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在北京的杂文随笔

时间:2023-08-17 08:17: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22岁在北京的杂文随笔(共16篇)由网友“国服第一斑叽吹”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22岁在北京的杂文随笔,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22岁在北京的杂文随笔

篇1:22岁在北京的杂文随笔

22岁在北京的杂文随笔

有很多人见过凌晨两三点钟的北京,也会有很多人陪着北京从日落到日再升,这些人里没有我,可以说,我还没有见到过北京的晚上,因为每天回到近似地下室的出租屋我就不再出去了,下次出门时,太阳早就挂在了头顶。

但我受到过七月上旬北京日头的强烈炙烤,就是这几天的事情。在返校之前,忙里偷闲地面试了一份工作,但是最终我拒绝了。回北京之后,连着三天都在面试,一座办公楼和另一座办公楼之间连着的,不是地铁,也不是公交,是在火热的阳光下备受煎熬的我急于找到一份工作的.心啊!

可是,即使是这样的“烤量”也没能换来一份满意的工作,三天的奔波最终也是石沉大海了。

昨天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看着我的简历和另一位面试官说:“的,好小啊!”听了这句话,我都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郁闷。

22岁了,身边的人有的结婚了,有的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还有的人,即使单身,但月入八千,每天吃喝不愁还有余钱,而我,一言难尽了。她们说我还小,只不过是说我还有时间去试,错了还有时间可以改,换个开始再出发,这的确是年轻的好处,但是啊,看看身边的人,人生进度比我快了好几个节拍,说心里没有感觉那是假的。

在22岁这个尴尬的年纪,我并不期待爱情,只想先发展事业,爱情之类的可以顺其自然,不能强求,但事业就一定要拼一拼了,不努力一把,肯定就没机会了。

又约了两个面试,接着烤吧,只要烤不熟我,我就一定会有工作的。

篇2:北京杂文随笔

北京杂文随笔

故宫

来北京就去吃了烤鸭,味道不能说非常惊艳,却能够体会到老北京人的讲究。这个城市的节奏非常快,也有一个大都市该有的样子,地铁里的电梯分成两排,一排行人耐心等待电梯的流动,一排匆匆的行人有秩序地赶路。车上的乘客有人藏着心事和忧郁默默发呆,有人脸上带着梦想傻傻微笑,有人匆匆翻书,有人靠着睡也睡不醒的车窗。

北京烤鸭

次日清早起床,老大爷们在路边下着象棋扯着闲篇,听着评书散步一摇一摆。走过了几条街巷,决定去故宫,骑车行了一段路,不知是岁月痕迹还是这个城市眼泪让共享单车粘稠破旧,一面是古城绿树成荫不知名的古老胡同、河流和桥贯穿城市的角落,一面是大都市的节奏催促着灯火更加明亮,这灯火照亮多少人的路,同时也亮的让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留不住心底里的某些东西。当我来到故宫,就被眼前的一切震撼。

黑白色的历史展现的'精致恢宏与背后的笨拙坚韧,甚至北京的霾也压不住故宫散发出的光,不知不觉地在故宫里走了一天,这六百多年的历史又怎能是一天渺小的双腿就能竭尽,从午门到神武门穿越了24位皇帝,信步庭前听关于他们的故事,这座红色的宫墙究竟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啊?

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让一个个相似的院落散发不同的色彩,走在宫墙里、宫殿前,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曾经如同天与地分割开来。如今游人的脚步漫不经心,有人长久驻足,有人只是路过,历史上漫长的瞬间此刻又是那么不经意的发生着。

金水桥宫墙

下午坐地铁到鼓楼,骑着共享单车从小胡同里穿越到什刹海边,这条路悠闲而有趣,看着一个个老北京的院落有韵味的破败残旧,胡同里的时光是任意的慢,开往什刹海的路左转、右转,遇见一片海。一个不够宽广的湖、两边汉白玉栏槛平添了江南水乡的气息,喝醉的,亲吻着,钓鱼的。

再往前走,各路小贩的叫卖和一条街的音乐酒吧让什刹海有了烟火气息,卖小吃,画肖像的,转角到了鼓楼。“107路再次经过,时间是带走青春的电车。”听到这句歌词的时候,刚好看见107路经过车站,在鼓楼听一遍《鼓楼》,经过地铁时听见流浪歌手在唱《南山南》,那些唱别人的歌和写自己歌的人啊,执着的,迷茫的,沉浮在路上的,而我只是一个骑着单车望着海的过客,或许永远也无法切身体会后海边鼓楼下歌里唱的生活,而关于这个城市的种种我也只能走马而过。

篇3:北京动物园杂文随笔

关于北京动物园杂文随笔

【1】水禽最自由

北京动物园水禽湖是开放的,虽然水禽被剪了羽毛飞不起来,但是可以步行到其他区域。

曾看到过一群加拿大雁在水禽湖东侧一绿地中。

蜡嘴雁很喜欢湖西侧鸟苑附近的草坪,有几次在那里看见它们,这种鸟好像不太喜欢游泳虽然是雁。

曾经眼看着斑头雁走出水禽湖旁栏杆,过小路到对面绿地里。

不知道它们晚上在哪过夜。感觉藏起来了也没人知道。

理论上它们可以在园子里随意逛,应该是全园最自由的在编动物了吧。

水禽湖还有很多野生蹭饭鸟,双脚无环能飞的。

【2】残疾环尾狐猴

小型哺乳动物区有一个无名小楼,里面大部分都是环尾狐猴,其中有一只缺一个胳膊。

【3】跨物种鹦鹉情侣?

鸟苑鹦鹉馆里有一只某某葵花鹦鹉和一只某某金刚鹦鹉(蓝黄?)养在一起,它们感情好像很好,虽然不是同一个物种,我曾看到它们梳毛。其他的`鹦鹉大部分都是同一种养一起,混养的会养很多只,但那个笼子里只有它俩,不禁脑补成跨物种情侣。

【4】众文鸟中一点橙

鸟苑鸣禽馆有一个笼子,里面有几十只的文鸟...和一只寡妇鸟,寡妇鸟是黑橙配色,对比鲜明,放在文鸟中格外醒目,而且只有一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它身处众多异类中间是什么心情..

