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时间:2022-08-18 08:21: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精选8篇)由网友“朴誉恩”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篇1: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1]

王维送别诗的空间意象多为高楼亭台,河桥水边。这自然与诗人送别习惯有关,登高远眺是古代诗人表达相思情愫时的一种方式,远眺的视线往往会被山峰遮住,望而不见,愁苦就会比原先更重、更浓。路边古亭历来为送别之所,“驿路飞泉洒”[2]“故驿同槐里,长亭下槿原”[3]“江边黄鹤楼”[4]“饶吹发西江”[5]“东南御亭上”[6]“连天汉水广” [7],选择这些意象有助于表达送别之情。以其中描写最多的楼台和水边为例,二者虽是不同的空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即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望,送人远离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许这样会给诗人以稍许安慰吧!诗人们正是利用空间意象的这一特点来加强对被送别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来也更有感染力。

王维的送别诗大多描绘了饯别或送行的具体场景,因而一般都有时间的表述。翻检这些诗,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它们的时间意象竟然相当集中,一日之内多为月夜或日落,一年之中以春、秋两季为主。“秋城邺宫故”[8]“秋天万里净”[9]“春草年年绿”[10]“关门落照深”[11]“别后同明月”[12]等等。这固然是对送别诗的如实描写,但人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次送往迎来、离合聚散,单单集中到这几个时间决非偶然,显然是因为月夜、日暮、春、秋比其他时间更有助于表达离人的情感,它们在诗里已不单纯表示时间而是成为寄托诗人情感的审美意象。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吾人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情趣是可以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13]

王维送别诗中出现最多的是自然意象,其中包括山水、禽鸟、草木、以及日月风雨等。这些意象,一方面对刻画离别情绪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以其五彩缤纷和富于变化使得送别诗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即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环境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

一、柳、芳草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从而形成杨柳的别离意象。芳草的态势同诗人心灵深处那种细腻、厚实、缠绵的情感成同化状态,能很好地将诗人那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意绪表达出来。在王维的送别诗中大量出现了柳和芳草极其具有送别代表性的意象。“芳草空隐处”[14]“柳色蔼春余”[15]“汉地柳条青”[16]“欲归江淼淼,未到草凄凄。”[17]“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青。”[18]“东郊春草色,躯马去悠悠。”[19]“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20]难辨是春色还是相思 ,令人联想到行者归途中所见到的万千春色 ,无不寄寓作者的相思之情。最为留传千古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21]。柳色和青草都是绿色的,本应该是春意昂然的,可是在送别诗中,由于和诗人特定的心情相映衬,“情语”、“景语”难以分别,不会思维的景物与思维的作者物我交融,相互纠缠,难解难分,更显“绵绵无绝期”。

二、月

选择月夜这一意象,一方面可以为景物涂上一层凄清悲凉的色调,渲染一种送别的.氛围,更主要的是因为明月这一形象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22] 之后,在古典诗歌中便逐渐成为表达相思离愁的意象,一经在诗歌里出现,就极易触发读者的感受并唤起联想。明月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共通之处,无论天涯海角,它都无处不在,因而明月成为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成为离人们映证友情遥寄情怀的信使。此外,明月还常常烘托、强化别离的惆怅之情:《送杨长府贬郴州》中“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秋夜之月寒冷而清寂,再伴以悲凉的猿啼,更见出友人谪居在外心境之凄凉与茫然。《宇文太守赴宣城》“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以明月寒潮渲染了离别的深情,同时增添了对友人的担忧。这样,月与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态相结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旨趣。

三、云

云在王维诗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据不完全统计,写到云的有三十多处。送别诗中却是“白云”居多:“白云余故岑”[23] “惟有白云当露冕”[24]“云日淮南祠”[25]“江向白云平”[26]“驱鸡入白云”[27]“白云留故山”[28]“天长云树微”[29],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王维诗中曾说:“余生欲寄白云中。”[30]诗人用白云可能也象征被送之人品格的高洁,亦或羡慕他们的这种品性,希望自己也能超凡脱俗。同期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更是把白云写到了极至,极力写白云的自由,表达自己隐居的愿望。

