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赏析(共12篇)由网友“溆川往往”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赏析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
楚山和秦山之上皆是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行。长随君,君入楚山之中,白云也跟着你渡过湘江水。湘水之上,有你所喜著的女萝之衣,白云深处最适于隐居,你还是早些回去归隐吧。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字词解释:
⑴刘十六:李白友人,名字不详。“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间排列长幼的次序数,唐时常用这种次序数来称呼人。
⑵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⑶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水经注・湘水》:“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⑷女萝衣:指隐者之服。《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菟丝也。”朱熹曰:“言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简析:
此诗直接从白云入手,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写白云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最后祝愿他高卧白云。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以白云形象象征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的隐者品格,隐含了作者与腐败的政治决裂的情绪。整首诗采用了歌体形式,句式上又多用顶真手法,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背景:
这首诗当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燕昭延郭隗》)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此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萧士S云:“刘十六楚人而游于秦。其归山者,楚山也。”据诗意刘十六为一隐者,所归之山乃湘中之山也。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后世评价:
1,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
篇2: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赏析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此诗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全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李白送友人归山,不是对待一般隐逸的感情,而是渗透着同腐败政治决裂的浓烈情绪,因而感情喷薄而出。诗中选用的表情途径,极为别致。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极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以上这篇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3:《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原文及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译文
壮丽的山河,不论楚秦,处处飞白云。
白云处处飞,为着长随你。
长随你,你去楚山隐居。
白云也跟随你渡过湘江水。
湘江上,女萝做流苏,潇洒又飘逸。
那里的白云真美丽,你早去早享受。
鉴赏
诗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742-756)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刘十六的名字不详。“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间排列长幼的次序数,唐时常用这种次序数来称呼人。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
这首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燕昭延郭隗》)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这时他送友人归山,不再是对待一般隐逸的感情,而是惨透着同腐败政治决裂的浓烈情绪,因而感情喷薄而出。
这首诗选用的表情途径,极为别致。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篇4: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翻译赏析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翻译:
壮丽的山河,不论楚秦,处处飞白云。
白云处处飞,为着长随你。
长随你,你去楚山隐居。
白云也跟随你渡过湘江水。
湘江上,女萝做流苏,潇洒又飘逸。
那里的白云真美丽,你早去早享受。
赏析: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是唐代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李白的杂言诗作品,采用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作者对刘十六的感情。
诗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742-756)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刘十六的名字不详。“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间排列长幼的次序数,唐时常用这种次序数来称呼人。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
这首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燕昭延郭隗》)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这时他送友人归山,不再是对待一般隐逸的感情,而是惨透着同腐败政治决裂的浓烈情绪,因而感情喷薄而出。
这首诗选用的表情途径,极为别致。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篇5:《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唐诗鉴赏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
诗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此后多以白云代借隐士。白云自由不羁,超凡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一下子便将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将没有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就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我们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皆浮现。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因此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
首句不说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
“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此事,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意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多少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却显出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
本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这首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天宝初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这时他送友人归山,不再是对待一般隐逸的感情,而是渗透着同腐败政治决裂的浓烈情绪,因而感情喷薄而出。句式上又多用顶真格,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篇6: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古诗阅读答案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阅读训练】
1.首句交代刘十六由秦地归隐楚地。为什么不直接说秦地楚地,而说“楚山秦山”?
2.为什么让归隐者披上“女萝衣”?
3.诗末说“白云堪卧”,用“堪”字用意是什么?
4.“白云”、“长随君”、“湘水”各出现两次,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
5.说说“白云”这一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不仅与诗题相应,而且自然地引出白云(古人认为云触山石而生)。
2.以屈原喻隐者。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这里用这一典故,暗示湘水对洁身修德的人将以感情相待。
3.归隐是对的,而黑暗的现实是不可久居的。
4.顶真(顶针)
5.全诗以白云始,以白云终,中间也时有白云缭绕。白云飘逸脱俗,自由舒展,是隐者的象征。在诗中,白云就是隐者,隐者就是白云,白云和隐者之间合而为一。诗歌通过白云这一意象,一方面称赞隐者刘十六的高洁品格,另一方面也表现诗人对隐逸的向往。
语文常见的表达手法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解题技巧
1.审题,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度,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的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答题,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很多,常用的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4.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可以用关键词来进行回答,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篇7: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阅读答案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注释】
①此诗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白云歌: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局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和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和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从此白云边和隐者就联系在了一起。②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③女萝衣: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资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这里用这一典故,暗示湘水对洁身修德的人将以感情相待。
【文化知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生于中亚碎叶(唐时安西都护府之条支都护府)。二十五岁起漫游各地,四十二岁时,因道士吴筠推荐供奉翰林。一年后离京。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卒于当涂。诗风飘逸豪放,世称“诗仙”。
【参考译文】
楚地秦地多白云,白云与你影相随,随你入楚山里,随你渡过湘水。湘水上,有山鬼,祝君高卧白云当早归。
【阅读训练】
1.首句交代刘十六由秦地归隐楚地。为什么不直接说秦地楚地,而说“楚山秦山”?