篇4:在他乡杂文随笔

在他乡杂文随笔

人生中,有时候会有一些难以预料和未知的明天,这座城市,曾经让我感到十分陌生,如今在这里过去了十年的光景,在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里,时间仿佛是通往未来的幸福彼岸。指引我们在每个旅程中温暖前行,然而,无论经过多少年,任岁月如何流逝,心中依然浮现那三个字:在他乡。

家乡从出生那天起,也许就潜移默化地刻在我的生命里,始终无法抹去,这是内心那份不变的情结,也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思念不仅只限于爱情,亲情和友情,它还会延伸到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依恋,让人刻骨铭心,无法自已。

记得参加工作之前,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让我一起去北京发展,可是,后来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如今,那几个同学有的生活得很好,甚至有一定社会地位,有的则只剩下孤独一个人,每天无尽的空虚。大多同学和朋友都留下了家乡,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好像侯凯常说的那句话,生活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并不赞同他所说的,未免有些极端和消极,在平淡中体会一份最真的快乐,或许才是我们最好的态度。有时候,人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抉择,无论选择什么,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快乐,都是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他乡,心中藏着对家乡的无尽怀念,怀念小时候奶奶家的那条老街,怀念和小伙伴奔跑在家门口的那片田野,怀念和老黄一起到人民广场锻炼后的'大汗淋漓,怀念报社附近的那家音像店,承载了我心中最懵懂最纯真的梦想。

曾经在无数个夜晚,我都会梦见同样的场景,和表弟表妹爷爷奶奶围坐在小院,我们一起仰望着璀璨的星空,天上挂着圆圆的月亮,散发着白色的光芒,如此纯洁,那是家的方向,也是心中不改初衷的梦想。

篇5:春游北京大观园杂文随笔

春游北京大观园杂文随笔

二月二龙抬头,老家的习俗是咬银子,小时候二月二这天,我们都会衣兜里揣着炒熟的豆子上学,调皮的男生会把着门口向女同学要豆子吃,现在想来那是一种美味。昨天上午北京洋洋洒洒的下了一场春雪,令人惊喜。今天原本怕冷不敢出门,孩子说天气很好,二月二,也是踏春的的好时间,于是午饭后去了北京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文化公园。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曹雪芹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园中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等,均力图忠实于原著的时代风尚和细节描写,《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贾府大小姐元春而建的省亲别墅。

对于《红楼梦》,我一直以来都是从字里行间捕捉那些生活场景和人物的命运,早年看电视剧觉的曲解了心中的《红楼梦》,看再现的园林场景,一定会更显粗糙和牵强,但是走入大观园,一步一景,回想他们曾经的生活,再次感悟小说《红楼梦》,直观的看待后还是有点唏嘘。

我从大观园西门进去,沿着指引先去参观贾宝玉的怡红院。年少时神往有个贾宝玉那样的男孩子和我相恋,有时把自己当成了林黛玉,贾宝玉的多情温暖了多少女孩子的心啊。今天再读红楼梦,仍觉的贾宝玉是个有慈悲心的人,无论是对待女孩子的多情,还是对待下人的仁慈。其实大观园里那么多女孩子围绕着一个宝玉转,男孩子的阳光之气少了一点,反而多了一点脂粉气。贾宝玉的怡红院有前厅、正厅、大院还有后花园,可见贾宝玉在家中的地位。

贾宝玉怡红院右后方就是探春的.秋爽斋,小院子,三间正房,很敞亮,但规格和贾宝玉没法比,探春为庶出,等级决定如此。

秋爽斋出来觉的潇湘馆就在怡红院不远,的确如此,潇湘馆掩映在一片竹林深处,林黛玉虽然寄居于贾府,宝玉姑姑的女儿,待遇还是很好的,但房屋布置有些细节显得突兀,卧室大红大绿,如果没有读过小说会让人对林黛玉这个人物产生歧义。

惜春的宅院也很气派,李纨的稻香村清雅却暮气沉沉,和她的个人命运相符合,毕竟年轻丧夫,苦守在婆家有什么人生意义?薛宝钗的蘅芜苑很是气派,甚至比贾宝玉的怡红院还要大,也是前院后花园,房屋布置简单大气,和薛宝钗的性格相宜,也许是贾家为了将来宝钗和宝玉结婚后居住而修缮的雍雅温馨,无奈命运弄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贾宝玉出家,薛宝钗独守空房,也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典范。

大观园的北部,是正北朝南的元妃省亲别墅,贾家为了元妃省亲修建的园子,彰显皇亲国戚的地位和威严,其实元妃很少回来,就是在皇宫得宠也是一时一霎,哪有长长久久的相守相依呢?

大观园,曾经熙熙攘攘,花红柳绿,无尽的荣华,吃的、穿的、用的无不显示家族的地位,随着世道的变迁,都零零落落,凄凄惨惨了。

寻常人的生活不会像《红楼梦》中人物那么跌宕起伏,但终究也会有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世态炎凉,也看到慈悲和关怀,刘姥姥当初在大观园的笑话开心了贾家的老少妇人们,他年以后,贾家落败,刘姥姥接回王熙凤的女儿巧儿,后来让孙子板儿娶了巧儿,巧儿从一个大小姐变为农妇,似乎命运欠好,其实她因此免于由大小姐沦为军妓的悲惨命运,可谓人生的大幸!再者和板儿结婚,男耕女织,也不失为一种平静恬淡的生活,而像迎春在贾家鼎盛时嫁出去,仍被摧残致死。刘姥姥知恩图报,王熙凤以及贾母当初的接济也是顺手而为,这里也说明因果轮回的道理,让人深思。

很小就开始读《红楼梦》,那时关注的是主人公的爱恨情仇,也是懵懵懂懂;读到后来有点理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红”的韵味;成年后再读,突然发现自己的性格已由原来的林黛玉变为了薛宝钗。后来看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认为陈晓旭就是林黛玉,更喜欢那些谱了曲子的《枉凝眉》、《葬花吟》等等,今天参观了大观园,虽说匆匆浏览,但也重温了小说中的故事。

读别人的故事,读出他们的沧桑、读出他们的慈悲、读出人生的况味,度我们自己的人生。

二月二龙抬头,年少时炒豆子的香气萦绕在故乡的烟尘中,今天忆起仍然是美味。踏青大观园,梅花暗香隐隐,垂柳依依,行走在春日的暖阳下,追念过往,感怀当下。夜晚,一杯春茶,洗去旧年的尘埃。

篇6:22岁可你还像个孩子杂文随笔

22岁可你还像个孩子杂文随笔

你已经22岁,已经大学毕业了,而且即将成为一名研究生,可你哪有一个成年人的样子?对于你来讲,22岁就只是一个数字,只是一场流水般在校园的象牙塔里消逝的光阴。可那却是你父母用他们厚实的臂膀为你建立起的避风港。你经历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可实际上你一直都停留在小学阶段。小学多好啊!有父母在,不需要担心吃宿的问题,你只需要拿起课本坐在书桌前,你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父母不敢把你怎么着,唯恐打扰你学习,总是蹑手蹑脚的害怕把你脑子里的知识吓跑喽!

