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教学三部曲(精选20篇)由网友“别动姐的脸”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文言教学三部曲,欢迎阅读!
篇1:文言教学三部曲
文言教学三部曲
陈 艳
(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应用也使学生对它难以热爱。我就自己的《兰亭集序》的教学为契机,在文言文教学的文学和文化方面取得了突破,下面是我的教学课堂实录。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3.提升文化的高度,理解王羲之的感情为人类共同的感觉,他的乐观,悲观之处的达观成为一种文化!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及作者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进一步阐释这种观点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用品】
多媒体教室、《兰亭集序》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结识一位东晋的文化名人,让我们一起去找寻他的身影吧!
(放映《东床快婿》故事小片)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是否能看出王羲之的性格呢?
答:性情旷达之人。
(放映《墨池》片段)我们的故事还可以换一个开始,相传王羲之七岁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字,他曾经临池而书,洗砚染黑了池塘。后来他北游名山,终于成就一代书圣。
其实,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认识王羲之并不重要,这些就像是道路,或长或短,或曲或直,最终都通向一个目的地,那就是兰亭。(放映《兰亭》画面)因为王羲之的一篇《兰亭集序》,兰亭成了中国书法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兰亭也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象征。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为中国书法巅峰之作的《兰亭集序》吧!(放映《兰亭集序》书法)
我们不一定具备行家的眼光,但我们要懂得用心去欣赏,看看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觉?
答:美。
对,美!这幅作品被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人们称赞它“飘如浮云,矫若游龙”。从文学的`角度看,它还是一篇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它的深刻的意义和内涵,值得我们反复去探究和品味。下面就一起学习《兰亭集序》!
二、朗读课文
老师诵读课文,同学们注意文中的重点词语及表现感情变化的关键语句和词语。
三、重点字词(略)
四、分析课文
本文表现感情的关键句有哪些?
答: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
根据回答板书:记乐――言痛――言悲
1.分析第一段。
文章第一段记乐,这种“乐”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呢?谁能概括一下你所感知的结果。
答:山水之乐,与友人出游之乐。
兰亭的风光到底有多美呢?王羲之他们在那里做了什么,以致让他情不自禁地感慨“信可乐也”?这样吧,我们不妨身临其境,到兰亭去看一看吧!(放映《三月三日的兰亭》)
现在,你对这种快乐是不是感受真切了呢?我们再进一步品味文中的语言,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快乐的?
提问:寄情山水之乐表现在哪里?找关键语句。
答: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提问:还有当时的季节,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答:暮春。
……
文学作品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汉武帝《秋风辞》“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的体会。魏文帝曹丕也有“乐往哀来,怆然伤怀”的感受。
王羲之的感慨与他们的感慨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2.重点品味文章的第二段,自由朗读。
深入体会作者所抒发的痛源自什么?
盛会已成往事,欢乐已成流水。再快乐的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因为欢乐的易逝,所以才生出这样的感慨来。
老之将至,担心生命太短暂,进一步想到生与死,人生的短暂都要走向死亡的宿命,文章是怎么说的?
答: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谁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宿命,由此怎能不感慨?生与死的确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很难做到超然物外,发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
讨论:这种生死之痛是王羲之一个人所独有的吗?你们有这种生死之痛的体会吗?
学生讨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所抒发的生死之痛实际上是一种千古之悲,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人们很多的情怀是一致的,青春、生命、欢乐、痛苦都是我们真实的体验。
历史上有没有人把生死看得很另类的呢?把生死看得很清淡、很超脱的呢?
答:庄子,把死生看成一回事。
那么,王羲之是怎样评价这样的观点的呢?
答: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在一次兰亭集会上生出这样深沉的感慨来,你以为王的人生态度是如何的呢?
讨论。意见不一,有认为是乐观的,有认为是悲观的。
出示参考意见:《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
“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淡、鲜实效,一死生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之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这里其实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文本思想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对作者以及文章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结合东晋的时代背景了解本文的主旨。
3.齐读第三段,再次品味王羲之的人生态度。
其实《兰亭集序》的真本已经失传了,但我们还是有幸听到王羲之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的琴声雅韵。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王羲之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执着的精神有所感悟,同时也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要把“生如夏花”这四个字送给你们!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风吹雨打,我衷心祝愿你们的生命之花能努力绽放,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精彩!
篇2:初中化学教学三部曲
初中化学教学三部曲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其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加深,学习的`难度加大,学生学习渐感吃力,此时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化学.
