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小记抒情散文

时间:2023-07-27 07:52:1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还乡小记抒情散文(集锦11篇)由网友“西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还乡小记抒情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还乡小记抒情散文

篇1:还乡小记抒情散文

还乡小记抒情散文

云水共长天一色,云山共处,高山峻岭,任我遨游。青山绿水,虽无奇却有致。水皆如碧,如烟如雾,清澈迷蒙。圆石细虾,游鱼奔突,相互嬉戏,水鸭戏江,呢喃细语,缠缠绵绵,好一派田园风光,农家之乐。炊烟如丝带,缓缓飘荡,倒影绰约,引人深思。隔岸观山,绿气氲氤,竞势而上,互争轩日,争相攀高,连绵成峰。小溪泉水,水石相争,和声互辨,丁冬作响,如琴瑟和鸣。飞鸟争鸣,嘤嘤如铮,呢喃如韵,互作情思,逗人欢笑,真是鸟鸣山更幽。蝉则千喳不穷,牛儿则互唤互鸣,一唱一和,动人心弦。云雀钻天飞,俯视人间春色满园,望山息心。农人劳作,无忧无虑。小桥流水人家,鸡犬互鸣,夕阳西下,田园昏趣,好一幅山水画卷。

乡音难改,少年忧愁,壮志难酬,唯乡土令我心动。长辈慈祥,爱抚叮咛,时隐时现。纯朴笑容,寥寥数语,令我感动,长歌一曲,为乡土而和。

篇2:小记抒情散文

小记抒情散文

一季一回眸,一生白无悔,一季的落叶纷飞,牵绊着一潮春水,珊珊而来。

那是一片金灿灿的天朝,硕果累累的农家小院,纵横交错的阡陌小路。晨鸡报晓,蝙蝠示夜,蛐蛐夜唱,萤火虫闪烁。月圆之时,葡萄树下一老一少讲着嫦娥奔月,手中的大蒲扇,摇散了蚊子,变成童年最初的印迹。

家之乡,故乡,一个让我触动的名词,谈及此,总有一股暖流由心而生,滋润血脉。再烦躁的生活终归为零,自身也退化成襁乳中的婴儿,感受着母亲的温暖。零碎的雨滴打破夜的初晨,湿漉的街巷,贪玩的小孩游匿其中。漫过小脚丫子的清流,淌在红红绿绿的花伞下。

故乡的柿子,摆放在小屋的窗台上,变红变软,便到小孩嘴馋的时候了,红红的柿子像宝似的捧在手心,剥皮、吸吮,加上白白的馒头,便是一大美味。北方的冬天,冷的很,家家户户在屋里升起了取暖的火,熟透了柿子,也凑热闹般的从窗台移进小屋,搁在炉灶旁,大冬天,依然能品尝到暖暖的柿子。

说起吃的,还有漫山的酸枣、野葡萄等小野果。

故乡是绵延起伏的小山丘,就是在这阶梯地界,零散种植的庄稼,养活了这一方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村民。老人常说吃土刨土,最后埋入土里,这便是一生。就这样世世代代活在大山深处,绵延的大山好似一屏障,桎梏了村人与世界的交流。

小的时候,常跑到山头,略带朦胧的山头、夕阳艳照下的黄昏、烈日当头郁葱的山头,那本是个不懂忧伤的年龄,却百感交集,对山外的世界有着冲动,远方的想念,隐隐的烙在心头。遥不可及和着未来的憧憬。

岁月一晃便是十几年,也走出了大山。大山的摸样却依依悉存于我的脑海。梦中碎落的枫叶飘荡在青石山间,村口的枯井散发着铁桶碰着石壁清脆的声音,邻家的女娃扁担,担起满满两桶清水,水波随着身子颠簸,洒了一路的零零点点。睡梦中的故乡犹如童年般的天真纯洁,醒来久久的震在床头,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缅怀的心境。

心力交瘁之时,那些记忆会爬上眉梢,打通现实铸下的包袱,现实物欲横流,人性千姿百态,一切变得背道相驰。生活有时候会很累,未知的,不确定的变数,流言傍着的蜚语,挑战着途中人。

历经岁月洗礼的童年,越发更纯真,那个粘满回忆的地方,残存着往夕的点滴。又一次在天空之城中完成一次心的洗礼,悲伤地曲调回忆出幸福的插曲。

篇3:山中小记抒情散文

山中小记抒情散文

拂晓时分,空气仍湿热,黏人地缠绕在小臂或大腿裸露的肌肤上,显示着白日尖锐毒辣的酷热。我们坐进车里,前往城外的小山避暑。

一路上父母争吵不断。人至中年,种种家庭、工作的矛盾重重涌现,母亲常年为了我、父亲与祖父母的大小事情烦恼,脾性逐渐易怒焦躁,神经脆弱仿佛极细的蛛网,任何小事都可以牵动大脑中枢,让她焦虑烦闷许久;父亲早年孤僻不善交际,加之愈来愈保守怀旧,早已和喜爱冒险的母亲脾性不合。车里气氛压抑,争执声如钝刃,耐心而不怀好意地磨着人的耳膜。我沉默,转头望车窗外的天空。

夕阳的余晖铺天盖地,颇有气势地把天边絮状的云染成暖浸浸的橘粉色,青色山峦心平气和地一起一伏,山尖还托举一两块绚烂夺目的火烧云。车速快,风仿佛是透明的液体,兜头兜脑地浇在人探出的半边脸上,清凉快意。满目皆是绿色,深绿、浅绿、墨绿、青绿,让人疑心这世界是否只剩下了一种颜色。天色迅速黯淡,哗啦啦洒下一片雨,噼噼啪啪打在车顶,空气中溢满泥土与草木的清香,风带了水汽,少了些轻盈灵动,沉沉地扑下来。

但不过五分钟,雨就住了。我仰起头,发现车子正处于一块墨色乌云和青白天空的交界处,像两条永不汇合的河流,各自奔向触不可及的远方。车速渐渐慢下来,争吵早已结束,父亲小心翼翼地觑一眼母亲板起的生硬面孔,转而给我介绍起两旁的楼房:“喏,那是爸爸年轻时上班的地方,我天天骑着自行车就这么来回走啊,那时候比你还小一些呢……”

那些破旧的房子一部分紧紧偎着身后的青山,仿佛已嵌入了那被暮色染得浑浊不清的绿意,一部分则背向河流而建,挺拔傲然的气势。墙皮大都脱落,破破烂烂的狼狈模样,窗玻璃也被砸烂,拧眉皱眼地望着公路。我不太愿意倾听父亲絮絮叨叨的诉说,过深的回忆只会牵绊住脚步,沉溺于过去总让人难以前行,正如他甘心一辈子居于这个小城一样。