小学时候的记忆是不是很深刻?你已经困在了记忆中,时间只能催生你的躯体,但无法从你的记忆中解脱你的思想。只需要偶尔拿起课本看两眼,临考试了突击一下,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自己、告诉父母——你在学习,你问心无愧。你早已忘记了学习是什么,你想寻求的只是以学习为幌子换来的轻松愉悦,只是小时候那种躲在父母身后便可以无忧无虑的日子。

你浪费在手机、游戏、直播上的时间比你真正学习的时间多了去了,而你的学习却又仅仅是假装学习,在学习的伪装下,你想的是手机、游戏、直播……成绩马马虎虎,分数随随便便,钱花完了——妈,我没钱了。

你从未正视过这个现实世界。你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你给自己构建了一个大仓库,仓库里有吃的、喝的、玩的、乐的,仓库库存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未来”,你告诉你自己——我未来要怎样、我未来会怎样。你背靠着这一仓库幻想出来的未来,理直气壮地告诉那些你不敢直接反抗的人们——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一定要你高攀不起。可明天过后,连你自己都忘了昨天说过这句话。你再一次陷进安逸的生活幻想中。手指一动一动,翻着一章又一章网络小说,幻想自己成了天下第一,手持一柄长剑,你拥有了全世界。可现实中,你连你自己都不曾拥有。你在幻想的支撑下,在游戏里尽情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当一天虚度完,你的良心终于有了点反应,可你又立刻告诉自己——人家写网络小说的一样发财、人家打游戏的一样出名、人家做直播的一样有人气。可孩子,你得清楚,这些你都没有,而你所说的那些人的“发财”、“出名”、“人气”都是靠着你的.理直气壮的幻想促成的,你以为你在消费别人,其实是别人在消费你——消费你的时间、消费你的金钱、消费你本该拥有的成长。

你时常会想——如果一直都停在小学就好了!这是你潜在的愿望。你渴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渴望不用学太多东西仅仅背一背1+1=2就能过得不赖。你总渴望着一夜爆红,像那些名人一样随便说几句话就能挣到数不完的钱。孩子,真的,如果你继续待在这样的幻想中,挣钱的只能是他们,而你,将会一直一直处在别人给你设置的圈套里,只能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中用你的生命和汗水供养那些人。

孩子,你已经22岁了,可你的生活里只有网络小说、网络剧、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而已,你拥有22岁的年龄,却没有22岁的觉悟。你幻想着能像网络小说中的主角那样,自然有人给你送宝贝、自然有人给你送金钱、自然有人给你送名利、自然有人肯主动投怀送抱来给你送女朋友,或者幻想着霸道总裁会突然爱上自己,然后踏着七彩祥云迎娶你,不用努力,一步登天,然后继续过着躲在别人身后的小学生的日子。

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了你躲避社会的借口。你想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和父母的庇护下过着和尚敲钟的日子。读硕士真的是你想深造还是简简单单只是为了延续自己的小学生活?

天啊,你可能会这么说,那我去工作好了!工作给你看!

可是,如果摆脱不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你还会一直都是个孩子。即便是工作了,你依然会逃避社会。你会开始抱怨你的工作,会抱怨它来钱太少,不能月入百万,当你沉浸在电视剧里那些浪漫桥段的幻想时,你的工资就成了你撒气的对象。然后你就会跳槽、幻想着下一家公司的待遇会更好,幻想着自己在下一家公司一定能很快升职——年底升主管、三年后变总经理、五年后和董事长平起平坐。但实际上,你依然在堕落,你的一天依旧会在各种“网络”中度过,刷手机刷到半夜0点,然后躺在床上想——我的生活为什么是这样?我本该拥有的不止眼前这些。

如果你不清醒,你本该拥有的,就只是这些。

活在现实当中吧!现实会给你前进的力量!

孩子,不要怪我说话太狠,你现在只是一个拥有22岁躯体的小学生。真正的成年人,是能够脱离了父母,在现实世界中为自己负责的人。

篇7:22岁你打磨了什么本事入江湖杂文随笔

22岁你打磨了什么本事入江湖杂文随笔

01

22岁,是该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特长了,不然在一群人中真的毫无特色,如此,又怎能实现自己不甘平庸的梦想呢?

同龄人,总有一些姣姣者,让你看见光却又暗觉惭愧。

近日有一些少儿英语机构的面试,参加了三个,起先有两个顺利通过,第三个是特有名的大机构,所以参加面试的人也多,大家一起进行初试。

原本我自认为准备充分,临场应变能力也不错,应该可以顺利过初试。然而,自以为是的下场便是被现实打脸。

正应了那句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少儿英语老师应聘者多为女孩子,这些20出头的女孩子在台上用流利的英语分析课堂案例,再加上穿着打扮得体,言行举止落落大方,虽是颇为紧张的面试现场,却也让我看得赏心悦目。

作为同龄人,我为她们喝彩。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仿佛从这些操着流利英语,自信又大方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未来令人骄傲的职场女性。

我回来讲与朋友听,她笑我,面试都是你争我夺,你还有这份心,真是傻得可爱。

可是出了江湖,实力就是江湖地位。

我知道第三次面试我落选,输得毫无意外,也心服口服,那些女孩子是真优秀。而我还差一些分量。

因为我的口语不及他们好,是了,一直都是笔试拿分,从中学便是如此,然而出来用英语谋生,却必须得口语上佳。

你看,谋生是要有本事的,好的职位更要有比竞争者更强的实力去夺取。

胜者为王,有实力者为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02

高中毕业入大学,我们用了四年时间来锻炼自己进社会的能力,然而很多毕业生出入社会还是一脸懵逼。因为象牙塔的学校自然是与真实的职场大大不同。

很多刚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有一个疑问,我大学究竟应该学些什么,才对日后的职场有用?

