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创新教育思想举隅(锦集5篇)由网友“汤唯”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孔子创新教育思想举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孔子创新教育思想举隅
孔子创新教育思想举隅
孔子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在他深邃的教育思想中也闪烁着创新的光点.我们认为,这种创新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学官分离、穷变则通、先富后教的思想.
作 者:吴清云 王搴 作者单位:吴清云(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3)王搴(零陵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永州,425006)
刊 名:零陵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4(3) 分类号:B222.2 关键词:孔子 创新 教育思想篇2:思想品德课教学误区举隅
思想品德课教学误区举隅
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通知》至今,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已经过十六、七载探索, 期间有宝贵经验的积累,也有实践误区的困惑。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特别重视。
其一,学科教学观念的陈旧。
小学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和时代特征,其教学内容既有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时代精神的体现。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编、教、学”的理念的综合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编、教、学三位一体”的 学科教学观,在掌握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教材 的特点和要求,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真实了解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意愿,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课堂 教学。首先,要理解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渐进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性与针对性、规范方式的实效性与可操 作性等,这是教师优化使用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前提。第二,在传统教学中,思想品德课一直固守“明理――激 情――导行”三环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固然有它的明显优势,但过于单一的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 锐减。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发展迅速,仅1993年冯克诚主编的《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 》就收集了近六百种教学模式,其中有不少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受社会发展大环境 的影响,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愈来愈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心态,因人施教的难度也愈来愈大,真实了解学 生学习的共性和个性,已经成为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教学观念还未得到 根本转变,以偏概全,以抽象代具体,以经验代现实,不重视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现象依然存在。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等基本理论缺乏和“编、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 狭隘性、教学过程的单一性和课堂教学价值的短效性。
其二,教学主体的失落。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通过教育因素的有效影响,促进小学生将思想品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觉 性的过程。这一内化过程的核心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和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 立主体教育思想,深入研究主体性水平发展策略,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课堂改革向纵深发展。思想品德课教 学应有三个主体,即教师、学生、班级集体,这三个主体分别居于课堂教学的不同层面,共同构成以实现教学 目标为中心的立体结构。教师主体在最高层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在基础层面,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班级集体在中间层面,发挥主力作用。构建教师、学生、班级集体三主体相互作 用、彼此互动的协调运行机制,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动作用、班级集体主力作用有机融合,必将形成思想 品德课教学强大的内驱力,充分激发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活力。然而,在教学行为中,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主 体意识相对淡薄。重视教师主体,却有意无意夸大教师主体作用,在教学行为上,把学生生动的理解变为呆板 的灌输,把师生双向互动变为教师单向传递,把课堂变为“一言堂”,把教学简化为教的实施而忽略学的引导 ;在教学评价上,不是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而是关注教师教得怎么样。口头上重视学生主体、实践上则把学 生变成抽象的主体,视教学中学生活动为点缀,把激发学生主体作为“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漠视 班级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凝聚力、驱动力和同化力,忽视对班级集体良好主体精神的培育,把“面向主体、面向 发展”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真实主体的失落,必将导致课堂教学价值的失落。
其三,教学价值观的偏差。
思想品德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构成,其课堂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的、整体的思想道德 知识、观点、行为规范和能力要求;二是蕴含于知识、观点、行为规范、能力要求等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 ,我们把思想道德知识、观点的掌握和行为、能力的养成视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显性价值,而把思想方法的 启蒙和奠基视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隐性价值。成功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是双重价值的发展。然而,在教学 实践中,人们却更多的把目光投向显性价值的发掘,片面地追求明理、激情、导行的效度,以达到“认知”、“行为”两个层次的要求为终极目标。对于思想方法的启蒙和奠基,对于隐性价值的发掘,思想品德课教师既 缺乏足够的研究,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价值的偏差,是教育功利思想的一种表现;对近期显 性效益的热情关注与长期隐性效益的相对淡薄,则构成了深化教学改革的又一道障碍。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编写要求实、求新、求活,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也要求实、求新、求活。树立科学的学 科教学观念、建构以发展为主体的学生观和完整的教学价值观应该引起深刻的思考。
篇3: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
播学于四夷:不分地域、种族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南郭惠子)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子贡)(《荀子・法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二、论教育作用
1、论教育的社会功能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2、论教育的个体功能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阳货》)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
三、论教育目标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宪问》)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
四、论教育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1、道德教育内容
(1)仁与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卫灵公》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2)孝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
孝慈则忠。(《为政》)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3)忠信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
民无信不立。(《颜渊》)
2、知识教育内容:新六艺―六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德上艺下的教育传统
五、论道德教育
1、德智关系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2、论德育过程
知:有德者必有言。(《宪问》)
情: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子罕》)
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意: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卫灵公》)
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3、论德育原则和方法
(1)立志乐道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颜乐处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阳货》)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自省自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3)改过迁善
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过则勿惮改。(《学而》)