车子缓缓驶入一个院子,这是父亲朋友开的木材加工厂。小小的几栋房子被群山众星捧月般簇拥着,深深睡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肤色略黑的大叔立即迎上来,父亲同他握握手,相谈甚欢。大叔是热情好客的人,一迭声招呼我们坐,又进屋去泡茶。我与母亲礼貌地笑,到院外闲散地漫步。路窄,两侧密密匝匝地生长着各种作物,仿佛能听到它们向上蹿个儿时茎秆发出“咔吧咔吧”的声音。母亲欣喜地唤我看一只躺在地里的笨拙的大西瓜,她幼时生活在农村,数十年与乡下的阔别让此刻的重聚格外新鲜别致。父亲从后头急急赶来,三人在窄窄的路上竟有些尴尬无措,一辆又一辆车挟裹着满天尘土从我们身边轰隆驶过,只好灰头土脑地回到小院。

“我领你们转转吧!”大叔招呼我们,他身边跟了两条狗,一条体型大,毛色纯黑,另一条小狗属于农村常养的土狗,黄褐的皮毛,尾巴长而柔顺,快要摇成一朵花,看你时黑眼珠带着纯真欢快的傻气。

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土狗看,大叔笑了:“嗨,刚一个多月呢,可聪明了!智商绝对不低于四岁小孩儿。做错了事夹着尾巴来找我,看样子还知道愧疚呢。”

我们笑。两条狗早撒着欢彼此追逐撕咬着跑远了。

木材厂里堆满了捆得结结实实、摞成一垛一垛的`木料,浸润雨水后,木材的香气沉闷瓷实,还带一点点霉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远处房屋的灯光明亮刺目地浮在幽暗中,好像那才是世界的中心。这才察觉到四周已近乎黑暗,仰头悚然看见厚重的云低低地压在树梢上,灰白中渗透着铅黑,天幕被间或的闪电映得一明一暗,仿佛舞厅闪烁的灯光,却没有雷声。无风,四下静默,唯有狗吠声偶尔从前方传来,将宁静撕开一个小小的口子,吠声一止,那口子随即迅速地愈合了。

“要下雨啦,到屋里坐坐吧。”大叔领我们回到院口的小屋子前,端出三杯香气袅袅的绿茶。我小口啜饮,脸颊上一凉,背后也有湿润的东西密密匝匝地笼罩上来——雨来了。忙不迭地把椅子移进屋子,屋外的雨已经迫不及待地奔向大地,没有任何预兆,直接由开始的零星几滴过渡到倾盆大雨,天地被雨幕连为一体,像一个巨大的水球,我们孤独地置身于这个透明的水球中央。耳边只剩下单调的哗哗声,雷声也随着闪电迫近,似乎就在头顶炸开。屋子里灯光惨白,蛾子之类的飞虫没头没脑地撞来撞去,有一只甚至撞上了我的眼皮,无翅的虫子则缓慢地在椅子扶手上爬行,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

大叔谈起他已成人的女儿,语气掩饰不住的骄傲,脸上也显露出怜爱的神色:“唉,我不让她做生意,吃苦太多,从小娇惯惯啦。”他突然看向我,“你爸爸老是跟我们说起你呢,你是他的宝,我们都知道。哪对父母不疼女儿呢。”

父亲正在屋外看雨,面对着茫茫夜色,他的身影好像一不留神就会被吞没。母亲歪头瞥着我,嘴角噙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我不知如何作答,心底某处骤然柔软湿润起来,只好羞涩地垂眼看墙角那被洇湿的墙皮。

雨酣畅淋漓,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我们只好婉拒大叔的一再挽留,起身告辞。他的脸被满是雨水的车窗隔绝在外,越来越模糊。此刻的夜黑得纯粹动人,山峦只能在闪电亮起的一刹那才显出暗沉的黛色,仿佛数头沉睡的巨兽,隐忍地蛰伏在黑暗中。黄色的车灯在雨幕中辟开两条窄径,灯光下的雨珠颗大结实,好像要把地面砸出小坑。雷声一路紧紧地追赶着我们,仿佛不断挥动的皮鞭,在身后炸开一个个响亮的鞭花。母亲主动和父亲交谈起来,连我也加入其中,气氛在不经意间缓和融洽。这样可怖的雨夜,我们是如此孤独,跌跌撞撞地奔往家的方向,此刻家人变得亲切起来,我们不由自主地靠拢彼此,利用身体取暖艰难地活下去。只是一旦离开这风雨飘摇,我们又长出长长的刺,毫不留情地互相刺扎穿插,给对方留下鲜血淋漓的丑陋伤疤。

我悲哀地想。

雨什么时候停呢?我宁可一直生活在这样的黑暗潮湿中,哪怕阳光永远不再临幸,此时的一点稀薄温暖也足够我香甜酣睡了。

但雷声累了,它一声不吭地退回了山林。雨也虚弱无力起来,我把手探出车窗,抓到的尽是清凉的夜风,至多有一些湿润罢了。绿色安静地没入黑夜,目送我们远去。

远处,已依稀可见城市的灯火。

篇4:大雪小记抒情散文

大雪小记抒情散文

大雪是清晨被我发现的。

即使睡得很迟,也常常早起,不仅仅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也因为长久的习惯,加之清晨送宝宝上学的任务多半由我完成。

真的是纷纷扬扬的.雪,如儿时的记忆,我的心沸腾起来,路面,房顶,树上…全是雪。

宝宝还在沉睡里,或许在做梦,喊她时,她嘟嘟哝哝还要睡,我告诉她下了好大好大的雪。她突然睁大了眼睛,不相信的看着我。

你起来就知道了,我一边说一边放《虫儿飞》,她喜欢的歌曲。

十三号她就考完试了,这些天一直跟着妈妈去学校,今天是休业式,上午返校,明天就要正式放假了,这些天都起的比往日晚些,今天猛然又让她早起,她有些不习惯,,然而惰性也是累积的,所以还是没容她拖延。

路中央的雪已经被车碾的很忧伤。

我们走在路边的雪上,很厚,噗噗的响,松软而有弹性,宝宝捧起雪,又猛然抛下,说,软绵绵的,真好玩。突然又说,可惜今天不是圣诞节,要是圣诞节的话圣诞老人可要乘着雪橇来给我们送礼物了,呵呵,白日做梦吧。

童话依然在,真好。

中午才听新闻里说,居然是暴雪蓝色预警,虹桥浦东两大机场多架航班停飞,火车票代售处依然有撑着雨伞排队的人,在中国,回家过年,依然很难。

走在雪里,有些清静肃穆,有人堆起了雪人,又是别样的冬雪之趣。

下午又在雪里走了一趟,雪依然浩浩然然,世界早已是银装素裹。树上也缀满了雪。摇摇欲坠,忍不住抓一把雪在手上,任雪化于掌心。

想起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今,真的大雪纷飞了,却只想一个人安静的呆着,安静的坐在房间里,捧着印度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自由之路》。