这类问题经常于知乎可见,而下面很多过来人都会给出诸如旅游,看书,学习办公软件知识等建议。

诚然,这些方面我们都应有所涉猎。但究竟具体到每一人应该学习什么,才对毕业后的职场生活大有助益,这需要实际体验。

是的,也就是对症下药。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学习与长进归根究底都是为了日后工作能有成绩,会实现自我价值。所以真正出社会之前,对于自己喜欢的行业,应多去实际接触,当真正意义上的实习生,而不是一直隔岸看花,从旁人那里得来一些所谓的职场经验。

正如玩王者,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英雄,在职场中亦然,就算是自己喜欢的.行业,也需要进身去试,才真正体验到究竟是哪里打动自己,让自己有坚持下去的欲望,并可做出成绩。

比起大多数学校安排的模拟职场活动,都不及切切实实进公司呆几个月有效。

那是真正的成长。

03

曾经看到一个建议,是告知学生如何毕业就能能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薪资。

那就是大学之时便去实地对照自己心仪工作或薪水对应的招聘要求,然后一项项去实现,待到大学艺满归来,本事满身,工作自然也是到嘴的熟鸭子,飞不掉。

本事的内容千千万万,最重要的是合得上你选中的那个方向所需,这便是最好的。

《跃迁》一书中说到,最好的学习方法便是带着问题找答案。

你的本事是什么,得问问你想干什么了。

愿求仁得仁,不负韶华。

篇8:22岁的我,除了年轻和焦虑,什么都没有杂文随笔

22岁的我,除了年轻和焦虑,什么都没有杂文随笔

1

我,老阿姨,今年22岁,该熬的夜,也仍然一个不落。一个没房、没车、没存款、没对象、没梦想的“五无”人员。

22岁,有的人挥斥方遒,得意飞扬;有的人怀才不遇、茫然追寻。

有人说:女孩二三十,就是用来吃苦的。毕竟这个世界上只为活着而活着的人太多了,不差你一个。

但,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光环的背后,往往都是你看不到的辛苦付出。

回想起考公务员的日子,第一次笔试过了,面试被刷。

我不服气决定二战,从晚上九点看书到十二点,早上四点起床看书到七点半收拾一下出门上班,临近考试的时候每天晚上只睡三个小时。

我成功了,笔试过了,面试过了。

但,我放弃了。

有人说我傻,说我准备了这么久,熬了这么多的夜取来的成果说不去就不去了。

有人支持我,说我要成长就得离开体制的舒适区。

大多数人为什么不敢离开舒适区?没有闯荡的实力,没有拿的出手的特长,没有安身立命的技能。

因为一旦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便会无所适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我想要闯一闯,想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所以我放弃了。

2

以前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任何想要成为的人,前程似锦,风生水起,做着各种各样的梦。

现在的我除了焦虑什么都没有,我不安于此,但却从未下定决心改变。

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再时不时来场自我感动。

现在的我,连网上吵架都索然无味,每当火星四射的时刻就只想摊手,说“好吧算了”,喝杯奶茶、看看电视剧消消气。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步入社会就知道金钱的重要性,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升职加薪,自己还为生计发愁。

在这个巨大的世界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渺小的一个点。

有的`人为了家庭放弃自己在大城市的梦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却依旧用自己的力量去靠近自己要的自由和梦想。

当我问身边的朋友,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大多支支吾吾,甚至还会嘲笑我一番,渐渐的我也就把它放在了心里,不可告人,不与一群咸鱼畅聊。

梦想这个东西,它不会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凭空出现,也不会在机遇路过后随即消失。它是深埋在心底,但要时常拿出来复习的某个想法,这样机会到了,才能不遗余力地去实现,而不是傻愣着等下次。

3

21岁的我踏出了学校迈向了职场。

在学校是成熟的学姐,帮助学弟学妹解惑,告诉他们大学哪些证必须考,大学生活该怎么过。

在公司是一无所知的职场小白,小心翼翼地完成工作,生怕自己的某句话说错得罪了同事或者领导。如履薄冰,胆战心惊。

22岁的我,肩上开始有了不得不承担的重担,不习惯不喜欢也得忍着。要么适应规则,要么被规则淘汰。不能再逃避,不能再任性。

小时候总觉得,二十岁到三十岁是人生最美好的十年。那是闪闪发光自由自在的青春啊。做着喜欢的工作,身边有三五好友,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既能照顾父母,又能仗剑走天涯。

长大后才发现,大部分人的二十多岁,充满了迷茫、慌张与焦虑。

这个年纪的我们,好像什么都有,但好像什么都没有;好像什么都敢,但又好像什么都不敢。手上没有一点筹码,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背着30岁的责任,操着40岁的心。

我们每一步都在缓慢而努力地为生活、为梦想拼杀。

纵然生活有疲惫有无奈,但只要走好每一步,该来的都在路上。

不管结果怎么样,一定要穿最漂亮的衣服,用最酷炫的武器,挑最美的夕阳和自己说——都会好的,总会有的。

篇9:北京有个798杂文随笔

北京有个798杂文随笔

坐上地铁14号线,望京南站下车,就是著名的北京798艺术区了。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厂区里管道穿行,砖房林立,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随着北京都市化进程和城市面积的扩张,原来属于城郊的大山子地区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工业外迁,原址上必然兴起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大批艺术家文化人的入驻,正是这一历史趋势的反映。

如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这批入驻者中,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行业。大小店面林林总总,和谐相处。一直想去798看看,终未成行,赶巧女儿在那附近参观学习,我就急匆匆过去与她会合,我们先在Laker餐馆吃午餐,点了水果沙拉、咖哩猪排饭和龙利鱼薯条,吃饱喝足了才有劲儿走啊,在炎炎烈日下开始慢慢逛。

艺术区内还尽可能保留着原貌,粗粗的管道规律地架在上方,砖墙上的涂鸦杂而不乱,有的还挺逗。

随处能见的小雕塑大方可爱,店里的'产品有的实用,大多只能观赏,甚至价格不菲,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就几十万,真不知道这些店具体是怎么生存的,也许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吧。

走累了就近找一家咖啡店坐坐,这壶加勒比海水果茶是个惊喜,请店员加了糖,并续了水,坐在冷气实足的咖啡店内,喝到胃里热乎乎的,酸甜可口,最后连里面泡的橙子也都吃了,满足地站起身,接着欣赏特色小店。

这里有许多个性化的原创店,不论是创意还是造型都非常新颖,走累了请画家给画张肖像也不错啊,才30块钱一张。

来到这里,就适合悠闲地逛着,渴了饿了旁边有餐厅和咖啡店歇脚,没有雷同的店,如果有时间,一整天待在这里也有的看。

随便一个地方就是取景的好地方,女儿的摄影技术越来越高了啊。

女儿说:妈,你的背影比正面好看!我说:好吧,我走在你前面!