另外也有“黄云”:“蓬卷入黄云” [31]“黄云断春色”[32],这在其他诗人的诗歌中也不乏佳句,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血纷纷。”又《蓟中作》:“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李白《送崔度还吴》:“幽燕沙雪地,万里尽黄云。”可能是边塞沙漠连天,远望天空,白云也染上了些许黄色,是视觉的冲击,这样写更显凄凉,与诗人送别的愁绪,边塞的艰苦相映衬。

四、夕阳

“夕阳”意象是中国古人怀乡念人的重要象征物,见到日落常引起人们的怀乡念人之思,送别的不忍分离而顿生惆怅之情,借“夕阳”包括“斜阳”、“落日”“黄昏”“日暮”等来抒发他们的情思,都是借助夕阳来渲染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离别时的凄凉,表现诗人的愁思之深长而悠远。“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3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4]“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35]“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36]日落、夕阳总给人垂垂老矣之感,这样,“夕阳”意象便常常成为诗人们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夕阳尤其是肃杀秋天的夕阳总给人黯淡、凄凉、悲惨之感,这种感受又正吻合了离人黯然伤神的情怀。

五、酒

元人杨载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37]如果说我们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总是泛着酒光、飘着酒香、回荡着“对酒当歌”的高吟低唱,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渭城曲》:“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38]无论是不得意,还是离愁别绪,亦或是对酒当歌一醉方休,都借酒表达出了不忍之情,不舍之谊。“多情自古伤离别”,朋友将要分别,怎能少了酒这个最能传达情谊的东西呢?

六、雁、飞蓬等

雁被当作送别时一个意象之中的审美心象进入创作者的诗作情感之中,自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它的主悲情蕴,给人留下的情感是悲伤愁怨。而这种意象为征人所见,游子所闻,更能表达离人的那种缭绕不尽的万里愁思,意境高远,感情凄惨。“自叹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39]“子午山里杜鹃啼”[40]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41]雁意象本身具有悲伤愁怨的情蕴,这与离人的分别时的心境相契合。托雁写别情,以雁衬托离人远去的悲凉、孤独,极自然亲切实可行。人与雁同是沧落天涯,相同的命运把原本隔绝的心联结在一起,发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点明了客中送客的浓浓离愁别绪。“古木官渡平”[42]“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43]“衰鬓日如蓬”[44]“蓬卷入黄云”[4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6]。在表达离愁方面,飞蓬与雁起到同样的震撼力的作用。

七、泪

流泪是人们极度伤情的外在表现。古语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临别下泪,正如临别折柳、临别饮酒一样,都是“司空见惯浑闲事”。早在《诗经・邶风・燕燕》中就描写了挥泪送别的情景:“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依依惜别,泪如雨下,足见悲伤之甚。“山川何寂寥,长望泪沾巾。”[47]“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48]即使潇洒如李白者在离别时也总是泪水涟涟:李白《赠别郑判官》:“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江夏送友人》:“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正如宋代无名氏《玉楼春》词云:“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于花上雨。”

八、行人

本来有行人应该是热闹的象征,可是在送别诗里,广阔的天低下总是孤独的一个人或者背影,影子拉的很长,就有无限凄凉在里面了:“宛路故人稀”[49] “远树带行客”[50]“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51]“五湖三亩宅,万里一行人。”[52]“遥思葭际,寥落楚人行。”[53]无论是羊肠小径还是宽阔平坦的大路,寂寂一个人在路上行走,总见凄凉与落寞,更何况是刚刚与友人分离呢?远远望去,一个人长途跋涉,奔赴前程,寥落的行人与影子为伴,诗人也正是用这样的意象表达出自己的愁苦与落寞之情的。

