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

时间:2023-08-21 07:41:0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集锦7篇)由网友“采浆果队队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

篇1: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

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

中国青年报     -12-20     端木

侄女在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上初二。几天前,接到侄女一个“紧急求援”电话,问题颇出我意料。“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能不能证明是失败了?”

“你怎么会提出这么怪的问题?”仔细问起来,才知道这是学校的一次“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课上,老师把班上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一方要证明辛亥革命成功了;另一方要论证辛亥革命失败了。侄女被分在“失败论”一方,她尽力查资料甚至上网去搜索,可还是觉得“成功论”的材料远远多于“失败论”。情急之下,向大叔求援。

这种“对抗”真让我感到兴奋,竟使我对重点中学的恶劣印象发生了改观。以往我对所谓重点中学只有三个印象:一是硬件设施比一般学校好过不止一点半点;二是对学生解题的“魔鬼训练”;三就是几乎百分之百的升学率。我曾到几所著名中学的网校去看过一眼,那整个就是一个大题库---赶紧逃之夭夭!“重点中学”距现代素质教育,何止百里之遥。浩叹。

如今,重点中学已经开始与“标准答案”拉开距离了?好呀!我不禁想到,在文科教育中,以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为惟一正确的教育方法,一直延续至今。这种禁锢、扼杀学生独立性、创造性思维的反教育做法,甚至连我国的大学都不能幸免,惟教科书是从,惟导师是从,惟权威是从,却偏偏不以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是从,以弘扬探索、批判精神是从---难怪我国会有吐血拼杀进入大学后,又因极度厌恶大学教育而“逃离”大学的'新鲜事儿。

我们这一代在上学时,虽远不如今日为甚,但在文史哲等方面,也是靠死记硬背过来的。其结果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发现多年所积累起的“答案”,往往荒唐至极。为了不被时代抛弃,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头脑忍痛做“格式化”处理,将以往的存书几乎都卖了破烂,将自己当作“白痴”。至今全部知识积累,大体都是在重新阅读中获得的。

在这种重新学习的过程中,你很快就会发现妙处:那就是再也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你在这本书里得到的解释,不久就会在另一本书里遭到驳难甚至“解构”,这时你不得不仔细研究双方甚至几方的立论和依据,仔细考量各方的思维逻辑有没有什么漏洞,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到了极大的乐趣,在面对驳难与自我驳难中,你获得了一种“知识感觉”---只有经得起驳难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而真知识也只有在驳难中才能得到发展。最为出乎意料的,是你往往从各方那里都有所得!

在这种学习中,你获得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原则或立场,其中也包括辩论的规则意识。譬如,就是在阅读中,我明白了,凡是在理论上不可能被观测和实验证明的“科学发现”,一定是伪科学;而真正的科学发现,一定会在同等条件下重现。

习惯驳难还有一个巨大好处,就是面对驳难你会感到兴奋,尤其是看到旗鼓相当的两位大师辩论时,如饮醇酒。久而久之,当你自己面对尖锐的驳难时,一点也不会感到“丢面子”,你会感到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你奋起辩论,然后或是得胜,或是缴械投降,二者都是快乐的。正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只苹果,我也有一只苹果,我们俩交换后,手里仍只有一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就各有两种思想了!---何乐而不为?

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我告诉侄女,一定要先让对方“同意”你们关于“成功”的定义,然后在“人们头上的辫子剪了,心中的辫子剪掉了吗”上大做文章……

昨天我得知了结果:除了侄女这个班,另一个班也是“失败论”一方大获全胜。

我兴奋地大叫起来---驳难的种子播下了,只要学校和老师勤加培育,一定会开花结果。这可是关乎民族振兴的大事呀!

