时读完的,获益很大。

陈珊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福建省高考理科第七名)

语文是一门比较富有灵性的学科,所以培养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对于 学习语文很重要。

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要求大致有下面四部分: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知识、阅读和作文,因为大部分是记忆和应用的东西,所以比较让学生头痛。现代汉字字词,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常要用到,所以不必费神去抠。倒是文言文,有许多字词生僻难懂,用法千变万化,譬如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一词多义等等,需要记忆和区分的语言点不胜枚举。偏偏这些都是老师出题的重点和热点,怎么办?

平时学习文言文时,我习惯于边听老师讲解某些字词,边努力思索这个字以前在哪篇课文出现过,当时用法是什么,然后注在旁边,以示区别。等积累到若干种一词多用法后,记在专门的本子上。每篇文言文都有课后练习,通常都归纳出各种语言点及其范例,做练习时用心体会,如有遗漏,补在旁边。这样,归纳好的本子和润色过的练习题便是你复习巩固和备记的绝对资料。

在记忆过程中也有点技巧。可以把有些一长串的东西编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在随意诵读时将其记住,且能达到经文不忘之效。

文学文化常识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它们通常涉及到某一名人轶事或某些文化背景。因此学习时不妨对这些有点了解,加深记忆,扩展知识面。当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找个本子或卡片,把每课注释部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摘录下来,平时一点一滴,不费力气,一学期下来,即能硕果累累,收益颇丰。“台上一出戏,台下十年功”。阅读理解这种文学修养,是很靠平时有意识地多看些名家作品,现在的教科书里精选了不少好文章,学时要细细品味,慢慢地,你的阅读鉴赏能力便有所提高,自己也沾了点文人气息了。

作文,首先得有素材,而这取决于平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有了素材,就得靠临场发挥了。平日里写文章前先打腹稿,待到文章大体轮廓成形了,列出简单的提纲,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三要素;按着提纲扩展,做到心里有数,免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真理,须由实践检验;多写多练才能功到自然成。

篇6:英语专家胡文仲谈如何学习英语

英语专家胡文仲谈如何学习英语

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不要被子商业广告所误导。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

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篇7: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结合体,具有以人类的积极文化对学生个体教育感化之功能.它通过语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过程等去感化教育学生,使学生探索真、崇尚善、追求美,达到净化灵魂、升华情感、完善人格的作用,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 者:李会霞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中石殿小学,0504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CUN KEJI 年,卷(期): “”(6)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8:谈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

谈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

谈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育更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活动,教会学生如何感知、理解和鉴赏美。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千古流传的的名篇,有浪漫豪迈的诗篇,这些文学作品,就是一个个的美的世界,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审美成果和审美对象,它们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语文教师切实做好审美教学,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间接性特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提供的物象是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带有艺术家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次我们在审美教育时就带有了间接性。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是现实存在是直接性,而“三千尺”却主观化了是间接性,诗歌在直接性的基础上做了夸张的描写,如果将“三千尺”改为“三十尺”,直接性就突出了,但间接性却没有了,没有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鲜活灵动的美感,艺术的趣味也就消失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是表现直接性,而用了比喻的修辞,其中“泻”字用的最妙,境界全出,赋予月光动态,无形化为有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月光”的间接审美想象远远大于它的直性。中国的文章讲究“神”与“形”、“虚”与“实”的统一,“神”与“虚”就是离开了直接性二进入了间接性。为什么审美的间接性要大于直接性?因为只有艺术的间接性才能表现出艺术形象的丰富内涵。

二、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概括性特点

在谈到艺术特征时,鲁迅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因此,必然引出审美的概括性大于个别性的特点。每一个艺术形象都是艺术家对积累在脑海中的无数表象进行概括。经过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揭示出审美对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抽象出最有代表性、特征性的东西,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某一个更有血肉、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当人们在审美时,也必然遵循艺术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因此当人们在审美时,也必然遵循艺术形象的某些本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这种概况性,比如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里“孔乙己”概括了被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贫苦知识分子的某些本质特征,《祝福》里“祥林嫂”概括了被封建礼教吞噬的善良劳动妇女的某些本质特征,《药》里“华小栓”概括了被封建迷信夺取了生命的受害者的某些本质特征,《阿Q》里阿Q则概括了被封建压迫残害得麻木不仁的.贫困农民的某些本质特征。所谓艺术审美的概括性就是之艺术内涵所提供的无限丰富性,它不等于科学思维中的概念,它体现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中。

三、语文学科审美教育具有内涵性特点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起‘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任何一门艺术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李白的《行路难》是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在《定**》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虽遭困境却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苏轼;在《荷塘月色》淡淡的哀愁和喜悦里了感到朱自清不满现实向往光明,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人们欣赏艺术,总希望从艺术中明白些什么,感受什么启示,得到什么鼓舞,在对形式美欣赏的同时,更着重对艺术的领悟。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初读这首诗,看到红绿相映、烟雨楼台的景色异常美丽,有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但是,当我们了解诗文写作背景再去进一步体会,才能深入领悟诗歌内涵。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皇帝及世家大族都崇信佛教,而梁武帝尤甚。《南史郭祖深传》记载:“时帝士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神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这说明诗中“楼台”是指寺院建筑。面对江南春景,诗人的心境迷茫,如今佛寺楼台处处尚存,可当年南朝那些笃信佛教的人又何在呢?唐代君主也崇信佛教,晚唐时期佛教也在恶性发展,杜牧诗歌的的弦外之音,以借凭吊南朝覆亡,并讽其迷信佛教广建佛寺。

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更好的进行审美教育呢?那就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人类具有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当人们在进行美的创造时,就有可能对表象资料加以选择,调整,以及重新组合,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感性形象,及美的形象。如欣赏白居易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江水、码头、枫叶、饮酒、弹奏琵琶等图式这些储存在脑神经中的表象图式,在特定语言描述的刺激下重新排列组合,像电影似的一幕幕出现在眼前,尤其是诗人对琵琶女弹奏技巧的生动描写,更是精湛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它把难以名状的琵琶声,用一连串的形象比喻,写的不仅有声韵的抑扬顿挫而且有形态的瞬息变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陶醉其间。创造想象是审美意识的最高形态,它是与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着。

《谈读书》教学反思

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之多样性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南京数学单科状元谈经验:学习需要积累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微论文

浅谈文言文的教学

《叶公好龙》教学教案

季羡林《小苗与大树》优秀教案

刻舟求剑的语文教学方案

谈语文教育中的古文学习
《谈语文教育中的古文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语文教育中的古文学习(精选8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说课稿2022-04-28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教学2022-05-08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2-10-23

古人谈读书(一)翻译2022-12-06

六年级语文《学弈》教学设计2023-08-17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2-12-26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浙江潮》教学反思2023-07-22

26课《*关尹子教射》教案2022-11-24

论语六则说课稿2022-05-03

《东施效颦》教案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3-04-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