作 者:李文龙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唐县白合初级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33.8 关键词:科学预习 实验观察 趣味记忆篇3:浅谈文言实词教学
浅谈文言实词教学
[作者] 侯瑞云
[内容]
同火吃饭的称“火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多义实词的词义,就必须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弄清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研究词义扩大的规律。如何辨别词义?主要看字形,让学生分析字形就基本上能找出词的本义。因为词的本义是造字时所赋予的意义,只要看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汉字的形体,就不难找出词的最原始的意义。我们如果抓住本义,对引申义的产生就能找到线索,就能驾驭纷繁的词义,使词义的解释有了可靠的'依据,进而使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入。为此,可引导学生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入手,分类列表归纳其本义。如下表:
(附图 {图})
(附图 {图})
在文言实词的教学中,仅仅抓住了词的本义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掌握由本义派生出与它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一系列其它意义,这里主要指引申义,而比喻义、假借义不做归类。多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关系大致有两种类型。
第一,圆形引申型,这种类型是以本义为中心,其他引申义都是从本义派生出来,即本义是圆心,而引申义都分布在圆周上,引申义之间是并列关系。如“逆”,原为象形
(附图 {图})
丰盛的食物,两侧的两点表示装满后外流了。最上部的三角形是食器的盖子。“食”的本义为“食品”,名词。如:“身上衣服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后来又从名词引申为动词“吃”。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柳宗元《捕蛇者说》)。从动词“吃”又引申为“居”。如:“三岁食贫”(《诗经》)。这类词可图示为:
本义 引申义 引申义
食: → →
食品 吃 居
4.借助成语,掌握词义。成语是固定结构,它有紧密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概括意义,深受学生睛睐,都愿意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它。可以说学生对成语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成语又多来源于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甚至直接摘取或改造古代诗文名句,它与文言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文言实词的词义在成语中得到较好地体现,因此,借助成语与实词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得益非浅。可列表比较其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 文言实词例句 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马观花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惩不贷 汝罪宜死,今姑贷汝。(高启《书博鸡者事》) 宽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偃旗息鼓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归有光《项脊轩志》) 倒下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蹴而就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踏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穷七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显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系统归纳整理
在中学教材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文言实词就有450个。复合词350个,对此类知识运用分类归纳注释的方法,使学生增强记忆牢固掌握,以达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词义的效果,培养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一词多义、一词多音的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要让学生迅速掌握这些多音、多义词,最好用按词注释,随课归纳的卡片积累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卡片多了,就按多音多义词的笔划或音序为序,形成自编的多音多义词小词典,每一词条都要注明读音、词义、例句及其出处、作者。尽量将义项收集完全。这项工作要贯穿文言文学习的全过程。例如:“顾”字的归纳卡片如下:
(附图 {图})
2.文言虽以单音词为主,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合成双音词,即复合词。教材中大约出现350多个,学生在阅读时,如果按两个单音词去理解,那就与词义大相径庭,造成误解。合成双音词可分为一般复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以及前后缀式复词。归纳例释如下:
一般复词(偏正式):齐师败绩(《左传・曹刿论战》)
败绩―指军队的溃败
同义复词: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扶将―搀扶。
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作息―劳作(偏用“作”义“息”是旁衬)
前后缀式复词:
①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苏轼《石钟山记》)
森然―阴森森的样子。
②堂上阿奶仗汝扶持(袁枚《祭妹文》)
阿奶―老母
以上一些做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们要从基础入手,抓实抓细,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中开发学生智力,增强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向军]*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礻加韦
@②原字豸加亘
@③原字逆去辶
篇4:浅谈文言实词教学
浅谈文言实词教学
[作者] 侯瑞云
[内容]
同火吃饭的称“火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多义实词的词义,就必须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弄清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研究词义扩大的规律。如何辨别词义?主要看字形,让学生分析字形就基本上能找出词的本义。因为词的.本义是造字时所赋予的意义,只要看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汉字的形体,就不难找出词的最原始的意义。我们如果抓住本义,对引申义的产生就能找到线索,就能驾驭纷繁的词义,使词义的解释有了可靠的依据,进而使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入。为此,可引导学生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入手,分类列表归纳其本义。如下表:
(附图 {图})
(附图 {图})
在文言实词的教学中,仅仅抓住了词的本义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掌握由本义派生出与它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一系列其它意义,这里主要指引申义,而比喻义、假借义不做归类。多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关系大致有两种类型。
第一,圆形引申型,这种类型是以本义为中心,其他引申义都是从本义派生出来,即本义是圆心,而引申义都分布在圆周上,引申义之间是并列关系。如“逆”,原为象形
(附图 {图})
丰盛的食物,两侧的两点表示装满后外流了。最上部的三角形是食器的盖子。“食”的本义为“食品”,名词。如:“身上衣服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后来又从名词引申为动词“吃”。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柳宗元《捕蛇者说》)。从动词“吃”又引申为“居”。如:“三岁食贫”(《诗经》)。这类词可图示为:
本义 引申义 引申义
食: → →
食品 吃 居
4.借助成语,掌握词义。成语是固定结构,它有紧密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概括意义,深受学生睛睐,都愿意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它。可以说学生对成语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成语又多来源于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甚至直接摘取或改造古代诗文名句,它与文言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文言实词的词义在成语中得到较好地体现,因此,借助成语与实词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得
[1] [2] [3]
篇5: 三部曲
闷热的天,令人窒息。我打开窗,看见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天空。只听见沉闷的雷声“轰隆隆,轰隆隆”的吼叫着。为整个音乐会拉开了序幕。
紧接着,风“呼啦啦,呼啦啦”的弹奏着钢琴,浩浩荡荡的奔驰过来。大街上,它吹得女生的长发飘逸起来。
雨,虽然姗姗来迟,但它用一曲美妙的歌谣弥补过失“淅沥沥,淅沥沥”它把窗户敲得“哒哒”直响,像两部二重唱。雨声越来越小,最终以“沙啦啦,沙啦啦”的歌声谢幕。
天空中绚丽的彩虹告知人们:雨停了。大自然的小动物得知消息后,又愉快的出窝,出我享受着雨后的快乐。原本不做声的鸟儿,现在在枝头像小精灵“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好像倾吐着雨后的欢悦,池塘边,青蛙王子正在演奏“呱呱,呱呱”还摆pose呢!――吐舌头捉虫子。管家公在管理时,看见又是一个大好晴天,便情不自禁的大叫起来,“旺旺,旺旺”。
大街上,人们都拍手叫好:“把我们家的树都给浇上水了,真好”。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我走出门,深深的吸一口气,哇,空气好清新啊…。看见公路边满是泥土的小草被大雨冲洗后,颜色变得嫩绿了,它迎着和煦的风微微摆动!
雨,不仅给了我们清新,还有无限的欢乐!