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六、论教学原则
1、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集注》)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八佾》)
2、因材施教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四书集注》)
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雍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汀#ā断冉》)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3、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4、温故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谦虚诚实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述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七、论教师
1、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不如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述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
3、循循善诱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子罕》)
4、宽严结合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
八、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
篇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法举隅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法举隅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一、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如此重要,因而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想,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
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如教学《狼和小羊〉后,重新播放录像,当狼向小羊扑去时,定格,问:“小羊最后给狼吃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指名让学生叙述,教师相机评点、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想象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挥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做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培养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是人们发现问题和作出创造发明的首要环节,也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敏锐、精细的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善于启迪学生仔细的观察日常生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抓住特点,善于从平常事务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学习《雷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带着一些“小画家”的模型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看这么多的好玩意儿,顿时瞪大了好奇的双眼,想看个究竟。可我先是隐而不露,等到学句的时候,我出示小画家,让他们在一块平地的白沙滩上随意走了几步。同学们通过观察,心中的谜团大开,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小鸡、小狗在雪地上走能留下脚印,人在雪地上走留下的脚印像半个花生壳;有的说小白兔在雪地上跑的脚印像梅花,一串串的很好看;还有的说,小猫、小羊......各种动物的脚印都有不同的花纹.学生七嘴八舌,不仅真正理解了词句的含义,而且拓展了思维。
2、培养质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心理学研究证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积极开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导入参与教学中来,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引导学生提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着调子”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释疑来搞清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搞清了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山势的变化”与“溪流调子变化”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无疑――有疑――释疑――无疑的课堂训练中培养了自己的质疑性思维。
3、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采用发散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的听、被动的回答问题的局面,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向独特性方面发展。如教《称象〉一文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的上船,直到船沉到划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的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火花!教师要结合课文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多问学生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它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培养灵活性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培养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当某一方面的思维受阻时,能立即转向另一个方面,经过多次反复转向,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如教《跳水〉一文时,有的学生提出“不用跳水也能救人”,我抓住这一契机,适时引导:“除了跳水外,还有那些方法可以救孩子?”此时学生思维活跃,纷纷发言,列出很多救人方法:从桅杆爬下来,用渔网接住孩子,在甲板上铺一层很厚的棉花等。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这些方法能行吗?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后,认为跳水是在当时万分危急情况下唯一的救人方法。这样,通过对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
篇5: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举隅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举隅
中小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研究热点举隅内容提要:
本文选取了中小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二十四个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的选题论述,内容涉及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管理、课程改革、课程整合、电子教材、人才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技术、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网络伦理、师资培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研、政策法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产业等多个方面。文章对关注中小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研究动态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 研究 热点
作者简介:陈海洋教授,原为大学系主任,近年转向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网络科技时代》杂志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电教办电教技术开发专家组成员,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会理事,海南省科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海南省中小学计算机教研会副理事长,海口市政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海口市计算机教研会副理事长,海口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海口景山学校校长。
世纪之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作出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的我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战略的英明决策: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实际,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跨越式的发展。
一石击起千层浪,一场全球瞩目的中国中小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的`浩大系统工程,正以令人目不暇接的迅猛速度在神州大地蓬勃展开,方兴未艾。一直作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现代化强国之梦的中小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在欢呼雀跃的同时,也明显感觉到,有着数千
[1] [2] [3]
★ 莫扎特的单簧管,巴赫的双簧管(沪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 课题发言稿

【孔子创新教育思想举隅(锦集5篇)】相关文章:
山东议论文范文2022-11-10
小学课题设计论证范文2022-05-06
小学微课制作心得交流发言稿2023-03-03
感悟语文课堂 感悟语文老师2023-11-02
以目标为话题的记叙文2022-05-07
山东事业单位范文2023-02-11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课堂导入2023-10-26
关于李白的诗歌鉴赏2022-04-30
初一语文期末知识点总结2024-01-10
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