九、杜鹃 猿

“忆想兰陵际,可宜猿更啼。”[54]“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55]“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56]“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57]“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58]“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59]看到猿声、杜鹃,总能想到“杜鹃啼血猿哀鸣”,总是无限凄凉意涌上心头。总能想到在唐代,南方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甚至与世隔绝的,被送之人要去南方,又有猿声、杜鹃啼叫伴随,愁苦又禁增添了几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已经把它们作为悲凉愁苦的象征,看到他们总有一副画面闪现脑海。诗人也不例外,用这样带有悲情色彩的意象来传达无限的情思。

十、铙吹

“铙吹发夏口”[60]“铙吹发西江”[61]“铙吹喧京口”[62]“清江响铙吹”[63],都有铙声的出现,铙吹暗示了离别那一刻的真正到来,在此之前,友人还可互相劝勉,共诉衷肠,而此之际,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戛然而止,军乐齐奏,声响云天,为别离平添一份豪壮,也带来了离别的感伤。这声音引发人们复杂的感情,对于送行之人,意味着友人即将起程,引发的是无限的眷恋与不舍之情,更有为友人担忧,挂念之情。

总之,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是个性化的,最能表现诗人的心境。大漠、烽烟、夕阳最能体现王维青壮年的心境;行人、酒、歌最能体现王维对友情、亲情、乡情的真挚与深情;云、月、鸟体现其飘逸、俊洁的人格,宁静的心境,矛盾的心理。元代杨载《诗法家数・赠别》:“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其荐拔。”诗人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各种离情的。王维借用这些意象传达自己的感情,使诗的意境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篇2:王维写的送别诗意象

王维写的送别诗意象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王维送别诗的空间意象多为高楼亭台,河桥水边。这自然与诗人送别习惯有关,登高远眺是古代诗人表达相思情愫时的一种方式,远眺的视线往往会被山峰遮住,望而不见,愁苦就会比原先更重、更浓,路边古亭历来为送别之所,“驿路飞泉洒”“故驿同槐里,长亭下槿原”“江边黄鹤楼”“饶吹发西江”“东南御亭上”“连天汉水广” ,选择这些意象有助于表达送别之情。以其中描写最多的楼台和水边为例,二者虽是不同的空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即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望,送人远离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许这样会给诗人以稍许安慰吧!诗人们正是利用空间意象的这一特点来加强对被送别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来也更有感染力。

王维的送别诗大多描绘了饯别或送行的具体场景,因而一般都有时间的表述。翻检这些诗,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它们的'时间意象竟然相当集中,一日之内多为月夜或日落,一年之中以春、秋两季为主。“秋城邺宫故”“秋天万里净”“春草年年绿”“关门落照深”“别后同明月”等等。这固然是对送别诗的如实描写,但人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次送往迎来、离合聚散,单单集中到这几个时间决非偶然,显然是因为月夜、日暮、春、秋比其他时间更有助于表达离人的情感,它们在诗里已不单纯表示时间而是成为寄托诗人情感的审美意象。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吾人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情趣是可以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

王维送别诗中出现最多的是自然意象,其中包括山水、禽鸟、草木、以及日月风雨等,这些意象,一方面对刻画离别情绪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以其五彩缤纷和富于变化使得送别诗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即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环境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

一、柳、芳草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从而形成杨柳的别离意象。芳草的态势同诗人心灵深处那种细腻、厚实、缠绵的情感成同化状态,能很好地将诗人那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意绪表达出来,在王维的送别诗中大量出现了柳和芳草极其具有送别代表性的意象。“芳草空隐处”“柳色蔼春余”“汉地柳条青”“欲归江淼淼,未到草凄凄。”“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青。”“东郊春草色,躯马去悠悠。”“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难辨是春色还是相思 ,令人联想到行者归途中所见到的万千春色 ,无不寄寓作者的相思之情。最为留传千古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和青草都是绿色的,本应该是春意昂然的,可是在送别诗中,由于和诗人特定的心情相映衬,“情语”、“景语”难以分别,不会思维的景物与思维的作者物我交融,相互纠缠,难解难分,更显“绵绵无绝期”。