篇6: 三部曲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梦中的我在一个想象中的世界里,那是一个只属于我的糖果世界。
大地是由糖果铺成,小溪是由糖果汇聚,连云彩都是五彩的棉花糖。在那里,糖果小溪是我的最爱,棉花糖是我休息的温床。
无知的充满想象的幼年匆匆逝去,迎来了小学的第一抹阳光。长高的不只是我的身体,还有我心中的梦。在梦里我拥有了超能力,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惩恶扬善,拯救弱小,摆平世间一切不平等的事情。
时间的转换填补了我梦中的空白,并使它成长、变化,变得越来越离奇,越来越不可思议。
踏入了中学的门槛,我真正的意识到知识是我梦中的必须。它是我的梦成长变化的养料,我不仅需要它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也需要它体会社会的世态炎凉。在梦中,我不知多少次听见保尔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呼声;多少次看见贾宝玉的叛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多少次与祥子促膝长谈,听他倾诉生活的艰辛,社会的黑暗。在这个只属于我的名著世界里,我结识了“出师一表真名是,千载难逢伯仲间”的诸葛亮;了解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陶渊明,“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的李白、杜甫。听他们吟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壮志,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凉。在梦中,我懂得了这个世界中不仅只有酸甜的糖果,也有苦楚难耐的苦瓜。我在与这些名人的交流中成长,变得成熟。
我庆幸有书一路陪伴,它让我了解了寻求知识的真谛,探秘世事的芬芳,与诗人同吟,与哲人交流,与千万不屈的灵魂一起放歌。书使我的梦越来越精彩,使我的梦想越来越远大,有了它我的生活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篇7: 三部曲
故乡,是游子心中那轮最亮的明月;故乡,是断肠人眼中那轮最红的夕阳。无论前进的路有多长,我总会想起我故乡。近些年来,它经历了无数变迁,而作为它的见证者,我想为它谱写属于它三部。
昨日・偏僻小镇
故乡是处于贵州东南部的一个小城,四面环绕着的都是山。从前,这儿只有几幢小高楼,大多都是两层楼的平房。公路并不多,只在城乡之间有几条曲折的泥泞小路。那时,每个村里总有许多孤独的老人和年幼儿童。她们的父母因经济而外出打工,只能留下她们在家。昨日,仿佛一切都是贫困破旧的,一如那老式自行车“吱呀”转动的链条……
今 朝・富裕小城
今日,我们有了宽阔的柏油大路,川流不息的车辆驰骋着。破旧的小瓦房早就知晓时局时地退出了城市舞台,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引入眼帘。城郊新建了许多工厂,外出务工的人们回到家也有了稳定的经济。城市中心的绿化措施越发受到重视,人民公园的花草树木把城市装扮得像一个“森林氧吧”。夜晚时分,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各种各样的歌声,五彩斑斓的灯火笼罩在夜空中。瑶身一变,故乡竟也成了“不夜城”。富裕的光亮像初升的太阳,越来越明媚,热烈……
未来・美丽都市
它还在变,不停地变。我在那广阔的城市蓝图中,看到了未来那个更加耀眼的故乡――如国际都市般繁华,又如古典都市般交织着文化。绿色与和谐,创新与传承将是故乡未来发展的基调。
我爱我的故乡,我将用我的青春,热血,奋斗去唱想它的三部曲,去点燃它的`未来,去谱写故乡更灿烂的明天!
篇8: 三部曲
“王智翔,你做完作业,书呀铅笔盒也就这么都地毯式的铺着啦?我是你的御用保姆吗?快来,快来,把桌子上的书放进书包里。还有把你的玩具放进箱子里……”唉,又是妈妈的唠叨声,真烦。“妈妈,我……”我刚要辩解,妈妈就已经把我拎到了“犯罪”现场“快把东西放好,家里都快变垃圾场了。你这小孩子看着就不难受吗?我也真是奇怪了,这是什么生活习惯呀……”妈妈的唠叨声真是聚蚊成雷呀,我也真是服了她了,怎么总是有那么多冗长的话要说,各位同学,你们的妈妈也都是如此之唠叨吗?
二部曲:严格
在一个凉爽的夏日,傍晚我和几个小朋友约好去踢足球。当我刚准备完毕,正要出门的时候,妈妈忽然从旁边闪出来,对我说:“想干嘛去呀?”我回答:“我把作业做完了,出去轻松一下。”妈妈说:“你还有自主作业没做呢。”我拿着那刚要穿上的足球鞋瞬间石化,天哪,你还让不让我休息呀,看着别的小朋友在踢足球,我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飞下去跟他们踢足球,妈妈你能不能不这么严格呀!
三部曲:顽皮
我放学回家,已经饿得饥肠辘辘,我直奔来厨房找吃的,找呀找,找呀找,还找不到我的那盒巧克力,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说:“你的巧克力在这间房里,你慢慢找吧。”于是,我开启了疯狂的寻找模式,我把房间里的每个角落都翻遍了,还是没找到,我累得满头大汗,这时妈妈走过来,拍拍肚子:“我已经把你的巧克力藏到最安全的地方了。”我听了又好笑又好气,我一边拍打着妈妈,一边躺在她怀里撒娇。
这就是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
篇9: 三部曲
成长宛如一首抑扬顿挫的歌曲,时而高亢,时而平缓,时而低沉。成长道路上,经历的事和接触的人,都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常常让我心潮澎湃。
时而高亢
每年一次的迎新书法大赛,我都参加,但以前并不如意,都是二等奖,次年,我如故地参加了比赛。我当时信心十足,可当比完以后,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信心。在将要公布名次的那几天,我心惊胆战,终于,我看见老师在写奖状,发现自己是一等奖,这才松了一口气。下午,发奖状,念到我的名字时,竟有些不知所措,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受到了表扬,也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肯定。如果说成长是一部曲子,此时,一定是高亢的旋律!