我想,我的目光已经穿越了这雪,已经抵达了那一片白桦林。

篇5:乡村小记抒情散文

乡村小记抒情散文

(一)漫步山水间

如果你能触摸到山的灵魂,它有多高,已不重要。

如果你能感受到水的心跳,它有多长,已不重要。

用你的真心去触摸山的灵魂、感受水的心跳吧。与它说、与它笑、与它玩耍……

与山水心心相印,山的豁达就属于你,水的清澈就属于你,而你所有喜怒哀乐也将被山水收容,你们会融合在天地间,没有渺小伟大之分。

在这里,悠然地走,不追不寻,下一秒遇见什么都是欢欣。

大大小小的石头,弯弯曲曲的小溪,高高矮矮的树木,不知名的野花……漫山遍野地遇见,每一次遇见,都成了彼此眼中美丽的风景。有时驻足,有时凝视,有时一笑而过。温暖、幸福,不断蔓延,走向辽阔深远……

在这里,请放下,放下与这里无关的苦恼忧愁。不要对比谁的名誉地位更高;不要考究情感里的真与假、深与浅、谁与谁……或许世间有许多问题,但是没有一个问题是不能放下的;世间本没有那么多烦恼,很多时候是人把事情看复杂了。快乐随手可得,只要你愿意放下手中沉重的东西,就能握住快乐。

拥着山,触摸着它的灵魂。山的伟岸让人踏实。山的公平、善良、博爱让人倾情。你将心交给它,它就会好好爱你。你可以在它的怀里撒娇,做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它只会默默地笑,包容你的一切,让你不想离开它,让你走不出对它的爱;让你变成淡然沉默的山石、变成独自妩媚的野花……在这里,找不到不开心的理由。

浸着水,感受着它的心跳。心很柔软。凉凉的溪水带着鱼儿的兴奋,荡开了笑脸,你的笑脸也随之荡开。一条条细小活泼的鱼儿嬉戏着,溅起一圈圈圆圆的快乐;你走近它,它就迅速地逃开了,惹得你很调皮。忽地,你也变成了温柔恬静的溪水,你也变成了一条快乐的鱼儿。

漫步山水间,山拥着你的肩,水牵着你的手,花草倾听你的呢喃,白云跟随你的脚步,不会孤独。

顿感,山一程,水一程,犹如爱一程,也犹如人生每一个故事的历程。一路艰辛,累了肢体,流了汗水,跌倒在斜路上……一路欢欣,遇见了拾柴的老人,快活的鱼儿,可爱的小狗,惊艳的紫花……人生不过是一段段苦乐相融的历程,走过了,便收获了。

早上你来了,下午你走了。走时不带走一花一草,挥手,默念,不回头。心,特别轻,如今日的风……

(二)稻草人

有一个稻草人,孤独了很久,迷茫了很久。

此时,凉风习习,吹醒了稻草人。稻草人睁开眼睛,她冲不开记忆的闸门。她想不起自己为何成为稻草人。她的灵魂只有一半,她没有家。风餐露宿,早已成为稻草人的习惯。寻觅另一半灵魂也成为她的习惯。

稻草人拉着风的尾巴,出发。去寻一个家,去寻那另一半灵魂。

走入一条沥青路,突然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单看见那一个个长得跟自己同样有着嘴脸和手脚的人,便慌了神,相似着,却又陌生着。或许曾经自己也跟他们有着相同的表情。想找一个人问话,却感到自己的语调与他们格格不入。听着自己的发音,似远离尘世伤害的纯嫩的声音,是因为从来没有受到伤害,原本就纯嫩着?还是因为受伤害太多,在蜕变中返纯归嫩了?稻草人好像根本不懂自己。许多问题总是想到一半就放弃,或许是原本弱智,或许是明智的逃避。

一直默默地走,从白天走到黑夜,始终只有风的伴随。突然,下起了细雨,稻草人张开嘴,大力吸吮着雨滴。饱了,身体恢复了能量。只是,灵魂还是那么不充实,家还不知在哪里。

忘了是怎样的姿态,躺在了一块大石上,冰凉冰凉的大石用指尖轻抚她的肩膀,一阵舒畅降临,感觉灵魂一下跳跃起来,老高老满的。好像自己的灵魂是整个,不再是一半了。稻草人惊讶这一发现,原来只需一点温柔,灵魂便可自动膨胀!她欣喜若狂,贪婪地想捉住这份感觉,让它永恒。她紧紧地靠着大石。大石是不动声色的宁静……

稻草人好像躺在自己家里,安心地睡着了。她拉着大石的手,一起攀山涉水,一起走在沥青路上,一起走入繁华的街道,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幸福着……“不要走,不要走……”稻草人突然大叫。惊醒了,原来是梦。全身发抖,一张久违的脸庞出现在脑海里,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所有过往汹涌而出,流入泪的海洋。原来,是长期的`压抑封锁了记忆。稻草人的身体在不断变化,她用手摸自己,发现皮肤弹起来了,脉络顺畅了,跟沥青路上的人越来越神形兼似了。是因为大石,是因为大石的温柔唤醒了自己的知觉,感知了曾经的痛苦。可是,此时望着大石,她的心是甜的。

稻草人温暖的泪水湿了大石的手臂,大石轻拍她的背,像拍自己的孩子。稻草人抱紧大石,说:“我永远不离开你。”大石拿下她的手,说:“我们不能长时间在一起,我属于这个地方,每天有人累了,需要我。而我,早已习惯了给予来去匆匆的路人温暖。我觉得很幸福。你休息完了,便可以离开了。若喜欢我,便将我的温暖收进心底吧!”稻草人又痛苦地哭了,可是这痛又怎痛得过曾经的痛?如果可以忘记曾经,现在何尝不能?原来,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原来,付出可以不求回报,如大石。大石的影子微笑着走进了稻草人内心深处……

稻草人站起身,潇洒地挥挥手,离开大石,行走在一条条路上。对着路上一个个跟自己相似的人笑着。她遇见了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石,还有万千事物。她,边走边注视,边走边遗忘……

稻草人已然不再是稻草人,她已复活。是有肉有血、有整个灵魂的人,是内心注满了温暖的人。此时她正站在一棵大树底下,看一个白头苍苍的老人听着音乐舞着太极,一下一下,在岁月的腹中画满美好……

有些幸福,是一次曾经拥有的霎那永恒;有些幸福,是伤痕结疤后的坚强;有些幸福,是看到了美丽风景,或是成为别人的风景;有些幸福,是放开后的坦然。走在路上,望那山的安然,水的静谧,树的挺拔,花的娇媚,人亦坦然地美丽。