据统计,来798艺术区的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大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姑娘小伙子们经常来到这里感受艺术的熏陶,这也不失为一个三三两两朋友聚会的好地方。酒吧不那么喧闹,小店各具特色,还有名目繁多的展览,公益性和商业性的都有,象征性地收取一些门票,有的就是自觉给,所获得的感受应该远远超值。

来逛798的,除了北京人,还有许多外国友人,或许还有外地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吧,艺术没有国界,在这里,各自都能找到引起心灵共鸣的作品和感应。艺术是虚幻的,也是具体的,我们虽然是门外汉,也希望能经常感染艺术的气息,让生命中增添一份高雅。

篇10:上帝在发笑杂文随笔

上帝在发笑杂文随笔

夏天的热情,从悄悄传递热意开始,继而升级成周围弥漫的热气,突然就成了铺天盖地的热流,直至最后的滚滚热浪,让人无力招架。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待在单位最难熬的日子。晚自习的教室象一口蒸笼,让人头上冒汗,手心沁汗,四肢渗汗——浑身上下都似裹着浆糊一般粘稠。孩子们的读书声在空气中发酵成泛酸的面包,就连苍蝇也躲到了窗外。于是孩子们就有了拿书本忽扇的自由,一些自制力差的小调皮们好像也有了违纪的充足理由,压制、按捺,直到下课铃声一响,就马上冲到教室外,把裹挟周身的热团想办法稀释。

今天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一想到考试结束后触手可及的假期,考试的重负都可以忽略,热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傍晚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写到自己来到地坛后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死的.事,然后就是自己为什么要出生。好几年后,他终于弄明白: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他就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感激这样的安排?

我把这段话分享给了孩子们,主要是想让考了一天,晚上仍在教室的蒸笼里熬,明天还得再考的他们听到“假期”这个字眼后会有一点雀跃,可是孩子们用老气横秋的声音回答说,放了假还得补课。

呵呵,从教这么多年了,似乎越来越不会作孩子们的思想工作了,他们总是比你更老成,看问题更透彻。你的大道理他们要不就是听出了茧抽出了丝,要不就是过滤成了风吹散成了空,他们一个个得道成仙般冷眼枯心地看你还能使出什么招。无论什么招,他们都刀枪不入,溃败的只能是我们。

因为,好多问题,我们都未必能弄明白。比如,孩子们为什么在成绩面前比我们更淡定?是因为他们未谙世事无知者无畏,还是我们虚荣功利心浮于世事?

四十不惑年纪的自己,近来总是在早醒的黎明或难眠的午夜,想起一些无解的问题来折磨自己。思来想去只能起身让阳光来打开牢笼用忙碌来拯救自己。史铁生在地坛用了几年时间悟透生死后,终于用文字解救自己于人生的苦海,从此他经历的所有磨难都有了意义。而平凡如芥的我,如何,何时才能找到人生的出口?

下自习的铃声响起了,窗外的喧闹声盖住了我播放的《怀念青春》的声音,青春是用来怀念的,现在的自己谈青春似乎成了一种奢侈,找出口,更象一个笑话。

突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个夏夜,我在思考,谁在发笑呢?

篇11:我在等你杂文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你眼带笑意”周杰伦的《青花瓷》突像一个漩涡显于我脑海之中,虽然没有那一缕缕地炊烟,没有那豆瓣似大的雨水,我此时此刻已完全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在充满着绿意盎然的大树旁边,听着鸟儿们像在诉说什么的东西,是不是在叽叽喳喳的聊着真正的春天要来临了 ,你看那大树的树梢是不是又准备长出嫩芽的节奏。我非常喜欢这个环境,我似乎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刚刚进树屋中,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名叫可乐的“小狗” 说是“小狗”,它已经有俩年零六个月。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黑白相间的、身高约一尺左右的狗狗。这时球叔出来,他帮忙我开了这个栏栅。置身于这充满着淡雅的树屋中,我感觉到所有的压力,所有的烦恼都置之度外。

树屋在进门右侧是放一个古色生香的茶具,还有几条球叔亲自去请编织竹椅手艺很好的老爷爷那里,请老爷爷帮忙弄的。桌子上每个茶具无不体现古时候文人所具有的意境。有些东西,只有亲自去感受,才知道这种意境是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

树屋的尽头,是最近才完工的书屋。它是一个韵味十足的,非常现代化的书屋。球叔告诉我,在书屋认真阅读半小时以上的人大概有50个左右,这个数字是在几个月前的。

由古韵的茶室和现代化的书屋,一起组成的树屋。两种的韵味我都非常喜欢。树屋的意境是很美的,有些时候,自己也说不出那种是什么感觉,就想静静的品味这其中的味道。

还记得我与球叔初相识的时候,是我第一次摄影期末考核的时候去拍照片。因为我不知道哪里才是最美的,最应该记录下来的地方,他告诉我说:“那颗大树前面,昨晚的落花还没有扫开,你赶紧去那里拍。”去到那里,那些落花还真是挺好看的。

慢慢地,就喜欢上呆在树屋的那种感觉。让我全身心的放松,丝毫的压力在瞬间早已全无。

就犹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提到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虽居于“陋室”之中,但是那些使我尽欢颜。

我想以后,我会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弄一个书屋。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书屋。

篇12:心在流血-杂文随笔

心在流血-杂文随笔

看着一段段幼师虐儿的视频,我的心在流血。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在遭受着魔鬼幼师的洗礼。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明人类吗?我沉思了。那么稚嫩小的脸,那么柔弱的小身躯,他们经得起,那巴掌吗?经得起,那推搡吗?你们是幼师,你们是女人。将来的你们也会是母亲。你们既然没有那么多的爱心,就不要去辱没那份神圣。