时而平缓
成长这部乐曲,有时也是平缓舒适的。在雨天看书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我坐在窗边,手中拿着心爱的书籍,细细品味,窗外有清脆的鸟鸣、有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到处充满了生机。我一边静静地听着,一边专心致志地看书,不亦乐乎。
时而低沉
当然,成长并非一直一帆风顺,每当渐入低沉,我的心情也随之阴郁起来。在我八岁那年,我们家养了两只小仓鼠,我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心头宝。我的一位妹妹来到家中,提出要把小仓鼠带出去玩的要求,在草地上,她把两只小仓鼠放在手臂上挑逗,稍稍不慎,两只仓鼠重重跌落,当场就死了。虽然我十分伤心,但也只好送它们去了天堂。
成长,宛如一部乐曲,它将人生淋漓尽致地演奏出来,时而高亢,时而平缓,时而低沉。
篇10:文言经典作品教学反思
经典文言文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是建构中华文明的基石,许多优秀作品早已化作流传百代的名言警句融化在民族的血液里,学习并理解她们是当前教育的最基本任务,也是首要任务。
最近几年,我校“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紧扣经典文言短篇作品,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对悠久而影响深远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研究与学习,特别是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受益颇丰。
如果是单纯联系课内所学去理解课外文言文,对中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如果选取另外一个切入点,那就效果非凡了。我们采用的做法是对相关作品的`人物、相关历史知识、相关故事先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感情中华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如在学习《孟母戒子》时,从孟子的相关故事《孟母三迁》导入,学生渴望其它相关的故事,这就为学习提供了兴趣。再如《吕蒙正不受镜》一文的讲解,我从中国社会的不良现象谈起,学生自然对文中人物产生极大兴趣,特别对人物的表现如婉转拒绝的语言“吾面不过碟于大,安用照二百里?”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对其做人为官的正直也刮目相看。由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市场火爆的场面,以及托关系、花重金找工作的社会现象,引出《善呼者》这一故事,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再来学习短文,就是重字的做法,学生都可以欣然接受。这种方法好在将自我主动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美、智、趣”的学习环境,融入“亲、助、乐”的师生人际关系,激发出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吸收历史人文的思想,关注自己的价值取向,“批文入情”, 而且能以优秀作品反映直接美感、深刻哲理、思想火花,来启迪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自己对真理、对失业、对完善人格的执著追求的优良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及字词的积累。
文言文,不仅培养我们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我们学会赏析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从中吸收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如果我们找到吸引学生、刺激兴趣的教学方法,肯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11: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一、对照比较
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如一词多音多义比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义,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入朝见威王的朝(读cháo,当朝廷讲)、朝服衣冠的朝(读zhāo,当早晨讲),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这样比较,便于理解词义,读准字音。又如古今词语比较,《赤壁之战》中诸人各顾妻子的妻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的指示,与现代汉语不同。这里,妻子是两个名词,妻子儿女的意思;指示是两个动词,指出来给看的意思。这样比较,对词性、词义的认识就一清二楚了。再如词语改换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和洒,能不能换成刮飘落?不能,因为卷写出风势之猛,飞写出风吹茅草的速度之快,洒写出茅草散落之广。这里充分显示课文用词之精巧,如改用其它词语就索然无味了。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也能对照比较。如判断句式,现代汉语是是等于的句式,而文言文经常用也者,也的句式来表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通过对照比较,学生的思路更为广阔了,能全面地具体地深入地分析问题,既懂得应该这样,又懂得不应该那样,进而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温故知新
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讲过的课文越多,例句就越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给学生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例如,然可以作词尾,即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后面,作构词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的的地相当。我讲到《赤壁之战》中的勃然,联系到《黔之驴》中的庞然、《愚公移山》中的杂然、《捕蛇者说》中的汪然;后面讲到《庖丁解牛》中的怵然,又联系到《鸿门宴》中的默然、《石钟山记》中的森然、《促织》中的猝然等。这样,学生对然作词尾就掌握得比较牢固了。又如,我讲到《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时,让学生温习了《曹刿论战》中的可以一战、《捕蛇者说》中的可以已大风,从而使学生明确可以是两个词,其中的可相当于能愿动词能够,以相当于介词把、拿、用、凭等,和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截然不同。再如讲到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中的殷时,联系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中的殷;讲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殷时,又联系到血流殷地(《观巴黎油画记》)中的殷。这样,不仅掌握了殷的三个义项(盛大、众多、富足;黑红色;震动),而且掌握了殷的三种词性,三种读音(形容词,读Yīn;名词,读Yān;动词,读Yǐn)。学习文言文句式,也可采取这种方法。总之,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同学们对文言文的感性知识越学越具体,对词汇和句式的积累越学越丰富,越学越实在,因而越学越深刻,越学越有兴趣。
三、突出重点
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源源本本一大套,这是文言文教学一大忌,因为这种单位时间内(45分钟)多中心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得益甚少。实践告诉我:根据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纲举目张之效。也就是说,凡是教材关键处,学生困惑处,就要大胆讲,要言不繁,讲深讲透,使学生一课有一得,课课有所得,得得相关联;同时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此,我抓了以下四点:
一抓关键词语
如《石钟山记》中至莫夜月明如乐作焉段,共169个字,我只讲了森然绝且则吞吐向焉这7个词语,共9个字,其余让同学解释,并翻译全段。如果遇到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更应该给学生点明,因学生在这些地方最容易犯以今推古、望文生义的错误,如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已改变原方位名词的词性用如动词,可译为走上前,进是献上的意思,因此前进已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前进之意。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不仅了解词类活用,而且了解古今异义。至于《劝学》中的劝是勉励鼓励的意思,而不是劝告规劝;临表涕零(《出师表》)中的涕是眼泪的意思,而不是鼻涕,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二抓基本含义
如走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跑逃跑走向赶走等,但基本含义是跑。又如徙,在文言文里作动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译作迁移调职调动变迁变化等,但基本含义是迁移。再如兵有下列义项:1.兵器、武器;2.士兵、XX;3.战争、军事;4.用兵策略、武装力量;5.以武器杀人。但是,它的基本含义是兵器、武器。事实上,一个词往往有若干义项,我们如果记住词的基本意义,并掌握词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就能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课文内容确定词的引申意义。
三抓特殊用法
如语气助词者放在单纯的判断句主语之后,表示语气停顿,与句尾的语气助词也相呼应,这是语气助词者最普通最典型的用法,但在因果复句中,语气助词者除了表示语气停顿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不给学生指出这一点,有些句子就译不通,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活板》)等就是这样的例句。
四抓直译
一般情况,先译词,后译句。遇到难译的句子,必须仔细斟酌,上挂下联,力求直译。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句,主谓倒装,直译不通,只好意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必须补出第二、第三分句被省略的动词谓语,然后才能翻译。一句话,译文要努力做到词、句、段紧密联系,合情合理。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45分钟,把课上得集中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四、总结归纳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某些课文中的有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大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些实词、虚词在一篇课文中未包括它们全部义项和用法,有些词法、句法在一篇课文中体现得不够充分,这就需要以某一课为主,兼收其它课文中的实例,予以补充。讲《促织》这篇文章时,我紧紧抓装?香于鼎复之以掌这种动词或动宾词组+介宾词组的典型句子结构,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省略句式:
1.省略介词于,如岁征民间纳钱案上;
2.省略介词以,如思试之斗又试之鸡;
3.省略动词宾语之,如掭以尖草;
4.省略介词宾语之,如归以示成;
5.省略动词宾语之和介词于,如将献公堂掇置笼中。在《张衡传》这篇课文中,有三处用到介词于(游于三辅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才高于世),还有一处省略介词于(观太学)。
我就以这一课为主归纳了介词于的四种用法:
1.表示时间、地点,相当于在、到、从;
2.表示对象,相当于对、向、给;
3.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4.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此外,判断、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句子和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词类活用情况,都有规律。我们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摸索,去归纳,去掌握这些规律,为学习文言文铺路搭桥。
篇12:文言知识教学反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里的“善”表示善于、擅长。这与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里面“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意思是一样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回顾这一句话,加深对这两处“善”字理解的印象。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卓而射之。”这是同时学弈的第二个人的表现。第一个人出现了四字词“专心致志”,我随即让学生把第二个人的表现也用四字词来表述,学生很容易就找出相对应的“三心二意”。
遗憾之处:在教学专心致志时,应该进一步指导,如:再说几个有关专心致志的四字词或句子。
《两小儿辩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文中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他们的理据都充分。学生读文翻译时即能明白,但对于他们的理由为什么都对,可能理解上会比较表面。所以,我在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活中有这样远小近大的例子吗?学生列举的例子有:“站在树底下,树很高大,树阴能把整个人覆盖,但远看,一只手指就能把树遮住了。”“平时看黑板,走前去看,或坐在前面的同学,看到的板书的字会显得大一点,坐得远的学生看到的会显得小一点。”另一个小孩认为“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学生举出的例子有:“冬天开暖气的时候,在房间里会觉得暖,离开了就会觉得冷。”“妈妈在厨房炒菜觉得很热,但我在外面没有丝毫的感觉。”通过举出这些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明确两个孩子说的话都没有错,为后文“孔子不能决也”的理解做好铺垫。
篇13:文言知识教学反思
原计划2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因为这是开学的第一天,需要和学生讲一讲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事情,耽误了一些时间。纵观这课的教学,我感觉是满意的,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字词的理解,我拣重点讲了一下,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这两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如果单从掌握的角度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然而,学生能否触类旁通,很好的运用学习到的方法阅读文言文,还是心里没底的!上完新课,我迫不及待地把作业发下去,想快一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作业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读懂文章的意思,但对部分字词的理解不够准确,我想,主要原因是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时,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精准,导致学生断章取义,作业中的错误率比较高!
