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3-07-01 08:01:38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共9篇)由网友“赖皮小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篇1: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做的五言咏怀诗,主要是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写照,虽是生活惬意,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落寞之情。

翻译: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

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

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赏析:

首(引庾信《拟咏怀诗》)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对比)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引庾信《入彭城馆》)

“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后四句描写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相关试题:

(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二:

1.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6分)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参考答案:

1.嫩竹生长,红莲花落,“嫩竹”、“荷花”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2分)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2分)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2分)

2.首联隐居环境的静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1分)颔联颈联的“鹤”“松”“竹”“莲”等意象写出了诗人高洁情怀,(1分)尾联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1分)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2分)

篇2: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答案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9. 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篇3: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4分)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参考答案:

(1) “嫩竹”、“荷花”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2分)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隐逸情怀,(1分)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1分)

(2)首联隐居环境的静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颔联颈联的“鹤”“松”“竹”“莲”等意象写出了诗人高洁情怀;尾联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表现了诗人的悠然闲适。(2分)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内心落寞、品行高洁、悠然享受隐居生活的隐士形象。(2分)

篇4:山居即事赏析及翻译

山居即事赏析及翻译

其原文如下: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阅读答案:

(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山居即事翻译: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山居即事赏析: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对比)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引庾信《入彭城馆》)

“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后四句描写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作者简介: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篇5:山居即事翻译赏析

山居即事翻译赏析

《山居即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如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前言】

《山居即事》此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做的五言咏怀诗,主要是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写照,虽是生活惬意,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落寞之情。

【翻译】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鉴赏】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后四句描写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篇6:山居即事赏析-山居即事翻译

山居即事赏析-山居即事翻译

山居即事赏析,王维的这首黄昏时的景色,重在表现作者晚年闲适的心情状态。

导读:

这是一首写聊表心情的五言律诗。其原文如下: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阅读答案:

(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山居即事翻译: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山居即事赏析: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对比)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引庾信《入彭城馆》)

“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后四句描写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作者简介: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居即事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篇7:王维古诗《山居即事》赏析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释】

①“苍茫”句: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②荜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门。

③“红莲”句:庾信《入彭城馆》:“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

④灯:全诗原作“烟”。

【翻译】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

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

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赏析】

首(引庾信《拟咏怀诗》)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对比)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引庾信《入彭城馆》)

“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卷126_64【山居即事】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晖。

鶴巢松樹遍,人訪荜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篇8: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赏析

《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维的五言律诗。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文解释】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译文1:

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译文2: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晴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缓缓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上岸收网。

尽管春天的芳菲已经消散而去,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词语解释】

浣女:洗衣女。

1.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2.暝:日落,黄昏。

3.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4.新:刚刚。

5.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7.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

8.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

9.下:归。

【诗文赏析】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眼睛淡远之境如在眼睛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寄情山水,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赏析二: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花源记》),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颔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颈联拓展一步,进到人事生活,而这种生活出现在山中黄昏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显现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写姑娘: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结伴同行;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的生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写渔人: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么想,摇一船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来迎接又一个静谧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渔舟小调去欢送又一个余辉掩映的黄昏。姑娘也好,渔人也罢,诗人只听见竹林中的喧闹而不见其人,只见到莲株的摇动而不见行舟,自可想见竹林莲丛的茂密幽深,人们竟是裹在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里,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啊!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难怪末联诗人要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

尾联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随意春芳竭,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另外,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篇9:《满江红·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 ①,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 :一种水鸟。

1.词的上、下阕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5分)

2.“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阕描写的是优美的山间自然风光:轻鸥飞来,点破一泓绿水;水鸟嬉戏争浴;飞泉流泻,涌珠溅玉。(2分)下阕描写的是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的田园图景:春雨过后,水满秧绿;陇上黄牛闲眠;绿油油的麦苗直铺云际;簇上蚕丝,正似朵朵白雪。(3分)

2.“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3分)“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何时足”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3分)

简析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

本词的抒情风格,体现出轻扬闲适、理趣盎然的特点,语言朴素而大方,韵昧恬淡而隽永。

春园即事,春园即事陈羽,春园即事的意思,春园即事赏析

伊州歌 王维 诗歌鉴赏-伊州歌 王维 阅读答案

古诗鉴赏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赏析

山居即事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以及答案解析参考

王维《竹里馆》翻译及赏析

山居即事试题答案

王维写的诗句有哪些

《伊州歌》唐诗品读

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共9篇)】相关文章:

《新秋即事》阅读答案2023-04-24

王维《山居秋暝》教案2022-07-31

王维的竹里馆赏析2023-03-15

古代诗歌鉴赏2023-09-19

诗歌乡思的鉴赏习题解析2023-01-1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7-20

山居即事唐诗原文2023-11-26

古代诗歌 鉴赏技巧2023-05-29

《竹里馆》原文及解析2022-07-20

王维 山居秋暝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