我也是一个母亲,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看到那一张张小脸,总难免将心比心,我却不知道,什么样的状况下,你才能将你那恶魔般的魔掌,对着如此天真的幼儿们举起...揪耳,下跪,胶带封嘴,扔进垃圾桶...怎样变态,怎样的人性扭曲,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来,一个年仅5岁的女童,就因那一道你认为及其简单的10+1算错,十分钟内,竟然生生挨了72个巴掌,打得通红肿胀的脸,让我们看的安然心碎。就为了所谓的好玩,将一5岁的男孩揪住双耳,提至离地十几公分,孩子痛苦的哭泣着……而这个所谓的幼师园丁,却面带微笑,试问,这是一个女人该做的吗,还是一个做幼师的女人。

我第一次在评论区开口骂人,可依然无法发泄心里的气愤,我相信,如果,这个幼师在我触手可及的范围内,我一定会动手去打人……虽然我也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人,是怎样的心里扭曲,人性的变态……泪,悄然滑落,我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去发泄心里的痛,颤抖的心,颤抖的手,敲打着键盘,我却不知道怎么诉说那份沉重。

仅仅拘留几日,仅仅是开除,就是她们的结束吗?这种对着幼小孩童,都能如此埋没人性的垃圾,还指望她能给社会带来什么,这种微笑着,依然扮演天使的魔鬼,还让她留存世间做什么?既然恶魔的世界需要她们,何不从容的将她们送走……让她们在恶魔的炼狱中,感受自己的卑微,检讨自己的罪行……

人类的世界里,不缺少扭曲的人,我们不需要这样的恶魔来残害我们的未来,或许是我把人类看的太过真善,或许是我的视角太过短浅,可是,我真的不知道,一个个顶着幼师光环的她们,怎么就可以,怎么就忍心,挥起那双犹如厉鬼般的恶爪。抬头看看天,蓝色已不在。灰蒙蒙的天,是否也对这些人间的悲凉感到无力与叹息...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都说人在做,天在看,可这一切,到底谁看到了……谁了解了……谁真的为那些幼小叹息了,心痛了……编辑评语 看到网上那些个虐待幼儿的视频,心痛了,写下了心里的感叹,虽然过去好几天了,虽然写了好几天了,可是,看过,依然还是无法平息心里的无奈……(作者自评)

篇13:短篇经典杂文随笔

短篇经典杂文随笔

毕加索的'画,常人很难欣赏。

于是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不把人画得像人、世界画得像世界?”

毕加索回答说:

“我十岁的时候,

就可以画得和照片照出来一样,

但用40年才画出了你们看不懂的东西。”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我想说:很多目标不是光靠努力就能达到的。

绝大多数画画的人,

努力一辈子也只能达到毕加索十岁的水准。

不要坐井观天,一生都与平凡为敌!

接受平凡,比超越平凡更重要。

篇14:杂文随笔

杂文随笔

今天在店里墩地的时候,墩布上面的塑料头掉了,我的右手掌狠狠地杵在了顶部,然后就出现一个矿泉水盖大小的伤口,皮肉外翻,瞬间血止不住地流,一会儿就流了一大摊。

我慌乱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就着水龙头冲,越冲流的越快。

我突然想到按着也许会好点,拽了张纸巾放在伤口上按住,染红了再换一张,这样几张之后血算是止住了。

我蹲在地上,心咚咚地跳的厉害,眼泪竟也不知不觉流了出来。想着刚才的心慌意乱,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委屈,哇哇大哭起来。

好想这时候他可以在我的身边,哪怕只是无声的给我一个拥抱,我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狼狈。

可是我知道,尽管只是这么小的一个心愿,也是不可能的。

我和他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相隔了几千里,再想念,再需要彼此也只能透过屏幕来传达。

看着那一句句“我心疼死了”,“怎么弄得呀”,“怎么那么不小心”当时的我却感觉不到一点点暖意。

我知道,我不应该这样想。可是,我只是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抱抱;一个坚实的臂膀,靠靠;一双厚实的手掌来给我力量。

我不想什么事都要自己扛,我不想在我孤独无依的'时候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真的很软弱,很胆小,我不敢自己一个人去到陌生的地方;我不敢学习开车;我也不敢跟无理的商贩讲道理。

我习惯了去妥协,去退让,去逃避自己觉得恐惧的任何事物。

我需要的,是在我软弱的时候你可以马上出现在我的身边,给我依靠。

篇15:关于北京的随笔;在北京四

在北京四

01

华灯初上的京城,不同于白日,绚丽多彩的霓虹灯提醒你,泱泱古都,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追梦人,年轻而有活力。各种时髦的文化活动,每天层出不穷,看演出,也许能够更接近它。

陈小建议看话剧《恋爱的犀牛》,在大麦网预订了票。这出剧由孟京辉执导,廖一梅编剧,搬上舞台,一直演到今天。

我对话剧的认识停留在上学时读过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剧本,知道它对演员的素质要求极高,很考验台词功底。最近一档热火的《声临其境》节目中,见识到一部分话剧演员对各种人物语言的处理、掌控能力,令我对演出期待万分。

演出场地在东直门外的蜂巢剧场三楼,地方不大,晚7:30的一场。我和小周6:50到时,门外已是人海,一眼望去,平均年龄应该不到30岁,顿觉不合时宜的尴尬。陈小安慰:没事儿,你们俩平均年龄更小。

检票口的姑娘在对旁边一带着俩孩子的爸爸说:这个不适合孩子看。小周人高马大,没人注意他,他自我解嘲:恋爱宝典啊,我们俩一个看太晚,一个又嫌早。

剧场是简陋的工业风,水泥的地面和墙,舞台并不大,三面用塑料薄膜围着,两张木床,一张在地上,一张吊在半空,几张木椅,一架貌似跑步机作用的铁床。

观众席满满当当,大概都是游客或者像我一样第一次走进剧场的人,大家的眼神里透露出的都是好奇。被告知演出时长1小时45分,关闭闪光灯和声音,不要拍摄,尊重原创,尊重演出人员。

一切与想象中相去不远,除了每幕剧中间的搞笑桥段。当年被称为“先锋戏剧”,有它的独到之处。经典的台词和表达的观点,在近20 年后的今天,仍能接受,不觉得老朽过时。能成为经典的,一定具有超前的意识或思想。

男主人公马路,不同于马景涛的声嘶力竭,几乎是字字泣血地对着女主明明喊出:

“如果中世纪,我可以去作一个骑士,把你的名字写上每一座被征服的城池。如果在沙漠中,我会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去滋润你干裂的嘴唇。