篇2:让学生习惯驳难(网友来稿)

让学生习惯驳难(网友来稿)

张霞平

学生为了一个课文中可以说是疏忽了的地方争了起来,第九册语文第七课《落花生》中说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课文中拿花生与桃子石榴相比,突出花生的品质。学生提出,难道桃子石榴没用吗?他们的用处大着呢?石榴还全身都是宝呢……一连串的反问,让我有一些措手不及。但我内心欣喜不已,因为我看到了思考的光芒。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已经磨灭掉了太多本来应该拥有的东西,特别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敢于向已有权威性知识挑战的意识,而我们的学生却露出了这样的火花,真是件幸事!

老师就是正确的,老师说的话就是对的,老师出的题也一定能做的!这是学生们的普遍认识。记得有这样一个人皆所知的故事:“老师出了一道题:有一艘船,船上有10名水手,3个舵手,33只兔子和2条牧羊犬,问船长几岁?回答的结果千奇百怪,把这几个数字或加或减或乘或除,只有寥寥几人说无法解答。”我们的教育培养了怎样的学生啊!

在我们现在具体的教育实际中,存在不少“一刀切”的情况,孩子创新思维往往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这实在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在文科教育中,以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为惟一正确的教育方法,一直延续至今。这种禁锢、扼杀学生独立性、创造性思维的反教育做法,甚至连我国的大学都不能幸免,惟教科书是从,惟导师是从,惟权威是从,却偏偏不以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是从,以弘扬探索、批判精神是从---难怪我国会有吐血拼杀进入大学后,又因极度厌恶大学教育而“逃离”大学的新鲜事儿。

有位年近40的老师曾感叹:我在上学时,虽不如今日为甚,但在文史哲等方面,也是靠死记硬背过来的。其结果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发现多年所积累起的.“答案”,往往荒唐至极。为了不被时代抛弃,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头脑忍痛做“格式化”处理,将以往的存书几乎都卖了破烂,将自己当作“白痴”。至今全部知识积累,大体都是在重新阅读中获得的。

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积极鼓励其发展,认识到学生那些独树一帜的主张、新奇大胆的创意和标新立异,敢于批驳权威的思想是多么可贵。因为在批驳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了极大的乐趣,在面对驳难与自我驳难中,他们将获得一种“知识感觉”---只有经得起驳难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而真知识也只有在驳难中才能得到发展。最为出乎意料的,是不管你站在哪一方,是保守原来的知识体系还是新思想,往往都有所得!

在这种学习中,学生获得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原则或立场,其中也包括辩论的规则意识。习惯驳难还有一个巨大好处,就是面对驳难你会感到兴奋,尤其是看到旗鼓相当的两位大师辩论时,如饮醇酒。久而久之,当你自己面对尖锐的驳难时,一点也不会感到“丢面子”,你会感到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你奋起辩论,然后或是得胜,或是缴械投降,二者都是快乐的。正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只苹果,我也有一只苹果,我们俩交换后,手里仍只有一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就各有两种思想了!--何乐而不为?

驳难的种子播下了,只要学校和老师勤加培育,一定会开花结果。可喜的是,我们的教育界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一五年级学生发现语文课本中把傍晚天空中的金星称为“启明星”是错误的,写信给出版社和编辑组,现语文书中出现的就应该是“长庚星”了。于是,我也鼓励学生敢于向大作家许地山挑战,向语文教材编辑组的叔叔阿姨写封信说说自己的意见,不管成功与否,对他们都是一种收获!

作者邮箱: 121336988@sina.com

篇3:让学生作文不再难

让学生作文不再难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作文水平很差的学生语文成绩是优秀的;相反,我们也很少看到作文得心应手而语文成绩却不令人满意的学生。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写出成功的文章,决非易事,所谓“呤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市面上的《作文速成》之类的书把作文技巧吹得神乎其神,仿佛写作水平的提高只在一夜之间,其实我们只要稍动脑筋就知道这只是天方夜谭,果真如此,想做文学家恐怕也不会那么难了。