二、月

选择月夜这一意象,一方面可以为景物涂上一层凄清悲凉的色调,渲染一种送别的氛围,更主要的是因为明月这一形象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之后,在古典诗歌中便逐渐成为表达相思离愁的意象,一经在诗歌里出现,就极易触发读者的感受并唤起联想,明月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共通之处,无论天涯海角,它都无处不在,因而明月成为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成为离人们映证友情遥寄情怀的信使。此外,明月还常常烘托、强化别离的惆怅之情:《送杨长府贬郴州》中“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秋夜之月寒冷而清寂,再伴以悲凉的猿啼,更见出友人谪居在外心境之凄凉与茫然。《宇文太守赴宣城》“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以明月寒潮渲染了离别的深情,同时增添了对友人的担忧。这样,月与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态相结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旨趣。

三、云

云在王维诗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据不完全统计,写到云的有三十多处。送别诗中却是“白云”居多:“白云余故岑”“惟有白云当露冕”“云日淮南祠”“江向白云平”“驱鸡入白云”“白云留故山”“天长云树微”,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王维诗中曾说:“余生欲寄白云中。”诗人用白云可能也象征被送之人品格的高洁,亦或羡慕他们的这种品性,希望自己也能超凡脱俗,同期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更是把白云写到了极至,极力写白云的自由,表达自己隐居的愿望。

篇3:王维送别诗

王维送别诗

作品介绍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52首。

原文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

作者: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①“山中”二字全诗原元,据宋蜀本等补。题下全诗校云:“一作送友。”

②明年:全诗校:“一作年年。”

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篇4:王维送别诗

王维送别诗精选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熊九赴任安阳》

唐·王维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送李员外贤郎》

唐·王维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送张五归山》

唐·王维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送杨少府贬郴州》

唐·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唐·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篇5:浅论王维送别诗

浅论王维送别诗

王维所作的送别诗不乏粲然可观之作,有的已成为历代传诵的不朽之作。

王维是唐代的四大诗人之一。由于他在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方面取得了高度成就,被誉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人们谈论起王维,也往往首先想起他的山水田园诗。这自然是不错的。然而,王维的诗歌创作取材相当宽泛,他所作的送别诗也不乏粲然可观之作。

王维现存的送别诗,约70首,占现存王维诗歌的七分之一强。就体裁言,既有五、七言古体诗,又有五、七言近体诗。古体诗中,还有骚体诗;近体诗中,既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还有五言长律,可谓琳琅满目,众体皆备。其中的佳制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山中送别》等,已成为历代传诵的不朽之作。

王维的一些送别诗所以会千载宣传,具有活泼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作品里灌注了诗人对于亲朋友侣的真挚深厚的感情,并且这种友爱之情是人们所普遍具有的,它通过自然平易的语言传达出来,极易诱引读者进入诗歌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情感氛围,唤醒读者心中曾经有过的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产生回环往复、难以止息的感情波澜。就拿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来说,全诗不过四句二十八字,前两句“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写送别地点的自然景况;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的是饯别时的劝酒之辞,似乎在内容、章法上都不见得有格外出众之处。那么,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钟爱始终没有衰减呢?个中原因说来也不复杂,就是因为此诗用极其本色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人们在与友人临歧洒别时所常见的.情景(当然,地点不一定在“渭城”)特别是后两句的劝酒之辞,更是明白如话,有着高度的普遍性和概括力。大凡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谁不会在与亲友的饯别酒席上说出类似的话语、表达类似的情感呢?因此,这首送别诗的巨大而持久的魅力,不在于它的艺术技巧是如何高超,而是取决于它在情感传达方面的高度真实性和典型性。