篇14:文言教学四法
文言教学四法
我在近28个春秋的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中,几经曲折,几度探索,认为文言教学适宜提倡“四法”,做到“ 四忌”。
其一,提倡诵读,严防心口分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崇尚诵读的佳话。《礼记・文王世子 》上说:“春诵,夏弦,大师诏之”。孔夫子时代“诵《诗》三百”(《论语・子路》)蔚然面风。我们的中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课前预习一般说来是极差的,能自觉读一遍两遍者已属好学生之列。同时学生在朗读时常 犯“口心分离”的毛病,比如高中学生要求背诵《诗经》中的《伐檀》《硕鼠》,一般能背,但细查默写则错 漏百出。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讲得好:“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朱熹所言至今仍切中时弊。语言的物质外壳见诸声音,提倡诵读是增强语感的前提,严防心口分离是真 切感知的保证。具体作法,可先抽学生诵读,教师再范读正音,然后督促学生采用诵读与默写分步或同步结合 进行。其效果较好。
其二,提倡疏讲――严防笼统不实。古今汉语差别较大,在学生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的疏导讲解必须 及时跟上,变学生的机械性记忆为理解性记忆,严防笼统不落实处,误人子弟。俗话称的“望天书”背一百篇 ,不如理解性地背一篇。古文的背诵阅读尤其是如此。疏讲的“疏”,就是疏导,重在“导”。《荀子・成相 》曰:“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这是讲的开浚江河。疏讲文言的道理同此。疏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 达,《礼记・经解》云:“疏通知远,《书》教也。”这里就强调了通达能“知远”的好处。疏讲的要求,一 是要解决词的问题包括直录不译的词、不译不录的词、需要翻译的词、词的活用(使动、意动、为动等);二 是解决句的问题,包括一般句、特殊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判断句等)。疏讲提倡字句落实, 但侧重点应当是讲好关键性词语,力求避免平均用力。具体作法,可先抽学生试译,“火线”侦察,针对疑难 ,重点疏导。提倡疏导,是促进学生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强化对字句深层蕴涵感知理解的过程;而囫囵吞枣式 的句句大概意译,则只能囿学生于“诵读”的低层次上,必需严防。常言说“举一反三”,教本上的名篇这个 “一”,若马虎了事,寄希望于学生将来的“无师自通”,则这“反三”恐怕是未知数。
其三,提倡简析――严防空泛牵强。简析,是在学生朗读、教师疏讲的基础上进入对文章整体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鉴赏评析的理解阶段。也就是陶潜《移居》诗中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文言教学中 的一道疏通义理,批判继承、效法技巧、积贮技能的工序。简析要求,一是要剖析简明扼要、不枝不蔓,即古 人所谓的“以纳言析理”(《晋书・乐广传》)。简析二是要恰当画龙点晴、切忌空泛牵强。例如,柳宗元的 《捕蛇者说》,巧借捕蛇者之口揭露了封建官府横征暴敛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其“文”其“道”堪称 文质皆美,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以俟乎观人风者得焉”,希望皇帝轻徭薄赋、巩固封建统治,这又是局限, 而轻徭薄赋在客观上对人民又有好处;如果在肯定《捕蛇者说》的思想性时添盐加醋大肆渲染,则会流于空泛 牵强以俊遮丑,同时在指出其局限性时也不能挞伐苛求于古人,应当如苏轼所说的“不泥于古,不牵于今”( 《谢秋赋试官启》),实事求是的简析,能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空泛牵强则 含说教怪味并有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弊端。
其四,提倡活练――严防呆板繁难。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是知识的吸收储备期,练习则是心 理学上所谓的知识“迁移”和哲学上强调的“实践”运用阶段。活练,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活络熟练通达。 对此,古人的理解很有道理,值得借鉴。《朱子全书・易・讼》云:“要在看得活络,无所拘泥,则无不通耳 。”这里的“活络”是指灵活通达、不拘泥
[1] [2]
篇15: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浅谈文言文字词句教学
[作者] 山西晋城市一中 杨伯瀛
[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过去我讲文言文时,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结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里死气沉沉。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我坚决贯彻启发式与开拓型教学实践,改变“满堂灌”那种封闭式的教学局面,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疑,恰当诱导,引起深思,把立足点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上;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能动状态,多读、多思、多练,从而使教和学结合,主导和主体结合。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这里,仅就文言文字词句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对照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对照比较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去获得准确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字词句都可以对照比较,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如一词多音多义比较,有的同形、同音而不同义,有的同形而不同音、不同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入朝见威王”的“朝”(读cháo,当“朝廷”讲)、“朝服衣冠”的“朝”(读zhāo,当“早晨”讲),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这样比较,便于理解词义,读准字音。又如古今词语比较,《赤壁之战》中“诸人各顾妻子”的“妻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的“指示”,与现代汉语不同。这里,“妻子”是两个名词,“妻子儿女”的意思;“指示”是两个动词,“指出来给……看”的意思。这样比较,对词性、词义的认识就一清二楚了。再如词语改换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卷”,“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和“洒”,能不能换成“刮”“飘”“落”?不能,因为“卷”写出风势之猛,“飞”写出风吹茅草的速度之快,“洒”写出茅草散落之广。这里充分显示课文用词之精巧,如改用其它词语就索然无味了。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也能对照比较。如判断句式,现代汉语是“……是……”“……等于……”的句式,而文言文经常用“……也”“……者,……也”的句式来表达。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通过对照比较,学生的思路更为广阔了,能全面地具体地深入地分析问题,既懂得“应该这样”,又懂得“不应该那样”,进而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温故知新。虚词也好,实词也好,句式也好,许多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讲新课时,我总是启发引导学生联系旧课已学过的知识,以旧知识带新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这样,讲过的课文越多,例句就越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给学生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例如,“然”可以作词尾,即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后面,作构词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的“的”“地”相当。我讲到《赤壁之战》中的“勃然”,联系到《黔之驴》中的“庞然”、《愚公移山》中的“杂然”、《捕蛇者说》中的“汪然”;后面讲到《庖丁解牛》中的“怵然”,又联系到《鸿门宴》中的“默然”、《石钟山记》中的“森然”、《促织》中的“猝然”等。这样,学生对“然”作词尾就掌握得比较牢固了。又如,我讲到《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时,让学生温习了《曹刿论战》中的“可以一战”、《捕蛇者说》中的“可以已大风”,从而使学生明确“可以”是两个词,其中的“可”相当于能愿动词“能够”,“以”相当于介词“把、拿、用、凭”等,和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截然不同。再如讲到“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中的“殷”时,联系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中的“殷”;讲到“