对于学生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另一方面还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除此之外,恐怕不可能找不到什么终南捷径。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以上这些呢?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开展辩论。通过辩论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还能促使他们去积极查阅资料,灵活组织语言,培养阅读兴趣。如教学《羚羊木雕》,学生对“我”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与“我”的父母要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的做法认识不一,到底谁对谁非。有人认为礼物过于贵重,不应该送给同学中的好朋友,有人态度截然相反,认为不论礼物多么的贵重,父母都不应该叫孩子不守信用,去要回已经送给朋友的礼物。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将双方组织起来,展开辩论,让他们各自陈说理由。有人说:做人要讲信用,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有同学针锋相对:俗语说“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我们怎能对父母的劝告置之不理呢?这堂课广泛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辩论过程中双方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使整个活动高潮迭起,不时引来阵阵喝彩。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掌声,欢呼声中度过,下课铃响,大家还余兴未尽,恋恋不舍呢!

2、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如《晏子故事两篇》、《皇帝的新装》、《石壕吏》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特别是人物对话较多。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有位同学改编的《石壕吏》课本剧,既忠于原文,注重史实,又充分联想,发挥,表演后好评如潮,而且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不甘示弱,又纷纷编出自己的课本剧。

3、开设文学欣赏课。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

[1] [2] [3]

篇4: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总结

一、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学生只有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后,才会用心的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四点:第一、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第二、留给学生宽裕的思考时间。第三、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第四、及时组织,多次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就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全面的训练,思思考的能力也随之而提高,学生有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思考的习惯。

二、教会学生阅读,养成自学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自学的习惯。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学完今天的知识后,总要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让学生质疑,以便教师讲课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听,重点想,有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出示有兴趣的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在书中去找去读。

课内阅读,就是课堂学习课本,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的阅读课本,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可读较差,如果只是一般地阅读,学生必然会“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本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关键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读的兴趣就有了。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一单元,学生要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类,编号。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每隔一段时间选择学习优秀笔记组织传阅,进行评议,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篇5:教育笔记: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精彩内容摘要: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当母亲给孩子喂奶的时候那是幸福;也有人说,作家在写完作品,在最后一句画上一个句号时,那是幸福;有人说,家财万贯是幸福;也有人说儿孙满堂是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要心中有爱,心中有爱让爱成为一种习惯那就幸福所有。

我的感悟:

作为一个在幼儿园工作了快十年的教师,幸福在哪里?闲暇之余,有时候也在徘徊思索,幼儿老师的幸福在哪?我想只有心中有爱,那就处处有幸福。回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一日生活中,爱已经成为我们老师的一种习惯。

每天早上来园时,我们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就夸一夸孩子让孩子一进园就有一份好心情,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地爱他;在晨间户外锻炼时,我们喜欢与孩子一起玩,一起疯,并随时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增减衣物,因为想让他知道:老师是多么爱他们;午餐时,老师忙碌地穿梭在孩子中间,随时关注他们的进餐情况,告诉他们吃完饭菜会有营养,因为想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在午睡时,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孩子穿脱衣服,孩子们都睡熟了,还要来回不断地巡视他们的被子是否都盖好,以免着凉,因为想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多么爱他们;孩子们身体不适时,我们更是关注他们的举动,因为想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多么爱他们。

爱是需要用语言、用行动表示出来的,让孩子明白:爱自己也需要爱别人,爱人者才能被人爱,只有爱成为我们的追求,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我们的生命之花才能更加馥郁芬芳!

篇6:让感谢成为习惯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让感谢成为习惯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园里每一天都有吃点心的时间。今天我照例为孩子们分好水果,请孩子们排队来我那里拿。孩子依次来拿点心,什么也没说。我在等待着孩子们拿到水果后后说声“谢谢”。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谢别人。想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明白,当别人为你做事后就应说声“谢谢”,从小培养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饼干发完了,也没有一个孩子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但孩子毕竟还小嘛。