稻草人感觉自己灵魂已完整,她的家是任何地方。

稻草人,只是迷失时的一个名字……

(三)岁月静好

走慢点好吗?这满路的野花,我还没有看够呢,我还有好多话要跟它们说,看它们多友善,笑容多迷人。

你说这几天全都听我的,我说往东,你不往西;我说前进,你不后退。我只想你陪我一起走走看看。我走时,你跟着我走,我蹲时,你跟着我蹲;我累时,你让我靠着。俺开心了,今晚帮你做饭,不用你洗碗。

你说你对花儿没兴趣,只是喜欢看我望着花儿时的甜笑。我说如果你是一朵花,我就天天对着你笑,你听后,马上将自己笑成一朵花,我忍不住吻向你可爱的脸……

亲爱的,把我们的爱情迁移来这里好吗?这里没有繁杂的工作,没有无谓的应酬,只有你和我。把我们的爱情种在山上田野上吧,让它漫山遍野地生长。把我们的爱情晾晒在蓝天白云下吧,让它轻松自然地飘扬。我们一起看花,一起钓鱼,一起煮饭,一起漫步在夕阳下晨曦下。

我喜欢你孩子般的纯净笑容,像我刚认识你时一样。那时,没有世俗的尘染,没有势利的打扰。那时,我们的爱情像一朵花,每天绽放迷人的光彩,每天散发醉人的气息。其实,我们还是那么相爱,甚至比以前更离不开彼此。只是烦琐的生活、复杂的社会藏起了你的笑容。

我靠在你的胸膛上,你拥着我的肩,脚下的野花偷看我娇媚的笑容,自愧不如地摇着头。当然了,有爱的女人最美,花花们就羡慕吧。

我们收了几把青菜,手拉手,哼着熟悉的歌儿回家去。我们无视路人奇异的目光,像快乐的孩子。水龙头旁,我洗菜,你拿着盘子装菜;炉火旁,你炒菜,我在你背后环抱着你。我们一起煮出来的饭菜特别香。

夜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我们搬一张藤椅,坐在天台上。我坐在你的大腿上,一起看月亮数星星。你说那颗最亮的星星就是你眼中的我,永远照亮你回家的路。融融月色下,我们爱的呢喃是最美妙的音乐,唯你唯我听懂。美丽的夜晚,只想你停在此刻……

回忆着快乐的时光,心跟一些情景纠缠上了,感觉此时语言有点多余,或许美好的回忆最适宜在心中默念。那就不言语,在空白处一直想,尽情回味吧……

篇6:天阴小记抒情散文

天阴小记抒情散文

天阴了。下雨了。凉爽了,这个夏天又要过去了。

本想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尽量挽留的,比如读书,写作,做家务,但终于留不住,转而又为自己幼稚的想法感到可笑,尚不至于那么老,怎么这么早就出现儿童心理了呢?留住日子,明知这是不可能的,却还要这样想,当亲眼见着日子还是过去了的时候,心中又隐隐生出挫败的感觉。

其实早就知道自己的脆弱和伤感,却改变不了,就像明知酒喝多了会醉会更加痛苦,但一进入“酒逢知己”的场合就经不住诱惑仍要喝醉,最后难受不已的果然是自己,真是死不改悔。不知道这是意志的薄弱还是信用度的低下,不想原谅自己,但屡屡又接受了自己,给自己的身心垒了一大堆的无信无义以及在时间面前的奴颜婢膝,因此看不起自己,有时,竟让自己的劣迹压迫得喘不过气。

秋天就要来了,天一阴,一凉,就可以闻到它的气息,可是,心还离不开正在离去的夏天,才发现自己又一次犯了大错:整个夏天里,只留意了夏天的热,只是在一日又一日的酷热的缝隙里抓住了一小块一小块破碎的阴凉,读读,写写。在热不可耐的时候,故意对抗似的光着膀子大干家务,弄到窗明几净,弄到地板光亮如新,把常年处在室内的花草盆景端出去浇浇水,让它们晒晒太阳,然后,刚打了个转身,它们就蔫了,过分呵护着的植物比我还要脆弱。弄来弄去,直到弄得大汗淋漓连头发都完全湿透了,汗水像蜈蚣一样从脸上脖子上爬下来——然而,夏天还是很快过去,犯下的错是更加不可饶恕的。

该做的做完了,坐下来,呷一口茶,欣赏自己的家居“作品”,颇为得意。家是有生命的,整齐的家是有感情的,洁净的家是有品位的。经过自己双手的梳妆打扮,生气勃勃的家仿佛在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家,仿佛一位贤淑俊美的女人,她能完全包容真心爱它的人。

处境太舒适了,倦意就不失时机地袭来。小寐。在这样狭窄的时间的缝隙里,也有小巧精致的梦挤进来。梦很零散,很短,牵出的往事却有一大堆。去年的夏季,三年前的夏季,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在活动板房里,天天跟爱和感动在一起,夏天都过去了,竟然浑然无觉。从此就爱上了夏天,就希望夏天走得慢一些,希望夏天的日子像那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讲的啥?从前一座山,山里有座庙……”童谣可以反复,夏天却不能反复。日子是新的,夏天是新的。最想忘记的那个人,一转眼,孩子都长大了。

好犯愁啊,在时间的流里,什么都抓不住,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就是流,流向长大,流向成熟,流向老,流向把这个世界让给别人,流向尘,流向土,最后被太阳风吹到宇宙的更远处。尘世里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这双眼睛是佛祖的,是耶稣的,是真主的。

不开空调,不开电扇,因为夏天就是被它们吹走的。真蠢啊,这些东西应该一直不开的,然而,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发现炕毡湿了,才记起自己有失尿的毛病。夏天还是走了,没有留下什么,自己的心反而留在了夏天的.某一个角落,像一棵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胡杨,站在岁月的某一个路口,让时光的利刃继续雕刻。

不愿想一些事,不愿想一些人,只想牢靠地占据每一个季节,占据每一个日子,让一些毫不相干的人和事把心灵填充,填充到只剩下当下这一点空隙,审视自己,问自己:你是谁?你在哪里?仿佛自己是另一个赫拉克利特或者另一个苏格拉底——还是不要做梦了,跳出痴心妄想,跳出空虚,干一点体力活,出一身汗,可得一夜自在的安眠。秋天正在靠近,夏天正在走远。日子像书一样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无论多么精彩的内容,只能咀嚼,只能回味,再也不能从头重新翻看,只有扑朔迷离的内容在记忆里。可以重读的是书,不可以重来的是日子。

在日子里好好地活,即便枕着日历躺下来,日子照样不会等待。恨也罢,爱也罢,闲也罢,忙也罢,当下的每一种状态就是活着的状态,每一种状态都是自己选择的,下一刻,以及永远,还要靠自己选择。

地震的伤痛减退了,活动板房的印记消失了,三个夏天过去了,感动还在,爱还在,滋润着幸福的心田,调匀了心灵的呼吸。有过,就够了。这一刻,让心平静下来,作别牵肠挂肚的夏天。秋日将至,说服自己,爱上即将来临的秋雨吧。

篇7:赏雪小记抒情散文

赏雪小记抒情散文

花开花谢、月圆月残……于是,我又记起当年父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斩旧人”,是啊,自然辩证法,谁也无法抗拒。这就是顺序,这就是安排,如同花开花谢,如同雪落雪融!