[1] [2] [3]
篇16:幼儿体育教学反思三部曲
愿学、厌学;起点过高,幼儿难掌握、怕学。如中班幼儿的球类教学中,幼儿从小班就能拍球,如果一味的让幼儿从头开始,幼儿会产生厌倦、不想学的念头,所以在了解幼儿基础上,必须变化玩球的方法,可以从围绕皮球拓展活动内容,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
2.重点是否突出
重点是一节课内的枢纽,在时间分配上必须保证重点的练习时间,同时辅以重点内容的练习方法,引导和启发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让每个幼儿做到心有重点,练有重点,这样才能使一堂课有个灵魂。
3.难点是否突破
难点就是大多数幼儿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即动作技术)。它要根据幼儿各方面的素质来综合,根据实践的需要来变化,在追逐跑类游戏中除了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有良好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这样才有可能突破并能合理的运用,这样既可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幼儿奔跑的能力。
4.讲练是否透彻
动作技术在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一些身体的强化练习才能得以掌握。每个幼儿都喜欢体育游戏,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游戏的手段方法当做一条主线,通过精确的讲解、示范,来引导幼儿练习、引导幼儿探究、引导幼儿竞赛,同时在巡回指导中纠正幼儿常犯一些错误的游戏方法,以便幼儿能正确的学,愉快的学。
二、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1.幼儿在课中的参与
幼儿是课堂中的主体,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幼儿没有参与或少参与,就算不上“主体”了。幼儿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幼儿是否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幼儿是主动的、积极的,还是被动的、应付的。
2.幼儿在课中的交流
交流是培养幼儿友好往来,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为主体的具体体现。课堂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幼儿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与教师、伙伴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教学中我常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挥,但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于是可以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幼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的气氛相当浓厚,幼儿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的发挥。因为他们是朋友,从而也促进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减少了个体的差异,因为他们为了这个合作体进行互助,使自己的这个合作小组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各类游戏的学习中幼儿通过“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学习,发现许体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3.幼儿的目标达成
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有无切实掌握动作方法,并将所学的方法纳入自己原有的能力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投入,是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在致力于面向全体的同时,是否能让素质好的“吃得饱”,让慢生“吃得了”。让每个幼儿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三、教学后反思
篇17:口语交际教学三部曲论文
口语交际教学三部曲论文
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崔峦语)如何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呢?下面以人教版试用修订本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看一看,学习口语交际。
本册教材每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还设计了提示或问题。教学的第一步可围绕图后的'提示或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创设的情境想象图中的人物是怎样进行口语交际的,同时明确本次训练的基本要求。如复习六后的口语交际主题是“买文具”。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并想一想:图中的这个小女孩在买文具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售货员可能会说些什么?这两个小同学怎样做才能买到自己满意的文具?设计前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利用教材所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图中的人物是怎样进行口语交际的。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领悟到本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1.向售货员说明自己想买什么样的文具。
2.询问文具的价格。
3.在听取售货员产品介绍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文具。
4.在与售货员进行口语交际时用上“请问”、“您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这样,就为后面的口语交际练习打下了基础。
二、演一演,练习口语交际。
在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扮演图中的人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现图中人物的交际过程或/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安排相似形式的口语交际练习活动,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为学生练习口语交际提供机会。如教学《打电话》,在学生明确打电话要求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扮演图中的“妈妈”、“小梅”、“亮亮”、“金露”等人物角色表演打电话。
三、练一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如学习了《让我告诉你》,可把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事情讲给同学听,讲给家长听。学习了《说绕口令》,主动把自己知道的绕口令说给同学听。
篇18:文言美文四步教学模式初探
文言美文四步教学模式初探
一.构建背景: 提起文言文教学,我便有着不知所以的犹豫和彷徨.做学生时对文言文的学是最记忆犹新的,方法很简单,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的`串讲,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学生的基础扎实了,然而这样的教法却激不起丝毫情感的涟漪.而今学习了不断跳动着“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等新名词的新课标之后,我把文言文教学同现代文教学力求摆在同一位置,即把认识字面、句面意思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进行.学生学得轻松了,可是一到来真的,学生对课文字面的认识总是漏洞百出.