如果我是天文学家,有一颗星星叫明明;

如果我是诗人,所有的声音只为你歌唱;

如果我是法官,你的好恶是我最高的法则;

如果我是神父,再没有比你更好的天堂;

如果我是哨兵,你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口令;

如果我是西楚霸王,我会带着你临阵脱逃任由人们耻笑;

如果我是杀人如麻的强盗,他们会乞求你来让我俯首帖耳。

可我什么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的人,我能为你做什么呢?“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太阳光气息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渴望已久的晴天,你是我猝不及防的暴雨。

你永远不知道,你是我赖以生存的空气,你是我难以忍受的饥饿。

你永远不知道,我的爱人,

你也许永远不会知道……”

我羞于承认,人到中年的自己,被这样激烈的感情感动了。剧中的马路是个偏执的男孩子,有些羞涩,与周围的人不太一样,总玩不到一起去。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喜欢,无论女孩子明明怎么对他。这样的偏执,是坚持吧?这样的感情是爱吧?求而不得的一份无望的爱,使他崩溃,不愿妥协,不愿屈从,伤害别人,更伤害了自己。

他写诗,日思夜想,要把最美的字眼献给她:

“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

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

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绿灯让你顺利通行

一切正确的指南针向我标示你存在的方位

你是不留痕迹的风,

你是掠过我身体的风

你是不露行踪的风,

你是无处不在的风。。。。。。

我是多么爱你啊,明明。”

原谅一个蹩脚观众的语无伦次吧!话剧给人的冲击力直观、巨大,你亲眼见到,演员在雨水里摸爬滚打,眼圈通红,背后透湿,你忘记年龄、身份、场所,你被饱含深情的倾诉深深打动,真的是必然的。

我无法准确说出好与不好,对我这样的门外客,看得进,有触动,愿意回味,瞥见平常生活之外的世界,就是收获吧。小周跟舅舅谈论剧情,背诵的台词比我记得准确、记得多,也许在他看来,话剧只是现场版的电影。

陈小带着娘亲去梨园看京剧。说观众大都是外国人,一个个津津有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真的呢。娘很高兴,京剧的热闹对她的胃口。梨园像过去一样,围桌而坐,桌上有精美的茶点,她直惋惜,小周没去,桌上吃的剩下好多。

每个人在北京,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喜欢的。

02

小周期待着周末,舅舅要带他去崇礼滑雪。

崇礼是下一届冬奥会的会场,离北京3个多小时的车程,如果出城不堵的话。陈小说,北京周边好玩儿的、好看的地儿太多了,他在北京,还没看遍。

冬天没啥,春天就太美了,玉渊潭的樱花,十里画廊的杏花,周边山上漫山遍野的野花,一夜间就都开了,粉嘟嘟的、红艳艳的,随便开车往哪条路,眼睛都不够用的。

我一直听着,看着两边因为含有硫酸钙,显得黑乎乎、光秃秃的群山,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会工作、会玩儿、能发现美的孩子,生活会给他丰厚的回报。

崇礼的气温比北京更低,零下二十几度,裸露在外的脸片刻就被吹麻了。小周和舅舅玩双板,先上初级赛道,等教练指导、练习过后,就要去高级赛道。我这样一个四肢不勤的人,只能眼巴巴看着他们进了检票口,有的热闹,瞧瞧就好。

北方人滑雪,大概跟南方人游泳一样,是很自然的一件事。高手如林,滑单板的占大多数,男女老幼,个个从头到脚一身专业装备,从高级道上潇洒自如一路曲线下来,像彩色的大鸟从天而降,难以言说的曼妙。

我就看着,也快乐的。

作者:陈燕

公众号: 陈大的午后花园

篇16:关于春节的随笔:春节在北京

春节在北京

以为是空城

腊月二十八,地铁里的人开始稀疏,拖行李箱的渐渐增多。大路上,车辆明显减少,出行很快捷。

和小周去国博,看《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先在王府井下车,想趁人少,去“局气”吃京味菜。出得地铁站,就惊住了,满大街人来人往,传说中的空城在哪里?北京,永远不缺少的,就是人。

Amp商场整整两层吃饭的地儿,每家店前都排着长龙,吃饭顿时成了一项任务。草草在相对人少的茶餐厅应付了一顿,赶去国博。第一次看到大门外这么清爽,一个人也没有。

过了安检,进入大厅,一眼望去,乌泱泱的人。直奔南区三楼,买票还要排队。大家伙儿过年都不回了?敢情地球不爆炸,国博不放假,一年365天,天天赶集一样啊!指望人少时在北京玩儿,基本没有这个可能,只能建议事先做好功课。

比如国博,一天看不下来,时间有限的,要做好取舍,不然走马观花,收获寥寥。要了解孩子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已经有了哪些知识储备,准备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或拓展,然后选择相应的展区。

我觉得“古代中国”和“青铜器展厅”是通往幽深历史的一条捷径,认真看过后,脑中会形成一条比较清晰的脉络。内容庞杂的古代中国,每个时期都会有相应的代表作或事件作为划分依据,一个时期先选择一两件最有代表性的,好好了解、观察。想要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贪多嚼不烂。

进入国博,先在一楼服务台研究下南北区的展厅位置,准备工作不足的,语音讲解器得租一只。准时9:00进场,待到4:30出来,7、8个小时压根儿不够用,一般人在“古中国”馆会花费很多时间,导致其它馆看不了,以为国博就是历史陈列馆。其实,它有很多小的艺术馆,很有特色。

非洲的木雕,明代的家具,张大千美术展……每一个厅,都是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窗,即使似懂非懂,见过了,就长了见识。

春节要去的几个地方

雍和宫和天坛,是正月初一大家出行首选。我们的原计划是地铁2号线先去雍和宫,然后步行去不远的地坛看庙会。有意错开早上的上香高峰,吃过午饭才出发。

上了2号线才知道雍和宫经过不停,一家子不死心,七拐八拐,穿过几条胡同,终于绕到雍和宫。全副武装的保安、武警排排站,分批次放人进去,被黑压压的人群吓住了,果断避开,直往地坛。

我固执地认为因为史铁生,地坛之名才广为流传。陈小纠正我,地坛有多少年历史?到底谁成就了谁?我坚持认为王朝早就分崩离析,地坛褪下神圣的光环,也就是个稍大些的公园而已。史铁生在这里沉吟、流连,写下《我与地坛》,从此,地坛,必将烙下他的名字。