这几天,总想起几天前的下雪与“赏雪”。那是12月27日(星期天,古历十一月十二日),早晨七点过后,难得见“雪花飘飘”的湘南,寒风却吹来了今冬第一场雪。我怀揣着几分喜悦,走出户外,欣赏着“天女散花”般的'美妙景象。

天低垂着,铅灰厚重。风漫卷着,不急不缓。雪飞舞着,洁白轻盈。我爱看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在地上的情形,可这湘南大地,硬是足足飘了两个小时的雪花,却还是不见积雪。后来,约到十点,竟慢慢地不见了雪花飞舞,再看四周,竟没了丝毫下过雪的痕迹,那“银装素裹”更成了一种祈盼,一种奢望。这雪赏得很有些不尽兴,我不禁想起纪晓岚的诗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我真想把后面两句改成“千片万片十万片,飞到地上都不见”!

这“雪落雪融”的情景,令人不觉中耳畔又掠过些陈词:花开花谢、月圆月残……于是,我又记起当年父亲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斩旧人”,是啊,自然辩证法,谁也无法抗拒。这就是顺序,这就是安排,如同花开花谢,如同雪落雪融!父亲长大了,父亲的父亲老了;我长大了,父亲老了;我儿子长大了,我自然就老了。“雄鸡催白发,滴水漏流年”,看看又是岁末,不觉又要迎来新的一年,任你感慨万千,却也无奈“青春易逝”“韶光难留”。

既然是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何不看淡?更何况,这雪,今年不再,或许明年会下得更美;南国稀有,或许北国的能让你一饱眼福。想想,就有了一种释然,就喜悦依旧。“花开花谢”、“雪落雪融”皆是自然,更何况荣华富贵亦过眼云烟,人啦,只要心地踏实,凡事又何须感伤?(.12.30.)

篇8:散文小记的抒情散文

散文小记的抒情散文

春满梧院

二月的春帷已开,淅淅沥沥的小雨夹杂余冬的清寒。没有阳光的日子里,东风也解风情。

一些意象开始了泛滥,万物葳蕤如思绪般铺展。放眼书山(图书馆)天地间,雾雨笼晴川茫茫皆不见。姹紫嫣红却在枝头喧闹。

撑一把岁月的旧伞,行人的笑容穿过最美丽动人的花朵。伫立桃源,尊师亭旁花香满衣,看红桃吐霞云,素李争春晖。一潭秀水不时荡起涟漪,脉脉含情。鹅黄的嫩柳换了新妆。柳条瘦却宛如金丝。随着风儿起舞,蘸上碧潭的清水,抒写春天的歌,描绘诗意的风景。

上瑶阶,漫步校道。踩着木棉金黄的落叶沙沙作响,烟雨笼罩下的校园更显得静谧。听一声飘渺,抬头仰望,雨丝清凉。木棉枝头春意喧闹。躁动的花蕾,含苞欲放,期待春雷一声响。到那时,整个校园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充满盎然,生机。

“几度飞花轻似梦”梧院的春天美好得显得失真,令人心系萦绕。当繁华的二月从梧院悄然离去,我又想典藏此季,用无瑕的文字写意春天。

当回首之时,已独上高楼,叹“只道当时是寻常”。

江南春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一句古韵的唐诗,道出诗人对春的喜爱,也道出了江南春色满芳华。

多情的二月,绵绵的雨丝如游子飘飞的思绪,编织成了南国的春筵,亦如游子刃娜岷偷那傧遥在春日里轻轻弹唱。

“谁在春日里为我弹一曲《东风破》,一杯浊酒肠断难入喉。异乡深处,纵有千古名胜亦不比江南雨丝更令人低唱浅吟。

回想昔日,在美丽的季节,我仍未离去,一切恍如昨日般熟悉。清晨梁上啄春泥筑巢欢唱的新燕把我唤醒。打开琼楼纱窗,东风送来百花芬芳,满城柳絮纷飞如蝶起舞,杏花亦飘落红尘雨。悠然一笑,信手捧起桌上那缕茶香。

拄一柄油伞,漫步于江南湿润的雨巷,幽幽的巷子泥泞早春的气息。远处,是谁又撑了一把雨花伞?踽踽独行。幻想伞下秀美的容颜,袅娜的身姿。待回首,雨湿了背影,烟雨蒙蒙。

灰暗的瓦沿雨滴不断,恰似一帘幽梦。古老的青石板不时雨滴落的回响……。

清辉

夜里,走过书馆幽静的长廊,身后空余脚步声”笃笃“地浅吟低唱。透过窗户,夜色温柔,轻轻地拥抱我来时的小路。仰望,依旧疏星坠天际,月色却格外清朗。柔和的月光缓缓走来,映入青窗,抚摸我的脸颊,唤醒了内心尘封的思续。

月下的桃源,皎皎一片。是谁在尊师亭处吹奏清箫?箫声显得生疏了些,时断时续,宛如深处鸣叫的虫儿受了惊扰后的时歇时起,却仍扣人心弦。碧潭之上,绿柳纤弱扶微风,偶尔一朵浸满月华的花儿轻飘落水,开了一朵层层的莲花。月如玉盘,映于碧水,游鱼嬉戏,碎满一潭金银。

远处,云山似乎沉默着,又似笼着轻纱似的梦。我想,云峰亭相绕的松枝处,酣睡的鸟儿定然受惊了吧。翅膀穿过月华,轻抚山月的温柔。西江也安静了,一改白日的豪放。过往的船只载满清晖悠悠远去,远去。。。。。。

我在这月光的清晖里,让心驰,神往,感受着静谧与安宁。环望四方,长天浩月,清华不减。而明日又临朝阳……

行走于九月的风景

九月,我怀揣清风,任脚步肆意徜徉。

阳光下,蓊郁的枝叶,撒下金色的铜铃。虫如隐士,拨动细细的琴弦,空气中流淌悠扬的乐曲。

岸边的垂柳,瘦如发丝,借着一方秀水整理自己的妆妍。风柔情百转,吹皱的碧水,模糊了白云的形迹。

倚亭,听风朗诵的声声,如古老诵经的箴言,空灵身心。那些被搁浅的记忆,像干裂的河床,渐渐愈合。

望远方,想到了田野的稻草。天空下的金线,编织金色的画面。压低虚无的脚步,感受到成熟的气息。

它们低垂着头,幸福地等待镰歌的升起。让丰收的喜悦弥漫大地。

倒下的瞬间,只留下整齐的稻茬。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记忆。记忆化为营养,酿醇着来年再次温暖土地。