《山中送别》诗的情况也是这样。其诗曰:“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前两句叙写诗人送别友人后掩门独居,内心的寂寞已不言自明;后两句刻画心理活动。从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看,与《送元二使安西》大不同,但在表达与友人的真挚情感方面却完全一致。友人刚刚送走,却又企盼着他能及时归来。不重感情、不惜友谊的人会滋生这样的念头吗。而盼望亲朋友好常相会的念头,对于珍重友情的人来说,确会时常发生。

一般说来,送别诗以抒写情怀为主,但唐人作诗长于借景言情,故在送别诗中常有景物描写方面的内容。王维作为描摹山水自然的高手,更喜在送别诗中插入一些景物描写,这样一方面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内涵,一方面也有利子更艺术地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其《送友人归山歌》(首其二)曰:

山中人兮欲归,云冥冥兮雨霏霏;水惊波兮翠营靡,白鹭忽兮翻飞。君不可兮褰褰衣!山万重兮一云,混天地兮不分;树吨暧兮氛氲,猿不见兮空闻。忽山西兮夕阳,见东皋兮远村;平芜绿兮千里,眇惆帐兮思君。

诗人的朋友原在山中隐居,现又要返回山林,故王维作诗送之。全诗十三句,除三句(一、五、十三句)事、抒情外,其余十句都用来描绘自然景象,先写云暗雨骤、草靡鹭飞的雨景,劝友人不要急于回去;次写友人走后,诗人目送友人,遥望前方所见到的远山层叠、天地混沌诸种景况,通过这一系列的写景状物,诗人对于友人的无限关切、眷恋之情被烘染得淋漓尽致。有必要指出的是,王维送别诗里的一些写景佳句,即使与那些专事描摹自然景致的诗歌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邢桂州》)“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送邱为往唐州》)“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母潜落第还乡》)“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送方尊师归嵩山》)诗人凭藉他对自然美所特有的敏锐精微的感受和高度精湛的语言技巧,准确。细腻、生动地描画了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的山水自然风光,呈现-出浑融悠远的意境和咀嚼不尽的韵味。

王维在送别诗中插入一些写景片断,注意处理好景与情、景与事的关系,使它们达到和谐自然的统一,从而使作品更富艺术魅力。《送梓州李使君》诗共八句,前四句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作“半”),树杪百重泉”,描绘了:悬想中的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在绵延起伏的万壑千山里,到处都是参天入云的大树,杜鹃鸟的啼鸣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一夜透雨之后,山间平添了无数道飞泉,远远望去,如同悬挂在树梢头上。这四句诗景象奇丽,境界阔大,气韵生动,生机勃勃,虽然没有直接的赞语,但诗人对蜀地风光的欣羡心情已隐隐露出。用这样的笔调写景,既切合蜀地实情,又完全吻合诗人对李使君赴任梓州的祝贺之意,劝勉之情。可以设想,假如诗人用灰暗、阴冷的笔触去写巴蜀的恶山脸水,那就无异是给赴任者兜头二瓢冷水,与作诗劝勉的初衷大相悖背了。

王维的送别诗在运思谋篇方面富有变化,这是值得注意的第三个特点。试以四首送人赴边诗为例说明之。《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地点的自然景况,后两句抒写自己对于友人的依恋不舍的深情,别无他意。《送韦评事》曰:“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撇开自己不提,纯是写赴边者的复杂心绪:既想建功立业,又不免怀乡思归。:《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前四句展现绝域之地的荒凉景象,接着援引历史故事以壮赴边者的胆气,最后勉励他大展身手,宣威域外,不让异族统治者生觊觎中原之心。全诗没有正面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但诗人韵关切、激励之意已蕴含其中。《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先述出征的季节,次写行军的情景,结尾四句赞扬其奋不顾身的报国热忱和立功绝域的壮志。全诗洋溢着昂扬、壮美的豪气和激情,全无一点悲切、凄凉和缠绵。与上述三诗在内容、章法、格调上都有不同。所以王维的送别诗虽然数量很多,同一类型的送别诗为数也不少,但读来面目各异,很少有雷同的。