2.为什么让归隐者披上“女萝衣”?
3.诗末说“白云堪卧”,用“堪”字用意是什么?
4.“白云”、“长随君”、“湘水”各出现两次,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
5.说说“白云”这一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不仅与诗题相应,而且自然地引出白云(古人认为云触山石而生)。
2.以屈原喻隐者。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这里用这一典故,暗示湘水对洁身修德的人将以感情相待。
3.归隐是对的,而黑暗的现实是不可久居的。
4.顶真(顶针)
5.全诗以白云始,以白云终,中间也时有白云缭绕。白云飘逸脱俗,自由舒展,是隐者的象征。在诗中,白云就是隐者,隐者就是白云,白云和隐者之间合而为一。诗歌通过白云这一意象,一方面称赞隐者刘十六的高洁品格,另一方面也表现诗人对隐逸的向往。
篇8: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阅读答案
诗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742-756)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刘十六的名字不详。“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间排列长幼的次序数,唐时常用这种次序数来称呼人。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
这首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燕昭延郭隗》)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这时他送友人归山,不再是对待一般隐逸的感情,而是惨透着同腐败政治决裂的浓烈情绪,因而感情喷薄而出。
这首诗选用的表情途径,极为别致。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篇9:李白诗词《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的诗意赏析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内容】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
这首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天宝初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这时他送友人归山,不再是对待一般隐逸的感情,而是惨透着同腐败政治决裂的浓烈情绪,因而感情喷薄而出。
这首诗选用的'表情途径,极为别致。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我们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 “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多少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本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格,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篇10:李白古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全诗赏析
李白古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全诗赏析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直接从白云入手,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写白云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最后祝愿他高卧白云。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注释】
⑴刘十六:李白友人,名字不详。“十六”是其在家族中兄弟间排列长幼的次序数,唐时常用这种次序数来称呼人。
⑵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⑶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水经注·湘水》:“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汉东方朔《七谏·哀命》:“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⑷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菟丝也。”朱熹曰:“言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
⑸堪:能,可以。
【白话译文】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燕昭延郭隗》)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此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元代文学评论家萧士赟云:“刘十六楚人而游于秦。其归山者,楚山也。”据诗意刘十六为一隐者,所归之山乃湘中之山也。
【赏析】
此诗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全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李白送友人归山,不是对待一般隐逸的感情,而是渗透着同腐败政治决裂的浓烈情绪,因而感情喷薄而出。诗中选用的表情途径,极为别致。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极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篇11: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的意思,白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的意思,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赏析 -诗词大全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杂言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注释】 ①楚山秦山:分指楚地(今湖南一带)和长安,是刘十六归去和诗人相送之地。
②早归:催促人起程,完全违背送行诗常见的留恋不舍的情绪。这里实是说诗人自己要早点归隐。 【赏析】诗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此后多以白云代借隐士 。白云自由不羁,超凡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一下子便将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将没有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就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我们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皆浮现。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
篇12:送僧归山,送僧归山刘言史,送僧归山的意思,送僧归山赏析
送僧归山,送僧归山刘言史,送僧归山的意思,送僧归山赏析 -诗词大全
送僧归山作者:刘言史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
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
★ 关于送别诗句
★ 送别的著名诗句
★ 送别的伤感诗句
★ 送别诗句有哪些?
★ 描写送别的诗句
★ 写送别的古诗词
★ 李白的边塞诗
★ 李白写的边塞诗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赏析(共12篇)】相关文章:
雪的古诗中的名句2022-04-29
顶真对联2022-08-27
送刘十五之郡,送刘十五之郡王昌龄,送刘十五之郡的意思,送刘十五之郡赏析2023-08-07
形容离别聚散的诗句2024-03-31
李白的山水诗有哪些2023-09-01
无情别离诗句2023-04-21
表达依依惜别的诗句2022-09-13
送别古诗诗句2022-04-29
离别的古诗词总结之:折柳相送2023-07-11
李白有名的诗句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