于是在孩子们吃完点心后我就问孩子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朋友做什么了?你们有谢谢老师吗”有孩子立刻抢着说:“老师帮我们准备了水果。”“是吗,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顺势问道:“那你拿了水果后就应怎样说呢?”这时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在说:“谢谢。”我笑着说道:“说对了。小朋友,记住,以后老师给你们发点心或盛饭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忙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孩子们一齐回答“明白了”。第二天吃点心时,我还是照例为孩子们准备好。刚开始时,几个孩子好像忘了昨日的事,之后刘思彤说了一声”谢谢“后,每个上来拿点心的孩子都会说声”谢谢"。我从心里感到高兴。而当孩子们为我做了什么事时,我也会对他们说“谢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篇7:学生事迹材料:让奉献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事迹材料:让奉献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事迹材料:让奉献成为一种习惯

八四班  毕秋爽

我班在班主任的示范引领、熏陶感染之下,掀起了人人讲奉献的浪潮。尤其是召开“我奉献,我快乐”主题班会之后,后黑板板报上留下了很多奉献者的身影。作为八四班班长,我更得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时刻为班主任、为班级着想,时刻树立典范的形象。

每天第八节课后我都到办公室叫班主任,虽然我不去叫班主任,班主任也会进班去叮嘱一些事项,但这已成了我和班主任之间的默契,这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我生怕哪天老师忘了叮嘱我们,办了出大乱子。这足以反映出我心中有集体,我心中有班主任。

我时刻关注班级的各种动态:及时分析每天班级常规检查,找原因,想对策;班里粉笔快没了,及时到后勤部支取,说真的,班主任都不知道我班粉笔啥事时没有,啥时取得,从哪取得;班级活动,我积极出谋划策,上次主题班会,我和另外几名班干部提前谋划好会场的布置;跑操时,体育委有事生病不再时,我主动带队喊口号等等。

正因为我的默默付出,默默奉献,赢得了老师和学生一致的认可。以下这段是我们班主任博客上的一段文字:

令我印象最深的也最感动的一次是上学期一次月考前的一个早上。()早上上班刚一进教学楼一楼大门,就看见班长在那急吼吼的等着我,一看见我迎上我来。当时我就有点懵了,啥事这么急呢,难不成是家里有急事或是病了着急回家,要不就是班里出啥大事了?原来月考前一天八年级另四个班正好都赶上是班主任的晚自习,就考前的考务工作考场的布置都已安排妥当,只有我们班没有安排呢,就把她急成这样。当时我是高兴、激动,同时又暗自庆幸,庆幸能有这么负责任的班干部来协助我。有了这样一个肯奉献、勇承担的班干部团队,他们在同学们的威信不言而喻,且他们的奉献行为、主人翁的意识对其他同学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的作用。

治班经验:有此感悟到,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具有奉献意识的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肯奉献的班干部队伍。培养好一批班干部,班主任就不会孤军作战。

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我很吃惊,没想到我的这样一个小的举动给班主任带来这么多的感触,这也更加激发了我为班级奉献的热情。

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的奉献也感化影响了全班同学,一旦全班学生有了奉献快乐的意识后,那班主任还用担心班级没有凝聚力吗?后黑板墙面上那金光闪闪的多张集体荣誉的奖状就是很好的证明。让我们八四班全体同学携起手来,让奉献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为班级争光成为我们的骄傲。

十个技巧让你在辩论赛中轻松胜出

小学生新学期随想的作文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的本质

试析马克思人力资本思想的多维透视论文

读书随想作文

一句评语的随想(网友来稿)

随想录语录

随想作文450字

高三作文考试随想800字精选

读书随想的散文

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
《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育随想:让学生习惯驳难(集锦7篇)】相关文章:

青春随想作文750字2023-02-22

爬山虎的随想初一作文2022-08-13

飞车随想作文450字2023-03-05

初中作文:母亲节随想2023-01-15

夜,随想作文2023-04-18

随想随写的诗歌2023-10-30

夜随想作文700字2024-04-11

课堂随想高中作文2022-05-07

流水随想抒情散文2023-10-09

感恩节的随想作文300字2023-10-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