作 者:顾石娟 作者单位: 刊 名: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英文刊名: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篇19:中学文言教学之我见教学论文
中学文言教学之我见(教学论文)
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占整个语文教学的三分之一,因而,文言教学势必成为中学文言教学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中学语文的难点。
然而,自我们大谈教学改革以来,时至今日,文言教学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教学方法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换汤不换药。教师拿来一本教参在台上大讲特讲,学生在下面死记呆记。这样,教师成了教参的翻译官,传声筒,学生成了教师和收录机,接收器。教师被致力地教,学生盲目的学。教师教得迷惘,学生学得糊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抹杀了,主体意识消失了。最终变成了一台会走路的电脑,只知贮存,不知变通;那么,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没有理清文言的脉络。
要想使文言教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必须弄懂以下几个问题;1、文言的特点。2、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3、文言翻译的钥匙是什么。4、自读课文的目的何在。如果明白了这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另以强调,再要求学生读、背、归、(归纳)、用,那么,教师会教得更轻松,学生会学得更愉快。
一、 文言的特点
文言,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因而,其特点也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的特点是双音的词多,而文言的特点是单音节的词多,两相对照学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因势得、利导,引导学生利用这一特点逐步完成文白对译。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之归纳为以下几相对固定的步骤,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运用。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这一特点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划词。即将文言语句划为最小的词。如:“骨已尽矣,而狼之并驱如故。”这句话就可以划为十二个相对独立的词,骨M已M尽M矣,而M两M狼M之M并M驱M如M故。
(二) 逐词解释。即将所划出的词逐一进行解释出来。骨:骨头。已:已经。尽:完。矣:语气词,相当于“了”。而:连词,表转接,译为可是。两:两只。狼:狼。之: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必翻译。并:一起。驱:追赶。如:像。故:原来。
(三)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连词成句。即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因而,前文例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就必须啬或减少某些成分。按照这一原则,例句可译为:骨头已经完了,可是,那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紧紧地跟着屠户。显然,译文省省去了“之”,增加了“仍然”、“一样”、“紧紧地”、“着”、“屠户”。这样,译文既没有改变愿意,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同时,还能描绘出当时情况紧急,屠户紧张的气氛。
二、 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其初发阶段,现代汉语是从何发展而来的呢?不言万里喻,它就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虽然古汉语不等于文言,但是,其书面的形式,绝大多数是用语言方写成的,所以,可以说,现代汉语是,由文言发展而来的。既然如此,那么,文言与现代汉语在实质上就存在着一个“源”与“流”的关系。因而,这二者之间势必就会有着继承、演变、和摒弃的关系。然而,单就中学评语文文言教学而言,它就是一种继承与演变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向学生阐明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学生装“学文言如学外语”的畏惧心理。
那么,在教学中,就必须先弄清楚,哪些是属于继承的内容,哪些是属于演变的内容。
简单地说,继承的内容有以下几种:1、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2、绝大部分纯自然事物名(除极个别的如“江”“河”特指长江,黄河外)以上这两类词,都有是继承的词语。教师在教学法中,要求学生在翻译的时候照抄即可。而其余的都有是属于演变的词语。什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法中,必须强调文言与现代汉语二者之间的源与流和关系,千万不可走入文言与现代汉语无关和误区里去。同时,还要强调二者之间双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学生只有学好现代汉语,才能学好文言,现代汉语的词语积累得越丰富,语法掌握得越牢固,文言学起来就越得必应手,如果脱离了现代汉语而孤立地去学文言,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如过眼烟云,即学即记忘。
三、 文言翻译的四把钥匙
由于文言与现代汉语的`源流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可将重点放在那些演变的词上。
何为演变的词呢?即由于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在用法上,意义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的词不达意,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篇目来看,继承的词多,而演变的词少,因而,学生在学习的野外,如果掌握了这些演变的词,就等于掌握了文言翻译的金钥匙,文言翻译也就会迎刃而解。
文言翻译的金钥匙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即文言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
(一) 古今异义词
从字面上看,“古今异义词”即词的古义和今义不同,不言而喻,文言中除了少数“古今异义词”外,其它的绝大多数是与现代汉语意义大致相同或相近的词不达意,可以说,掌握了古仿异义词不达意,就等于掌握 了文言翻译的第一把金钥匙。例如:教师在《桃花源记》的时候,如果学生掌握了“鲜美”“妻子”“无论”“绝境”“不足”“间隔” 等到几个古今异义词,可以说,就等于扫除了文言翻译的一半的障碍。其余的部分只须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继承的原则,寻么翻译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二) 通假字
通假,即同音替代。它是文言尤其是先秦古籍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要构成通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一对出现。2、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 上没有任何关系。3、在上古音中,二者必须是同音或近音。由于通假字是同音替代,所以在教学法中不仅要注意到这一点,如遇到与古音不同的监察院时,必须读回本字之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但按现代汉语读音,显然,“说”的读音不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读回本字“悦”的音。由于通假字在本质上是一种借的关系,“悦”借了“说”的字,“说”借了“悦”的音和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用本字“悦”的意义,句子才能通顺。教师在教这一知识点的同时,一定还要强调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的重要性。等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通假字时,也就等于掌握了文言翻译的第二把金钥匙。
(三)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某些类型的词不达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一般性质和语法功能,而具有新的语法功能的灵活运用,离开了这种语言环境就失去了这种性质和功能。
我们在文言语句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文言词语与代汉语的词语的意义在表面上看起来好象分别不大,但是一但译成现代汉语,语言马上就不通了。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置人所罾鱼腹中”的“罾”,“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从表面上看,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没有多大区别。“异”可解释为“奇怪”,“罾”可解释为“鱼网”,“水”可解释为“河水”,“箕畚”可解释为“箕畚”但是,一旦将这样的意义放入句子 中间翻译的时候,就会发现句子根本就不通顺。语言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实际上,这些词都是活用了。“异”原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意为“对……感到奇怪。”“罾”原为名词,现活用为动词,意为“用网捕捞。”“水”原为名词,现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泳。”“箕畚”原为名词,现活用作状语,表所用的工具,意为“用箕畚。”显而易见,如果将这些活用的意义插入句子中,句子马上就通顺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觉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那么,学生就掌握了文言翻译的第三把金钥匙。
(四) 特殊的文言句式