我们的天地

春去秋来,又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而又易勾起人思续的季节。

行走在暮秋时节,踏寻着旧日的足亦。随手捡起一片浸满霜泪的叶子,轻轻弹去叶上的微尘,阳光下穿越时空的沧桑。那些被搁浅一年的记忆,像干裂的河床,在风中渐行渐合。往事如天光云影,虽过往却也染上了山水的氤氲。

昨天,背上旅行包与好友锦杰携相机,沿着西江捕捉生活中的美丽,每次快门按下的那一刻都有种莫名的感动。

倚江边远望,水雾缭绕的系龙洲上有一群充满朝气的身影。目光所及,西江烟渚已然成了他们的天地。

我亦想到我们的天地。那是一片首次刻下13汉文二班班建记忆的土地~~绵伸舒展的”塘源沙滩“。我喜欢称它为”西江金滩“。一年的西江浪淘沙,昔日班旗飘扬处的脚印已经隐去,天上飘荡的云却倒映着记忆的影子。西江的秀水在去年的十二月八日显得格外欢欣,拍打两岸,哗啦啦!的声音回响我们蓝天下和谐的笑语;四溅的浪花是我们绽开青春的容颜。

仰望秋日的天空,飞鸟已过翅留痕;脚踏秋日的土地,百花无踪香暗流。那一片大天地已融入班级的血液,在每一个好友的心里流淌。

我问自己,是什么让记忆永铬?昨天我找到了答案~~”回味美丽,是友谊点亮久违的回忆"。

南国之秋

昨夜与世泉、炅桉、刘委员齐聚雅茗会,一句句闲谈碎语,流转往昔风雨同舟的岁月。一杯杯清茶悄然护送时光的离去;静静的夜风也随之送走了南国的秋季。深夜的冷露迷蒙了夜空,却湮没不了手上的那缕茶香。

睁开惺忪的睡眼,新的一天已经来临。鸟儿早已叫醒了十一月一日的清晨。我不由为自己的慵懒而生气,拉开窗帷,阳光和煦轻盈,天空已写满了纯贰

走在清晨的校径,穿过薄薄的雾纱,凉风中我顿然想到南国的秋季已悄然离去。我努力地搜寻大脑里关于它的记忆,但南国之秋似乎来去无形悄无声息。我又想到北国的秋天,那里定然四季分明。满山的红叶纷飞,一座山连着一座山披着金色的衣裳,戴着红色的盖头。一望平川的北方田野,金色的麦浪上下翻滚,还有那垂穗的红高粱。父亲说:“那是一群被秋风灌醉的汉子,站在那兴奋的摇头晃脑”。我说,那是密密麻麻站立的火柴,被九月的风擦燃,火光照亮了整个田野。

无意间已走到书馆的门口,索性停下脚步在长椅上静静地休憩,聆听耳边的鸟鸣。微闭上眼,一片飘零如蝶的叶子落在我的手边。轻拾起,暗黄的色泽中留下了虫子的杰作。我被这片落叶触动了心灵,我想到了南国之秋的记忆。

望向远方,我仿佛看到了家乡门前的那棵柿子树。虬劲的枝条已无那斑驳暗黄的叶子。枝丫却挂满了金黄金黄的小灯笼。馋嘴的鸟儿在枝间来回跳跃,看看这个,啄啄那个,让原本枯寂的柿子树添了几分生气。远看,又如画家笔下的水彩丹青跃出纸外,让观者陶醉。

南国的秋季虽无北国的绚丽,却有自己的风采。一棵满是硕果的柿树就是南国之秋留下的痕迹,是它送给我的惊喜。

五月

五月,是农历里最美丽的一株植物。总有一些闲适,绿荫似的散落于房前屋后。窗与青山相对,浓浓的绿意流入眼里。

阳光洒满大地,山的那边却充满欢声笑语。听啊!画眉鸟在枝丫上唱着欢快的歌曲,青蝉躁动使夏日更为宁静。门缝里的蛐蛐亦在我身边低唱浅吟。

我想,田野上,稻子是脉脉含情的峰峦。墨绿的.语言如泉从沟壑流出,汇成五月恬美的诗章。

黄昏总在不经意时轻轻走来。牧童吹响的短笛惊扰了憩息的沙鸥。噗嗤一声!翅膀划伤夕阳的温柔。血不停地流,染红了西边的云。

走在五月的季节里,不用过多言语,静静地倾听这一季的声音,让思想在风中飞扬。

夜雨小感

白天的喧器,彼此忙于一天的奔波,已无闲心静观暮秋将逝前勿所赠的容颜。我更甚时不解,平日秋高气爽为何今日却如此多情而流下相思之雨呢?是难以割舍那昔日人间的美好吗?

我曾匆匆与一树秋色擦肩而过,事后又苦寻那张昔日浸满秋泪的霜叶,然它已入尘罢了。而今夜,秋雨持续,我拍了拍白天的尘土,于书案前想写些什么而又苦于无从下笔,不由稍感心闷,望着窗外尚未朦胧,索性搁笔走出阳台透透气吧!

手上捧着紫砂杯中的热茶,于秋雨之夜,细细品茗,静下心来听雨,以弥补白日无暇之情吧!这雨初时很细很细,宛若牛毫,又如三月江南早春娇情的烟雨,顿时便把梧院尽揽其怀了,夜色已蒙,再加上它又披上了薄纱更是无从视之了。但我仍然放眼远方而有所获,那盏高高耸立的塔灯在夜雨中似乎显得如此无力了,昏黄的灯光似乎在喘息着,不时还呼出淡淡的雾气,这也够难为它了,在秋寒夜雨中仍默默地坚守着。目光游离,雨似乎大些了吗?于高处,我已无法看清那平日充满足迹的校道了。两旁的青山似已沉睡罢了,又似巨大的鬼影于夜色雨雾中若隐若现,令余生畏!雨似乎真的大了呀!原先细微地低咽,现却如此激昂,它落于黑夜笼罩的叶上发出沙沙~之响,让人感觉千万蚕虫正在欢食桑叶,它打在雨棚上发出了玉珠落盘之美妙……

不知不觉,我发现屋檐上不知哪位多情之人一一挂上了水晶帘儿,于夜色中闪烁着莹光,宛似一帘幽梦之境啊!正迷恋,眼模糊了,原来那雨帘珠儿突然借风跃进我眼里,我的脸微凉,秋之泪又悄悄的亲吻我脸颊,很凉,很凉直冲心底。