游人多得走路都困难,头昏脑涨地挤出来,隔壁的“我与地坛”咖啡馆,要去坐坐的,这里当然是蹭的作家的名气,文化用这种形式转化成财富,转换传播方式,能让人接受。里面的布局是冷冷的工厂风,书是必不可少的陈列品。北京有许多这样的休闲去处,胡同或是商场、街角,有书的地方,氛围总有种微妙的静谧感,充满礼仪和教养的文明味道。

前门大栅栏,有潘石屹开发的老北京一条街,崭新干净的仿旧建筑,当作景点走走看看,是个不错的选择。杜莎夫人蜡像馆就在进口处,门票挺吓人。这条街有很多外地人熟悉的老北京商品,红星二锅头的原址就在这里。庆丰包子铺,不分饭点儿有人排队。吴裕泰茶铺前,永远有一条长龙。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这家茶铺的茉莉花茶是特色,连茶叶沫子都用上,制成糕点、奶茶、冰淇淋,外卖、堂食都行。清新的茉莉花香味,会唤起人对烟雨江南的回忆。

西单商场云集,天桥和连廊将它们连接起来,爱逛街的人在这里简直如鱼得水。老牌百货的汉光和君太,人不是一般的多。时髦的大悦城是中粮开发的,从一层直达六层的飞天梯,站在上面觉得自己有恐高症。发现好东西价格永远下不来,甭指望打折。导购员手臂上系着红袖章,辨识度极高,很有首都特色。年轻的男孩子做这一行的挺多,这跟南方有些不同。满口京片子,卷舌音,“姐啊”叫着人心里特美。

北京,是个容易让人亲近的城市。

看几场演出

在北京,会很容易成为一个文化人。

国家大剧院听一场新年音乐会。音乐厅的所有设计都为了更好地传播声音:舞台上方的玻璃龟背板,天花板上凹凸的立体花纹,四周墙壁钢琴键一样的木格。镇厅之宝的管风琴在舞台的后方,是全国之最。

提前入场等候是礼貌,如果迟到,将会站在门外等候,直到乐队中途休息方可进场。我和爸爸因为去卫生间,耽搁了时间,一路狂奔,堪堪提前2分钟坐下。一向视各项规定如无物的爸爸后怕地感慨:还来真的,站在外面多难为情。我窃笑,这个60几岁的老头儿,一直保持愤青的特点,性烈如火,多听几场音乐会,脾气会慢慢磨没了。

没有音乐修养的人,听音乐会犹如催眠曲,爸爸听第一支曲子时评价“我们国家没人会指挥啊?还请个外国人。”然后没等终了,睡着了。文艺爱好者的妈妈听得很认真,跟梨园的京剧比较,说没有我们的京剧热闹,不好看。

我和小周边听边百度,还得偷偷进行,不许拍照、录像,管理员的红外线小手电全场点,红点点到谁,就得赶紧改正,不然一直盯着。

还有歌剧、芭蕾舞剧、踢踏舞,只要你有时间。想来每一种观看演出的要求都一样严格,教养和礼仪的形成,初期一定都伴着一丝不苟的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久而久之才会习惯成自然,“有教养”“高素质”才会深入骨髓,像呼吸一样自然流露。我们的成长环境缺少这样严苛的要求。

老舍茶馆是全家喜爱的地方。各式京味儿十足的表演,有趣、有味儿。第3、4桌正对舞台,买票需看好,每桌有茶水和点心配送。长袍马褂的服务员令人错觉穿越。舞台比较小,只能表演小型的节目:相声、魔术、口技、手影、杂技类,演员年龄都不小了,相当敬业,令人佩服。

小周喜欢看天桥杂耍“罐子吴”的后人表演的顶罐子,那是真功夫,光头顶上厚厚的圆形老茧都看得清清楚楚。当初的天桥艺人,个个都有一手绝活儿的。(话说《还珠格格》里,小燕子和柳青混迹卖艺的地方,是天桥吗?)

看一场话剧,听一次德云社,国子监还有礼乐可以欣赏,层出不穷的文化活动,只有你想不到的。

北京就是这样令人沉迷。

吃饭的地儿

陈小负责制定春节期间所有出行的路线和饮食,是人形大众点评网。

涮肉肯定要尝尝的,(“涮shuàn”,起初以为是第一声shuα,在北京,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真正是文盲)“北平三兄弟”久负盛名,牛得不接受网上预订。五点钟赶到,包厢已经没有,大堂在地下一层,早就热气氤氲,空座无几。

烤鸭除了妇孺皆知的全聚德,便宜坊的也很不错。相较这些广而告之的店家,我更喜欢小众些的地方。大隐隐于前门的“四季民福”,就是这么个去处。提前排队拿号是肯定的,年节下大凡口味好些的地方,等位都得以2小时起步。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越是人多的地儿,越是想尝尝,亲自验证下值不值。好不容易坐下,看着门外寒风中依然水泄不通的人群,心里有份窃喜,甚至些微感恩,对待菜品大半是欣赏的眼光了。

除了烤鸭,炸酱面也是这家的招牌,虽然我素来不喜面食,忍不住也动了几大筷子,觉得酱香扑鼻,口味与咱们的盘水面有的一比。

偌大的京城,各方美食云集,端看个人口味。

作者:陈燕

公众号: 陈大的午后花园

快乐的童年杂文随笔

随笔与宇宙对话

我想换书看教育随笔

离开毕业随笔

南行杭州的随笔

鲁迅的作文素材

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一个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散文

时光串烧杂文随笔

感恩老师杂文随笔

22岁在北京的杂文随笔
《22岁在北京的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22岁在北京的杂文随笔(共16篇)】相关文章:

盛夏亦是最美的时光杂文随笔2022-09-27

隔壁病床的那个小哥哥的杂文随笔2023-04-17

并不光鲜漂亮的一个群体杂文随笔2022-05-23

季节与颜色杂文随笔2023-11-24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杂文随笔2022-04-30

一个小学5年级学生的遗书杂文随笔2022-08-30

东京是理想中的城市杂文随笔2022-06-03

如果你变成回忆杂文随笔2023-04-20

所谓的奇迹男孩不过是因为有个好家庭杂文随笔2023-09-14

不敢简单-杂文随笔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