掌握了以上的三把钥匙外,还要懂得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常见的特殊句式有:1、倒装句2、省略句3、判断句4、被动句。教师在教学中对这类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如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强调,并经常归纳总结,那么,文言翻译对学生来;说谎,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四、 自读课文的目的和作用
很显然,自读,即让学生自己来读,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完成对文章的翻译和理解。这对学生而言,既是对已学过知识的一次考核和运用,又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因而,几对自读文章,教师千万不能为了省事而象对讲读课文一样大包大揽,一讲到底。这样,教师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负担,而且还剥夺了学生考证自己能力和一次大好的机会。更严重的是,让学生养成了一种懒惰依赖的坏习惯。使本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进而提高自学能力和机会白白地丧失‘因此,在遇到文言自读篇目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只能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才能加以点拔。如:我在教《卖油翁》一文时,首先向学生阐明了教材安排自读文章的目的和作用,学生明白了这一道理后,自学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每信同学都跃跃欲试,都想检验一下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然后我将原文抄在黑板上学生们自动上来解释翻译,改译。这样,不到二十分钟,一篇文章就在学生们指指点点,译译改改的轻松气氛中变得文从字顺了。因此,学生们的知识得到 了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兴趣得到了激发,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在此基础上, 我只是稍加点拔,学生们对方意味的两个人物开形象,文章中寓含的“熟能生巧”这一深刻的道理很快就心领神会了。
综上所述,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弄懂文言的特点,学会文言翻译的三个步骤,明白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掌握文言翻译的四把钥匙,懂得自读文章安排的目的和作用,理清脉络,把住关键,再加以读、背、归、用。学生的文言学习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追忆
篇20:诗情画意学文言 教案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一中 430200 赵孝云 吴龙云
QQ号:358900743
Zhao19581219@163.com
(赵孝云,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共党员,2002年江夏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中语会会员。
1977年1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3年4月开始在襄樊市保康县一中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自1998年开始参加湖北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多次获省级优秀评卷教师。1997年~2001年连续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并承担襄樊市高中语文复习命题研究工作;2001年9月以“拔尖人才”从襄樊市保康一中调入武汉市江夏区一中,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班主任。先后做了8位青年教师导师,并担任过语文备课组长、语文教科研组长。2001年10月后参加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考试语文命题工作5次,获二等奖两次、一等奖两次。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40多篇,多篇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
吴龙云,女,武汉市江夏一中教师,江汉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2001年参加工作,有论文获国家德育中心论文二等奖,)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一一听、说、读、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说到底语文就是生活,它是对人们生活的艺术再现,语文和生活他们的外延基本上是相同的。由于生活的丰富多彩,语文的元素也同样是丰富的。比如嬉笑怒骂是生活,在文学里面也有相应的表现。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表现得如此的紧密,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的生活。为此,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 利用学生的特长,激发学习的热度
记得我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古文的教学一直是我的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于是我反复的思考,想找课文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的连接点,正当我冥思苦想的时候,随便到班上转转我看到班上一个很调皮的.学生在安静的素描,于是我的灵感打开了,下课的教室这么吵,他却在素描,我何不抓住这个契机?《兰亭集序》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特别是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于是布置下去,先让他们自己预习,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根据书上提供的资料画一幅画,同学们都很兴奋,纷纷拿笔挥舞起来。我趁机说“明天上课前请画得较好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要求是尽量逼真。”,第二天上课我提前到教室,看着学生丰富多彩的“得意”的画作,有的学生甚至根据自己的想象配上了对白,我笑了,对他们的作品,我尽量少提意见,但我也指出不足的地方,争取和课文的内容相符合,甚至一草一木怎么安排,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我都一一强调,我请一个绘画稍好的学生上讲台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们都议论纷纷,我又强调,与课文内容比较,对她(胡h)的绘画作品作出评价,同学们都说好,我又问好在哪,要求用课文的内容描述,同学们一一回答,并又加以评点,特别难以绘画表述之处我和学生们一起解决。如学生画中的竹子安排的地方与“映带左右”不符合,可是学生很少发现瑕疵,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读课文,对“映带左右”进行解释,讨论过后学生明白了:“映”是“映衬”,“带”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环绕,围绕”的意思。“左右”是什么的“左右”呢?于是找到了第一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左右”是兰亭的左右(周围)”于是我们将竹子“搬”到亭子的周围,趁机又问“山上树木很多,作者为何只写竹子?”学生们又讨论开了,有的想到了“岁寒四友”,有的想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又笑了,在画与文的结合中我们找到了对古人的敬仰,精神上受到了的洗涤,同时对古文的畏惧也淡了,在图画的引导下,我和学生一起激情地背诵着……
二、 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仍以《兰亭集序》为例,文中第一段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景中胜景,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信可乐也”的境界,可是第二段有一个字与这种“乐”不相符合,请学生去找一找,学生迅速地读课文并且很快就找到了“痛”字,我问“面对如此美景,作者痛什么?”要根据课文内容思考,我让他们默读课文。
在几分钟的思考与讨论后,学生们发现了关键所在,纷纷说到:“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原来是在痛时间的流逝之匆匆,感叹生命的有限。
“痛”字该如何解释呢?下面同学们议论开了:
“痛苦、痛惜、珍惜……”
我们根据上下文再读“哦,是痛惜时间。”
一切已经在一思一答中见晓了,于是我又和学生讨论,如何理解“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情感,我又调动他们以往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于文本理解更生活化。
终于在热情的回忆生活中将《兰亭集序》全文的情感一一分解。最后,我们根据黑板上的图画师生共同背诵全文。
总的来讲,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满意,能让学生动手,动情展示自我,感悟时光,感悟生命,诗情画意学习了文言文的一些知识,这篇课文的教学给他们的印象,特别是他们的绘画作品,他们的个件展示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 《祖逖》教学设计
★ 《史记》文学常识
【文言教学三部曲(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计划2022-11-28
江干区八年级下语文作文2022-05-07
成人高考语文命题作文2023-01-09
《过秦论》教案(多媒体教学)2023-09-19
小升初一般考什么作文2023-07-21
《短文》的教学设计2022-08-30
苏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2024-03-03
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毕业论文2023-04-12
楚人患眚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05-08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复习提纲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