夜雨淅淅沥沥,风拂秋寒,茶已凉,我也要移步了……。

黄姚古镇

记得与你第一次擦肩,就为你迷人的背影所留恋。

梦里想着有一天能再次与你相约在第一次邂逅的地点,烟雨蒙蒙中一览你的容颜。

白墙青瓦,摇曳着思念的心绪。夕阳下的黄昏,草地上的野菊花开始靠近素雅、闲散、静美。驻足良久,彼此沉默,只想用眼神与心交流。

小桥流水,树影婆娑似梦,静如碧玉带的小河如母亲一般把村子抱在怀中,显得格外的温馨和谐。乌篷船悠悠,双桨荡起的细细涟漪如莲花般开在你我心头。

如诗的婉约是你的性情,小巷是我最迷恋的地方。白天这里飘过的油纸伞如花绽放;夜里的半边月亮睡在山边。它在梦里均匀的呼吸着这一片宁静,另一半则调皮的跳入水中与两岸的灯火嬉戏。

走在寂寥的深巷,青石板的回声荡漾心头把我从梦中唤醒,而在梦中陪伴我的月光如今却斜照在我伏案的书桌上。

我想到,我只是一个过客而已,不能与你朝夕相处。

那一条小河的温润,一座桥上的生活,一声深巷里的脚步声都是我想见你的理由。

我放下笔,在一片柔情中我再次的想起你,我曾经到过的古镇――黄姚。

篇9:《还乡》 余光中

76岁 生于南京

著名诗人 散文家 翻译家 评论家

代表作

诗《乡愁》《等你 在雨中》

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

译著《梵高传》

现任台湾中山大学讲座教授

解说:30多年前,台湾诗人余光中写下了这首《乡愁》,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从大陆这头跨过海峡,顶着正强烈的台风去拜访已经满头银发的诗人。可是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此时的诗人正在为诗文之外的事情奔走。

记者:这次回到台湾的时候,又迅速看到两处跟您有关系的,一处是去诚品书店的畅销榜,您散文的那本书还在畅销榜上,第二就是看到您跟很多的教授在提抗议,就是关于国文教育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举动?

篇10:《还乡》 余光中

余光中:近年来,我们这边中学的课本,比如说高中的《史地》,当然都牵涉到意识形态,《史地》有一点压缩中国的背景,比较集中在所谓本土化,这是一点,然后国文因为有方言台语的,注意力要分到那边去,另外一方面,比如英文是全球化,对内对外这么一分,那中间这一大块,本来是最重要的普通话,国语、中文,反而就受冷落了

解说:在余光中看来,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对中文的不重视使台湾学生的中文水平日益退化。这让他非常痛心。为了扭转这一现象,余光中和台湾的一些学者成立了“抢救国文联盟”,呼吁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重视这个现象。

记者:这个呼吁已经得到什么样一种回应没有,还是……

余光中:民间回应是非常强烈的,我写这个宣言已经有一万多人签名了,尤其关注的就是高中教员本身,他们是第一线嘛,最早受到冲击,另外学术界、文坛,也有很多人响应,

记者:因为您是学英文的,但是一直认为中文是最美的,包括这儿还有一个美摘中华,在我看来项一个感叹号,也像一个笔,可能在说汉字之美,我读出这样的意思,很多人都想问您,您一直认为汉字美在哪儿?

余光中:英文或者西方语言主要是拼音,汉字象形的成分比较多,所以譬如你写个雨字,中间四点就好象有那个感觉,你看到笑字,好象有一个人的笑脸,哭好象有一个哭的脸,所以鲁迅可以打一个谜语,双雁归来细雨中,打一个字,是什么字呢,就是两两三三的两,因为雨是里面的四点变成双雁,两个人字,这种趣味是西方文字不可能来领略的///我们整个中国那么多省,那么多方言,幸好有一样东西是完全统一,书同文车同轨,同文,写下去就是一样,所以这个是很大的象形,要没有这个国文,没有这个形象,没有这个文字,那就差得太多了。

解说:诗人对文字的热爱与生俱来。1928年,余光中在重阳节这个充满诗意的日子出生,他与诗的缘分似乎就是从那一天开始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余光中在南京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离开大陆迁到台湾,从此他的.心里埋下了思乡的种子。

字幕:那时的江南少年,幼稚而又无知,怎料得到他的后半辈子,竟然更在南国以南。——《春来半岛》

记者:我看过您的一句话非常有感慨,我觉得这不是用文字写的,这是用感情写的,说您的血管里头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是吧,当时怎么会有这么美的文字出现在您的诗里?

余光中:我喜欢地理,所以对于中国的河山有很深的认同感,/// 我说黄河就在我们的旧小说里,《七侠武义》里,《三国演义》里,这个《二十四史》翻的时候,里面都是黄河波浪的声音,长江的声音,这是我们等于一种胎记了,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

解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余光中血液中黄河的澎湃更加汹涌,他的思乡之苦也越来越浓,越来越烈。1972年,在离开家乡后,余光中长久积蓄的乡情终于凝结成一首《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阿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记者:当时之所以写“乡愁”,很大的原因是不是在于说看得到对岸,却看不到迈向对岸的可能?

余光中:当时是70年代初,那个时候我离开大陆已经有20多年,看不出任何迹象,还可以回到故乡去,当时情况看来是蛮伤心的。

记者:“乡愁”走到人们眼前,走到人们脑子里和心里头已经不只20年的时间,但是据说您写的时候只用了20分钟的时间,是这样吗?

余光中:对,可是这种感觉在我的心中已经酝酿了20年了。有那么深厚的感觉,所以到时候不怕言之无物,我只要把架子打好了,一段段写下去自然就出来了。

解说:《乡愁》的发表让余光中在华人世界中家喻户晓,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但是余光中生平所作的900首诗中不止于乡愁,他所著上百部的作品也不止于诗歌。余光中通晓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他的译著《梵高传》影响了台湾文艺界的几代人。他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也在海峡两岸赢得了众多的知音。在高雄,人们甚至把他的诗印在茶杯或者纪念品上。不过文坛的成功并不能代替他对家乡的眷恋。为解乡愁,1974年余光中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从此“每依北斗望京华”。

记者:在您心中最美的故乡或者说最美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余光中:因为我是南方人,生于南京,然后我的妻子,母亲都是乌镇人,所以我少年时候想象的故乡就是江南,多水多桥,多藕多莲的江南,所以纯粹是一个南方的一种回忆。

解说:诗人没有想到,写下《乡愁》后,他又苦苦等了22年才终于得偿所愿。1992年余光中的双脚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这一天,他阔别祖国大陆已经42年了。

字幕:还认得出我来么,还认得出久别了,这远游的龙孙——《还乡》

记者:有人说想象中的事情是最美的,得不到的事情是最珍贵的,但是从1992年开始,您可以多次的,非常非常多的频率,很高的回到故乡的时候,会不会故乡已经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和珍贵了?

余光中:恐怕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故乡了,比如说上海人如果去美国留学若干年再回到上海,他以前的很多记忆也改变了,所以“乡愁”有一部分是时间造成的,还不完全是空间的转移,在这种意义之下,每个人都有乡愁。

解说:现在,和余光中同时代的不少诗人已经沉寂,可是余光中手中那支用了一辈子的笔依然神奇。他说,他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让诗能与永恒拔河,让自己在文字中老得漂亮。

记者:在您的这么多年的文字方面的一个问题,中国这二字在您的心目中一直是什么样的概念,您会想到它的时候会想到的是什么?