此外,王维作诗还能注意灵巧自如地运用典故以表情达意。如《临高台送黎拾遗》诗,暗用了王粲《登楼赋》里结尾一段的意象;《山中送别》诗的后两句,系翻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萎”句意;《送邢桂州》的尾联“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用后汉合浦太守孟尝“合浦珠还”的典故,十分切合被送者的身份和前往地点(唐之桂州,即汉之合浦)。

王维的送别诗颇多佳构,但也不是篇篇皆好,有的不够精炼,有的议论偏多,有的说些官场应酬之语,陷入俗套,少数诗还有意象、语汇重复的毛病。私自认为,在对王维的送别诗作较多肯定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缺陷和不足也是必要的。

篇6:王维送别诗拼音

王维送别诗拼音

送别古诗王维带拼音版,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一起学习一下送别古诗王维带拼音版,送别古诗王维翻译,以及送别古诗王维赏析吧!

王维送别诗拼音

sòng bié

送别

wáng wéi

王维

shān zhōng xiāng sòng bà , rì mù yǎn chái fēi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chūn cǎo nián nián lǜ , wáng sūn guī bù guī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古诗王维翻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唐诗山中送别王维全文赏析

这是王维的一首送别诗,该首诗与其他的送别诗有所不同:第一,一着笔,就开始对读者道出了离别相送。没有其他送别诗的那样缠绵惆怅,没有送行时的话别场面和惜别情怀,仅仅以一个看似毫无着墨的“罢”字简单带过,为后面的“归不归”做铺垫。第二,时间跨度大,从相送到送罢,诗人跨越了一段时间直接写入日暮时分,诗人在这段时间离别情怀剪去,给读者留下淡然的印象,也与后面的.“归不归”形成更长的时间段。

众所周知,但凡对送别有所经历的人,都会觉得送别后的当天会有离别的惆怅之情,难以得到排遣、释怀。就连平时经常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都会让人有点心不在焉的感觉。而诗人正是如此,他之所以将与送别毫无联系的‘掩柴扉’的行为相联系,就是为了突出平时天天重复的“掩柴扉”与往日不同的韵味,从而寓离别于行为中,将寂寞惆怅之情显现出来。

第三四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从屈大夫的辞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中化用而来的。这里的王孙是指贵族的子孙,也指前来送别的挚友。诗句的大意是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浮云般的游子啊你是否能够归来?诗人以“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本应在离别时提出的,可诗人却在友人离去已久才涌上心头,成了一个没有问出口的自问句。至此,诗人在友人刚离别,就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还中,才将送别后的内心情感加以表露,说明了诗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别所带来不舍、惆怅、思念所笼罩。这正是王维的诗蕴,意中有意,味外有味,匠心别运,高人一筹,善于从生活中拾取平淡无奇的素材,运用自然无雕琢的语言,彰显深厚诚挚的感情。

篇7:王维的送别诗

王维的送别诗七篇

王维的`送别诗,希望王维的送别诗能对您有所帮助!

1、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3、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4、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樟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6、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7、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篇8:王维的送别诗

王维的送别诗大全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熊九赴任安阳》

唐·王维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云。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送李员外贤郎》

唐·王维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送张五归山》

唐·王维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送杨少府贬郴州》

唐·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云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唐·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等奖

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阐释(下)(高三备课资料)

分析王维诗中的禅趣

王维送别诗的特点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一等奖

“思”与“诗”的巧妙结合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精选8篇)】相关文章:

王维的诗词《送沈子福归江东》赏析2023-10-20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讲义(网友来稿)2022-05-19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2023-09-19

送别诗赏析2024-01-24

王昌龄七绝送别诗的魅力分析2022-05-07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方法2022-08-23

高考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的内容2023-10-03

王维诗歌鉴赏2022-10-26

《诗歌鉴赏》教案2023-09-07

忧国伤时的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2023-02-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