余光中:我心目中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是古人到现在的中国,是从边疆一直到中原的中国,包括海岛,也是各民族合在一起的一个中国。所以我的感性里面的想象,所谓中国或者中华文化是一个奇大无比的圆,圆周无处可寻,圆心无所不在,这个半径是什么,半径就是中文。我希望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半径拉得更长一点,这个圆就可以画得更大。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

由于余光中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译界的笔会,我们相约于他,没想到诗人竟爽快地答应了。

采访自然是从他的创作谈起,而“乡愁”又是双方共同的话题,余光中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刚刚与他谈妥,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谈到这次对北京的访问,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我大陆之行的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我在北京登长城、游故宫,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写了不少诗作,尽情抒解怀乡之愁,因为原来并未到过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陆,乡愁并没有一种很对应的感觉和体验。”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陆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乡,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寻访金陵大学故地,在武汉遍闻满山丹桂,探亲访友,与大陆学子对谈,对大陆自然多了一层感知和了解。

他说:“初到大陆,所见所闻,令我兴奋不已。但我也看到洞庭湖变小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被污染了,这些让我也产生些许失望。但此后去大陆多次,那里的变化之快让我惊异和兴奋。”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赠他一把折扇,问他是否乐不思蜀,他挥毫题字:思蜀而不乐。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

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我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错。尤其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魄力很大,又很踏实。”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他说:“我在大陆大学演讲时朗诵我的诗《民歌》,‘传说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场的学生和我一同应和,慷慨激昂,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感情。”

抗战时期,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们幸得脱险,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上千同胞受难,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谈起这些浩劫,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豪情,只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万里长城万里长',都会不禁泪流满面。前几年在东北访问时,青年时的歌谣仍萦绕着我。于是写下了‘关外的长风吹着海外的白发,飘飘,像路边千里的白杨'的诗句。”

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但他仍以“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来表明他的文化传承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说,尽管他在美国上过学,诗文中也受一些西方东西的影响,但不变的是中国文化的遗韵和对中华民族的怀思。他的作品深受《诗经》的影响,也学习过臧克家、徐志摩、郭沫若、钱钟书的作品。他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他说,中国文化对所有的“龙族”都有着无法摆脱和割舍的影响。谈到台湾一些人企图割裂两岸的文化联系,他说:“吃饭要用筷子,过端午节,过中秋节,能改得掉吗?大家所信仰的妈祖,不也是从大陆来的?余秋雨等大陆文化学者到台湾演讲引起轰动,不都说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

余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江苏人,有着女性知识分子的韵味和气息。重庆时期,两人青梅竹马。他们至今都保留着一个特色,那就是在家的时候讲四川话。有次余光中到四川大学演讲,他征求校方,既然到了四川,是否就用四川话演讲,后来校方告诉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就用普通话吧”,余光中因此没能有机会显示他讲四川话的才能。

从香港返台后,余光中为躲避繁琐的事务和各种交际,一直定居在高雄,在“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尽管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幽默健谈,不失赤子之心。他每天坚持工作,上课、创作、编书,乐此不疲。他的近作不时被大陆报刊,一些大陆出版社要出他的作品集,他便不辞辛苦亲自校对。

“国立中山大学”环境优美,紧邻寿山风景区,南边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货运港口高雄港,正西是西子湾,他的办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余光中面海低语:“在台北时办公室也靠海,不过是靠着台湾东海岸,我看着太平洋有什么意思,看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现在我凭窗而立,便可直视海峡西面,尽管身在台湾,我可以眺望对面的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

篇11:《还乡》 余光中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封简体字的来信问我

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海峡的暖风已经在改向

多少白发在风里回头

一头是孤岛,一头是九州

却有蒲公的一头白发,你的

要等到几时啊才肯还乡?

隔一道海峡的苍茫,不见对岸

落日的方向该是来信的方向

晚霞艳艳正烧着故乡

望海的眼神自然酸涩

何况还对着返照的夕照?

四十年后,所有的镜子

都不再认得我了,只怕

更加认生是西湖和太湖

更不提,多藕多菱的玄武

纵使我恍。隐还认得那后土

根深藤密,那古老的后土

千胎万胎一代代怀过

还认得出我来吗,还认得出

久别了,这远游的龙孙?

——也是这样的龙年,这龙子

在鸡犬大劫的登高日

呱呱一哭坠在石头城

还认得出吗,这一头霜雪与风尘

就是当年东渡的浪子?

如今正要回波而归渡

像年年,南来北归的羽族

无阻的红尾伯劳和灰面骛

而那片多难多灾的后土啊

忍受过多少风暴的打击

一脚踏上去,乡愁,真能够解除?

只怕旧愁未解反添了新忧

四万万的旧愁变成了十亿的新优

曾经;长江是天堑,是天谴,横割了南北

断肠之痛从庚信痛哭到陆游

而今是更宽的海峡纵剖了东西

一道深蓝的伤痕迸裂一百多公里

未老莫还乡,老了,就不会断肠?

都说是海关要开了,开向乡关

而乡情怯怯,只怕一下子

五千年与十万万,从山东半岛到天山

甸甸都压上了肩来,承受得起吗?

四十年,久已愤于隔海的偏安

习惯了新大陆,习惯南北的卡罗莱纳

甚于老大陆,唉,甚于湖北和湖南

只会浅斟低唱:君问归期未有期

让百窗的短烛越等越暗

悠悠的四十年,渺渺的百多里

纵使我一步就跨过大半生

跨进运河边江南的小镇

跨进电影里民初的院落

草长如忘;苔深似锁,只怕是

找得回蒲扇也找不回萤人

找得回老桂也找不回清芬

而迷藏才提了一半

那些夏夜的小游伴呢?

怎么一躲就躲了快四十年。

究竟,是躲在哪口鱼缸

哪扇门,哪座假山的后面?

握着简体字的来信,问苍茫的海峡

长堤的双臂伸向未知

堤末的灯塔顶着暮色

又一艘货柜巨舶正在出港

一盘红日正落向天涯

散文小记的抒情散文

古代文学史作品介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国文颂随笔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春酒读后感

《春酒》读后感-读书心得精选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七年级读后感:左手的掌纹读后感

还乡小记抒情散文
《还乡小记抒情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还乡小记抒情散文(集锦11篇)】相关文章: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024-01-30

《菩萨蛮》 教学案例(高二选修)2023-08-09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2023-04-10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诗赏析2022-07-21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及赏析2023-12-10

描写春天的诗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2023-05-23

华灯抒情散文2022-05-0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2023-11-01

《泪珠与珍珠》教学教案2023-11-03

精致女子之林徽因抒情散文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